文化生活期中考试试题
2015文化生活期中考试题
高二政治试题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没小题1.5分,共75分)1.“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生产力”,这一观点说明A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B.文化塑造人生C .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 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2.文化是人们 的产物A .生产劳动B .科学实验C .社会实践D .精神活动3.“公益广告是一盏灯”,这主要表明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B .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不是潜移默化的C .文化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D .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4.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文化对人影响的主要来源是 ①文化环境 ②文化活动 ③文化观念 ④文化产业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 下图是著名作家刘墉在微博上发起的“老顽童猜字”游戏的谜面和谜底,网友从这个猜字游戏中可以体验到A .文化创新源于想象力B .汉字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D .中华文化长期在世界的领先位置6.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
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A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B .遗传因素决定的C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D .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7.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
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谜底 谜面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商品贸易A.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B.决定文化传播的发展C.导致强势文化侵略和吞并弱势文化D.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8.“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罩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通过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
北京人大附中2022-2023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人大附中2022-2023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仲裁翘.首(qiáo)眼花缭乱殚.精竭虑(jiē)B.诘责绯.红(fěi)杳无消息深恶.痛疾(wù)C.溃退要塞.(sài)油光可鉴诚惶.诚恐(huáng)D.崎岖蒙昧.(mèi)和言悦色藏污纳垢.(gòu)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革命战争年代,理想信念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得到淬炼;一穷二白的建设时期,理想信念在“小我”与“大我”的取舍中得到升华。
②再加上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针对社会热点的各类观点泥沙俱下、快速传播,很容易让青少年陷入思想迷雾。
③因此,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显得尤为重要。
④有教育家说,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练。
⑤如今的青少年大多生活在物质充盈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历练,没有参加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人生阅历有限。
A.①④⑤③②B.④⑤②①③C.①⑤②③④D.④①⑤②③3.运用对联常识给下面这则新闻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国家博物馆迎来大批游客。
公众的积极参与使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得到最大化,但同时不文明现象也日益突出,成为博物馆管理方面的一大难题。
在“古代文明”展区,青铜器、陶器、瓷器等大部分展品都被围在玻璃罩里。
为数不多的几件没有玻璃罩的展品,都难逃参观者的“毒手”。
在一块“双凤麒麟纹石雕”前,两位参观者围着石雕看了许久,在将下方摆着的说明牌与文物本身进行仔细对照后,其中一位突然伸手向石雕摸去。
旁边的文明引导员眼疾手快,及时制止了这一行为。
不远处摆放的“安济桥石栏板”也同样险遭“毒手”。
石栏板上,两条相互缠绕的龙雕栩栩如生,引得不少参观者忍不住想要伸手触摸,文明引导员只好对它进行特殊照顾,近距离“盯梢”。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一部分(1-4题 21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分)近日,李子柒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
一则因为..她荣膺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称号;二则因为她的生活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
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
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回味中国古人的衣食寝居,畅想一种超脱于消费社会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裹挟..的现代性问题袭卷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友的共名。
事实上,;当然,从结果上看,。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①应改为②应改为(2)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2 分)①因为( ) ②裹挟( )(3)在这段文字横线上填入下列两个句子,正确的顺序是 (只填序号)。
(2分)①她的作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②她只是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2.古诗词默写。
(7分)(1)浮光跃金,。
(2),在乎山水之间也。
(3)春蚕到死丝方尽,。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抒发诗人归来时人事全非、恍若隔世的悲痛怅惘之,。
(5)仰望夜空中高悬的明月,轻声吟出苏轼《水调歌头》中“,”,为远方的亲人祝福,那一刻,你不再孤独。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为广大残疾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提供了便利。
B.在大力强调创新的今天,解决并重视创新的底层运营维护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
C.“刷脸”技术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隐患,所以规范使用人脸识别,避免不滥用至关重要。
D.尽管历史的风雨浩瀚汹涌,但仍无法冲淡人们对英雄的敬仰、无法冲走人们对英雄的怀念。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河北省邯郸市2025届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2025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
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
能发挥新创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有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能表现本国精神。
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形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
艺术的进境基于丰富的遗产,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将来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
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
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是问题了。
中国建筑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形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
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的文化,如果我们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若失掉艺术特性,于文化表现和观瞻方面令人痛心,代表着文化衰落。
四十年来,上海等通商大埠模仿欧美次等商业城市,多为租界外国人建设,中国市民只是附和而已。
此类建筑无中国复兴精神迹象。
今后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建设,但应是自觉的,由专业建筑师指导,在科学结构上有艺术表现,为中国精神复兴而努力。
这种创造的火炬已曾在抗战前燃起,所谓“宫殿式”新建筑就是一例。
但以最清醒建筑理论来看,其不合近代科学及艺术理想。
它的产生是由于欣赏中国建筑的外貌。
在形式上它模仿清代宫殿,在结构及平面上它又仿西洋古典派的普通组织。
细项上东西凑合且多属过去时代,不适应中国经济情形也不能普遍。
这些尝试如同堆砌文字,抄袭章句,整篇结构不出于自然,辞藻也欠雅驯的文章,但这种努力是中国精神的抬头,实有无穷意义。
要能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
2011—2012高二文化生活期中考试试题
2011—2012高二文化生活期中考试试题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最佳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经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这说明文化现象( )A.无处不在B.无时不有C.具有多样性 D.具有复杂性法国作家雨果指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鲁迅也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来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据此回答2—3题2.大炮、气球等只是普通物品,但却赋予文化内涵,这是因为A.文化应该是有形和无形的统一 B.气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无处不在D.文化往往通过物质性的东西来承载3.中西方对待文化的不同态度说明A.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B.文化具有差异性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4.“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较大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5.温家宝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这表明读书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2009年9月30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经审议表决,决定将福建莆田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答6—7题。
6.“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①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构筑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④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不可再生资源⑤是凝固的艺术并成为展现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④⑤7.近十几年来,莆田妈祖信俗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海峡两岸交流的稳步发展,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也极大地拉动了湄洲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沈阳二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26届)语文试题说明:1.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2.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71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文物。
在这幅近12米的长卷中,王希孟主要运用了石青、石绿两种矿物质颜料,以细腻的工笔勾勒出连绵起伏的群山、烟波浩渺的江海、点缀其间的村舍、江中独钓的渔翁和挺拔秀丽的松竹。
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一场视听盛宴掀起了文化自信的国潮热,引发了一轮对“青绿腰”的模仿热,影响力覆盖全民。
《只此青绿》打破了赏画的平面视角,用多维的舞蹈语言和舞台空间让《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活”了起来。
青绿女子刚柔并济,舞姿翩跹,曼妙的“青绿腰”将古典式的奇幻美学呈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获得了私享画作的沉浸感。
这独特的沉浸式“赏画”方式重塑了当代观众对传统中国画的审美体验,这“复活的艺术品”成为了连接古今的时空穿梭机,让观众穿越时空与画家王希孟对话,走进王希孟的心路历程,走进北宋工匠艺人们的生活。
这种赏画经验的革新,让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一直以来,守正与创新都是古典题材舞蹈创作者们的共识。
“守正”体现在尊重历史文化传统上。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丰沛源泉。
而“创新”则是在表现形式、叙事手法、舞蹈技巧等舞蹈要素的“文化性”上进行的想象和开发。
《只此青绿》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做出了一次成功探索。
思考大众对“青绿腰”动作的模仿热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大众对传统文化表达喜爱和认同的质朴方式。
他们通过对“险峰”动作形态的模仿,再现了自己心中对于“气韵山河”的想象和价值认同。
单从舞蹈动作层面来看,“青绿腰”并不属于舞蹈中的典型技巧动作,但它却能够成为一种符号,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进入大众的认知。
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
现在只要打开《岁时广记》一类的古代文献看看,你就会感到惊异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种“四时八节”吗?不是的。
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其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
在过去节日及其活动中,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如端午的洒雄黄酒、六月六的晒衣物及年终的掸尘等),有些却只是为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以及追傩、钉桃符等)。
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
这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知识水平又比较低下。
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于巫术及宗教信仰、仪式。
这就必然要使这种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
它标志着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但是,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
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或比较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
例如本来是一种禳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
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
这种事实,不仅说明了民间文化的进步性,也增强了文化进化理论的可靠性。
民间节日,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有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复合性。
例如端午节,它既有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又有饮雄黄酒、插艾蒿、挂蒲剑、贴钟馗图、小孩带香囊和穿老虎腰肚,以及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邻居互送节物等活动。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首都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初三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4分)在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了千年的智慧,维系了文化的根脉,推进了文明的传承。
初三学生开展了“墨香字韵话古今”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1-7题。
专题一体悟汉字之美作为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方块字,汉字不仅具有独特的形象意境美,还具有深层的意蕴美。
汉字有形象意境之美。
美学家宗白华曾说:“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派生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动作的关联。
后来从象形到谐声,形声相益,更丰富了‘字’的形象意境,像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闻汩汩的水声。
”宗先生的深刻,不仅在于揭示了象形字的形象,而且进一层显现了形声字(占汉字绝大比例)的形象意境美,那种在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的联觉之中表现出来的美。
汉字有深层意蕴之美。
如在汉字的结构形状中,古代取象于天地间万物,蕴含着自然之美。
在甲骨文中,“虎”有虎形,“鹿”有鹿形,“鱼”有鱼形,“鸟”有鸟形,各示其特征及美,虎之斑纹,鹿之双角,鱼之乐水,鸟之丰羽,反应出各自的意蕴美。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为汉字运用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在处理汉字时面临着诸多困难,有人认为汉字与人工智能扞格难通。
然而,随着研究逐渐增强和技术不断进步,这些困难正在被逐渐克服。
相信汉字的高度表意性,在未来的智能系统中能够发挥巨大优势。
1.请你对文段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作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潜”指“隐藏,不露在表面”,应读为“qián”。
B.“汩汩”指“水流动的声音”,应读为“mì”。
C.“蕴含”指“内里含有”,所以“蕴含”一词中有错别字。
D.因为表示“把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所以“反应”一词中没有错别字。
2.《现代汉语词典》、中“扦”有“金属、竹子等制成的针状物”的意思,“格”有“隔成的方形空栏或框子”的意思。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16分)1.(6分)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问题。
苏堤就如一条青黄相间的绒带,默默地伸向水烟迷蒙的湖心,轻柔而至的微风在天地间酝酿成一首轻灵的诗,一叶孤舟就像这诗中的主角,在澄清的水面上飘浮着;远处淡淡的烟霞,仿佛青灰色轻绡嵌在逶迤起伏的远山上,与辽阔的云xiāo 应和着,让人心生qī冷。
对于眼前的西湖秋景,我很难找出一个恰当的形容词,不是春的娇媚,不是夏的粗犷,不是冬的憔悴,是什么?我说不上来,我只觉得眼前的画面静mì 极了,yōu 远极了,高jié 极了。
霎时,我感觉这画面中yùn 含着许多还没有为我所理解的丰富的奥mì 。
(1)(3分)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niàng轻灵língB.澄清dèng应和hèC.娇媚mèi粗犷kuǎngD.憔悴qiáo chuì霎时shà(2)(3分)上面语段横线处填写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镶嵌萋冷B.云宵静谧C.悠远高洁D.蕴含奥密2.(3分)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理解、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说话总给人一股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B.中国民航局出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停飞了美国波音737MAX8客机,此事不可与当前的中美贸易战混为一谈。
C.在王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李菁同学突然就恍然大悟了。
D.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晋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竞赛水平,我采纳了两个学生的建议。
B.春节期间,大家只能在家通过手机来关注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具体详情。
C.由于他的刻苦勤奋,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称赞。
D.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初中年级全体师生举行了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为主题的升旗仪式。
文化生活期中考试第一单元复习重点
文化生活期中考试第一单元复习重点一、文化与社会(国家、民族)发展的关系(或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因为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例题:2004年6月底到七月初,在中宣部的指导下,有关部门连续举办了《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两个大型展览。
在全国掀起弘扬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努力实现共同理想的高潮。
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弘扬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
参考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例题: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黑龙江哈尔滨第三十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哈32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考试范围:必修3《文化生活》适用班级:高二学年文科和艺体)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75分)1.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村落,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英国议员竞选④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士人情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掏粪工人时传祥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赢得人们的普遍尊敬。
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 ( )①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③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④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 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同名书籍《舌尖上的中国》很短时间内在“当当网”上的销量就突破了20万册。
不仅如此,由此书引发的“吃货”效应将其他餐饮美食类书籍也带入了销售高峰。
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决定因素③文化成了第一生产力④文化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4.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一位网友说:“味道是骨子里绕不开的乡愁,画面上那切了一刀的肉夹馍,那酥脆的声音,那晶莹剔透的油水……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让网友如此动情的原因是 ( )①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②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③文化发展需要革故鼎新④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①④5.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
不但有其他乌龙茶茶汤过喉徐徐生津有回味,细加品味,似嚼之有物的“喉韵”感受,而且有滋味浓厚滑爽,浓饮稍苦涩,后回甘,历久犹有余香的独特韵味,被称之为“观音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新八省专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含解析)适用地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4单元。
5.难度系数:0.7。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
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
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
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
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
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担起责任和道义,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
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2023学年度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卷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9分)(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粽叶飘香,雄黄酒浓,又是一年端午到。
传承千百年,历久而弥新,这一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今天仍有着浓郁的传统意、文化味。
在湖北秭归,一年一度的端午诗会、龙舟比赛如期开场,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在安徽合肥,“益起读”公益活动进入社区,和孩子们在阅读经典中寻找端午节的意义。
这些活动,让人们在吃粽子之外,体会到节日更丰厚的内涵。
近年来,担忧“端午节成为‘粽子节’”的声音不时出现。
的确,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千百年来的民俗传统,但如果把端午节等同于吃粽子,则可能在“除了吃还是吃”的单调活动中遗忘了文化内涵、丢掉了精神价值。
饮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却绝非是唯一载体。
端午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相沿不废的集体记忆,这其中的历史传承与文化韵味,比粽子更加芳香,也更值得品尝。
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
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
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
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
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023.5.18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8:00—10:30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
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
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
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
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
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
《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
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
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_2024—2025学年上期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4—2025学年上期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班级拟开展“探寻文学经典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主题活动,请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走近文化宗师】班长小豫准备了此次主题活动的开场白,请你帮他完善。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脉”。
中央电视台推出首档聚焦“唐宋八大家”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节目以八位文化宗师波|án ( )壮阔的人生经历为线索,搭建“古今双向穿越”的核心架构,揭秘一代宗师磅b ó( )跌宕的璀璨人生,见证传世名篇诞生的历史瞬间,让我们看到了在文学经典浸润下成长的宗师传承并发展中华文脉的过程,更向我们生动展现了他们踔厉奋发的进取精神, 兼容并蓄的浩荡胸襟,以及文以载道的使命担当。
让我们一同走进唐宋八大家的精神世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1.小豫对文段中有些字音、字形不确定,请你帮他填写。
(4分)首档( ) 波1án ( )壮阔 磅b ó( )跌宕 文脉( )2.在“节气演变”互动环节,小豫觉得用文字呈现不够直观,请根据下面幻灯片的内容完成时间轴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
(4分)根据《尚书·尧典》等的记载,至迟在西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测定了四个节气——夏至、冬至、春分、秋分。
春秋中叶,随着圭表测日技术的提高,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被确定下来。
四时八节的确定意味着二十四节气中的主要节气划分完毕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基本成形。
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刘安所著《淮南子》中记述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和顺序延续至今。
在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颁行全国,二十四节气开始纳入国家历法,对后世历法和天文历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吟诵文学经典】3.主持人想在串词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你帮他补写。
(8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宋两代文星闪耀,祖国的大江南北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诗文。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作为原生性的文明,延续数千年且历久而弥新,显示了极为强大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特有的生命线,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深切体认。
以人为本位,而不是以超越人间的神明为本位,这是贯穿整个中华文明的第一道生命线。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他们用以现实的人为中心的真实世界取代了先前巫术以神统人的虚拟世界。
《尚书·泰誓》记述周武王一段名言:“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这更明白无误地说明决定国家命运的是民众而非神灵。
《老子》中强调:“天地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在这里,现实中的平民百姓才具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性地位,而不是天地、神明。
在中华文明中,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是一个群体性的存在。
人的本质,从来都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就是人的群体联系的不断扩大、不断强化,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化,人越来越能够自觉地和合理地处理好这些关系。
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仁,孔子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仲弓问仁,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具有其他生物所没有的社会性。
作为社会群体中一个成员的人,对于社会群体中的其他人能够做到爱人、立人、达人,能够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洛阳市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页,23 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注意事项:Ⅰ、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包括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上好“大思政课”的鲜活素材、融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媒介。
依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关学术成果和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课堂叙事式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网络延展式教学的“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激励他们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将志气、骨气、底气固化为信仰、转化为信念、强化为信心。
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在实效性,实现课堂叙事式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网络延展式教学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功能互补,有效整合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柳杜文娟新兵训练三个月了,仍未结束,晚上八点,太阳还挂在天上,恍如白昼,绿洲尽头,雪山洁白而静默,李秦川想起家门口的秦岭。
秦岭雪天,他从雪坡滑下,滑到山下果园去。
上山前,连队要每位新兵用座机给家里报平安。
前面的新兵抹着眼泪出去了。
李秦川拨通父亲手机,刚说两句,就听见母亲在哽咽。
李秦川说:老妈,这里的绿洲比咱关中平原还辽阔,牛肥马壮,到了秋天,还瓜果飘香哩。
母亲的声音明朗多了,嘱咐他吃好睡好,两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车队在锣鼓喧天中缓缓前行。
一位新兵说;从家乡出发时已经敲锣打鼓了,怎么又欢送啊。
有人解释:新兵和高原兵是两码事,新兵离开绿洲,上了雪域高原,才算高原兵。
李秦川感叹道:了不起,以后叫你博士得了。
怎么想起当兵来啦?那人见李秦川没有调侃的意思,说:当两年兵就有资格报考军校,军校毕业就是军官了。
李秦川说,我没想那么远,我不愿南下打工,家人要我到西安学手艺,我也不爱学。
车向高原挺进。
李秦川感到太阳穴剧烈疼痛,身体软塌塌的,隐约间,听见呕吐声,大口喘气声,窗外白雪皑皑,一长串鸣笛划破静谧的天空。
军医说:路边有一座烈士陵园,车辆从这里经过都要鸣笛致意。
李秦川问:为什么埋在这里?千里无人区,只有路人祭拜。
军医说:以前想过动迁,挖开一座坟墓,你猜怎么着,烈士面色红润,毛发乌黑,连牙齿都洁白如初,赶紧重新掩埋,再也不提搬迁的事了。
①李秦川想起一句话:生前孤独,死后寂寞。
到达兵站,吃饭休息。
博士吃一口吐两口,博士说,如果我上不了山,你就替我站岗巡逻吧。
前半夜,李秦川头昏脑胀,吸了半小时氧气,才睡到天亮。
次日一早,他跑到博士房间——人不见了。
套了防滑链的车辆继续出发,离开绿洲才一天,战友都成了脱水的黄瓜,黯淡无光。
车停止不前,喊声随即响起:全体下车,服从指挥。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福州第十九
(满分150 分时间:120 分钟)杭州亚运会顺利召开,学校开展以“信仰与力量,传承与前行”为主题的语文学习活动。
【任务一】展板·品诗韵(10 分)1. 根据展板内容提示,填写相应的诗词名句。
(10 分)读诗,就是领略山川之美。
“ ①,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蟻月”是三峡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③,④”是山野之美;“ ⑤,⑥” (《使至塞上》)是雄浑壮丽的塞外之美。
读诗,就是体味古人情思。
面对富春江,吴均产生了“莺飞庆天者,望峰息心;⑦,⑧”的鄙弃尘俗之念。
面对故乡水,李白抒发的是“ ⑨,万里送行舟”的思乡之情。
面对钱塘湖,白居易直抒“ ⑩,绿杨阴里白沙堤”的热爱之情。
【任务二】展板·书底蕴(9 分)2. 亚运会吉祥物的设计也蕴含中华传统文化,完善展板内容。
(9 分)“琼琼”“莲莲”和“寝寝”作为杭州第19 届亚运会吉祥物。
他们展示了在浩①(h in)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文化底蕴。
“琼琼”的名字源于良诸古城遗址出土的文物玉琼,良诸玉器大多②(juan)刻攀餐纹或神人兽面纹,体现了古人对神明的敬畏。
“琼琼”的头部装饰着良诸文化的符号,寓意着【甲】。
“莲莲”的名字源于西湖中的接天莲叶,它的头部装饰着荷的图案,以三潭印月为顶,以互联网为径,③(zhang)显西湖憋力,寓意着【乙】。
“寝寝”的名字源于大运河杭州段标志性建筑拱寝桥,有着400 多年历史的拱寝桥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记忆。
“寝寝”的头部装饰着桥的图案,寓意着【丙】。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它们将成为连接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纽带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对应的汉字。
(3 分)(2)根据语段内容,填入【甲】【乙】【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中华文明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人文的智慧和精神的坚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B.中华文明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人文的智慧和精神的坚韧C. 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中华文明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人文的智慧和精神的坚韧D.人文的智慧和精神的坚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中华文明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3)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级大专班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2.5×30=75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中)
1、在校内外,我们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在城镇乡村遍布服务队。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
这说明()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B、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C、文化环境各不相同
D、文化活动需人人参与
2、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中华文化与世界其它国家或民族文化是相通的,这是因为()
A、文化具有多样性
B、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C、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4、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被称为()
A、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
B、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C、革命英雄主义
D、排外主义和极端主义
5、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A、潜移默化
B、深远持久
C、积极向上
D、文明健康
6、“乡音难改”表明文化习俗对人影响是()
A、积极向上的
B、难以抹去的
C、深入人心的
D、难能可贵的
7、()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理想、信念、价值
B、道德、文化、法律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科学观、社会观、道德观
8、孟子小时家住在墓地旁,因而与同伴经常学祭祀,孟母于是把家搬到街市住,于是孟子又学商人做起买卖来。
后来孟母又搬到学堂边,于是孟子又学起了读书人的样子。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向上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阶段性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9、开展红色旅游,继承和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是()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
10、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重要标志的是()
A、文化的力量
B、政治的力量
C、经济的力量
D、军事的力量
1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1)思想(2)信念(3)道德(4)沙漠(5)海洋
A、(1)(2)(3)
B、(2)(3)(4)
C、(3)(4)(5) D 、(1)(2)(5)
12、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分,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别。
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这段话体现了()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C、文化属于物质范畴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3、文化影响人们的()和交往方式。
A、思维方式
B、交往习惯
C、交往行为
D、活动技能
14、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
A、唯一道路
B、根本途径
C、唯一手段
D、重要途径
15、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品尝不同文化生活的韵味,我们更想探究文化的意义,更关注文化的内涵。
下列说法中哪些内容揭示了文化的内涵()
(1)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2)文化就是吃饭、穿衣
(3)文化节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
A、(1)(2)(3)
B、(2)(3)(4)
C、(1)(3)(4)
D、(1)(2)(4)
16、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革命的焕然一新。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仍在黑暗中徘徊。
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先进文化,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
C、马克思主义本身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D、马克思主义是万能的,能够促进一切事物的发展
17、关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1)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3)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4)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1)(2)(3)
B、(2)(3)(4)
C、(1)(2)(4)
D、(1)(3)(4)
18、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
A、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排斥外来文化
B、否认本民族的文化,推崇外来文化
C、既要否定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否定外来文化
D、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19、传媒大体经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传媒真正开始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A、文字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
C、广播的出现
D、电子网络的推广
20、现在文化传播的手段是()
A、人际传播
B、商业贸易传播
C、人口迁徙
D、大众传媒
21、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1)社会制度的更替(2)经济发展水平(3)科学技术水的进步(4)思想运动A、(1)(2)(3)B、(2)(3)(4)C、(1)(3)(4)D、(1)(2)(4)
22、安徽金寨县的山区小学迎来5名来自英国的英语教师,十乡百里村民蜂拥而来,把学校围得水泄不通。
这是因为,过去城里才有的外教,今天第一次来到了山村。
材料中的文化交流是通过()形式实现的。
A、商业活动
B、人口迁徙
C、网络
D、教育
23、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统治的主导思想,在今天仍有广泛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这是因为()
(1)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2))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的特定功能(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4)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
A、(1)(2)
B、(3)(4)
C、(2)(3)
D、(1)(4)
24、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老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1)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文化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3)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4)各民族文化根本不相容
A、(1)(2)(3)
B、(2)(3)(4)
C、(1)(2)(4)
D、(1)(3)(4)
25、传统习俗是指()
A、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B、在一定社会群体中法律规定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C、在各个国家共同形成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D、在各民族中人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制度和法律
26、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A、生活习惯,道德风尚
B、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C、民族情感,价值观念D、民族心理、传统礼节和行为准则
27、下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是财富,对传统文化要全部继承
B、传统文化是包袱,对传统文化要全部抛弃
C、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D、传统文化束缚我们的思想,因此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
28、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
A、继承中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B、文化的发展就是要有所创新,有所改造
C、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要继承就不应的发展,要发展就不能有继承
29、“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积累。
”这句话主要强调了文化的()
A、积累性
B、继承性
C、民族性
D、稳定性
30、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柳体”。
“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
这表明()
A、文化创新来自于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毫无实际意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简答题
31、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人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32、文化创新有什么作用?人们应该怎样进行文化创新?试举实例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