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学设计(1课时7页)

合集下载

学期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学期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第24课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作者及作品简况,背诵默写五首诗词。

2.品味诗歌语言,感知诗歌意境,体会诗句的感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饮酒(其五)》【情境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南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之美味吧!【新课解读】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

(1)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自由诵读,全体同学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诗歌。

学生划出朗读节奏,注意朗读语气、语调及重音。

2.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互译诗句的大意。

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世俗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从《饮酒(其五)》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探究学习: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

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

唯独作者却是个例外。

因而生出第3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诗五首(一)饮酒(其五)【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歌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特定内涵。

2、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

引领学生从纷繁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一块净地,从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3、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教学重点】背诵诗歌,准确默写。

品味诗歌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采菊”“见”等表示动作的词,理解诗人的生活志趣。

【教学安排】一教时【教学步骤】一、复习《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的主题思想,了解陶渊明的生活追求。

《桃花源记》重在讲陶渊明想远离世俗、追求理想世界的美好愿望,以及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而《五柳先生传》则重在讲作者随性自然,为自己的志向不后悔的生活态度。

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

其中,1.表明隐者心境的句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精神愉悦的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

3.率真放达的句子:性嗜酒、期在必醉。

4.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句子: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6.表明志趣的句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7.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率真自然。

二、《饮酒》组诗介绍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善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东晋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读者喜爱它,不仅仅因为它语言浅近,结构巧妙,写景如画,意境高远,还由于它所蕴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心为行役"的"物化"。

诗的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够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写隐逸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优质课导学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优质课导学案_1

《饮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多重诵读,体会诗韵。

2、想象画面,体味诗境。

3、品读词句,体悟诗意。

4、专题拓读,评说诗人。

教学重难点:目标2、3教学流程:一、叙人物概况——初识诗人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却最终选择归隐田园;他种豆南山下,却草盛豆苗稀;他好读书,却不求甚解;他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从不戚戚于贫贱;他身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环境中,却期盼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陶渊明)今天我们就走近陶渊明的《饮酒》,品读酒中真意。

(板书课题作者,ppt1)二、吟传世经典——体会诗韵师过渡语:诗词越千年,经典咏流传,请同学们先听读录音,感受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ppt2)1、听读录音师过渡语:听完录音,同学们说说我们在朗读这首诗时要注意什么?(生回答) 师过渡:从刚才的点评中看出同学们有一定的朗读心得,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总结的几点要求摇头晃脑的朗读诗歌,读准读顺读出情韵。

2、学生练读师过渡语:练读的怎么样呢?我们分男女来读一读。

(师起头饮酒陶渊明,生接读)3、学生分角色读三、赏如画田园——体味诗境1、师过渡语:同学们声情并茂的吟诵,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好的田园世界,那么,在刚才的诵读中,有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弦?请你美美的读一读这些诗句,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画面。

ppt3美读描写——美读展示2、追问勾连写菊诗句明确爱菊之因(ppt4)过渡追问:同学们的描绘都很精彩,尤其是诗人悠然采菊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但老师有一个疑问,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呢?生思考回答,老师随机点拨明确:a、陶渊明喜欢菊花的花色淡雅,花形漂亮。

b、菊在秋冬开放,不与百花争艳,可见其与世无争,陶渊明很欣赏菊花的这种精神。

c、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孤傲顽强。

d、郑思肖的《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坚贞高洁师归结:听了同学们的分析,老师豁然开朗。

菊花的清新淡雅让陶渊明欣赏,而它那种孤傲顽强、坚贞高洁的傲骨才更让陶渊明心动,陶渊明爱菊、种菊、写菊,活的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 24诗词五首-《饮酒》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 24诗词五首-《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习得语感;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4、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点】1、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为了争名夺利,为了升官发财,有人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打击迫害他人,甚至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等。

但也有人厌恶官场,辞官远居田园,如陶渊明。

这一类人我们称之为隐士。

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吸引这些隐士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他们所追求的生活呢?陶渊明曾经在《桃花源记》中给我们描绘过这么一幅美好的生活画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这里环境优美,远离尘世而没有争斗,小孩可以快乐成长,老人们可以颐养天年。

但是,当时真的存在这么一方净土吗?——对,这只不过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世外桃源,用来表达他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罢了。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作者是怎么来调和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饮酒》,看他是怎么做到在现实的环境中,过上理想的生活的。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

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三、诵读:(一首好诗需要我们细细品读,那么我们先读再细品)1、听音频范读(听的过程中要注意字音、停顿、押韵)2、朗诵(要注意停顿、押韵)3、根据注释理解本诗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朗诵(停顿、感情)四、解题:《饮酒》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陆续写成的20首诗,本文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些诗都是他在饮酒之后突然来了兴致而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五、品读诗句:(都说酒后吐真言,但有时也会胡言,既然是酒后写成的诗,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真言还是胡言?)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赛课教学设计_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赛课教学设计_1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音韵美。

2、品读诗歌的意境美,探究诗中的"真意"。

3、感悟诗人回归自然,闲适淡雅,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品读诗歌,感悟陶渊明的闲适淡雅,超凡世俗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通过"心远,采菊,见,还"等词,理解诗人的生活志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作家都喜饮酒,饮酒之作成为一种独特的体裁,列举相关诗句。

同学们知道第一个写下大量酒后之作的人是谁吗?2,简介陶渊明,饮酒诗组是他的退隐之作,初步感知他的人生态度。

播放视频二、初读课文,读出诗歌的音韵美1、播放朗读视频,把握整体音韵。

2、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分清节奏。

(一二声平三四声仄,平声长仄声短韵脚平仄都回缓)3、读出诗歌中诗人当时心情(悠然),共鸣作者读出语气和情感。

三、译读相映成趣展画面1、结合注释读懂诗意(展示重点字词)2、诗歌借助优美的语言呈现美丽的画面我看到了→四、品读炼字明"真意"好一幅悠然的画面,好一个超脱凡俗的陶渊明,他是如何达到此等境界的呢?在他的这首诗中也有流露。

用慧眼明"真意"我从_中,看出了陶渊明_提示:心远远离官场,远离功名利禄采菊不与群芳争艳,高洁傲岸见闲情雅致,热爱生活还倦鸟知还,回归自然五拓展廷伸找类文(展示能流露陶渊明人生志趣的诗句)六、品读小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在闹世之中坚守着内心的宁静与高洁,"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情趣高雅,热爱生活,于平凡的生活中活出了诗意,陶渊明不愧是真圣人。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饮酒》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饮酒》说课稿

三、说目标
对诗词的学习,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于是我确定本课 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为以下几点: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中的意味。学习 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过程与方法: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悠然闲适的 心情和精神境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领学生从纷繁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到 自己的一块净地,从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教学重点:读懂意,读出节奏,读出情感,理解诗歌思想 内涵。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从炼字、修辞、情感、内容、写作技巧等角
作业:1.用正楷抄写并背诵全诗。 2.自选角度(从词语表达的含义、词 语表达的效果、句子表达的情感、内 容等方面,作以简要赏析。)
度进行赏读,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理解诗 人的生活志趣。
四、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 用以下教学方法及手段实施教学。
1、朗读欣赏法 2、讨论探究法 3、情境设 置法 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配 以交互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设计
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与作品、作者对话,以便探求诗歌的言外之味,寻求适合学 生解读经典古诗词的赏读途径,我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师板书对联),让学生猜对联是在写谁?再来走近这位真正的隐士,田园诗 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新世界。
1.听读课文录音《饮酒》(其五)或师示范读(让学生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2.自由大声地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 3.点人读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读后注重师生评价。 师:读诗光读正确、流利,我认为还不够。诗有诗的韵味,有诗的节奏。谁 能读出它的节奏来?生自由练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 诗词五首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1课时《饮酒》(其五) 《春望》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饮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某某某某)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

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一. 教材分析《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是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题材来自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污浊尘世的憎恶。

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哲理,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这首诗的意境和哲理较为深刻,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同时,学生可能对古代田园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通过背景介绍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把握诗歌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理解诗人对污浊尘世的憎恶,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诗歌的基本结构。

2.具体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田园生活景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掌握诗歌的起承转合。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对诗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产生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代表性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诗中的哲理,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1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1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课题24、诗词五首:?饮酒?、?春望?课型第一课时目标 重难点知识与水平1.反复诵读的根底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两位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诵读水平,鉴赏古诗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 ,热爱祖国河山,陶冶价值观 美的情操。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

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 计二次备课一、示标导入中国是诗的故土,诗人离不开酒,诗中不能没有酒,从历代诗人雅士所留传的浩瀚的酒诗酒词中,无不使人们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酒文化以教及诗人那种炽烈的情感,从而引起共鸣。

酒文化渊源流传,诗文化更博大精深,你能举出诗文中哪些人爱酒?〔李白、欧阳修、陶渊明等〕再问:他们嗜酒的背后心理是否都一样?以此引出陶渊明嗜酒,酒后写了一组诗:?饮酒?我们再次走进陶渊明的诗歌,触摸他深邃的思想。

二、查学诊断学1、介绍 2、重点字词三、导学施教 〔一〕饮酒初读诗歌:1、?饮酒?到底想抒发什么情感?全班自由朗读:那么作为酒诗人之一的陶渊明的过 听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根底上读出感情来。

(节奏、重音、情感)2、划节奏,再读。

3、圈重点。

再读。

4、齐读,读出感情。

讨论思考:程1、解释:结庐心远悠然日夕真意2、疏通诗意。

(建造房舍在众人聚居之处,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你问我为何能够这样?只要心远离尘俗,自然觉得住处僻静了。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闲适地遥望南山。

山气氤氲,黄昏景色真好,飞鸟相伴归还。

这其中包含着人生的很多意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品读?饮酒?1、“心远〞指的是什么?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远离官场的争权夺利和俗世。

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因为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饮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学设计(1课时7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教学设计(1课时7页)

《饮酒》教学设计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

3、体会诗意。

(二)能力训练点1、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播,有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

2、了解诗歌的赏评。

(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2、人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爱。

(四)美育渗透点1、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感受诗人的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知——析赏——评——行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1)、创作背景的介绍。

2)、诗人的整体评价。

3、疑点重点词句的理解。

4、解决方法1)、注重贯穿朗读训练,以朗读带动理解。

2)、结合陶渊明的诗歌介绍背景。

3)、以同类诗文拓展诗歌的赏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媒体设计录音机《古筝高山流水》、投影仪《陶诗、赏诗》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朗读诗歌。

2、设问、作答、引题。

3、背诵诗歌。

4、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七、教学步骤(一)导语中国的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诗歌和散文更是两股清泉,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让它们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终生受益。

初一上学期我们学过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圈。

展示了山村优美的风光,恬静的生活,老友间的情谊,透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情趣。

大家还能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渊,杂英满芳甸。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P317,今天我们来共同研讨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上品《饮酒》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净世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诗词五首,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诗词五首,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诗词五首,教案】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本课所选五首诗歌,有一首古体诗(《饮酒》其五),三首近体诗(两首律诗:《春望》五言,《雁门太守行》七言;一首绝句:《赤壁》),一首词(《渔家傲》),诗体形式多样,各具特点,应指导学生全面了解。

时间上,晋、唐、宋,久远的历史,丰厚的社会生活,指导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读诵诗歌,理解诗人寄寓的思想感情,进而了解当时时代状况。

学情分析:进入八年级,学生已读背过不少的古诗,掌握了一些古诗体裁,历史朝代,诗人生平等常识,有了一定浅层次理解诗歌的能力,因而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学习古诗的现状是:大多重背诵,轻理解,而且背诵的是字音,默写时很多错别字,连诗句字面意思都没有理解,更不要说整首诗的意思,诗人的思想感情了。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许是小学阶段,中学初级阶段古诗教学只要求读读背背,不求甚解的指导思想,个人认为八年级上,古诗词教学要求要提高,要通过对诗歌的诵读,从而理解“知人论世”,即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

另外,本课所选《渔家傲》是词,在初中教材中首次出现。

尽管学生都知道“词”这一概念,但他们并不知道“词”的特点。

词和诗有何区别,还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关于诗体常识,教师应指导学生梳理,系统了解,避免胡子眉毛含混不清。

教学目标:1.梳理古体诗歌体裁分类,整体了解古诗体裁知识2.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不同体裁诗歌不同韵律特点,背诵课文3.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平,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学会“知人论世”读古诗的方法4.品味诗歌语言,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用“知人论世”读古诗的方法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背诵诗歌2.品味诗歌语言,初步学习诗歌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用“知人论世”方法解读古诗,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创意:恰当分类,举一反三,比较阅读,彰显特点。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原来一堂课能学几首古诗?(学生说)我们这节课要学三首,怎么学呢?请大家翻开书第24课《诗词五首》,说说该哪三首放在一起学,为什么?学生说,明确:时间上都是唐诗,体裁上都是近体诗:律诗、绝句,同类的一起学,可触类旁通。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词五首之 《饮酒 》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词五首之 《饮酒 》 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饮酒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八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本
一、课程标准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
本课是部编本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十四课中的第一首诗。是学生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陶渊明,在对陶渊明的学习中有重要首要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确定(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诵读《饮酒》(其五),感受诗中所传达的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2、赏读《饮酒》其余诗篇,诗诗互证,理解陶渊明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形成的原因。
3、悟读《饮酒》(其五),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其十
指生读,讨论交流
也就是说,就算不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国家大事考虑,他还得为自己的家人考虑,所以他必须得出去做官,才能有办法养家糊口。
三、悟读
1、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题为饮酒,诗中却只字未提饮酒,这是为什么?
出示题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提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同学们,你们认识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吗?他是那个朝代的人?
指名学生介绍作者
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啊!我没办法和他交流啊,我怎么能知道他的兴趣爱好,他心里想什么呢?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饮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2).鉴赏诗歌。

(3)背诵诗文.[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方法]读—讲—赏—评—练的方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当他做彭泽县令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当天职官回乡,写下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等大量诗作。

从做官到四十二岁挂冠归田共十三年。

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产生很大影响。

三、赏析诗歌1、诗文朗读2、划出节奏、韵律范读朗读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小组讨论,通译全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诗词五首》。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部分学生对诗词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掌握不够牢固,这可能影响到他们对诗词的深入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运用和韵律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词的意象和韵律,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诗词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诗词。以李清照的《如梦令》为例,分析其如何运用意象和韵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主要包括以2.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杜牧《赤壁》
4.杜甫《春望》
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本节课将围绕这五首诗词,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背景、作者、内容、意境和艺术特色,通过阅读、分析和鉴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难点举例:鼓励学生在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基础上,尝试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诗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五首:饮酒》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五首: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而对诗词的学习,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

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饮酒》被编排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

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七年级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对本诗的作者陶渊明并不陌生,前面已经学过了陶渊明的多篇古诗文,其中有古诗《归园田居》,古文《桃花源记》,,对其人其诗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积累了很多名句。

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领会诗歌的内涵,达到“以诗解诗,以文解文”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

【教学设想】学习诗歌,可以遵循这样一种方法: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进而把握诗人所寄寓的情感。

因此,教学中以朗读作为基础,以品析欣赏作为难点,通过写、说作为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形成的导向。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公开课教案_1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公开课教案_1

《饮酒》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了解了一些词的知识,也知道了唐诗宋词元曲这种说法。

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梁·钟嵘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那么,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处的环境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检索到的有关资料、信息。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3.陶渊明的诗作有两类题材: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教学设计1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

3、体会诗意||。

(二)能力训练点1、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播||,有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

2、了解诗歌的赏评||。

(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2、人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爱||。

(四)美育渗透点1、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感受诗人的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知——析赏——评——行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1)、创作背景的介绍||。

2)、诗人的整体评价||。

3、疑点重点词句的理解||。

4、解决方法1)、注重贯穿朗读训练||,以朗读带动理解||。

2)、结合陶渊明的诗歌介绍背景||。

3)、以同类诗文拓展诗歌的赏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媒体设计录音机《古筝高山流水》、投影仪《陶诗、赏诗》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朗读诗歌||。

2、设问、作答、引题||。

3、背诵诗歌||。

4、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七、教学步骤(一)导语中国的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诗歌和散文更是两股清泉||,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让它们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终生受益||。

初一上学期我们学过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圈||。

展示了山村优美的风光||,恬静的生活||,老友间的情谊||,透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情趣||。

大家还能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渊||,杂英满芳甸||。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P317||,今天我们来共同研讨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上品《饮酒》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净世界||。

二、背景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在其自传性散文中称“五柳先生”(宅边有五柳树||,因此为号焉)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猛志逸四海”||,有“大济于苍生”之志||。

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一心处两端”四十一岁辞彭泽令隐居躬耕时期||,史记当他在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来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在次年写的《归园田居》中曾云其志向和对世俗的观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做官是“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归田园是“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谓纯真本性的意义||,将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复到自然的面目)代表作: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散文《桃花源记》成语世外桃源的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鬓||,并怡然自乐||。

”《五柳先生传》(过去进步知识分子企慕的人物)||,赋《归去来兮辞》其中优秀作品内容上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

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对后代作家影响很大||,王维曾写“复值接与醉||,狂歌五柳前||。

”自比五柳||,开田园一派||。

三、知解题:本篇为《饮酒》组诗的第五首||,此组词共二十首||,为陶渊明酒后写的杂感诗||。

在古代酒与人关系甚密||,可解忧可增兴||。

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陶亦自云: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俗语:酒后吐真言||,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真言||。

2、一读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意义||,体会文意||,3、逐步读——析——赏||。

教师范读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点明而转折——矛盾人境无车马喧||。

自问自答实——虚意味深长||。

学生齐读(注意问句升调||,答句的意味深长)归纳: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板书心远——骨心静——境自静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说出亲切感人.中国禅宗六祖能一日诵经||,风吹幡动||,一曰:“旗动”二曰:“风动”慧能曰:“心动”亦点明此意||。

学生齐读||,体会诗意||。

接着诗人顺势而下写出无限的意趣||。

教师范读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初句点明:妙在“悠然”——无意看山||。

“见”不是“望”“看”——景已入心||。

触景生情||,与自然化为一体||,进入更高的境界||。

体会人与自然的贴近||,顾城《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是诗人推崇的田园生活优雅闲适的绝妙写照||,也是作者追求的飘逸之梦||。

王维诗中亦云其悠闲“倚杖紫门外||,临风听暮蝉”||。

至于“菊”字||,我们可从苏东坡《冬景》中可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一个“傲”字尽现其意||。

周敦颐《爱莲说》中曾云“晋陶渊明独爱菊”物芳可明志洁足见其节操高尚||,淡泊名利||。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可见此句有两意: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这是一种真情的召唤||。

在自然的感召下||,诗人的心更宁静了||,他悟得了真意:鸟日出而出||,日归而返||,完全委运自然||,那么我要像飞鸟一样||,纵身大自然之中||,以尽百年||,不也欣然自得吗||。

正如《挽歌》中云“死去何足惜||,托体同山阿”这接近于老庄的自然无为||,返朴归真||。

但诗人悟得有没有说出?——引出末句||。

点明||,真意——髓南宋词人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蓦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归纳||,诗人悟得却不愿细析(有莫测高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

此句展现无比广阔无比自由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正是陶渊明毕生追求的世界||,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不是很多人能懂得||,足见其诗“旷达中含几多悲凉||,飘逸中带几多沉重||。

”)此时景情意合而为一||,实乃诗之完美境界||。

体味、讨论、齐读||。

听《高山流水》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评:1、陶自评“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宋陈师道评“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

”3、金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醇||。

”启、行1、学其金刚怒目一面“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2、洗其消极: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热爱自然||,共享自然||。

轻松一刻: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1、采()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闲()花落||,夜静春山空||。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始盛开||。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6、人面不知何处去||,()依旧笑春风||。

7、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沾衣欲湿()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1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来||。

1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12、()()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3、来日绮窗前||,()著花未?14、停车坐爱()晚||,()红于二月花||。

15、()尽已无擎雨盖||,()残犹有傲霜枝||。

第11页/共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