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在》课后练习 (2)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件+教案+练习
精读细研
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 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 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 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所 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 有力证据。
恐龙无处不有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
段落、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
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1.划分文章层次。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板块构造” 理论的正确。
合作探究
作者为了更好地说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 紧密相连的”这一内容,在文中运用了多种 说明方法。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划出这些句 子并分析其作用。
合作探究
1.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 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 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 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 、 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岛屿( yǔ ) 深渊( yuān) 携带( xié ) 两栖字(音易q错ī )
铱( yī ) 潮汐( xī )
劫难( jié ) 排斥( chì )
膨胀(zhànɡ) 追溯( sù )
二氧化硅( ɡuī )
俯冲( fǔ ) 流逝( shì ) 覆盖( fù ) 抵达( dǐ ) 趋势( qū ) 衍射( yǎn )
《恐龙无处不在》课后练习
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
《恐龙无处不在》课后作业设计
江西省兴国县第五中学周庆玲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两栖.()追溯.()蟾蜍.()地壳.()
hái zhě jié xié
()骨()皱()难()带
二、《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
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
它的作用。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四、“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
领域产生影响。
”这段话对你有何启发?你能从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中举一二例来阐述这一观点吗?
参考答案
一、qī sù chú qiào 骸褶劫携
二、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
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三、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
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多深层证据。
四、开放性试题,自圆其说即可。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课后题及答案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课后题及答案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设计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两篇短文共同涉及的问题,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4、即非常纯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设计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不同作用和含义。
第1题,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到是指哪些动物。
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蜍”,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人们非常熟悉。
“青蛙”和“蟾蜍”不能在南极生存,犹如当年恐龙不能适应南极的生态气候一样,因为它们同属两栖动物。
第2题,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多深层证据(参见“有关资料”部分)。
第3题,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
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
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4题,这一句话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恐龙无处不在》同步试题练习题(八年级下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评估测试1.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壳à()é()薄á()ó()弹à()á()应ī()ì()qi ok⎧⎨⎩⎧⎨⎩⎧⎨⎩⎧⎨⎩b obd nt ny ngy ng2.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褶(zhě)皱劫(jié)难B.遗骸(hái)蟾蜍(yú)C.两栖(qī)深渊(yuān)D.追溯(suó)衍(yǎn)射3.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A.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D.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5.把下列句子压缩到最简形式。
①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带点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①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0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1知识1.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 和 。
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 ”。
2.读准下面加点的字词。
骨骼.( ) 漂.移( ) 地壳.( ) 深渊.( ) 驮.着( ) 岛屿链..( ) 两栖.( ) 铱.( ) 潮汐.( ) 硅.( ) 追溯.( ) 褶皱..( ) 劫.难( ) 鸟臀.目( ) 蟾蜍..( ) 衍.射( ) 携.带( ) 3.理解下面的词语。
(1)遗骸:(2)褶皱:(3)劫难:(4)致密:(5)追溯:(6)天衣无缝:参考答案1.科普作家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2.gé piāo qiào yuan tuó yǔ liàn qī yī xī guī sù zhě zhòu jié tún chán chúyăn xié3.(1)遗留下来的骨骸。
(2)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
(3)灾难。
重点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2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4.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恐龙无处不在》课堂教学实录
恐龙无处不在课堂教学实录引言恐龙作为古生物界的神秘生物,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学习的热门话题。
在我进行的一堂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恐龙无处不在”作为主题,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以及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课前准备在课前,我为学生精心准备了一些相关的素材和道具,包括模型恐龙、图片、视频等。
同时,我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与恐龙相关的话题。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堂内容1.恐龙的分类和特点为了让学生对恐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分类和基本特点。
通过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图片和模型,我向学生展示了肉食恐龙、草食恐龙以及飞龙等不同种类的恐龙。
学生们瞪大了眼睛,满怀好奇地观察着这些逼真的模型,纷纷发表自己关于恐龙的猜测和见解。
2.恐龙的生活习性接下来,我带领学生们进入恐龙的生活世界。
我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恐龙纪录片,让学生们亲眼见证了恐龙的生活场景。
学生们被各种各样的恐龙行为所吸引,他们的表情透露出对恐龙生活的好奇和探索的愿望。
3.恐龙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为了让学生们认识到恐龙并不只是存在于遥远的过去,我向他们展示了恐龙在现代生活中的各种表现。
我通过举例揭示了恐龙的名字在科学、电影、文学乃至商业领域的运用,让学生们发现恐龙文化无处不在。
学生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对恐龙的发现和认知,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恐龙的兴趣。
学生参与和互动在整堂课的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参与和互动。
我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我还组织了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这样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结束语通过这节“恐龙无处不在”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对恐龙的兴趣和好奇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他们不仅了解了恐龙的分类和特点,还认识到恐龙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同时,在参与互动和小组活动中,他们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6《恐龙无处不有》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下恐龙无处不有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知识梳理《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
作者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鸟臀tún目恐龙:恐龙的一个目,骨盆构造与鸟类相似,多为植食性或杂食性。
潮汐xī:海水的定时的涨落,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所造成。
早潮叫潮,晚潮叫汐。
遗骸hái:指的是弃置而暴露的尸体。
天衣无缝fèng: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划线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褶皱(zhě)劫难(jié)骨骼(gé)B. 遗骸(hái)蟾蜍(yú)撞击(zhuàng)C. 两栖(xī)深渊(yuān)鸟臀(tún)D. 追溯(suó)衍射(yǎn)溅到(iiàn)2.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所有陆地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 似乎常常可肯定B. 似乎一直可应该C. 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 几乎一直可能肯定3.《恐龙无处不在》第四自然段举了青蛙、蟾蜍的例子,原因是( )。
A. 作者熟悉青蛙、蟾蜍。
B. 作者喜欢青蛙、蟾蜍。
C. 是我们熟悉的两栖动物,有代表性,简明易懂。
D. 作者举不出别的例子。
4.下列词语有错误的是()。
A. 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B. 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C. 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D. 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5.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初二语文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堂笔记整理
初二语文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堂笔记整理课文知识点恐龙无处不有一、故事背景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可是6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在世界各地销声匿迹了。
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
二、问题归纳1.课文开头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开头发出议论,点明中心,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便于读者理解全文,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
2.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3.说说恐龙为什么会无处不在,这个现象证明了怎样的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
4.文中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试列举作者这样认为的两点理由。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
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5.第九段“似乎”能否删除?为什么?【答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
不能,“似乎”在这里表示推测,如果去掉,就表示对当时的情况很肯定,就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6.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呼应课文开头作者的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7.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
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在阅读练习及答案
《恐龙无处不在》阅读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⑦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⑧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⑨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⑩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有》同步测验(含答案)
1.下列画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领域(yù)例如(lì)骨骼(gé)
B.漂移(piāo)地壳(ké)俯冲(fǔ)
C.挤压(yā)褶皱(zhě)携带(xié)
D.深渊(yuān)繁盛(shèng)两栖(qī)
2.下列对加线词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⑤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1)选文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3)试分析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
①“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6.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
A.学科之间是互通的。
B.地质学家也要懂生物学。
C.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D.我们要学会发散思维。
7.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褶皱领域骨骼
B.遍布恐龙化石
C.覆盖漂移缓慢
D.破裂流逝气侯
8.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该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九年级语文《恐龙无处不在》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恐龙无处不在》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这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
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阅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背景知识】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作家。
出生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彼得罗维奇小镇,3 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
他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5岁时写就过一篇科幻小说,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
18岁那年,即1938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此后开始与著名科幻小说家接触。
1939年阿西莫夫获学士学位,两年后又获硕士学位。
在此期间,他又发表了不少科幻作品。
其中,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原则”这段时期发表的作品使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界逐渐获得了声望。
1942年,阿西莫夫与格特鲁德·布卢格曼结婚。
婚后最初几年,阿西莫夫在海军航空兵所属的化工厂实验室工作、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全部故事在1942年至1949年之间陆续写成。
1951年,首先出版《基地》1952年《基地与帝国》问世;1953年,《第二基地》出版,《三部曲》至此出齐,获1966年雨果奖。
二次大战后,阿西莫夫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49年获博士学位。
1955年阿西莫夫升任波士顿大学副教授。
但是,他觉得,自己至多只能成为一个普通的科学家,但却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幻小说家和科普作家。
因此,1958年阿西莫夫辞去了波士顿大学的教职,成了职业作家。
197Z年的科幻小说《神仙们自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
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重点字词】(1)注音遗骸(hài) 蟾蜍(chánchú)褶皱(zhézhòu) 追溯(sù)(2)解词遗骸:遗留下来的骨骸。
蟾蜍: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2024年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
2024年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恐龙无处不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生活习性以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恐龙时代”,第三节“恐龙的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基本知识,掌握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及灭绝原因。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恐龙的分类、演化过程及灭绝原因。
教学重点:恐龙的多样性、生活习性及其在生物进化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恐龙化石图片。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恐龙化石图片,引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恐龙是什么吗?它们为什么会灭绝?”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恐龙的多样性。
3. 讲解:详细讲解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及灭绝原因。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恐龙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巩固学生对恐龙知识的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恐龙无处不在》2. 内容:恐龙的起源与演化恐龙的多样性恐龙的生活习性恐龙灭绝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
(2)列举三种恐龙的生活习性,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3)分析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2. 答案:(1)恐龙起源于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经历了侏罗纪、白垩纪的繁荣,最终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灭绝。
(2)三种恐龙生活习性及特点:长颈龙:以植物为食,颈部很长,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
霸王龙:肉食性,体型巨大,牙齿锋利,是恐龙时代的顶级掠食者。
甲龙:草食性,身体覆盖着坚硬的甲壳,用以防御掠食者。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课时练习(含答案 解析)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时作业单选题1.下列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B. 之前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剧情跌宕起伏,科技感之强前所未有,可谓气势磅礴,石破天惊。
C. 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D. 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受“萨德”事件的影响,今年三月中国人到韩国旅游的人数同比减少了一倍。
B. 能否搞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均衡教育政策、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C. 引力波的发现开启了观测宇宙的一个新窗口,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天文学。
D.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3.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 颁布(bān)积淀(diàn)脖颈(jǐng)载誉而归(zài)B. 邮局(yóu)姊妹(zǐ)逮捕(dǎi)厚此薄彼(bó)C. 迁徙(xǐ)鲫鱼(jì)冲刺(cì)怨天由人(yóu)D. 融合(róng)活泼(pō)棉袄(ǎo)衣冠楚楚(guān)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B.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C. 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D.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杳无音信。
5.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字是错别字,对其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1)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溶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训练新版新人教版
第18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A.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
B.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撞击说火山说。
C.大劫难D.大灭绝答案:AB解析: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撞击说”、“火山说”。
故选A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文章信息的筛选。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褶皱潮汐遗骸B.劫难陨石追溯C.流逝褶皱陨石D.遗骸劫难天依无缝答案:D解析:分析:D项依——衣。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的掌握情况。
3.不同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选文涉及的两个领域()A.地质学B.化学C.物理D.生物学答案:AD解析:分析:课文中涉及的两个领域是地质学、生物学。
故答案选A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4.第四自然段举了青蛙、蟾蜍的例子,原因是( )A.作者熟悉青蛙、蟾蜍。
B.作者喜欢青蛙、蟾蜍。
C.是我们熟悉的两栖动物,有代表性,简明易懂。
D.作者举不出别的例子。
答案:C解析:分析:举例子要举读者熟悉易懂的。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举例子说明方法的理解。
5.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都是不解之谜。
A.举例子B.排比C.打比方D.作诠释答案:A解析:分析:A.“如”是举例子标志性词语。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6.加点多音字拼音错误的一项是()A.天衣无缝.féngB.缝.隙fèn gC.缝缝..补补féngD.缝.衣服féng答案:A解析:分析:A项应读四声。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识别。
7.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
客人笑道:“有杜鲁门这样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
”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恐龙无处不在》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鸟臀目()褶皱()遗骸()天衣无缝()2、这篇文章的文体、说明顺序分别是什么?
3、阅读课文,说说“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1、文章为什么以“恐龙无处不在”为题,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3、如何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句话的含义。
4、文章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分别举例说明。
三、课堂小结
《恐龙无处不在》这篇文章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
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