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合集下载

卫生部三甲医院评审标准

卫生部三甲医院评审标准

卫生部三甲医院评审标准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卫生部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2011-04-22--------------------------------------------------------------------------------卫医管发〔201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健全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在总结我国医院评审评价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部组织制定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标准(2011年版)》是各地开展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主要依据。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前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医院管理实际和卫生政策导向,结合本地特点,遵循“标准只升不降,内容只增不减”的原则,对《标准(2011年版)》进行适当调整,报我部备案后实行。

各地在工作过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及时联系我部医疗服务监管司。

联系人: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陈虎、刘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关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紧紧围绕医改中心任务,结合公立医院改革总体设计,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改进服务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规范诊疗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工作落实情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解读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解读

• 九、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 • 十、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 • 十一、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 十二、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 十三、精神科疾病的管理与持续改进 • 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 十六、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 • 十七、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
的情况; (四)与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五)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医院等级证书的使用
• 医院等级证书的有效期与评审周期相同。 等级证书有效期满后,医院不得继续使用 该等级证书。
• 医院在等级证书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部申请提前评审: 因医院地址、所有制形式、服务方式、诊 疗科目、床位等事项改变而变更登记的。
周期性评审
• 周期性评审内容: • 医院的书面评价 • 医疗信息统计、 • 现场评价 • 社会评价 • 等四方面的综合评审。
周期性评审
1、书面评价的内容: (一)评审申请材料; (二)不定期重点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报告; (三)接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科评价、
技术评估等的评价结果; (四)接受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医疗质
• 医疗机构评审包括周期性评审和不定期重 点评价。
• 评审周期: *医院评审周期为4年。 *新建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证》,执业满3年方可首次申请评审。 *医院设置级别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 执业满3年方可按照改变后级别首次申请首 次评审。
• 评审结论:
• 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不合格。 对评审结论“不合格”医院,给予3-6月 整改期。再次评审结论为乙等或不合格。
二、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实施细则解读
主要内容
• 共7章73节380条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7节344条,用于对三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解读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解读
• 2011年4月22日卫生部医管司正式发布了【关于印
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 (卫医管发〔2011〕33号)】
• 2011年12月卫生部医管司正式发布了【关于印发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
卫生部医管司
医院评审标准起草思路
• 本细则共设置7章73节378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7节342条636款标准,用
式(如:制度修订)
卫生部医管司
医院评审标准起草思路
• 每条标准判定运用PDCA质量管理原理进行判
断,采用五档的方式表达评审结果
• A-优秀:持续改进后有成效 • B-良好:有监管、检查结果 • C-合格:能有效执行 • D-不合格:仅有制度、规章、流程 • E-不适用,是指与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
• 3.1.2.1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
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 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 的操作。
• 3.3.3.1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
度与流程。
• 3.6.2.1 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
程。
• 3.9.1.1 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项目 类别
第一章至第六章标准条款
C级 或5分
B级 或7分
A级 或10分
其中:50条核心条目
C级 或5分
B级 或7分
A级 或10分
甲等 ≥90% ≥60% ≥20% 100% ≥70% ≥20%
乙等 ≥80% ≥50% ≥10% 100% ≥60% ≥l0%
各级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不合格。
卫生部医管司
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及应对策略。

最新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共331页)

最新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共331页)

精品资料三级综合(zōn g hé)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带释义........................................第一章坚持(jiānchí)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guīhuà)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二、医院(yīyuàn)内部管理机制科学规范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duìkǒu)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四、应急(yìng jí)管理五、临床医学(lín chuánɡ yī xué)教育六、科研(kē yán)及其成果推广六、科研(kē yán)及其成果推广第二章医院(yīyuàn)服务一、预约(yùyuē)诊疗服务二、门诊流程(liúchéng)管理二、门诊(ménzhěn)流程管理三、急诊(jízhěn)绿色通道管理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liúchéng)管理五、基本医疗保障服务(fúwù)管理六、患者(huànzhě)的合法权益六、患者(huànzhě)的合法权益七、投诉(tóu sù)管理八、就诊环境(huánjìng)管理八、就诊环境(huánjìng)管理第三章患者(huànzhě)安全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huànzhě)身份二、确立在特殊(tèshū)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三、确立手术(shǒushù)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三级医院评审规范标准

三级医院评审规范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功能与任务(50 分 )( 一 )医疗服务 (20 分 ) 能供给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痊愈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供给高水平的专科服务。

肩负紧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展开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必定比率来自医院所在地之外的地域或省。

3、按国家相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快速做出应急反响,肩负灾祸事故的紧急营救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展开心理卫生、遗传搜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痊愈医疗服务。

( 二 )教课科研(15 分 )1、肩负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课和实习,能培育高级临床医学人材。

并肩负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深造任务。

2、肩负国家、省(自治区 ,直辖市 )科研课题。

( 三 )业务技术指导(10分 )执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成立常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展开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育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材。

达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 四 ) 预防保健(5 分 )1、展开健康教育。

2、肩负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 )的临床流行病学检查和防治工作。

3、参加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 )高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

职能科室的设置应切合精简、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增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推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1、一级专业科室,应切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font>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内科 :应起码设7 个科室,以下科室为必设科室: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专业科室。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目录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二、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机制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四、临床医学教育五、科研及其成果第二章改进医院服务管理一、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二、优化门诊流程,落实便民措施三、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四、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五、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六、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七、加强投诉管理第三章患者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五、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六、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三、医疗技术管理四、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五、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六、门诊管理与持续改进七、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八、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九、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一、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二、传染病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三、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五、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六、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七、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八、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一、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二、临床营养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三、医用氧舱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四、放射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五、其他特殊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六、病历(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一、整体护理与护理管理组织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临床护理管理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第六章医院管理一、依法执业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四、人力资源管理五、应急管理六、信息与图书管理七、财务与价格管理八、医德医风管理九、后勤保障管理十、医学装备管理十一、院务公开管理十二、社会评价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三、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试行)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测指标(试行)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试行)三级医院分等标准本标准是三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1989年11月29日) 一、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原则 对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

医院分级管理的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

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来统一规划确定。

二、医院分级与分等 医院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医院:(病床数在100张以内,包括100张。

[作者注]下同)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注:实际执行中,一级医院不分甲、乙、丙三等。

等的划分是按医院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设备条件、科研能力等按1000分计分而划分出来的。

)。

各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900分及以上。

三级乙等医院 医院建设成绩尚好,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750-899分。

三级丙等医院 医院建设有一定成绩,基本标准考核合格,但与本标准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在749分及以下。

三级丙等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一、导言
三级医院是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审标准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提
升医院管理水平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进行详细讨论,包括医疗服务、管理制度、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医疗服务
1. 专科医疗能力
三级医院应具备多学科的专业医疗团队,能够开展高难度手术和疑难病例诊疗,同时要求医院设备先进,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

2. 医疗质量管理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医疗事故报告与处理机制、科室间
的协作机制、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等,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三、管理制度
1. 行政管理
医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确保医院正常运转和高效管理。

2. 信息化建设
医院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人才队伍
1. 医务人员
医院应具备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务人员队伍,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

2. 继续教育
医务人员要进行不断的继续教育,跟踪医疗最新进展,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五、总结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是医院发展的基石,医院应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积极提升医
疗技术水平,加强管理能力,培养高水平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三级医院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就是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启发,谢谢!。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解析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解析
通过实施该标准,可以促进医院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 量,保障患者安全。
同时,该标准也是医疗机构进行自我评价和改进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推动医院持续 改进和健康发展。
标准的结构与特点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包括7章,分别是医院功能与任务、医疗 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医院安全与风险管理、医院服务、医院管理以及加分 项目。
护理质量监控
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体系,持续改进护理服务 质量。
护理人员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患者满意度
关注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医院安全与风险防范
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 预案。
医疗事故处理
规范医疗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程 序。
患者安全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和管理,预防和减 少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
人才。
科学研究
开展临床和基础医学研 究,推动医学科技进步

公共卫生
参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处置,保障人民健康。
医院管理体系
01
02
03
04
组织架构
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各 部门职责和权限。
制度建设
制定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和规 范,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
《三级综合医院 评审标准实施细 则版》解析
目录
• 标准概述 • 评审标准详解 • 评审实施方法 • 标准应用与改进 • 案例分享与借鉴
01
CATALOGUE
标准概述
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1989年,我国卫生部发布了《医院分 级管理办法》,将医院分为一级、二 级和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评 审制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实施细则》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实施细则》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10.09•【文号】国卫办医发﹝2021﹞19号•【施行日期】2021.10.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21﹞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指导医院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促进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我委印发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国卫医发〔2020〕26号)(以下简称《标准》)。

为指导各地充分理解和掌握《标准》,运用《标准》做好医院评审工作,指导医院利用《标准》加强日常管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参照执行。

《细则》是评审标准配套文件,是各地开展医院评审工作和医院加强自身管理的重要依据,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前工作重点,结合本地特点,遵循“标准只升不降,内容只增不减”的原则,对《细则》进行调整,报我委备案后施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1〕14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心血管病等三级专科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2〕67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肿瘤医院、三级眼科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2〕144号)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废止。

联系人:医政医管局高嗣法、马旭东传真*************邮箱:****************.cn附件: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实施细则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1年10月9日。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规范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规范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功能与任务(50分)( 一 ) 医疗服务(20分)能供应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供应高水平的专科服务。

肩负紧迫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睁开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 年出院病人中应有必然比率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抢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响,肩负灾害事故的紧迫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抢救。

4、睁高兴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 二 ) 授课科研(15分)1、肩负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授课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

并肩负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肩负国家、省( 自治区 , 直辖市 ) 科研课题。

( 三 ) 业务技术指导(10分)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成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睁开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

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5分)1、睁开健康教育2、肩负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 的临床流行病学检查和防治工作。

3、参加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 分 )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

职能科室的设置应吻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推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 分 )1、一级专业科室应吻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内科 : 应最少设 7 个科室 , 以下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 :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细则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细则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细则一、医院规模。

1.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医院规模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医院规模包括医院的总床位数、科室数量、医务人员数量等。

一般来说,三级医院的规模应当较大,能够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具备更强的医疗实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二、医疗设备。

2.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医疗设备是另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完备性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三级医院应当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影像学、检验设备、手术设备等,以确保医疗技术的先进性和治疗效果的优良性。

三、医疗技术力量。

3. 医疗技术力量是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院的医疗技术力量包括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三级医院应当拥有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医疗团队,能够开展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治和手术治疗。

四、学科建设。

4. 学科建设是评价三级医院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级医院应当拥有完备的学科体系,覆盖内、外、妇、儿、骨科等多个临床专业,同时还应当具备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学科建设。

五、医疗质量管理。

5. 医疗质量管理是评价三级医院的关键因素之一。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临床路径管理、感染控制、医疗事故处理等,以确保医疗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六、医疗服务水平。

6. 三级医院应当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包括门诊、住院、急诊等多方面的服务。

医院应当注重患者的就诊体验,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七、科研与教学。

7.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科研与教学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医院应当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升学术水平,同时还应当注重医学教育,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八、医院管理。

8. 医院管理是三级医院评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院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以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

总结: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细则是对医院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的全面评估,医院应当在规模、设备、技术、学科、质量管理、服务水平、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以满足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

三甲医院评分标准

三甲医院评分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功能与任务(50分)(一)医疗服务(20分)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

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15分)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10分)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5分)1.开展健康教育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一)临床科室(20分)1.一级专业科室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2.二级专业科室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三甲医院评分标准

三甲医院评分标准

三甲医院评分标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功能与任务(50分)(一)医疗服务(20分)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

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15分)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

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妇产科:应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

儿科:应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

3.重点专科重点专科应依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立。

全院应有3个以上的重点专科。

每重点专科有20张病床。

4 应设综合重症加强监护病房(ICU或称综合加强医疗病房)或专科重症加强监护病房(或称专科加强医疗病房)(二)医技科室及其他业务科室(10分)除符合<医疗机构标准>外,还应设信息统计室图书馆(室)三、人员配备(30 分)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除引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 (一)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在编护理人数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床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不少于1:0.4,具有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不少于护士总数的20%,护理部正、副主任,内、外、妇、儿、急诊科、手术室及重点科室护士长应具有副主任护师以上技术职务,主管护师、护士结构合理(10分) (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机构合理。

三甲医院评分标准

三甲医院评分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功能与任务(50分)(一)医疗服务(20分)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

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15分)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10分)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5分)1.开展健康教育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一)临床科室(20分)1.一级专业科室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2.二级专业科室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功能与任务 (50分)(一)医疗服务 (20分)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

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 (15分)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

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 (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 (10分)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

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 (5分)1、开展健康教育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

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1、一级专业科室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2、二级专业科室内科:应至少设7个科室,下列科室中地个为必设科室 :心血管、消化、呼吸、血液、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等专业科室。

外科:应设普外、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科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0-5-25 目录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二、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机制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四、临床医学教育五、科研及其成果第二章改进医院服务管理一、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二、优化门诊流程,落实便民措施三、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四、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五、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六、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七、加强投诉管理第三章患者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五、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六、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第四章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三、医疗技术管理四、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五、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六、门诊管理与持续改进七、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八、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九、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一、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二、传染病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三、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五、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六、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七、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八、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一、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二、临床营养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三、医用氧舱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四、放射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五、其他特殊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二十六、病历(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一、整体护理与护理管理组织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临床护理管理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第六章医院管理一、依法执业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四、人力资源管理五、应急管理六、信息与图书管理七、财务与价格管理八、医德医风管理九、后勤保障管理十、医学装备管理十一、院务公开管理十二、社会评价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三、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试行)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测指标(试行)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试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保持适宜规模、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专业诊疗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前列。

(二)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置、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处于本省前列。

(三)主要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

在急诊与住院患者中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比重;住院诊疗中跨区域外埠患者的比重。

(四)参加国家、省、市及所在辖区的医疗紧急救治体系,接受政府指令完成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以及其他公共卫生任务。

二、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机制(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二)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

(三)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

(四)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切入点,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

(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

(六)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

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一)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二)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

(四)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

(五)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

(六)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与相关服务流程。

(七)根据《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

四、临床医学教育(一)教学师资、设备设施符合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要求。

(二)承担本科及以上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

(三)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

(五)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推广适宜卫生技术。

五、科研及其成果(一)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

(二)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得院内外研究经费,并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改进医院服务管理一、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一)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二)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可操作流程,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

(三)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

(四)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

二、优化门诊流程,落实便民措施(一)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制度,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二)公开出诊信息,保障医务人员按时出诊。

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

(三)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协调配合。

三、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一)合理配置急诊人力资源,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标准化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

(二)落实首诊负责制,与120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三)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四)实施急诊分区救治、建立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就诊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五)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

四、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一)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二)为患者提供办理入院、出院手续个性化服务和帮助。

(三)急诊入院实行患者由急诊科诊疗过渡入院或直接进入科室抢救与办理入院同步方式。

(四)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五)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五、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一)有各类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严格收费服务管理,减少患者医药费用预付,方便患者就医。

(二)公开医疗价格收费标准,公示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

(三)保障各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加人员的权益,强化参保患者知情同意。

六、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一)医院有相关制度保障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的知情同意权利。

(二)对医护人员进行知情同意和告知方面的培训,主管医师能够使用患者易懂的方式、语言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

(三)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临床人体试验)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有审核管理程序,并征得患者书面同意。

(四)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七、加强投诉管理(一)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

(二)公布投诉管理部门、地点、接待时间及其联系方式,建立健全投诉档案,规范投诉处理程序。

(三)根据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四)对全体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

第三章患者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一)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等)管理。

(二)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2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四)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

(六)管理医疗、护理、医技的职能部门要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一)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

(二)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三)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一)择期手术的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

(三)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

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六步法”程序洗手。

五、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一)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