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资料
高三历史联考知识点归纳
高三历史联考知识点归纳在高三历史联考中,考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三历史联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 封建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组织体制,由君主、贵族、庶民等层级组成。
主要有皇帝、王侯、士农工商等身份。
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重用法家思想,推行一系列改革,如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等。
3. 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其著作《史记》是我国首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我国古代史学之宝库”。
二、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冲突1. 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东周时期的末期,各国之间发生了频繁的战争和政治动荡。
著名的战国七雄是:齐、楚、燕、赵、魏、韩、秦。
2.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秦朝,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3. 汉朝的兴起:刘邦建立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大一统王朝,它的建立开创了长达400多年的汉族政权。
4. 西汉的强盛: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皆达到新的高度,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有了更加密切的交流。
三、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的繁荣1. 经济繁荣: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如统一货币、度量衡,加强交通等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农业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发达,出现了很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如水利工程的建设、农具的改良等。
3. 文化成就: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成就,如战国时期的孔子和儒家学派、韩非子和法家学派、汉朝的文学、艺术等。
四、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1.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国际贸易路线之一,连接了中国与西方世界,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2.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在东汉时期达到鼎盛,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文化输入与融合:中国古代不仅吸收了外来的文化,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输出给世界,如汉字的传播、儒家思想的影响等。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供大家学习参考!专题十四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多极化趋势主干知识构建Ⅰ.近代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与阶段特点一、第一时期: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取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猛烈的角逐和斗争,终究导致一战爆发。
二、第二时期:一战后至二战期间美国权势大大增强,欧洲权势削弱,十月革命与苏联的产生从根本上坚定了旧的国际秩序,国际关系中心从欧洲向两侧转移。
1、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连续争霸,英美之间的争取成为全球主要矛盾;在欧洲,法国同英美相互对峙,在远东,日美英三国斗争,日美争取猛烈。
但这一时期斗争方式由战场较量转到和会的谈判桌上。
2、帝国主义与苏联的关系,先是两种制度军事冲突,后转到和平共处。
三、第三时期:二战后至今:经历了两极相持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势1、1945年到50年代末,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相持与抗争。
2、60年代到70年代,两大阵营开始解体,美苏争霸与三个世界形成。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全面崩溃,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两极化向多极化转换的过渡时期。
Ⅱ.世界近现代主要矛盾的变化1、16世纪:英西矛盾。
为争取大西洋海上霸权,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2、17世纪:英荷矛盾。
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
3、18世纪中期:英法矛盾。
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4、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
法国*时期,英国屡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
5、19世纪中期:英俄矛盾。
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丧失欧洲霸权,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
高三历史复习:高考历史关于改革相关知识详解
高考历史选做题改革部分相关知识总结一、改革的基本认识(一)改革的内涵(什么是改革)1.含义: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的社会体制的变革。
2.实质: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改革就是要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二)改革的要素1.原因(为什么改):政治改革的发生基本上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在一定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激化到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时,需要依靠改革的途径或手段,来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⑴目的利益和社会危机具体是什么?统治者为什么要改革?一般来说当然是为了他的统治,他的利益——答题时需要具体化一下,在当时他的具体利益是什么?改革,要么是领导人想有一番作为——他想做什么?要么是感受到来自下面的威胁——当时是什么威胁?民众们对什么不满?矛盾的焦点是什么?民众的诉求有哪些?也就是说统治者发起这个改革是想解决哪些社会问题?⑵改革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货社会发展趋势;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民族危机严重。
2.过程(怎样的改):社会改革所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
3.结果(改的怎样)⑴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
人教版高三年级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年级历史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高三年级历史知识点本店铺高三频道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三年级历史知识点》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篇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少数民族政权的制度
..专业. 少数民族政权的制度:1、“蕃汉分治”制度(辽):(1)原因:由于辽统治下的南北广大地区的汉族、契丹等族的经、文的发展水平及人民的生活方式不同。
为了适应被统治地区不同情况,辽行政管理机构分设“北面”和“南面”两个系统。
(2)内容:中央设南面官和北面官。
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唐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权比南面官大,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3)特点:“因俗而治”,即民族分治。
(4)实质:仍然是阶级统治。
思考:辽和西夏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都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内容;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制度。
2、猛安谋克制(金):(1)演变:氏族部落组织(以血缘为纽带)——军事组织——地方行政组织(2)主要内容:原为氏族部落组织(以血缘为纽带),后突破血缘关系,以户为计算单位,300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一人,十谋克为一猛安,设千夫长一人。
猛安谋克都是部落的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
(3)性质:兵民合一、军政合一的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4)作用:对金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
3、八旗制度(清)(1)主要内容:按军事组织形式(三百壮丁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旗),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具有行政管理、军事征战、组织生产三项职能,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2)性质:兵民合一、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
(3)作用:把涣散的女真各部形成为一个严密的社会机体,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
(对女真的统一、满族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思考: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猛安谋克制和八旗制度有哪些相同点?(1)内容相同:都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
(“出则为兵,入则为民”)(2)性质相同:都是兵民合一、军政合一的制度;(3)作用相同:都对本民族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一、古代史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秦朝的统一战争、中央集权和法律制度
3.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4. 隋唐时期的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
5.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技进步
6. 元朝的政治统治和文化交流
二、近代史
1. 清朝的政治体制和封建经济
2. 近代中国社会的种种变革和现代国家的成立
3. 近代和思想解放运动
4. 近代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5. 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国际影响
三、现代史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建设
2. 当代中国社会的制度保障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 中国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
5. 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
四、世界史
1.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2. 各大洲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
3.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4. 当代国际关系与全球化发展
5. 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以上内容涵盖了高中历史会考的主要复范围。
考生可根据这些主题进行针对性的复,重点掌握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建议考生利用历史教材、参考书籍和在线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复,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祝您考试顺利!。
专题09++高频考点篇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三轮复习专题指导与典例分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世纪中国政府惠民政策的特点。(6分)
特点:以民为本;全面、系统、具体;保障政策侧重“三农”。(6分,言 之有理即可)
注意:稳定 是特点而非
内容
【典例分析】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为了巩固政权的基础,发展农业经济,尤其重视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夏商时
d.《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仁政。
2、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基本含义和现实价值 (1)基本含义 ①重民爱民。民众、庶黎在国家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国之根本,本固方能 邦宁,治理国家要以人民为主导。 ②利民富民。统治者只有采取有利于民生的措施,使人民生活富裕而安居 乐业,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安宁。 ③忧民恤民。执政者要考虑人民的忧与乐。与民同乐,与民同忧,这样才 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与响应。 (2)现实价值 ①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为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文化渊源。 ②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历史依据。 ③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为建设清廉俭朴、务实担当的干部队伍提供了历史借 鉴。
社会保障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利于缓和矛盾、稳定社会
(1)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中国古代 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 建为基础,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 社会稳定。 (2)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 主导,社会参与。在封建社会后期, 宗族及社会公益性组织的作用越来越 大。
【典例分析】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4届黑龙江五地联考) 材料一
【提示】注意先秦君民关系, 民制约君,君依赖民;教化于 民,辅以依法治民;背景是生 产力发展,社会巨变
先秦时期,“天”对于“君”与“民”都具有朴素的本原意义,认为“天”设立君主的目的是解除“民”的“无主之乱”,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优质PPT】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 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 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 的影响。(4分)
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主流。
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
不合时宜„„他们把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
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D
C.墨家
D.法家
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 白相用,干湿 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 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 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C
继承——仁政、民本 发展——大一统、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根本目的——神化皇权,维护专制集权
(2014江苏)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
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
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形成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 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 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 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2012山东)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
——林存光《孔子新论》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 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 负。(6分)
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推荐书
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推荐书历史是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复习历史知识点是备战高考的重要一环。
在复习过程中,选择一本好的复习书籍可以事半功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下面是我为高三学生们推荐的几本优秀的历史复习知识点推荐书。
第一本推荐的书是《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与解析》,该书由历史教育专家编写。
这本书内容全面,知识点归纳精准,适合用来系统地复习高中历史知识。
该书的特点是将历史知识点进行了分类和整理,通过简明扼要地阐述,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带领学生抓住重点。
书中还附有大量的历史案例和分析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升解析和思维能力。
第二本推荐的书是《历史知识点详解与应用》,这本书是一本知识点详解型的复习书籍。
在这本书中,每一个历史知识点都被详细解析,内容包括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原因、影响及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文化知识。
书中配有大量的彩色图表和地图,使得学习历史知识更加直观明了。
此外,书中还包含了许多历史名词和专业术语的解释,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三本推荐的书是《高中历史考点精讲精练》,该书是一本历年高考真题分析和模拟试题的集合。
这本书对历史考点进行了整理归纳,并通过分析历年高考试题,总结出历史考试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同时,书中还附有大量的练习题和解析,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历史考试的题型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把握。
第四本推荐的书是《历史知识点速记宝典》,这本书是一本提供历史知识点速记方法的复习工具书。
书中介绍了许多简单易记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点。
通过图表、彩图和关键词的方式,帮助学生将历史事件和知识点串联起来,提高记忆效果。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历史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历史复习。
这四本书都是值得学生推荐使用的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推荐书。
无论是阅读材料的全面性还是知识点的详细性,这些书都能满足高中学生的需求。
当然,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书籍也需要根据个人的学习风格和复习时间来决定。
高三历史期末复习的知识点
高三历史期末复习的知识点1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_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2.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3.通过“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只是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没有实现工业化。
4.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质上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5.“大跃进”的特点是各行各业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即“多”与“快”,危害是浮夸;人民公社是农、工、兵、学、商合一的组织,特点是“大”与“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危害是平均。
6.“_”结束,并不等于“左”倾错误也结束了;“两个凡是”的实质仍然是坚持“_”中的“左”倾错误。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8._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指明了发展方向。
十六大将其简明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的特色,这个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新内容。
高三历史期末复习的知识点2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高三历史重要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重要复习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三历史重要复习知识点高中历史涉及的历史事件横贯了中外几千年,对于高考的历史复习,也因此有着不少的难点。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提纲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提纲一、太平天国运动1. 太平天国的兴起- 天地会与拜上帝教的合并- 洪秀全的理念与宗教背景2. 太平天国的政治与军事活动- 推翻清朝统治的宣言- 太平天国军的组织与战术- 太平天国军对清朝统治的威胁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外援与清朝的反击- 太平天国内部的分裂与内讧二、戊戌变法1. 戊戌变法的背景- 清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对外侵略与国家危机2. 变法派的理念与措施- 赵炳鑫与康有为的改革思想- 设立新政府与改革方案的提出- 经济、教育及军事改革的推行3. 反对派与变法失败- 保守派的反弹与政变- 康有为的自废职位与废除改革三、五四运动1. 五四运动的起因与背景- 刘永福被迫签订《凡尔赛条约》 -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满与抵制- 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变革2. 运动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清华学生游行抗议与爱国主义情操 -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与政治的影响3. 五四运动的启示与意义-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觉醒- 提升女性地位与性别平等的呼声 - 推动中国近代化与现代化的进程四、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 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与背景-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2. 党组织的成立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一、二、三次代表大会 - 中共的组织原则与党员培养3. 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党员的秘密抵抗与革命行动- 在工农运动中的领导与组织- 党对国共合作与土地改革的贡献五、抗日战争1. 日本侵略的背景与原因-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控制与霸权政策2.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全面抗战的开始- 盘古会议与中共的抗日主张- 温州会议与西安事变的影响3. 抗日战争的进行与胜利- 渡江战役与淞沪抗战的胜利- 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抗日战斗- 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与牺牲精神总结: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提纲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以及抗日战争。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纲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纲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三皇五帝时期2. 夏、商、西周时期3. 东周时期4. 春秋战国时期5. 秦朝统一中国6. 西汉、东汉时期7. 三国时期8. 隋朝、唐朝时期9. 五代十国时期10. 北宋、南宋时期11. 辽、金、元时期12. 明朝时期13. 清朝时期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亚述帝国、巴比伦帝国2. 波斯帝国3. 希腊城邦时期4. 古罗马帝国5. 犹太人的历史6. 印度古代历史7. 帝国时代(阿肯色、犹太、阿拉伯)8. 古埃及文明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沿革和组织结构3.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四、世界现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2. 第二次世界大战3.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战争4.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5. 世界主要国家的现代历史五、中国近现代文化知识点1. 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2. 中国近代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3. 中国现代文化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六、世界近现代文化知识点1. 西方近现代文化的特点2. 西方近现代文化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3. 西方现代文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七、世界历史地理知识点1. 世界的地理特点和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2.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八、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1. 历史思维方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 历史研究方法的基本过程和步骤以上是高三历史知识点大纲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学习历史的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史一、中国古代的统一与分裂———祖国统一大业的强力粘合剂1、分裂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有三个分裂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
其中分裂时间最长的是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长达三百多年,最短的是三国时期。
2、统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有四个大统一时期,即秦汉时期、隋唐时期、西晋、元明清时期。
西晋建立的虽是全国性统一政权,但短期而亡。
其中统一时间最长的是唐朝。
统一的原因:(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作用。
(2)"中国独特的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条件,(3)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后经儒家学派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渊源。
这种思想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
" (4)民族融合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与统一国家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民族之间的关系不断发展,关系越密切,民族间的凝聚意识就不断增强,历史文化认同就不断扩大和深化,这些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5)中原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正如马克思所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
”认识:l 统一的历史时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统一多l 民族国家的巩固,也有利于科技文化教育和艺术的发展繁荣;l 统一时期往往是国家富强繁盛的时期;l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从表面上看,分裂时期很多,但这只是一种现象,分裂是暂时的,是历史的支流,统一才是历史的本质和主流;"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
专制主义是指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统治;中央集权则指全国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一律服从于中央政府,受中央政府的领导和监督,执行中央政府的法令、政策和命令。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总结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总结在高中的学习中,历史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 想要取得好成绩,备考期间就要全面系统地巩固好所学知识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发展概况: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主要特征: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代表着古代生产技艺的水平2.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①原始社会:纺织业开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出现了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②汉: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开辟丝绸之路).③唐朝: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④宋元:棉纺织业兴起,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⑤明: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
3.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②夏商周: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
.③春秋战国: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出现了铁器④汉: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⑤东汉时期: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4.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①原始社会:彩陶出现.②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过渡到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③唐朝:釉陶制品的精品唐三彩,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④宋元:宋代的景德镇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烧制出青花瓷器。
.⑤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中后期五彩瓷,清代珐琅彩。
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并且劳动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出现工场手工业④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⑥长期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
商业1.市的形成与发展:①秦: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管理.②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十分严格.③六朝时:城镇之外形成了草市.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设草市尉.④唐朝时:草市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夜市也非常繁荣.⑤宋: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⑥明清:商业经济繁荣,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政治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经济、思想、文化的集中反映。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包括古代王朝更替。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统一、各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
农民战争等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社会最高首领的更替制度: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1. 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某某推选首领的制度。
2. 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 建立: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为加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确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③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2. 发展和演变:①西汉时汉武帝在汉景帝“削藩”的基础上,又颁布“推恩令”;后来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彻底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除此之外,汉武帝宣传“大一统”思想,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并进一步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②隋朝时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继续采用,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另外,唐朝还进一步完备了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使门第不高的一般地主可以凭借才学参加到政权中来,从而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③北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北宋时,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并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编选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北宋政府把地方的军、政、财权都收归了中央,有力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了割据局面的出现。
知识点复习资料—原始社会时期+--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知识——原始社会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通史)【时空坐标】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能人、立人、智人)距今170万年距今约110—115万年前距今约70—20万年距今1万年约7000—5000年前(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进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大汶文化、河姆渡文化)传说时代约5000年前三皇五帝公元前2070年(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夏朝建立【阶段特征】(约300万或170万年前~前2070年)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1)政治上:原始社会组织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新石器时代晚期阶级分化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
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
(2)经济上: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原始农业出现,旧石器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以刀耕火种为耕作方式,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新石器晚期,贫富分化出现,私有制产生。
(3)文化上: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原始艺术产生。
新石器时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具体知识点】一、旧石器时代——中华先民的出现(1)概念: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性文化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110万年的蓝田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3)遗址分布特点:沿河分布、满天星斗、本土化发展。
(4)生产工具:能以打制方法制作简单工具,如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制作骨针。
(5)生产方式:渔猎、采集、驯化动物。
(6)生活方式:群居、迁徙、已经学会用火。
(7)居住环境:穴居、巢居、半穴居。
(8)社会形态:原始人群和母系氏族。
(9)交通状况:足迹路的形成。
二、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诞生(1)概念: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早期晚期时间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距今约5 000年到前2070年代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分布黄河中游黄河下游长江下游黄河流域辽河上游长江下游特征手工业: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农业: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分为早、中、晚3期。
高三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分裂与统一
高三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分裂与统一高三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分裂与统一备考导航我国封建社会历时2300多年,其中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并且在处于分裂状态的700余年中。
还出现过许多局部统一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统一问题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都有体现,今后仍然是命题的重点,特别注意与台湾问题联系起来考查的命题潜在空间较大。
复习目标知识目标封建国家的统一趋势能力目标1.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既要进行一般性的掌握,又要结合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加以掌握。
2.认识到分裂时期也蕴含着统一的因素,包括一些局部统一的王朝,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
3.系统归纳历代封建王朝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战争、促进民族融合的民族交流与往来等。
重点、难点、计划课时:一课时复习过程:专题知识归纳1、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的历史,出现过三次大分裂,四次大统一[秦晋隋元]的局面。
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春秋战国:560余年,秦至东汉末:400多年;东汉至隋:273年,隋唐:300年;五代至元:370年,元至清:560年];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大。
整个封建社会,统一是国家发展的主流,分裂是暂时的、次要的。
期间有9个统一王朝:秦15年,西汉210年,东汉195年,西晋51年,隋37年,唐289年,元97年,明276年,清268年。
200年以上的有汉唐明清四朝。
而且即使是分裂时期也存在明显的统一趋势。
如战国时期诸侯大国的局部统一,三国时期各政权的局部统一;还有曹魏、前秦、北魏、北周、五代、金等政权都曾统一过北部黄河流域。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自进入封建社会,我国出现过三次大分裂、四次大统一的局面:①全国大统一: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两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晋的短期统一;隋唐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时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空前辽阔的时期;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1)洋务派认为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制度远远比西方的优越,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实际上是排斥西方文化制度,维护封建统治。(或回答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认为中国的纲常礼教与西方无异,力图将中国的文化制度与西方的文化制度揉合起来,其实质是将西方文化制度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社会改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完全否定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认为只有西方的文化制度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其实质是用西方文化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彻底的改造。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伴随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得到发展,并成为政治舞台的新兴政治力量;西方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6、清朝统治者对待西方文化,在不同时期态度是不同的, 据此请回答。
(1)清朝前期封建统治对西方文化什么态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2、赋役税收,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赖以生存的支柱之一。据此,请回答:
(1)概括指出主要封建王朝对赋税征收进行调整,改革的几种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2)分析上述赋税调整、改革引起的社会后果和影响。
答:调整:(1)新王朝建立初期,经济凋敝,或统治期间遇到荒歉之年,减免人丁纳税租额。如:西汉初,汉高祖把赋税由秦朝收获物的三分之二降为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景帝时又减为三十税一。
2、19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原因
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在独立前,必须先反殖反帝,取得民族独立,解决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有成就,土耳其较典型,但各国各地很不均衡,都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国内的专制统治,经济基础差,国民素质低,经济政策、结构不合理等,国际有不平等的经济政治秩序等。)
材料四:孔氏(孔子)主尊卑贵贱之阶级(等级,下同)制度,由天尊地卑演为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官尊民卑,尊卑即严,贵贱遂别......故二千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守孔教之义,固专制之威愈演愈烈,苟非五洲大通(全球联系加强,西学的进入)恐再进二千余年,吾人尚不克(能)享受宪法上平等自由之幸福。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物(文化)制度迥异于外洋猎猎(野蛮)之俗,所以郅治(太平盛世)保国邦,固丕基(巩固宏大的基业)于勿坏者。固自有在”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4、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15---16世纪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
5、清康乾盛世的原因、本质及与西方发展的差异
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民族间的相互取长补短
二、中国近代现代史
1、近代国人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逐渐变化,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近代前期(1919年前)中国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两次机遇、成就及经验教训。(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和好”时期,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时期)
4、17、18世纪西方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康乾盛世”的辉煌时期。简述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巨变情况。面对世界巨变,康乾明君是如何加强封建统治的?结果如何?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警示?
答:巨变情况:英美法等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统治,推动了民主政体建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工业革命在西方国家先后开展,工厂大机器生产,使生产大幅度增长,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革,海外扩张步伐加快,殖民掠夺更加猖狂;与此同时,科学革命席卷欧洲,冲击中世纪封建神学桎梏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4、对近现代三大国际关系体系、对国联、联合国历史作用的客观评价
5、20世纪20-30年代,代表现代化三种模式的美、苏俄、土耳其在现代化道路上的不同成就(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土耳其改革)
6、经济全球化问题
7、从现代化(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价值观理性化、城市化)的角度看待世界各国、各地区、各阶段的历史进程;现代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多种影响(注意有利有弊)
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力图夺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加紧对外扩张。而中国处于封建制度没落时期,危机四伏。
清专制统治的加强使政治更加黑暗,官场腐败,军备废弛。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贫困,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清政府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人民的思想闭塞落后,沉湎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其后果是中国在殖民主义侵略面前无力抵抗,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封建政府为掠夺更多财富或挽救统治危机,加派赋税,如明末加派“辽饷”等。
后果和影响:(1)前两种情况,均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缓解阶级矛盾,稳定封建王朝的统治。
(2)第三种情况表明唐以后的封建税收日趋合理,既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又多少减轻了农民的纳税负担,封建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但地主阶级设法把新增加的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盖康氏自幼深受孔学熏陶,先入为主,......其后旁览西书,虽多掇采,不过资以补充印证其所建造之孔学系统。非果舍己从人,欲逃儒以归西学。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3、19世纪中日现代化道路二阶段、背景、措施、结果比较。
4、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
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巨变中,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运动或措施的背景、内容、意义。
6、对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经济、外交建设的客观分析、评价。(经济建设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封建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政府授田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规定授田者按规定交纳人丁租税。如北魏的户调制和唐朝的租庸调制等。
(3)当封建政府直接控制的土地和人口减少,人丁税收影响政府收入时,封建政府改革征收赋税制度的办法,由人丁税征收为主逐步到确定以土地税征收为主:如,唐后期的两税法规定除丁税照收之外,另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纳税,使土地多者多纳税;明后期的“一条鞭法”,确定丁税并入田赋,简化征收手续,一律按田赋征银;清朝进一步实行“摊丁入亩”,完全确立了以田赋为凭据的征税制度。
民族资产阶级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共和政体;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其实质是要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7、近代的不同时期,中国社会对西方文化制度存在不同的观点。阅读以下材料;
注:对后阶段各地市模拟题的大题要多分析、思考
第二部分 参考试题
一、 中国古代史
1、我国古代的哪些重大水利工程连通或改造了重要河流水系?说明这些水利工程的历史作用
答:战国时期:都江堰,为成都附近岷江流段的大型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既防于岷江水灾,又灌溉田地,造福成都平原农田,至今仍然发挥重要作用(可举郑国渠为例)
警示:要认清世界发展大势,正确把握时代要求,要以博大胸怀面向世界,走向世界。(要善于观察世界发展的趋势,紧跟时代潮流,不能故步自封,作茧自缚。)
二、中国近现代史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爆发前),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据此回答:
(1) 举出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进行抗争和探索的重大事件。
13、用三个代表的眼光审视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
1、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方位影响(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生产关系调整,阶级、阶层、上层建筑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重心转移,国家地位变化,国际关系格局调整,世界体系构建,东方从属西方;促进城市化,生活方式变化,思想观念变化;同时,也带来人口膨胀,治安混乱,道德沦丧,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南北差距扩大等问题)
秦朝: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两大水系。灵渠的修建,加强了内地和岭南的经济交流,促进了岭南的开发(可举西汉的六辅渠和白渠为例)
隋朝:兴修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和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元朝: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连接原有运河,重新沟通了南北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2)晚清统治者和民族资产阶级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试各举两例说明。
答:清朝前期,统治者对西方文化基本持否定态度;产生的影响:统治者更加保守、愚昧,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变化;堵塞了中外文化交往的渠道,延缓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
晚清统治者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只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不愿接受西方的先进的政治制度。如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光绪帝“百日维新”时,虽颁布了一些新法,但新法内容不包括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制等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机构;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时,统治者虽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但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 与以前的斗争相比,这一时期的斗争具有哪些新的特点?
(3) 分析产生这些新特点的原因。
答:(1)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或指导思想更加成熟,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斗争取得部分成功,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康乾明君对世界巨变却茫然无知,政治上,设军机处,进一步加强腐朽的皇权;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海外贸易;思想文化上,大兴文字狱,禁锢人们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科学文化渐失活力。
结果:严重制约中国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使天朝大国急剧的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