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 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3课_两汉经济的发展 (1)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3课_两汉经济的发展 (1)PPT课件

自学指导二 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 , 而且染色的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 的 ,呈现出万紫千红的 。 2、20世纪70 年代,在 发掘的 汉墓中,出土了许多绚丽多彩的丝织品。 其中的一件 是稀世珍宝。 3.汉代 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 东汉的南阳太守 ,发明了 , 利用 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铁 质量,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 年。
壶口瀑布
自学指导一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西汉时比较彻底地治理黄河是 。 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 主持修河。经 过几十万人一年的辛勤劳动,疏通黄河, 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 2、农业方面出现新型播种工具 、 耕作使用 的技术,耕犁已安装了 便于翻土碎土的 。 3、农作物方面北方种植 ,南方种 植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出 现了“ ”的大规模经营。
提花机
素纱襌衣
长沙马王堆一号 汉墓女主人辛追
水排(东汉杜诗发明)
自学指导三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1、汉武帝时将地方的 权 和 权收归中央,统一铸 造 ,抑制了大商人 , 增加了中央的 ,实现 了 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 和东汉的 都城 ,规模宏大,人称 东西二京。城里有专业的商业区, 叫做“ ”。


类别 农业 兴修水利 成就 西汉武帝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安装犁壁、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二牛抬杠 南种水稻北种小麦、桑麻广泛种植
手工业 丝织业 冶铁业
商业
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高超 杜诗发明水排
东西二京——长安、洛阳 专门商业区——市
1、西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是在( A、汉高祖时期 C、汉武帝时期
西京:长安 东京:洛阳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PPT课件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4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4
农业的进步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公元前132年), 黄河说在说下两游汉(时今期是河怎南样濮对阳黄附河近进)行 治 决理口的,?泛在滥当1时6个有郡何意,义20?多年都没 能堵住……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 ①修西,汉黄武河帝又亲泛临滥治成河灾工. 地,有八十 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2.冶铁业
①汉代时兵
器有什么变 化?
②长安出土
的兵器是用 什么制成的? 哪国发明的?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有何作用?
措施: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 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 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3、特点(繁荣表现)
①规模宏大长安城 ②人东口市 众多 ③设施完备
2)东汉 明帝 令水利专家 王景 主持修河,以后
八百多 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3)西汉的耕犁上安装了 犁壁 ,提高耕作效率, 这比欧洲早了 一千多年 .新型播种工具 耧车 大大 加速了播种速度。
4)农作物:北方种植 小麦 南方种植( 水稻 ) 黄河中下游大规模经营“千亩桑麻”。
2、手工业的发展
3
1) 汉代的丝织业,已经使用 提花机 ,而且 染色 的 技术也提高.
1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原因。 2、知道汉武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重点:两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

历史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新人教版七年级上)PPT课件

历史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新人教版七年级上)PPT课件
16
两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有那些?
1、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2、东西二京繁华,有专门 的商业区 ,叫做市。
18
1、“人不得顾, 车不得旋。”
重农抑商政策
2、 “一贫求富,农不如工, 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19
21
歌诀记
治理黄河谁有功 武帝王景最英雄 杜诗水排钢铁早 耧车耕犁牛抬杠 铸币盐铁归中央 东西二京市繁华
两 汉 政 治
东汉
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时出现———局面 汉武帝时出现———局面
光武帝时出现———局面
1
16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3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两汉农业、手工业 成就。
2、体会两汉兴农的局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升华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两汉许多经济的发展与400 多年 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漂流
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 方案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持10 。
汉代铁犁壁(比欧洲早近1000年)
二牛抬杠
11
耧车
汉(前 206 一 公元 220 年) 播种工具。
由种子箱和三脚耧管组成。 以人或畜为牵引动力,一人 扶楼播种。据王土祯《农书》 和山西平陆汉墓壁画,并参考 南阳地区早期三脚楼车制作。
8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利用、前景。
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 通过验收5万人不愁吃水
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50年, 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 程。
建设“数字黄河”工

通俗地讲,“数字黄河”就
是把黄河装进我们的计算机,从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提醒
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 军事、外交
类 别
兴修 水利

汉武帝 西汉_________治黄河 王景 东汉明帝派________治黄河 犁壁 耕犁安装__________ 耧车 播种工具______________ 二牛抬杠 牛耕使用__________的耕作方法 南 水稻 使用 、北

农 业
生产 工具 耕作 技术 农作物
9、汉朝时实行的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政 策是(A)
A、重农抑商政策 C、统一度量衡、货币 B、休养生息政策 D、大力兴修水利
10、与两汉时期人称东、西二京相对应的两个城市分别是 今天的( D ) A、西安、洛阳 B、长安、洛阳
C、洛阳、西安
D、洛阳、长安
1.亲临治河工地命令文官武将去背柴草堵塞
动脑筋:
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 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的卵, 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 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
这些规定太死了,买 东西很不方便。鸟有 益鸟,有害鸟,捕杀 害鸟是对的。
这些规定很对, 有利于市场管理 和环境保护。
总结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和手 工业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是我国的骄傲。
重点
两汉经济的发展的表现,农业和 手工业的发展成就。
难点
正确分析和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 的原因。
朕要亲自治 黄河,看它 还决口不?
汉武帝
结果:八十多年里,黄河下游没 有发生过大水灾
你去修河吧。
小麦
桑麻
广泛种植
手 工 业 商 业
丝 织
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铁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探索两汉时期经济的兴盛和繁荣,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背景和主要特点,包 括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和交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
两汉经济的背景
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是理解这一时期的关键。该时期的政治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增长为经济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3 粮食储备
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农民能 够拥有并耕种自己的土地,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建立了良好的粮食储备系 统,确保了民众的温饱。
两汉手工业的兴起
两汉手工业的繁荣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匠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产品。
两汉商业的繁荣
繁忙的市场
两汉商业兴旺,市场上充满了各 种各样的商品和商贩。
运河和道路的发展使商品能够迅速到达各地,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两汉文化的繁荣
两汉时期不仅是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贸易路线
火车桥路是当时繁忙的贸易路线 之一,连接了不同地区的商业活 动和交流。
货币的使用
使用货币促进了交易和商品流通, 方便了商业的发展。
两汉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1
货币的兴起
两汉时期的货币系统逐渐发展完善,各种型号的铜钱开始广泛流通。
2
交通网络的建设
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商品的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
3
运河和道路的重要性
两汉经济的主要特点
多元化
两汉经济表现出多样性,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
发达的商业网络
创建了广泛的商业网络,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物质的流动。
技术的进步
新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两汉时农业发展的表现:水利的兴修,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种植。

2.掌握两汉时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丝织技术的提高和冶炼技术的进步。

3.掌握两汉时商业繁荣的表现;城市的兴盛,交通的发展,商业场所的出现(专门),商品种类的增多以及了解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两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与手工业、商业发展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列表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两汉的经济发展的学习,探索出终极的经济原因,总结一定的经济规律。

2.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促使经济迅速发展。

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以两汉时兴修水利和城市中的一些规定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5.两汉时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的,这与两汉长期的政治统一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重点突破利用书中的地图、文字资料、图片及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通过讲故事、再现历史场景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两汉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进步。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兴胜。

●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2.重农抑商政策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难点突破通过引导学生归纳两汉时期的经济成就,找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从而归纳出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9/1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9
谢谢欣赏!
2019/9/1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0
动脑筋:
说一说,田蚡(fén)为 什么不让武帝治河? 武帝为什么会听他 的话?
2:农具的改进
汉 代 牛 耕 图
汉 代 的 耧 车
二:手工业的发展
汉代炒钢是怎么回事?
炒钢是西汉中期出现的新技术,冶 炼的方法是先将生铁加热到液 态半 液态,然后靠鼓风或加进精矿 粉,降 低生铁的含碳量,使其成钢。 因冶 炼中不断搅拌,像炒菜一样,因 而 得名。欧洲18世纪中叶才出现炒钢 技术。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三:商业的兴盛
动脑筋:
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 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 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 不得掏鸟的卵,不得”弹射飞 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 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 么看?
这些规定太死了,买 东西很不方便。鸟有 益鸟,有害和环境保护。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两汉农业的发展:
1:兴修水利
想一想:
“ 举臿(chā)为云,决渠为雨,泾 (jīng)水一石(dàn),其泥数斗,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shǔ),衣 食京师,亿万之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____两汉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____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学习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复习前课内容导入,如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农业的成就:1、水利:西汉__________、东汉__________治理黄河2、农具: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手工业的成就1、丝织业:①______________②代表____________2、冶铁业:①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

③_________我国最早发明炒钢技术三、商业繁荣: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2、东西二京:长安、洛阳①规模宏大:人口_________、________。

②布局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商业区___________市合作探究: 1.讨论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2.P72页动脑筋精讲点拨:1. 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两个方面讲解:一是农具的改进,包括犁壁和耧车的发明;二是牛耕技术的改进,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法。

2.两汉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兴修水利、农具的改进和农作物的种植三个方面。

3.提花机是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

4、解释五铢钱。

并同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比较。

5.强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兴盛。

七上历史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七上历史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商 业
P72动脑筋: P72动脑筋:田蚡为什 动脑筋 么不让武帝治河? 么不让武帝治河?武帝 为什么会听他的话? 为什么会听他的话?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犁壁的使用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犁壁的使用
犁的哪一部 位是犁壁? 位是犁壁?
犁壁
犁壁
我国考古学者曾在山东安丘、河南中牟和陕西长安、咸阳、礼 我国考古学者曾在山东安丘、河南中牟和陕西长安、咸阳、 泉等地出土了西汉的犁壁,表明西汉的耕犁已安装犁壁。 泉等地出土了西汉的犁壁,表明西汉的耕犁已安装犁壁。犁壁 的作用在于便于深耕、翻土、碎土、起垄作亩。 的作用在于便于深耕、翻土、碎土、起垄作亩。因此犁壁的发 明是耕犁改革中的一个重大发展。欧洲的耕犁到了11世纪才装 明是耕犁改革中的一个重大发展。欧洲的耕犁到了11世纪才装 有犁壁,要比我国晚近一千年。 有犁壁,要比我国晚近一千年。
类别 兴修 水利 农 生产 工具
成就 西汉)汉武帝治理黄河 治理黄河。 此后80多年黄河未发生大水灾 多年黄河未发生大水灾) (西汉)汉武帝治理黄河。 (此后80多年黄河未发生大水灾) (东汉)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此后800多年未发生重大改道) 多年未发生重大改道) 治理黄河 东汉)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此后800多年未发生重大改道 (西汉)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西汉)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早欧洲1千年) 早欧洲1千年)
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播种工具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播种工具耧车的使用 播种工具耧车的使用
耧车,现代播种机的始祖, 耧车,现代播种机的始祖, 由种子箱和三脚耧管组成。 由种子箱和三脚耧管组成。 以人或畜为牵引动力, 以人或畜为牵引动力,一人 扶耧播种。汉武帝的时候, 扶耧播种。汉武帝的时候, 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 础上, 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 种三行的三脚耧。 种三行的三脚耧。一天就能 播种一顷地, 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 种效率。 种效率。汉武帝曾经下令在 全国范围里推广这种先进的 播种机。此图是据王祯《 播种机。此图是据王祯《农 和山西平陆汉墓壁画, 书》和山西平陆汉墓壁画, 并参考南阳地区早期三脚楼 车制作。 车制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授新课:一、农业的新成就1.兴修水利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

两汉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

汉武帝和汉明帝时,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

(出示《关中水利图》) 汉初,黄河屡次决堤,造成严重的水灾。

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

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

东汉时,黄河河道南移,黄河下游泛滥成灾,淹没了几十个县,“百姓怨叹”,汉明帝时,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人民用了多种方法,经过一年时间,消除了水患,稳定了河道,使泛区广大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并引黄灌溉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减少了。

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汉朝的农具有很大改进。

(1)犁壁(展示犁壁图)西汉以前的耕犁没有犁壁,安装了犁壁之后,便于翻土、碎土、起垅亩,提高了耕作效率,因此犁壁的发明是犁耕的改革中一个重大发展,这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耧车(指导学生看书中《耧车》图) 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

请同学们想一想种子是怎样通过耧车播到地里去的?它为什么有三个脚?人们是如何操纵它的?这种三脚耧车能同时播种三行。

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次可把开沟、下种、覆盖任务全部完成。

这种耧车一天能播种一顷地。

(3)牛耕技术(指导学生看《东汉牛耕图》)西汉中期,牛耕得到大规模推广。

那时普遍使用二人三牛的耕作方法,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3.粮食作物的种植汉朝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小麦的推广,汉朝时候,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4.蔬菜的栽培汉代蔬菜的品种增多了,今天我国人民常吃的萝卜、芹菜、芋头、韭菜、葱蒜等,汉朝时候都有了。

那时人们已经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这项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

西汉宫廷里有专门的温室,东汉时温室种的菜达20多种。

5.桑麻的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

汉代以前桑麻的种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

桑麻的广泛种植,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展。

三、手工业的兴盛西汉时期,农业迅速发展,铁器广泛使用,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冶铁业的发展那时候冶铁业发展很快,作坊多,规模大。

考古发现许多汉代冶铁遗址。

(指导学生看《汉代手工业分布图》)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汉代冶铁发达的地区。

宛这个地方属南阳郡,东汉时南阳有一位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

水排是一种水力鼓风机械,用水力推动排扇来鼓风。

东汉以前已经有了皮囊鼓风、畜力鼓风,而水排的发明和使用使鼓风技术又前进了一步,它的优点是供风稳定、供风的能量较大、节省劳动力。

这是东汉冶铁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之一,这比欧洲早1000多年,也是世界首创的技术。

东汉的铁器制作精细,那时铁制兵器取代了青铜兵器。

2.冶铜业秦汉时,冶铜业仍然很兴盛,汉朝的铜器制作精美,马踏飞燕、长信宫灯等工艺之精、构思之巧,是世界罕见的(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并简要介绍)。

3.丝织业的进步两汉的丝织业纺织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和襄邑(今河南睢县)的产品最为有名。

那里的丝织品产量大、种类多、工艺精,有名贵的锦、绢、纱等。

当时已经使用提花机,汉代的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四、繁荣的东、西二京汉朝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出现了繁华的大都市,最大的是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人称东西二京。

长安有人口50万左右,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长安城规模之大超过罗马城三倍以上。

长安城商业很繁荣,全城有九个专门的商业区叫“市”,那里商人云集,货物齐全。

长安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一片繁华景象。

小结:这节课我们介绍了两汉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重点讲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新成就,请按表的要求填写相应内容,并总结哪些是新成就。

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请看导入框中的内容。

“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黍禾,衣裳食京师,亿万之口。

”这首歌谣是当年民间赞颂汉武帝接受白公建议开凿白渠,给百姓带来的好处。

白渠在长安附近,长200里,引泾水注入渭水,灌溉田地45万亩。

从这里不难看出,汉武帝重视兴修水利。

两汉时除了白渠以外还有哪些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那时的手工业、商业也很繁荣,城市兴旺。

这节课将带你回到汉代,看看那时的繁荣景象。

[导入语例示二](教师挂“秦汉关中水利图”)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看这张“秦汉关中水利图”。

图中连接泾水和渭水的这个水利工程叫白渠,是汉武帝时接受白公的建议开凿的,白渠在长安附近,长200里,灌溉田地达45万亩。

对关中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班固在《汉书·沟洫志》里记载当时百姓得其利而歌其功曰:“……举臿为云,决渠为雨。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汉代,除了白渠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都为汉王朝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看本课的第一个问题,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板书]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进步⎩⎨⎧ 1.水利的兴修⎩⎨⎧ [教师引导]同学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她一方面用她宽广的胸膛养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一方面她又桀骜不驯,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决口、改道,给两岸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仅在汉朝,就多次决口,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因此,治理黄河、使黄河变害为利,就成了两汉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前两段的大字内容。

看看两汉是怎样治理黄河的。

看完之后,要求同学们要把主要内容复述一次。

[学生看书]……[学生复述]汉武帝时,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遭受洪灾。

武帝下令治理黄河,经过这次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西汉末年黄河水患又严重起来,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

经过几十万人一年的辛勤劳动,疏通黄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

黄河下游两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又变成了良田;而且在以后八百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教师过渡]由此看来,两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有两次,一次是汉武帝时,一次是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

[板书]汉武帝时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教师引导]除了治理黄河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水利工程建设?[学生回答]有,白渠。

[教师补充]除了白渠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水利工程。

如:漕渠、成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

(教师可指图讲解)[板书]修建白渠等水利工程[教师讲解]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

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

中游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

下游气候湿润,湖泊较多。

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

商鞅变法时因大规模垦殖而遭受破坏的西安附近塬区森林和秦岭北坡边缘森林,到了秦始皇时期,因大兴宫室,砍伐殆尽。

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 ,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

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

汉武帝与汉明帝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正是认识到了“农业是天下之本,水利是农业之本”的表现。

他们采取的措施,使汉代水利事业得到发展,农耕区域扩大。

不过,同学们应该明白一点的是汉武帝也不是一开始就想治理黄河的,他对黄河水患的认识有一个可以说是相当漫长的过程,听任黄河水泛滥了二十年,直至影响到了国家财政收入,他才下决心治河的,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第一个子目下面的第一段小字内容,说一说,田蚡为什么不让武帝治河?汉武帝为什么会听他的话?[学生看书]……[学生回答]田蚡是为了个人私利不让治河的。

因为他的田产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可使他的田地免除水患。

田蚡在阻止汉武帝治河时的理由是“江河之患是上天的事,不要以人力强行堵塞,强行堵塞未必顺从天意”。

所以迷信的汉武帝听了他的话,听任黄河水泛滥了二十多年。

[教师过渡]两汉农业的发展,除了水利兴修之外,它的另一个表现为农具的改进。

[板书]2.农具的改进⎩⎨⎧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第一子目里第二段小字内容,把农业在汉代发展的表现全找出来。

[学生看书]……[学生回答]汉代农具有了很大进步。

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士的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

这比欧洲早了一千年。

牛耕普遍使用二年抬杠的耕作方式。

西汉新型的播种工具耧车,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小麦已在北方普遍种植,南方多种水稻。

种桑种麻现象较为普遍。

[教师引导]我们先来看一下农具的改进:[板书]耕作工具:犁壁出现、二牛抬杠法播种工具:耧车[教师讲解](用模型演示或图片显示,不具备条件的让学生看课本上插图)西汉时犁、镢、铲、锹、镐、锄、镰、耙、刀等铁农具已广泛使用。

铁犁有大中小之分,以适应不同的土质和耕作条件。

在考古发掘中,不少地方出现了铁犁壁。

犁壁能翻土成垄,也能碎土和深耕,是犁的重大更新,这一农具的出现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

牛耕是当时普遍的耕田形式。

武帝时赵过推广耦犁,二牛三人协作。

即以二牛挽犁;一人牵牛,一人扶犁,一个控制犁的深度。

到西汉末年,牛耕技术又有改进,用二牛抬杠的形式,扶犁者同时用牛鼻穿环来控制牛的方向,用犁箭控制犁的深度,由一人操作即可,又叫二牛一人犁耕法。

这是牛耕技术的重大进步。

耧车也是赵过发明。

耧车是播种机械,有三个铁制耧足,同时播三行,所以又称三脚耧。

一人一牛,一天可播种一顷地,效率很高。

使用这种耧下种,深浅一致,行距均匀,利于作物生长。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农作物的种植,并用板书表示出来。

[板书]3.农作物的种植⎩⎨⎧⋅ 桑麻广泛种植小麦为主南北分别以水稻[教师引导]课本上提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植桑树,还出现了‘千亩桑麻’的大规模经营。

”请同学们想一下,种桑、种麻是为了什么?[学生回答]种桑是为养蚕,种麻为了织布。

[教师引导]养蚕可以收蚕丝,丝可以制成丝织品,麻可以织布。

而丝织、麻织都属于手工业的范畴。

那么广泛地种桑种麻就可以说明一个问题,是什么?[学生回答]汉代的丝织业和麻织业发达,由此反映了汉代的手工业也是发达的。

[教师过渡]桑、麻的广泛种植确实可以反映出汉代丝织业、麻织业的发达,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手工业的发达。

那么,汉代的手工业除了纺织业以外,还有哪些部门?发展水平如何?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问题“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板书]二、手工业的发展⎩⎨⎧1.丝织业的发展⎩⎨⎧[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第二子目第一段的内容。

根据课本列举出丝织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看书]……[学生列举]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和万紫千红的色彩。

[教师板书]工具先进:提花机织技高超:花纹精美染技非凡:色彩多样[教师讲解]丝绸是中国驰名世界的传统产品,古代西方称中国为“丝国”,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商路叫丝绸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