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在南方科技大学2013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合集下载

大学要与真理为友

大学要与真理为友

大学要与真理为友作者:熊丙奇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06期3 月20 日,南科大举行春季开学典礼,校长朱清时称这标志着教改实验班正式起步。

他说,南科大的校风和文化,一是要崇尚真理,谁掌握真理,就听谁的,二是要以学生为本。

他说,学校的办学是否成功,归根结底是看学生对社会的贡献。

(《南方都市报》3 月21 日)朱校长的话,让我想到著名的哈佛大学的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Let Plato beyour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letyourfriend betruth)。

在开学典礼这么重要的场合,用“崇尚真理” 来概述学校的校风和文化,是否有将此作为校训的意味呢?记得在今年“两会”上,朱清时校长做客人民网,以“高教改革与大学精神” 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有网友就提问,“朱校长,你办的是科技大学,在加强人文教育方面有什么打算?你们学校的校训想好了吗?” 当时朱清时回答,“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不光有理工科知识,而且有好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至于我们学校的校训,现在有很多想法,还没有确定,因为我们学校历史还比较短,而且我们学校的骨干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希望等到骨干队伍建立之后,集大家的思想来把校训确定下来。

”近年来,我国不少大学都在构思或修改自己的校训,以便校训能体现出大学的精神。

这反映出大学对校训的重视,但是,校训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更应是精神内核上的。

在不少人看来,我国大学的校训很土、缺乏个性,总是“求实”、“创新”、“团结”、“奋进”,但说实在的,我国大学能把这些比较“土” 的校训踏踏实实地落地,已经很了不起了,今天哪所大学全部做到了“求实”,一直保持“奋进” 呢?哈佛大学的校训传播甚广,令人振奋,靠的显然不是这句话,而是几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对这句话的践行。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在哈佛大学350 周年校庆讲话中这样感慨,“学校的成功和繁荣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但这种注意并不总是令人欢迎的。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的讲话----是什么造就一个人的成功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的讲话----是什么造就一个人的成功
但30年后老同学重逢,聚在一起经常感叹命运和机遇的难测。像我分到青海,其实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机遇。如果不到青海,我就不可能比一般人提前五年真正从事科研,更不可能一从事科研就成为项目的负责人,可能要被资格老的同事压住很长时间。就是因为青海在文革期间闹得并不厉害,还能正常运转,所以能够承担重大项目,并且承担重大项目又需要人。我在1974年底左右开始从事科研,半年以后就成为项目负责人。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1991年评院士的时候,在同时代人中间,像我这样75、76年在学术界就有成绩的不多。改革开放以后,我又成为最早到美国一流学府学习和工作的人。这样,有点成绩在同代人中就显得突出,于是得到了老前辈们的爱护,我也当选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第二, 要从小事做起,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
道理很简单,机遇总是突然地、不知不觉地出现,有时你甚至一辈子也不知道哪个是机遇。这里我要从读过的书中举几个例子,但不一定记得很准确了。
我在很早以前看过鲍威尔的传记。他是一个牙买加黑人,在美国其实是受歧视的。他第一个工作是进一个大公司当清洁工。他做每一件事都很认真,很快找到一种拖地板的姿势,拖得又快又好,又不容易累。老板观察很长时间后断定这人是个人才,然后很快就破例把他提升上去了。这就是他人生经历的第一个经验: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第二个例子,是我1974年在青海西宁当工人,突然听说科学院要搞一些重大项目,有一个是“激光分离同位素”,被青海盐湖所承担了,然后到处找人才。我是学核物理的,激光分离同位素虽然不是本专业,但却与它相通。而且我在工厂这五年,晚上没有事,从来不去打扑克或下棋。当初调到盐湖所搞激光分离同位素的有一二十个大学生,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但是干了半年后,就发现我业务没有丢,而且很快就适应了科研。文献看得很快,综述也写得快,方案也提得很清楚,所里就采纳了我提的方案,于是我就成了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这个事情说明了什么呢?那次机遇出现时,实际上是很多人都遇到了,但是只有准备得好的,平时坚持学习的人能够抓住机遇。

中科大前校长朱清时的励志演讲(关于机遇)

中科大前校长朱清时的励志演讲(关于机遇)

各位同学,两年前我给刚入学的和已在校的其它同学们做过一个报告。

通过回顾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过程,根据我自己在国内外从事科研工作的阅历,谈谈一个人怎么做才能取得成功。

当时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得到了同学的欢迎。

这两年我继续在想这个问题,我觉得一所大学是否一流大学,最关键的指标是要看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今后在社会上有多大比例取得成功,取得多大的成功,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取得成功的能力是学校教育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当今和今后的世界上,中国要在激烈的高科技竞争中取胜,最关键的就是我们的青年一代是否在今后各行各业的工作中间取得成功。

国家非常希望你们取得成功,你们的家庭和本人也都希望你们今后取得成功。

所以,这问题非常重要,很值得经常地同和大家讨论。

今天我就再讲这个问题,内容不是上次的重复,而是加入了思考得到的新认识。

我在今年4月18号《参考消息》上同时读到两则消息,很有意思。

第一则消息是记者写的,题目就叫《成功学热中国》,讲现代中国“成功学”是最热的话题。

其根据是现在中国的各个书店中,甚至连机场和地铁车站的小报摊上都摆满了成功秘诀类的书籍。

有的书是外国的译本,比如已经有几十种“卡内基”类书籍,讲如何取得成功;也有中国人写的,比如有一本书叫《哈佛女孩》,讲一个女孩在哈佛如何取得成功。

更多的是美国的大公司的老板的传记和香港一些大富翁的传记和故事,如比尔·盖茨、李嘉诚、李泽楷等等。

这说明现代各个阶层的人群家都非常关注一个人如何才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外国记者把这点作为新闻,说明他们觉得在中国人的这种愿望已经不比其它国家差,甚至已经超过许多国家。

第二则参考消息是《坐头等舱留学移民》,讲的是中国有些家长不忍心自己的小孩坐长途飞机受苦,所以给他们买头等舱,带大批钱和大批行李去英国留学。

中国在英国留学的学生已经有5万人,是英国最大的外国留学生群体,日本、澳洲、新西兰等国也差不多。

其实中国留学生到英国等地付的学费比本地学生的学费可能要高很多,在英国要高一个数量级,接近10倍。

培养创新人才根本在于“去行政化”

培养创新人才根本在于“去行政化”
的教授、科研人员水平差,而是缺少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和土壤。现在的校园文化被“权力通吃”扭曲了,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无论设计的目标再好、管理体系再健全、规章制度再多,也难以解决应试教育的顽疾。
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把高校的价值取向拉回到崇尚创新、追求卓越上来。我今年9月受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校去掉官帽子,让学术水平高的教授挺直腰杆子,说话有分量。
核心观点
现在的校园文化被“权力通吃”严重扭曲、异化了,如果让教育行政化继续大行其道,无论设计的目标再好、管理体系再健全、规章制度再多,也难以解决应试教育的顽疾
现在许多人热衷于讨论改进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但是都没有找准问题的根本症结——学校的严重行政化。
我原来在中国科技大学做了十年校长,一直在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如课程改革、招生模式改革、强调课外实践等等,但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我思来想去,觉得症结还是出在高校管理体制上。
和发达国家的大学教育做个比较,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天天喊“培养创新人才”,但创新人才培养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哈佛、麻省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很少提什么“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却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还出了不少诺贝尔奖得主。两相比较,不难看出问题所在:这些名校的校园文化是崇尚真理、追求卓越,谁拥有真理谁就会得到尊敬,谁的创新理念好,谁就在学术和教育上有发言权。
在有的地方,确有“权力通吃”的现象:一个人只要掌了权、当了官,就要风有风、要雨有雨,报院士、评教授、立课题、分房子,样样享受优先权。受此影响,一些教授和青年教师整天想着如何迎合上级,让领导满意,有的人甚至把学术研究当成当官的敲门砖。甚至在个别高校和地方还出现了十几个教授、博士竞聘一个处长岗位的怪事。

中科大前校长朱清时的励志演讲(关于机遇)

中科大前校长朱清时的励志演讲(关于机遇)

各位同学,两年前我给刚入学的和已在校的其它同学们做过一个报告。

通过回顾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过程,根据我自己在国内外从事科研工作的阅历,谈谈一个人怎么做才能取得成功。

当时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得到了同学的欢迎。

这两年我继续在想这个问题,我觉得一所大学是否一流大学,最关键的指标是要看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今后在社会上有多大比例取得成功,取得多大的成功,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取得成功的能力是学校教育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当今和今后的世界上,中国要在激烈的高科技竞争中取胜,最关键的就是我们的青年一代是否在今后各行各业的工作中间取得成功。

国家非常希望你们取得成功,你们的家庭和本人也都希望你们今后取得成功。

所以,这问题非常重要,很值得经常地同和大家讨论。

今天我就再讲这个问题,内容不是上次的重复,而是加入了思考得到的新认识。

我在今年4月18号《参考消息》上同时读到两则消息,很有意思。

第一则消息是记者写的,题目就叫《成功学热中国》,讲现代中国“成功学”是最热的话题。

其根据是现在中国的各个书店中,甚至连机场和地铁车站的小报摊上都摆满了成功秘诀类的书籍。

有的书是外国的译本,比如已经有几十种“卡内基”类书籍,讲如何取得成功;也有中国人写的,比如有一本书叫《哈佛女孩》,讲一个女孩在哈佛如何取得成功。

更多的是美国的大公司的老板的传记和香港一些大富翁的传记和故事,如比尔·盖茨、李嘉诚、李泽楷等等。

这说明现代各个阶层的人群家都非常关注一个人如何才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外国记者把这点作为新闻,说明他们觉得在中国人的这种愿望已经不比其它国家差,甚至已经超过许多国家。

第二则参考消息是《坐头等舱留学移民》,讲的是中国有些家长不忍心自己的小孩坐长途飞机受苦,所以给他们买头等舱,带大批钱和大批行李去英国留学。

中国在英国留学的学生已经有5万人,是英国最大的外国留学生群体,日本、澳洲、新西兰等国也差不多。

其实中国留学生到英国等地付的学费比本地学生的学费可能要高很多,在英国要高一个数量级,接近10倍。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的演讲稿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的演讲稿
中国科大44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次创业。
第一次创业(1958.4-8):按照创新模式建校
★ 系科设置国家急需的新兴科技领域
★ 理工结合、理实交融的办学特色
★ 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
★ 一流科学家(学部委员)上1-2年级基础课
★ 3-4年级到相关研究所上专业课和实习
这种创新思路和模式是科大传统和校风的源头
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或兴趣呢?
第一是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到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和亲手作实验。
前面讲过居里夫人的例子,她的好奇心是在她看到胶片被一种神奇的物质暴光引起的。爱因斯坦也是这样,他回忆说:"当我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在父亲给我看一个罗盘的时候,就经历过种惊奇。这只指南针以如此确定的方式行动, ...这种经验给我一个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关于这种对科学的兴趣。他又说:"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象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唯所能及的。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就象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而且我不久就注意到,许多我所尊敬和敬佩的人,在专心从事这项事业中,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正是他对科学的这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的兴趣,使他在晚年拒绝了作以色列总统的邀请。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我知道在今天的中国教育体制下,这个办法还是很普遍的)。你要在你的脑子里分清什么东西是你懂的,什么东西是你所不懂的,不懂的东西不要去沾它,你要沾的东西是懂的;然后来了一个老师,拉着你的手,走到一个你还不懂的领域里,一直到你完全懂了为止。这是中国从前的传统的教育哲学,也是今天儒家传统影响之下的东亚国家的教育传统。对这个传统,大家知道有名的一句话,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个办法有没有好处呢?有很大的好处。我之所以在昆明有很好的底子,原因就是受了这个教育哲学思想的影响。它可以让你少走弯路,使你一步一步地、完完整整地把一门学科又一门学科学好。"

对话朱清时:一个真正先进的社会,没有尊卑之分

对话朱清时:一个真正先进的社会,没有尊卑之分

对话朱清时:一个真正先进的社会,没有尊卑之分创新能力、素质以及批判精神《小康》:什么素质的学生符合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方科大”)的要求?朱清时:我们希望学生不仅要掌握高中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创新能力和素质。

具体说创新能力和素质就是具备良好的想象力、洞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

因为这四种能力都好的学生,做科技创新才容易。

除了这四种能力之外,学生还要有批判精神。

并不是什么东西都是墨守成规的,要善于提出问题。

有这种质疑精神或者批判精神的学生,加上这四种能力好的学生,就是我们需要的学生。

《小康》:在挑选优秀学生这方面,南方科大如何跟国内的一流大学竞争?朱清时:我们很有竞争力,20XX年6月份招生的时候,有五六千名学生报考南方科大,最后只录取了188个。

我们学校的招考条件是高考占总成绩的60%,自主考试成绩占30%,高中阶段平时成绩占10%。

但即便如此,我们所录取的学生的高考分数也已经达到中国前十几名高校录取分数线了。

《小康》:南方科大刚成立的时候,您说过想将南方科大办成像香港科技大学那样的学校,这样的愿望现在看来还能实现吗?朱清时:这是早期。

早期是从形式上希望与香港科大一样,香港科大就是一步到位地变成一所研究型大学,然后在短期内就成为亚洲一流大学的。

但是因为社会大背景完全不一样,所以不可能模仿香港科技大学的做法,我们在中国内地的政策、法律环境下,必须走一条跟香港不一样的路。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何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衔接好,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

《小康》:南方科大还准备扩招吗?理想中的规模是多大?朱清时:我们是要扩招,但是是逐步扩招。

我们按照小而精的原则,先建设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好了再扩招。

去年我们招了45个学生,今年我们招了188个,明年我们大约要招400个左右,而我们的教师队伍现在大约有90多位教授。

到南方科大建成以后,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的比是1:8,就是我们如果有1000位教授,学生规模就可以达到8000人,8000人中一半是研究生,一半是本科生。

朱清时:中国大学首要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学到真本事

朱清时:中国大学首要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学到真本事

朱清时:中国大学首要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学到真本事2011-9-27 15:23:19凤凰网财经讯9月24-9月25日,2011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

以下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发言实录:朱清时:首先感谢论坛组织者邀请我来作这个发言,最后衷心感谢所有听众坚持到最后,听我的最后一个发言,我面临很大挑战,原来准备20分钟不一定能够讲完,现在用10几分钟讲完。

我要讲的问题主要回答我们学校面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南科大短时间内建成亚洲一流的大学,可能吗?可能性在哪里?我回答可能性在两个方面,今天不讲政策上和规章制度上的问题,我们讲教学体系上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大学亟待的改革,现在说提高大学的创新能力太奢侈了一点,现在中国的大学首先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都学到真本事。

我在9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时候,旁听他们课,那个时候非常感慨,那里的课很辛苦,但是学下来学生学到了真本事,比如计算机里面有一个叫做大规模集成设计,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很少有学生学三门课,但是到最后每个学生都自己设计芯片,不是复杂的芯片,是定制的特殊用处的芯片,他们学生拿着自己设计的芯片找工作,老板一看马上把他们留下来,我们很想做改革,中国的大学也在上计算机课,但是没有一所学校达到麻省理工学院的课,学生毕业了设计芯片。

他们还有一个保证,那里的学生绝对不允许互相抄作业,也不允许考试作弊,但是学生自觉遵守,一方面怕惩罚,另外一方面就是我这样辛苦做作业,逼我学到真本事,他们的老师敬业精神非常敬佩。

我们国家大学改革最需要做的是实质性一步就是要重新设计每门课程,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内容恰当,讲话先进,让学生得到真本事,我在中科大的时候想做这样事,但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学校教授没有积极性,是因为我们的学校评价体系和资源分配系统,并不鼓励老师去做这种课程改革,老师讲一门新课要付很多力气,但是不能发表论文,没有成果奖,不能评职称,老师没有积极性,好在南科大从白纸开始,我们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我们做实验,重新设计每门课程,让学生得到真本事,如果做到这一点,当然需要付出很多艰苦的劳动,但是就能够一下子走在好多学校的前头。

朱清时:没有批判思维 学了再多本事都是零

朱清时:没有批判思维 学了再多本事都是零
( 摘自 《 德 育 报 》2 0 1 4 . 1 . 2 0)
素质教育视野 j 京市素质教育一瞥
长短课 :变 了时长 活 了课堂
● 凌月 云 李 培
北 京市教委 :上 课时长并无硬性 规定
“ 一节课4 5 分钟 ”,这是一个几乎约定俗成的时间长度。然而记者 发现, 《 中 华人 民共和 国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每节课的时长都没有明确规定 。 2 0 0 9 年 ,北京市教委曾经 出台文件规范中小学授课时间。但仅针对上课节数、 在校时间等提出过硬性要求。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本市仅对学校 的课时节数有上限的规定,比 如小学一、二年级周课时不得超过2 6 节 ,但是对于每节课的时间长短没有规定,学
II

素质教育视野 素质教育之我见

朱 清 时 : 没 有 批判 思 维 学了 再多 本事 都 是 零
● 张 晓 丽
日前, 国际知名学者 、中国科学 院院士、被众多学生粉丝称为 “ 史上最 牛校 长”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来到太原五中,与学生和家长畅谈创新教育 。 朱校长认为,创新能力是 由批判思维、想 象力、洞察力、记忆 力和注意力五个 要素组成。中国的教育,从幼儿 园到大学 ,最大的特点是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略 甚至是打压着这五个能力的培养 ,这也是 中国大学现在培养不 出大师 的一个原因。 “ 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 知道 。午夜钟声响了,一切都会变成 原样 ,但是水 晶鞋 却没有。一位听故事的小朋友 问,魔法失效了,为什么只有水晶鞋没有变回去呢? 老师的回答是,你不要 胡思乱想,课文怎么讲你就怎么记 ,要不然得不 了分。这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 扼 杀 了学生 的批判 思 维 。 ”朱校 长 说 ,没 有批 判 思维 ,学 了再 多本 事 都是 零 。

南科大春天里开学朱清时称现在更是如履薄冰

南科大春天里开学朱清时称现在更是如履薄冰

●计划⾸批招⽣50名学⽣,最后来了45名学⽣报到。

尽管开学后还得军训半个⽉,但新⽣们已经了解了新学期的课程:数学、物理、计算机、英语(论坛)、⼯程导论、⼈⽂社科课程、体育。

●校长朱清时说,南⽅科⼤搞教改⼀直如履薄冰,我觉得可以理解,现在更如履薄冰,以前学⽣没进校,还有不同选择,现在学⽣进校,其他选择都消失了。

●淡化⾏政审批、评审、评价,以及修改原有的国家学位条例将势在必⾏。

南⽅科⼤的⾃主招⽣得到法律允许,并纳⼊国家整体框架中,只有如此,南⽅科⼤的教改模式才有可能被复制。

历经4年多的孕育筹备,“筹”字未去的南⽅科技⼤学(以下简称“南⽅科⼤”),终于迎来了⾸批学⽣!2⽉25⽇,教育部⾸次表态“对南⽅科⼤的教育改⾰和探索持积极⽀持态度”;2⽉27⽇、28⽇,南⽅科⼤⾸批教改实验班的45名新⽣陆续报到。

昨⽇,这所从筹建那天起就备受关注的⼤学“试验⽥”正式开学,45名新⽣接受半个⽉的军训后将正式上课,开启新鲜的⼤学⽣涯。

“试验⽥”破冰之后,春天就会来了吗?“现在是冰更薄了。

”昨⽇,全国政协委员、南⽅科⼤校长朱清时告诉南⽅⽇报记者,他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将提交⼀份提案,建议修改教育法律法规,“否则(南⽅科⼤)对⾼等教育改⾰的探路没有意义”。

放⽜班的春天那个⼩孤⼉挺像你的,以后你就跟着校长⾛吧教学楼⼤厅摆着⼏张桌⼦,上边分别写着“新⽣报到处”、“档案提交处”、“收费处”和“咨询处”。

2⽉27⽇,沉默多时的南⽅科⼤终于迎来了属于⾃⼰的第⼀批学⽣。

45名平均年龄只有⼗六七岁的孩⼦从全国各地慕名来到了南⽅科⼤崭新的校园,其中14名⼥⽣,31名男⽣。

相⽐其他⼤学新⽣报到的热闹⾮常,南⽅科⼤显得有点静。

⾛在宽敞的校园⾥,半天才能看到⼀两个学⽣⾛过。

校园的空地上,种着养眼的⼩草,在南⽅温暖的春天⾥,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很多新⽣办完⼿续后,抬头间就会不经意地看到教学楼上的横幅:“你和我们⼀起度过的4年,将成为你终⽣骄傲的经历”。

朱清时校长在南方科技大学新校园启用仪式暨2013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朱清时校长在南方科技大学新校园启用仪式暨2013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朱清时校长在南方科技大学新校园启用仪式暨2013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朱清时校长在南方科技大学新校园启用仪式暨2013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相聚一起,共同欢庆南方科技大学新校园启用仪式暨2013年开学典礼。

在这里,我代表南方科技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对专程前来参加大会的广东省和深圳市领导,各位理事,各界嘉宾,各位家长,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在这里,我也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对刚刚加入南科大行列的388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欢迎〜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三年前还是三个村庄。

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巨大的勇气、决心和魄力,将这块土地划出来,为我们建设了这座美丽的新校园。

新校园的建设,从破土动工到今天正式启用,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是新时期的深圳速度。

建设者们按照[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厚重、实用、节能、环保”的标准,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卓越的智慧,以最快的速度将这里建成了美丽的大学校园。

此时此刻,我们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我们感谢深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魄力和决心;感谢南山区委和区政府的巨大操劳;感谢工务署和施工单位的辛勤劳动;更感谢那些世代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村民为建设这个校园承受的牺牲〜南方科技大学从开始筹建那一天起,就备受世人瞩LI,因为它诞生在深圳这座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寄托着全国人民对教育改革的期望。

经过不懈的努力,南科大的筹建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去年4月,南方科技大学获教育部批复正式成立。

“去筹转正”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这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南科大改革创新的支持,体现了教育部推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决心。

南科大的建校之路并不平凡,我们经历了风雨,走过了曲折,更收获了力量、坚定了信念。

[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南科大获准正式建立后,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它的发展方向,殷切期望南科大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取得突破。

南方科大开学典礼讲话

南方科大开学典礼讲话

南方科大开学典礼讲话导语: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开始了新的生活也开始了继续自己的学习生涯。

下面是整理的有关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稿,欢迎阅读朱清时在南方科技大学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稿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方科技大学20XX年新生开学典礼。

首先我代表学校热烈欢迎今年的608位新同学们,祝贺你们以优秀的成绩跨进了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门。

南方科技大学是我国高教改革的一所实验学校。

在过去的五年中,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南方科技大学在筹建和初期办学中做出了突出成绩。

南方科技大学的一切进展和成果都与学生们的参与分不开。

在此我向你们和前三届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选择加入我们这支教育改革的队伍!同学们,老师们,南方科技大学教改的核心是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0XX年,钱学森对温总理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他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指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问题:国家和学生都为教育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到头来却发现学生没学到多少真本事,创新能力不足!什么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呢?认真研究人类社会中最有创新能力的人群,我们可以发现,创新型人才有一些共同点:他们拥有极强的自学能力,不局限于标准学校教育;他们博闻强识,不只专注一个领域;他们在面对怀疑和反对时,通常坚持己见;他们能产生很多点子,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敏锐地判断出哪些点子值得深思下去,并付诸行动。

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是:应试教育和以课堂讲课为主的灌输式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过早分专业,而且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标准化,使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趋同,不能适应学科交叉的问题;缺乏实践,使学生难以把思想付诸行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这些问题,南方科技大学实行了一系列的教改措施:在招生方法上,我们采用“6+3+1模式”(即高考成绩占60%,自主招生能力测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10%的综合评价模式)。

南科大首任校长朱清时语录

南科大首任校长朱清时语录

南科⼤⾸任校长朱清时语录
朱清时:我这个年龄,经过⼏⼗年的奋⽃,就会理解很多事情实际上没有什么价值,⼈最后还是回到起点,最想搞清楚的是兴趣和爱好。

年轻⼈最有兴趣的是什么东西可以出成果,什么东西可以有建树,但到了⼀定年龄之后,成果、建树都是虚⽆缥缈的东西,⼀个⼈⽣⽼病死是不可避免的,回到原点以后,再去追求什么成果就太功利了。

新⽂化:中国为何⽆⼤师,这是⼀直没能破解的疑问,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
朱清时:当然和教育有关系。

如果教育搞不好,⼀代代的年轻⼈还是缺乏创造性的话,我们中华民族、中华⽂化就要衰落。

⼈类历史上有很多辉煌的⽂化后来就衰落了,原因基本都是⼀个———没有创造性。

教育培养不出有创造性的⼈,⽂化就要衰落,钱学森的问题根⼦就在这个地⽅。

这个问题也不完全是教育的责任,因为现在的管理体制,官本位、⾏政化、主要领导说了算,这样就会扼杀各种创新。

所以我觉得,教改要搞好,⾸先要去⾏政化,教育不能是谁官⼤谁说了算,必须谁掌握真理谁说了算,这就是在回答钱学森的问题。

南科大5年中最艰难的是哪段时光

南科大5年中最艰难的是哪段时光

南科大5年中最艰难的是哪段时光?朱清时:最难的就是我们首届学生抵制高考事件那会儿。

当时很多人指责我们,认为我们对学生不负责,舆论也一边倒地批评南科大,我们几乎要翻船。

其实当时我是有信心的,我们的学生,能得到很多在其他高校得不到的东西。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搞不好,关键就是教育行政部门权力太大了”北青报:在你看来,中国教育改革的最大阻力是?朱清时:上面(教育行政部门)当然是个很大阻力,但对于我们每个人,也要扪心自问:你是不是做到了你该做到的?比如其实大家都明白教学评估那样搞不行,但是上边有要求。

如果你坚持,最多是校长被免了。

我当时能够那样做,就是不在乎这个校长职务。

但是很多人在乎啊,他就没有得罪上司。

北青报:你形容过自己只是深圳市的“保姆”。

既然卸任了,如果现在深圳市市长坐在你面前,有什么要嘱托的吗?朱清时:这个……现在就不说了吧。

我会跟新校长私下沟通,之后看是不是由他再向上反映。

北青报:那如果现在坐在您面前的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关于教改想对他说点什么?朱清时:中国现在发展的关键,是我们的教育一定要能够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钱学森之问”就指出了中国教育最尴尬的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规模世界最大,国家花的钱、青年人付出的代价,比其他地方都高。

但是到头来却发现,培养不出来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再这样下去,中国的复兴就没有希望了。

所以,教育部部长应该有这种责任感—对中国教育按照培养创新人才的方向做大手术。

否则,我们以后就对不起子孙后代。

南科大正在尝试的,就是我的改革建议。

自主招生、自授学位都是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

如果不做好,怎么培养创新人才?这两点做好之后,最核心的还是做很多教育改革。

举个例子。

很多人包括教育部官员都认为,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将每个专业的培养标准化,是天经地义的。

开什么课程,教学大纲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教育部还强势地用这个来检查各个学校。

北青报:教学评估?朱清时:对。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国家凡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都一样,你擅长的别人也擅长,别人不行的你也不行。

朱清时:“南科大妥协了?这是误解!”

朱清时:“南科大妥协了?这是误解!”

朱清时:“南科大妥协了?这是误解!”•相关推荐朱清时:“南科大妥协了?这是误解!”简介朱清时男,化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2012年9月2日,南方科技大学成立大会暨2012年开学典礼在深圳举行。

南方科技大学,这座被媒体誉为中国高校改革实验校的初创学府,一出生便被广泛关注。

2009年,深圳市委常委会议同意聘任朱清时院士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时至今日,朱清时一直在为他的“孩子”四处奔走,寻求支持。

而今年,南科大招生方式“回归”高考被外界视为改革的妥协之举。

三年来,大小风波不断考验着这个以“教授治校”为理想的学校的承受底线。

在近两个小时的对话中,朱清时正面回应了招生方式“回归”高考的缘由。

谈及外界关于南科大已对体制妥协的声音,他说,这是一种误解,南科大招生以高考成绩作为部分参照,并非“回归”高考。

【焦点1】招生改革因为外部压力?教育部没有干预南科大新京报:今年南科大的招生标准里,高考成绩占60%,为什么不像去年一样完全采用自主招生,不看高考成绩?朱清时:今年招收188名学生,同样经过我们的自主测试,他们的想象力、洞察力、专注力同样优秀。

新京报:改变招生是否受到了主管部门的压力?朱清时:教育部和我们做了一些沟通,他们没有干预我们。

第二届学生招生按照“6+3+1”方案,即高考成绩占60%,自主招生占30%,平时成绩占10%,这是和教育部反复商量的结果。

新京报:商量的过程怎样?朱清时:我们与教育部主要沟通的方面是各个部分所占比例,最初我们提出的比例是高考成绩占40%,自主招生占30%,平时成绩占30%。

教育部说平时成绩很难测准,占30%比例过大。

新京报:你们同意吗?朱清时:教育部对平时成绩的了解比我们更多,我们接受了这个意见。

我们希望把平时成绩去掉的20%加到自主招生中,教育部表示自主招生不宜占最高的比例。

如果占比过高,(就)过于弱化高考成绩。

我们考虑认为,教育部说的是有道理的,最后确定了“6+3+1”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相聚一起,共同欢庆南方科技大学新校园启用仪式暨2013年开学典礼。

在这里,我代表南方科技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对专程前来参加大会的广东省和深圳市领导,各位理事,各界嘉宾,各位家长,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在这里,我也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对刚刚加入南科大行列的388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欢迎!
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三年前还是三个村庄。

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巨大的勇气、决心和魄力,将这块土地划出来,为我们建设了这座美丽的新校园。

新校园的建设,从破土动工到今天正式启用,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是新时期的深圳速度。

建设者们按照“厚重、实用、节能、环保”的标准,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卓越的智慧,以最快的速度将这里建成了美丽的大学校园。

此时此刻,我们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我们感谢深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魄力和决心;感谢南山区委和区政府的巨大操劳;感谢工务署和施工单位的辛勤劳动;更感谢那些世代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村民为建设这个校园承受的牺牲!
南方科技大学从开始筹建那一天起,就备受世人瞩目,因为它诞生在深圳这座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寄托着全国人民对教育改革的期望。

经过不懈的努力,南科大的筹建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去年4月,南方科技大学获教育部批复正式成立。

“去筹转正”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这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南科大改革创新的支持,体现了教育部推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决心。

南科大的建校之路并不平凡,我们经历了风雨,走过了曲折,更收获了力量、坚定了信念。

南科大获准正式建立后,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它的发展方向,殷切期望南科大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取得突破。

现在,我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回答社会的关心。

南科大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探索如何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为高考改革探路。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教育规模越来越大,经费投入越来越多,可是大批创新人才仍不见涌现。

一个原因在于我国的教育只重视传授知识、只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仅忽视、甚至伤害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从我们党的十四大开始,历届党的代表大会都把实施素质教育定为我国教改的方向。

然而二十年来
我国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却举步维艰。

症结是高考指挥棒的巨大影响,凡高考有用的大家才做,凡高考无用的大家不做。

高考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

但是高考改革不是要不要高考的问题,而是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如果高考命题中测试考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内容占相当多的份量,那么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都会真正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

因此当前教改的关键是如何在高考中引入创新能力和素质的测试。

去年开始,我们在教育部、省教育厅、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下,采取了全新的“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进行招生。

在这一模式的多元评价中,高考成绩占60%、我校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素质测试占30%、平时成绩占10%。

这是我国在招生制度改革上的一次重要探索,也是我们为实现教育改革探路跨出的又一步。

可喜的是,我们的初步探索取得了成功,我们在高考中引入的创新能力和素质的测试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赞同,我们招收到了一批成绩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学生。

亲爱的2013级新同学们,你们就是通过这种“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进入南科大的。

你们不仅高考成绩优秀,而且你们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同样出类拔萃,相信你们在南科大,一定会学有所成、大有作为。

同学们,你们高中毕业、考上理想的大学,这是人生的新起点而不是终点。

从今天起,你们将开始新生活、面对新挑战,进入一生中至关重要的新里程。

同学们必须树立远大目标,心怀理想、艰苦奋斗、执着追求。

南科大的学生中有一句名言:“每天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而是中国高教改革的梦想。

”新同学们要继承这个校风,执着追求高教改革的梦想,要以国际一流标准,去要求自己、衡量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学业成绩。

同学们不仅要学习一流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也要认真思考社会和人生;要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

期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能够成长为真正有国际视野、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修养的创新型人才。

我相信,在南科大度过的四年,必将成为同学们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岁月,必将铸就同学们光明的未来。

而同学们的未来,就是南科大的未来。

今天你们以南科大为荣,明天南科大以你们为荣!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南科大诞生在国家启动科学发展,启动“中国梦”的伟大时代。

我们也有一个梦,梦想在不久的将来,在今天正式启用的校园里,出现一所国际化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这所大学的一切都按教育的规律办事;这所大学的学生,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在品行上,都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这所大学也是一个一流的科研平台,是本地区乃至全国科技发展的依托。

这所大学就是南方科技大学,她将是全体深圳人民心中的骄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