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少见及不典型肿瘤-课件 2015-8月版本

合集下载

肝脏常见肿瘤CT表现-PPT课件

肝脏常见肿瘤CT表现-PPT课件
脉瘘、淋巴结转移、腹水等表现。 CTA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纤维板层样肝细胞肝癌:平扫为边界较 清的低密度区,病灶内出现小钙化灶 为其特点,增强动脉期强化明显,而 纤维间隔为相对低密度。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肝脏恶性肿瘤(胆管细胞癌)
CT表现 平扫 低密度灶,部分病灶内有钙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 肝细胞腺瘤 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脏囊腺瘤 血管平滑 肌脂肪瘤(罕见)
恶性肿瘤:转移瘤 肝细胞癌 胆管癌 肉 瘤(罕见)
2
肝脏良性肿瘤(肝海绵状血管 瘤)
CT表现
平扫: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边 界清楚,巨大血管瘤有时可见钙化线状分隔。
1.无明显强化效应。 2.胆管远端扩张,胆囊出于萎缩状态。 3.常无肝硬化、脾大现象。
29
肝脏恶性肿瘤(肝转移瘤)
CT表现 平扫:多发或单发低密度灶,大多边缘
清楚,密度均匀。 增强
1.病灶边缘强化,中央低密度,周围 绕以低密度环-靶征或牛眼征。
2.部分为多血供肿瘤:平滑肌肉瘤、 肾癌、甲状腺癌等。
CT表现 增强
动脉期:病灶不均质强化较肝实质 密度高。
门静脉期: (1)病灶密度尚均匀较肝实质低。 (2)浸润型病灶周围清,包膜型
病灶周围不清。 (3)较大肿瘤中央坏死不强化。 (4)血管内癌栓:局限性血管增宽。 延迟期:低密度或略低密度。
14
肝脏恶性肿瘤(肝细胞癌)
CT表现 其他: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动 静
见,中心疤痕组织呈等密度(多不能见到)。 增强:
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中间未强化区呈星 条状。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肿瘤与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 度占位,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增 强扫描时强化不均匀。
转移性肿瘤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 低密度或等密度占位,边界相对清晰,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增强扫描时强化 相对均匀或不均匀。
05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肝癌的治疗方法
肝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 呈均匀强化;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 包括肝实质内巨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 不清,密度不均匀,可伴有出血、坏死等; 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不规则形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可
伴有钙化、坏死等。
04
肝脏肿瘤的分类
总结词
肝脏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 中最常见的是肝癌。
详细描述
肝脏良性肿瘤主要包括海绵状血管瘤、局灶 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等,这些肿瘤通常生 长缓慢,不会发生转移,预后较好。而肝脏 恶性肿瘤则以肝癌为主,肝癌可以分为原发 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指 发生在肝脏本身的恶性肿瘤,而转移性肝癌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目录
• 肝脏肿瘤概述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 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 •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01
肝脏肿瘤概述
肝脏肿瘤的定义
总结词
肝脏肿瘤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详细描述
肝脏肿瘤通常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这些肿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慢性肝炎、肝硬化、 长期酗酒等。根据其性质,肝脏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不同类型的肿瘤在病理学、生物学行为、治疗和 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

磁共振诊断学---肝脏部分-肝脏血管瘤及胆管细胞癌ppt课件

磁共振诊断学---肝脏部分-肝脏血管瘤及胆管细胞癌ppt课件
fnhfnhmrifnht1t2t2t1t2mri明显均匀强化重要征象中心瘢痕无明mrispiokupfferkupffermrit1t2t2t2mr组织结构t1wit2wigddtpa脓肿壁略低略低强化脓肿周围水肿脓肿周围肝实质略低略高强化脓肿内分隔略低略低强化hccfnh疾病t1wit2wi包膜中心瘢gddtpahcct2wi呈高信号中心开花征象hcc疾病t1wit2wi包膜重t2wigddtpahcc多数有信号降mri部位长度cm管径cm扩张mm253503肝总管34050610胆囊管340203胆总管78050610mr肝内远端胆管不扩张与梗阻性胆管扩张鉴别mr型胆总管囊肿容易恶变
胆囊癌病理
腺癌最多见: 浸润型:最常见,胆囊壁的局限性 不规则增厚,晚期可使胆囊完全 闭塞 乳头型:约占 20% ,肿瘤向腔内生 长,形成菜花样肿物 粘液型:少见,呈广泛浸润生长
胆囊癌MR表现
胆囊壁增厚 胆囊内见 T1WI 低信号, T2WI稍高信号的实质性肿块 T2WI 上肿块周围的肝实质出现不规则 高信号带,提示肿瘤侵犯肝脏 淋巴结转移和胆道扩张 增强检查强化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由于胆囊癌大多并发结石。
肝脏疾病的鉴别(HCC与血管瘤)
GdDTPA HCC 低,不 高,不 多数有 信号降 快进快 均 均 低 出 血管瘤 低 明显高 无 信号高 早进晚 出 疾病 包膜 重T2WI T1WI T2WI
胆系MRI表现
胆系解剖
肝胆管和胆囊的解剖
部位 长度(cm) 管径(cm) 2.5-3.5 0.3 扩张 (mm)
肝脓肿MR表现
组织结构 脓腔 脓肿壁 脓肿周围水肿
脓肿周围肝实质 脓肿内分隔
T1WI 低 略低 低
略低 略低
T2WI 高 略低 高

肝脏常见原发肿瘤的CTMRI表现ppt课件

肝脏常见原发肿瘤的CTMRI表现ppt课件

n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16-10月 -23** Oct-2316-Oct- 23
n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Monday, October 16, 2023
n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 自己。 16-10 月-2316 -10月- 23**16 October 2023
n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 。16 十月 2023**16-10月-23
n MRI:T2WI等/高信号,T1WI等/低信号,结 节或不规则团块影,边界清/不清;增强后 不同程度延迟强化,动脉期不明显;门静脉 分支从肿块中穿过或包绕,呈闭塞性静脉炎 表现
n 强化区:纤维结缔组织聚集为主, n 非强化区: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为主。
n女

6 9 岁

n反 复 乏 力 纳 差 1 月
肝脏常见原发肿瘤的 CT/MRI表现
n 肝脏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n 超声:廉价,方便快捷,首选
n CT:扫描快,干扰少,图像清晰,分辨力 高,信息相对少、常需增强使用碘造影剂, 相对廉价;
n MRI:信息丰富/敏感,图像特征明显,轧 造影剂
n 核医学:SPECT, PET/CT
正常肝胆的CT、MRI表现
肝癌术后残余



细 n 来自肝内胆管上皮的任何部位
胞 n 临床症状取决于肿瘤部位、生长方式和有无狭窄
性 或胆道梗阻;多好发于中老年人,无性别差异

n 影像表现,CT稍低密度病灶,MRI T1WI稍低信 号,T2WI稍高信号,DWI高信号,环形或不均匀
癌 强化,动脉期不强化或轻度强化,门脉期静脉期
较晚,也可因血栓不强化。
血管瘤合并重度脂肪肝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影像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影像
号、T2WI高信号病灶。
肝内血管侵犯
CT血管造影(CTA)或MRI血 管成像可显示肿瘤侵犯门静脉 或肝静脉,表现为血管内充盈
缺损或血管截断征。
淋巴结转移
CT或MRI可发现肿大的淋巴 结,多位于肝门部或腹腔淋 巴结。
胆管细胞癌影像学表现
胆管扩张
肿瘤阻塞胆管导致胆管扩张,多见于肝门部胆管癌。CT表 现为肝内胆管扩张,MRI T2WI显示扩张的胆管呈高信号。
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பைடு நூலகம்原发肿瘤病史
转移性肝癌通常有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 如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等,而肝脏少见
恶性肿瘤无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
病灶形态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形态多不规则,边缘不 清晰,而转移性肝癌形态相对规则,边缘
清晰。
病灶数量
转移性肝癌病灶数量较多,可分布于肝脏 不同部位,而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病灶数量 较少,多局限于一处。
02
核医学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肿 瘤、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转 移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
03
常用的核医学检查方法包括正电 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 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
03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影像 学表现
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
肝实质占位
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灶,增 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 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快速 降低。MRI表现为T1WI低信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诊断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多种检查方法, 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病理学诊断需要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进行组 织学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组织学类型。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讲座)ppt模板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讲座)ppt模板

A,平扫右肝下叶边 缘5cm圆形外生性肿 块,不均匀低密度 B,动脉期肿瘤不均 匀强化
A
B
C,切除标本显示:
1,广泛出血(空箭),
2,胞浆内含大量脂肪的细胞
聚集区(直箭)
C
肝腺瘤--鉴别诊断
肝腺瘤:钙化和 血管期显著强化
A
A,CT平扫;B,
B
CT门脉期;C,
MR动脉期
C
肝腺瘤--鉴别诊断
肝腺瘤:包膜 T2
fatty liver
不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hypoattenuating hemangioma from hypo-dense to isodense. A, plain scan. B, arterial phase. C, 41 seconds later. D, 3 minutes 39 seconds later . E, 6 minutes 55 seconds
3,腺瘤:T1多为高信号,T2亦为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 强表现与FNH类似,但可见包膜。
鉴别诊断
4,转移瘤:注意,T2像可见肿瘤中央坏死-高信号“靶征”和肿瘤周围水肿—高信号 “环征”,与低信号肝癌假包膜不同。 5,肝内胆管细胞癌:见讲义。 6,肝肉瘤:见讲义。 7,肝淋巴瘤:见讲义。
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血管期
延迟期
FNH--鉴别诊断
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原则
1,T1为等-低信号,均匀,中央可有更低信号 瘢痕区; 2,T2为稍高或等信号,中央瘢痕更高信号;3, 增强早期显著均匀强化,中晚期呈稍高—等信 号,中央瘢痕无强化或延迟强化。 4,部分病例没有中央瘢痕,仅见线样分隔。
肝腺瘤--鉴别诊断
临床上好发育龄女性,与口服避孕 药有关;肿瘤细胞胞浆内含大量脂 质和糖原;CT和MR表现与FNH极为相 似,但易发生出血,没有中央瘢痕 和包膜。如果没有包膜,则与没有 中央瘢痕的FNH鉴别困难。

单病种-肝脏少见良性肿瘤

单病种-肝脏少见良性肿瘤



肝内胆管性错构瘤(LBDH),是由畸形紊 乱的胆管所形成的大小不同的囊状结构, 是 VonMeyeburg 在 1918 年首先描述的,故也 被称为 VonMeyeburg 简称 VMC。 胆管性错构瘤发病率较低,且多见于 2 岁以 内儿童,成人期发病极低。 本病起自于内胚 层,尚无明确的发病机制,病灶生长缓慢, 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且体征不典型,常在体 检行影像学检查或者手术探查时才发现,并 易误诊为其他肝内弥漫性病变。
肝脂肪瘤
摘自《放射学实践》 2008年2月 第23卷 第2期
鉴别诊断 1、肝局灶性脂肪侵润
①楔形或不规则状,边缘不清。
②无占位效应; ③有正常走行的血管穿行其中;
④增强后均匀强化。
2、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①由不同含量的脂肪组织、异常血管和平滑肌组织构成;
②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的血管影和软组织影。
③免疫组化HMB45+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是一种罕见的肝脏间质性肿瘤,由不同比例的畸形血管、平 滑肌细胞和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 脂瘤型:脂肪成分≥70% 肌瘤型:脂肪成分≤10% 血管瘤型:主要为畸形血管及平滑肌细胞,脂肪成分较少, 影像学上见不到

血管内皮细胞瘤
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内皮 细胞源性肿瘤,多发生在软组织或肺、骨、 脑和小肠等脏器,原发于肝脏者甚少。婴 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IHHE)是婴儿 期最常见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肝脏良性肿 瘤,约占儿童肝脏肿瘤的12%。
胆管细胞腺瘤
病理 1、囊腔较大。 2、囊壁及分隔厚薄均一,内壁光滑。 3、出血、钙化少见。 4、卵巢样间质。
胆管细胞腺瘤
典型特征 1、囊性病灶现 CT表现—首选 1、单发巨大低密度病灶; 2、线样分隔; 3、囊壁及分隔持续强化; 4、囊腺癌—间隔增厚、壁结节或乳头状突起、囊内出 血及粗大钙化。 MRI表现 1、囊性肿块;2、囊液成分不同而信号各异。 B超表现 1、低回声;2无特征性。

肝脏肿瘤PPT课件

肝脏肿瘤PPT课件

典型FNH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可见分叶; 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 化,瘢痕呈相对低密度,门静脉期及延迟 扫描示多数病灶的实质部分呈略高或低密 度,中心瘢痕可相对强化
部分FNH表现不典型,常无明显的中央瘢 痕,甚至静脉期呈相对低密度,很难与肝 癌相鉴别
女 43 岁 , 平 日 健康,无任何 不适,B超发现 肝左叶异常回 声
患者女,82岁, 右上腹疼痛月余
右肝后段巨大占 位,混杂密度, 其内见脂、脂肪 密度灶。增强后 见血管样强化, 非常明显,考虑 肝错构瘤
肝孤立性坏死结节
罕见,发病年龄为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一般 无临床症状;病因不清,可能为血管病变、感染或 免疫反应等造成肝组织凝固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 包裹所致
鉴别:肝脏包虫病--疫区生活史,囊内密度不 均匀 “囊内囊”、“水中百合”、“飘带征”
女46岁,上腹部肿物15年,无明显疼痛,先后两次肿物切除,诊 为“肝囊肿”,近4个月迅速增大至脐水平,无明显疼痛不适。 血常规(-)肝功(-)肝炎全项(-)AFP(-), 穿刺 :无 色清亮液体,细菌培养+药敏(-)
CT表现取决于病灶内各种组织成分的比例, 诊断主要依靠脂肪的检出,如在脂肪成分 中见到血管影则更具诊断意义
增强:肿瘤于动脉期、门静脉期明显强化, 当脂肪含量少时,可能被周围强化掩盖, 平扫及薄层扫描有助于脂肪的检出
部分可出现假性动脉瘤,CT表现瘤内“团 块”样强化(光镜下为明显扩张的厚壁畸 形血管)。50%不能检出脂肪成分,且部 分病例的增强表现为“快进快出”,与肝 细胞肝癌较难鉴别女 1 Nhomakorabea岁 腹痛
肉瘤样癌
肿瘤细胞多为肉瘤样梭形细胞,约占肝癌尸检的 3.9%~9.4%,占肝癌外科手术切除的1.8%。好发 年龄为50~60岁,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约5: 1)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

肿块型肝癌伴假包膜— 外周水肿
肿瘤边界清楚,有中央斑片坏死,肿瘤实 性部分显著强化;假包膜在平扫呈线样低 密度,增强后在线样低密度(弯箭)外侧 可见稍低密度水肿带(直箭)。
小肝癌伴假包膜— 不完整,MR优于CT
CT增强实质期未显示假包膜,MR增 强后病变内侧见不完整假包膜,呈 弧线状强化(箭)
结节型肝癌伴假包膜—T1 强化优于T2
FNH--鉴别诊断 女,24岁
CT平扫等密度,动脉期显著强化,内有线样分隔,静脉及延迟期等密度,无包膜
分隔
平扫
A期
V期
D期
FNH--鉴别诊断 女,24岁
MR平扫T1等低信号,T2不 均匀线状高信号,边界不 清,无包膜,无中央瘢痕
T1
TruT2
TseT2
FNH--鉴别诊断
女,24岁
MR平扫等低信号,动脉期显著强化,内有线样分隔,静脉及延迟期略高或等信号, 无包膜
可能的原因: 1、病变内出血 2、脂肪变性,是肝癌的病理特征之一; FNH、再生结节及腺瘤罕见 3、病变内铜含量增多,高信号常见 4、肿瘤的分化程度:分化好,信号高 5、肝背景信号:肝充血、肝实质铁质沉 着增多,肝信号减低
肝癌脂肪变性
同相T1梯度回波, 肝癌稍低信号
反相T1梯度回波,部 分肝癌病变信号下降
肝内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
肿块型
(a)动脉期:肿块大部呈低 密度,周边环状增强,周 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 (箭)
(b)门脉期:向肿块中央强 化,低密度区范围变小, 动脉期的环状增强密度减 低
(c)病理标本显示肿块呈分 叶状,黄白色,无包膜; 附近胆管壁显著增厚(胆 管周围纤维化)(箭)
肝内胆管细胞癌----鉴别诊断 胆管内型

肝脏肿瘤ppt演示课件

肝脏肿瘤ppt演示课件
. 2
.
3
1.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病理】 肝细胞癌的分型, 1901年Eggel将之分为 结节型 巨块型 弥漫型
.
4
1.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病理】 1979 年 我 国 肝 病 协 会 肝细胞癌的分型, ⅰ结节型 ⅱ块状型 巨块型 单块多块 融合型 ⅲ弥漫型
.
17
1.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18
.
19
1.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Ⅱ巨块型特点 ⅰ形成巨大低密度肿块,占据肝脏一 叶之大部分 ⅱ边缘不锐利 ⅲ周围常有子灶
.
20
1.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12
1.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临床表现】 早期无明显症状, 一般症状有消瘦、无力、食欲减退、 肝区疼痛 约 1/3-1/2患者有低烧。 黄疸为晚期症状。 还有的表现为急性腹痛,肿瘤破裂 AFP成倍增高
. 13
1.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43
1.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鉴别诊断】 肝血管瘤:早出晚归 肝硬化结节:动脉期、门脉期无明显强化 肝脏腺瘤: 无快进快出 FNH: 中央瘢痕 肝转移瘤: 肿瘤边缘增强,牛眼征
.
44
2.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
总述

肝脏恶性肿瘤
.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

学习交流PPT
23
不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hyperattenuating hemangioma from hyper- to iso. A, plain scan. B, arterial phase. C, 80 seconds later. D, 5 minutes later
2,局灶性结节增生:T1为等-低信号,均匀,中央 可有更低信号瘢痕区;T2为稍高或等信号,中央瘢 痕更高信号;增强早期显著均匀强化,中晚期呈稍 高—等信号,中央瘢痕无强化或延迟强化。
3,腺瘤:T1多为高信号,T2亦为高信号,信号不 均匀,增强表现与FNH类似,但可见包膜。
学习交流PPT
18
鉴别诊断
浆细胞瘤
畸胎瘤
恶性畸胎瘤
转移性 肝肿瘤
胃、肺、胆、胰、结肠、 卵巢、子宫、乳腺等的癌 瘤转移至肝
瘤样疾病
肝囊肿 结节性肝细胞增生 炎性假瘤
学习交流PPT
2
原发性肝癌
病理组织学分: 1,肝细胞性肝癌 2,胆管细胞性肝癌 3,混合癌(肝细胞和胆管细胞)
学习交流PPT
3
肝细胞癌
病理分型
1,弥漫型 病灶呈浸润性生长,弥散分布;无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学习交流PPT
1
肝脏肿瘤的分类
良性
恶性

上皮性肿瘤
肝细胞腺瘤 胆管腺瘤

囊腺瘤
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肝母细胞瘤、鳞状细胞癌 腺鳞癌、囊腺癌、类癌

错构瘤


间叶组织肿瘤 肝血管瘤 血管内皮细胞瘤
血管内皮细胞肉瘤 纤维组织细胞肉瘤

淋巴管瘤
平滑肌肉瘤
脂肪瘤
骨肉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移瘤?晕征
阿米巴脓肿----巧克力样脓液
脓肿容易向周围穿破,继发细菌 感染。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分隔较少见 气液平面少见。 大多位于右叶顶部
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好发于儿童,成人罕见。50%见于6~10岁,90%<21岁。
本病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多数较完整假包膜存在,病灶巨大、边界清


病例三,男,45岁
三、3
血管内皮瘤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亦称组织细胞样血管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血管源性 肿瘤, 病因不明, 多见于成年妇女, 可能与口服避孕药有关,是一种罕见的介于 血管瘤和血管肉瘤之间的低度恶性间质肿瘤,具有上皮样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CT表现: 肿瘤较多位于肝脏周边区域, 肝包膜无膨隆, 由于受病灶纤维间质的 牵拉而使肝包膜皱缩、甚至内缩(需要与胆管细胞癌鉴别)。CT 平扫为低密度, 中央可有更低密度, 部分病灶可有钙化。增强后动脉期主要表现病灶边缘区强 化为主,可表现为渐进性强化, 而中央更低密度区也无强化。 MR表现:T1WI上肿瘤呈低信号,T2WI 上为高信号伴低信号晕圈。含水丰富 区显示高信号, 而凝固坏死、钙化、散在出血为低信号。肝动脉血管造影显示 肿瘤血供丰富, 肝包膜下病灶可呈碗状染色。
肢体脂肪肉瘤转移
胃肠道类癌转移灶 内脂肪沉积。
腹腔畸胎瘤转移至肝脏。
肝癌脂肪变
含脂肝癌约占肝细胞癌的0%~2%,高分化肝癌多见(约35%),特别是小于1.5cm。 早期的HCC 的脂肪变性多均匀分布于病灶,仅表现为密度减低,晚期可形成脂肪瘤 样改变。特点:强化减低,可能与血管贫乏而坏死变性脂肪沉积有关。 鉴别诊断:主要有肝脏脂肪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腺瘤、畸胎瘤等。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取决于病灶内脂肪含量及与异常血管的比例,主要依靠脂 肪的检出,如在脂肪成分中见到血管影则更具诊断意义。将近50%的肝脏血管平滑肌 脂肪瘤因缺乏脂肪而无特征性表现。肝脏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脂肪成分常很少,CT 多不易检出,但是,肿瘤内常可见较粗大的血管影,即所谓“中心血管影。 肝腺瘤:CT平扫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有包膜,出血、钙化部位可为高密度,周围 常见低密度“透明环”影包括含脂肪或出血的单发或多发肿块。 肝含脂肿瘤包括,肝癌,腺瘤,平滑肌脂肪瘤,脂肪瘤,囊性畸胎瘤,肝脏肾上腺剩余 瘤,脂肪肉瘤及脂肪瘤及其他转移瘤(小肠来源,可合成肠肽,内含脂质)。如果肝硬 化结节出现脂质,意味着正向着肝癌转变。 肝癌的不典型表现除了脂肪变还有:年龄不典型,APF阴性,强化不典型(混合型肝癌) 本例病例不典型在:肝癌脂肪变比例过高,影响强化特点判断。
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发病年龄4 ~ 8岁, AFP阴性, CT表现为肝内 单发的大囊腔, 内含结节状或云絮状(“鱼肉状”)软组织密度影, 可 有厚薄不一边缘模糊的强化分隔, 具有特征性, 可助鉴别。
肝母?
病例
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独特的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大量
包膜完整,需 与畸胎瘤鉴别: 年龄、性别、 AFP、脂肪变 性和成熟脂肪
假性脂肪瘤或网膜填塞。
Glisson's capsule被膜内迷走的脂肪形成,
是被附着或被包埋在肝实质内的网膜附件。 手术后常见。
肝癌不均质脂肪沉积多见 于高分化肝癌。 腺瘤脂肪沉积比较均匀。
多发腺瘤的脂肪沉积 约7%
肝脏少见及不典型病例分析
徐敬峰 浙医一院 放射科
定义:
肝脏少见肿瘤:发生于肝脏并排除肝细胞癌、胆管
细胞癌、血管瘤等常见肿瘤的一些发生率极低的肿
瘤,部分肿瘤仅有个例报告。
肝脏不典型病变:是指影像学上具有不典型表现的
常见肝脏肿瘤。
女 48岁
患者,男,63岁
患者,男,56岁

分血管源性肉瘤:血管内皮肉瘤、外皮细胞肉瘤卡波西氏肉
瘤, 非血管性: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间皮肉瘤,粘液肉瘤。 肉瘤特点:巨大,囊实性,不规则强化。
男,64岁
肝癌小片脂肪变,强化减弱。
肝癌脂肪变,类似脂肪瘤, 同样强化减弱。肝结节内 脂肪成分的检出是腺瘤样 退变结节转变为肝细胞癌 的重要指征。


如果没有出血和囊变部分,那么CT平扫和平衡期往往呈等密度。
与FNH:疤痕,无包膜,比肝腺瘤多胆管结构,核素浓聚。 此例不典型在,边界不清晰,坏死较多,分叶。
透明环
肝血管肉瘤
肝血管肉瘤起源于血窦内皮细胞:又称肝血管内皮肉瘤,肝血管肉瘤男性多发, 发病年龄较大。临床病史也比较重要,有钍胶、砷、氧乙烯、激素类、镭、氯丁二 烯、铜及肼类接触史,
瘤为实性肿块,但CT常有不规则囊性改变,这与肿块黏液基质富含水分有关, 此为肝脏原发性未分化肉瘤的典型表现 。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有延迟强化,
此为肝 脏原发性未分化肉瘤的另一特点。
女性,16岁, AFP 1502ug/L
一、肝母细胞瘤
儿童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占50%~ 60% , 男女比例2~ 3 : 1。 最常见于5 岁以下儿童, 尤其是3 岁以下的婴幼儿。
肝癌肉瘤
中英文文献报道均少于15例(2007年medline)。
肿瘤来源于肝内上皮组织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来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原发性肝肉瘤,包括 肝血管肉瘤、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肝血管外皮细胞肉瘤、平滑肌肉瘤、肝神经鞘膜肉瘤、 纤维肉瘤、肝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淋巴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Kaposi 肉瘤及类癌等, 极为少见。 癌肉瘤(carcinosarcoma)指在一个肿瘤中既有肯定的癌成分,又有肯定的肉瘤成分。 肿块周边结节、子灶出现早期强化以及肿块中央大片坏死与肝细胞癌相似,而肿瘤内逐渐强 化的索条状、条片状间隔等征象为肿瘤间质成分强化相似,此征象较为少的在肝细胞癌和胆 管细胞癌中出现。 肝癌肉瘤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男女之比为15:6,多继发于肝硬,且HBsAG阳性,肿瘤较大,
肝纤维肉瘤
类似于囊腺瘤。囊实性,主要由出血坏死形成囊变。占肝恶性肿瘤的 1.3% 单发,形态不规则,肿瘤较大时往往有较大囊变区。强化不明显。 与肝癌鉴别:无肝炎,肝硬化,AFP正常。
肝间叶错构瘤
分为囊性为主或实性为主2个主要类型。
龄通常为2周岁以内。
多数学者⋯认为胆管畸形引起小胆管囊性扩张,加之血管内膜纤维化引起血液 循环的障碍,使得肿瘤内液体存留,进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囊腺瘤? 肝癌? 寄生虫? 囊肿? 脓肿?
肝恶性胃肠间质瘤转移
肝脏间质瘤中原发性者罕见,临床所见者多为转移性。肝脏是恶性胃肠 间质瘤常见的转移部位,肝转移发生率大约为17 %。 有胃肠道间质瘤病史(有时与原发瘤发生时间间隔较大)。
影像特征: ①可为囊性或实性,囊实性多见, 囊变、坏死以及出血常见。常 出现肝内巨大单发转移灶,②肿物包膜完整。③增强肿物实性部分动脉血 管丰富,囊壁往往可见粗大血管供血。动脉期较具特征性,为环状或线样、 斑点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实质期上述强化影变淡消退。
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RH
NRH,为非硬化性结节。临床主要表现为非肝硬化性肝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可能也与合 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相关。 由于肝静脉窦扩张导致回流障碍从而产生再生结节。其病理改变的基础是门静脉的末级 分支闭塞减少,血管内皮损伤,血供减少,肝细胞萎缩,周围血供正常的肝细胞增生形 成再生结。 任何年龄,50多岁多见。NRH可表现为肝脏单发或多发占位,一般0.1-0.2cm,也可25cm,也可达10 cm。门静脉系统的微血栓或阻塞是造成NRH 的基本病理改变,
肝母细胞瘤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儿童少见, 发病年龄多大于3岁, 瘤灶内钙化少见, 呈小点 状, 常伴有肝炎病史及肝硬变表现。 肝内转移瘤:通常为多个或单个大小不一低密度结节, 主要分布于肝 的外围部, 环形强化, AFP一般不高,年龄较大。
肝横纹肌肉瘤:发病年龄约5~ 11 岁, 肿瘤边缘较清楚, 可位于肝门区 或左右肝内, 呈不均匀低密度占位, 出血坏死少见, 罕有钙化, AFP阴性。
成人全球至今报道不足30例(统计到2002年)。
分上皮型和上皮间质混合型。成人多为上皮和间质的混合型。 CT表现:多呈低等混杂密度的圆形肿块, 边缘清晰或不清。单发多、右
叶多、外生型多、出血坏死多、囊变多、钙化常见。增强后可见瘤内裂
隙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形的多发更低密度区。大结节内小结节,可有淋 巴结肿大。 90% 患儿血清甲胎蛋白(AFP) 增高。 小儿预后良好(治愈率60%以上),成人型预后较差。
楚,病灶囊性成分比例较高,病灶内不规则出血较多见,实性成分较少,即 使有,多位于边缘,可有强化。有时可薄不等的分隔,分隔可有延迟强化(这与囊腺瘤的分隔区别是后者厚
薄相对均匀)。 应该与肝母细胞瘤鉴别。
可有包膜或内部钙化 ,虽然大体病理及超 声检查提示肝脏原发性未分化肉
鉴别诊断:主要与原发性肝癌(HCC一般有乙肝、肝硬化背景,AFP升 高)、囊腺瘤(分隔或囊壁渐进性强化)。及其它类型的转移瘤鉴别。
意义:格列卫治疗。
间质瘤? 囊腺瘤?
包虫?
囊肿?
脓肿?
典型肝包虫病
典型的包虫病
单纯囊肿型是包虫寄生的初期阶段,活性最强。“囊中囊”是子囊型的独有特征, 早期子囊小,分布在母囊的周围,随着子囊增大、增多,占据囊肿全部空间。包虫 生长的中期,活性降低,可因衰老、感染出现内囊分离,塌陷,呈“水百合花”征、 “飘带征”。囊液进行性减少,呈胶胨状,包虫生长的晚期,囊肿中心实变。随着 活性物质的破坏,钙 盐沉积使囊壁及囊内钙化加重,呈现坏死实变合并钙化,呈
小病灶多表现为中心动脉期强化,门脉期远心状向周围强化,大的病灶强化可呈 “靶状”,有时表现为“棒棒糖”征。延迟期肿块强化略减退,肿块略缩小。 肝内巨大占位,有明显渐进性强化、中心结节状强化,且伴出血、坏死,。AFP 不高时,要考虑肝血管肉瘤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