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2.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2.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2.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2.认识周长》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学习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图形知识,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难点:理解周长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熟悉教学内容和方法。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平面图形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如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引出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周长。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周长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问题,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计算周长的方法和心得,巩固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案

小学数学课程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课程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引导学生有效建构数学知识,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理念。

本课教学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亲历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量一量、算一算等数学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

学会用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第五册第61—62页内容。

学情与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内容,教材将它置于长方形、正方形认识之后,目的是要为将要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作铺垫,将两个都较为熟知的内容进行整合,产生新的知识系统。

教材结合具体的实物,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抽象出周长的概念,再通过数学化的过程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掌握。

三年级学生对动态情境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让学生眼看、脑想、手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积累感性认识,激发认知冲突,产生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亲历数学化学习的过程。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测量及计算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2.使学生在认识周长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4.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细绳、水彩笔、树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识周长。

【学情预设:三年级的孩子对于动态情境很感兴趣,带着问题观看小动物热身的情境,可以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让学生会用“边”、“半圈”“一圈”等不完整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捕捉这些教学资源并加以引导和规范,生成周长的含义。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认识周长》教学反思(精选1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周长》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周长的含义,为接下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打下基础。

1、创设有趣的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理解“一周”的含义。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现今数学课上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

但如何适当创设情境,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恰当为教学服务,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

在本节课上,我创设了“龟兔赛跑”这一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

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发现比赛的要求是“绕着操场跑一圈”。

兔子在中间就穿过操场来到终点,犯规了。

而乌龟按照比赛要求,从起点开始,绕着操场跑了一圈,又回到起点。

跑了一周。

在此基础上,板书一周。

这样的情境创设,直观地让学生理解了“一周”的含义,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

2、动手操作,理解周长的意义。

新教材中,“周长”的概念是这样出示的“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一周”、“边线”等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所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首先,让学生动手剪书签,提问:“你是怎样剪的?”引出边线,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书签边上的边线;其次指书签一周的边线,先让学生自己指,再老师示范指,指名指,让学生理解一周边线的意思。

这时揭示:刚才我们所指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接着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身边物体一周的边线,引导学生理解“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最后,描边线,描出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引导学生由“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类推出“多边形各边的长度之和就是她的周长。

”从而完善和深化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工具(如尺子)测量物体的周长,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知识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周长的意义,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周长,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让学生体会周长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周长,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复杂图形的周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周长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和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剪刀、绳子、图形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圆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圆形的边界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圆形的边界就是它的周长。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周长》。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边界。

引导学生认识到,图形的边界就是它的周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定义,并能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2.能够将周长和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周长的实际应用;3.发现周长的规律,为后续学习面积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将周长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难点1.周长计算公式的成立;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周长的规律。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2.示范法;3.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们最近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的主题为“认识周长”。

2. 学习内容(30分钟)2.1 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5分钟)1.向学生展示长方形的图形,并问学生周长是什么意思;2.定义周长: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的边界的长度之和;3.向学生展示计算周长的公式:周长=2×(长+宽);4.通过板书演示,具体计算出两个长方形的周长。

2.2 将周长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10分钟)1.引入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哪些物品的周长呢?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且列举出答案;2.将学生所提出的物品的周长进行讨论;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品需要我们去计算周长?2.3 发现周长的规律(5分钟)1.提问考题:假设长方形的长始终为3厘米,而宽从1厘米开始逐渐增加,那么它们的周长会出现什么规律呢?2.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跟进每个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3.让学生逐步发现周长的规律。

3. 总结(5分钟)1.概括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强化学生记忆;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多探索周长的实际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和实际演示计算的方式,使学生对于周长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了周长的实际应用场景。

同时,在发现周长的规律上,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规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直线、射线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周长的概念,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合作交流,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绳子、图形卡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直尺,一张白纸,几根小棒。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操场、教室、花园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周长。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周长?为什么需要计算周长?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图形的周长。

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周长。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周长是如何计算的?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用白纸和直尺,围成一个任意形状的图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然后,各小组互相交流,分享计算方法和结果。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周长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计算某个图形的周长,或者根据周长计算图形的尺寸等。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交流讨论。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精选4篇)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精选4篇)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61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

2、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画,树叶等可以描述周长的物体。

学具准备:三角尺,水彩笔,细线,不同形状的树叶。

教学过程:一、观察操作,认识周长1、激发热情,感知周长出示画有彩色图形的纸,谈话:老师画了许多彩色的图形,我打算把它们剪下来送给表现好的同学,要把图形完整的剪下来,你认为应该怎样剪呢?师:对,沿着图形一周的边线剪。

(板书:边线)让学生指一指,老师剪下一个图形送给刚才发言的学生。

2、摸一摸(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你能不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师:同学们都是从左边为起点开始指的,那能不能从右下边为起点指?在指边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独立指出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再在小组和班级中交流。

(课件动态演示指出这三样物品的边线。

)3、认识周长出示游泳池图,你能指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吗?学生指出后,再用动态画面演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板书:周长)周长的周是一周的意思,长是长度的意思。

请学生举例说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2认识周长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2认识周长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2 认识周长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2 认识周长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第 3.2节——认识周长。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物体的周长,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的意义。

2.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物体的周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物体的周长。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具:PPT、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墙围,提问他们是否能计算出墙围的周长。

2. 概念讲解:接着,我会通过PPT展示不同物体的周长,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3. 方法讲解:然后,我会讲解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物体的周长,如直接测量、绕线测量等。

5. 随堂练习:然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他们对于周长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6. 小组活动: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周长的概念2. 计算周长的方法3. 实例讲解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正方形,边长为4厘米b. 圆形,直径为10厘米c. 长方形,长为8厘米,宽为5厘米答案:a. 16厘米b. 31.4厘米c. 26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周长有了直观的认识。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掌握了计算周长的方法。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课时内容,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掌握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周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对周长概念的直观感知。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

-掌握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周长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周长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形状和大小有一定的感知。

然而,对于周长的概念,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形成对周长概念的直观感知。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结合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如PPT、实物展示等,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如树叶、书本封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边缘,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注意到这些物体的边缘了吗?我们怎么描述这个边缘的长度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

2.新课讲解(1)定义周长:让学生明确周长的概念,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案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案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周长进行测量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的知识,对简单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周长的存在,再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计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让学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

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知周长的存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计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测量工具。

2.学具:学生测量工具、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圆形桌面、正方形地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周长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周长就是图形的一周的长度。

2.呈现(10分钟)讲解周长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通过PPT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并标注它们的周长。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教室内的物体周长,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以及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后反思-3.2认识周长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后反思-3.2认识周长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后反思3.2 认识周长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内容是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认识周长。

我会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同时,能够使用直尺和圆规等工具,自主地测量和计算出简单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直尺、圆规、图形卡片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彩色笔等学具,供学生们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物品,让学生注意到它们的边缘是一条封闭的曲线,这条曲线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2. 概念讲解:接着,我会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详细讲解周长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周长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 方法讲解:我会用不同的方法,如“围一圈”和“分割法”,来计算同一个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计算周长的方法。

4. 自主实践:然后,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用直尺和圆规等工具,自主测量和计算出给定图形的周长。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我会用大字写出“周长”二字,下面列出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回顾。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1. 正方形:边长4厘米2. 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3. 圆形:直径10厘米答案:1. 正方形周长 = 4厘米× 4 = 16厘米2. 长方形周长 = (6厘米 + 3厘米) × 2 = 18厘米3. 圆形周长= π × 直径= 3.14 × 10厘米≈ 31.4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测量不同物体的周长,加深他们对周长的理解和应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2认识周长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2认识周长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2 认识周长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为大家讲授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章第二节内容,认识周长。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周长的定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将周长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设计一个简洁的板书,包括周长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一些例题。

七、作业设计1. 正方形,边长为4厘米2. 长方形,长为6厘米,宽为3厘米答案:1. 正方形,周长为16厘米2. 长方形,周长为18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例如,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图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周长的定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周长的定义是理解周长的核心。

我会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比如围成一个正方形需要知道每边的长度,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在讲解周长时,我会强调周长是指一个图形的边界线的总长度。

这个概念对于同学们来说可能有些抽象,因此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讲解,让同学们了解如何将周长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围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所需的绳子长度,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例子可以帮助同学们将抽象的周长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计算周长的方法计算周长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我会讲解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例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反思-word文档资料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反思-word文档资料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是孩子们以后计算图形周长的重要基础。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首先写了一个周字,让孩子们说一说周有哪些含义,然后再出示周长,让孩子们猜一猜周长的周,是什么意思,并指出周长的周是周围的意思。

接着,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出投影上的一些的图形的一周
指的是什么?通过学生这样不断地指,去认识和理解必须是由起点到终点,也就是由起点回到起点,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概括概念。

然后通过指一指,画一画,看一看,摸一摸等数学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周长的含义。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些有难度的练习,出示了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观察,通过不停地说和指,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周长。

最后设计了一些周长的计算。

其实也是对周长定义的巩固。

该课时的教学从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课堂参与来看还是比较
好的。

不过在时间的安排上还可以安排多一点的内容,把时间把握得更加紧凑一点。

但是在学生动手测量树叶的周长时,由于在进行测量之前缺少对学生方法选择的引导,我发现学生对测量方法的选择很随意,不能较准确的测出叶子的周长,如果在测量之前加上个你打算怎样来测量?问题的探讨,也许孩子们完成的会更好一些。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61、62页1、通过学生的操作、,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外表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树叶、平面图形、绳子、直尺等。

1.建立周长表象。

大家想听吗?大象贝贝新做了条裤子,可快乐拉!可是,粗心的裁缝把腰围做大了3分米。

你知道三分米有多长吗?(学生比划出长度)贝贝跟妈妈说:妈妈,裤子腰围大了,你帮我把腰围裁去3分米。

妈妈说:我现在忙,待会做。

贝贝便跑去让奶奶做,可奶奶也说忙,待会弄。

到了晚上,妈妈才想起贝贝的裤子,便裁去了3分米。

后奶奶也想起这事,也把腰围剪了3分米。

第二天,贝贝满心欢喜穿新裤,结果发现:裤子腰围只能塞的下一只腿了。

这个笑话里还隐藏着数学知识呢。

你知道腰围怎么量吗?(围绕腰一周的长度)腰围可以叫做腰的周长。

(板书: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周长的知识。

2.认识边线。

(出示多拉爱梦外型图片)你能很快指出图片的边在哪里吗?(生说师示范)我们就把边缘上的这条线叫做它的边线。

(演示:将边线拿下来)板书:边线。

3.感受物体外表的边线。

请你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在哪?(学生用手摸一摸)(老师边说边摸)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摸一摸数学本封面一周的边线吗?除了这些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的外表都有自己的边线,请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边线,说给你的同座位听一听。

集体交流。

谁先来指一指,说一说。

指名2-3人边指边说。

4.描一描,理解周长。

刚刚我们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体外表一周的边线,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你能描出它的边线吗?请你描一描。

学生自己描,描好后请学生拿上台展示,(2人)请同学来评价。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板书教案第2课时认识周长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例2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1.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尺挂图教学过程:一、观察操作,初知周长。

1.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谈话: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2.找一找。

出示挂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组织学生独立指出课桌桌面,三角尺的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3.围一围。

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知道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4.教学“试一试”。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各种形状的图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含义。

2、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周长。

3、在各项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良好的数学情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及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会测量或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师讲述:小明和萧军在操场跑步,小明跑的是内圈,萧军跑的是外圈,他们都跑了一圈。

他们跑的一圈叫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认识周长。

二、新知探索1、感受周长:你能用手去摸一摸自己课桌面的周长、三角板和桌上的文具盒的周长长吗?(学生先小组内活动,然后请小组代表进行演示)2、测量周长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比较课桌和三角板的周长的长短呢?(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课桌的三角板的周长,并汇报本组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跑道,指明让学生到前面量一量,看一能己的腰围是多少,你们可以想办法,现在就帮我量出来吗?学生交流测量方法,指名学生上台测量。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知识,你会测量周长吗?你认为自己今天表现的如何?教学反思教师要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数学教师应该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

数学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

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平常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应该是无拘无束的。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

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会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会很强。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课时 认识周长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课时 认识周长教案与反思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涵亚学校陈冠宇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2课时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找一找,摸一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直尺边线。

强调从哪里开始就要从哪里结束。

2.观察:篮球场、游泳池、树叶的边线。

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

3. 揭示课题:周长用自己话说说,什么是周长?二、自学例2。

(15分钟左右)1.同桌合作要求:①打开书本39页,如何知道两个图形周长?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

②先自己测量,计算,再交流③哪个图形周长长?提示: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2.小组合作要求:①拿出准备好的树叶,(每个小组只要测量一片大小适中的树叶)你能指出树叶的周长在哪里吗?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②准备什么工具?如何测量?③一人固定树叶,一人用线缠绕,一人准备直尺,一人记录。

细线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尽可能将细线与树叶外围的边重合在一起。

3.集体交流:每个小组测得树叶的具体长度;在测量树叶周长时有什么注意点。

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感受“化曲为直”。

三、练习。

(15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2、3题。

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如何计算各个图形周长?说说自己列式时思考过程。

(二)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三)创编练习。

用10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的周长()A长方形长 B正方形长 C三角形长 D一样长这句话中的重点字词是“分别”不管怎么围,围成什么图形?什么不变?体会“变与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 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 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 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投影展示)(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

你能指一
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
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

(板书:认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 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学生指一指,在白板上画一画)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学生指一指,在白板上画一画)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 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

(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滚的方法在白板上呈现动画过程)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 反馈。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滚的方法在白板上呈现动画过程)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 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4. 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5. “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
6.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移一移的方法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拖拉)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

五、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收获吗?如果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
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现了吗?
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一课,是一节概念课。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次接触比较正式的概念课,“周长”虽然学生的生活中也有所听说,但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还是第一次。

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我分为五个环节来授课,一是创设情境,感受周长,充分利用
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提供实例,进一步认识周长;三是引导探究,测量周长;四是应用周长,解决问题;五是课堂总结,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印象。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全程使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和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更好的理解周长的意义。

在讲授这节课之前我认真思考这节课的重难点,还是放在对周长的含义的理解上。

虽然学生很容易知道周长就是物体一周的边线的长度,但要对它形成一个清晰地表象还需要分开、一步步来进行。

所以我在让学生理解周长时从描边线入手,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描一描、说一说等感性认识来充分感知周长。

初次接触概念课,为了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我允许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对周长的了解。

从授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对边线和一周的理解比较到位,但周长的定义到底是学生在感知后自己总结出来还是老师直接说出来,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是我个人觉得在这节课上还是有老师总结出来比较好,学生都明白都理解,但是学生肯定会表述不当,在表述上造成很多障碍,浪费了不必要浪费的时间。

在感知周长这个环节,更应该再让学生有更多感知的具体情境、具体事例可能认识更深刻。

在练习时,我设计了比较两不同图形的周长,对于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如何得出它的周长来,我让学生观察、充分思考,不少学生能想到“数点子法”、“平移法”真不错。

但对于一些不规则图形,有些学生还是容易受到面积的影响。

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语言不够严谨。

2、课堂活动过于单一。

3、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对学生放的不够。

4、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缺乏一定的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