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当堂训练: 1、宪法规定了哪些问题? 2、说说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关 系?
3、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4、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5、我国的性质是什么?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2006年9月1日,新的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 新义务教育法和其他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 定的。这表明 A A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都是子法 B宪法是由新义务教育法和其他法律组成的 C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D宪法包括新义务教育法和其他法律的内容
目 知识与技能:认识宪法在我国法 律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具有最高 标 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导 读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说明普通法律是 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宪法与普 通法律的关系。
教学重点 : 1、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3、让学生明确的认识到宪法的制定和 修改的程序,以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的原因。 教学难点: 1、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观念有一个 整体的认识,初步树立宪法观念。
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 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言人——国家主席 ; 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标志:
国旗(五星红旗) ; 国徽(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 首都(北京)
课堂流程:
一、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三、思考讨论文中问题 四、再读课文 五、小组交流 六、全班交流 七、小结
12月4日是什么日子?
我国法制宣传日
_3.2维护宪法的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一个乐队演奏出美妙动听 的音乐必须要有乐谱
一个公司要想开展好经营活动必须 有章程。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 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 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 家的根本大法。” ——毛泽东
宪法是一张写着 人民权利的纸 ——列宁
第七课
王登辉违反“禁止员工擅自在外住宿”的规定
为由拒绝支付医药费。王登辉申请劳动仲裁后, 劳动部门认定其为工伤,反被公司推上被告席。 2008 年,法院大胆援用宪法中公民享有人身自 由、居住自由的规定,裁定公司禁止员工外宿 违背宪法精神。
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增强公民意识
• 某中职学校的机械制造专业学生接到通知,
第四部正式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九八
二年》,也称八二宪法。 是我国当前现行宪法,并经过了四次修正。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 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1988年、1993年、 1999年和2004年进行了修正。 八二宪法由序言及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 机构,国旗、国徽、首都等四章。
规 定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 效力。
A、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子法”
“母法”
B、普通法律和宪法相抵触无效
(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的制 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制宪权和修宪权在我国从一开始就是 统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 使制宪权和修宪权。
(二)实施宪法,人人有责
1、实施宪法,要根据宪法规定的原则和精神,结合
实际需要,制定各种法律。P77链接1 2、实施宪法,就要让宪法起到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的作用。P77链接2 3、实施宪法,就要以宪法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本准则。P77_78
如何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
如何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摘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作为法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神圣、权威、不可侵犯的。
要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首先就要学习宪法、认识宪法。
遵守宪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是维护宪法权威最关键的环节。
但是仅自己遵守宪法是完全不够的,我们还应宣传宪法精神,让广大公民知道宪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关键词:宪法的基本原则、法治精神正文: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作为法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神圣、权威、不可侵犯的。
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继承人、国家未来的开创者,要怎么做才能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要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首先就要学习宪法、认识宪法。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集中表现各种力量对比关系的根本法。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都在宪法中做了明确规定。
宪法第一条就规定了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转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做了最基本的规定,这一系列规定保证了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从根本原则上规范了整个国家的活动。
同时,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一切法律法规的基础,所有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我们应该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与特征,不断增强宪法意识,牢记宪法,守护宪法。
遵守宪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是维护宪法权威最关键的环节。
遵守宪法并不是一件可为可不为的远离日常生活的事,宪法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里,我们应当时刻谨记其重要性,从自己做起,做宪法的守护者。
当然,遵守宪法不能盲目,宪法有它的基本原则,是我们行动的标杆与参照。
首先是党的领导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维护宪法权威的例子
维护宪法权威的例子
维护宪法权威是确保宪法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得到尊重和遵守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维护宪法权威的例子:
1. 法院审查法律:宪法法院或最高法院通过对法律和政府行为进行宪法审查,确保它们符合宪法规定的权利和原则。
这种审查确保了宪法的权威和优先性,防止违宪法律的实施。
2. 公民教育和意识提高:通过普及宪法知识、教育公民了解他们的权利和责任,可以增强对宪法权威的尊重和理解。
公民组织、学校和政府可以组织宪法教育活动,促进宪法意识的培养。
3. 维护司法独立:确保司法机构的独立性,使其能够独立地解释和执行宪法。
司法独立性是维护宪法权威的关键,因为司法是解决宪法争议和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机构。
4. 公民权利保护:通过设立独立的人权机构或委员会,保护和促进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这些机构可以接受和调查有关侵犯宪法权利的投诉,并推动采取适当的法律和政策措施来保护公民权利。
5. 宪法修正和改革:通过合法的宪法修正程序,及时更新和改革宪
法,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这样可以确保宪法保持现代化,并反映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从而维护其权威性和适用性。
6. 宪法宣传和宪法日:举办宪法宣传活动,例如庆祝宪法日,提醒人们宪法的重要性,并促使公众意识到宪法权威的重要性。
这些是一些维护宪法权威的例子,它们有助于确保宪法的权威地位并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实际的维护宪法权威的措施和方法可能因国家和法律体系而异。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教案
卫校教案 NO:※—重点Δ—难点讲稿一、导入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那么,为什么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呢?我们如何理解宪法的权威?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权威?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观看我国的法律体系的图表和列举《刑法》等三部法律的条文。
问:三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有何共同的地方?它说明了什么?法律体系补充:民法商法:主要法律(民法通则、物权法),其他相关法律(合同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继承法、收养法、海商法等)。
行政法:主要法律(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档案法等)。
经济法:主要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其他相关法律(公司法、反垄断法、统计法、票据法、担保法等)。
社会法:主要法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
刑法。
程序法:主要法律(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其他相关法律(仲裁法等)。
教师点拨:三部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说明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2、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宪法的条文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宪法是如何规定我国的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从而理解宪法的法律效力。
3、思考“孙志刚事件”案例。
教师点拨:“孙志刚事件”说明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教师点拨:对宪法制定和修改要规定如此严格的程序,是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
宪法变动肯定会引起一系列普通法律随之而作必要的修改,所以,保护宪法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宪法不能随意制定和修改。
5、小结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其他法律的母法。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地位和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 当好国家公民
课堂作业
1、人权的保障与国家的富强的关系 个体权利的实现是国家富强的秘诀。 我们要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这是我们的责任
和义务,同时我们要增强权利观念。
2、实施宪法的要求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让宪法起到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作用。 (3)建设中国特色合宪性审查机制。 (4)实施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增强公民特别是 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宪法成为每个公民的根本性 为准则。
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
社会法
民商法
行政法
宪法
刑法
经济法 程序法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 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
国家机关的组织及职权护宪法 的尊严
挥汗如雨种庄稼 默默无闻扫街道
做为不同岗位上 的劳动者,爱岗敬业、 遵纪守法就是在以实 际行动热爱祖国,就 是在维护神圣的宪法。
在不受不合理干预的情况下能够实现。 保障人权,要求国家积极作为,创造各方面的条件,以保障
这些权利能够借助国家的力量得以实现。
2、保障人权,国家职责
人权的保障与国家的富强具有密切的关系。 个体权利的实现是国家富强的秘诀。 我们要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 务,同时我们要增强权利观念。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一、维护宪法权威
1、根本法,效力高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
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总纲)》
1、根本法,效力高
宪法为什么在一个法律体系中享有最高的权威
宪法为什么在一个法律体系中享有最高的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统帅下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宪法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的原则问题。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
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大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表现。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1.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我国宪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规定,即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民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奋斗成果的确认,也是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的确认,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2.人民主权原则。
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保障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信仰自由,公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
4.法治原则。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
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的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维护宪法权威的意义
维护宪法权威:法治社会建设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中,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和国家制度的基石,它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正义的重要保障。
因此,维护宪法权威对于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维护宪法权威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宪法是国家制度中最重要的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原则和政体,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如果宪法权威被侵犯或者受到挑战,那么整个国家制度可能会因此动摇。
因此,维护宪法权威就意味着维护国家制度的稳定和健康运转,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其次,维护宪法权威对于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宪法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石,只有通过宪法的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才能达到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和谐稳定。
因此,维护宪法权威就意味着建设法治社会,促进公正、公平和效率等法治目标的实现。
只有有了一个完全守护宪法权威的社会,我们才能在和谐与进步中不断发展。
最后,维护宪法权威对于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以及个人尊严,同时也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界定和惩罚,保障了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如果宪法权威受到侵犯或则受到挑战,那么就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对社会的发展、安全和稳定造成危害。
总结来看,维护宪法权威是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它关系到法治社会建设、社会安全与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宪法教育,加强宪法监督和对宪法的实践运用,以宪法权威为指引,不断促进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效率,建设一个法治、有序、公平、活力的现代化社会。
维护宪法尊严权威的知识点
维护宪法尊严权威的知识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维护宪法尊严权威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维护宪法尊严权威意味着维护国家的根本法律和制度秩序,确保国家法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一、宪法的基本内容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架构、政府职责和权力范围,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原则、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国家的根本权力机构等规定。
二、维护宪法尊严权威的重要性维护宪法尊严权威,其次是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只有保证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才能保证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维护宪法尊严权威,还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
要维护宪法尊严权威,其次是要维护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
司法是维护宪法尊严权威的最重要的手段和保障。
只有保证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才能保障宪法的尊严和权威,确保宪法的实施和执行。
要维护司法独立和司法权威,就要建立健全的司法体系和司法机制,加强司法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司法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要维护宪法尊严权威,还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要确保宪法的实施,就要加强宪法监督和宪法检查。
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就要建立健全的宪法监督机制和宪法检查机制,加强宪法宣传和普及,提高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和宪法素养。
维护宪法尊严权威,还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党是依法执政的党,是维护宪法尊严权威的中坚力量。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障宪法的尊严和权威,确保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就要建立健全的党的组织体系和党的制度机制,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维护宪法尊严权威,是国家建设现代化的关键和基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只有保证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才能使国家的法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的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宪法的最高权威性
宪法的最高权威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在中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宪法的最高权威性主要体现在:(一)法律以宪法为依据而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这主要表现在我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等各个方面的法律都以宪法为依据而制定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所有的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并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般说宪法是“母法”,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的。
正是因为如此,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通常都在第一条中明确规定本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譬如说,刑事诉讼法第一条就规定:“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又如,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还有一些法律在第一条中,甚至具体规定该法是根据宪法的某个专门条款而制定的。
例如,兵役法第一条就这样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和其他有关条款的规定,制定本法。
”这些都是明显的例证。
宪法的最高权威性,也表现在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法律制度都是以宪法为依据确立的。
例如,特别行政区制度就是根据宪法所确立的。
我国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宪法的最高效力表现在哪里?
宪法的最高效力表现在哪里?任何行为都不能违反宪法,宪法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任何法律条款都不能够违背宪法精神,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机构等一个国家的根本规定在宪法中都有规定,但很多人不知道宪法的最高效力表现在哪些地方,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宪法,下面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
任何行为都不能违反宪法,宪法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任何法律条款都不能够违背宪法精神,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机构等一个国家的根本规定在宪法中都有规定,但很多人不知道宪法的最高效力表现在哪些地方,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宪法,下面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
一、宪法的最高效力表现在哪里?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而依宪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宪法至上。
这就意味着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的法律地位。
同时,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统一的市场规则,更需要统一的法律制度。
保持法制统一,首先要保持法律体系内部的和谐统一。
统一到哪里?统一到宪法。
宪法所确立的原则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宪法与法律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即:宪法为母法,法律为子法。
宪法与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抵触、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n第三,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第五条第四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二、宪法的特性从理论上讲,宪法的效力高于本国其他法律和法规。
但在现实里,宪法并不是在所有国家中都具有权威性。
道德与法治维护宪法权威笔记
维护宪法权威笔记
一、宪法的重要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
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则和程序。
宪法的权威性在于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法律法规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二、维护宪法权威的意义
维护宪法权威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只有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正常运行,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同时,维护宪法权威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
三、如何维护宪法权威
1. 加强宪法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公民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2. 严格依法办事:各级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应当严格依法办事,遵守宪法的规定,不得违反宪法。
3. 强化宪法实施监督:建立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4. 完善宪法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宪法保障制度,通过司法机关对宪法进行解释和应用,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
总之,维护宪法权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才能建设法治国家,保障公民权利和社会公正稳定。
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共同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树立宪法权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树立宪法权威作者:龙丽来源:《中文信息》2015年第07期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因为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一国法律体系之核心,故宪法正是法治之核心,是依宪治国的基础,是依法行政的关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树立宪法最高权威。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宪法宪法权威中图分类号: D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359-0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法治”真正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放眼世界各国的发展,不难发现,如果宪法不具有其应有的权威,那么法治的实现就绝无可能。
也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颁布三十周年的大会上说:“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中共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亦明确强调“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显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树立宪法最高权威。
一、树立宪法权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何为宪法权威?宪法权威即是指一国宪法在法律上和实践中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在国家政治生活及社会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居于最高。
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因为宪法正是法治之核心。
法治并非法律、法规的简单累积,而是有着特定价值追求的治国理政方略和社会调控方式。
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最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国家治理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要在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真正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改革要与法治协调推进,要在法治的轨道上和法律的框架内深化改革。
新时期的改革不是制度的突破,而是更加注重制度的建设,改革绝不能偏离法治的轨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的意义
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的意义
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的意义在于:
1. 维护民主秩序: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准则,其规定了国家的组织架构、权力分配、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基本原则,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有助于建立和巩固民主秩序,确保政府和公权力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公正性。
2. 保障公民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公平审判权等。
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可以有效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防止权力滥用和侵犯公民权益的发生。
3. 维护社会稳定:宪法是社会共识的体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
只有当宪法被全体公民普遍尊崇和遵循时,社会才能保持相对稳定和和谐,避免因权力争夺、矛盾冲突或政权更迭而导致的社会动荡。
4. 保护法治体系: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法治基础,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有助于保护和完善法治体系。
宪法是衡量和评价一项法律、政策或行为是否合法合规的准则,通过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可以保证法律的普适性、确定性和稳定性,增强法治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总之,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确保政府和公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体系的健康发展。
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的方式
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的方式
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坚持依宪治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2、坚持依法执政。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强化程序意识,严格按程序办事。
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立法,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
3、坚持依法行政。
各级政府必须始终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4、增强宪法意识。
公民要加强宪法学习,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加强对宪法的学习,努力做到宪法确立的各项原则和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5、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维护良好法治秩序。
宪法的最高权威性
宪法的最高权威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在中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宪法的最高权威性主要体现在:(一)法律以宪法为依据而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这主要表现在我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等各个方面的法律都以宪法为依据而制定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所有的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并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般说宪法是“母法”,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的。
正是因为如此,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通常都在第一条中明确规定本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譬如说,刑事诉讼法第一条就规定:“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又如,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还有一些法律在第一条中,甚至具体规定该法是根据宪法的某个专门条款而制定的。
例如,兵役法第一条就这样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和其他有关条款的规定,制定本法。
”这些都是明显的例证。
宪法的最高权威性,也表现在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法律制度都是以宪法为依据确立的。
例如,特别行政区制度就是根据宪法所确立的。
我国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关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的评述
关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的评述姓名:陈果学号:2011111200“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权威。
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曾出现过“宪”、“宪法”、“宪令”、“宪章”等词语。
但大多都不是指现在我们所说的“宪法”,大多指一般的法律。
在我国用“宪法”一词表述国家根本法始于19世纪后期,当时的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基于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立宪法”、“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后来经过民国时期、新中国的发展,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宪法〉〉。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宪法在法律上的特征,也是宪法与其他普通法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违背。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这也体现了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
宪法实施是法律实施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指宪法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即将宪法文字上的、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进而将宪法规范所体现的人民意志转化为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人的行为。
我国宪法实施保障机制主要有:政治保障,是指共产党带头模范地遵守和执行宪法;法律保障,是宪法自身的保障机制;组织保障,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来保障宪法实施;依靠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践行。
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这是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宪法的实施的有效措施,增强了宪法的威严和尊严。
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
宪法为什么在一个法律体系中享有最高的权威
宪法为什么在一个法律体系中享有最高的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统帅下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宪法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的原则问题。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
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大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表现。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1.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我国宪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规定,即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民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奋斗成果的确认,也是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的确认,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2.人民主权原则。
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保障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信仰自由,公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
4.法治原则。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维护宪法权威作文500字
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可能很多人都不怎么了解它,但你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句俗话:“无规矩不成方圆”。
宪法就是我们国家的“规矩”,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有着很大的作用,它与我们每一个家庭、是每一个个体,都有千丝万缕着关系。
宪法,她规定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方向,宪法还具有宣传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公民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因为它特别有影响力,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团体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在这个纷繁的世界,宪法会保护我们,惩罚伤害我们,破坏秩序的人。
所以,我们应该维护宪法权威。
我们应该该怎么做呢?第一,我们应该读一读与宪法相关的书,深刻了解下这方面的知识。
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习宪法,了解宪法,让它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不可抹掉的记忆,刻在我们心中。
第二,我们就应该遵守宪法。
宪法,是神圣而不可冒犯的,国际上也是极其重要的。
所以我们应该告诉身边的每一位家人、朋友。
我们应该遵守宪法,并把它传给每一个人,把它一传十,十传百。
这样传下去,每一个人都会知道宪法,从而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让宪法走进你我,让我们与宪法同行,坚决维护宪法权威,为维护社会和谐,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目录综述一、政策方针指引,维护宪法最高权威的基础性措施(一)坚决维护和贯彻落实宪法有关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和发展方向的各项规定(二)健全完善保证宪法实施的各项法律制度,监督纠正各种形式的违宪违法现象,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三)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四)在社会各界大力开展宪法的宣传和教育二、与时俱进把握关键点,走宪政之路(一)把宪法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的规定落到实处(二)增强公民宪法意识,促进公正司法与严格执法(三)从制度设计入手,维护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四)积极探索违宪审查制度(五)注重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培养公民的宪法信仰结束语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摘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尊严和权威,就没有法治的尊严和权威,依法治国就成为无源之水。
要保证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一方面,要从政策方针入手,坚决维护和贯彻落实宪法有关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和发展方向的各项规定,健全完善保证宪法实施的各项法律制度,监督纠正各种形式的违宪违法现象,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在社会各界大力开展宪法的宣传和教育。
另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违宪审查制度,把宪法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的规定落到实处,注重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培养公民的宪法信仰,促进公正司法与严格执法,维护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关键词: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权威综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了"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而宪法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我国宪法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始终贯彻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根本准则,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证。
如果没有尊严和权威,就没有法治的尊严和权威,依法治国就成为无源之水。
"牢固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基础是全体公民,关键是国家公职人员,重点是各级领导,措施是教育。
",这是国家普法工作的部署要求。
要保证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一方面,要从政策方针入手,做好维护宪法最高权威的基础性措施:一是要坚决维护和贯彻落实宪法有关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和发展方向的各项规定;二是要健全完善保证宪法实施的各项法律制度,监督纠正各种形式的违宪违法现象,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三是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四是在社会各界大力开展宪法的宣传和教育。
;另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维护宪法最高权威需要注重把握几个关键点:一是把宪法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的规定落到实处;二要增强宪法意识,促进公正司法与严格执法;三要从制度设计入手,维护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四要积极探索违宪审查制度;五要注重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培养公民的宪法信仰。
一、政策方针指引,维护宪法最高权威的基础性措施(一)坚决维护和贯彻落实宪法有关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和发展方向的各项规定。
主要包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宪法的灵魂,是国家兴衰存亡之所系,必须始终坚持。
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维护统一的单一制国家体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根据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将我国的国家体制确立为统一的单一制国家,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这样的国家体制和政治制度,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牢牢地掌握在人民手中,较好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效率、历史与现实、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
实践证明,它是最适合我国客观实际的一种国家体制和政治制度,最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有利于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必须确实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保障和实现宪法确立的人权理想。
用宪法保障人民的当家作主地位,保护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保障和实现人权,促进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幸福,是宪法的精义所在。
因此,只有确实保证公民的各项权利,宪法才能扎根于群众之中,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才能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健全完善保证宪法实施的各项法律制度,监督纠正各种形式的违宪违法现象,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它所规定的是有关国家的重大问题,宪法的规定要落到实处,还必须有一批相应的法律与宪法相配套,保障宪法的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权利的"最终实现又依赖于其他法律规定的权利" 【1】,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宪法相关法的基本方面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对保证宪法的实施起到重要作用。
今后,在继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机构、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等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立法的同时,必须加强立法监督,切实纠正各种形式的违宪违法和法规规章冲突现象,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三)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
我们的宪法和法律是在党领导下制定的,同时,党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各级机关及其领导人员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坚持依法治国,不仅是宪法的明确规定,也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应有之义。
各级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是根据宪法产生的,其权力是宪法赋予的,严格遵守宪法,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是各级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要职责。
"无论是个人或政府都平等地受法律约束,都不享受法外特权" 【2】,党和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带头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对全社会树立宪法观念和宪法意识,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率先垂范,确实做到违宪的话不说,违宪的事不做,在全民中树立和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四)在社会各界大力开展宪法的宣传和教育。
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
宪法决不是高高在上的远离群众的宣言,而是保障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实实在在的保障书,任何违背宪法侵犯公民权利和利益的做法,都必须得到纠正,公民都有权获得救济。
在法制宣传上,应当着重加强宪法在保护公民权利和利益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宣传,让群众学会运用宪法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同时,公民要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
只有让广大群众掌握宪法,运用宪法,起来监督宪法的实施,并自觉遵守宪法,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
二、与时俱进把握关键点,走宪政之路(一)把宪法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的规定落到实处。
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这一规定标志着我国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开始从一般的民事权利正式上升到宪法权利,受到国家根本大法的认可与保护。
但是要使公民的这项宪法权利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全社会在许多方面做出努力。
社会各界要从"私产入宪"入手,推动相关法律规范的建设和完善,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推动全社会政治文明程度的提升。
首先,全社会要树立正确的保护和尊重私有财产权的观念。
公民的财产权上升为宪法权利,意味着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在宪法上获得平等的保护地位,任何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及任何人要取得公民的财产都必须经过公民的同意。
公民合法财产不受侵害的核心内容就是"非经公民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取得其财产";同时,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权也是有限制的,宪法保护的只是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非法所得不受保护,而即使是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也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其次,立法机关要根据宪法保护私有财产的精神和原则,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在私有财产权入宪后,立法机关要对我国现有的涉及公民财产权的各类法律、法规、规章进行清理,合乎宪法精神的要及时加以确定;不合乎宪法精神的则要予以清除;在相关的民事立法中,应该把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权的法律规定具体化。
如,应完善申诉、赔偿等配套制度,使保护私有财产权真正得到落实。
再次,行政执法及司法机关要深刻领会宪法保护私有财产的精神实质,在法律的实施和适用中切实保护好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和约束。
尤其是在涉及公民财产的城市拆迁、农村土地征用等问题上,严格遵循法律程序,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益。
(二)增强宪法意识,促进公正司法与严格执法。
学习贯彻实施宪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其中关键的环节就是要提高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宪法意识,切实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宪法以国家根本法形式,规定了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内涵、外延以及行使的基本原则等。
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既是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
作为国家具体权力的行使者的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正确理解国家权力行使的目的、范围对于贯彻实施宪法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提高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宪法意识是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的重要保证。
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原则性、纲领性、前瞻性等特点。
各个部门法都不能违背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宪法对各个部门法具有总体上的指导意义。
因此,提高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宪法意识,有利于在宪法精神的指导下,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司法、执法工作。
提高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宪法意识,就是要司法、执法人员从思想上充分意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在司法实践中,各级政府部门要在思想上不断提高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确保法律的正确适用,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在宪法的框架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基本人权,推进市场经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司法、执法保障。
要充分意识到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要充分认识到按照宪法办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的重要性,各级政府部门、各地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当把宪法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学会并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要按照依法行政、司法为民、权责统一的要求,规范司法、执法行为,防止权力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