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受污染耕地超3亿亩
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下人体健康 受损很难严重 到这个程 度, 因为它是长期高镉摄取量所导致
的后 果 , 只有 厂 矿周 边 的严 重 污 染可
人类的健康? 加之信息的不对称 , 公 众更加感到茫然, 甚至恐慌。 早在2 0 0 6 年, 原国家环保 总局
在 电视 会 议 上 公布 , 中国耕 地 遭 受重 金 属 污 染 的面 积 占耕 地 总 面 积 的 十 分 之- . 年 生产 重 金 属污 染粮 食 1 2 0 0
发展年会上, 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 本太透露说, 目前中国的环境污染仍 然严重, 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 5 亿 亩, 污灌污染耕地3 2 5 0 万亩, 固废堆 占地2 0 0 万亩 , 合 计约 1 0 %的耕地面
积 重 金 属超标 问题 突 出。 更 有学 者 认
中豳2 0 1 4
视 界
・2 9 {
以达 到 2 . 5 p , g / g肌 酸 酐, 这 会 导致 4 %
以上 的人 肾功 能 不全 , 随后, 持 续 的 镉摄 取 将 导 致死 亡率 增 加 。 因此 , 对 重 金 属 超 标 食 品 的食 用并 不会 立 即导致 人 体 健康 受损 , 但 长 期 的哪 怕 是 低 剂 量 的 摄 取也 将 会
之一 ) 正受 到 重 金 属 污染 的威 胁 , 而 广 东 省 未受 重 金 属 污 染 的 耕地 仅 有 1 1 %左 右 。 2 0 1 1 年l 1 月7 H, 在 广州 召开 的2 0 1 1 年 中华 环 保 民 间组 织 可 持 续
健 康受损 的关 注, 也就 是 “ 低剂量
中, 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 最受 瞩目。 近年来, 媒 体的报道、 学者的呼吁和
污 染信 息 的披 露 , 将土壤 重 金属 污染 这一 议 题 炒 得火 热 。 人们 开 始 忧 虑 , 土壤 重 金 属 污 染 问题 是 否 已经 危 及
农业部危朝安在全国土肥会议上的讲话
把握形势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土肥水各项工作——在全国土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危朝安( 2011年7月7日)同志们:农业以土而立、以肥而兴、以水而旺。
“十一五”时期,土肥水工作成绩令人鼓舞;“十二五”时期,土肥水工作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
这次会议就是要系统总结“十一五”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积极推广四川等省(区、市)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土肥水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十二五”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昨天上午,大家参观了四川省广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和土壤有机质提升示范现场。
大家反映,现场标准高、效果好,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这些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土肥水工作,尤其在大规模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
四川省政府发布了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规划纲要,出台了建设规程和验收认定办法,省、县两级都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现了规划的上下对接和联动,为加强部门配合、强化项目整合、集中连片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是强化项目推动。
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四川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和粮棉油高产创建紧密结合,做到了建成一片、高产高效一片。
同时,在四大区域、五条交通干线、五十个县集中连片建设1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三是强化机制创新。
建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在发挥各级农业部门主体作用的同时,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建设合力。
特别是在项目建设管理中,推行“三不变”、“三统一”的做法,初步建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长效管理体系。
昨天下午,会议进行了分组讨论,九个省农业厅(局、委)主管领导做了很好的发言。
刚才,张福锁、徐明岗、李保国等三位专家做了很好的报告,四川、江苏、内蒙古等三个省(区)交流了典型经验,听了以后很受启发。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一:土地污染中国首次发布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报告据国际在线报道4月17日下午公布的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14%的耕地土壤点位超标。
以18亿亩耕地面积计算,中国约49亿亩耕地被污染。
14%的比例来自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此次全国土壤污染调查覆盖了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陆地国土中的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
根据公报,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1%。
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点超标率为14%,林地和草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0.0%和10.4%。
公报显示,在点位超标的耕地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7%、8%、8%和1%。
耕地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等。
公报还特别提出,在此次土壤污染调查中涉及的 55 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 个存在土壤污染。
在1378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4%,主要污染物为镉、砷和多环芳烃。
中国许多地区曾有过漫长的污水灌溉历史。
1957年,当时的建工部曾联合农业、卫生部门把污水灌溉列入国家科研计划,全国范围内开始兴建污水灌溉工程。
1972年召开的全国污水灌溉会议将“积极慎重”作为发展方针。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全国污水灌溉面积激增十余倍。
至1998年,全国污水灌溉面积达到368万公顷,占全国灌溉总面积的3%。
中国耕地土壤污染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重点。
在2006年,环保部公布的预估数据大大低于此次公报。
彼时,据不完全调查,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5亿亩,另有污水灌溉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
三者合计85亿亩,占中国耕地总量十分之一以上。
近年来,由土壤污染导致的环境、生态、健康问题已逐步显露,“镉米”危机只是其中一例。
财新记者此前系列报道显示,有学者预计中国约10%的稻米存在镉超标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到底有多严峻
中国的环境问题到底有多严峻3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的资源环境与人口关系日益紧张起来。
目前,这一紧张关系已经发展到了临界点。
在“人口高位运行”(笔者将中国人口在10亿-14亿之间运行定义为“人口高位运行”;将人口超过14亿的情况定义为“人口超高位运行”)条件下,中国的资源早已严重超载、透支,环境污染触目惊心且已经临近触发大范围环境危机的边缘(严重雾霾“突然”大面积爆发仅仅是开始);未来十年、十几年,这种紧张关系的发展方向将决定中华民族的未来。
这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基本的国情。
一、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笔者收集了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部、国家海洋局、国土资源部以及包括中国工程院、中国地质环境检测院和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在内的众多研究机构及其研究人员的研究资料,其中的研究数据显示:(1)全国安全饮用水高度稀缺。
笔者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1)》数据计算,2010年,在七大流域,真正可以安全饮用的Ⅰ-Ⅱ类水仅有28.7%;在六大河流,仅有15.1%;在重点监测评价的湖泊水库,仅有30.2%。
本来,按照国家标准,Ⅲ类水可以用作居民集中饮用水源(需要处理后才能饮用),但是,2002年颁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提高了Ⅲ-Ⅴ类水的门槛,饮用水专家认为,现在的Ⅲ类水还不如1999、1988年地表水质量标准的Ⅳ类水(见国家标准GB3838-88、GHZB1-1999)。
若修正还原数据(即按1988、1999标准将2002年的Ⅲ类水归为Ⅳ类水),2010年中国主要流域、河流、湖泊水库各类水质比例的真实情况是:七大流域的Ⅳ类(处理后也不能饮用)以上严重污染水质河长占评价总河长的71.3%,其中,不能用于农业灌溉的劣Ⅴ类水质河长占29.8%;六大河流的Ⅳ类以上严重污染河长占84.9%,其中,劣Ⅴ类水质占36.7%;重点监测评价的湖泊水库中,Ⅳ类以上水质占69.8%,其中,劣Ⅴ类水质占41.3%。
关于粮食安全的思考2篇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是看城镇常驻人口占该地区常驻人口的比重。当 然,这是狭义的概念,单指人口数量;而城镇化广义的概念还包括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国家显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 所在,已经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的控制线写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无序的城镇扩张自然会挤压占用吞噬城市周边 的农用耕地,而周边农民为得到高额赔偿也乐此不疲。长此以往,导致农用耕地被逐步蚕食,长此以往势必威胁
二、粮食安全保障及对策
虽然近年来,国际粮食市场供求总体宽松,但从世界粮食生产发展趋势看,未来世界粮食供求仍然是偏紧趋势 ,保护和强化国内粮食产能、有效掌控国际贸易渠道,着力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力、构建市场化的粮食购销体制这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四大支点。
(一)树立大国粮食安全观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针对性 策略,以期为粮食安全稳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去库存压力大
日前粮食问题是“二高一多”,高产量,高库存,进口多。国家库存多的原因有农业连连丰收,粮食收购政府唱 主角,粮食进口量多,经济学家说“过度生产和过度存储也是危害”。库存多原因在于即使在粮价下行,农户仍然广
分解下达,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五、效益低下,农民不愿耕种。
目前,就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农业效益普遍低下。农民仅凭几亩地的收成,不足以生活富足。有的群众举家外 出,土地博荒;有的群众常年只种一茬,半年土地荒芜;有的群众将土地流转客商用于经营非粮食作物。各种因素 导致粮食形式不容乐观。还有,农村广大青年农民,不愿意种地,更不会种地,纷纷进城务工挣钱;家里会种田的 传统农民逐渐老去,对于地里刨食,早已力不从心!传统老农没落,新型农民不耕。这种现状怎么破解?中央一号 文件
粮食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粮食安全包括哪些方面编者按: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同时还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
为此,《经济》杂志推出粮食安全专题,从粮食耕地保护、科技种植、流通体系三方面阐述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相关的政策解读。
10月23日,农业部宣布,今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
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之下,“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近10年来,我国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但是,“粮食九连增”同时也令人喜忧参半。
据国土资源部资料,我国粮食产区重心逐步北移,主要粮食产区的持续保障能力堪忧。
耕地是粮食生产之基,粮食安全不仅与耕地数量有关,更与耕地质量有关,我国耕地保护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耕地不仅人均数量少,而且质量偏低。
我国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足欧洲同类土壤的一半,基础地力产量只占5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约20个百分点,存在营养元素含量偏低或不平衡、盐碱、水土流失、耕层浅薄、渍涝、干旱缺水、过酸或过碱、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的耕地均占有较大面积。
“耕地质量低造成了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低而不稳,国家的粮食安全没有根本保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黄鸿翔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大投入才能取得较高产出,这就是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消耗世界30%以上化肥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农民收入低下,而农产品价格仍然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建设用地走歧路在人多地少、水土资源匹配错位的背景之下,我国面临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耕地占用压力。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严之尧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面临建设用地需求集中释放的压力,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从数量上来说,耕地面临的最大的、实质上的挑战就是建设占用耕地增多,这是不可逆转的。
试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亦称“持续发展”。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
我国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21世纪世界面对的最大的中心问题之一。
它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延续,并成为直接参与国家最高决策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当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面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的我国也不例外。
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后不久,我国政府也在1994年正式批准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
该议程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中国耕地质量现状调查 污染土壤占五分之一
中国耕地质量现状调查:污染土壤占五分之一2010年09月20日 10:16 新华网【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近50年来,中国农业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和高资源环境代价的道路;未来农业发展,必将面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技术薄弱、技术创新不足等困境困扰文/《了望》新闻周刊记者孙英兰“目前我国耕地质量‘低、费、污’问题严重,而耕地又在逐年减少,如果不能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解决耕地质量问题,势必将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张维理博士对此十分焦虑。
在接受《了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这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土壤肥料、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研究的专家,一再向本刊记者强调: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紧缺,由此导致粮食安全与环境问题突出,而“了解土壤及土壤相关资源与环境状况,准确掌握全国土壤肥力、环境质量状况仍将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据张维理介绍,我国曾于上个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初进行了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近10年来还实施了全国污染土壤调查、地质元素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农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等国家工程,对了解我国不同时期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状况发挥了作用。
“但这些调查,不同程度上存在调查资料深加工不足,保存和利用难以延续,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科学数据共享难以实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张维理说,“最主要的,这类调查属于科技基础性工作,不仅仅是工作量大、专业性强、难度大,更需要科学的方法、专业的队伍,应依托专业院所,长期坚持研究。
靠目前这种人海战术是不科学的,国家投入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
”未来20年农业将面临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和农业最重要的资源,农田生态系统还是消解城乡生活、生产废弃物、维持碳氮硫磷等物质循环最重要的基础。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是不争的事实,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少(仅1.43亩),而且由于人口多,许多不宜农用的土壤被开垦为农田,耕地土壤整体质量偏低,中低产耕地土壤占65%。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何维达: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稳产高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耕地有限,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一直存在不少隐患和严峻的挑战,必须时刻引起高度关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粮食安全的基础受到威胁.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的需求的不断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都应不断提高,达到耕地的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动态平衡,这样才不至于动摇粮食安全的基础.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情况不容乐观.据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透露,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8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49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28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可见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保护耕地的主要挑战来源于城市和小城镇的快速膨胀和农村建设用地的扩张.此外,土地利用粗放浪费、##违规用地十分普遍.因此,维护18亿亩耕地红线千万不能松懈!2.国际粮食市场堪忧,影响中国粮食安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曾经使得粮食价格从历史的高价摔下来,但是2011年国际粮食价格又逼近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高位,引发全球市场的普遍担忧.由于国内外粮食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粮价的波动也"拷问"着中国粮食安全.根据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粮食产量增幅近几年一直低于消费量的增长,目前全球粮食储备仅相当于2000年7成多.尤其是玉米的库存消费比<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不断下降,到2010/2011年度已降至6.8%,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线.另据农业部2013年的资料显示,我国的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已连续2年出现净进口.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确保粮食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国际粮食市场风险增大.2012年,全球100多个国家遭遇不同程度旱灾,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阿根廷等主要产粮国均出现不同程度减产,全球粮食库存下降,防范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及风险任务艰巨.3.生态环境恶化和污染,危及中国粮食安全.目前,我国耕地面积逐步减少,另一方面,耕地的质量也在下降,最突出的问题时生态环境恶化和污染,具体表现为农业生态系统恶化、农业化学污染和工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首先,农业生态系统恶化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我国由于沉重的人口压力,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体和大气污染、森林和草地生态功能退化等,已成为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据估计,我国遭受水土流失〔水蚀和风蚀〕的耕地达到4540万多公顷,大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0%.三分之一至一半的耕地缺磷,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耕地缺钾,缺乏微量营养元素的土壤也正在增加.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孙鸿烈院士指出,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耕地毁坏,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平均每年约100万亩.其次,农业化学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加剧了粮食安全的担忧.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随着"镉大米"事件的曝光,人们对重金属污染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正是由于"镉大米"直接危及到主粮安全而成为重金属污染的一个缩影.第三,工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也影响粮食安全.工业污染主要指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三废".三废污染是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也是农业粮食减产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我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为361.84万公顷,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全国COD的普查是3028.96万吨,比2007年的统计数据增加了119%.普查结果显示,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接纳主要水污染物数量大,工业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和局部地区,污染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4.外资并购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主要是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目前,我国稻米、小麦的自给率达到90%以上,但是,玉米和大豆自给率下降,尤其是大豆自给率只有30%,而进口依存度达到70%.由于外资并购和侵蚀,我国对粮食控制力减弱,对外依存度扩大,转基因产品从长远看可能危及人民的健康.从2008年开始,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关注国际农业资本对国内大豆和食用油市场的争夺.目前,以丰益国际、嘉吉、邦基、ADM和路易达孚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资本运作消灭对手,垄断市场,从而实现操控价格,牟取巨额利润的目的.跨国巨头盯上了中国大豆,他们利用期货把大豆价格一路拉到了每吨4300元的历史高价,诱使国内榨油企业集中采购了约300万吨的美国大豆,随后又一路把价格打压到每吨3100元,导致中国油脂企业半数破产,跨国粮商趁机利用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控制了近60%的国内油脂企业.2009年我国大豆总进口量得达到3800万吨,而到了2010年该数据到了5480万吨.我们的国产大豆也就1600万吨,进口量是国产量的2倍多,所以,外资企业已经严重地对中国的大豆产业造成损害.此外,我国玉米进口量也与日俱增.作为一个粮食大国,玉米在我国一直都是自给自足,但最近几年这一状况似乎在悄悄地逆转.中国十年来首次从美国大量进口玉米,从美##购的玉米数量比过去15年还要多.据估计,中国2013/14年玉米进口量料大幅增加85%,主要是因为播种推迟且国内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不论是大豆还是玉米进口,基本上都是转基因产品.我国95%以上的进口大豆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美国、巴西、阿根廷是转基因大豆主要生产国.2008年,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率91.9%,阿根廷90.4%,巴西70.3%,它们产量占全球转基因产量82%,占全球出口量的90%.因而我国大部分的进口大豆其实是转基因大豆.在中国,这些转基因大豆大部分用于榨油.此外,我国进口的玉米基本上是转基因产品.在美国60%的转基因玉米大部分是用来加工做乙醇的,美国的乙醇汽油添加量达到50%.而中国目前乙醇汽油的添加量不超过20%.转基因玉米进入国内后对玉米原料生产结构的影响,现在还是未知数.至于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等粮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国际社会争论的话题,美国人担心健康问题自己不吃转基因产品.5.农业自然灾害影响我国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对粮食作物生产构成了重大威胁.农业部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54%的耕地还是缺乏灌溉设施的"望天田",机电排灌面积不足30%.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已超过了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最近几年,旱灾、涝灾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到我国粮食生产,这些年我们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欠账,我国农田水利失修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美国学者布朗曾经撰文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虽然他的问题危言耸听,但是也给我们敲起了警钟.为了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必须要有长远规划,要有动态应对之策.1.切实保护好基本耕地.一是坚决制止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新的圈地运动.二是改革土地征用办法,区分经营性用地与公益性用地,提高用地补偿标准,防止农民失地失业.三是强化土地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主要用于复垦土地,确保补充耕地数量,建议我国设立《粮食安全法》,通过立法保障基本耕地面积.2.依靠科学技术,保障粮食安全.一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单产.二是要继续增加国家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投入,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进步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主要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产优质作物品种,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实现我国未来粮食供求平衡,维护粮食安全.三是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在基层站所,把公益性职责与经营性活动分开,国家保住公益性业务,依靠市场搞活经营性业务.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由于化肥、农药投入已经比较大,今后主要是提高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全国农田灌溉面积比例只有50%-60%左右,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面积比例,是提高我国21世纪粮食作物单产的根本所在.4.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建立国家与农户相结合的粮食储备体系.5.提高国内粮食企业的规模经济和产业竞争力,增加对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防止在并购中被跨国公司吞并中国粮食企业.。
中国耕地污染的原因及对策中英文
中国耕地污染的原因及对策中英文土地污染是指土地因受到采矿或工业废弃物或农用化学物质的侵入,恶化了土壤原有的理化性状,使土地生产潜力减退、产品质量恶化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和过程。
据初步调查显示,因污水灌溉和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工业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等因素,我国约有1000万公顷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5万公顷。
土地污染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对我国的经济、环境、社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中国耕地污染现状土壤污染主要分为三个类型的污染,分别是化学方面、物理方面和生活方面,在这些污染类型中化学方面的污染是最普遍、最严重和最复杂的.这些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途径包括污水灌溉、废弃物堆放、农药和化肥的过分使用等.据统计,农村工业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年总量达6.5亿吨,工业“三废”和城乡垃圾对村庄的污染正由局部向整体蔓延,农村的污染排放已经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农村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继续加重,水、空气、土壤污染十分突出,环境不安全隐患增多。
据环保部调查,全国约有1000万公顷耕地受到“三废”危害,其中遭受大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达400万公顷,污水灌溉耕地216万公顷,受乡镇企业污染的耕地187万公顷。
此外,土地受重金属污染现象也较为严重,全国受镉污染的土壤1.33万公顷;汞污染的土壤3.2万公顷;氟污染的土壤66.7万公顷。
全国受农药严重污染的面积超过1333万公顷,被污染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大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耕地污染同时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2耕地污染带来的危害耕地污染问题是耕地质量恶化的首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关系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2.1对经济的危害:土地污染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土地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多达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精选】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不断发展,还有分布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的大片土地遭到固体废物和污水的污染。
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愈益严重。
据粗略估计,建国之初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16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初扩展到180万平方公里,几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
平均每年增加流失面积500~600万亩。
全国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超过6亿亩,相当于耕地总面积的1/3。
据估计,全国每年流失土壤达50亿吨,约占世界总流失量600亿吨的1/12,其中注入海洋的泥沙量约20亿吨,亦占世界陆地每年入海泥沙总量240亿吨的1/12。
比较肥沃的表土及其所含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均随之流失。
情况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其次是北方石山区、华南红壤丘陵区和东北黑土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高原总面积的70%,每年土壤侵蚀量高达16.3亿吨,其中在侵蚀最严重的沟壑区的侵蚀模数可达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吨。
近十多年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有所缓和。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在50年代为36万平方公里,到80年代扩展达7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41%,创年侵蚀量达30亿吨的惊人记录。
所以益趋严重的原因,一是开垦陡坡,二是超量伐木,三是过度放牧,四是大型基本建设缺乏水保措施。
现已引起注意,加强了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的营建。
其次是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中国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人类史前早已存在的沙漠化土地约占12万平方公里,近50年来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有5万平方公里,还有潜在沙化危险的土地约16万平方公里。
若和沙漠、戈壁合计,则有153.3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国土地面积的15.9%。
至今,沙漠化危害在继续发展之中,50~7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平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到了80年代增加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
在西北、华北和东北11个省区有5900万亩耕地和7395万亩草场经常处在沙漠化威胁之下。
2014年隔离防渗土壤修复行业简析
2014年隔离防渗土壤修复行业简析
一、隔离防渗:填埋市场429亿元/年,隔离工程104亿/年 (2)
1、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危废填埋市场:291+126+12=429亿元/年 (2)
2、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危废防渗工程市场:291+126+12=104亿元/年 (3)
二、土壤修复:存量市场十万亿,有效市场千亿 (4)
1、高地价地区的工业污染场地是当下的土壤修复有效市场 (4)
2、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市场:413亿元 (5)
3、矿区土壤修复有效市场:391亿元 (6)
4、耕地修复有效市场:0亿元 (7)
5、全国土壤修复有效市场:804亿元 (8)
一、隔离防渗:填埋市场429亿元/年,隔离工程104亿/年
1、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危废填埋市场:291+126+12=429亿元/年
我国固体废弃物总量截止2012年已经达到每年34.6亿吨产生量,其中32.9亿吨为工业固废,生活垃圾为1.71亿吨,工业固废中包含0.34亿吨的危废。
巨量的垃圾产生量如不得到妥善处理,未来会造成垃圾围城的情况。
参考中国现状,5年内,填埋仍将是固废处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填埋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就是公司的隔离防渗技术。
遏制土地污染 确保生命线安全
的土壤 系统 向环境输 出物 质和 能量 ,引 起大气 、水体 和生物 的污染 ,从而使环
境发 生变化 ,造成环境 质量 下降 ,造 成
承 担 的 《 国 土 壤 现状 调 查 及 污 染 防 全
治》项 目已经启 动 ,计划 用三年 半左右 的时间投入 1亿 元完成对 全 国土 壤污染 O 开 展系统调 查 。要 在调查 摸清我 国土壤
污染 风 险 明显 增 加 。
出 ,中国土 壤污染 总体 形 势相 当严 峻 ,
表 现在土壤 污染程 度加剧 、土壤 污染危 害 巨大和土 壤污染 防治基础 薄弱 三个方 面 。受污染 耕地 占耕地 总 面积的 十分之
一
以上 ,其 中多 集中在 经济较 发达的
() 染防治基础薄弱 。 目前 ,全国 3污
土壤 污染 的面积 、分布和程 度不清 ,导 致 防治措施缺 乏针 对性。 防治土壤 污染
的 法 律 还 是 空 白 ,土 壤 环 境 标 准 体 系 也
2长江 三角洲。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 .
地 区。面对 土地污 染严峻 的形势 ,我们
要重视土地数量 ,更要重视其质量 。
显示 ,长 江三角 洲 区域 的土壤 受到重金
植物。
总面积 的十分 之一 以上 ,其 中多数集 中
在 经济 较发 达 的地 区 。
调查 中约有5 %调查 区土壤 中铅含量水平 0
明显 增 高 ,增 高 幅 度 大 多在 3 %左右 。 0
() 2污染危 害巨大。据估 算 ,全 国每 年 因重金 属污染的粮食 达 1 0 万吨 ,造 0 2
中Cu,Z 等重金属全部超标 ,持 久性有 n 机污染物部分检测 率达 10 土壤污染 ‰ 0
中国村镇耕地污染现状 原因及对策分析
一、中国村镇耕地污染现状
目前,中国村镇耕地污染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受污染的耕地主要分布在经济较 为发达、工业和农业污染排放量较大的地区。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和华北平原等地区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些地区的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甚至有些地区的土地已经无法用于农业生产。
此外,村镇耕地的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许多农民缺乏环保意识,过度使 用化肥、农药,以及不规范地处理农业废弃物等行为,导致了耕地的质量下降。 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许多耕地被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导致土 地生态系统破坏。
四、总结
中国村镇耕地污染问题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为了解 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农业生产方式、土地利用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 的措施。同时,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种植 水平,促进村镇耕地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 护的良性循环,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四、结论
中国近海污染问题严峻,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对策加以解决。通过加强法律法规 建设、强化监管力度、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提高船舶污染防治水平以及加强国 际合作,可以有效地减少近海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政府、企业和公众都 应该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氛围,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谢谢观看
3、人口压力
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巨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许多农 民不得不采用高强度、高投入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虽然可以提高粮 食产量,但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三、中国村镇耕地污染对策建议
1、改进农业生产方式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降低对化学品的依 赖。同时,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采用有机废弃物堆肥、农作物秸 秆还田等方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学者称“农业是中国最大污染源”
农村·农业·农民2013.5B 讦栏目编辑:王华投稿邮箱:********************化肥在人们想象中,工业生产和城市化生活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因。
但环保部做的污染抽样调查显示:农业是我国最大的污染源。
未被吸收的化肥渗入地下水进入人们生活的水循环中。
一半化肥被浪费使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郑风田称,改革开放通过联产承包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
但怎么让中国人吃饱之后吃好,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最近几年来这个问题愈演愈烈。
这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片面搞工厂农业、工业化农业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提高产量,怎么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所以采取各种方法,第一个方法是大量的化学农药。
”郑风田说,环保部做的污染抽样调查显示农业是我国最大的污染源,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这与农民为了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有很大的关系。
从1981年到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增长八成,化肥产量增长两倍,远超过粮食增产量。
大量化肥进入土壤之中,作物吸收不了就随着地下水进入水循环。
据郑风田介绍,欧盟一些国家几乎所有的化肥、农药不能直接进入土壤中,而是技术化处理。
据农业专家研究,化肥施工量减少40%,我国粮食产量没有任何影响,有一半化肥施到土壤中没有为粮食所用。
我国多数农民没有配方施肥的概念,一亩地需要多少营养,往往靠拍脑袋决定。
而这个问题涉及18亿亩耕地,影响惊人。
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检测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大半的地区氮肥平均施用量超过国际公认的上限225千克/公顷。
学者称“农业是中国最大污染源”/本刊综合报道农业成为最大污染源,与农民大量使用化肥有很大关系。
. All Rights Reserved.农村·农业·农民2013.5B讦与过量施肥伴生的就是盲目施肥、滥施肥,这无疑导致了化肥利用率低,中国化肥利用率只有30%,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40%以上的水平。
我国目前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我国目前面临哪些环境问题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
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
“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一切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
所以,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护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
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1〕大气环境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
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全国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趋势加重。
氮氧化物已成为一些大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广州、北京为首,其次是上海、鞍山、武汉、郑州、沈阳、兰州、大连、杭州等城市;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例:1996年我国酸雨区面积迅速扩大,已约超过国土面积40%,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巨大。
仅江苏、浙江等7省便因酸雨而造成农田1.5亿亩减产,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54亿元。
酸雨频率大于90%的城市有宜宾、衡阳、长沙、赣州;酸雨频率大于80%的城市还有梧州、厦门、怀化、南昌、图门;酸雨频率大于70%的还有乐山、广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受污染耕地超3亿亩
导语:中国已有5000万亩耕地因污染严重而无法耕种,随着污染的加剧,“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失守”的窘境。
中国土地污染致耕地红线失守?
各地的雾霾刚刚散去,严峻的土地污染问题又给人们心头蒙上一层阴影。
“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失守”的窘境。
刚刚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5000万亩耕地已经受到中、重度污染而“不宜耕种”,面积相当于两个北京。
实际受到污染的耕地更多。
2011年,时任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公开表示,中国受污染耕地约有1.5亿亩,而环保部2013年发行的《土壤污染与人体健康》称,全国仅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就达3亿亩。
数据显示,全国18个主要耕地分布省份中,有13个存在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
其中,耕地质量最好的湖南、湖北、广东全部在列。
湖南是中国有名的粮仓,2012年湖南出产大米占全国总量的16%,但同年曝出的“毒大米”事件在全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土壤污染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绝大部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最终都会回归土壤。
近年来空气、水污染不断加重已有目共睹,耕地污染势必日趋严重。
土壤修复举步维艰
虽然耕地污染形势严峻,但土壤修复还存在诸多困难。
首先,修复土壤污染花费巨大。
荷兰在上世纪80年代已投资15亿美元进行土壤污染的修复,而德国在1995年一年之内就投资了60亿美元净化污染土壤。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富山县为修复1.3万亩农田,总共投入3.4亿美元,耗时33年才修复完成。
目前,中国土壤污染中历史遗留问题占大多数,而这类的项目主要资金来源是地方政府,这导致地方政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并没有动力去做土壤修复工程。
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观望状态。
其次,土壤修复相关法律尚未出台,也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
一块地怎样才算修复好了,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法律问题,否则可能带来二次污染。
一些企业把污染的土壤从污染场地挖走之后,放到垃圾填埋场填埋。
但事实上,这种方法只是将污染转移,并没有把污染物消除掉,修复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也许要到几年后才暴露。
此外,各地土壤修复的主管部门不尽相同,涉及发改委、规划、土地、建设、环保、财政等多个部门,协调起来十分困难。
中国的土壤修复起步较晚,2011年,“大环江河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实施,这是第一个国家级土壤修复示范项目,但至今涉及耕地的土壤修复项目仍举步维艰。
“18亿亩”耕地红线失守?
“毒大米”并不是无良商人为了追逐商业利益故意制造的,而是由耕地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日本富山县农民因长期使用冶炼厂的含镉废水灌溉农田,导致土壤和稻米中的镉含量增加,当人们长期食用这种稻米,镉便在人体内蓄积,从而引起全身性神经痛、关节痛、骨折等症状,以致死亡。
近10年来,现代工业快速发展,在带来GDP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严重的土壤污染。
这种污染,正在通过被渗透的土壤和生长于其上的农作物,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自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18亿亩”耕地保有量以来,这一数字始终是粮食安全的保证,也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但耕地污染已绕过红线威胁到耕地的实质安全。
结语
“18亿亩红线”要保住粮食的数量,更要保证粮食的质量。
随着耕地污染加剧,这条红线保住的仅仅是数字,而不是耕地的实质安全。
201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