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标准)

合集下载

隧道施工监测标准值与信息反馈

隧道施工监测标准值与信息反馈

隧道施工监测标准值与信息反馈一、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围岩稳定性应根据量测结果按下列指标进行综合判别:①最大位移;②位移变化速率;③位移速率变化趋势(加速度);④初期支护所受的应力、应变、压力。

1.根据最大位移判断实测最大位移值不应大于隧道的极限位移,并按表10-6进行管理。

为了确保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不侵入二次衬砌空间,一般情况下,宜将隧道的设计预留变形量作为极限位移,进行控制。

同时设计预留变形量应根据监测结果不断修正。

表10-6 变形管理等级注:u0—实测位移值;un—最大允许位移值。

2.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净空变化速率持续大于1.0 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系统;净空变化速率持续在0.2~1.0mm/d时,应加强观察,做好加固围岩的准备;当净空变化速率小于0.2 mm/d时,围岩达到基本稳定,在高地应力、岩溶地层和挤压性围岩等不良地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判断标准,防止结构突然失稳或破坏。

3.根据位移速率变化趋势来判断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采取措施。

4.根据初期支护所受的应力、应变、压力来判别初期支护承受的应力、应变、压力实测值与允许值之比大于或等于0.8时,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初期支护承受的应力、应变、压力实测值与允许值之比小于0.8时,围岩处于稳定状态。

二、围岩稳定性判别准则根据位移(或净空变化)的量值或预计的最终位移值来判断围岩稳定性的标准: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若发现监控量测的位移总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或者根据已测的位移预计最终位移值将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就意味着围岩不稳定,需要加强支护。

然而临界值的确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

根据经验,各类围岩的隧道容许位移值参考表10-7。

DB35_T 1067-2010隧道监控量测地方规程

DB35_T 1067-2010隧道监控量测地方规程
2
DB35/T 1067—2010
测点 observation points (survey points)
设置在观测体上(或内部),能反映其特征,作为变形、位移、应力或应变测量用的固定物。
3.1.12
测线 survey lines
隧道周边收敛量测时,设在洞周壁上两测点之间的连线。
3.1.13
监测断面 monitoring sections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 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 GB/T 18204.15-2000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21-2000 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22-2000 公共场所噪声测定方法 GB/T 18204.23-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 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JTG D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T D70-2010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JTG F60-2009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 026.1-1999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TB 10121-2007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10版 煤矿安全规程
3.2 符号
H——隧道埋深; B——隧道跨度; U——允许位移值; BQ——围岩基本质量指标; [BQ]——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 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Kv——岩体完整性系数; Jv——岩体体积节理数; u——位移; v——位移速率; l——掌子面与监测断面距离; K——锚杆安全系数。

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9隧道监控量测

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9隧道监控量测

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9隧道监控量测9.1一般要求9.1.1隧道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类型和参数、工期安排,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等制订施工全过程量测方案。

监控量测必须纳入管理,现场应严格执行相关监控量测工作。

9.1.2现场量测仪器,应根据量测项目及测试精度选用。

宜选择简单适用、稳定可靠、操作方便、量程合理、便于进行结果处理和分析的测试仪器,并经过有效校验;鼓励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9.1.3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和拱脚下沉等必测项目宜布置在统一断面,其量测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隧道埋深、围岩级别、断面大小、开挖方法、支护形式等确定。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围岩、初期支护的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

当围岩差、断面大或地表沉降控制要求高时宜进行围岩体内位移量测和其他量测。

洞口段、浅埋段或地表有建(构)筑物,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

富水软弱破碎围岩、流沙、软岩大变形、含水黄土、膨胀岩土等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段,应进行拱脚下沉量测。

9.1.4当围岩条件差、变形过大或初期支护破损变形较大时,应进行支护结构内的应力及接触应力量测。

9.1.5对于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位移没有减小趋势时,应延长量测时间。

9.1.6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并设置专用标识牌,标明测点的名称、部位、编号、埋设日期等;要加强教育,提高所有进洞人员保护意识,对测点进行妥善保护,不得任意撤换和遭到破坏;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性能良好;量测人员进洞应满足隧道洞内作业施工要求。

9.1.7应确保现场照明、通风等作业条件良好,满足正常量测作业需要。

9.2量测项目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3660-2020)执行。

9.3实施要求9.3.1一般要求(1)监测测点应根据隧道的特点(断面大小,地质条件,变形情况等)进行布设。

布设符合以下原则:①洞口、洞身浅埋段以及地质条件复杂段落,监测断面适当加密;②施工方法出现变化时,应在变化里程前后布置1~2个监测断面;③选测项目监测断面宜与必测项目布置在同一断面。

隧道控制测量和监控量测

隧道控制测量和监控量测
全站仪测量边长与GPS点坐标反算边长距离对比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隧道施工独立控制网旳边长投影变形值 要不大于2.5cm/km。从上表能够看出该隧道控制网达不到精度要求,为 了减小投影需建立独立网。
该隧道独立网采用既变化投影面又变化投影带旳措施。该独立网是 在北京54椭球下,以勘测网中隧道进口GPS9201点作为约束点起算,以 GPS9201-GPS9209方向作为约束方向,中央子午线 ,投影面高程H=332.10m。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以某一长大隧道为例,该隧道东西走向,长约8km,中间设一斜井。该 区布设了勘测网(北京54参照椭球,0米投影面,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 1 8 ° 1 5 ′ ) , 在测区共加密12个点GPS9201-GPS9212.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二、隧道监控量测
5、监测资料整顿及数据分析
回归分析是量测数据数学处理旳主要措施,经过对量测数据回归分 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和各阶段旳位移速率。详细措施如下: 1 将量测统计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根据统计绘制纵横断面地表下 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旳位移u-时间t 旳关系曲线。 2 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出现反常,表白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 加强监控量测频率,必要时将暂停开挖并进行加强支护处理。 3 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 而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4 各测试项目旳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 砌旳施作。
从上表能够看出,地面全站仪旳测量数据与独立网 GPS 坐标反算旳 数据吻合程度很好,能够验证独立网测量成果旳精度和可靠性,用该独 立网能够到达该隧道贯穿误差精度旳要求,所以该平面独立网能够作为 该隧道施工测量控制旳基准。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首先,隧道监控量测的设备选择。

根据不同的监测目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进行监测。

例如,对于隧道的位移变形监测,可以选择测绘仪器、全站仪等;对于隧道的渗水和地质灾害监测,可以选择水位计、压力计等;对于隧道的内部环境监测,可以选择温湿度仪、氧气仪等。

在设备选择的过程中,应考虑设备的精度、稳定性、耐候性以及适应性等因素。

其次,隧道监控量测的布设方案。

根据隧道的特点和监测目标,确定监测点位的位置和数量。

布设方案应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避免盲区和重复测量。

同时,布设方案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便利性,确保监测设备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及时准确地获取监测数据。

再次,隧道监控量测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监测设备应按照规定的频率采集数据,并通过现场设备或无线传输等方式传送到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应具备专业的数据采集和存储能力,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数据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于重要的监测数据,还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处理,以及与相关部门进行通信和数据共享。

最后,隧道监控量测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和趋势预测,为隧道的安全评估和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数据还可以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集成分析,深入研究隧道的工程性能和影响因素,为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参考和指导。

总之,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细则涵盖了设备选择、布设方案、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和应用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监测量测,可以为隧道的安全运营和管理提供有效支持,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隧道监控量测规范

隧道监控量测规范

六、监控量测方法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测点布置示意图
三台阶法测点布置示意图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 每台阶一条斜水测平线测线,两条
斜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台阶法 三台阶临时仰拱
30~50 特殊地段
一般地段
Ⅲ 3)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按下表所示
地段 开挖方法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细则

隧道监控量测细则

隧道监控量测细则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同一断面里程。

一样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前向布间设距。

应地按表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

一样情形下地表沉降观看点的纵向间距见表5.1-1 地表沉降点纵向间距。

表4.1-1洞口段及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注:H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

在隧道中线邻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畴不应小于H+B,地表有操纵性建(构)筑物时,量测的范畴应适当的加宽。

其测点布置见图5.1-1 地表沉降点布置示意图。

图5.1-1 地表沉降点布置示意图5.2 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监控量测断面按表5.2-1的要求布置。

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邻近。

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部增设测点,参照图4.2-1布置。

地表下沉量测表5.2-1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注:Ⅱ级围岩视具体情形确定间距。

5.3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可参照表5.3-1、图参照图5.2-1布置。

5.3-1净空变化量测测线线数图4.3-2拱顶下沉量测和净空变化量测的测线布置示例(a)拱顶测点和1条水平测线示例;(b)拱顶测点和2条水平测线、2条斜测线示例;(c)CD或CRD法拱顶测点和测线示例;(d)双侧壁导坑法拱顶测点和测线示例5.4 测点布置要求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以便数据的相互验证。

6 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6.1监控量测频率6.1.1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应依照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按表6.1-1和表6.1-2确定。

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纳较高的频率值。

显现专门情形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表6.1-1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表6.1-2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6.1.2开挖面地质素描、支护状态、阻碍范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应每施工循环记录一次。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监控量测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监控量测

9 监控量测9.1 一般规定9.1.1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

9.1.2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进行编制。

同时应考虑量测费用的经济性,并注意与施工的进程相适应。

9.1.3 监控量测应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2)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9.1.4 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施工、设计单位必须紧密配合,共同研究,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9.2 量测内容与方法9.2.1 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应按表9.2.1选择量测项目。

表9.2.1中的1~4项为必测项目;5~11项为选测项目,应根据围岩条件、地表沉降要求等确定。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表9.2.1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9.2.2爆破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状况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地质描述。

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应有照片记载,量测记录表见附录E。

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裂缝描述。

9.2.3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围岩、初期支护的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安设锚杆后,应进行锚杆抗拔力试验。

当围岩差、段面大或地表沉降控制严时宜进行围岩体内位移量测和其它量测。

位于Ⅲ~Ⅰ围岩中且覆盖层厚度小于40m的隧道,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

9.2.4 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应根据地质条件、量测项目和施工方法等确定。

9.2.5 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

9.2.6 测点的测试频率应根据围岩和支护的位移速度及离开挖面的距离确定。

9.2.7 现场量测手段,应根据量测项目及国内量测仪器的现状来选用。

一般应尽量选择简单可靠、耐久、成本低、稳定性能好,被测量的物理概念明确,有足够大的量程,便于进行分析和反馈的测试仪具。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一、监控量测基本规定1、监控量测的管理必须科学合理,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施工单位应编制监控量测实行细则,施工中应按细则实施,工程竣工后应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人竣工文献中。

2、监控量测设计应涉及以下内容:(1)拟定监控量测项目;(2)拟定测点布置原则、监控量测断面及监控量测频率;(3)拟定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施工单位应拥有专业的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掌握成熟、可靠的测试数据解决与分析技术。

4、施工单位应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及时将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监控量测人员规定相对稳定,以保证监控量测工作的连续性。

5、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应涉及以下重要内容:(1)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2)编制实行细则;(3)布设测点并取得初始监测值;(4)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5)提交监控量测成果。

6、监控量测实行细则应报监理、业主,经批准后实行,并作为现场作业、检查验收的依据。

监控量测变更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7、监控量测系统应可靠、稳定、耐久,在服务期内运转正常。

仪器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对和率定,并出具相关证明。

8、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辨认,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

9、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监控量测数据应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用补救措施,并具体做出记录。

10、根据监控量测精度规定,应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尔误差,避免人为错误。

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行检查分析。

11、施工与监控量测应密切配合,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

二、监控量测技术规定1、监控量测应达成下列目的:(1)保证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3)拟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4)监控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

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

王家麻窝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 (1)、全隧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的监控量测,拱顶下沉观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的量测侧线数,围岩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为:Ⅴ级5m。

(2)、地表沉降监测适用于隧道浅埋段,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本隧暗洞段600m 均为浅埋地段,应开展地表沉降观测,地表沉降观测点纵向间距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布置。

各项监控量测点的具体布置原则、量测断面、量测频率以及控制基准等要求详见《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对监控量测数据应用应严格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进行分级,位移管理分级指导施工管理及支护等措施。

何家岩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全隧施工期间应开展监控量测,将监控量测作为关键工序列入现场施工组织,并对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判别,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包括以下内容:(1)全隧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的监控量测,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的量测测线数,各级围岩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为:V 级5m ,IV 级10m ,III 级30m 。

(2)地表沉降监测适用于地表浅埋段,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本隧进口DK108+186~+220 段34m 及出口DK110+000~+095 段95m,为隧道浅埋地段,应开展地表沉降观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布置。

各项监控量测点的具体布置原则,量测断面,量测频率以及控制基准等要求详见《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对监控量测数据应用应严格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进行分级,位移管理分级指导施工管理及支护等措施。

明硐一号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 (1)、全隧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的监控量测,拱顶下沉观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的量测侧线数,各级围岩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为:Ⅴ级5m,Ⅳ级10m,Ⅲ级30m. Ⅱ级围岩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整理)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整理)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1、为加强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充分发挥监控量测在隧道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规范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1-200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F60-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2、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参数的调整和二次衬砌施作的时机提出依据,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指导施工过程和施工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监控量测须纳入工序管理。

第二章监控量测职责及组织机构1、监控量测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 **组员:** *** *** ***2、监控量测职责隧道监控量测实行施工单位、业主第三方、公司三级管理制度。

⑴隧道施工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对监控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并组织第三方开展评估工作。

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小组,配备专业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建立健全监控量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⑵根据设计要求,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经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后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批后实施。

⑶按批准的实施细则组织实施,作好量测记录,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⑷根据揭示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方案。

⑸配合监控量测评估单位对现场监控量测的检查和复核工作。

⑹根据监控量测复核成果,及时向建设、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反馈安全评估意见。

按规定向建设、监理单位提报监控量测抽检、复核报告。

第三章监控量测方法1、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在施工过程对开挖工作面周围的岩石特性、围岩状态、地下涌水情况等进行观察,并绘制地质素描和现场拍照,并对开挖后支护状态进行观察记录。

监控量测作业标准要点

监控量测作业标准要点

监控量测作业标准要点如下仅介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中的必测项目,选择项目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科研项目的开展进行选择监测。

1、围岩地质素描①监测方法:开挖后对掌子面和开挖轮廓面的围岩地质进行观察和记录。

先是细致地观察围岩变化情况、岩性、岩体结构特征(岩层产状、层厚、层数,节理产状、长度、宽度,裂隙走向、缝宽、填充情况、数量等)、特殊构造带的发育和扩展情况、渗漏水情况、岩体结构类型等,初步判断围岩级别,再采用地质罗盘对围岩产状进行走向和倾角数据量测。

进行摄相,并将量测结果进行记录,形成地质素描。

最后取样进行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检测。

②监测频率:每次开挖后进行。

③监测仪器:地质罗盘、放大镜、小铁锤、数码相机。

④资料记录:地质监测记录表、数码相片。

2、拱顶下沉量测①量测断面间距要求:Ⅴ级围岩按 5~20m 一个断面、Ⅵ级围岩按 20~40m 一个断面,Ⅲ级围岩按 40~100m 一个断面,Ⅰ、Ⅱ级围岩根据实际情况布设,同时保证同一围岩类别内每 50m 设一个量测断面,每种围岩类别内不少于 2 个量测断面。

②量测点布置:开挖和初期支护完成后,距掌子面 2m 范围内,在隧道中线拱顶部位设 1 个带挂钩的锚桩,测桩埋深约 30cm,锚桩用φ6圆钢加工。

锚桩不能与钢架或钢筋网、锚杆焊接,埋设牢固可靠。

③量测方法:用精密水平仪,水准尺对测点进行测量,利用读数差系列数据组合,分析判断。

④量测频率:按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同时满足下表要求,变形异常时,需加大频率。

⑤量测仪器:水平仪、水准尺、钢尺或测杆。

⑥量测记录:隧道现场监控量测记录表⑦信息反馈:从量测数据及时反馈技术负责人或项目总工。

3、周边收敛量测①量测断面间距:Ⅴ级围岩按 5~20m 一个断面、Ⅵ级围岩按 20~40m 一个断面,Ⅲ级围岩按 40~100m 一个断面,Ⅰ、Ⅱ级围岩根据实际情况布设,同时保证同一围岩类别内每 50m 设一个量测断面,每种围岩类别内不少于 2 个量测断面,并布置在与拱顶下沉同一断面。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2015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2015

一、导言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是为了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及后期运营管理需要,确保隧道施工过程及后期运行安全,完善国家隧道监控管理制度的需要。

本规程包含了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范、监测范围、监测方法、监测内容、监测仪器、监测频次与临界值等内容。

二、监控范围1. 隧道洞内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2. 隧道洞内地表下凿后松动带和松动环的监测;3. 隧道洞口尾关部位10m范围内的变形和渗水等情况的监测。

三、监控方法1. 变形监测方法采用轴测法、水准法、总站法等进行监测。

2. 地表下凿后松动带和松动环监测方法采用压力细测法,位移监测法等进行监测。

3. 变形和渗水监测方法采用地下水位监测法,压力细测法等进行监测。

四、监控内容1. 变形监测内容包括岩体位移、渗水位移、支护变形等内容。

2. 地表下凿后松动带和松动环监测内容包括压力、位移等内容。

3. 变形和渗水监测内容包括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等内容。

五、监控仪器根据监测方法的不同,应选用合适的监测仪器进行监测。

1. 变形监测仪器包括测量轴测仪器、水准仪器、全站仪器等。

2. 地表下凿后松动带和松动环监测仪器包括压力细测仪器、位移细测仪器等。

3. 变形和渗水监测仪器包括地下水位监测仪器、孔隙水压力监测仪器等。

六、监测频次与临界值1. 监测频次为了保障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好监测的频次。

2. 临界值根据监测内容的不同,设定相应的临界值,一旦超出临界值,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治理措施。

七、结语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实施,对维护隧道工程的安全及提高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广大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工作,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运行。

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但隧道工程的施工和运营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提高运营效率以及减少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2015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2015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2015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隧道的建设越来越多。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变得尤为重要。

本技术规程旨在制定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参考。

2. 术语和定义2.1 隧道监控:指对隧道内部和周边环境进行各种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的过程。

2.2 量测技术:指通过传感器和仪器设备对隧道及其周边环境的各项参数进行测量和记录的方法和手段。

3. 监控参数与要求3.1 声音监测:- 各个隧道房间内的噪音水平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

- 隧道疏散通道的声音水平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

3.2 温度监测:- 隧道内部温度变化不得超过设定的范围。

- 隧道入口和出口的温度差异应在允许范围之内。

3.3 湿度监测:- 隧道内的湿度水平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

- 隧道排水系统的湿度应保持在合适范围之内。

4. 数据采集和处理4.1 传感器与设备选择:- 选择适合隧道监控的传感器类型和规格。

- 选择可靠的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库系统。

4.2 数据传输:- 选择可靠的数据传输系统,保证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同步。

- 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4.3 数据处理和分析:- 建立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根据监测数据及时预警和判断。

- 数据处理结果应准确、可靠,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5. 安全管理和维护5.1 安全管理计划:- 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计划,明确责任与权限。

- 定期进行隧道监控系统的安全评估和演练。

5.2 日常维护:- 建立定期巡检和维护制度,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更换,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6. 结束语本技术规程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能够有效地提高隧道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本规程也将随之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要求和挑战。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引言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监控量测措施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该方案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及对相关参数进行量测和记录,来提高隧道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方案概述该监控量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隧道支护监测:对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包括地表沉降、位移、应力和应变等参数的监测。

可以利用激光测距仪、GPS、倾斜仪等设备进行测量,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地下水位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工程安全和进度控制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在隧道附近设置监测点,利用水位计等设备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数据可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环境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

可以利用温湿度计、气体传感器等设备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4.施工进度监控:利用摄像头等设备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

可以通过对监控视频的回放和分析,识别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技术方案在实施该监控量测方案时,需采用以下技术手段:1.传感器技术:利用传感器对隧道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和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常用的传感器有激光测距仪、GPS、倾斜仪、水位计、温湿度计和气体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及时分析和处理。

2.数据传输与存储技术: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是监控量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可以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

同时,需要建立合适的数据库和数据存储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查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工区编号:JSJD-**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 ,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本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应不小于28m ,本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共计设置2处,桩号为DK**9+642、DK**9+632。

其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

2.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监控量测断面按下表要求布置
必测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围岩级别 量测断面间距(m)
Ⅴ~Ⅵ ≤5 Ⅳ ≤10 Ⅲ
30~50
3)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按下表所示
地段
开挖方法
一般地段 特殊地段
台阶法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
斜测线 三台阶临时仰拱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
斜测线
三台阶法测点布置示意图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测点布置示意图
六、监控量测方法
B H
2~5m 地表沉降横向布置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