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和对策

合集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传播的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的目标。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媒体传播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也是自觉适应现代社会条件下理论传播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手段也日新月异。

进入新世纪,信息网络的发展也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机遇,只有采用了先进的传播手段,才能占领理论宣传的至高点,掌握理论教育的主导权,也才能开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局面。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增强舆论引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的新要求,推进理论传播手段的创新,在拓宽原有的传播阵地的基础上,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现代化理论传播体系,借助现代媒体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

当前,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增强广大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对于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

更为重要的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既要运用现代大众传媒和信息手段,又要运用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效。

传统的纸质媒体包括报刊、图书等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开始被运用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

尤其是是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互动交流便捷等特点,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

我们要在继续运用各种现代大众传媒的同时,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构建传播快、覆盖广、互动性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以互联网为依托,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要求,使理论传播的内容易于群众接受。

论网络舆情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同之促进与反制

论网络舆情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同之促进与反制
华 的 新 理 论 、 观 点 来 丰 富 和 发 展 马 克 思 主 义 ; 是 要 新 三
使 代 中 国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是 为 为 一 般 平 民所 共 有 的 而 非 为 少 数 人 所 得 而 私 的 文 化 .同 时 要 反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庸 俗 化 倾 向
前 学 界 关 于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的 研 究 现 状 , 主 要 集 中
界 主 要 有 两 种 代 表 性 的观 点 . 是 认 为 “ 情 是 指 在 一 一 舆
定 的 社 会 空 间 内 , 绕 中介 性 社 会 事 件 的发 生 、 展 和 围 发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还 是 一 个 动 态 的 发 展 过 程 ,在 这 个 动 态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 要 包 括 三 个 层 面 : 是 用 马 克 思 主 义 主 一

网 络 舆 情 及 其 特 征 的 一 般 分 析
思 主 义基 本 原 理 从 抽 象 到 具 体 . 深 奥 到 通 俗 、 被 少 由 由 数 人 理 解 掌 握 到 被 广 大 群 众 理 解 和 掌 握 的 过 程 马 克
网 络 舆 情 是 社 会 舆 情 的 一 部 分 。 于 舆 情 . 前 学 关 目
l 竹苴与 跬




论 周 络 舆 情 对 高校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纰 认 闻 促 进 与 反 斜
口 许 屹 山
( 徽 m , 大 学 ,安 徽 安 l l , 马鞍 山 230 4 0 2)

要 : 网络 舆 情 对 高校 马 克 思 主 义 大众 化 的认 同 存 在 促 进 和 反 制 作 用 .其 促 进 作 用表 现 在 , 网 络 舆 情 丰 富 和拓

探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困境的突破路径

探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困境的突破路径

探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困境的突破路径1. 信息碎片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容量大大提高,大量的信息碎片化给人们获取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带来了困难,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受到了冲击。

2. 传统媒体衰落: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渠道逐渐萎缩,这给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3. 民粹主义和浅薄化:在当下社会,浅薄、民粹主义的思潮盛行,对马克思主义深刻的思想和理论要求不高,这使得大众化传播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4. 资本主义文化输出:在全球化的今天,资本主义文化输出日益加剧,这也给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二、突破路径在面对以上诸多困境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突破路径:1. 多元化的传播方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多样化,传播方式也应该及时跟上,提倡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例如利用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2. 深化学术研究深化学术研究,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更加贴近当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提高其吸引力和可信度。

3. 引入跨学科研究引入跨学科研究,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推动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其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4. 加强国际传播加强国际传播,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向国际舞台,增强其国际影响力,使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思想资源。

5. 多方合作多方合作与交流,扩大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范围,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网络。

6. 革新传统媒体革新传统媒体,提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如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改革创新,让更多的人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

经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困境可以得到一定的突破,马克思主义思想会更好地为当代社会服务,为人民谋福祉。

论网络舆情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同之促进与反制

论网络舆情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同之促进与反制

论网络舆情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同之促进与反制作者:许屹山来源:《行政与法》2011年第09期摘要:网络舆情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同存在促进和反制作用,其促进作用表现在,网络舆情丰富和拓展了大学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途径,提高了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了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大学生由被动接受马克思主义向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同存在一定的反制表现在,网络舆情容易导致大学生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缺失。

研究其双向性,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其认同,是为避免其反制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网络舆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进;反制中图分类号:D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1)09-0058-04收稿日期:2011-05-27作者简介:许屹山(1978—)男,安徽马鞍山人,安徽工业大学讲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2011年度省级科研项目“网络舆情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同机制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批准号:2011sk12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前学界探讨的热点。

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一般而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和掌握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大众的实践;二是运用大众的实践经验及被升华的新理论、新观点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三是要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为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而非为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文化,同时要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庸俗化倾向。

浅谈网络传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浅谈网络传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浅谈网络传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网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与挑战随时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途径、新渠道和主阵地。

如何更好地通过网络传播,来宣传和巩固马克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掌握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已经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1、网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状况当前,网络传播马克思主义不畅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力极大,因而对于网络注重操纵;另一方面,认为网络信息不具有参照性,没有传统媒体可靠。

所以,网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现状也就不容乐观。

一是专业网站布局数量少。

传播马克主义的网站主要集中在教育宣传部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各级党校创办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站点。

这些站点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用于宣传介绍和学术交流,几乎没有符合大众口味又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站点。

二是专业网站信息质量差。

有的网站信息不能即时补充和更新。

有的网站无法阅读,或者是网页无法打开。

三是专业网站宣传形式差。

当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专业网站主要采纳文字介绍,辅助配上几张图片,并没有发挥出网络的图文声像优势。

四是网络信息传播途径受限制。

当前,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都蕴藏于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等学术网站,这些网站的信息只对购买了使用权的单位用户开放,大众并不能实现自由扫瞄,这在一定水准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

2、网络传播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一是来自西方国家网络信息霸权的挑战。

据统计,在互联网上英语内容占090%,法语约占5%,其他不同语系的总和仅占5%;发达国家占全世界人口的比例只有16%,但是上网的人数却占世界的90%。

二是网络空间不良信息的挑战。

因为网络传播具有开放、自由和隐蔽的特点,所以,色情、暴力、反动言论等不健康的信息时刻侵蚀着大众,尤其对青少年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也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果。

三是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的挑战。

网络因为具有迅捷、方便、自由、多样的特点,因而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网络空间,从而在一定水准上消解了传统传媒如报刊杂志的影响力。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传播对策论文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传播对策论文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传播的对策【摘要】网络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的传播内容的创新、传播受众的心理、传播方式的转变和传播体制的健全等四个方面,就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的有效性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有效性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社会进程中的时代任务和战略工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化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拓展了新空间,提供了新载体,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

为确保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的有效对策显得极为重要。

一、创新传播内容是提高网络传播有效性的前提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成果的网络传播,必须做到把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统一起来。

理论宣传要体现和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不断获得人民群众的接受和认同,才能使其理论本身更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只有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价值。

(1)利用网络语言,进行话语转换,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感染力。

语言文字是理论的载体,理论只有通过语言文字才能表达和传播。

“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

这就要求我们教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说老百姓的话,同样在网络条件下,要让马克思主义说“网络话语”。

网络语言是网民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时所使用的语言。

网络语言充满智慧,是网民创造性地自由表达。

将理论语言转换为符合大众思维的大众语言,把理论转化为民众理解和接受的朴素真理。

只有充分重视网络语言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参与网络语言的塑造和使用,同时,用大众常用的语言、熟悉的典故事例,把深奥抽象的内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表达,并把网络语言和民族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推广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马克思主义在大众中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新途径。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一、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推广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1、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以更加方便、快速、广泛和时效性的方式传播。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微信公众号、博客、知乎、贴吧等各类网络平台获取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直播、视频讲解、在线学习等方式接受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种多样化、全方位的传播方式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受众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2、互联网已成为当今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交平台之一,也是人们获取新知识、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个网络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与人们进行互动和交流,让人们在网上讨论和交流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理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含义。

3、互联网的多媒体特性,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

例如,通过多媒体互动展示、视频讲解、数字化马克思主义动漫等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自由、平等、公正、共享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容易地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

1、互联网上存在大量虚假信息和低质量的内容,也存在着大量的假冒马克思主义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这些都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人们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认识,鉴别真伪信息,提高媒介素养,切实做好网络安全工作。

2、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行为更加随意和碎片化,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掌握也常常出现片面化、感性化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网络传播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含义、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历史渊源等的宣传和讲解,切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和传播。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网络时代,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网络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领域的主导地位,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网络时代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的机遇1.及时的信息传播与双向互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要利用报刊等纸质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时效性差,同时也是单向性的。

这种传播过程缺乏受众的信息反馈,即使有也是速度慢并且往往被传播者忽视。

没有受众的反馈,传播方式就无法及时改进以适应受众的需要,受众长期被动地接受信息最终会导致大量受众的流失。

网络媒体基于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传递,使得信息的传递与接收几乎是同时完成,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保证。

而且,网络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及时反馈信息的渠道,传播者可以及时根据受众的反馈进行调节,以更好地适应受众,既保证了受众群体的稳定,又能够改进自身的传播结构。

2.自由的传播环境传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受众仅仅局限于订阅相关报刊的读者群,传播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其影响力也多限于读者群之中,这既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也不利于其主导地位的巩固。

网络媒体自由的传播环境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得到极大扩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迅速地在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中进行传播,这不仅有利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也能够在社会中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3.创新传播形式满足不同文化群体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所采用的“广播”形式,不能适应每个阶层和群体的阅读习惯,传播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网络媒体使“窄播”成为可能,能够根据受众的特点对受众进行分类,然后把信息精准地传递给特定受众群体。

这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分别定制相适宜的信息内容,传播效果也可得到加强。

4.多种符号的综合运用符号美学家苏珊·郎格认为,人类传播信息所运用的文化符号可以分为表征性符号和推理性符号。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对人们的学习、生活、观念等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网络的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就成为了很有必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来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

关键词:网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一、网络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近年来,党中央多次强调网络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很有必要。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网络为人民群众创造了虚拟开放的广阔空间,人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观点、见解,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我们应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人民群众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更要利用大众传媒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网络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新渠道,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平台。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的需要在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里,一些不和谐的言论和不良社会思潮充斥其中,给人们带来了消极影响。

因此,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及其大众化的理论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与民众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需要。

首先,在理论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太抽象、太深奥,不易于民众理解,迫切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之前,我们的理论教育理论性太强,语言不通俗,又经常长篇大论,所以就把马克思主义搞得很复杂。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的主导意识形态,要想在新的社会实践中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大众化。

其次,在实践方面,中国共产党有着90年的奋斗历程,这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作者:蒋斌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03期由于网络的多面性,其可能传播出很多的正能量,也可能会散播虚假不良信息来扰乱社会运行,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来说,其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必须得到及时的有效解决,才能进一步加快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遇到的问题(一)网络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以陆地、海洋和领空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国家界限正在消失。

在全球性的电脑国度掌握了政治领空之前,民族国家根本不需要经过一场混战,就已经消失无踪。

同时,国家的角色将会有戏剧性的转变,未来将越来越没有国家的发展空间。

伴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诞生已经让很多事情都变得透明化,公开化,甚至连每个国家的政府都已经明显的处在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组织的视野之内,政府将在市民和世界的监督之下运转,这大大限制了政府对各种信息的控制能力,一个国家的内部事件和外交事件都将被全世界监视。

除此之外,“准国家”、“超国家”、“跨国家”的组织结构纷纷出现,这些组织在国际事务中正变得越来越活跃。

甚至于一些普通的网民都在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的小组织,比如“网上政党”、“虚拟国家”等等,并在网络的宣传下不断发展扩大,这都严重消弱了国民的意志和精神,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国家的各种观念进行着冲击。

其次,由于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世界的自由、无拘无束让很多网民无视法律、忽视道德,而在网络上随意发表言论,甚至会有攻击他人、编造恐怖事件引起人们的惶恐等等事件的发生,他们甚至遗忘自己作为一个国家的子民而应有的责任。

分析上述这些不良网络行为,可以明显看出网络发展为很多个人主义奠定了日后发展的根基。

网络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蔓延,必将与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受到影响在以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方式是报纸、广播或者是在电视上进行宣传,因为这三种方式的可控性比较强,所以一些错误信息、不良信息不会被传播给大众,政府能够对舆论导向进行严格的控制;另外,以前的宣传手段大多是召集广大群众进行集体收听收看,也会邀请一些工作人员进行讲述,有时也会对一些思想有点问题的人进行单独教育。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摘要】在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和受众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探讨了网络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应用于实践。

还强调了加强网络宣传推广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借助互联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和方法。

总结了在互联网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意义,强调了其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和深入人心,是每个马克思主义者都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网络舆论、挑战、应用、实践、宣传、推广、重要性、推进、现实意义。

1. 引言1.1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在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大,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与此互联网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网络舆论的泛滥和马克思主义被歪曲传播等问题,使马克思主义思想面临着更加复杂的传播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体平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和传播。

我们也需要关注网络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及时回应和正本清源,保护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内涵。

我们还需要思考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应用于实践,如何借助互联网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加强网络宣传推广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互联网,才能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普及到更广泛的群体中去,唤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兴趣,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互联网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势在必行,其意义重大且深远。

2. 正文2.1 互联网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更加便捷地传播给广大群众。

通过网络搜索引擎,人们可以轻松地找到各种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相关理论研究以及最新的学术讨论。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已经成为一种现实。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广大群众传播思想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更加便捷、广泛,使得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在民众中愈加深入。

首先,互联网时代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众之间的障碍得到了解决。

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传播,而无需中间环节,这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信息和理论。

同时,互联网也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点,而不必受限于特定的时空和场所。

其次,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也成为了人们分享马克思主义知识的重要平台。

通过这些平台,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向更多的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思想和理论,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普及。

社交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交流性,增强了人们之间互相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为大众创造了更多的讨论和交流机会。

再次,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教育、网络课堂等新型教育模式,也让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灵活。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轻松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知识。

同时,在线教学形式也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生动的形式,增强了人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了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当然,互联网时代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网络上存在大量假消息、虚假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等,这些都会给广大人民带来误导和困扰。

因此,互联网时代下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需要更加注重真实性和科学性,同时也需要强化人们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和价值观。

总之,互联网时代已经让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宣传愈加广泛、深入。

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需要更加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和渠道。

同时,还需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和教育,使人民群众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信仰,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唱响网络主旋律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唱响网络主旋律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唱响网络主旋律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摘要】网络传播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推动着主旋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融合。

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更快速地获取马克思主义知识,加深对主旋律的理解和接受。

网络媒体的传播也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这一理论。

网络评论在引领马克思主义热点问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推动这一理论在网络世界中的传播和讨论。

网络主旋律不仅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也是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平台。

通过网络传播,我们可以更好地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这一理论在中国社会中的普及和深入。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主旋律、马克思主义、传播、大众化、网络平台、融合、媒体、评论、热点、宣传平台。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对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力。

在当代中国,主旋律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何将主旋律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并推动其大众化传播,成为当前网络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传承,不仅要在学术领域深入探讨,更要在社会大众中进行深入推广。

网络媒体作为当代社会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媒介之一,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可以将主旋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结合起来,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网络主旋律的唱响,可以让广大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精神,提升全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信仰,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的深入根植和传承。

网络媒体的强大传播力和覆盖面,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2 主旋律与马克思主义关系主旋律是指符合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文化方向、价值观念的思想文化作品。

网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

网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

网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文章探讨了网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运用网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发展的需要,是网络时代的需要;网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信息资源;网络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渠道;网络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素质;网络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范围。

标签: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影响当前,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利用网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与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我们必须积极利用网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运用网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其不能只被束之高阁,而应在实践中被群众使用,转化为物质力量,去改造世界。

毛泽东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但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二、运用网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网络时代的需要“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利用着网络以及网络带来的资源,享受着网络带给我们的便捷。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性、传播实时性、交互性的特点更使其具有传统传媒所不具有的优势,如何利用网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必须面对与妥善解决的问题。

当前,不少主流媒体已经认识到网络的重要作用,开设了许多综合性网站并设立相应理论频道,如人民网、新华网、人民论坛等的理论频道;直接设立专门性网站,如求是理论网、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等。

这些网站内容实时共享与更新,无论是学习理论知识还是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无论是独自浏览还是与人交流,无论是阅读文本还是观看影像资料都可以在这些网站中找到相应的模块。

运用网络传媒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运用网络传媒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运用网络传媒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文介绍了网络传媒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阐述了网络传媒应用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提出运用网络传媒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建议:完善网络媒体传播体系;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传播队伍;借助网络传媒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标签:网络传媒;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网络传媒作为当今影响力巨大的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不可或缺的宣传手段,成为舆论宣传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社会阵地。

讨论网络媒体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介入是尤为重要的,利用网络传媒这一新传播媒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探索新形势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有着重要意义。

一、网络传媒传媒是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

传播媒体是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化,网络媒体成为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新形式的传播媒体。

所谓网络传媒,顾名思义,就是指利用网络为载体,通过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来进行公共或商业行为的一种平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交流。

目的在于教育广大群众,网络传媒具有快捷、互动、个性化等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很丰富,具有关系内容、对象和办法的三方面问题,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大众”和“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以及被大众认识、掌握、运用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

[2]三、应用于网络传媒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在网络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利用网络传媒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保持先进性、焕发生命力的内在要求。

1、传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的局限(1)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欠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顾名思义就是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人民大众更好地理解、接受、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递速度和便利性。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普及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何让马克思主义得以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更好地传播,实现大众化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互联网给马克思主义传播带来的优越性。

互联网的特点是信息内容丰富,传播迅速,和广大群众的互动性强,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随时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并与其他群体进行交流和讨论。

同时,互联网也能够推广重大主题、理论和理念,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政策效果快速传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另外,互联网还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博客等方式,大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受众群体,使其成为现实社会中的“新宣传口”。

其次,我们需要掌握利用互联网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技巧。

传统媒介如报纸和电视需要经过编审和审核才能发布内容,而互联网则不受这些限制,它更能自由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观点。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B站、优酷等视频网站上上传部分马克思主义的视频课,从而激发观众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同时,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开设专门的马克思主义公众号,不断推送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理论知识,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和支持。

另外其还可以通过制作海报、插图等图片,让内容更具显著性和可读性,让观众更容易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互联网时代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在如何防范网络上的错误观点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抹黑。

这也是我们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警惕的问题,需要发挥民间的力量,发掘并提供正确的信息,同时保持对不合理声音的监督,确保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再是传统宣传手段的单一延续,而是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它在路径、规律和抱负方面有着广泛的差异。

正确应用互联网传播马克思主义,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向更广泛的范围和更广泛的人群推广,以此让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挥更加重要和建设性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思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速、便捷,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如何在大众中传播和普及,成为了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角度展开思考。

互联网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普及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

传统的纸质媒体受限于地域和时间,而互联网则可以做到全球范围内的即时传播。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还是一些新的理论观点,都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

互联网还可以通过各类社交平台、博客、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让马克思主义的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大众,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讨论中。

互联网时代也为马克思主义的普及提供了更多的形式和手段。

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需要通过书本、教师等途径,而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视频、直播、网络课程等形式,使马克思主义的知识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通过制作一些生动形象的动画、短视频,可以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可以进行即时互动、答疑解惑,提高学习效果;通过网络课程的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学习到优质的马克思主义课程,拓宽传播的渠道。

这些新的形式和手段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知识的普及效果,让更多的人能够以更轻松、更有趣的方式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但与此互联网时代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虽然互联网可以迅速传播信息,但也存在信息真伪难辨、碎片化严重等问题,这就需要大家更加理性地对待网络信息,擦亮眼睛,筛选优质信息,避免被一些不实信息误导。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碎片化的信息容易让人无法深入思考,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系统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互联网时代也需要马克思主义学者和普及者更加主动地拓展普及渠道,创新普及方式。

除了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外,可以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开设各类网络课程、主办网络讲座、开设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与之相近的网络舆论是指广大群众和媒体在网络上对社会焦点、事件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但是网络舆情并不等同于网络舆论,周栋、张子牧提出网络舆论的广义和狭义定义。

按照其理论在广义上可以将网络舆情理解为民众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对现实的事件所公开表达的个人情绪和意见。

在狭义上可以理解为公众在虚拟网络中对热点事件和焦点问题所表达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观点、情绪以及态度。

两者之间有着很明显的差别,网络舆情更加偏向于群众对社会事件的情感、情绪、意见以及行为倾向,但是网络舆论则更加偏向于群众对焦点事件的看法、意见和言论[1]。

2网络舆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
网络舆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积极影响,另一个则是消极影响,本文主要是论述网络舆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消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

2.1易使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缺失
网络舆情最大的特征就是话语权平等和话语权缺失相互存在,这种特点使得网络上社会思想浪潮涌起,与处于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

尤其是在人民群众个体上,更加倾向于独立,有更加强烈的欲望去夺取话语权。

这种行为容易使得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缺失,难以形成多项互动的良性交流模式。

2.2易使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抗拒心理
在网络舆情中有一部分的网络伪舆情,经常会导致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抵抗心理,难以认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因为在网络中人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言论,这就为某些利益集团提供方便,大量网络水军固定的发表某些言论,以期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这种发展趋势使得网络舆情的真实性难以辨别,很容易导致网民跟风,以讹传讹引发舆情危机,容易使大众对政府执行力质疑,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2.3容易降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的实效性
在网络舆情中往往存在许多对马克思主义的庸俗化语言表达,正是因为这些语言表达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传播的实效性降低。

网络上直接涉及马克思主义的议题往往都是关于政治的,而因为一些普通民众报复、嫉妒和仇恨等心理,往往会构造一些虚假性的政治舆情信息。

在网络上这些言论我们随处可见,这些言论的流传使得马克思主义被丑化、污蔑,很可能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负面形象,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

3网络舆情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对策
3.1正确看待网络舆情,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有利环境
唯物主义中提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具备正确的思想,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所以说对于国家而言,一定要增强思想建设。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已经存在多年,已经融合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精神文明,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建设[2]。

在信息化的时代,我国必须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指导地位,不断地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提供有利环境。

从网络舆情来看也就是不断的引导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更好地规范民众的网络言行,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素质和思想。

3.2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网络舆情的恶性发展往往都离不开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不到位这一重要因素,所以,我国必须要不断的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化的社会,人民群众的信息安全逐渐受到威胁,对此我国政府各个部门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不仅要落实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立法制度,还要彻底地落实执法力度,对散布谣言,散播虚假信息等行为进行严加整治。

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良好民众基础。

3.3加强社会问题合理解决,推进网络舆情良性发展
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建设,对此我国必须要不断的加强社会问题的合理解决。

社会问题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多个领域,比如食品安全、交通、教育、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因为网络舆情是社会问题的真实反映,所以只有彻底的解决好社会问题,才能够推进网络舆情良性发展。

所以,我党必须要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建设,尽可能的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及精神需求,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尹丽娜.网络社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5.
[2]吴婷.网络舆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向继友(1981-),男,汉族,硕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26
网络舆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和对策
向继友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互联网对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的影响也逐渐加深,进一步推动了网络舆情的发展和壮大。

而网络舆情的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互联网才能获得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本文主要是对网络舆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舆情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8.05.067
-
-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