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折与平移类几何变换.学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平移旋转与翻折教案

平移旋转与翻折教案

平移旋转与翻折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概念;2. 掌握平移、旋转和翻折的基本规律;3. 运用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图形卡片: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平移、旋转和翻折的示意图;- 白板/黑板和彩色笔/粉笔。

2. 学生准备:- 课本和笔记本;- 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扩展(5分钟)1. 老师出示图形卡片,向学生询问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讨论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步骤二:引入新知(1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个平移的示意图,解释平移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实际例子,如人物的移动等。

2. 老师出示几个具体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平移操作,并总结出平移的规律。

3. 老师出示一个旋转的示意图,解释旋转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实际例子,如时针的旋转等。

4. 老师出示几个具体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旋转操作,并总结出旋转的规律。

5. 老师出示一个翻折的示意图,解释翻折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实际例子,如纸的对折等。

6. 老师出示几个具体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翻折操作,并总结出翻折的规律。

步骤三:巩固与拓展(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图形,并进行平移、旋转和翻折操作,并记录下操作过程和结果。

2. 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操作过程和结果,其他组员进行观察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 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概念和方法,掌握了它们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几何问题。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作业;2. 设计一个几何问题,通过平移、旋转或翻折的方法解决,并写下解题过程;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引入新知、巩固与拓展等环节,将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讲解,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数学教案: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

高中数学教案: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

高中数学教案: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一、引言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更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几何概念。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求解。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图形的平移1. 什么是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上保持图形形状不变的条件下,将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这种移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只改变了它的位置。

学生需要理解平移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进行图形的平移。

2. 平移的性质和规律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学生需要掌握图形的平移具有以下性质:(1)平移前后的图像是全等的;(2)平移前后的图像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3)平移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操作图形来体验和发现这些性质和规律。

三、图形的旋转1. 什么是旋转旋转是指将图形围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使图形的每个点都绕着旋转中心转动,最终得到一个新的图形。

旋转可以使图形发生大小、形状和方向的变化,但图形的内部结构保持不变。

2. 旋转的性质和规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旋转的实例和绘图题,让学生发现图形旋转的性质和规律:(1)旋转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2)旋转时,图形每个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旋转;(3)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体验和发现这些性质和规律,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四、图形的翻折1. 什么是翻折翻折是指将图形围绕某一直线对称翻转,使图形的每一点关于对称轴对称。

翻折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改变了图形的方向。

2. 翻折的性质和规律通过具体的练习和操作,学生需要发现图形的翻折具有以下性质和规律:(1)翻折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2)翻折是在对称轴两侧同时进行;(3)对称轴可以是任意的直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 《平移、折叠、旋转》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 《平移、折叠、旋转》学案设计

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平移、折叠、旋转》学习目标:掌握图形变换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理解变换的基本性质.学习难点:感知三种变换的本质属性,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一、复习回顾(一)课前热身1.下列图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那么平移后对应的点A′的坐标是__________.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是(-2,4).(1)画出线段OA绕原点Ο顺时针旋转90º后,得到线段OA´;(2)点A旋转过程中经过的路径长= .4.如图2,将矩形ABCD沿GH对折,点C落在Q处,点D落在AB边上的E处,EQ与BC相交于点F,若AB=6,AD=8,AH=3,则EB=_______.(图1) (图2)(二)知识梳理1.平移(1)定义: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2)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但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同一方向进行了移动.②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 .2.折叠(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该直线叫做 .(2)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3.旋转(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其中点O叫做__________,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2)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旋转角.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______,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_________.二、典型例题知识点一:图形变换的识别1.下列四个银行标志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变式 1.下列所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直角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正五边形D.正三角形变式2.下列所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圆B.菱形C.平行四边形D.等腰三角形知识点二:图形变换的作图2.如图3,△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1)平移△ABC,使点C移到点C1(-2,-4),画出平移后的△A1B1C1,并写出点A1,B1的坐标;(2)将△ABC绕点D(0,3)旋转180°,得到△A2B2C2,画出旋转后的△A2B2C2;(3)求(2)中的点C旋转到点C2时,点C经过的路径长. (结果保留π)(图3)变式1.如图4,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一个单位长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的三个顶点O(0,0),A(4,1),B(4,4)均在格点上.(1)画出△OAB 关于y 轴对称的△OA 1B 1;(2)并写出点A 1的坐标 .知识点三:图形变换的计算与证明——平移3.如图5,△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90°,BC =4,直线 l 在线段BC 上向右平移,并保持与BC 垂直,交BC 于点D ,交AB 于点P ,设BD =x ,△BDP 的面积为y ,则下列能大致反映y 与 x 函数关系图象是( )4.如图6,把△ABC 沿着BC 的方向平移到△DEF 的位置,它们重叠部分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一半,若BC =3,则△ABC 移动的距离是( )(图5)A . 32B .33 C . 62 D . 3-62知识点四:图形变换的计算与证明——折叠5.如图7①,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5,BC=3,先按图②操作:将矩形纸片ABCD 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边AB 上的点E 处,折痕为AF ;再按图③操作,沿过点F 的直线折叠,使点C 落在EF 上的点H 处,折痕为FG ,则A ,H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图4)A B PCDl(图5) (图6)(图7)知识点五:图形变换的计算与证明——旋转6.如图8,△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45°得到△AB′C′,若∠BAC=90°,AB=AC=√2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三、课后练习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2.如图9,把一张长为4,宽为2的矩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图8)(图9)3.如图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4),B(0,3),C(2,1).(1)画出△ABC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C1的坐标;(2)画出将△A1B1C1绕点C1按顺时针旋转90°所得的△A2 B2C1.(图10)4.如图11,将△ABC沿BC边上的中线AD平移到△A′B′C′的位置,已知△ABC的面积为9,图中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为4.若AA′=1,则A′D等于________.5.如图12,在Rt△ABC中,∠B= 90°,AB=2√ 5 ,BC=√ 5 .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B′C′,连接B′C,求sin∠ACB′.(图11)(图12)。

初中数学翻折归类教案

初中数学翻折归类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翻折归类教学目标:1. 理解翻折的概念,掌握翻折的基本性质;2. 能够识别和判断各种翻折变换;3. 学会运用翻折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翻折的概念和性质;2. 翻折变换的识别和判断。

教学难点:1. 翻折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尺子、折纸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平移、旋转的概念,复习相关性质;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翻折吗?翻折和平移、旋转有什么区别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翻折的概念:翻折是指将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使得对折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2. 讲解翻折的性质:翻折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3. 演示几种常见的翻折变换,如沿x轴翻折、沿y轴翻折、沿原点翻折等;4. 让学生尝试判断一些图形是否经历了翻折变换。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一些有关翻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选几位同学上台演示答案,并解释解题思路;3. 教师点评答案,指出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应用拓展(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翻折变换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举例说明;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3. 教师总结:翻折变换在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业制造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翻折的概念和性质;2. 强调翻折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翻折知识;2. 布置一些有关翻折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翻折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常见的翻折变换。

同时,通过应用拓展环节,让学生了解到翻折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学教案:图形翻折变换

数学教案:图形翻折变换

数学教案:图形翻折变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翻折变换的概念和方法,能够在二维图形中进行翻折变换并进行推理、探究。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翻折变换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在二维图形中进行翻折变换并进行推理、探究。

难点:需对翻折变换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在探究中感受到它的内在规律。

三、教学内容与思路1.翻折变换的概念翻折变换,也叫折叠变换,就是在平面上选定一条直线,然后把图形沿这条直线对称翻折,使图形中每一点和它对称点互换,从而得到相应的新图形,即翻折变换后的图形。

2.翻折变换的方法(1)先画一条直线;(2)选定一点,并将这个点沿直线对称;(3)再选定另一点,并将这个点沿直线对称,得到变换后的图形。

例如:如图所示,以AB为对称轴,将三角形ABC翻折成三角形A’B’C’。

3.翻折变换的推理和探究(1)同侧角在一条直线的同侧的两个角或两段线段,其大小保持不变。

例如:如图所示,把图中的三角形沿AC翻折,观察旁边的角,发现翻折后角的大小不变,即∠BAC=∠B’A’C’。

(2)远近性图形的距折轴线的距离相等,则它们被折叠到折线的同一侧。

例如:如图所示,把图中的正方形沿中心点O翻折,即可得到图中另一个正方形,即远近性。

(3)重叠性如果某个图形能够重叠在其翻折后的图形上,则这个图形是翻折变换的不动点。

例如:如图所示,把图中的长方形沿AO翻折,发现翻折后的长方形重叠在原来的长方形上,即这个长方形是翻折变换的不动点。

4.翻折变换的例题和练习示例题如图所示,以AB为对称轴将三角形ABC翻折得到三角形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BA’B.AB=A’B’C.AC=BCD.∠ABC=∠A’B’C’解答:选项D正确。

因为在翻折变换前后,两个三角形内角相等,即∠ABC=∠A’B’C’。

初中几何图形翻折问题教案

初中几何图形翻折问题教案

初中几何图形翻折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翻折的概念,掌握翻折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翻折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翻折的定义和性质2. 翻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物展示翻折现象,如折纸、折叠衣物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翻折的过程,总结翻折的性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翻折的定义:在平面几何中,将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使得折叠前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变换称为翻折。

2. 讲解翻折的基本性质:(1)翻折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翻折的轴线是对称轴,对称轴上的点不变。

(3)翻折使得对称轴两侧的点关于对称轴对称。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一个具体的翻折实例,如矩形翻折,让学生分析翻折前后的变化。

2. 引导学生运用翻折的性质解决问题,如求翻折后的位置关系、长度、角度等。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一些有关翻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挑选一些练习题进行讲解,解析解题思路和技巧。

五、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翻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折叠衣物、包装设计等。

2.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翻折知识解决。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翻折的性质和应用。

2. 强调翻折在几何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理解翻折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是否能独立解决翻折问题,是否能将翻折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学生对翻折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能提出新的问题和观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翻折的基本性质。

在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翻折知识解决问题。

但在拓展与应用环节,部分学生对翻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清晰。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翻折的意义。

七年级数学“平移·翻折·旋转”实验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平移·翻折·旋转”实验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平移·翻折·旋转”实验教学案例作者:贾增云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8年第21期摘要:本实验是《数学实验手册》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图形的运动》的教学而设计的。

其中平移、旋转可在平面内完成,翻折则是三维空间中的操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数学实验课的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分析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44-1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图形平移、翻折和旋转三种图形运动的过程和结果,感受每种运动的基本要素。

我们把上课地点选择在数学实验室,这样做,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充分利用数学实验室的电脑资源,把学生分成两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完成电脑游戏比赛,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数学学习的新方式,可以转变学生被动地接受教科书知识或教师讲授的现成结论,学生通过在“动手”中做数学、在“动脑”中学数学,在“实践”中用数学,能从已有的“数学经验”中获得新的数学经验,逐步构建并完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一、教学流程设计本实验按照两个层次设计的:首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分别操作俄罗斯方块、中国风折纸电脑游戏,看哪一小组的得分最高。

学生对在数学课玩电脑游戏感到很意外,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感到数学也很好玩;接着再让学生指导老师来玩,在这过程中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换过程。

在玩俄罗斯方块时,学生指导老师将图形运动,学生自然说出平移的两要素:方向和距离。

同时为了尽快得分,有时需要将图形旋转到适当的位置,这时学生也能很快得出旋转的要素: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但是旋转中心还需要学生仔细观察才能得出来。

图形变换模型之翻折(折叠)模型(学生版)-2024年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

图形变换模型之翻折(折叠)模型(学生版)-2024年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

图形变换模型之翻折(折叠)模型几何变换中的翻折(折叠、对称)问题是历年中考的热点问题,试题立意新颖,变幻巧妙,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涉及翻折问题,以矩形对称最常见,变化形式多样。

无论如何变化,解题工具无非全等、相似、勾股以及三角函数,从条件出发,找到每种对称下隐藏的结论,往往是解题关键。

本专题以各类几个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圆等)为背景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知识储备】翻折和折叠问题其实质就是对称问题,翻折图形的性质就是翻折前后图形是全等的,对应的边和角都是相等的。

以这个性质为基础,结合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设方程思想来考查。

解决翻折题型的策略:1)利用翻折的性质:①翻折前后两个图形全等;②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结合相关图形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3)运用勾股定理或者三角形相似建立方程。

模型1.矩形中的翻折模型【模型解读】1(2023·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BC的边OB,OA分别在x轴、y轴正半轴上,点D在BC边上,将矩形AOBC沿AD折叠,点C恰好落在边OB上的点E处.若OA=8,OB= 10,则点D的坐标是.2(2023春·江苏泰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8,E是BC的中点,将△ABE 沿直线AE翻折,点落B在点F处,连结CF,则CF的长为()A.6B.325C.35 D.2543(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将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沿直线EF折叠,使点B的对应点M落在边AD上(点M不与点A,D重合),点C落在点N处,MN与CD交于点P,折痕分别与边AB,CD交于点E, F,连接BM.(1)求证:∠AMB=∠BMP;(2)若DP=1,求MD的长.4(2023春·江苏宿迁·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点O为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点E为边AB上的动点,连接EO并延长交CD于点F.将四边形AEFD沿着EF翻折,得到四边形A EFD ,边A E交边BC于点G,连接OG、OC,则△OGC的面积的最小值为()A.18-3B.92+37 C.12-372D.6+3725(2023春·辽宁抚顺·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6,BC=10,点E、G分别在BC、AB上,将△DCE、△BEG分别沿DE、EG翻折,翻折后点C与点F重合,点B与点P重合.当A、P、F、E 四点在同一直线上时,线段GP长为()A.832 B.83C.53D.5326(2023·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如图1,小华将矩形纸片ABCD先沿对角线BD折叠,展开后再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BD上,点B的对应点记为B ,折痕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E,F.【活动猜想】(1)如图2,当点B 与点D重合时,四边形BEDF是哪种特殊的四边形?答:.【问题解决】(2)如图3,当AB=4,AD=8,BF=3时,求证:点A ,B ,C在同一条直线上.【深入探究】(3)如图4,当AB与BC满足什么关系时,始终有A B 与对角线AC平行?请说明理由.(4)在(3)的情形下,设AC与BD,EF分别交于点O,P,试探究三条线段AP,B D,EF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模型2.正方形中的翻折模型【模型解读】7(2023·河南洛阳·统考二模)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F为CD边的中点,点P是AD边上不与端点重合的一动点,连接BP.将△ABP沿BP翻折,点A的对应点为点E,则线段EF长的最小值为()A.27B.25-4C.34D.37-28(2023·广西玉林·统考模拟预测)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边AB上取一点E,连接CE,将△BCE沿CE翻折,点B恰好与对角线AC上的点F重合,连接DF,若BE=2,则△CDF的面积是()A.1+324B.32+4 C.62+8 D.3229(2023·广东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 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则下列结论:①△ABG≌△AFG;②∠AGB +∠AED=135°③GF=3;④AG⎳CF;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10(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F分别在边AD、BC上,将正方形沿着EF翻折,点B恰好落在CD边上的点B 处,如果四边形ABFE与四边形EFCD的面积比为3∶5,那么线段FC的长为.11(2023·江苏·统考中考真题)综合与实践定义:将宽与长的比值为22n+1-12n(n为正整数)的矩形称为n阶奇妙矩形.(1)概念理解:当n=1时,这个矩形为1阶奇妙矩形,如图(1),这就是我们学习过的黄金矩形,它的宽(AD)与长CD的比值是.(2)操作验证:用正方形纸片ABCD进行如下操作(如图(2)):第一步:对折正方形纸片,展开,折痕为EF,连接CE;第二步:折叠纸片使CD落在CE上,点D的对应点为点H,展开,折痕为CG;第三步:过点G折叠纸片,使得点A、B分别落在边AD、BC上,展开,折痕为GK.试说明:矩形GDCK是1阶奇妙矩形. (3)方法迁移:用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出一个2阶奇妙矩形.要求:在图(3)中画出折叠示意图并作简要标注.(4)探究发现:小明操作发现任一个n阶奇妙矩形都可以通过折纸得到.他还发现:如图(4),点E为正方形ABCD边AB上(不与端点重合)任意一点,连接CE,继续(2)中操作的第二步、第三步,四边形AGHE的周长与矩形GDCK的周长比值总是定值.请写出这个定值,并说明理由.模型3.菱形中的翻折模型【模型解读】12(2023·四川成都·模拟预测)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120°,将菱形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G处(不与B、D重合),折痕为EF,若DG=2,BG=6,则BE的长为.13(2023·安徽·统考一模)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点M是AD边的中点,点N是AB边上一动点,将△AMN沿MN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MN,连结A'C,则A'C长度的最小值是( ).A.7B.7-1C.3D.214(2023·山东枣庄·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中,AB=4,∠A=60°,将菱形纸片翻折,使点A落在CD的中点E处,折痕为FG,点F,G分别在边AB,AD上,则EF的长为()A.72B.12C.74D.2315(2023春·湖北十堰·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中,∠ABC=60°,E是CD边的中点,将菱形纸片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直线AE上的点G处,折痕为AF,FG与CD交于点H,有如下结论:①∠CFH=30°;②DE=33AE;③CH=GH;④S△ABF:S四边形AFCD=3:5,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6(2023·浙江·九年级期末)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的菱形ABCD如图所示,点O为对角线的交点,过点O折叠菱形,使B,B 两点重合,MN是折痕.若B M=1,则CN的长为.17(2023秋·重庆·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菱形ABCD中,BC=4,∠B=120°,点E是AD的中点,点F是AB上一点,以EF为对称轴将△EAF折叠得到△EGF,以CE为对称轴将△CDE折叠得到△CHE,使得点H落到EG上,连接AG.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CEF=90°B.CE∥AGC.FG=1.6D.CFAB =145模型4.三角形中的翻折模型【模型解读】18(2023·内江九年级期中)如图,在Rt△ABC的纸片中,∠C=90°,AC=7,AB=25.点D在边BC上,以AD为折痕将△ADB折叠得到△ADB ,AB 与边BC交于点E.若△DEB 为直角三角形,则BD的长是.19(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数学中考真题)如图,在Rt△ABC中,∠ABC=90°,CD平分∠ACB交AB于点D,过D作DE∥BC交AC于点E,将△DEC沿DE折叠得到△DEF,DF交AC于点G.若AGGE =73,则tan A=.20(2023·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AC的中点,将BCD沿BD折叠得到△BED,连接AE.若DE⊥AB于点F,BC=10,则AF的长为.21(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如图,DE平分等边△ABC的面积,折叠△BDE得到△FDE,AC分别与DF,EF相交于G,H两点.若DG=m,EH=n,用含m,n的式子表示GH的长是.模型5.圆中的翻折模型(弧翻折必出等腰)如图,以圆O的一条弦BC为对称轴将弧BC折叠后与弦AB交于点D,则CD=CA特别的,若将弧BC折叠后过圆心,则CD=CA,∠CAB=60°22(2022秋·浙江宁波·九年级校考期末)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B =BC =4,把弧AB 沿弦AB 向下折叠交BC 于点D ,若点D 为BC 中点,则AC 长为()A.1B.2C.22D.623(2023·广东广州·统考一模)如图,AB 为⊙O 的直径,点C 为圆上一点,∠BAC =20°,将劣弧AC 沿弦AC 所在的直线翻折,交AB 于点D ,则∠ACD 的度数等于( ).A.40°B.50°C.80°D.100°24(2023·浙江宁波·校考一模)如图,⊙O 的半径为4.将⊙O 的一部分沿着弦AB 翻折,劣弧恰好经过圆心O .则这条劣弧的弧长为.25(2022春·湖北荆州·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AB 为⊙O 的直径,将BC沿BC 翻折,翻折后的弧交AB 于D .若BC =45,sin ∠ABC =55,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56π-2B.253π-2 C.8 D.1026(2023·河南商丘·统考二模)如图,在扇形OBA 中,∠AOB =120°,点C ,D 分别是AB 和OA 上的点,且CD ∥OB ,将扇形沿CD 翻折,翻折后的A C 恰好经过点O .若OA =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7(2023·吉林长春·统考模拟预测)如图,在⊙O 中,点C 在优弧AB 上,将BC 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 ,连接AC ,CD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①AC =CD ;②AD =BD ;③AC +BD =BC ;④CD 平分∠ACBA.1B.2C.3D.428(2021·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弦,先将BC 沿BC 翻折交AB 于点D .再将BD 沿AB 翻折交BC 于点E .若BE =DE ,设∠ABC =α,则α所在的范围是()A.21.9°<α<22.3°B.22.3°<α<22.7°C.22.7°<α<23.1°D.23.1°<α<23.5°29(2022·江苏扬州·统考一模)如图,将⊙O 沿弦AB 折叠,使折叠后的弧恰好经过圆心O ,点P 是优弧AMB 上的一个动点(与A 、B 两点不重合),若⊙O 的半径是2cm ,则△APB 面积的最大值是cm 2课后专项训练1(2023·浙江·一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3,点E为DC的中点,点F在BC上,连接AF,将△ABF沿AF翻折,使点B的对应点恰为点E,则AF的长为()A.5B.233C.433D.1032(2023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数学真题)如图,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先对折矩形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 ﹐同时得到线段BN,MN.观察所得的线段,若AE=1,则MN=()A.32B.1 C.233D.23(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矩形ABCD的边AD=5,OA:OD=1:4,将矩形ABCD沿直线OE折叠到如图所示的位置,线段OD1恰好经过点B,点C落在y轴的点C1位置,点E的坐标是()A.1,2B.-1,2C.5-1,2D.1-5,2 4(2023·福建莆田·九年级校考期末)如图,在⊙O 中,点C 在优弧AB上,将弧BC 沿BC 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 .若⊙O 的半径为5,AB =45,则AC 的长是()A.5π2B.25π4C.10π3D.4π5(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如图,AB 是半径为4的⊙O 的弦,且AB =6,将AB 沿着弦AB 折叠,点C 是折叠后的AB 上一动点,连接并延长BC 交⊙O 于点D ,点E 是CD 的中点,连接EO .则EO 的最小值为.6(2023·辽宁盘锦·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6,BC =6.点E 为边BC 的中点,点F 为边AD 上一点,将四边形ABEF 沿EF 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点A ,点B 的对应点为点B ,过点B 作B H ⊥BC 于点H ,若B H =22,则FD 的长是.7(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将菱形纸片ABCD 沿过点C 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射线CA 上的点E 处,折痕CP 交AD 于点P .若∠ABC =30°,AP =2,则PE 的长等于.8(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 =90°,AC =4cm ,BC =3cm ,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DE的长是.9(2023秋·四川雅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在Rt△ACB中,∠ACB=90°,点D在边AB上,连接CD,将△ADC沿直线CD翻折,点A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E处,若AC=6,BE=2,则DE的长是.10(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小宇将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折叠,使点A落在长边CD上的点A处,并得到折痕DE,小宇测得长边CD=8,则四边形A EBC的周长为.11(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ABCD中,AB=6,BC=8,∠ABC=120°,点E是AD上一动点,将△ABE沿BE折叠得到△A BE,当点A 恰好落在EC上时,DE的长为.12(2023春·浙江宁波·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B=7cm,BC=8cm,现将矩形沿EF 折叠,点C翻折后交AB于点G,点D的对应点为点H,当BG=4cm时,线段GI的长为cm.13(2023春·安徽安庆·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长方形ABCD 沿着对角线BD 翻折,点C 落在点C 处,BC 与AD 相交于点E ,若AB =3,AE =1,则BC 的长为.14(2023春·湖北武汉·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B =90°,AB =2,点D ,E 分别为AB ,BC 上的动点,将纸片沿DE 翻折,点B 的对应点B 恰好落在边AC 上,如图(2),再将纸片沿B E 翻折,点C 的对应点为C ,如图(3).当△DB E ,△B C E 的重合部分(即阴影部分)为直角三角形时,CE 的长为.15(2022·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扇形AOB 中,点C ,D 在AB 上,将CD 沿弦CD 折叠后恰好与OA ,OB 相切于点E ,F .已知∠AOB =120°,OA =6,则EF 的度数为;折痕CD 的长为.16(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如图,⊙O 的半径为2cm ,AB 为⊙O 的弦,点C 为AB 上的一点,将AB 沿弦AB 翻折,使点C 与圆心O 重合,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结果保留π与根号)17(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将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 沿直线EF 折叠,使点B 的对应点M 落在边AD 上(点M 不与点A ,D 重合),点C 落在点N 处,MN 与CD 交于点P ,折痕分别与边AB ,CD 交于点E ,F ,连接BM .(1)求证:∠AMB =∠BMP ;(2)若DP =1,求MD 的长.18(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综合与实践问题背景:数学小组发现国旗上五角星的五个角都是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对此三角形产生了极大兴趣并展开探究.探究发现:如图1,在△ABC 中,∠A =36°,AB =AC .(1)操作发现:将△ABC 折叠,使边BC 落在边BA 上,点C 的对应点是点E ,折痕交AC 于点D ,连接DE ,DB ,则∠BDE =°,设AC =1,BC =x ,那么AE =(用含x 的式子表示);(2)进一步探究发现:底BC 腰AC =5-12,这个比值被称为黄金比.在(1)的条件下试证明:底BC 腰AC=5-12;拓展应用:当等腰三角形的底与腰的比等于黄金比时,这个三角形叫黄金三角形.例如,图1中的△ABC 是黄金三角形.如图2,在菱形ABCD 中,∠BAD =72°,AB =1.求这个菱形较长对角线的长.19(2023秋·山西·九年级专题练习)综合与实践:在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矩形纸片的折叠”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在矩形ABCD 中,E 为AB 边上一点,F 为AD 边上一点,连接CE 、CF ,分别将△BCE 和△CDF 沿CE 、CF 翻折,点D 、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G 、H ,且C 、H 、G 三点共线.(1)如图1,若F 为AD 边的中点,AB =BC =6,点G 与点H 重合,则∠ECF = °,BE = ;(2)如图2,若F 为AD 的中点,CG 平分∠ECF ,AB =2+1,BC =2,求∠ECF 的度数及BE 的长;(3)AB =5,AD =3,若F 为AD 的三等分点,请直接写出BE 的长.20(2022·广西南宁·统考三模)综合实践:在数学综合实践课上,第一小组同学展示了如下的操作及问题:如图1,同学们先画出半径为10cm 的⊙O 1,将圆形纸片沿着弦AB 折叠,使对折后劣弧AB 恰好过圆心O 1,同学们用尺子度量折痕AB 的长约为18cm ,并且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验证度量的结果是正确的.验证如下:如图1,过点O 1作O 1F ⊥AB 于点F ,并延长O 1F 交虚线劣弧AB 于点E ,∴AB =2AF ,由折叠知,EF =O 1F =12O 1E =12×10=5(cm ),连接O 1A ,在Rt △O 1FA 中,O 1A =10,根据勾股定理得,AF =O 1A 2-O 1F 2=102-52=53(cm ),∴AB =2AF =103≈10×1.732≈17.732(cm ),通过计算:17.732≈18,同学们用尺子度量折痕AB 的长约为18cm 是正确的.请同学们进一步研究以下问题:(1)如图2,⊙O 2的半径为10cm ,AB 为⊙O 2的弦,O 2C ⊥AB ,垂足为点C ,劣弧AB 沿弦AB 折叠后经过O 2C 的中点P ,求弦AB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2)如图3,在⊙O 3中劣弧AB 沿弦AB 折叠后与直径CB 相交于点Q ,若CQ =8cm ,BQ =12cm ,求弦AB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平移旋转翻折图形讲解教案

平移旋转翻折图形讲解教案

平移旋转翻折图形讲解教案教案名称,以平移旋转翻折图形讲解。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翻折这三种图形变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变换来进行图形的操作。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操作,并能够应用这些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平移、旋转、翻折这三种图形变换的概念及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翻折这三种图形变换的操作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准备好教学课件、教学实例、教学工具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纸和笔,以便跟随教学进行练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操作,引出平移、旋转、翻折这三种图形变换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变换对图形的影响。

2. 讲解平移、旋转、翻折的概念。

教师通过具体的图形实例,向学生介绍平移、旋转、翻折这三种图形变换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 操作平移、旋转、翻折。

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操作,并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练习。

4. 综合练习。

教师设计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巩固对平移、旋转、翻折的理解和掌握。

5. 拓展应用。

教师设计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平移、旋转、翻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6. 总结归纳。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平移、旋转、翻折这三种图形变换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操作。

同时,学生也应该能够应用这些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不断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作业布置。

翻折与平移类几何变换.学案.学生版.

翻折与平移类几何变换.学案.学生版.

翻折与平移类几何变换一几何变换之翻折常用辅助线:作垂线、连接对应顶点(构造对称三角形)技巧提炼:1.翻折之后会出现全等三角形,2.对称轴是翻折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二几何变换之平移常用辅助线:作平行线,(构造平移三角形)技巧提炼:1.图形平移有两个要素:一是图形平移的方向,二是图形平移的距离,这两个要素是图形平移的依据.2.平移的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即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3.常见的构造平移的方式:构造平行线——平移线段构造平行四边形或者等边三角形——平移图形.考点一翻折模型☞考点说明: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设未知量利用勾股解题F【例1】如图,四边形ABCD为一梯形纸片,AD∥BC,AB=DC.翻折纸片ABCD,使点B 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已知DF⊥BC.(1)求证:EF∥AC;(2)若AD=3,BC=7,求折痕EF的长.【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6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D两点,点B在y轴上,现将△AOB沿AB翻折180°,使点O刚好落在直线AD的点C 处.(1)求BD的长.(2)设点N是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D不重合),S△NBD=S1,S△NOA=S2,当点N运动到什么位置时,S1·S2的值最大,并求出此时点N的坐标.D(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并选择一个写出其求解过程;若不存在,简述理由.【例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纸片OABC,O为原点,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1,在BC边上选取适当的点D,将△OCD沿OD翻折,点C落在点E处,得到△OED.(1)若点E在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上(如图1),求点D、点E的坐标;(2)若点E在抛物线y=a x 2的图象上,且△EAB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3)当线段OD与直线EA垂直时,在直线EA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B+PD最小?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ED(备用图【例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OB的直角顶点O在坐标原点,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正半轴和y轴正半轴上,且OA=4,OB=3.动点P、Q分别从O、A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方向向A点匀速运动,到达A点后立即以原速沿AO返回;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向B点匀速运动.当Q 到达B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APQ的面积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如图1,在某一时刻将△APQ沿PQ翻折,使点A恰好落在AB边的点C处,求此时△APQ的面积;(3)在点P从O向A运动的过程中,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D,使四边形PQBD为等腰梯形?若存在,求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2,在P、Q两点运动过程中,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EF交PQ于点E,交折线QB-BO-OP于点F.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EF恰好经过原点O,若存在,求相应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E备用图图1【例5】已知△ABC中,∠ACB=2∠BAC,点E在边AC上,且AE=BE,CD平分∠ACB交AB于点D,连接DE.(1)如图1,求证:BD=ED;图2(2)设线段CD、BE相交于点P,将∠BAC沿直线AC翻折得到∠B′AC(如图2),射线A B′交BE延长线于点Q,连接CQ.若DE:BC=2:3,求∠ACQ的正切值.图1考点二平移模型【例1】阅读下面材料: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在梯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智力和逻辑性相互结合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运算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其中,平移、旋转和翻折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觉的关键内容。

本教案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概念与操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概念;2. 掌握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概念与操作方法;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觉。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小方块、彩纸、剪刀、图钉;2. 平移、旋转和翻折的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以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让学生思考:“你可以不动物体的形状,只改变其位置吗?”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引出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概念。

2. 平移的概念与操作(15分钟)a) 引导学生用小方块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将小方块沿着桌面平移,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

b) 给学生发放彩纸和剪刀,让他们制作一些图形,并进行平移操作。

在操作中,让学生思考平移前后的关系和变化。

3. 旋转的概念与操作(20分钟)a) 给学生展示旋转的示意图,让他们理解旋转的概念。

b) 让学生用小方块进行旋转实际操作,引导他们思考旋转的特点和方式。

c)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和探讨旋转的规律与技巧。

4. 翻折的概念与操作(20分钟)a) 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翻折实例,让学生理解翻折的概念和方式。

b) 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图形,并进行翻折操作。

在操作中,引导他们思考翻折的规律和特点。

5. 综合运用(1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的知识,对一些图形进行操作和推理。

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平移翻折旋转》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平移翻折旋转》优秀教学案例
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中的图形变换、艺术创作中的视觉效果等,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解决方案,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讨论和表达中。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引导他们正确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总结归纳
1.让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总结平移、翻折、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2.学生能够掌握平移、翻折、旋转的性质和特点,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翻折、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分享等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合作探究平移、翻折、旋转的性质和应用。例如,一起研究一个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对其他图形的影响。
2.设计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相互交流想法、解决问题,并互相学习和借鉴。
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四)过定期停下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对平移、翻折、旋转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整能力。同时,通过设计评价任务和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5.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培养:本节课不仅注重学生对平移、翻折、旋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本节课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评估能力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形的平移旋转与翻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形的平移旋转与翻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形的平移旋转与翻折教案认识形的平移旋转与翻折教学目标:1. 认识形的概念,了解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2. 掌握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操作的基本方法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平面上的各种形状卡片、透明纸、彩色铅笔等2.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等3. 教学步骤:导入活动、知识讲解、实例演示、练习巩固、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5分钟)1.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形状卡片,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请学生说出这些形状的名称和特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形的定义:形是由点、线和面围成的图形。

2. 形的分类:根据边和角的特征,形可以分为直线形、曲线形、封闭曲线形、几何形等。

3. 平移的概念:平移是指在平面上沿一定方向和距离移动图形,移动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4. 旋转的概念:旋转是指围绕一定点旋转图形,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5. 翻折的概念:翻折是指将图形沿一条折线翻转,翻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三、实例演示(20分钟)1. 平移:教师利用平面上的形状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平移前后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的特点,例如形状不变、位置改变等。

2. 旋转:教师利用平面上的形状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旋转前后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特点,例如形状不变、位置改变、旋转中心等。

3. 翻折:教师利用平面上的形状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翻折前后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翻折的特点,例如形状不变、位置改变、对称性质等。

四、练习巩固(25分钟)1. 形的分类: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请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一种形的分类,并用彩色铅笔在图形上做出标记。

2. 平移操作: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方向和距离进行平移操作,观察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否相同。

3. 旋转操作: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旋转角度和方向进行旋转操作,观察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否相同。

小学二年级下册几何变换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几何变换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几何变换的认识教案导语:几何变换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几何变换,可以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等基本操作,培养他们的几何想象力和观察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小学二年级下册几何变换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几何变换的概念。

2. 能够模仿和描述平移、旋转和翻转的行为。

3. 能够应用几何变换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顾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顶点等。

2. 引入几何变换(10分钟)通过将一张图纸平移到另一张纸上,让学生观察图形变换后的情况,引出平移的概念,并向学生解释平移的定义和特点。

3. 平移的实践操作(15分钟)己的操作步骤和所得结果。

4. 概念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平移的概念,强调其特点和应用场景,确保学生对平移有深刻的理解。

5. 引入旋转(10分钟)通过示例和实践操作,引入旋转的概念,向学生解释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6. 旋转的实践操作(15分钟)让学生在纸上进行旋转操作,观察图形的变化,并向同学描述自己的操作步骤和所得结果。

7. 概念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旋转的概念,强调其特点和应用场景,确保学生对旋转有深刻的理解。

8. 引入翻转(10分钟)通过示例和实践操作,引入翻转的概念,向学生解释翻转的定义和特点。

9. 翻转的实践操作(15分钟)己的操作步骤和所得结果。

10. 概念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翻转的概念,强调其特点和应用场景,确保学生对翻转有深刻的理解。

11. 拓展练习(15分钟)出示一些几何图形,要求学生进行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加深他们对几何变换的理解。

12. 教学结束(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回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并提醒他们准备下节课的学习材料。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几何变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了对图形变换的观察力和几何想象力。

理解形的平移旋转与翻折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理解形的平移旋转与翻折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理解形的平移旋转与翻折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形状平移、旋转和翻折操作。

3. 发展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或者几何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图形,询问学生如何将它移到另一个位置。

2. 引导学生讨论,并引入“平移”的概念。

【练习】1.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要求学生进行平移操作,将图形移到指定位置。

2. 学生完成平移操作后,与同桌交流结果,并与教师、其他学生一起讨论。

【引入】1. 教师出示一个箭头图形,询问学生如何将它旋转90度。

2. 引导学生讨论,并引入“旋转”的概念。

【练习】1.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要求学生进行旋转操作,将图形按照要求进行旋转。

2. 学生完成旋转操作后,与同桌交流结果,并与教师、其他学生一起讨论。

【引入】1. 教师出示一个形状图形,询问学生如何将它折叠成另一个形状。

2. 引导学生讨论,并引入“翻折”的概念。

【练习】1.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要求学生进行翻折操作,将图形按照要求进行翻折。

2. 学生完成翻折操作后,与同桌交流结果,并与教师、其他学生一起讨论。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移、旋转和翻折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2. 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一道综合练习题,包括平移、旋转和翻折操作。

3. 学生展示并讨论答案。

【拓展延伸】1. 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形状,并编写一道关于形状的平移、旋转或翻折的题目,交给同桌完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和题目,并与同桌互相交换解答。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

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这三个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

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感谢大家的认真参与和积极发言。

【布置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完成自己设计的形状和题目。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形的平移旋转与翻折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形的平移旋转与翻折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形的平移旋转与翻折数学是一门需要实践和操作的学科,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形的认识和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中,如何有效地设计形的平移旋转与翻折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平移平移是指物体在二维平面上沿着某一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的操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平移的方法常用于教学活动中,以帮助学生理解形的位置关系和移动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道题目:班级里有一片花坛,里面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的花朵。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绘制一个平移的图形,使每种颜色的花朵都能得到平移。

要求每种颜色的花朵都必须平移到另一种颜色的花朵所在的位置上。

这道题目可以在备课教案中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绘图实现平移操作。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思考,哪些颜色的花朵需要移动多次才能实现平移的要求,如何通过计算器得出每次移动的距离等。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理解和巩固平移的操作方法,进而扩展到其他的平移题目中。

二、旋转旋转是指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围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的操作。

旋转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几何变换之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圆周、角和图形的变化。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道题目:班级里的同学排成了一个圆圈,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绘制一个旋转的图形,使得原来排在左边的同学现在排在右边。

这道题目可以在备课教案中指导学生以某个点为旋转中心,绘制旋转后的图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旋转图形的位置关系是如何变化的,如何根据图形的特点确定旋转的角度等。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旋转操作,并进一步应用到其他几何变换中。

三、翻折翻折是指将物体或图形的部分折叠到另一部分上,使得两者对称的操作。

翻折在小学数学中也是常见的几何变换方式,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图形的对称性。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道题目:班级里的同学排成一条线,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绘制一个翻折的图形,使得原来位于左边的同学现在位于右边。

图形的平移与翻折中考复习导学案

图形的平移与翻折中考复习导学案

a abbb b a图乙 图甲 图形的平移与翻折中考复习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号【学习目标】1、图形的平移、翻折的概念。

2、平移、翻折的性质及应用。

3、平移、翻折的作图操作。

【重、难点】平移、翻折的性质及应用。

【考点链接】阅读中考指南P73页考点说明 1.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______.2.平移的特征是: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 ,对应 ,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 ;且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3.翻折的性质:对应点的连线被 。

【基础练习】1.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 >)(如图甲),把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矩形(如图乙),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可以验证( ) A .222()2a b a ab b +=++ B .222()2a b a ab b -=-+ C .22()()a b a b a b -=+- D .22(2)()2a b a b a ab b +-=+- 2.如图,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平移,使点A 移至线段AC 的中点A ′处,得新正方形A ′B ′C ′D ′,新正方形与原正方形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3.如图,抛物线1C :x x y 42-=的对称轴为直线a x =,将抛物线1C 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2C ,则抛物线2C 的顶点坐标为 ;图中的两条抛物线、直线a x =与y 轴所围成的图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B C P60By O x 4.如图,直角梯形纸片ABCD ,AD ⊥AB ,AB =8,AD =CD =4,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D 上,将△AEF 沿EF 翻折,点A 的落点记为P .当AE =5,P 落在线段CD 上时,则PD = 。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C 是正方形,点A 的坐标是(4,0),点P 为边AB 上一点,∠CPB =60°,沿CP 折叠正方形,折叠后,点B 落在平面内点B ’处,求B ’点的坐标。

小学数学几何变换教案:从容应对各种几何图形的变换!

小学数学几何变换教案:从容应对各种几何图形的变换!

小学数学几何变换教案:从容应对各种几何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旋转、翻转三种几何变换方式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利用坐标系进行平移、旋转和翻转操作的方法。

3.能够通过绘制平移、旋转和翻转后的图形,理解几何变换的本质,提高空间想象和几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含义和特点。

2.利用坐标系进行平移、旋转和翻转操作的方法。

3.绘制平移、旋转和翻转后的图形,理解几何变换的本质。

教学难点1.绘制平移、旋转和翻转后的图形。

2.理解几何变换的本质。

教具准备1.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教具。

2.坐标系教具。

3.绘图纸、色笔、橡皮擦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几何变换吗?”2.学生们回答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进入今天的教学内容。

二、讲解平移1.教师向学生演示平移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含义和特点。

2.教师以具体的图形为例,让学生手动表达平移的方法,并在绘图纸上进行练习。

3.学生们可以利用坐标系进行平移操作,然后用色笔标注出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们可以进行互相检查与交流,帮助彼此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

三、讲解旋转1.教师向学生演示旋转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旋转的含义和特点。

2.教师以具体的图形为例,让学生手动表达旋转的方法,并在绘图纸上进行练习。

3.学生们可以利用坐标系进行旋转操作,然后用色笔标注出旋转后的图形。

4.学生们可以进行互相检查与交流,帮助彼此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方法。

四、讲解翻转1.教师向学生演示翻转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翻转的含义和特点。

2.教师以具体的图形为例,让学生手动表达翻转的方法,并在绘图纸上进行练习。

3.学生们可以利用坐标系进行翻转操作,然后用色笔标注出翻转后的图形。

4.学生们可以进行互相检查与交流,帮助彼此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翻转的方法。

五、教学小结1.教师总结了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并强调了几何变换的重要性。

2.教师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让学生喜欢数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折与平移类几何变换
内容基本要求略高要求较高要求
全等三角形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
念,了解相似三角形与
全等三角形之间的关

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全等
三角形的性质;会应用全等三角形的
性质与判定解决有关问题
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
知识和方法解决有关
问题
一几何变换之翻折
常用辅助线:作垂线、连接对应顶点(构造对称三角形)
技巧提炼:1.翻折之后会出现全等三角形,
2.对称轴是翻折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
二几何变换之平移
常用辅助线:作平行线,(构造平移三角形)
技巧提炼:
1.图形平移有两个要素:一是图形平移的方向,二是图形平移的距离,这两个要素是图形平移的依据.2.平移的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即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3.常见的构造平移的方式:
构造平行线——平移线段
构造平行四边形或者等边三角形——平移图形.
考点一翻折模型
☞考点说明: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设未知量利用勾股解题
【例1】如图,四边形ABCD为一梯形纸片,AD∥BC,AB=DC.翻折纸片ABCD,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已知DF⊥
BC.
(1)求证:EF∥AC;
(2)若AD=3,BC=7,求折痕EF的长.
A
C
D
B
E
F
【例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
3
4
(x -6)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D 两点,点B 在y 轴上,现将△AOB 沿AB 翻折180°,使点O 刚好落在直线AD 的点C 处.
(1)求BD 的长.
(2)设点N 是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 、D 不重合),S △NBD =S 1,S △NOA =S 2,当点N 运动
到什么位置时,S 1·S 2的值最大,并求出此时点N 的坐标.
(3)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MAC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
坐标,并选择一个写出其求解过程;若不存在,简述理由.
【例3】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纸片OABC ,O 为原点,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B 的
坐标为(3,1),在BC 边上选取适当的点D ,将△OCD 沿OD 翻折,点C 落在点E 处,得到△OED . (1)若点E 在一次函数y =2x -1的图象上(如图1),求点D 、点E 的坐标;
(2)若点E 在抛物线y =ax 2
的图象上,且△EAB 是等腰三角形,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3)当线段OD 与直线EA 垂直时,在直线EA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B +PD 最小?若存在,求
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B
x y
D
O C
E D
A B
x
y
D
O
C
E D
(备用图)
A
O
B
x
y
C
N D
【例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AOB 的直角顶点O 在坐标原点,直角边OA 、OB 分别在x 轴正半轴和
y 轴正半轴上,且OA =4,OB =3.动点P 、Q 分别从O 、A 同时出发,其中点P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 方向向A 点匀速运动,到达A 点后立即以原速沿AO 返回;点Q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 向B 点匀速运动.当Q 到达B 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APQ 的面积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图1,在某一时刻将△APQ 沿PQ 翻折,使点A 恰好落在AB 边的点C 处,求此时△APQ
的面积;
(3)在点P 从O 向A 运动的过程中,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D ,使四边形PQBD 为等腰梯形?若
存在,求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2,在P 、Q 两点运动过程中,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PQ 于点E ,交折线QB -
BO -OP 于点F .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EF 恰好经过原点O ,若存在,求相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O x Q
A P B
C
图1 y
O
x
A B
备用图
y
O x Q A P B
图2
F E
【例5】 已知△ABC 中,∠ACB =2∠BAC ,点E 在边AC 上,且AE =BE ,CD 平分∠ACB 交AB 于点D ,
连接DE .
(1)如图1,求证:BD =ED ;
(2)设线段CD 、BE 相交于点P ,将∠BAC 沿直线AC 翻折得到∠B ′AC (如图2),射线AB ′ 交
BE 延长线于点Q ,连接CQ .若DE : BC =2 : 3,求∠ACQ 的正切值.
考点二 平移模型
【例1】 阅读下面材料:
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

若梯形ABCD 的面积为1,试求以AC 、BD 、AD BC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

E
O
D
C
B A
O
D
C
B
A
小伟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

他先后尝试了翻折、旋转、平移的方法,发现通过平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他的方法是过点D 作AC 的平行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得到的BDE ∆即是以AC 、BD 、AD BC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请你回答图中BDE ∆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
参考小伟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ABC ∆的三条中线分别为AD 、BE 、CF
F E D
C
B
A
⑴在图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AD 、BE 、
CF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 ⑵若ABC ∆的面积为1,则以AD 、BE 、CF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
B
D
A
C P
E
Q
B ′
图2
B
D
A
C P
E
图1
【例2】 如图,在ABC △中,AB AC =,且30BAC ∠=︒,以AB 为腰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以AC 为斜
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E ,连接CD BE 、
交于点F ,求DFB ∠的度数. F E
D
C
B
A
【例3】 AD 是ABC ∆的中线,F 是AD 的中点,BF 的延长线交AC 于E .求证:1
3
AE AC =

【例4】 如图,已知ABC ∆
⑴请你在BC 边上分别取两点D 、E (BC 的中点除外),连结AD 、AE ,写出使此图中只存在两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相应条件,并表示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⑵请你根据使⑴成立的相应条件,证明AB AC AD AE +>+.
C
B A

D
E C
B A
F
A D
E C
B
【例5】 如图所示,两条长度为1的线段AB 和CD 相交于O 点,且60AOC ∠=,求证:1AC BD +≥.
O
D
C
B
A
O
D
B‘C
B
A
【例6】 已知线段OA 、OB 、OC 、OD 、OE 、OF .AOB BOC ∠=∠COD =∠DOE =∠EOF =∠60=︒.且
2A D B E C F ===.求证:3OAB OCD OEF S S S ∆∆∆++<.
F
E
D
C
B
A
O
【例7】 已知:矩形ABCD 内有定点M ,试证:2222AM CM BM DM +=+.
M D
C
B
A
【例8】 如图所示,在六边形ABCDEF 中,AB ED ∥,AF CD ∥,BC FE ∥,AB ED =,AF CD =,
BC FE =.又知对角线FD BD ⊥,24FD =厘米,18BD =厘米.请你回答:六边形ABCDEF 的
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F
A
B
C
D
E
【例9】 如图所示,在长方形ABCD 中,点M 是边AD 的中点,点N 是边DC 的中点,AN 与MC 交于点
P .若33MCB NBC ∠=∠+︒,求M PA ∠的度数.
M P
N
D C
B
A
【例10】 如图所示,在ABC ∆中,90B ∠=︒,M 为AB 上的一点,且AM BC =;N 为BC 上的一点,且
CN BM =.连接AN 、CM 交于点P ,求证:45APM ∠=︒.
P
N M C
B
A
【例11】 如图,在Rt △ABC 中,∠C =90°,D ,E 分别为CA ,CB 延长线上的点,AE 与BD 相交于点F .
(1)若BE =AC ,AD =CE ,求∠AFD 的度数;
(2)若BE =
3 3
AC ,AD =
3
3
CE ,求∠AFD 的度数.
A
C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