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答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初一文言文练习附答案(2)

(完整word版)初一文言文练习附答案(2)

.暑期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水仙(清)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 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己.之,一年 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看水仙,是何异于 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 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 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 分)(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3)请己.之(4)是何异于 反.金陵2.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学而.时习之, 亦说乎B.汉室之隆,可计曰而.待也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常有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孑。

(4 分)(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 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4.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3 分)对于水仙,作者可谓“愛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二、于令仪 责盗曹州于令仪者,巿井①人也,长厚 忤物,晚年家颇富裕。

一夕,盗入其家,诸孑禽之,乃邻舍人孑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注】①巿井:指做生意。

②寡悔:很少做对 起自己的事。

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1.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诸孑禽之禽:通“擒”,抓获B.汝素寡悔素:一向,平时C.问其所欲欲:欲望D.卒为良民卒:最终2. 请将文中画线句孑“尔贫甚,夜负十千③ 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完整版)小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小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二)一、《学弈》弈①秋②,通国③之④善⑤弈者也。

使⑥弈秋诲⑦二人弈,其⑧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⑨;一人虽听之⑩,一心以为有鸿鹄⑪将至⑫,思⑬援⑭弓缴⑮而射之⑯。

虽与之⑰俱学,弗若⑱之矣⑲。

为⑳是其_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①弈:下棋。

②秋:人名。

③通国:全国。

④之:的。

⑤善:善于,擅长。

⑥使:假如,假使。

⑦诲(huì):教导。

⑧其:其中。

⑨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⑩之:弈秋的教导。

⑪鸿鹄(hóng hú):“鸿”指大雁,“鹄”指天鹅,本文中指天鹅。

⑫将至:将要到来。

⑬思:想。

⑭援:取来。

⑮缴(zhuó):系着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⑯ 之:天鹅。

⑰之:他,指前一个人。

⑱弗若:不如,比不上。

⑲矣(yǐ):了。

⑳为:因为。

_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解释加点字义。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B、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C、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援弓缴/而射之。

D、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惟弈秋之为听②为是其智弗若与?5.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学弈》【参考答案】:1.①教诲,教导②这样③引,拉④一起2.C 3.C 4.①只听弈秋的教导。

②能说(难道)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5.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二齐宣王使①人吹竽,必②三百人。

南郭处士③请为④王吹竽,宣王说⑤之,廪食⑥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⑦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使:让。

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注】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席子。

④濡(rú):沾湿。

⑤逾:通“愈”,更加。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徙衽以从阴________②其阴逾去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

【答案】(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

徙:移动;②句意为:树影越移越远了:去;离开。

(2)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于:在;夕:晚上。

句意为: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文中郑人“拙”具体表现在“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

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②是/吾剑之所从坠(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答案示例:①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

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不能办成事情的。

③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

【点评】⑴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

曾祖忱,晋徐州刺史。

祖权,黄门郎。

父不疑,桂阳太守。

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

泛览经籍,尤长隶书。

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

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

欣本工书,因此弥善。

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

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

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

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

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

”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

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迁以为楚台殿中郎。

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

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

”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

”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四年,简惠著称。

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

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

转在义兴,非其好也。

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

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

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

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

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

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

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欣本工.书,因此弥善工:善于,擅长B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恨:怨恨C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诣:到……去D除.中散大夫除:任命,授职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①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①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②其.势不俱生D.①论者称焉.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能表现羊欣淡泊名利的一组是()①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②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③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④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⑤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⑥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A.②③⑤B. ①③⑥C. ④⑤⑥D. ①②④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文言答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言答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答案:(一)一举而三役济1.(1)失火(2)恢复;重建(3)担心(4)开通水道;放水2.(1)工程完成以后,却再把废弃的瓦砾、石灰、泥土填实到沟壕中,又修复为街道。

(2)做了一件事而同时完成了三项工役。

3.重建宫室;凿通衢取土;决汴水运杂材。

(二)抽刀相啖1.(1)居住(2)您(3)于是是(4)像如2.(1)突然在路上相遇。

“于途”是介词结构,必须译在“相遇”之前(2)姑且弄点肉来吃好吗3.勇应当有价值,否则就不必勇(三)旋风1.(1)树(2)顷刻;一会儿(3)不久(4)全;都2.(1)民间死伤和丢失的人不计其数。

(2)县城完成被变成一座废墟,于是把县城迁移到现在这个地方。

3.旋风发展之迅速。

(一)海市1.(1)像(2)清晰可数(3)形成(4)详细;具体2.(1)我怀疑不是这样的。

(2)半夜里听见有鬼神从空中经过,有车马人畜的声音,一一可以分辨出来。

3.印证有类似“海市”情景,自己“疑不然”有所依据。

(二)画沙1.(1)聪慧,思路敏捷(2)以事告人;告诉(3)感到惊异;以……为异(4)写2.(1)朱熹就问他说:“天的上面是什么东西?”(2)如果不是这样讲孝道,就不是人了。

3.孩子的聪慧;对学习的兴趣,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三)春夜宴桃李园序1.(1)旅舍(2)持、拿(3)确实,很(4)是2.(1)我们聚会在桃李争芳的园中,畅叙天伦的乐事。

(2)没有好的诗作,哪里能抒发高雅的情怀?3.乘良辰美景,开怀畅饮。

我们兄弟数人,乘着酒兴,都要写出佳作来。

(一)诸葛亮诫子书1.(1)修养(2)节俭、俭朴(3)逝去(4)意志2.(1)不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是追求安宁静心,思虑就不会高瞻远瞩。

(2)追求过度的享乐、又怠惰就不可能奋发向上,情绪浮躁就不可能达到陶冶性情。

3.要有明确的志向,要努力学习增广才能,要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品德,为社会多作贡献。

(二)晋平公炳烛而学1.(1)向(2)晚(3)明亮;照明(4)好2.(1)哪里有作为臣子而戏弄他的君主的吗?(2)点燃蜡烛照得明亮,与摸黑走路相比,哪个好呢?3.学无止境,学习对人生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1(Word版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1(Word版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不久,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注】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席子。

④濡(rú):沾湿。

⑤逾:通“愈”,更加。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徙衽以从阴________②其阴逾去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

【答案】(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

徙:移动;②句意为:树影越移越远了:去;离开。

(2)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于:在;夕:晚上。

句意为: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文中郑人“拙”具体表现在“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

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②是/吾剑之所从坠(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答案示例:①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

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不能办成事情的。

③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

【点评】⑴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球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注】①遽(jù):迅速,急忙。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郑人有且置履者________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③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④不亦惑乎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你认为【甲】文段中“郑人”可笑的地方表现在哪里?(4)有人说,【乙】文段写的是“蠢人蠢事”,请简要概括这个“蠢人”所做的“蠢事”。

(5)读了【甲】【乙】两则寓言后,你得到的共同的启示是什么?【答案】(1)将要;测量;坠落;迷乱,糊涂(2)①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②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3)尺码是根据脚量出来的,自己亲自去买鞋居然还要先量尺码;买鞋时,尺码忘带,还要回去拿;别人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还执迷不悟。

(4)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便从记号处跳入水中寻找落水的剑。

(5)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变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

且:将要。

②句意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度:测量。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

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

遂相率呼啸去。

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

以为仇耶?不杀不辱。

以为盗耶?未劫一物。

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

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

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④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

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

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注】①末:粉末。

②愈:痊愈,愈合。

③旋:不久。

④如果(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2)下列几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但知其一/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 转转不已/壮心不已C. 当求之于上流/定非我所见之理D. 愿乞夫人一物/愿驰千里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②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4)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甲文中的句子填空),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也。

”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用乙文中的句子填空)回答。

这两个故事共同告诉我们的道理:________。

【答案】(1)夜半/ 有数盗 /执炬 /露刃入(2)C(3)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曹玮用兵曹玮尝出战小捷,虏兵①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②,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③。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④军。

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⑤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歇良久。

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⑥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⑦不能立人气亦阑⑧。

吾以此取之。

”【注释】①虏兵:敌军。

②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

③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

④縻(mí):束缚。

⑤少选:一会儿。

⑥几:接近。

⑦痹:麻痹。

⑧阑:残,尽。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可以为师矣B. 遂弃牛羊而还肃遂拜蒙母C. 歇定可相驰矣愿驰千里足D. 若乘锐便战关山度若飞(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B.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C.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D.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②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4)结合文章,分析曹玮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里?【答案】(1)B(2)C(3)①敌军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赶快返回袭击曹玮军队。

②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劳了,故意用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

(4)曹玮假意贪图牛羊之利,使军队表现出军容不整的样子,诱敌深入;敌人追至,避敌锐气,假意不想乘人之危,让敌人休息修整,使敌人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了,人气残尽,最后一击击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仲由宇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①,好勇力,志伉直②,冠雄鸡,佩猳豚③,陵暴④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⑤,因门人请为弟子。

(选自《史记。

伸尼弟子列传》)【注】①鄙:粗朴。

②伉直:刚强直爽。

③猳(jiā,加)豚:猪。

猳,公猪。

豚,小猪。

指以猳豚皮装饰的剑。

④陵暴:欺凌,施暴。

⑤质:质,通“贽”,礼物。

【丙】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

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③好恶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④!”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與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

然后令送箸⑤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王子敬:王献之,官员。

②顾辟疆:人名。

③指麾:指点评论。

磨,通“挥”。

④伧:粗野,鄙陋。

⑤箸:这里相当于“之于”。

(1)学习文言文要注意一词多义。

请写出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顾: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②回转顾望________(2)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词类活用的情况,如:饭疏食,“饭”活用做“吃”的意思。

下列两句中的划线词都有词类活用情况,请写出意思。

①冠雄鸡________②子路后儒服委质________(3)下面的词语曾在课内出现,请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①好勇力________②顾勃然不堪曰________(4)用“/”给文章划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完整word版)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

(完整word版)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一)目录1.赵襄主学御 (3)2.老马识途 (3)3.穿井得人 (4)4.南辕北辙 (5)5.千里之马 (5)6.赵威后问齐使 (6)7.齐欲伐魏 (6)8.赵襄子饮酒 (7)9.沛公至咸阳 (8)10.四面楚歌 (8)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9)12.孔子见罗雀者 (10)13.教子 (10)14.石崇与王桤争豪 (11)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12)16.长安何如日远 (13)17.床头捉刀人 (13)18.雪夜访戴 (14)19.陈太丘与友期行 (15)20.未若柳絮因风起 (15)21.七步诗 (16)22.太宗罢朝 (16)23.永某氏之鼠 (17)24.临江之麋 (18)25.荔枝图序 (19)26.三上 (19)27.名二子说 (20)28.读孟尝君传 (21)29.伤仲永 (22)30.盲人识日 (23)31.献曲求诗 (23)32.唐太宗论弓矢 (24)33.王猛为京兆尹 (25)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 (26)35.三镜 (27)36.毛遂自荐 (27)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28)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29)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30)40.请君入瓮 (31)41.虹 (31)42.陨石 (32)44.江淮之蜂蟹 (33)45.猫犬 (34)46.与长子受之 (34)47.说虎 (35)48.楚人养狙 (36)49.象虎 (37)50.李氏之鸠 (38)51.傅显迂缓 (38)52.祈梦决狱 (39)53.曹司农竹虚言 (40)54.题画二则 (40)55.牧竖 (41)56.狼 (42)57.与四弟书 (43)58王冕 (43)59.多多益善 (44)60.师旷论学 (45)61.叔敖杀蛇 (45)62.三峡 (46)63 .颜回好学 (46)64.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47)65.薛谭学讴 (47)66.孟母戒子 (47)67.华佗治病 (47)原文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父亲的眼神①一个背景,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

但是数理化的成绩却出奇地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已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③因自觉惭愧,回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

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

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上学了,反正学不好,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不想我走他的老路。

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到我讲的话。

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

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样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对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

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

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⑥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今年就没有收成了。

”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

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

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呵欠连天了。

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

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的鼓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⑨“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有干不好。

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汗流下来,不是热汗,是冷汗。

完整word版本小学六年级的文言文练习包括答案

完整word版本小学六年级的文言文练习包括答案

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2〕宁信度.2、翻译以下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答复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 1.(1) 量〔 2 〕尺寸尺码〔 3 〕d ù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要注重实际。

5.这那么寓言挖苦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②吾欲之.南海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④子.何恃.而往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4.写一句关于志向的名言:二. 1.①边境。

②到。

③难道。

④凭借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3.比照,立志。

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球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注】①遽(jù):迅速,急忙。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郑人有且置履者________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③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④不亦惑乎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你认为【甲】文段中“郑人”可笑的地方表现在哪里?(4)有人说,【乙】文段写的是“蠢人蠢事”,请简要概括这个“蠢人”所做的“蠢事”。

(5)读了【甲】【乙】两则寓言后,你得到的共同的启示是什么?【答案】(1)将要;测量;坠落;迷乱,糊涂(2)①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②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3)尺码是根据脚量出来的,自己亲自去买鞋居然还要先量尺码;买鞋时,尺码忘带,还要回去拿;别人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还执迷不悟。

(4)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便从记号处跳入水中寻找落水的剑。

(5)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变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

且:将要。

②句意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度:测量。

③句意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word版)小学文言文练习含答案,文档

(word版)小学文言文练习含答案,文档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

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

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

生曰:“君假设出我,当厚报。

〞行人曰:“以此犬见与。

〞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

〞行人曰:“假设不与我,便不出尔。

〞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

生知其意,遂应之。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为以下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假设不与我,“与〞:_________A.和B.结交C.给D.赞成〔2〕犬引颈下视井中,“引〞:____________ A.延续B.伸长C.举D.导引.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__。

.杨生容许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答复〕||||||||||||||||||||||||||||||||||||||||||||||||||||||||||||||||||||||||||||||||||||||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以下词的意思。

1〕众皆弃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数(cù)罟洿(kuā)池弃甲曳(yè)兵B.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C.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ɡ)序之教D.衣帛(bó) 畜(chù)养请以战喻(yù)【答案】C(A.洿:wū;B.莩:piǎo,D.畜:xù)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答案】C(A加:①更,②夸大;B直:①只,不过,②通“值”,价钱;C兵:兵器;D 胜:①尽,②超过,胜过。

)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⑧D.②④⑤【答案】A(①鼓,名词动用;②王,称王;③树:种植;④衣,穿;⑥丧,埋葬。

)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夫晋,何厌之有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B(都是宾语前置)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答案】 B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答案】B(“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不当)7.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答案】 B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

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

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

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答案】A(孟子是孔伋的再传弟子。

)二、文本精品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④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答案】B(以:介词,按照/介词,用。

之:代词,代人/助词,的。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黎民不饥不寒。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D(然而:古,这样却,是两个词;今:连词,表转折,是一个词。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填然鼓之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弃甲曳兵而走【答案】D(例句中“鼓”为名词用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D项没有活用现象。

)12.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答案】C(“表明害民的是荒年”有误。

)过秦论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xiáo)蒙恬(tián)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答案:C(A项中的“崤”应读“yáo”。

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ái”,此处应念“dí”。

D项中的“赢”应为yínɡ。

)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B.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D.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答案:B(默写中常因同音而写别字,A项中的“候”应为“侯”,C项中“抱”应为“报”,是“报复”之意。

D项中的“崛”应为“倔”,是通假字。

)3.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B.委命下吏命: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作难:起事、首倡。

答案:B(“命”意为“生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而不是命令。

)4.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答案:A(B项中的“景”通“影”,C项中的“从”通“纵”,D项中的“有”通“又”。

)5.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陈胜瓮牖绳枢之子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答案:D(解析见“课前预习”卡片2。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B.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陶朱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

C.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D.秦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侯国。

答案:C7.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加点词的运用解释正确的一种A.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B.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C.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D.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富于变化,避免雷同,读来无呆板之感。

答案:D(贾谊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讲究铺张。

A项理解有误,B、C两项理解不全面。

)8.选出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答案:A(A项中①②都是“到了”的意思。

B项中①为“遗留”,②为“丢失”。

C项中①指“便利(条件)”,②应理解为“锋利”。

D项中①是“制度”的意思,②念duó,“估量”的意思。

)9.下面一组翻译中哪一句最准确A.振长策而御宇内译:举起长鞭来驱赶天下诸侯。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译: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译: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译:收集天下的军队。

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E.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译:(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就十分牢固。

答案:E(A项中“御宇内”理解为“驾驭全中国”较贴切。

B项中“敲”和“扑”不宜理解过实,应泛指各种严酷的刑罚。

C项中的“藩篱”应取比喻义。

D项中的“兵”应指“兵器”。

)二、简答题10.本文是《过秦论》上中下三篇中的上篇,着重叙述___________,揭露___________,指出“______________”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作者总结秦王朝的历史教训,意在____________,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答案:秦王朝的兴亡过程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借古讽今三、阅读题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1.选出下列短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①锄耰棘矜②钩戟长铩③万乘之势④度长絜大⑤一夫作难A.yōu qín jí chènɡ dù xié nánB.yōu qín jǐ shènɡ duó xié nànC.yǒu jín jǐ chènɡ duó xié nànD.yǒu jín jí shènɡ duó qì nàn答案:B(“矜”“乘”“度”“难”均为多音字,要根据意义来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