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精编高中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翻译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十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中⽂⾔⽂⼤全及翻译【⼗篇】。
欢迎阅读参考!⾼中⽂⾔⽂⼤全及翻译【篇⼀】 《鸿门宴》 两汉: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伤使⼈⾔于项⽻⽈:“沛公欲王关中,使⼦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怒⽈:“旦⽇飨⼠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兵四⼗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沛公居⼭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关,财物⽆所取,妇⼥⽆所幸,此其志不在⼩。
吾令⼈望其⽓,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也。
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季⽗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从俱死也。
”张良⽈:“⾂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具告沛公。
沛公⼤惊,⽈:“为之奈何?”张良⽈:“谁为⼤王为此计者?”⽈:“鲰⽣说我⽈:‘距关,⽏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料⼤王⼠卒⾜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请往谓项伯,⾔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秦时与⾂游,项伯杀⼈,⾂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孰与君少长?”良⽈:“长于⾂。
”沛公⽈:“君为我呼⼊,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吾⼊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与⾮常也。
⽇夜望将军⾄,岂敢反乎!愿伯具⾔⾂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沛公⽈:“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军中,具以沛公⾔报项王,因⾔⽈:“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乎?今⼈有⼤功⽽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谢⽈:“⾂与将军戮⼒⽽攻秦,将军战河北,⾂战河南,然不⾃意能先⼊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中国古代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于学习古代文化和提升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我特编了一份新的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旨在提供更简洁明了的翻译,并便于理解和学习。
以下是助读译文的内容。
第一篇:《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位而众星共之。
”【助读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要以德行为基础,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安坐在其中央,众多恒星围绕着它共同发光。
”解读:孔子通过比喻北极星来比喻一个为政者的德行,强调德行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
北极星稳定地坐落在天空中心,象征着一个为政者应当坚守正道,起到稳定国家的作用。
第二篇:《史记·太公世家》晋文公曰:“太公望,天乎!吾闻其与文王同天,而独乘白马。
自言本天子孙贵。
”【助读译文】晋文公说:“太公望实在是天上的神仙!我听说太公望与文王同为上天派来的,而他独自骑着白马。
他自称是天子的后代,地位高贵。
”解读:这段内容描述了太公望的神秘身世和高贵地位。
他被晋文公视为神仙,因为他乘坐白马,这象征着神秘和至高无上的身份,也显示了他天子的后代身世。
第三篇:《左传·文公十四年》私淑贤者,首且申之苏氏;书墨未洽,吾惧乖人。
【助读译文】追随贤者,首先向苏氏请教;书写和墨色尚未融洽,我担心写得不合格。
解读:这段内容描绘了作者自我要求的态度。
作者表示自己在学习时,首先要向贤者请教,希望能得到正确的指导。
对于书写和墨色的要求,作者表示担心如果没有掌握好相关技巧,可能会写得不到位。
第四篇:《文选·陆机·赠卫尉》吾尝尝其水之甘,犀几,繍匣,百宝玩好之,宜哉宜哉!得尽所欲,又未始闲。
【助读译文】我曾品尝过他家的美酒,还有鹿皮小几、刺绣匣子、各种珍宝玩具,实在惬意啊!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切,但却从未有过闲暇。
解读:这段内容刻画了作者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内心的困扰。
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5篇
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5篇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其翻译5篇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学生必背文言文(80篇之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2、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6篇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6篇精选高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篇一赤壁赋苏轼〔宋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篇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篇原文及翻译一、原文:孔子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朱熹的解释是:我们不希望别人对我们施行不好的行为,那么我们对别人也不要施行不好的行为。
这是大家熟悉的一个句子。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不能做到遵守这个原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背后的原因。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
为了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很多人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他们常常会选择出于自私的目的去伤害别人,甚至不惜违法乱纪。
这样的行为无疑是过度追求个人利益的体现,而忽视了道义和人伦的约束。
此外,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功利主义的思潮。
功利主义强调的是结果和效益,只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论通过何种手段都可以接受。
这就给人产生了一个错误的观念,即只要达到自己的利益,就可以对他人不择手段。
这种思潮无形中颠覆了传统的道德观念,使人们对于施行真正的仁爱之道产生了怀疑和质疑。
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的物质追求也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人们过分追求物质的享受,把利益和欲望作为生活的中心。
因此,在利益面前,对他人的伤害成了一种正当化的行为。
尤其是在商业领域,功利的价值取代了道德的价值,很多人甚至把损人利己视作经商的常态。
二、翻译:Confucius once said, "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ant others to do to you." Zhu Xi's interpretation of this statement is: if we do not want others to treat us badly, then we should not treat others badly either. This is a well-known sentence that many are familiar with. However, in real life, many people fail to abide by this principle. Why does this happen?Let's first examine the underlying reasons. In modern society, people face increasing competition and pressure. In order to succeed in work and life, many are willing to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pursue their own interests. They often choose to harm others out of selfish motives, even resorting to illegal and immoral actions. Such behavior undoubtedly reflects an excessive pursuit of personal interests, while neglecting ethical and moral restraints.Furthermore, there is a prevalent utilitarian trend in modern society. Utilitarianism emphasizes the results and benefits, accepting any means as long as one achieves their goals. This has led to a mistaken belief that as long as one's interests are met, they can treat others without any moral constraints. This trend invisibly undermines traditional moral values and raises doubts and questioning regarding true benevolence.At the same time, the material pursuit in modern society has negatively influenced people's behavior. People excessively pursue material enjoyment, making personal gain and desire the center of their lives. Consequently, causing harm to others for the sake of personal interest becomes a justified action. Especially in the business field, utilitarian values have replacedmoral values, and many individuals consider harming others for personal gain as a normal practice in business.In conclusion, while Confucius' teaching of "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ant others to do to you" remains well-known, it is unfortunate that some individuals in modern society fail to adhere to this principle. Factors such as increasing competition, the prevalence of utilitarianism, and the materialistic pursuit have all contributed to the disregard for ethical conduct. It is crucial for individuals to reflect on their actions and choices, and strive to uphold moral values in ord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and benevolent society.。
篇高中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翻译
篇高中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翻译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文言文20段训练1、盲苦有盲子道涸溪。
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乎坠地。
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2、贵天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不遂王者,为之有也.3、陈述古祠钟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
述古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
”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
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隙。
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
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4、方子振学弈人多言:"方子振小时嗜弈,尝于月下见一老人,谓方曰:‘孺子喜弈乎诚喜,明当候我中。
'明日方往,则老人已在。
老人怒曰:‘曾谓与长者期,而迟迟若此乎当于诘朝更期于此。
'方念之曰:‘圯上老人意也。
'方明日五鼓而往,观门未启,斜月犹在。
老入俄翩然曳杖而来,曰:‘孺子可与言弈矣。
'因布局于地,与对四十八变,每变不过十余着耳。
由是海内遂无敌者。
"余过清源,因觅方问此。
方曰:"此好事者之言也。
余年八龄,便喜对弈。
时已从塾师受书,每余常课,必先了竟,且语师曰:‘今皆弟子,请以事弈。
'塾师初亦惩挞禁之,后不复能禁。
日于书案下置局布算。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精品12篇)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精品12篇)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
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
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
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
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
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2)锁定谓语,按现代汉语的句法来确定其词性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除倒装句外,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其对应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比如“他艰难地挪动肥胖的身体”这个句子中,“他”是主语,“挪动”是谓语动词,“身体”是宾语,“艰难”是修饰谓语动词“挪动”的状语,“肥胖”是修饰宾语“身体”的定语。
如此看下来,词性、语序这些常规的语法概念是一目了然的。
在文言文中,谓语动词一般不能省略,如果谓语对应的位置上不是动词,我们得首先确定它的词性,继而确立词性活用类别,最后推知它的意思。
例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20XX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解析:此句中“帝”和“死”二个字的翻译很关键。
一个句子中必须要有谓语动词,根据这个规则来分析上面这个句子,可以判断出“帝”和“死”这二个字在这里属于词类活用,从词性上讲都是动词。
示例: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原文:昔者葛天气有道,奔马如风,折而不缓。
庖丁豕乘,武王既戒之,曾是以礼。
然则万物不自低而不承,不自高而不仰。
故有天道,厚德载物;有地道,载力负重;有人道,无施而不行。
故曰:“虽有葛天气道,仁义在其中乎!”夫仁者,以天下为己任,己任为天下。
故云天之无恢,地之无纤,亦不径行。
天下凋敝,仁者德之;天下合富,仁者义之。
先王之心,莫有不臧也。
夫仁者,爱人之德也。
人之所爱,亦有不可爱者。
举世而言,君子之中痴者不怒,触义而死者无悔。
斯人也,受道不获,纳言不遗,德之浸著者也。
君子德之,故能爱人如己,事人如神。
斥者不回,德之以忍;谩者不怨,德之以谅。
是以君子情小而行大,情薄而义厚。
故曰:“仁者,人也者也”。
然则仁者天下之贵也,号令之至善也。
故君子知其为仁之难,动而有困也。
故曰:“久于事者,民之误也;久于止者,物之幸也。
”故仁者恪守其位而动,虽时有起伏,不改其行。
君子力行,无规矩;知万物之变,固守其常。
未有过大而不可全也,去难异议,修身以居民,则民从之矣。
君子安者以候物,不失斯道也。
翻译:从前有个人名叫葛天气,他骑马时像风一样快,折回却并不缓慢。
有个庖丁乘坐在猪背上,当武王警告他时,他终于按礼来骑乘。
然而万物都需要低下身去承担,不可以自高自傲。
因此有了天道,厚德可以承载万物;有了地道,承力可以负重;有了人道,不需要施行就能实现。
因此说:“虽然有葛天气道德,仁义就在其中啊!”所谓仁德,就是以全天下为自己的责任,自己的责任就是承载天下。
所以说天无不维系的,地也没有纤毫之差,行径也不会偏离方向。
当天下逢到颓败时,仁者就是德的拯救者;当天下充满富裕时,仁者就是义的引导者。
先王的心灵,没有不崇高的。
所谓仁者,就是爱人的德行。
人对待所爱的事物,也有不可爱的。
在世人眼中,君子当中的痴迷者不会发怒,为义而死者不会后悔。
这样的人,受到道德的洗礼,言语接纳不抛弃,德行深入内心。
君子因此德行高尚,能够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人,待人如神。
必考高中14篇文言文翻译
高中考纲内必考14篇文言翻译篇《赤壁赋》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
(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
1、孤: 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适,嫁。再,第二次)
3、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家世。 世家:家世。
4、之:到,往,去。
5、既:已经。
6、去:离。
7、南都: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这里的南都学社为当时著名学社。
8、尝:曾经。
9、就寝:上床睡觉。
10、给(jǐ):供应
11、日昃(za):太阳偏西。
1.【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夜晚疲倦了,往往用冷水洗脸。他常常是白天苦读,吃不饱稠粥,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于是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的要意,情绪激昂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常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高中文言文翻译训练十篇(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翻译训练十篇(附答案)1、李邕鉴真迹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
”李欣然愿见。
萧故迟四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
”李诚以为信矣。
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
”遽令走出。
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
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
”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封氏闻见记》【译文】萧诚十分擅长书法,李邕也自己写东西说自己擅长鉴别书法。
两个人都住在南中。
萧诚写了副字认为不错,就拿给李邕看,李邕觉得一般,萧诚对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满,就造了几张假的古字画,天天把玩,把字画弄得很旧,看见的都说这是数百年前的字画,萧诚对李邕说:”我有王羲之的真迹,珍藏了很久,现在想拿给你看看。
”李邕很希望看看,萧诚故意拖延数天,不肯拿出来。
后来两人谈及此事,李邕执意要求看看,说:”你答应了却不让我看,不是在骗我吗?”萧诚于是让家仆回去取来,家仆没拿到,惊呼:”前几天有客人来,见过,估计被他偷了。
”李邕信以为真,萧诚过了很久说:”我放在某个地方,后来忘了。
”就让李邕跟着去取,到了地方后,李邕观摩了很久,没怀疑是假货,说:”这样的真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在座的都认为这就是真迹。
又过了几天,等到李邕的客人们都聚会,于是萧诚对李邕说:”你从来都看不起我的书法,前几天给你看了几张我小时候写的字,你怎么就认为它是王羲之的真迹,你是怎么看的?”李邕大惊说:”你再拿来我看看?”看到后,稍微瞟了几下,扔在床上说:”现在仔细看看,还是不怎么样。
20篇精编高中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翻译
实用文档20段训练文言文1、盲苦,兢兢握固,自分)有盲子道涸溪。
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放下即实地也。
”盲)(只管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料想)早知即实地,!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乎坠地。
乃自哂曰:“嘻矜(),执一隅以自矜严!”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何久自苦耶者,视此省哉!持自负) 、贵天2”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不遂王者,为之有也.3、陈述古祠钟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
述古乃浦城县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
”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绐之曰: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
述古自率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良久,引囚逐一同职,祷钟甚隙。
祭讫,以帷围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
? 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4、方子振学弈方子振小时嗜弈,尝于月下见一老人,谓方曰:‘孺子喜弈人多言:明日方往,则老人已在。
老人怒曰:‘曾谓'唐昌观?乎诚喜,明当候我中。
大全.实用文档‘圯上老人意也。
方念之曰:当于诘朝更期于此。
'与长者期,而迟迟若此乎?方明日五鼓而往,观门未启,斜月犹在。
老入俄翩然曳杖而来,曰:‘孺'因布局于地,与对四十八变,每变不过十余着耳。
由是海'子可与言弈矣。
此好事者之言也。
余年八余过清源,因觅方问此。
方曰:内遂无敌者。
龄,便喜对弈。
时已从塾师受书,每余常课,必先了竟,且语师曰:‘今塾师初亦惩挞禁之,后不复能禁。
日于书案下置,请以事弈。
'皆弟子余力鬼此盖专艺入神,管夷吾所谓:局布算。
年至十三,天国下遂无敌手。
神通之,而不必鬼神者也!、仲尼之贤如天高5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5篇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5篇原文及翻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5篇原文及翻译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5篇翻译1、萧颖士傲物自悔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
恃才傲物,无与比。
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
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
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
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
”初,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
明日,具长笺,造门谢。
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复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
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
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
正赶上暴雨狂风。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口出不逊。
很快雨停,云去天开。
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
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2、郭琇面劾权臣康熙间,山左名臣,自李之芳、董讷而下,实以郭瑞卿为最刚正。
瑞卿名琇。
当明珠柄政时,行为专恣,朝野多侧目。
郭刚直性成,尝于明珠寿日,胪举其劣迹,列入弹章上之。
旋复袖所草疏,乘车至明邸,踵门投刺,明以其素倔强,来谒不易,肃冠带迎之。
及入,长揖不拜,坐移时,故频频作引袖状。
明喜问曰:「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郭曰:「否否。
」探袖出视,乃一弹章。
明取读未毕,郭忽拍按起曰:「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
高中文言文翻译全集
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译文:我是高阳帝的后代,我的父亲名叫伯庸。
在孟陬之地的摄提贞月,我生于庚寅年。
我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状况,赐给我一个美好的名字:名叫正则,字叫灵均。
二、《论语》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三、《庄子》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庄子与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鱼儿在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的快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四、《史记》原文:孔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译文:孔子说:“不进行教育就杀人,叫做虐;不加警告就期望成功,叫做暴;发布命令迟缓而限期紧迫,叫做贼。
”五、《诗经》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原文: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闻之,曰:“太子丹者,人臣之礼也。
”译文:燕国的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秦王听说后,说:“太子丹,这是人臣的礼节。
”七、《左传》原文:晋侯问于士蒍曰:“吾其济乎?”对曰:“君其知之。
臣闻之,一夫荷戈,足以为天下笑;然而晋国,君之国也,未可量也。
”译文:晋献公问士蒍说:“我们能够成功吗?”士蒍回答说:“您应该知道。
我听说,一个勇士手持戈矛,足以使天下人嘲笑;然而晋国,是您的国家,不可估量。
”八、《后汉书》原文:光武以谦冲自牧,浮沉天下,三十余年,然后乃定。
高中文言文作文集锦翻译
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二、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孟子说:“行得正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背离正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帮助很少到了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用天下的人都顺从他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三、原文:《论语》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论语》中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四、原文: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翻译:庄子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既然如此还要去追求知识的人,那更是危险的!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触犯刑法。
顺着自然的规律去做,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可以奉养父母,可以尽享天年。
”五、原文:《庄子·逍遥游》曰:“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翻译:《庄子·逍遥游》中说:“而且水如果积聚得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在堂上倒一杯水,芥草就能成为一艘船。
如果放一个杯子在上面,水就会溢出来,因为水浅而船大。
”以上五篇文言文作文的翻译,既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又使现代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最新)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篇一】《师说》唐代: 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
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 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 年十七,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 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 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 如果不跟老师学习, 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 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我跟从他, 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 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 我也跟从他, 拜他为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 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 无论高低贵贱, 无论年长年幼, 道理存在的地方, 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高考文言文翻译精炼65篇(含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精选精练65篇1、王充市肆博览原文:(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三上”作文原文: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3、林逋论学问原文: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
高中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25篇
⾼中⽂⾔⽂精短翻译练习25篇 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中⽂⾔⽂精短翻译练习25篇,希望能够帮助⼤家学习好⽂⾔⽂这个内容。
⾼中⽂⾔⽂精短翻译练习25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范仲淹⼆岁⽽孤,母贫⽆靠,再适常⼭朱⽒。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沃⾯。
往往糜粥不充,⽇昃始⾷,遂⼤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诵⽈:当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
翻译:范仲淹⼆岁的时候死了⽗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的朱家。
(范仲淹)长⼤以后,知道了⾃⼰的⽣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头偏西才吃⼀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讲道:“当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
” 2、陈蕃愿扫除天下 原⽂:藩年⼗五,尝闲处⼀室,⽽庭宇芜岁。
⽗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孺⼦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陈藩⼗五岁的时候,曾经独⾃住在⼀处,庭院以及屋舍⼗分杂乱。
他⽗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他,对他说:“⼩伙⼦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陈藩说:“⼤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任。
不能在乎⼀间屋⼦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原⽂: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徐令彪之少⼦也。
为⼈有⼤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辩,⽽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丈夫⽆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张骞⽴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原文及翻译1、萧颖士傲物自悔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
恃才傲物,无与比。
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
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
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
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
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
”初,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
明日,具长笺,造门谢。
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复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
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
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
正赶上暴雨狂风。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口出不逊。
很快雨停,云去天开。
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
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2、郭琇面劾权臣康熙间,山左名臣,自李之芳、董讷而下,实以郭瑞卿为最刚正。
瑞卿名琇。
当明珠柄政时,行为专恣,朝野多侧目。
郭刚直性成,尝于明珠寿日,胪举其劣迹,列入弹章上之。
旋复袖所草疏,乘车至明邸,踵门投刺,明以其素倔强,来谒不易,肃冠带迎之。
及入,长揖不拜,坐移时,故频频作引袖状。
明喜问曰:「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郭曰:「否否。
」探袖出视,乃一弹章。
明取读未毕,郭忽拍按起曰:「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
」连引巨觥狂吸之,疾趋而出,座客大骇愕。
未几而廷讯明珠之旨下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20段训练1、盲苦有盲子道涸溪。
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乎坠地。
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2、贵天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不遂王者,为之有也.3、陈述古祠钟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
述古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
”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
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隙。
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
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4、方子振学弈人多言:"方子振小时嗜弈,尝于月下见一老人,谓方曰:‘孺子喜弈乎?诚喜,明当候我唐昌观中。
'明日方往,则老人已在。
老人怒曰:‘曾谓与长者期,而迟迟若此乎?当于诘朝更期于此。
'方念之曰:‘圯上老人意也。
'方明日五鼓而往,观门未启,斜月犹在。
老入俄翩然曳杖而来,曰:‘孺子可与言弈矣。
'因布局于地,与对四十八变,每变不过十余着耳。
由是海内遂无敌者。
"余过清源,因觅方问此。
方曰:"此好事者之言也。
余年八龄,便喜对弈。
时已从塾师受书,每余常课,必先了竟,且语师曰:‘今皆弟子余力,请以事弈。
'塾师初亦惩挞禁之,后不复能禁。
日于书案下置局布算。
年至十三,天国下遂无敌手。
"此盖专艺入神,管夷吾所谓:"鬼神通之,而不必鬼神者也!5、仲尼之贤如天高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
”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
”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
”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者皆知高。
高几何?皆曰不知也。
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6、君子之学美其身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软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人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
《荀子·劝学篇》7、运斤成风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8.立木取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
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 尽迁之于边。
其后民莫敢议令。
9.苏秦引锥刺股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媵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
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
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
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10.乐羊忍食子羹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
其子在中山,中山县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愈急。
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食之尽一杯。
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
遂为文侯开地。
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麑。
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
孟孙怒而逐秦西巴。
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
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
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与不仁也。
11.良桐为琴工之侨得良桐焉,砍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
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勿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之,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诸土。
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宝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2.郢书燕说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悦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悦。
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13.物各有所长甘戊使于齐,渡大河。
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
汝不知也。
物各有短长。
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耳,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14. 游侠朱家轶事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
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
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馀庸人不可胜言。
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
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
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既阴脱季布将军之阸,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
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自以为行弗及。
15.晏子之御者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16.季文子论妾马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麤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麤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
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
”使为上大夫。
17.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18.季梁谏魏王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19.为人不党赵宣子言韩献子于晋侯曰:“其为人不党,治众不乱,临死不恐。
”晋侯以为中军尉。
河曲之役,赵宣子之车干行,韩献子戮其仆,人皆曰:“韩献子必死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仆,谁能待之!”役罢,赵宣子觞大夫,爵三行曰:“二三子可以贺我。
”二三子曰:“不知所贺。
”宣子曰:“我言韩厥于君,言之而不当,必受其刑。
今吾车失次而戮之仆,可谓不党矣。
是吾言当也。
”二三子再拜稽首曰:“不惟晋国适享之,乃唐叔是赖之,敢不再拜稽首乎?”20.买椟还珠楚王谓田鸠曰:“墨于者,显学也。
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文衣之媵七十人。
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
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
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译文部分:1.盲苦有一个盲人过一条干涸的河流。
从桥上失足掉下,两只手抓住栏杆,恐惧地握得很牢,心想放手一定会掉下深渊的。
路过的人告诉他说:“你不要害怕,只要放开手,下面就是实地。
”盲人不相信,抓住栏杆大喊。
过了很长时间,力气疲乏了,失手掉在地上。
于是自我嘲笑说:“嘻嘻!早知道下面是实地,何必那么长时间辛苦自己呢?”真理的道路本来是很平坦的,但有些人却陷在空想中,抓住某一点而矜持自负,看看这个盲人的故事大概会醒悟了吧!2.贵天齐桓公问管仲说:“做帝王的以什么为贵?”管仲说:“以天为贵。
”齐桓公抬起头看天上。
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苍茫的天地的天。
做君主的,要以百姓为天,百姓拥护他天下就安宁,辅佐他国家就富强,认为他不对国家有危难了,背叛他国家就灭亡了。
”《诗》中说:“人主如果不贤良,这一带民众就会怨恨他。
老百姓怨恨他们的国君,国家最终不遭到灭亡的,是从来没有的事。
”3.陈述古祠钟陈述古(字密直)担任建州浦城县官时,有一个人丢失了东西,(官府)捕捉到一些不知道是否确实偷盗的人。
陈述古于是哄骗他们说:“某庙有一口钟能很灵验地辨别小偷。
”(他)派人取来这口钟放在后阁祭祀它,传唤所有囚犯站在钟前,自己说:“不做小偷的人,摸它就没有声音;做小偷的人,摸了它就会有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