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四章《 燃料燃烧》教材分析素材 上教版 (2)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1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_2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1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_2

4.1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与防火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学习内容是:燃烧的含义、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包含的化学知识点较少。

通过回顾已经学过的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燃烧反应,概括燃烧的含义,再通过白磷和红磷的对比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并引出灭火的条件,再辅以安全消防意识教育,完成教学目标。

但我们了解到学生在六年级的科学课中已经探究和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对学生已有知识实行重复教学没有太大意义。

而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燃烧的含义”,所以我们想改变一下设计思路,从“知识讲授”变为“学生体验”。

而在化学史上对于“燃烧的含义”的理解也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就想让学生体验化学史上燃烧理论的发展过程,同时通过讨论火灾逃生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活动,创设金属镁燃烧引起的火灾的情景,设置一个悬念:为什么二氧化碳灭火器不能扑灭金属镁的燃烧,然后再对燃烧的含义的学习中慢慢解开这个疑问。

整节课是以人类对燃烧的内涵的理解的过程作为时间线索:“古代”→“近代”→“现代”→“未来”。

第一阶段:古人发现并学会使用火,但并不理解燃烧现象,于是就用“神鬼说”来解释火的由来,学生体验燃烧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也理解到原始人对燃烧的理解很浅显。

第二阶段:随着科学萌芽的出现,人们不再满足于用“火神”来解释燃烧现象,于是出现了“燃素说”,以今天的科学眼光来看,虽然漏洞百出,但它标志着人开始理性地思考自然现象,学生用已学过的实验事实来分析和判断该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体验解读科学理论的一般方法。

第三阶段:了解拉瓦锡通过相似的实验事实推翻了统治欧洲科学界100年之久的“燃素说”,并提出了“氧化学说”的事实,学生再次用已学过的实验来判断“氧化学说”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并得出比“氧化学说”更科学的结论,从中体验科学的进步过程,并通过复习已学的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从“氧化学说”的主要内容中初步形成燃烧的概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4.1燃烧与灭火燃烧的条件》2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4.1燃烧与灭火燃烧的条件》2

焚烧与灭火第1课时焚烧的条件 灭火与防火一、教材剖析和学情剖析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学习内容是:焚烧的含义、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包括的化学知识点较少。

经过回想已经学过的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焚烧反应, 归纳焚烧的含义,再经过白磷和红磷的对比实验, 得 出焚烧的条件,并引出灭火的条件,再辅以安全消防意识教育,达成教课目的。

但我们认识到学生在六年级的科学课中已经研究和学习了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对学生已有知识推行重复教课没有太粗心义。

而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焚烧的含义〞 ,因此我们想改变一下 设计思路,从“知识解说〞变为“学生体验〞 。

而在化学史上对于“焚烧的含义〞的理解也是一个漫长 的睁开过程,因此我们就想让学生体验化学史上焚烧理论的睁开过程,同时经过议论火灾逃生的方法, 加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第一让学生带着问题睁开活动, 创建金属镁焚烧惹起的火灾的情形, 设置一个悬念:为何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可以息灭金属镁的焚烧, 而后再对焚烧的含义的学习中慢慢解开这个疑问。

整节课是以人类对 焚烧的内涵的理解的过程作为时间线索: “古代〞→“近代〞→ “现代〞→“将来〞。

第一阶段:先人 发现并学会使用火,但其实不理解焚烧现象,于是就用“神鬼说〞来解说火的由来,学生体验焚烧在人类 的进化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也理解到原始人对焚烧的理解很浅易。

第二阶段:跟着科学萌芽的出现, 人 们不再知足于用“火神〞来解说焚烧现象,于是出现了“燃素说〞 ,以今日的科学目光来看,固然破绽 百出,但它标记着人开始理性地思虑自然现象, 学生用已学过的实验事实来剖析和判断该理论能否拥有 科学性,体验解读科学理论的一般方法。

第三阶段:认识拉瓦锡经过相像的实验事实颠覆了统治欧洲科 学界100年之久的“燃素说〞,并提出了“氧化学说〞的事实,学生再次用已学过的实验来判断“氧化 学说〞的内容能否切合实质,并得出比“氧化学说〞更科学的结论,从中体验科学的进步过程,并经过 复习已学的物质焚烧的有关知识,从“氧化学说〞的主要内容中初步形成焚烧的观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2.通过展示燃料燃烧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燃料与燃烧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3.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燃料的分类与性质:教师详细讲解各种燃料的分类、性质、用途,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燃料的特点。
2.燃烧原理:教师运用动画、实验演示等方法,讲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等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
3.实验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实验观察能力。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4.结合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燃料与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可持续发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燃料的分类、燃烧原理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正确解题。
3.教师挑选部分典型题目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燃料与燃烧的知识点,梳理知识体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本上关于燃料与燃烧的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特别是燃料的分类、性质、燃烧原理等核心概念。
(二)教学设想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7.1 燃料的燃烧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2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7.1 燃料的燃烧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2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核心素养(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2)通过火灾爆炸事故,培养学生分析和研究信息的能力。

2.教学重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教学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4.教学建议【建议】有关易燃物、易爆物知识处理的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氢气燃烧爆炸的过程。

问题:(1)B中氢气燃烧会产生哪些现象?(学生联想以前所学知识思考)(2)C中的纸杯为什么被高高掀起?(提示学生结合物理压强知识解答)(3)你对爆炸有哪些认识?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5.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

(赠送)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同时也了解了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光火灾,还有各种各样的危险事故。

【投影】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爆炸事故的图片。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过渡】可燃物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能急剧地燃烧,在空间有限时就可能会发生爆炸,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投影展示】【归纳总结】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介绍几种常见气体的爆炸范围)【提出问题】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面粉、煤粉等粉尘会发生爆炸吗?【投影展示】【实验现象】当面粉比较均匀地弥散于金属罐中时,就会发生爆炸,将塑料盖掀起。

【归纳总结】粉尘爆炸的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特别提醒】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有些爆炸如汽车轮胎爆炸、暖水瓶爆炸等是物理变化。

【归纳总结】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速燃烧,短时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

2.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1)对厂房和仓库的要求:与周围建筑物间有足够的防火距离,车间、仓库要有防火、防爆、通风、静电除尘、消防等器材设备,严禁烟火。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1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_2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1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_2

4.1-1 燃烧一、教材分析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于身边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知识,如燃烧、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自燃、爆炸、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化学燃料与能源等;第二部分着重介绍学科性比较强的化学知识,如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碳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碳酸钙的性质与用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其中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碳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碳酸钙的性质等是教学的重点,启普发生器的原理、木炭、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等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燃烧的条件。

(2)知道着火点。

(3)知道燃烧的定义。

(1)通过对比实验的分析,得出燃烧的条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度析燃烧与灭火的条件,形成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教学难点:揭示燃烧现象的本质,对着火点的理解四、教学流程【环节一】回忆1115大火课堂实验:一、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助燃物(O2)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思考:如何使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在水中通入氧气思考:该实验的产物五氧化二磷有毒,如何改进不污染空气?密闭容器,气球练习: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1)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_,(2)东风提供了___________,(3)燃烧的战船使木船______________。

【环节二】举例:学习过的燃烧反应?镁带、铁丝、硫粉、红磷思考:从燃烧的现象和反应物的角度分析这些燃烧有什么共同特征?小结:我们通常所说的燃烧,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实验2: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和黑色固体2Mg + CO2−−点燃2MgO + C−→实验3:钠在氯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2Na + Cl2−−点燃2NaCl−→思考:这两个反应与上述反应从反应物角度分析有何区别?我们通常所说的燃烧,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课标解读及单元内容分析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课标解读及单元内容分析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课标解读及单元内容分析一、课标解读合理组织化学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大概念来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发挥大概念的统摄作用。

“燃烧与灭火”教学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物质的变化与转化”大概念,认识燃烧与灭火的本质是可燃物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构建化学变化的能量视角。

进行教学设计时,基于大概念结构化统整“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等单元内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认识发生燃烧和爆炸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这既是课标的要求,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

为使学生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趣味引入,激发兴趣;2.充分利用“实验活动”;3.多措并举,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二、单元思维导图:三、单元教材内容:燃烧与燃料这一单元侧重于培养学生以控制反应条件改变实验的能力,从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方法的素养。

为实现这一目的,在授课中本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进行实施教学。

因此本章教学要体现出把知识结合于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亲历探索新知的过程,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角,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本单元的内容一共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燃烧与灭火》这一部分以生活中灭火方法举例,从而总结出灭火的三个原理。

以及什么是燃烧,点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总结出灭火的措施都是至少破坏燃烧所需条件之一,从而终止了燃烧反应。

以氧炔焰的形成介绍了促进燃烧的两种方法。

当燃烧在一定空间内发生时有可能发生爆炸现象。

以氢气的燃烧和爆炸为例,介绍了爆炸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现象。

这一节与七年级《安全教育》第四课《突遇火灾,冷静思考》相整合。

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冷静对待火灾。

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逃生自救方法。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求助逃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

第二部分:《化石燃料的利用》《化石燃料的利用》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三大化石燃料,知道化石然燃料的应用及危害。

燃料及其燃烧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燃烧教材分析
深印象;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13
与老教材的比较
4、老教材:一些思考、讨论等可以在教学中借鉴使用 ①介绍了煤炉里的化学反应,涉及C、CO的性质、水煤气的 生产等,可在练习中借鉴使用; ②讨论:为什么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内部、久未开启的菜窖内 积聚有较多的CO2,进入之前做什么实验,才能证明其中的 CO2的浓度对人是安全的? ③动物在含过量的CO2或CO的空气中都不能生存,其原因是 否相同? 5、老教材:H2的性质在碳的还原性一节, 新教材:在下册中才出现, 建议可通过提供资料的形式和学 生一起探究,也可和CO一起进行比较
➢ 复习 整理
—— 1 课时
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 课时
第四节 化学燃料
1课时
复习 测试 讲评
3课时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7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1、燃烧的概念及条件,灭火的原理;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知道简单灭火器的原理; 3、知道爆炸及爆炸极限,了解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4、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和联系; 5、能用化学学科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
① 分解的产物是什么,如何证明?②碳酸钙是否完 全分解,如何证明?③古诗《石灰吟》描写何种物 质发生的化学反应?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6
本章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2 课时
第二节 碳
共 5课时
➢ 碳 同素异形体 —— 1 课时
➢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 2 课时
➢ 石灰石 钟乳石
—— 1 课时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11
第二节 碳 二.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1、掌握CO2和CO的性质及用途; 2、知道CO2和CO对环境的影响;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燃烧》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燃烧》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燃烧》教材分析本章结构一、本章教材分析本章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变化——燃烧入手,以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与燃烧、燃料、灭火有关的化学知识与技能,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分析归纳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对一些客观事实的分析、归纳能力,也使学生体会科学是怎样帮助人类利用和控制燃烧的;通过一些科学探索活动,比如“发生火灾你首先怎么做”等的社会调查、收集“燃料、能源的利用和发展”等的资料,培养学生的防火意识,帮助学生拓宽有关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的知识,了解在能源利用的发展过程中,绿色能源的重要地位。

本章通过实验观察、范例模仿、分析比较等方法,在实验和探究中认识、研究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钙等的性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准确、更科学地认识物质。

通过探究过程中不同方法的运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本章教学中,要结合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如水的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等),帮助学生在新的情景中呈现旧知识,将新知识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构成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知识程序化、网络化。

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二、本章知识结构第一节: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与自燃的区别;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3、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将大量的冷却剂(如水、二氧化碳气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爆炸及爆炸极限;5、了解火灾火险发生的原因,增强消防防火意识,学会判断火险类型和简单灭火方法;6、燃料的充分燃烧,及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

最新-九年级化学 第4章 燃烧燃料教案 沪教版 精品

最新-九年级化学 第4章 燃烧燃料教案 沪教版 精品

第四章燃烧燃料一、本章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通过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的学习,使我们对氧气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深了对燃烧、爆炸、自燃和缓慢氧化等概念的理解,并启发我们合理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同时通过本章对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学习完善了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式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总结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把表示物质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对于化学的学习,开始以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方面过度。

二、本章主要内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氧化反应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3、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4、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及表示的意义;5、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

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要计算。

难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技巧。

三、爆炸知识与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等方面的联系或体现利用燃烧的条件,使燃料容易燃烧,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供我们发电、冶金和发射火箭、开山炸石、烧陶瓷等;并利用灭火的原理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揭露伪科学,让学生懂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化学方程式为理论指导,充分利用原料转化为我们期望的产品,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防止环境污染。

四、学法建议1、能够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学习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地解释一些现象和变化,揭露“伪科学”;3、通过对典型题的剖析,要善于总结解同一类型习题的步骤和方法;4、分析问题要纵观全体、全面考虑、注意分析问题的整体性,从整体角度思考,从宏观上理解和认识问题的实质;5、正确分析燃料燃烧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但同时也认识到带来的危害,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

【精选】沪教版化学九年第4章《燃烧燃料》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

【精选】沪教版化学九年第4章《燃烧燃料》word教案-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燃烧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了解燃烧及燃烧的三个条件2.知道自燃和爆炸现象3.了解灭火的一般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归纳的能力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2.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破除迷信思想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灾情所需要的机智和勇敢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施教策略:通过猜想、实验探索、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来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学难点:灭火的方法施教策略:结合生活实例,教师启发点拨和师生共同讨论来分散难点。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概括总结教学用具:酒精灯,坩锅,铁支架,酒精,棉花球,石块,纸片,小纸盒,烧杯,热水,白磷,红磷,铜片,简易灭火器。

教学程序:复习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概念。

(巩固知识、温故知新)课题引入:显示燃烧的定义引导猜想:要发生燃烧这种现象需要有哪些条件呢?(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教师引导:得出初步的结论:1. 可燃物 2. 温度 3.空气(助燃物)实验验证:第一个条件是要有可燃物,如果不是可燃物,即便有足够的温度和空气,也不会燃烧。

引导: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还会上升吗?答:“不会”提问:第三个条件是空气。

先讨论一下熄灭酒精灯火焰的最佳方法?用嘴吹,这种方法具有危险性,应该用盖上酒精灯帽的方法。

问题:白磷燃烧实验。

1. 水中的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是没有足够高的温度吗?让学生说出热水的温度已达60摄氏度,超过白磷的着火点,是水把空气与白磷隔离了。

2.红磷为什么没有燃烧?让学生说出温度没达红磷的着火点,让学生加深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

说明:白磷放在空气中就能燃烧,我们称这种现象叫自燃。

在自然界中经常发生这类现象,如:过去人们常说的鬼火、天火,(说明一下各自的形成)其实是一种迷信说法,我们发现:科学才是战胜迷信的最好武器。

燃料燃烧复习教案

燃料燃烧复习教案

第四章燃料燃烧复习教案徐州市撷秀中学说课人:任雪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承前启后,从分析反应物、生成物为何种物质向探讨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转化;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本章内容不仅解释了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让学生对生活中燃烧灭火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

②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猜想、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2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具体应用二、学法分析新课程标准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复习课则通过知识网络化、知识习题化,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教法分析小组合作探究、交流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多媒体的使用,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四、教学程序(一)引入课题,展示知识点学生讨论回答二、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1、质量守恒定律⑴内容: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⑵适用范围:只有 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⑶微观解释:由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 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因此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改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a 、实验中的现象:①试管中有 ;②澄清的石灰水 ;③反应结束后天平 。

b 、装置中的澄 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

c 、能否将装置 中的澄清的石灰 水去掉?思考:能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燃烧的概念2、燃烧的条件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4、化石燃料种类、对环境的影响3、化学方程式⑴概念:用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说课稿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说课稿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专题是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燃料与燃烧》单元。

该单元主要内容为燃料的定义、分类以及燃烧的过程和特征。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可以了解燃料的种类和特性,理解燃烧的原理和条件,并且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2. 教材目标本课程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燃料的分类和特征;•培养学生对燃烧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提问、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安排1. 燃料的定义和分类(1)燃料的定义燃料是指可以燃烧释放能量的物质。

燃料可以分为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2)燃料的分类•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

2. 燃烧的基本过程和特征(1)燃烧的基本过程燃烧是指物质在与氧气发生反应时,产生光和热的化学反应过程。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燃料、氧气和足够的温度三个条件。

(2)燃烧的特征•光明性: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光;•热量性:燃烧时会释放热能;•排放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废气。

3. 燃烧实验通过燃烧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燃烧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1)实验材料和仪器•燃烧装置:如燃烧器、点火器等;•实验材料:如蜡烛、木条等;•实验仪器:如燃烧温度计、燃烧载具等。

(2)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过程和特征;•总结实验结果。

4. 实践探究活动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燃料的种类和燃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1)燃料的特点比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种类的燃料进行实际燃烧实验,观察不同燃料燃烧时的燃烧特点,比较不同燃料的优缺点。

(2)燃烧条件的影响学生可以在实验中改变燃烧条件(如温度、氧气浓度等),观察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燃烧情况,探究燃烧条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的化学反应 燃烧说课稿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的化学反应   燃烧说课稿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说课稿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说课稿“常见化学反应-燃烧”讲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1、教材简介本次讲座的内容是上海教育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卷第四章“理解化学变化”中“常见化学反应-燃烧”的第一部分。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主要介绍四个部分:燃烧和燃烧条件、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防火和灭火。

燃烧是生命中常见的化学变化。

在第二章学习氧的性质时,我接触到了一些燃烧的例子。

我也知道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本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复习所学知识,也有助于金属腐蚀与防护的研究。

因此,本课题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节内容分析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我把它分为两课时完成:将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作为一课时,也就是把燃烧条件和防火及灭火作为第一课时;我认为这样能更好的使学生在认识燃烧条件的基础上掌握灭火原理,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将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和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作为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

3、教学目标在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2.了解灭火原理,学习常用灭火方法。

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能利用灭火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燃烧失控情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体验燃烧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燃烧的损失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辩证的认识燃烧,激发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使其为人类造福的意识。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安全意识;4、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和方法;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索和灭火原理的应用;二、教学方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进行教学。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4.1燃烧与灭火燃烧的条件》0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4.1燃烧与灭火燃烧的条件》0

课题名称:焚烧和灭火年级学科九年级化学教材版本上海教育第一版社一、教课内容剖析〔简要说明课题根源、学习内容、知识构造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焚烧的观点、焚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本节课内容与生活息息有关,学生理解也相对简单直观。

二、教课目的〔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详细要求,目标要清晰、详细、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⑴理解焚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⑵认识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过活动与研究,学生对获取的事实推行剖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⑴经过对焚烧条件的研究,认识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步心,让学生获取成就感教课要点环绕课题让学生经过实验研究、议论沟通得出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感觉到化学知识根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课难点焚烧条件的研究;理解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质生活问题。

三、学习者特点剖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认识状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焚烧的现象及灭火的方法都有直观的理解;在前面的教课中,铁的焚烧,木炭的焚烧等都做过有关实验,对本节课都有较大辅助。

四、教课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①是可燃物;一、物质焚烧的条件: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同时具备,缺一不行。

③温度抵达着火点。

①可燃物与助燃物;二、理解焚烧:②现象:发光、放热;③实质:强烈的氧化反应。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①去除或隔绝可燃物;四、灭火方法和原理:②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损坏其一,焚烧熄灭③隔断空气〔或氧气〕五、教课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交融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改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交融点〕教师活动设计企图预设学生活动[录像]播放有关焚烧的镜头[引入]焚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观看录象光明和暖和,可是也会给人类带创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兴来灾害。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燃烧 燃料教案 沪教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燃烧 燃料教案 沪教版 教案

第4章燃烧燃料本章学习要求:1.掌握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程度以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3.知道化石燃料的种类、使用的利弊以及综合利用。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2.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X爆炸的措施。

3.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4.科学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和爆炸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讨论交流>1.燃烧的定义及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所以只要破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2)灭火的方法①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②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阅读理解>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可燃物完全燃烧(氧气充足) C + O2点燃→ CO2↑(2)可燃物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 C + O2点燃→CO↑(3)一氧化碳的性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极容易跟人体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功能,引起中毒);一氧化碳可以燃烧( CO+ O2点燃→ CO2)。

4.爆炸:(1)化学上爆炸的实质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若氧气的浓度较高,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X围很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引起爆炸。

凡是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都有可能爆炸。

(2)烧水的锅炉爆炸、氢气球爆炸等是由于容器内气体压力过大,引起容器炸裂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能用原子的观点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燃料燃烧》教材分析(上教版)【本章结构】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通过对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本章的“活动与探究”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让学生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再设计实验去检验自己的假设,这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都有了提高,也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定律,也是定量研究的基础。

在学习了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知识后,学生对于化学反应中质量为什么会守恒很容易理解,学习这个定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从本章开始,学生又开始学习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这样,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准确、更科学地认识物质。

用定性和定量的不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化学方程式的出现,使本章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只有在对物质的结构、化学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比较扎实的学习之后,才能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较为容易接受;而化学方程式又是化学上非常重要的一种化学用语,学好化学方程式是做好化学计算的前提,也是定量研究物质变化的手段。

本章有关“化石燃料的利用”部分,相对于前面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更密切相关,容易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

充分利用这一节,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关注环境、关注社会,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使命感,激发学生为解决能源危机而刻苦学习的斗志。

(二)本章结构
第一节:( 1 )说明火是燃烧时的一种现象,给出三幅彩图,均为有火的画面,其中有造福于人类的,也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说明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 2 )通过回顾第 1 、2 章有关内容(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概念。

( 3 )通过三组探究实验,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这三组实验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实验技能,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和整理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于“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知识”的重要性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和认识。

( 4 )通过“观察与思考”,了解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以及爆炸的现象,培养安全意识,认识燃料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和意义,掌握生产、运输、使用、贮存易燃、易爆
物的安全常识。

( 5 )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各种灭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灭火原理,认识防火的意义。

在调查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二节:( 1 )从火柴燃烧和酒精燃烧两个现象引起对物质反应过程中质量变化的思考,而后进行“活动与探究”:设计实验 ---- 猜想质量变化 ---- 进行实验论证 ---- 得出正确结论。

( 2 )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用微观知识解释宏观现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意义,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运算,是全书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

在这一节里,要让学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明确计算格式,尝试多种解题途径。

第三节:( 1 )介绍什么是化石燃料,使学生对“化石”两个字有深刻的理解,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为寻找新能源而努力学好化学的奋斗精神。

( 2 )介绍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全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使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清晰、准确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

( 3 )介绍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让学生了解一些化学加工常识,对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有初步的印象。

【重点、难点】
第一节:重点
( 1 )燃烧概念( 2 )燃烧条件( 3 )灭火方法难点( 1 )通过探究活动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 2 ) P89 “联想与启示”的问题回答( 3 )“面粉爆炸”实验( 4 ) P93 “练习与实践”问题回答
第二节:重点
( 1 )质量守恒定律( 2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运算难点( 1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第三节:( 1 )了解哪些属于化石燃料( 2 )化石燃料与污染的关系( 3 )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建议】
(一)课时安排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3 课时;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5 课时;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1 课时(课前调查活动自行安排);本章复习 1 课时;本章测试 1 课时
(二)教法设想与建议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本节知识与第 2 章中“氧气的性质”有紧密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帮助学生在新的情景中呈现旧知识,将新知识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构成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程序化、网络化。

( 1 )“火”不等于“燃烧”,火只是燃烧的一种现象。

火焰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让学生完成 P87 表格的同时,注意各种物质燃烧时火光的不同,还可举出其它颜色的火焰的例子。

〈补充实验〉用铂丝蘸取硫酸铜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 2 ) P88 “活动与探究”的〔实验 1 〕中,用棉花球蘸酒精和水燃烧的实验会引起部分学生误解,将注意点放在棉花球上,而非酒精和水这两种物质。

可以改成用燃烧匙装少量水和酒精分别点燃,或将水、酒精分别置于两个蒸发皿中,投入一根燃着的火柴,观察现象。

( 3 )总结燃烧的条件,还可补充如下实验(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倒入开水,把一小块白磷放入水中。

烧杯口放一铜片,铜片一端放少量红磷,另一短放一小块白磷。

观察现象。

然后拿去铜片,给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4 ) P89 “观察与思考”的实验较简单,可改成“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自备蜡烛和一只白瓷碗,人人动手,增强趣味性、直观性。

( 5 )讲解“爆炸”现象时,可以举出锅炉爆炸、自行车胎爆炸等例子与火药爆炸做对比,将爆炸分为化学反应引发的爆炸、物理膨胀引发的爆炸、核物理爆炸等类型,然后再详细讲述化学反应中的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和后果。

( 6 ) P91 “面粉爆炸”实验不易做出,可采用让 2--3 位学生同时演示的方法,成功几率大一些,也增强了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

( 7 )〈补充实验〉如图,点燃不纯的氢气,小筒高高掀起。

第 2 章“水的生成实验”中,教师在讲课时已指明纯净的氢气才能安静地燃烧,这里补充这一实验,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对“爆炸”这一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前后呼应。

( 8 )讲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查和交流,这一段内容采用互教、互学的方式,结合人防知识,发挥学生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 9 )补充一些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识记。

(采用投影片等方式)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一节内容多,重点难点突出, 5 课时,可按如下方法分配:
一、质量守恒定律 1 课时;二、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 1 课时;三、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 2 课时;四、本节练习 1 课时。

教法设想:( 1 )将 P95 “活动与探究”中的两个实验顺序颠倒一下,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较为简单,先做这个实验,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 2 )可补充一个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如图,锥形瓶内装有稀硫酸,小试管里有氯化钡溶液,先称量该装置的质量;然后将锥形瓶倒置,反应后再称量,对比反应前后的质量。

( 3 ) P95 “活动与探究”中的第一个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实际涉及到两个反应,在课本上补充“ CO 2 +Ca(OH) 2 → CaCO3 +H2O ”,并告知学生这两个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4 )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活动中,有一部分学生会操作失败,可指导学生看阅 P96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进行教育和鼓励,使学生树立不畏挫折的正确观点。

( 5 ) P97 解释质量为什么会守恒时,课本上给出“ 2Mg+O2 → 2MgO ”,要对系数 2 的来历加以解释,为后面讲解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奠定基础。

( 6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难点,要多讲、多练;会读化学方程式,了解意义,并能与前面的化学反应表达式加以区分。

( 7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要明确,有的题目可一题多解,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开扩思路;补充练习题,训练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

( 8 )本节内容可让学生自己编一些习题,与同学交流、讨论。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本节是一个很好的调查研究的素材,建议学习重点放在课外。

( 1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调查,调查地点可选择江苏石油化工学院、煤炭研究所、炼焦厂、加油站等。

为使学生的调查范围更广、调查内容更全,可将学生分组,有选择、有目的地调查。

( 2 )课堂上,由学生做主讲,相互交流,归纳总结;教师做好串联的工作。

【问题讨论】
1 、燃烧概念: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没有强调是氧化反应,而燃烧的条件里却强调氧气必不可少。

是否需要补充讲解没有氧气参与的燃烧?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2 、课本上只描述了化学反应引起的爆炸,我认为应该补充讲解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因为这类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很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