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气象站观测场的防雷工程综述

合集下载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上有哪些防雷措施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上有哪些防雷措施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上有哪些防雷措施摘要: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自动气象站也逐渐投入到了使用当中,在自动化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大气探测精准性也变得越来越高。

同时,气象站建设也是现代化建设基础项目之一,通过不断完善自动气象站建设,可以为气象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进而增强了社会服务。

虽然自动化气象站建设相对容易,但是其安全保障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重视自动气象站安全工作可以使气象数据变得更加精准,进而为天气预报和气象监测提供高质量服务。

对此本文将分析雷电入侵自动气象站的主要途径,并提出自动气象站观测场有效防雷措施。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入侵;接地;防雷措施自动气象站建设包含着大量由电子元器件组合而成的电子电气设备,对电磁干扰敏感性较强。

通常情况下,电磁干扰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为干扰源,主要是电力系统隔离开关和系统扰动所形成的过电压与高频电磁辐射干扰。

二是自然干扰源。

主要包括雷电、宇宙射线以及天体活动等等。

其中雷电过电压对自动气象站危害较大,是最为主要的干扰源。

因此,自动气象站观测场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防雷措施,以此来降低雷击电磁脉冲造成的损害。

1.雷电入侵自动气象站的途径1.1高压脉冲入侵如果在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附近存在较高的物体或尖端物体遭受雷击,那么就会产生雷电电磁感应与静电感应,从而会使过电压传送到自动气象站当中,直接威胁着数据采集装置和传感装置的正常运行,甚至还会对线路绝缘层插画层击穿,瞬间高压会顺着线路进入到主控室当中,对系统内的传感装置造成了破坏,很容易导致系统出现异常问题,进而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1]。

1.2接地线入侵如果自动气象设备附近的地面遭遇了雷击危害,那么整个区域的电位就会在短时间内瞬间攀升,反击所产生的高电位也会从接地线路入侵到系统当中,很容易对电路设备造成严重损坏,甚至还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1.3直击雷入侵直击雷主要是雷云放电通过建筑物或地面接收设备,使强大的电流会经过这些物体入地,在一瞬间会产生十分强大的机械振动力或高温高热,从而导致物体会遭到严重破坏[2]。

自动气象站雷电防御工作措施分析

自动气象站雷电防御工作措施分析

自动气象站雷电防御工作措施分析自动气象站是一种用于自动监测天气情况的设备,可以实时获取气象数据并进行分析和预警。

在气象站雷电防御工作中,要考虑设备本身的防雷保护以及对外部雷电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本文将对自动气象站雷电防御工作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一、自动气象站的防雷保护自动气象站通常位于露天场所,处于较高的地理位置,因此在雷电天气下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为了保护气象站的设备和人员安全,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防雷保护。

1.地面接闪器地面接闪器是自动气象站防雷保护的关键设备,它通过将雷电的电荷导入地下,从而减少雷击对设备的影响。

地面接闪器应当与气象站的建筑物和设备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防雷系统。

地面接闪器的引线也要保持良好的绝缘状态,以防止电流倒流损坏设备。

2.落雷感应器落雷感应器是用于监测周围雷电活动的设备,可以实时探测雷电的频率和强度。

当感应器探测到雷电活动时,自动气象站会立即启动预警系统,通知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落雷感应器也是自动气象站防雷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3.避雷带在自动气象站的周围,应当设置避雷带来进一步减少雷击的可能。

避雷带可以通过吸收并释放静电来消除雷电的电荷,减少雷击的频率和强度。

避雷带应当遍及整个气象站的周围,并保持良好的接地状态,以确保其有效性。

4.设备绝缘在自动气象站的设备中,应当对重要部件进行绝缘处理,以减少雷击对设备的损害。

绝缘处理可以通过在设备外部覆盖一层绝缘材料来实现,以增加设备的耐雷电能力。

二、对外部雷电天气的监测和预警除了对自身设备进行防雷保护之外,自动气象站还需要监测和预警外部雷电天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采取防护措施。

1.雷暴监测2.防护指南发布在监测到雷暴活动后,自动气象站应当发布相关的防护指南,告知人员如何在雷电天气下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这些指南可以包括到安全场所避雨、远离高大建筑物和金属构筑物等建议,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3.预警系统自动气象站的预警系统应当包括声光告警设备,可以在监测到雷电活动后及时发布警报。

浅谈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技术刘德福吕晓东(吉林省白山市气象局,白山134300)(吉林省辽源市气象局,辽源136200)提要雷电是一种剧烈的大气现象,雷击的电效应、热效应、机械效应等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

雷电电磁脉冲常对信息系统造成干扰和破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日趋严重。

从2003年以来,遥测自动气象站在全国陆续投入业务应用。

由于自动站的电子设备耐压极低,又长期工作在大气环境中,雷击时常造成自动站故障,从而影响观测质量,降低上报率。

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关系到天气预报的确率。

本文提出了抗雷击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以期对自动气象站的安全运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措施1 引言遥测自动气象站是一种全新的地面气象自动观测计算机处理系统,可对地面多种气象要素进行定时采集、计算、处理、显示、存贮、通讯和打印,提高了观测实效,消除了人工读数误差、减轻了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

自动站分室内和室外两部分,两部分通过电缆连接,这就给雷电电磁脉冲带来了可乘之机。

因此,自动气象站防雷方案要综合考虑观测场和观测室两部分。

2 、雷电防护区的划分2.1在做防雷方案前,要将自动气象站场室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LPZ),确定各LPZ空间的雷电电磁脉冲的强度,明确各雷电防护区界面等电位连接的位置,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2雷电防护区(LPZ)划分标准:2.2.1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本区内的各类物体完全暴露在外部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以外,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未得到衰减,属于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

2.2.2直击雷防护区(LPZ0B):本区内的各类物体处在外部防雷装置保护范围以内,应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流直接袭击;但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未得到任何衰减,属充分暴露的直击雷防护区。

2.2.3第一屏蔽防护区(LPZ1):本区内的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到雷电流直接袭击,流经各类导体的电流已经分流,比LPZ0B区进一步减小;由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已经得到初步衰减。

自动气象站雷电防御工作措施分析

自动气象站雷电防御工作措施分析

自动气象站雷电防御工作措施分析在气象观测中,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现象,它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也对气象监测设备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为了保障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和准确观测,必须对雷电的防御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和部署。

本文将从气象站装备硬件防护、观测数据质量保障和应急预警服务等方面对自动气象站雷电防御工作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一、气象站装备硬件防护1. 雷电防护装置设置对于自动气象站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安装专业的雷电防护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雷电防护装置可以在雷暴天气到来时迅速对自动气象站进行防护,有效降低雷电对设备的损害。

在安装雷电防护装置时,需要根据气象站建筑的实际情况和雷电活动的特点进行合理设置,以保证气象站设备有效防护。

2. 接地系统建设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的将雷电能量引入大地,减少雷电对气象站设备和人员的危害。

自动气象站的接地系统应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确保接地电阻满足要求,提高接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设备绝缘保护气象站的各类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绝缘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绝缘性能正常。

尤其是在雷暴天气到来时,需要确保气象站的设备绝缘保护工作得到充分的落实,以防止设备由于雷电导致的绝缘故障。

二、观测数据质量保障1. 实时检测雷电信息自动气象站应设备雷电监测系统,及时检测周边地区的雷电情况。

当监测到雷电活动的时候,应立即启动相关预警系统,通知气象站工作人员及时做好设备防护工作。

2. 观测数据质量监控在雷电天气情况下,气象站观测数据质量容易受到影响。

需要加强对观测数据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因雷电活动带来的数据异常。

3. 雷电影响定位预判自动气象站应该具备雷电影响定位预判的能力,通过多种气象数据的运算和分析,及时判断雷电活动对气象站的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应急预警服务1. 应急预警体系建设自动气象站应建立完善的雷电应急预警体系,包括预警信号发布、信息传递和联动处置等环节的完善和规范,确保雷电活动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对相关人员进行预警。

自动气象站的综合防雷技术探讨

自动气象站的综合防雷技术探讨
分 开 ,进 行 等 电位 连 接 。
② 线缆的敷设的方法 A 、在需要保护的空 间内采用屏 蔽电缆。在 分开的各建筑物之间的 电缆应敷设在金属 管道 内或 混凝土管道内,这 些金属物从 一端到另一端应是导 电贯道 ,并应接到各 分开 的建筑物 的 等 电位连 接带 上 。B、使用 非金 属屏 蔽 电缆,入户 前应 穿金属 管并 埋 入地中直接埋地 长度 按 L≥ 2 p) / 计算 ,但不应 小于 l 。如 ( 1 2 r 5 e
防雷问题 ,主要依据是建筑 物防雷设计规范 》G 5 O — 9 4 国 B 0 5 19 , 7 际规范 I C 0 4以及相应的防雷规范和标准。根据 当地雷击 日数,年 E 12 预计雷击次数和建筑物的有关资料 ,进行防雷分类。一般情况下,可 按照二类建筑物进行防雷设计。舫直击雷接闪器 一般包括避 雷针 、避 雷带、避雷网、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 等直接接受雷击 部分 。自 动气象站仪器设备的避雷接闪器,根据实 际情况在房顶上安装避雷针, 避雷带或避雷网、避 雷线 ,也可利用风 向杆作为接闪器 。但要通过滚 球法计算出它的保护 范围,要符合 防雷技术规范要求 ,接闪器要通过 引下线与地 网连接。 内部防雷 内部防雷主要考虑两个部分 即电源系统和信号系统。电 源系统一般采用 T S或 T — — N— N C S系统供 电方式 ,要进行 多级 防雷保 护,防止雷 电侵入造成 配 电系 统及相关 设备损坏 。第一级在 电源 的 总进线处安装一个 4 K 0 A以上的 电源 S D P 。第二级在机房配 电进线至 U S之间安装 一个 2 K P 0 A的电源 S D P 。第三 级在采 集器前端安装一个 1K O A的电源 S D P ,在每台计算机电源 与 U S 间安装插座式避雷器 。 P 之 信号系统由于电子计算机及其它信 息设备损坏的主要原 因是雷 电感应 浪涌电压造成 ,它可 以通过各种信号 引线把感应浪涌 电压波引入设备 内部,破坏其芯片和接 口,所 以应在信 号线之间加装信号防雷装置。同 样要采用多 级保护 ,在各 级防雷 区的过渡地 带安装各种 信号 S PD。 ( )供电线路与信号线路 电磁兼容 (M ) 1 E C ,这个问题 是近年来人 们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综合防雷系统所必须解决的问题。采取 的主要办法是解决两种线路之间的安全间距问题,通过对两种线路进行屏 蔽、接地、均压、等电 位连接等综合处理,达到减少电 磁干扰的 目的。 () 2 天馈线系统天馈线系统包括采集器、 数据传输线、 信号线、 卫 星信号线 。 在馈线 出口处安装相应 的信号避雷器 。②在信号线进入 ① 设备处安装相应的避霄器 。 ③对馈线穿金属蛇皮 管进行屏蔽接 地处理 。 ( )邮电通信系统方法是①将 邮电中继线穿金属管屏蔽接地。② 3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随着现代气象科学的发展,自动气象站在气象观测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自动气象站中,雷电防护工程技术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雷电是自然界一种极具破坏力和危险性的自然现象,一旦自动气象站受到雷电的袭击,就会给设备和观测人员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必须加强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以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保证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需求、雷电防护原理以及雷电防护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需求自动气象站通常设立在山顶、高原、荒漠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复杂,雷电活动频繁,所以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需求迫切。

自动气象站内大多设备精密,一旦受到雷电的袭击,将会造成设备的损坏以及数据的丢失,影响气象观测工作的进行。

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需求主要包括对设备的保护和对观测人员的安全。

二、雷电防护原理雷电是云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极大电荷,通常在雷雨天气时会产生大电流,对大气中的微粒产生放电现象,形成强烈电火花和巨大的雷声。

要防止自动气象站受到雷电的袭击,就需要根据雷电防护原理来进行防护设计。

雷电防护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闪电接地原理:即通过良好的接地系统,将大气中产生的雷电引向地下,避免雷电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伤害。

2. 电磁屏蔽原理:即通过合理的构造和材料选择,将设备内部的线路和元器件与外部雷电产生的电磁干扰隔离开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雷电防护技术措施为了保证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技术措施的落实:1. 良好的接地系统:即在自动气象站周围设置多个接地网,通过埋设导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引入地下,避免对设备和人员的伤害。

2. 避雷装置的设置:即在自动气象站的周围安装专门的避雷装置,如避雷针、引流线等,引导雷电流向地下,减少雷电对自动气象站设备的影响。

3. 良好的屏蔽设计:即在自动气象站设备内部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和结构设计,将设备内部的线路和元器件隔离开外部的雷电干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动气象站在现代气象观测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自动化设备和传感器实时监测气象要素,提供准确的气象数据和预警信息。

雷电天气是自动气象站运行中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雷电活动具有瞬时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一旦自动气象站受到雷击,可能引发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甚至人员伤亡。

如何有效地进行雷电防护工程技术成为自动气象站建设和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雷电防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致力于探索更先进、更可靠的雷电防护解决方案,以保障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

自动气象站在气象预警、监测、科研和气象服务等领域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深远的科学价值。

通过对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探讨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自动气象站的抗雷能力,保障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促进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

【字数:239】1.2 研究意义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强大而又神秘的天气现象,其产生的巨大能量不仅能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还会对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巨大影响。

对雷电进行有效的防护和控制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

自动气象站作为用于观测和记录气象信息的重要设施,在其运行过程中往往需要面临雷电的袭扰。

研究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自动气象站进行雷电防护,可以有效保障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加强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可以有效减少因雷电引发的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风险,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建立完善的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体系,有助于提高我国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为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

1.3 研究现状目前,随着自动气象站在气象监测中的广泛应用,雷电防护工程技术也逐渐受到关注。

在现有研究中,雷电防护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1. 雷电概述雷电是指由于大气中负离子和正离子之间的运动而引起的放电现象。

在常见的地面闪电中,从云层向地面放电。

据统计,全球每天有超过2000次雷电活动,其中地球上一分钟就会出现3次雷暴。

雷电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妨碍通信和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

(2)对人类、畜禽造成伤害。

(3)破坏建筑物和设施。

(4)引发山火、草原火等自然灾害。

因此,对于雷电的防范和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自动气象站是数字式的观测设备,其观测数据通常由前端控制器通过电话线或者无线电信号传输到数据中心。

但自动气象站常常处于自然环境中,容易成为雷电的攻击目标。

所以,对于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需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1)电源系统的可靠性。

自动气象站需要供电,因此其电源系统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防雷地方,在选购自动气象站时,需要选择防雷性能比较好的电源系统,例如,应选用自恢复型短路保护器,以保证电源系统稳定可靠,避免由于雷电造成的电源故障。

(2)大地网的布置。

自动气象站的大地网的制作和布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防雷工程。

地网是防雷系统中负责承受雷电能量和消散地面电荷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此,地网的材质和施工应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并保证连接牢固。

同时,对于自动气象站,还需根据附近的雷电季节和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特殊的地网布置。

(3)屏蔽技术的应用。

自动气象站在观测过程中,需要传输大量的数字信号,其中信号中的弱电流和小电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容易被雷电所干扰。

因此,在自动气象站的设计中,应用一定的屏蔽技术进行设计,并对其进行防雷处理,以提高防雷性能。

3. 结论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至关重要,不仅是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还是为了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选择和使用自动气象站时,需根据所在环境的特点及气象常识,考虑合适的雷电防护措施,以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和对人员安全及财产的威胁。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雷电是大气放电现象的一种,常常伴随着雷声和闪电,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自动气象站必须进行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就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展开讨论。

一、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重要性1. 地面接闪保护地面接闪保护是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雷电通过接地装置直接引向地下,从而保护自动气象站的设备和人员安全。

在设计和施工时,需要合理选择接闪保护装置的位置和类型,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2. 金属避雷带金属避雷带是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雷电引向接地装置,避免雷电对自动气象站设备的损害。

金属避雷带需要与接闪保护装置相结合使用,共同构成自动气象站的完整的雷电防护系统。

3. 设备绝缘保护设备绝缘保护是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作用是为设备提供有效的绝缘保护,避免雷电对设备的损坏。

在设计和安装自动气象站时,需要合理选择绝缘材料和技术,确保设备的绝缘保护性能。

4. 引雷装置5. 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是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的重要补充,其目的是为了在雷电天气下,提供操作人员正确的操作指导,减小雷电对设备和人员的危害。

操作规程需要制定合理的雷电预警和应急措施,确保自动气象站在雷电天气下的安全运行。

三、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实施方法1. 设计方案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实施需要从设计方案开始,合理选择接闪保护装置、金属避雷带、设备绝缘保护、引雷装置等组成部分,设计合理的雷电防护系统。

2. 施工工艺3. 检测验收4. 运行维护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实施需要进行运行维护,建立定期的雷电防护系统检测和维护计划,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总结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是保障自动气象站设备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其实施需要合理设计方案、严格施工工艺、有效检测验收和定期运行维护。

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

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

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
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够实时监测气象数据的设备,能够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

在负责监测雷电状态时,自动气象站可以提高雷电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因此在保
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自动气象站本身也需要
受到雷电的防护。

本文将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

首先,对于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需要考虑到其所处的场地条件和周围的雷电环境。

对于自动气象站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雷击风险等级选择,尽量选择雷电击中概率较低的
地点,并采取合适的防雷措施。

其次,对于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措施,应采取多种防护措施,以提高防护效果。


见的防护措施包括:接地、避雷针、避雷带等等。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防护设施的维护和
检测也是非常关键的。

定期维护和检测可以有效保证防护设施的正常运作。

另外,对于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建议采取科学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
选择。

比如对于避雷针的选择,应考虑针长、直径、数量等因素;对于接地的选择,应考
虑接地棒的长度和直径、接地深度等因素。

总之,针对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采取多种防护措施,
同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能力,确保其
正常工作。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随着气象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气象站已经成为现代气象观测设备的主流。

与传统人工观测和电传观测相比,自动气象站具有独特的优势,如自动化程度高、观测精度高、无人值守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气象观测场所。

然而,自动气象站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雷电防护问题。

由于自动气象站经常放置在露天场所,那么在雷电天气下,其安全性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因此,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下面,本文就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选用合适的设备。

对于自动气象站而言,其内部设备要具备一定的耐雷电能力才能够在雷电天气下正常工作。

因此,在选购设备时,应该考虑设备的雷电保护能力,尽量选用具有良好防雷功能的设备。

此外,设备的外壳还应该具有一定的防雷能力,以避免电磁冲击对内部电路的影响。

2.设置接地系统。

自动气象站的接地系统是保护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应该合理设置接地系统,并检查其接地电阻是否符合标准。

在设置接地系统时,要注意将接地体深埋在土壤中,以增加接地面积和接地电阻,提高接地效果。

此外,还应该定期检查接地系统是否存在断线和损坏等情况。

3.安装防雷装置。

防雷装置是自动气象站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它可以在雷电天气下对设备进行保护,避免雷击损坏。

常见的防雷装置有避雷针和放电管等,应该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防雷装置。

4.做好避雷接地带建设。

为了更好地保障自动气象站的安全,在其周围应该建设避雷接地带,将其与其他建筑物隔开,以减少雷电击中的可能性。

避雷接地带通常包括两层结构,底层为深埋避雷网,上层为铺设导电网或设置避雷针等防雷设备。

1.认真制定雷电防护方案。

在建设自动气象站时,应该认真制定具体的雷电防护方案,分析场地周围的雷电环境,选择合适的雷电防护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定期检查雷电防护设备。

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设备应该定期检查,尤其是在雷电频繁的天气下,应该加强检查力度,保证防护设备的有效性。

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

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

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技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和应用要求。

目前,全球范围内普遍采用的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完善的雷电监测系统。

雷电监测系统能够及时感知雷电活动的变化,为自动气象站提供实时的雷电信息。

通过雷电监测系统,自动气象站可以及时预警,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降低雷电对设备的影响。

采用有效的避雷设计。

自动气象站在设计和布置时,应该考虑抗雷击的要求,采用合理的避雷设计以减少雷电对设备的冲击。

避雷设计主要包括对自动气象站设备进行接地处理、设置避雷针、安装防雷设备等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动气象站的抗雷击能力,减少雷击损坏的可能性。

使用高品质的防雷设备。

在自动气象站中,应当配置各种高品质的防雷设备,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以便更好地保护设备免受雷击损害。

这些防雷设备需要具备高效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耐风化的特性,以确保在雷电天气下能够发挥出最大的防护作用。

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自动气象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包括对防雷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查、对接地系统的阻值进行测试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的故障和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动气象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

自动气象站的操作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雷电天气对设备的影响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损坏和事故的发生。

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问题,涉及到设计、设备选型、维护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动气象站的抗雷击能力,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相信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将会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为气象观测和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

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

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随着气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气象监测的需求日益增长,自动气象站已经成为气象监测领域的重要设备。

自动气象站能够实时监测气象要素,并将监测到的数据及时上传到气象中心,为气象预报和气象监测提供重要信息。

在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雷电对其稳定运行和数据准确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雷电是一种强大且危险的自然现象,它会对各类设备和设施造成严重的破坏。

自动气象站作为室外设备,经常处于暴露在雷电外部环境下,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雷电防护措施,保障自动气象站的安全运行。

雷电防护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电气工程、气象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下面我们将对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进行探讨,从而提高自动气象站的抗雷能力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对于自动气象站而言,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在确定自动气象站的安装位置时,需要避开高耸的建筑物、高压输电线路等容易成为雷电击中点的目标。

自动气象站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地势较低,且周围没有高物体遮挡的地方,以减少雷击的可能性。

地面的导电性也是影响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表导电性较好的地方比地表导电性差的地方更容易吸收或释放电荷,因此对于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接地也需要做好规划和设计。

自动气象站的外壳和支架也是需要考虑的防雷问题。

自动气象站的外壳和支架通常是由金属材料构成,金属材料对于雷击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可以将雷电的能量迅速释放到地面上。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气象站的外壳和支架往往是多边形或曲线形状,存在尖端和锐角,这些地方容易成为雷电击中的点,因此需要在外壳和支架上设置避雷针或者安装金属避雷带,将雷电的能量导入地下,以减小雷击的危害。

自动气象站的电子设备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在自动气象站的内部,存在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通讯设备等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对于雷电都非常敏感,一旦遭受雷击就可能会损坏。

自动气象站雷电防御工作措施分析

自动气象站雷电防御工作措施分析

自动气象站雷电防御工作措施分析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雷电天气频发成为了气象部门和相关单位关注的焦点之一。

雷电天气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各类设备和设施造成了一定的损坏。

自动气象站在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雷电防御工作中的措施和方法也是关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针对自动气象站本身的雷电防御工作,我们需要对自动气象站的设施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维护。

自动气象站需要安装避雷设施,如避雷针和避雷带,以保护自动气象站设备免受雷电的侵害。

自动气象站的地面设施需要做好防水、防潮、防雷等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自动气象站需要做好雷电监测和预警工作。

雷电监测主要通过雷电仪器和雷达设备进行,可以及时掌握雷电天气的趋势和变化,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一旦监测到雷电天气即将来临,自动气象站需要迅速发布相关预警信息,并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社会大众,以便大家能够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自动气象站的工作人员也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雷意识和应急能力。

在雷电天气来临时,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设备管控和安全防护工作,确保自动气象站设备和人员安全。

除了自动气象站本身的工作外,针对雷电天气的防御措施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一是社会大众的防护意识。

雷电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社会大众的防护意识至关重要。

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雷电天气的危害性,教育大家如何在雷电天气来临时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比如远离高大建筑物和金属结构,躲避在安全的地方等。

二是相关单位的防护作为。

除了自动气象站外,还有很多相关单位需要做好雷电天气的防范工作,比如电力、通信、交通等单位。

他们需要建立健全的防雷设施,加强对设备和人员的防护工作,确保雷电天气来临时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三是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针对雷电天气,各类单位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项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

一旦出现雷电天气造成的事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抢修和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失。

自动气象站的综合防雷技术

自动气象站的综合防雷技术

论析自动气象站的综合防雷技术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开展,计算机网络得到迅速普及,气象探测手段也得到了更新,出现了许多自动气象站。

本文通过分析雷电入侵的途径,对自动气象站的建筑设施和仪器设备的防雷问题进展综合分析,提出了自动气象站的综合防雷措施,只要我们严格按照防雷标准和标准进展防雷设计、施工,就可以收到满意的防雷效果。

目前,全国大都建成了自动气象站,现已投入正常的业务运行。

无疑对综合防雷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自动气象站的综合防雷技术进展研究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雷电高电位引入自动气象站的途径以及损坏原因〔一〕自动气象站雷电高电位引入的主要途径有①直击雷击直接击中架空线缆,让高压雷电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两边传播而引入室内。

②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感应出过电压,通过线缆引入室内。

〔二〕仪器设备被雷击损坏的原因①雷电产生强加热效应和电动力作用使被击物体损坏。

②由于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作用,使导体产生火花,引起爆炸或灾害。

③由于闪电或静电释放引起的电位瞬变,通过上述几种途径侵入到网络系统中。

④接地技术或等电位处理不当引起地电位还击。

⑤瞬态电位抬高使仪器设备损坏。

二、自动气象站的综合防雷工程设计原那么现代防雷技术是多学科、多行业相互合作、协调、配合,相互联系的一项系统工程。

因此,自动气象站的防雷也是综合各个领域防雷的一门专门技术,它不仅需要考虑防直击雷,还要考虑防感应雷、雷电波侵入。

总的设计原那么是:综合治理、层层设防,水涨船高、整体防御。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外部防雷〔直击雷〕和内部防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两个局部。

三、自动气象站的综合防雷设计方案自动气象站的综合防雷设计方案应从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入手。

〔一〕外部防雷针对自动气象站外部防雷问题,主要依据是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gb50057-1994,国际标准iec1024以及相应的防雷标准和标准。

根据当地雷击日数,年预计雷击次数和建筑物的有关资料,进展防雷分类。

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

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

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自动气象站是一种利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对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的设施。

它可以自动记录并汇总各类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量等等。

在雷电频发的地区,自动气象站面临着雷电的风险,因此雷电防护技术对于维护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需要从设备的外部进行保护。

采用合适的避雷装置对于减少自动气象站遭受雷击的可能性至关重要。

传统的避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网和避雷线等等。

避雷针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处,具有尖锐的形状,能够将雷电引向地面。

避雷网则是一层金属网,用于覆盖建筑物或设备,将雷电散播到大地中。

避雷线则是用来将雷电流引向避雷地接地的导线。

这些避雷装置的安装能够有效地减少自动气象站遭受雷击的风险。

自动气象站的内部设备也需要针对雷电进行保护。

雷电过电压是雷电灾害对设备造成损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在自动气象站内部安装合适的过电压保护装置非常重要。

过电压保护装置可分为外部过电压保护和内部过电压保护两类。

外部过电压保护主要通过避雷装置的安装来实现,它能够将雷电引向地面,从而保护设备免受雷击的风险。

内部过电压保护则是通过在设备内部安装过电压保护装置来实现。

这些装置能够监测电压的变化,一旦检测到过电压,立即切断电流,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自动气象站的数据传输也需要进行雷电防护。

自动气象站通常会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远程控制中心,以便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雷电频发的地区,传输线路很容易受到雷击的影响,导致数据传输中断。

需要对传输线路进行合适的防护。

一种常见的防护措施是在传输线路上安装避雷器,避雷器能够将雷电引向地面,保护传输线路免受雷击的风险。

还可以采用光纤传输技术来替代传统的电缆传输技术,因为光纤传输线路不受雷击的影响。

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是保证自动气象站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适的避雷装置的安装、过电压保护装置的使用以及传输线路的防护,能够有效地减少自动气象站受到雷击的风险,保护设备和数据的安全。

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

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

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够自动收集和分析气象数据的设备,通过传感器和仪器等负责监测和记录不同气象参数,如温度、湿度、风速和气压等。

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自动气象站可能会受到雷电的干扰和破坏。

为了保护自动气象站免受雷击的影响,雷电防护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自动气象站的安装位置是防护技术的关键。

在选择站点时,应避开高地、孤立的建筑物和大面积金属结构,因为这些地方更容易受到雷击。

建议将自动气象站安装在较低的建筑物附近,并确保周围没有遮挡物,以便捕捉准确的数据。

自动气象站需要配备合适的避雷装置。

避雷装置是防止雷电对建筑物和电子设备造成损害的关键装置。

现代的避雷装置通常采用放电针技术,即通过针形金属导体将大气电位导入地面,从而减少雷电对周围设备的影响。

这样可以保护自动气象站免受雷击损坏。

还可以采用避雷网来进一步加强自动气象站的防护能力。

避雷网是一种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网状结构,可以有效地将雷电引导到地面。

在自动气象站周围建设避雷网,可以将雷电导入地下,从而保护设备免受雷击干扰。

自动气象站还可以配备实时雷电监测系统。

该系统可以及时监测雷电活动,并通过声音或灯光等方式发出警报。

一旦检测到雷电活动,自动气象站可以自动关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保护设备和数据安全。

定期维护和检查也是确保自动气象站一直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关键。

定期检查避雷装置和避雷网的连接和接地是否良好,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定期检查传感器和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并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部件。

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是确保设备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安装合适的避雷装置、避雷网和雷电监测系统,并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动气象站免受雷击的影响。

这样可以确保自动气象站能够准确地记录和分析气象数据,为天气监测和预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自动气象站是目前用于获取与测量气象数据的一种非常先进的设备。

在气象站中,有一种自动气象站可以进行实时的数据收集和监控,并可以利用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进行保护。

雷电防护工程技术在保护自动气象站方面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将探讨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自动气象站在雷电攻击中很容易受到破坏,这是因为气象站设备大多安装在较高楼层,接触电离层,并且大量金属元件暴露在外界环境之下。

因此,建立一个可靠的雷电防护工程网络是十分重要的。

雷电防护工程技术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预先计算雷电击中的概率、设计合适的接地系统和使用一些在线监测装置。

第一个步骤是预估自动气象站雷电击中的概率以进行合理的坐标选择。

计算雷电击中概率的方法可以基于雷电击中的区域、设备高低、雷电活动情况等多方面因素。

在选址选择方面,一些容易被雷击中的区域必须避免在建造过程中。

第二个步骤是利用适当的接地系统设计。

接地系统是重要的防护措施,可以将电流导向地面,减少设备受到雷击的风险。

由于自动气象站中不同设备之间的静电电位可能不同,因此合适的接地系统需要设计在每一个组件的下方。

当遇到雷击时,每个组件的电势变化较小,避免设备之间因电势差导致的损坏。

第三个步骤是在线监测装置的使用。

利用气象雷达、闪电定位系统、地闪探测器等在线监测装置能够更好地了解雷电活动的具体情况。

这些技术大大增强了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能力。

通过这些装置可以实时监测到周围雷电活动情况,及时做出反应并采取防护行动。

总之,建立一个可靠的雷电防护工程网络对于维护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

这些雷电防护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自动气象站的耐受能力,预防雷击对自动气象站的损害。

通过分析和预估设计得到科学的防护方案,加上使用适当的防护装置,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动气象站,提高气象数据的采集和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5, 4, 53-58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5 in Hans. /journal/ccrl/10.12677/ccrl.2015.42006The Review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Project of th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Observation FieldXiaohua Liu, Jinghao Fan, Tizhao Zhao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Yuncheng County, Yuncheng ShandongEmail: hezezcy@Received: Mar. 11th, 2015; accepted: Mar. 22nd, 2015; published: Mar. 27th, 2015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rough searching the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proces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project of th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observation field, this paper proposed improving methods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s. Lightning protection measures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observa-tion field were comprehensively expounded based on analyzing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equipment in th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observation field.KeywordsObservation Field, Lightning Safety, Protection Measures, Collector自动气象站观测场的防雷工程综述刘晓华,樊景豪,赵体召郓城县气象局,山东郓城Email: hezezcy@收稿日期:2015年3月11日;录用日期:2015年3月22日;发布日期:2015年3月27日摘要本文通过查找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防护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方法,在自动气象站观测场的防雷工程综述全面分析自动气象站观测场设备防雷性能基础上,全面阐述了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观测场,雷电安全,防护措施,采集器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气象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2005年以来,自动气象站已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人工观测。

自动气象站主要有传感器、采集器、供电系统、主控计算机、打印机、通讯设备等几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传感器、采集器处于室外观测场LPZ0B防雷区内,具有现代电子设备普遍存在的共同弱点,即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能力差,对电磁干扰极为敏感,是整个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雷电安全防护的重中之重。

如果防雷措施不当,不仅采集器、传感器因雷击无法正常工作,与其连接的室内设备也会由于雷电波的入侵而损坏。

近年来,自动气象站已普遍运用到各级气象观测台站,其中,观测场是获取观测数据的重要场所。

由于观测场处于室外的环境中,观测场中的风塔的高度又远远高于周围的建筑物的高度,容易受到雷电的危害。

采集器是观测场中的重要设备,所有的数据都是通过采集器的采集,然后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的,如果采集器遭到雷击而损坏,将影响到自动气象站的正常工作。

部分台站由于未注意在雷电安全防护方面应注意采取的措施,所以时有雷击事故发生。

本文针对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防护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制定全面、科学的雷电安全防护措施,对提高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雷电安全防护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气象局的观测场在防雷措施上出现的问题加以阐述,讨论具有普遍意义的综合防雷措施。

2. 观测场防雷系统存在的问题2.1. 电源部分未安装浪涌保护器郓城县气象局自动气象站建设中,只考虑到数据采集箱内有一级避雷器和一级防雷板,在室内220 V 电源处未安装浪涌保护器,这就给雷电波的入侵带来了安全隐患。

2008年8月17日的一场强对流天气,伴随着强雷暴给这个站带来了严重损害,观测场采集器遭雷击。

浪涌保护器的安装应根据所在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弱、雷电流的大小、被保护的对象的重要程度选择合适的类型,应该做到三级防护。

浪涌保护器简称SPD,它能够对由高压线路传输过来的高电压限压、分流,有效地保护被保护元器件。

2.2. 风塔避雷针引下线接地点与其他设备的接地点之间的距离不合规范为达到均压、等电位以减少各种接地设备间、不同系统间的电位差,观测场内风塔上避雷针引下线接地、各种金属设备外壳接地、屏蔽接地、保护接地等均接至观测场共用地网,行成共用接地系统。

但由于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对等电位连接和共用接地系统的错误理解,在施工过程中不考虑以上几种接地在观测场地网上接地之间的距离,甚至将共用接地理解为将各种接地直接接在一起,给观测场设备防雷安全带来隐患,是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地接地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

在自动站气象站设备位置确定并与观测场地网连接时,为避免风塔上避雷针接闪通过地网泄放雷电流时,对附近接地设备产生干扰[1],风塔上避雷针引下线接地与其他接地的观测场地网上接地点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0米。

2.3. 屏蔽措施不完善屏蔽是减少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

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内设备采取了以自动气象站观测场的防雷工程综述Figure 1. Structural composition diagram of th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图1.自动气象站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下基本屏蔽措施:观测场电子设备采用金属外壳,各种传输线路采用屏蔽电缆穿金属管埋地敷设。

电缆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并适宜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

郓城县自动气象站存在的屏蔽问题:数据采集箱采用双层金属外壳,但外层金属外壳未做接地,内层金属箱的箱门和箱体未做跨接。

电缆屏蔽层只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

2.4. 风塔上避雷针引下线与风向、风速信号线布线不规范部分自动气象站风向、风速信号线在不单独穿金属管保护的情况下,仅考虑到节约原材料和布线美观的需要,与风塔上避雷针引下线在同一个金属管内并行引下。

这相当于将风向、风速信号线敷设在避雷针引下线上,严重违反了文献[2]的规定。

即使风向、风速信号线采用带有屏蔽层的电缆,也还是达不到规范上对防雷安全距离的要求。

因为其屏蔽层无法将避雷针接闪后的雷击电磁脉冲完全屏蔽掉[2],于是,风向、风速信号线上感应出远远高于采集器电子元件所能承受的电涌电压,致使采集器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损坏。

如郓城县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系统采集器多次遭受雷击而影响了数据的采集,进而影响到数据的传输,从而影响到业务质量考核。

2007年8月,采集器内避雷器损坏,造成采集器电源部分无法供电,从而无法采集数据;2008年7月,自动观测系统主控计算机通讯串口(RS232)损坏。

2009年8月,采集器损坏,自动观测系统无法采集数据。

经过现场调查发现,原因是风塔上避雷针引下线与自动气象站观测场的防雷工程综述风向、风速信号线布线不合理所致。

当时在设计安装时,仅仅考虑到美观与节约材料,将避雷针引下线与风向、风速信号线穿越同一个金属管引下。

当避雷针接闪后,所形成的雷击电磁脉冲,通过感应,在风向、风速信号线上感应出同样的电磁脉冲,然后传输到采集器内部,造成采集器和与之相连的主控计算机通信串口(RS232)损坏。

经过现场调查发现,原因是风塔上避雷针引下线与风向、风速信号线布线不合理所致。

当时在设计安装时,仅仅考虑到美观与节约材料,将避雷针引下线与风向、风速信号线穿越同一个金属管引下。

当避雷针接闪后,所形成的雷击电磁脉冲,通过感应,在风向、风速信号线上感应出同样的电磁脉冲,然后传输到采集器内部,造成采集器和与之相连的主控计算机通信串口(RS232)损坏。

3. 改进措施3.1. 安装合适的SPD电源部分应安装三级SPD 防护,但是要注意,如果选择的SPD 不适合,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反而容易损坏被保护电子设备。

SPD 的安装使用应对低压电气系统和设备起到电涌保护作用,同时不应因为SPD 的安装造成低压电气系统的故障和事故。

因此,有如下三项基本要求:1) 安装SPD 之后,在无电涌发生的情况下,SPD 不应对低压电气系统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2) 安装SPD 之后,在有电涌发生的情况下,SPD 应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而不损坏并能钳制电涌和分流电涌电流。

3) 在电涌电流通过后,SPD 应迅速回复到高阻状态,切断可能经过SPD 留到PE 线的工频续流。

SPD 的选择应考虑电源的供电形式、耐压能力及能量配合。

郓城县自动气象观测站的供电形式为TT 系统,TT 系统一般为相线分别对中性线加装过压型SPD ,中性线对地采用放电间隙SPD 。

耐压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max s p choc V V V <<max s V 为被保护设备的冲击耐压值;p V 为SPD 的电压保护水平;choc V 为接地系统类别和电网的最高运行电压。

电源进线为埋地引入电缆且长度大于50米,则在电源总配电箱处安装标称通流容量 ≥ 60 KA (8/20 μs 波形),标称导通电压V N ≥ 4V C (V C 最大工作电压),响应时间 ≤ 100 ns 的SPD 做为一级防护。

3.2. 合理安排不同接地系统之间的安全距离一般情况下,风塔避雷针引下线接地应与信号线接地保持一定的距离。

为达到均压、等电位以减少各种接地设备间、不同系统间的电位差,观测场内风塔上避雷针引下线接地、各种金属设备外壳接地、屏蔽接地、保护接地等均接至观测场共用地网,行成共用接地系统[3]。

但由于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对等电位连接和共用接地系统的错误理解,在施工过程中不考虑以上几种接地在观测场地网上接地之间的距离,甚至将共用接地理解为将各种接地直接接在一起,给观测场设备防雷安全带来隐患,是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地接地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