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

合集下载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1.气象观测场的位置选择和布置要合理。

观测场应尽可能远离城市和人类活动密集区域,避免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影响。

同时,观测场的地理环境要平坦稳定,以确保观测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气象观测场应有完善的观测仪器设备。

观测仪器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信噪比的特点,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常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有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仪等,这些仪器必须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观测场应具备完善的自动化观测系统。

自动化观测系统能够实时采集、记录和传输气象观测数据,提高观测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并且能够方便实现数据共享和集成。

自动化观测系统还应具备自动报警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观测场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

气象观测仪器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才能正常运行,因此观测场应有备用电源系统,以避免电力中断对观测数据的影响。

5.观测场应具备良好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

观测数据的存储应有足够的容量和稳定的性能,能够支持长期的观测数据存储和管理。

同时,观测数据的管理系统应可靠、高效,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查询、分析和共享。

6.观测场应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

技术人员应具备深厚的气象学知识和观测技术能力,能够熟练操作观测仪器、正确解读观测数据并进行质量控制。

管理团队应具备高效的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合理安排观测工作和资源,并及时处理观测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气象观测场的技术要求涉及观测场的位置选择和布置、观测仪器设备、自动化观测系统、电力供应系统、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等方面。

这些技术要求的实施将保障气象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天气预报、气候研究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

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

1气象台站环境条件的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其关键在于站址的选择。

气象台站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

因此,站址一般都不应选在山顶、山谷和洼地,也不应该靠近大片树林或在建筑物密集的城镇中,以及工业城市常年风向的下风方。

这是因为,在同一地区的不同部位,由于受不同地形的影响,风、云、温度、湿度等要素均可能会有显著的差异,都不能真实反映这个地区自由大气的实际变化情况。

树林对辐射、温度、湿度、降水,特别是风(据试验,空旷地带的风在越过20m高的树林后,风速可减小20%。

)等要素有显著影响。

在建筑物密集的城镇,观测资料更明显地缺乏代表性。

由于建筑物吸热和散热都较快,人类活动频繁,这对温度、湿度有明显影响,一般城镇均较农村温度偏高、湿度偏低。

建筑群会影响空气的运行,既减低风速,又能改变风向。

此外,城镇空气固体悬浮物多,能削弱太阳辐射,使能见度下降,这对日照观测会造成影响,同时间接地也会对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降水造成一定影响。

如果台站设在工业城市最多风向的下风方,则经常受吹来烟尘的影响,影响观测资料的代表性。

上面仅指一般情况而言,事实上有些地区很难找到完全合乎要求的地点。

在这种情况下,如在相对高度相差不大的浅山区和丘陵地区,站址选在较平坦的山顶就比在山谷、山坡上要好一些;再如,戈壁沙漠、草原、林区等地形、地貌单一的地区,就应选在能反映当地下垫面自然状况的地方,否则反而没有代表性。

在资料的使用上,要求一站资料至少连续在10年以上。

因此,台站建成后应尽量不变动站址;否则,既耗费国家资财,也影响资料序列的连续。

新建1个台站必须慎重选择站址,使选定的地点尽可能地符合规定要求;已经建成的站,应做好探测环境的保护和场地标准化的维护工作。

2地面气象观测场的要求如果站址合乎要求,观测场地标准与否则取决于距离障碍物(包括建筑物、树林、高杆作物等)的远近和面积大小。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2章 观测场所的建设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2章  观测场所的建设

第二章观测场所的建设气象要素的变化受地形地物影响很大,为保证观测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点应当建在能代表当地,特别是机场跑道附近天气状况的位置,并要进行地理坐标的测定。

第一节观测场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

观测场的选址、建设、场内仪器的安装及维护应当符合《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的要求,观测场内仪器布置见图2-1。

图2-1 25×25规格观测场内仪器布置图第二节观测监控室和观测平台一、观测监控室观测监控室是用以安置各种观测仪器设备及观测人员工作的场所,为便于随时监视天气变化,观测监控室应当为四面有窗的建筑物。

观测监控室内应当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视野开阔,能目视主副跑道全貌和视野内的地平线,并能保证仪器免受震动和尘土污染及感应灵敏准确。

观测监控室的大小,应当根据所需要安置的仪器情况确定,一般不小于40m2。

二、观测平台观测平台是进行目测而设立在观测监控室旁的固定场所,应当视野开阔,能目视主副跑道全貌和视野内的地平线。

第三节时间和时刻时间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表示某一瞬间的叫时刻;其二,表示两时刻的间距叫时距。

一、时间的度量时间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度量的。

同一经线连续两次对正太阳的时间的间隔为一天。

也就是说地球绕太阳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因为地球自转的速度是均匀的,所以地球绕太阳转过经度15°的时间是1小时。

由此可得出地球自转与时间的关系是:转过经度为360°时的时间为24小时转过经度为15°时的时间为1小时转过经度为1°时的时间为4分钟转过经度为15′时的时间为1分钟转过经度为1'时的时间为4秒钟转过经度为15〃时的时间为1秒钟二、时刻的种类时刻是根据某一经线和太阳的相关位置来测定的。

由于不同的使用目的需要以不同的经线作为测定时刻的基准,因此时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地方时人们习惯把太阳当顶(当地经线对正太阳)的时刻说成是正午12时,于是,正背着太阳的时刻必然是夜里12时,即0时。

观测场的选择与建立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

观测场的选择与建立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
遮光板 暗筒
支架 底座
纬度盘 进光筒
暗筒式日照计的观测方法
6—7时:0.3 7—8时:1.0 8—9时:0.8
雨量器
包括: (1)雨量筒: 用于承接降水量; (2)雨量杯: 用于测量降水量;
虹 吸式 雨 量 计
虹 吸式 雨 量 计
小型蒸发器
风向象要素的观测太阳辐射的观测空气湿度的观测蒸发和降水的观测风向和风速的观测一观测场的选择与建立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观测场边缘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3倍以上两孤立障碍物最近的横向距离不得小于30米
《农业气象学》实验
今年的气象日主题? 视频中出现哪些气象观测仪器?
浅层地温表安装
(二)空气湿度的测量
干湿球测湿
湿度表的查算:
见实习报告手册附表
毛发湿度计
原理: 脱脂人发随空气中相对湿度变化而长度会
发生变化,空气湿度变大时,毛发伸长,否则, 缩短。
毛发湿度计
为了增大拉力,感应部分由 一束脱脂的毛发(约40—42 根)组成它的感应部分。
暗筒式日照计构造
各观测时间观测的项目
北京时 间
观测项 目
02、08、 14、20
气压、空 气的温度 和湿度、 云、有效 水平能见 度、天气 现象、降 水、风及 0、5、 10、15、 20、 40cm 深地温
08
地面最低温 度
14
20
日落后
0.8、1.6、 3.2m 深地温、 换 压、温、 湿、降水 自 记纸
高 温 高蒸 最 和 最 并发 最 地 低 调、低面温整最气最度,纸风记日(向纸照风)13计速时换自换
蒸发皿 备用雨量筒 日照计 雨量筒
电接风向 风速仪
地面及浅层地温表 冻土及深层地温表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一编总则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1.1.1 观测站分类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环境条件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

(1)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

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

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气象观测场的物体。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 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

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6)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硬件设施要求(1) 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 (东西向)×20m(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2)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3) 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

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

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

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气象观测场观测记录造成影响。

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4)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5m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

气象观测点方案

气象观测点方案

气象观测点方案一、引言气象观测点是用于进行气象观测和监测气象要素的地点。

它的建设对于气象预报和气象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气象观测点的选址、建设和设备选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气象观测点选址1. 地理位置选择气象观测点应选择在地理位置开阔、无遮挡物、无人工热源等影响的地方,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观测点的地理位置也需要与周边气象观测点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气象观测网络。

2. 环境条件考虑气象观测点应选择在环境条件稳定、无明显污染源的地方。

避免选址在工厂、道路交通繁忙的地方,以免因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三、气象观测点建设1. 建设规划气象观测点的建设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规划。

首先要确定观测点的规模和功能,包括观测要素、观测范围和观测精度等。

其次要进行场地布置和建筑设计,确保设施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2. 设施建设气象观测点的设施建设包括气象观测塔、气象仪器、通讯设备等。

观测塔的高度应适当,以保证观测仪器的安全和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气象仪器的选用应根据观测要素的需要进行,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讯设备的建设应保证与气象部门的数据传输畅通,以便及时获取观测数据。

四、气象观测点设备选用1. 温度观测设备温度观测设备主要有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和红外线温度计等。

水银温度计适用于常规温度观测,具有准确度高的优点;电子温度计适用于自动观测,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红外线温度计适用于遥感观测,具有非接触式测量的优势。

2. 湿度观测设备湿度观测设备主要有湿度计、露点计和湿球温度计等。

湿度计适用于常规湿度观测,具有简单、准确的特点;露点计适用于判断空气中水汽含量,具有高精度的优点;湿球温度计适用于测定湿度和干球温度,具有准确度高的特点。

3. 风速观测设备风速观测设备主要有风速计、风车和风杆等。

风速计适用于自动观测,具有高灵敏度、准确度高的特点;风车适用于常规观测,具有简单、直观的优点;风杆适用于观测风向,具有方位角明确的特点。

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研究

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研究

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研究作者:张美玉卢道能杨丽英来源:《硅谷》2013年第05期摘要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选择与安置是否科学也是关系到气象台站工作开展质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着重阐述了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选择与仪器安置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选择;仪器;安置中图分类号:P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1-081-01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以及仪器安置是关系到其工作质量的关键问题。

气象观测场的选择应该以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为基本方向,气象信息的获取以代表性、准确性为基本原则。

仪器安置也应该讲究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气象观测质量提供重要支撑。

1 气象台站的场地选择应该具备的环境条件地面气象观测场只有达到一定要求才可以实现观测目的,如果场地不符合观测技术的要求便是不合格的场地选择。

通常情况下,气象台站的场地应该选择在能较好地综合反应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这是保证日后气象信息准确性的关键。

在选择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局部特殊地形,以免由于局部地形气候因素的特异性影响到观测质量。

总体上来讲,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气候条件趋于一致,避免建在诸如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等会对观测质量产生影响的地方。

气象观测站地址的选择应该避开山顶、山谷和洼地等不平坦的地段,也不应该建在大片树林或在建筑物密集的城镇中,以及工业城市常年风向的下风方。

这是因为,这些地段常常出现不同部位的气象状况不一致的情况,会对观测质量产生影响。

这是由于在地形不一致的影响下,风、云、温度、湿度等要素均可能会有显著的差异,都不能真实反映这个地区自由大气的实际变化情况,给气象信息的收集带来麻烦。

尤其是树林对气象因素的影响是显著的,影响因素集中在辐射、温度、湿度、降水,特别是风等多个方面,避开树林建立气象台站是毋庸置疑。

实验一 地面气象观测场

实验一 地面气象观测场
• 5、地温 • (2)曲管地温表 • 5、10、15、20cm曲管地温表的构造和原理亦基本同上,
只是表身下部伸长、长度不一,并且在感应部分上端弯折 ,与表身成 135°夹角。 • 安装在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西边约20CM处,按5、10、15、 20CM深度顺序由东向西排列,感应部分向北,间隔约10CM ,表身与地面成45°,须用叉形木/竹架支住。
• 4、温度表不要脱离被测介质,更不能用手扶摸感应球。 • 5、读数时人体(主要是面部和口)不要过分接近感应球
部,也不要对着温度表深呼吸。 • 观测的程序:①干湿球、毛发表、最高、最低温度表读数
并调整 ②温度计、湿度计读数并做时间记号
实验报告
• 完成实验报告各项内容; • 使用干球温度表、普通温度表、地面温度表、最
• (3) 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边,仪器设备紧靠东西向 小路南侧安设,观测员应从北面接近观测仪器;
1.3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
• (4) 辐射观测仪器一般安装在观测场南边,观测仪器感应 面不能受任何障碍物影响。因条件限制不能安装在观测场 内时,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以及日照观测仪器 可安装在天空条件符合要求的屋顶平台上,反射辐射和净 全辐射观测仪器安装在符合条件的有代表性下垫面的地方。
• (6)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 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1.2 观测场
• (1) 观测场一般为与周围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相同 的25米×25米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米 (东西向)×20米(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 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 向南扩展10米。
• (5) 对比观测资料应统计整理成月报表,并上报存档。
1. 5观测记录的注意事项

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设备选型与安装位置)精选两篇

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设备选型与安装位置)精选两篇

《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气象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气象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建设一个先进、准确的气象站对于地区的气象监测、灾害预警以及农业、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功能齐全、性能稳定的气象站,为周边地区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数据。

二、设备选型1. 气象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选用高精度、稳定性好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空气温度。

- 湿度传感器:采用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

- 气压传感器:选用高精度的数字气压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大气压力变化。

- 风速风向传感器:采用超声波风速风向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无机械磨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 雨量传感器:选用翻斗式雨量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降雨量。

2. 数据采集器- 数据采集器是气象站的核心设备,负责采集和处理各种气象传感器的数据。

选择具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数据采集器,具备多种通信接口,能够方便地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

3. 通信设备- 为了实现气象数据的实时传输,需要配备通信设备。

可以选择 GPRS/4G 通信模块或卫星通信设备,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电源系统- 气象站通常需要在野外长期运行,因此需要可靠的电源系统。

可以选择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组合的供电方式,确保气象站在无市电供应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

三、安装位置选择1. 地理位置- 气象站应选择在地势开阔、无遮挡的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树木和电磁干扰源。

同时,应考虑气象站的代表性,尽量选择在能够代表周边地区气象特征的位置。

2. 海拔高度- 根据项目需求和气象观测规范,确定气象站的海拔高度。

一般来说,海拔高度的选择应考虑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特征和观测目的。

3. 周边环境- 气象站周边环境应保持清洁,避免受到污染源的影响。

同时,应考虑周边环境的安全性,避免气象站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四、施工步骤1. 基础施工- 根据气象站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基础施工。

气象站设置操作流程

气象站设置操作流程

气象站设置操作流程气象站是一个用于观测和记录气象要素的设备和设施。

它对气象观测和预测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气象站的准确运行和数据的可靠性,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进行设置和维护。

本文将介绍气象站设置的详细操作流程。

1. 选择合适的气象站位置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设置气象站是十分重要的。

气象站应当远离植被、建筑物等遮挡物,确保观测的准确性。

同时,需要避免人为干扰,避免安装在高峰、山洞口等地方。

理想的气象站位置是平坦、开阔、无遮挡和无污染的地方。

2. 气象站设备准备在设置气象站之前,需要准备好必要的设备。

通常,一个标准的气象站应该包括以下仪器和设备:- 气温计:用于测量空气的温度;- 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的湿度;- 气压计:用于测量大气的压强;- 风向仪:用于测量风的方向;- 风速仪:用于测量风的速度;- 降水量计:用于测量降水的量。

3. 气象站的设置和校准在进行气象站的设置前,需要确保所有仪器和设备都是校准过的,并保持良好的状态。

校准可以参考仪器的操作手册,并通过与其他设备的对比测量来进行。

4. 安装气象站设备将气温计、湿度计、气压计、风向仪、风速仪和降水量计等仪器按照设备的要求进行正确安装。

确保仪器的位置和放置方式符合标准,并固定在气象站的设备支架上。

5. 连接仪器和数据采集器将气象站的各个仪器与数据采集器进行连接。

数据采集器负责获取仪器测量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后台的数据处理系统中。

确保连接可靠且稳定。

根据不同气象站的型号和规格,连接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6. 设置数据采集和传输参数在连接完成后,需要对数据采集器进行相应的设置,包括数据采集频率、数据传输方式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设置应根据实际需求和设备的兼容性来确定。

7. 监测和维护气象站设备一旦气象站设置完成,就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工作。

这包括检查仪器和设备的状态,校准仪器的准确性,及时更换损坏或老化的零部件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清理气象站周围的环境,以确保环境的洁净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气象站安装地点如何选择

气象站安装地点如何选择

气象站安装地点如何选择气象站的安装地点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直接关系到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从气象观测要求、地理因素、人为因素以及技术要求等方面来介绍气象站安装地点的选择。

首先,气象观测要求是选择气象站安装地点的首要考虑因素。

气象观测需要掌握全面、准确的天气信息,因此,气象站应选择在能够提供全面观测的地点。

这就要求气象站周围的环境应具有代表性,不受不同因素的干扰,例如建筑物、水体、树木等。

同时,应避免地形复杂、阴暗、湿润等环境,以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地理因素也是选择气象站安装地点的重要考虑因素。

根据气象观测需求,气象站应选择在具有典型气候特征的地区进行观测。

例如,海滨、沙漠、高山等地区的气候特征较为明显,适合观测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现象。

此外,气象站应尽量选择地理条件稳定的地区,避免地质活动频繁、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方,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观测的连续性。

再次,人为因素也需要考虑在选择气象站安装地点时。

气象站应尽量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维护和设备运输。

此外,选择气象站安装地点时还需要考虑附近是否有可供居民疏散的场所,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

最后,技术要求也是选择气象站安装地点的重要考虑因素。

安装气象站需要满足各种设备的技术要求,包括观测仪器的放置和通讯设备的设置等。

因此,在选择安装地点时需要考虑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作,是否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以确保气象观测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选择气象站安装地点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决策,需要综合考虑气象观测要求、地理因素、人为因素和技术要求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选择合适的安装地点,才能够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场

地面气象观测场

±5厘米 感应部分中心 ±3厘米 口 缘
观测仪器的布置(续)
仪器 要求与允许的误差范围 基准部位
遥测雨量计
小型蒸发器 E-601型蒸发器
仪器自身高度
高度 70厘米 高度 30厘米 ±3厘米 ±1厘米 口 缘 口 缘
地面和地面最高、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土中一半 最低温度表 曲管地温表 直管地温表 深度5,10,15,20厘米 倾斜度45度 深度 40, 80厘米 深度 160 厘米 深度 320 厘米 ±1厘米 感应部分中心 ±5 ° 表身与地面 ±3厘米 ±5厘米 感应部分中心 ±10厘米
观测仪器的布置(续)
仪器
冻土器 日照计
要求与允许的误差范围
深度 50~350厘米
基准部位
±3厘米 内管零线
风速计 风向器
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纬度以本站纬度为准 ±0.5° 方位正北 ±5° 底座南北线 安装在观测场高10—12米 风杯中心 方位正南 ±5° 方位指南杆
观测仪器的布置(续)
仪器
积冰架

迁站时需进行对比观测的条件:
– 新、旧站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米;
– 或海拔高度差在100米以上;
– 或新、旧站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
站址迁移及其对比观测要求(续)
• 对比观测项目: 气温(包括最高、最低)、湿度、风向、风 速、深层地温。 • 对比观测期限和时次: 期限 —— 基准站1年; 其他站1、4、7月,或7、10、1月三个月。 时次 —— 02、08、14、20时四个时次, 80 ~320cm地温仅14时一个时次,02时可用 自记代替。
• 场内铺设0.3~0.5米宽的小路(不用沥青), 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小路上的积 雪可清除,场地积雪不清。 •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拔海 高度(精确到0.1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 固定标志上。

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设备选型与安装位置)

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设备选型与安装位置)

《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气象信息对于各行各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准确的气象预报可以为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供应、防灾减灾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为了满足当地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提高气象监测的精度和覆盖范围,决定建设一座新的气象站。

本气象站将采用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雨量等气象要素,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将监测数据及时传输到气象部门的数据库中,为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施工步骤1. 场地勘察与选址(1)组织专业人员对建设区域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情况。

(2)根据勘察结果,结合气象站的功能需求和建设标准,选择合适的建设场地。

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无遮挡物、远离污染源和电磁干扰源。

2. 基础施工(1)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场地平整和基础开挖。

基础类型可采用混凝土独立基础或桩基础,具体根据地质条件确定。

(2)在基础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基础的尺寸、强度和稳定性符合要求。

(3)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养护,待基础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3. 设备选型与采购(1)根据气象站的功能需求和建设标准,选择合适的气象监测设备。

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精度高、稳定性好、可靠性强、易于维护和操作。

(2)对市场上的气象监测设备进行调研和比较,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供应商。

(3)与设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时间、质量保证等条款。

4. 设备安装与调试(1)在设备安装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2)按照设备安装说明书和施工图纸,进行设备的安装和固定。

安装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确保设备安装牢固、稳定。

(3)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

调试内容包括设备的校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等。

调试过程中,要对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研究

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研究
81硅谷siliconvalley2013年第5期总第125期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研究广东省增城市气象局广东增城511300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选择与安置是否科学也是关系到气象台站工作开展质量的重要因素
2 0 1 3 年第 5 期总第 1 2 5 期
展 为基 本方 向 , 气 象 信 息 的获 取 以代表 性 、准 确性 为 基本 原 则 。 仪 器安 置 也应 该 讲 究科 学 性 和 实用 性 , 为 气 象 观测 质 量 提供 重
要支撑。
1 气 象 台站 的场地 选 择应 该具 备 的环境 条件
地 面 气象 观 测 场 只 有 达 到 一定 要 求 才 可 以实 现 观 测 目的 , 如果 场 地 不符 合 观 测技 术 的 要求 便 是 不合 格 的 场 地选 择 。通 常 情况下 , 气 象 台 站 的场 地 应该 选 择 在 能较 好 地 综合 反 应本 地 较 大 范 围 的气象 要 素 特点 的地 方 , 这是 保 证 日后 气象 信 息 准确 性 的关 键 。在选 择 过 程 中还 应 该 注意 局 部特 殊 地 形 , 以免 由 于局 部 地形 气 候 因素 的 特 异性 影 响 到 观测 质 量 。总 体 上来 讲 , 观测 场 四周 必须 空旷平 坦 , 气候 条件 趋 于一 致 , 避 免建 在诸 如 陡坡 、 洼地 , 或 邻 近有 铁 路 、公 路 、工 矿 、烟 囱 、高 大建 筑 物 等会 对 观测 质量 产生 影响 的地 方 。 气 象 观测 站地 址 的选 择 应该 避 开 山顶 、山 谷 和洼 地 等 不平 坦 的地 段 , 也不 应 该 建 在 大 片 树 林 或 在建 筑 物 密 集 的城 镇 中 , 以 及工 业 城 市常 年 风 向 的下 风 方 。这 是 因 为 , 这 些地 段 常 常 出 现 不 同部位 的气 象 状况 不一 致 的情 况 , 会 对 观测 质量 产 生影 响 。 这 是 由 于在 地形 不 一 致 的影 响下 , 风 、云 、温 度 、湿 度 等 要 素 均 可 能会 有 显著 的差 异 , 都 不 能真 实 反 映这 个 地 区 自由大 气 的 实际变化情况 , 给气象信息 的收集带来麻烦。尤其是树林对气 象 因素 的影 响是显 著 的 , 影 响因素集 中在辐 射 、 温度 、 湿度、 降水 , 特 别是 风等 多个方 面 , 避 开树 林建 立气 象 台站 是毋 庸置 疑 。

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维护

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维护

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维护气象观测站是为了准确获取和监测与天气有关的各种要素而建立的站点。

它通过对大气的观测和数据收集,为气象预报、气候研究、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以及其他领域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维护相关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首先,气象观测站的建设需要考虑站点的选择和布局。

站点的选取应该符合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

科学性要求气象观测站的站点位于开阔、无遮挡的地方,避免被建筑物、树木或者其他人造物体遮挡,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实用性要求站点的布局合理,便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同时还要考虑周边环境对气象观测的可能影响。

其次,在气象观测站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时,各种观测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十分重要。

在选择仪器和设备时,需要确保其质量和准确性。

常见的气象观测仪器包括气温计、湿度计、气压计、风力风向仪等。

这些仪器需要校准和维护,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此外,对于如雷达、卫星等较为先进的观测设备,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此外,气象观测站还需要建立和维护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观测数据。

这对于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非常重要。

数据库应该具有高效的数据输入、存储和查询功能,并配备相应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此外,数据库应该具备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另外,气象观测站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操作规程。

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到整个观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观测设备的选用与校准、观测方法和程序的标准化以及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等。

标准操作规程则是对观测流程和操作步骤进行详细的说明,以确保观测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并进行持续的培训和监督。

此外,气象观测站还需要与其他站点和机构进行数据共享和合作。

气象是一个全球性的科学领域,气象数据的共享和合作对于提高预报准确性和研究水平非常重要。

气象观测站可以通过与其他观测站和机构建立数据共享和合作机制,共同分享数据和信息资源,提高气象观测的效益。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常见问题及分析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常见问题及分析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常见问题及分析地面气象观测是指针对地表气象要素进行的定点观测,包括气温、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等。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决策和应急响应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日常观测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常见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和解决。

问题一:观测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保证观测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

由于设备老化、使用不当等原因,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

在实际观测过程中,应定期维护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测,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部件,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问题二:观测点位的选择和布设地面气象观测点位的选择和布设是保证观测数据代表性的关键。

在现实中,由于地理条件和人为因素的限制,观测点位的选择和布设可能存在不合理情况。

观测点位可能位于建筑物附近或者地势高低不平均的区域,导致观测数据的不准确。

在选择观测点位时,应考虑到地理条件、气象要素分布的均匀性以及观测仪器的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观测点位的合理性。

问题三:观测仪器的日常维护和操作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日常维护和操作对保持仪器性能和确保数据质量至关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不同,仪器的日常维护和操作可能存在问题。

仪器的标定和校验不及时,导致数据的偏差;仪器的操作不规范,造成数据的错误等。

在日常维护和操作中,应加强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的标定和校准制度,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加强仪器的保养和检修,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问题四: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是保证数据可用性和时效性的关键。

在现实中,由于数据处理和存储的程序和方法不统一,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可能存在问题。

观测数据不及时录入和整理,导致数据的滞后和遗漏;数据存储方式不科学,造成数据的丢失和损坏等。

在数据处理和存储过程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流程和规范,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采用可靠性高的数据存储设备和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气象观测作业安全作业指南

气象观测作业安全作业指南

气象观测作业安全作业指南气象观测是对大气状态和变化进行监测和记录的重要工作,对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气象观测作业往往涉及到各种复杂的环境和设备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气象观测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安全作业指南。

一、观测场地安全1、观测场地的选择气象观测场地应选择在开阔、平坦、远离污染源和干扰源的地方。

避免选择在易发生地质灾害、洪水淹没、强风袭击等危险区域。

同时,要确保观测场地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便于人员和设备的进出。

2、场地标识和防护观测场地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包括边界标识、警示标识等,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对于可能存在危险的区域,如高塔、深井等,应设置防护栏和警示标志,防止人员意外坠落或受伤。

3、场地环境维护定期对观测场地进行清理和维护,清除杂草、杂物,保持场地整洁。

检查场地排水系统,确保在降雨时能够及时排水,避免积水影响观测设备和人员安全。

二、观测设备安全1、设备安装和调试气象观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应由专业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在安装过程中,要确保设备固定牢固,连接可靠,避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松动、脱落等情况。

调试设备时,要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和相关标准进行,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要求。

2、设备运行和维护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清洁、校准、更换易损件等。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机检查,排除故障。

对于重要的观测设备,应配备备用设备,以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3、设备防雷和接地气象观测设备通常安装在室外,容易遭受雷击。

因此,要做好设备的防雷措施,安装避雷针、避雷器等防雷装置,并确保设备接地良好,以减少雷击造成的损失。

三、观测人员安全1、个人防护装备观测人员在进行观测作业时,应根据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工作服、手套、护目镜等。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高温、低温、强风、暴雨等,还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气象台站环境条件的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其关键在于站址的选择。

气象台站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

因此,站址一般都不应选在山顶、山谷和洼地,也不应该靠近大片树林或在建筑物密集的城镇中,以及工业城市常年风向的下风方。

这是因为,在同一地区的不同部位,由于受不同地形的影响,风、云、温度、湿度等要素均可能会有显著的差异,都不能真实反映这个地区自由大气的实际变化情况。

树林对辐射、温度、湿度、降水,特别是风(据试验,空旷地带的风在越过20m高的树林后,风速可减小20%。

)等要素有显著影响。

在建筑物密集的城镇,观测资料更明显地缺乏代表性。

由于建筑物吸热和散热都较快,人类活动频繁,这对温度、湿度有明显影响,一般城镇均较农村温度偏高、湿度偏低。

建筑群会影响空气的运行,既减低风速,又能改变风向。

此外,城镇空气固体悬浮物多,能削弱太阳辐射,使能见度下降,这对日照观测会造成影响,同时间接地也会对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降水造成一定影响。

如果台站设在工业城市最多风向的下风方,则经常受吹来烟尘的影响,影响观测资料的代表性。

上面仅指一般情况而言,事实上有些地区很难找到完全合乎要求的地点。

在这种情况下,如在相对高度相差不大的浅山区和丘陵地区,站址选在较平坦的山顶就比在山谷、山坡上要好一些;再如,戈壁沙漠、草原、林区等地形、地貌单一的地区,就应选在能反映当地下垫面自然状况的地方,否则反而没有代表性。

在资料的使用上,要求一站资料至少连续在10年以上。

因此,台站建成后应尽量不变动站址;否则,既耗费国家资财,也影响资料序列的连续。

新建1个台站必须慎重选择站址,使选定的地点尽可能地符合规定要求;已经建成的站,应做好探测环境的保护和场地标准化的维护工作。

2地面气象观测场的要求如果站址合乎要求,观测场地标准与否则取决于距离障碍物(包括建筑物、树林、高杆作物等)的远近和面积大小。

距障碍物过近是不合适的,如果观测场地距障碍物的距离是其高度3倍的话,将有1/10的天空看不见,这显然不合乎视野开阔的要求。

据试验,在有障碍物(与观测场的距离是其高度的4 ̄6倍)的方向上,风向频率较其他方向减小2% ̄6%,风速平均偏小0.5 ̄1.0m/s。

在有6级以上大风时甚至可能偏小4 ̄5m/s,气温平均偏高0.5℃左右。

因此,观测场边缘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应为碍障物高度的3倍以上,并尽可能大一些。

观测场地还不宜过小,否则场内仪器的安置难以达到《规范》要求。

在丘陵、浅山地区要找到符合要求的场地比较困难,安置仪器件数较少的站可以适当小一点。

因此,对观测场有25m×25m和20m(南北向)×16m(东西向)这2种要求。

观测场四周一般应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

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此外还需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其数据需刻在观测场旁固定标志上。

观测场地要求平整;否则仪器安置不易达到水平的要求,而且容易积水。

由于一般地区绿色植物分布的面积最广,所以观测场内应种植浅草(不长草的地区例外),以更好代表这一地区下垫面的特征。

保持草层均匀,草高不能超过20cm。

观测场内修建小路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草层,保持场内整洁,方便行走,小路不宜过宽,也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场内自然状态。

场内铺设0.3 ̄0.5m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

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维护。

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要求。

3观测场内仪器设施布置的要求观测场内仪器设施布置的原则应当是保持距离,互不影响,便于观测操作;北高南低,东西成行;靠近小路。

为了保持场地通风良好和防止仪器受阳光照射而形成影子遮蔽其他仪器,高的仪器要安在北面,低的仪器安在南面,东西成行,大体对称。

为便于观测时能迅速从北面接近仪器,仪器均应安置在小路南面,观测次数多的仪器尽量靠近中间的小路,使观测员的观测活动尽量减少对观测记录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影响。

由于地面受太阳辐射的直接作用,其湿度自地面向上递减也很快,一般情况下,地面附近的相对湿度(下转第311页)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李文选李静(河南省原阳县气象局,河南原阳453500)摘要从气象站台周边环境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场场地要求以及观测场内气象仪器的布置3个方面探讨了气象站台地面观测场的选址及布局等问题,旨在指导气象站台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建设。

关键词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观测场;选择;气象仪器;布置中图分类号TU24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7-0309-01收稿日期2008-06-22承担的保护任务最重,而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以保护和开发旅游并重。

从保护对象看,自然保护区的科学意义较大,景观的自然性最强,而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则融自然、社会及人文景观于一体;从管理要求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必须由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需解决机构、编制和经费等问题,审批程序复杂,而森林公园是由各级政府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立,机构和人员是在部门内部调配,建立、审批的灵活性强;从现有经济效益看,自然保护区内资源开发受到限制,旅游开发仅限于试验区,而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旅游收益较大,至2007年,我县玉苍山森林公园共接待中外游客3万多人次,总收入500多万元;从现有规模来看,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占国土6.8%,风景名胜区占国土1%,森林公园仅占0.3%;但从发展趋势和潜力来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已达稳定发展阶段。

3环境管理是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得以永续的前提和保证森林公园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由于具备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其发展旅游的潜力也很大,而笔者认为环境保护更是森林旅游发展得以永续的前提和保证。

玉苍山整个风景区南北越8km,东南跨9km,总面积74km2,景区规划面积23.5km2,由中心景区、东景区、南景区、西景区和北景区5部分组成,共108个景点,这么大的景区环境管理成为难题。

笔者根据多年林场工作和旅游环境保护管理的经验,特提出以下森林公园环境管理的策略,以为同类森林公园的管理提供参考。

3.1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到目前为止,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所涉及的面更广,因素更复杂。

因此,温州市县林业部门应会同县市旅游局、环保局有关部门尽快制订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便和苍南的林业部门的制度配套,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做到有法必依。

3.2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应多谈“防”,少谈“治”,突出“防胜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宏观地贯穿旅游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等各个阶段。

规划时,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预测和估计,对玉苍山景区的点、面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景区超载情况的有效调控等问题进行宏观管理,应切实避免旅游开发与发展中重产值、轻环境的短期行为,避免“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手段,这点玉苍山多入口建设和四大景区建设布局经验值得借鉴。

3.3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

因此,通过法制观念教育、全面观念教育以及长远观念教育,来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旅游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4增加环保经费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

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自然灾害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

比如,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此外,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如种植玉苍山竹笋、杨梅等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

3.5加强森林旅游科学研究森林旅游是一门以应用型见长的交叉学科,旅游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学科面很广。

因此,在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工作中,县林业、旅游、当地桥墩镇政府等部门应开展多学科、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以便更科学地对旅游环境进行综合保护和治理,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1]唐学山.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2]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上接第309页)比1.5m高处高5% ̄15%。

这种温度和湿度的急剧变化所达到的高度一般在1.5m左右,在此以上气温有规律地随高度增加而缓慢减小。

因此,一般认为这是贴地层小气候与一般气候分界的高度,在此以上所测得的温度、湿度已不易受到地面的影响,而是比较接近大气的真实温度和湿度了。

因此,百叶箱内温度表安置的高度规定为1.5m。

雨量器要安置在适当的高度上。

安置太低,降至地面的雨滴容易溅入器内,安得越低溅入的雨滴越多,误差也越大,在冬季有积雪时,风从地面把雪吹入雨量器中也会使记录不准。

但如果安置过高,不仅观测不方便,而且由于较大的乱流混合作用,会形成涡旋,影响雨雪的降落,甚至将已降入的雪片吹走,使测得的记录失真,所以雨量器的安置高度规定为70cm。

贴近地面层的风,由于受地面、地面障碍物以及因障碍物引起的乱流混合作用的影响,而几乎没有什么代表性。

因此,测风仪器要求安置在距地面10m以上的高度。

安置日照仪器的地方基本要求就是开阔,特别是东西两面无较大的障碍物,使这些仪器终年在日出至日没之间都能受到太阳照射。

如在观测场内满足不了这一要求则日照计可安在平台上。

气压仪器要求安置在不受阳光直射、远离热源、不受震动、尽可能保持温度稳定的地方。

室内既要有适当的通风,以免形成温度梯度;又不能直接对门窗等通风处,以免因风的阵性而影响示度的稳定。

目测项目如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要在视野尽量开阔的固定地点进行,观测地点不可因人、因时而异。

4参考文献[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2]成都气象学院.气象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3]胡毅,李萍,杨建功,等.应用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