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摘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宏钢2006/09/18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02、08、14、20时4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
正点前约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
00分,正点数据采样。
00-01分,完成自动项目的观测。
01-03分,向微机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正点前30分钟左右巡视观测场和人工仪器设备。
45~60分观测云、能、温、湿、降水、风、压、地温、雪深等,连续观测天象。
雪压、冻土、蒸发、地面状态等项目的观测可在40分至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
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以自动观测记录进行编发报,但仍然保留24次人工定时观测。
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值班员每日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
相差大于30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技术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
集器的内部时钟,保证误差在30秒之内。
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用钟表要每日19时对时,保证走时误差在30秒之内。
表1.1 定时自动观测项目表
时间
北京时地平时
每小时20时每小时24时
观测项目气压、气温、湿度、风
向、风速、地温及其极
值和出现时间
时降水量、时蒸发量
日蒸发
量
辐射时曝辐量
辐射辐照度及
其极值、出现时
间
时日照时数
辐射日曝辐量
辐射日最大辐
照度及出现时
间
日照总时数
表1.2 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
时间
北京时真太阳时02、08、14、20
时
08时14时20时
日落后
观测项目云
能见度
气压
气温
湿度
风向、风速
0-40cm地温
降水量
冻土
雪深
雪压
80~320cm
地温
地面状态
降水量
蒸发量
最高、最低
气温
最高、最低
地面温度
日日照时
数
说明:未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基准站除02、08、14、20时外,其它正点时次还需观测压、温、湿、风。
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场25m³25m;条件限制16m(东西向)³20m(南北向)。
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稀疏围栏约1.2m高。
草高不能超过20cm。
小路0.3~0.5m宽。
仪器东西间隔不小于4 m,南北间隔不小于3 m,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 m。
旧站址的观测记录持续到12月31日,新站址的正式观测记录从1月1日开始。
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m、或拔海高度差在100m以上要对比观测,时间基准站为1年(1~12月);基本站和一般站为1、4、7或7、10、1月,对比观测的时次为02、08、14、20时(80cm、160cm、320cm等层的地温仅在14时)4个时次,夜间不守班站02时可用自记记录代替。
表2.1 仪器安装要求表
仪器要求与允许误差范围基准部位干湿球温度表高度1.50m ±5cm 感应部分
中心
最高温度表高度1.53m ±5cm 感应部分
中心
最低温度表高度1.52m ±5cm 感应部分
中心
温度计高度1.50m ±5cm 感应部分
中部
湿度计在温度计上层横隔板上
毛发湿度表上部固定在温度表支架上横梁上
温湿度传感器高度1.50m ±5cm 感应部分
中部
雨量器高度70cm ±3cm 口缘
虹吸式雨量计仪器自身高度
翻斗式遥测雨量计仪器自身高度
雨量传感器高度不得低于70cm 口缘
小型蒸发器高度70cm ±3cm 口缘
E601B型蒸发器高度30cm ±1cm 口缘
地面温度表(传感器)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土中一半感应部分
中心
地面最高、最低温度表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土中一半感应部分
中心
曲管地温表(浅层地温传感器)深度5、10、15、20cm ±1cm
倾斜角45°(曲管地温表)±5°
感应部分
中心
表身与地
面
直管地温表(深层地温传感器)深度40、80cm ±3cm
深度160cm ±5cm
深度320cm ±10cm
感应部分
中心
冻土器深度50-350cm ±3cm 内管零线
日照计(传感器)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纬度以本站纬度为准±0.5°
方位正北±5°底座南北
线
辐射表(传感器)支架高度1.50m ±10cm
直射、散射辐射表:
方位正北±0.25°
直接辐射表:
纬度以本站纬度为准±0.1°
支架安装
面
底座南北
线
风速器(传感器)安装在观测场高10-12m 风杯中心
风向器(传感器)安装在观测场高10-12m
方位正南±5°
风标中心
方位指南
杆
电线积冰架上导线高度220cm ±5cm 导线水平
面
定槽水银气压表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水银槽盒
中心
动槽水银气压表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象牙针尖
气压计(传感器)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采集器箱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
第3章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当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时,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2年。第1年以人工观测记录(采用原用观测仪器)为正式观测记录,1年后以自动观测记录(采用新观测仪器观测)为正式观测记录。
平行观测时次为02、08、14、20时4个时次,非昼夜守班站,02时可不平
行观测。
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平行观测期限至少3个月。
表3.1 我国自动气象站技术性能要求表
测量要素测量范围分辨
力
准确度
平均时
间
采样速率
气温-50~+50℃0.1℃0.2℃1min6次/min
相对湿度0~100%1%4%(≤80%)
8%(>80%)
1min6次/min
气压500~1100hPa
(任意
200hPa)
0.1hP
a
0.3hPa1min6次/min
风向0~360°3°5°
3s
2min 10min 1次/s
风速0~60m/s 0.1m/
s
(0.5+0.03V)m/s
(0.3+0.03V)m/s(基
准站)
降水
雨强
0~4mm/min
0.1mm
0.4mm(≤10mm)
4%(>10mm)
累计1次/min
日照0~24h60s0.1h累计蒸发0~100mm0.1mm 1.5%累计
地温-50~+80℃0.1℃
0.5℃
0.3℃(基准站)
1min6次/min
总辐射0~2000W/m21W/m25%1min 6次/min
净辐射
-200~
1400W/m2
1W/m215%~20%1min 6次/min
直接辐射0~2000W/m21W/m22%1min 6次/min
第4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