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的治疗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进展

腔的残余瘤体进一步灭活,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率。有文 献报道, 病损内手术采取骨水泥填充的术后整体复发率为
1 3 ~2 5 _ 1 ¨ ; R o c k 等报道, 简单的病灶刮除, 局部复发 可降到 1 O [ 1 。康 肖等| _ 】 。 对 1 1 3 例 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 的研究中显示, 采取瘤腔灭活植骨术后复发率为 1 9 . 5 , 采
G C T约占G C T总数 的 5 0 , 位于长骨干骺端, 往往涉及到 治疗局部无法行手术治疗的, 亦或是位于脊柱、 骨盆等部位 软骨下骨, 有时是靠近关节软骨。通常认为, 利用骨水泥治 无法切除干净的 G C T 。有相关文献报道, 中等剂量的射线 疗时, 热烧伤或微动理论会造成软骨退变或破裂, 导致骨关 ( 4 0  ̄5 5 G y ) 在治疗 G C T取得不错 的效果, 5 年复发率控制 节炎的发生。F r a q u e t 等_ 】 在对 3 o 例患者平均 6 . 4年的随 在 6 2 -9 o N之间 ] 。但放疗与 G C T的肉瘤恶变具有 访结果中显示 , 只有 2 例发生关节退变; v o n S t e y e r n 等_ 1 阳在
中图分类号 : R7 3 8 . 1 文献标识码 : A
0 3 0 0 0 1 )
C o p p e r 1 8 1 8年第一 次描述 了骨 巨细胞瘤 ( g i a n t c e l l t u m o r , G C T ) , 后来 N e l a t o n描述了它的侵袭性 , V i r c h o w揭 示了它的恶性潜能 。G C T占所有原发骨肿瘤约 5 ,
a n a c c i I、 Ⅱ的 G C T , 瘤体切 除多适用于 C a m a p a n a c c i I I I 的
骨巨细胞瘤icds标准

骨巨细胞瘤ICD-10诊断标准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ICD-10编码为M8717/1。
以下是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遗传因素和治疗方式等方面。
1.临床诊断骨巨细胞瘤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疼痛通常为间歇性,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加剧。
肿瘤通常位于长骨干骺端,特别是膝关节和踝关节周围。
临床诊断需要考虑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病史。
2.影像学检查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
X线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CT能显示骨皮质变薄无膨胀,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溶骨区内有间隔或斑点钙化影;MRI表现病变部位骨端偏心位溶骨性病灶,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其间可见条带状影,部分病例可见线状分隔。
3.病理学诊断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学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
镜下可见肿瘤由许多相互交错的片状或条状瘤细胞组成,这些瘤细胞由薄而弯曲的纤维分隔开。
肿瘤细胞的核大小不一,染色深,形状不规则,可见核仁。
部分病例可见瘤细胞多核现象。
4.遗传因素骨巨细胞瘤与遗传因素有关。
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以增加患骨巨细胞瘤的风险。
这些基因包括P53、COL1A1和RANKL等。
因此,遗传因素也是骨巨细胞瘤诊断的一部分。
5.治疗方式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药物治疗等。
手术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方法,切除肿瘤并重建骨骼的稳定性是必要的。
对于不能切除的肿瘤或复发的肿瘤,可以采取放疗或药物治疗等辅助治疗措施。
总之,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遗传因素和治疗方式等方面。
对于每个患者,应该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骨巨细胞瘤诊断与治疗现状

括股骨近端 、 脊柱 、 胫骨远端 、 腓骨 近端、 和腕 、 手 足等 , 但
均较 少 见 。 2 诊 断
G T主要临床症 状并 无特 异性 , 有局 部疼 痛 、 C 如 肿 胀、 皮温增高、 轻度活动受 限 , 脊柱 和骶骨 G T会 产生相 C 应 的神经症状 , 患者 就诊前症 状 通常 已持续 数月 。影 像 学是诊断 G T的重要手段 , C 但确诊仍取决于活检l 。 1 ]
复 杂 的 重 建 手术 。普 遍 认 为 , C 病 理 学及 影像 学分 期 与 肿 瘤 临床 结果 并 不 平行 , 对 其 治 疗 方 法存 在 G T 故
争 论 。 近年 分 子 生 物 学研 究发 现 端 粒 酶 活 性 、5 p3突 变 、- c过 表 达 、 色体 不 稳 定 等 , 助 于 预 测 C my 染 有
G CT 临 床 结 果 。
关键 词
骨 巨细胞 瘤 ; 断 ; 诊 治疗
DOI 1】 9 9 jis . 6 3 7 8 . 0 I0 . 1 :【 3 6 /.sn / 7 0 3 2 1 . 1 0 4 .
骨 巨细胞瘤( C 是一 种 良性肿 瘤 , G T) 但具有 局 部侵 袭性和潜在恶性 。据统计 , C G T患者 8 左 右表 现为 良 ( ) 性过程 ,5 45 患者治疗后会 复发 , 数患者会 出现 2 0 少 “ 良性肺 转移”极少 数患 者则 在多 次复发 或放疗 后发 生 , 恶性变 。G T的组织起源 目前仍不 确定 , c 病理及影像 分 期并不能预测 临床结果 , 因此治疗 方式 的选择仍 存在许 多争议 , 其预后仍有许 多未解决 的问题 。G T仍 是 目前 C 骨 肿 瘤 研 究领 域 的热 点 之 一 , 文 就 其 研 究 现 状 作 一 本
自体骨颗粒复合骨水泥治疗骨巨细胞瘤62例分析

摘 要 目的 : 总结和评 价骨 巨细胞瘤病 灶刮 除 后 用 石炭 酸和 酒精 烧 灼 残 腔 , 骨 用 水泥复合 自体髂 骨骨颗 粒充填 治疗骨 巨
细胞 瘤 的 疗 效 。 方 法 : 6 将 2例 骨 巨细 胞 瘤病 人 行 病 灶 刮 除 后 先 用 石 碳 酸 和 酒 精
烧 灼残腔 , 然后 用 自体髂骨剪碎后 与骨水 泥相混合 , 充填 于残 留腔 内, 除后 骨 皮 刮 质 薄弱 的病例加用 内固定固定 。结果 : 平 均 2个 月随访 , 肿瘤 复发 8例 , 复发 率 平 均 1 % , 灶 愈 合 加 快 , 均 2~3个 29 病 平
资料与方法 收治 骨 巨 细胞 瘤 患 者 6 2例 , 3 男 8 例, 2 女 4例 , 年龄 1 6 8~ 2岁 , 平均 3 2岁 , 2 0~4 0岁 居 多 , 7 %。股 骨 远 端 1 占 2 9 例 , 骨近端 2 胫 l例 , 桡骨 远端 5例 , 胫骨 远端 7例 , 股骨 近端近 大转子 4例 , 肱骨 近 端 6例 。症 状 主 要 为 患 处 进 行 性 加 重 的疼痛 , 累关节肿痛 、 受 压痛和功能障碍。 8例入 院前 已发生 病 理性 骨 折。按 E — n nkn 提 出的骨巨细胞 瘤分期标准 ,I eig 期
常 规 示 WB >4 × 1 L P T >10 × C 0/ , 合 甲氨 蝶 探
0 0 2. 7】
呤 治 疗 输 卵 管妊 娠 的 效 果 。 方 法 : 4 将 4 例 确诊 为输 卵管 妊 娠 并 要 求 保 守 治 疗 的 病例随机分 为两组 , 观察组 2 , 4例 采用米 非 司酮联 合 甲氨 蝶 呤 治 疗 ; 照 组 2 对 0例 ,
p s d a d te t n .Ar h a h l 9 0, 0: o e n r a me t c P t o ,1 4 3
脊柱骨巨细胞瘤治疗进展

对 于脊柱 G C T行边界 或广泛 的整块切 除来 防止局 部复
发I 8 ] 。近年来, 随着脊柱肿瘤外科的发展, 逐渐在 E n n e k i n g 骨肿瘤分期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脊柱肿瘤的外科分期方法, 如 WB B和T o m i t a 分期系统r g , 为整块切除手术设计提供 了基础 , 对大部分胸、 腰椎G C T可以做到整块切除。 F i d l e r c ] 对9 例胸、 腰椎 G C T行整块切除, 仅1 例复发( 1 1 . 1 ) 。但 是, 由于脊柱部位毗邻重要的脏器和血管神经结构, 整块切 除手术难度大, 风险高, 术后常常出现神经功能缺失。C l o y d
实用骨科杂志
第 1 9卷 , 第 2 期, 2 0 1 3年 2月
文章编号 : l 0 O 8 —5 5 7 2 ( 2 0 1 3 ) 0 2 —0 1 3 9 —0 4
脊柱骨 巨细胞瘤治疗进 展
周明, 杨 惠林 , 陈康 武
( 苏 州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骨 科 , 江 苏 苏州 2 1 5 0 0 6 )
到彻底切除肿瘤的目的, 理论上有治愈的可能。 有学者建议,
发性骨肿瘤, 好发于长骨干骺端, 多见于 2 O ~4 0岁患者, 女 性较男性多发( 1 . 5 : 1 ) _ 1 ] 。 与欧美国家相比, 我国G C T发病 率稍高, 约占全部原发性骨肿瘤的 2 0 %r 2 ] , 但发生于脊柱的 骨巨细胞瘤少见 ] 。由于肿瘤侵袭性生长并容易复发, 部分 肿瘤还会出现肉瘤变和肺转移, 目前公认为半恶性或潜在恶
中图 分 类 号 : R7 3 8 .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骨巨细胞瘤( g i a n t c e l l t u m o r , G C T ) 是一种较常见的原
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C h i n J S u r g O n c o ,D e c . 2 0 1 3 , V o 1 . 5 。 N o . 6
・3 77 ・
综 述 与 讲座
骨 巨细 胞 瘤 的 临床 治疗 进 展
刘 潭, 陈卫 东, 商冠 宁
数据显示骨巨细胞瘤 发病 率稍高于 WH O数据 , 约 占所 有 良性 骨肿 瘤 的 2 0 %, 骨 巨细胞 瘤 发病 年 龄 多 在2 0~ 4 0岁 , 女 性 较 男 性 更 为 常 见 。5 0岁 以上 的 骨 巨细胞 瘤 约 占 9 % ~1 3 %, 2 0岁 以下 骨 巨细 胞 瘤 很少见 , 1 4岁 以下 的患 者仅 占 1 %一 3 %L 4 ] 。骨骺 未
文章编号 : 1 6 7 4— 4 1 3 6 ( 2 0 1 3 ) 0 6— 0 3 7 7— 0 3
骨 巨细胞 瘤是 常见 的侵 袭性 原 发 骨肿 瘤 , S a l e r . n o 与S z e n d r o i 等¨ 统计 发现 , 8 0 %左右 的骨 巨细 胞
瘤 表 现为 良性 骨肿瘤 。骨 巨细胞瘤 的发 病 高发 于强 壮年 , 会严 重影 响患 者 的 肢 体 功能 和 身 心 健康 。因 此, 对 于骨 巨 细胞瘤 的治 疗至关 重 要 。 目前 , 骨 巨细
闭 的患 者 更 加 少 见 , 只有 1 . 8 %, 在诊 断 发 生 于 1 4 岁 以下 的骨 巨细胞 瘤 要 特 别 慎重 , 应 注 意骨 骺 闭合 前 的溶骨 性病 变 的可能 。由于骨 骺未 闭 的患者 较少 见, 所 以许多 学者甚 至认 为 , 骨骺 闭合 前 的溶骨性 病
骨巨细胞瘤病灶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7 例 ( A组 ) 男 3 1 为 , 7例 , 3 女 4例 , 平 下剥离 ; 若肿瘤 突破皮 质侵入软组 织 , 复 发 恶 变 外 , 量 保 留关 节 功 能 。 尽 ] 液
均 年 龄 3 _(8 4 ) ; 骨 3 23 1 ~ 5 岁 股 3例 , 胫 彻 底 切 除病 变 的软 组 织 。应 注 意 及 时 氮 冷 冻 灭 活 是 在 肿 瘤 刮 除 后 灌 入 液 态 骨 3 8例 ;a e S病 理 诊 断 分 级 I级 用 厚 层 棉 垫 妥 善 覆 盖 保 护 其 周 围 组 氧 。在一 9  ̄ 低温 下冻死 可能残存 的 Jf ’ f 1 6C
维普资讯
・
5 6・ 3
Mo e P a t a dcn .J l 0 7 o. 9 0 7 d m rci lMe iie uy2 0 .V 1 1 .N . c
骨 巨细胞瘤病灶 内手术 治疗 的临床分析
柳萌, 迪生, 杨 陶惠民 , 叶招 明 , 正明 杨
用病灶 内肿瘤刮 除、 氮冷 冻灭 活 、 液 取 取液 态氮 适量 灌入 残 腔 内进行 冷 冻 。 n k g标 准 进 行 评 分 , 均 得 分 为 ei n 平
自体髂 骨 。 同时用/ 用异体骨植 骨 的 冷 冻 时 间 8 1mi,待复 温 后 冲洗残 2 .(6 3 ) 。局部 复发 2例 , 不 -0 n 85 2 ~ O 分 复发
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骨巨细胞瘤

医学生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骨巨细胞瘤 文字表述:关键词: 刮除术 水泥填充 骨巨细胞瘤 摘 要 目的:观察采用刮除、酒精灭活及骨水泥填充相结合治疗骨巨细胞瘤的疗效。
方法:1980年6月~1998年3月,经刮除、酒精灭活加骨水泥填充治疗的骨巨细胞瘤98例进行随访。
男45例,女53例。
发病部位,股骨下端48例、胫骨上端24例、肱骨上端7例、桡骨远端8、股骨上端3例、髂骨2例、骶骨4例、肱骨下端、尺骨各1例。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3个月,1年内复发率5.9%,3年内复发率12.9%,5年内复发率13.9%。
结论:强调手术过程中刮除的精细操作、酒精灭活和骨水泥填充时的再灭活作用,提出彻底刮除、酒精灭活和骨水泥填充手术可以使囊内切除手术达到邻界切除手术的效果。
骨巨细胞瘤(GCT)是常见的原发骨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从良性到恶性变化很大。
治疗方面以手术为主,根据肿瘤破坏部位、程度和肿瘤的良恶性,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有局部刮除术、肿瘤广泛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异体半关节移置术及截肢术等。
其中局部刮除术是骨巨细胞瘤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本文随访总结1980年6月~1998年3月采用以刮除、酒精灭活加骨水泥填充为主要治疗方法的98例骨巨细胞瘤,阐明手术方法及适应范围。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45例,女53例;年龄9~70岁,平均30.2岁。
治疗时间0.5~9年,平均5年3个月。
发病部位,股骨下端48例(48.9%)、胫骨上端24例(24.5%)、肱骨上端7例(7.1%)、桡骨远端8例(8.2%)、股骨上端3例(3.1%)、髂骨2例(2.0%)、骶骨4例(4.1%)、肱骨下端、尺骨各1例(1.0%)。
本组病例术前均采用穿刺活检,明确骨巨细胞瘤或排除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
1.2 刮除手术的方法 GCT刮除手术的原则是力争一次性彻底刮除肿瘤,术前评估无法达到此目的的病例,改用其它手术方式。
整个刮除手术的过程分三步。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附58例报告)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附58例报告)韦正超;赵春和【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1994(015)002【摘要】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潜在恶性骨肿瘤。
1973年Marcve等报告用冷冻方法治疗骨巨细胞瘤,后来不少学者报告应用95%酒精、石碳酸及50%氧化锌灭活等方法治疗骨巨细胞瘤,效果较为满意。
我科于1984年以来应用冷冻及酒精灭活方法共治疗骨巨细胞瘤58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性别和年龄:男37例,女21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0岁。
年龄10岁~34例,20岁~19例,40岁以上5例。
发生部位:股骨下端18例,胫骨上端26例,肱骨上端10例,桡骨下端4例。
临床症状:大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局部隐痛、疼痛及肿胀,局部变形,下肢患者有明显的跛行。
病理所见及分类:肉眼见肿瘤组织为软而脆的肉芽组织,无包膜,循环旺盛,肿瘤组织因出血机化及色素沉着,切面呈枣红、桔红或桔黄色。
【总页数】2页(P108-109)【作者】韦正超;赵春和【作者单位】不详;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05【相关文献】1.瘤段切除带血管蒂腓骨移植融合膝关节治疗胫骨上段骨巨细胞瘤(附四例报告) [J], 余泉生;宋勇;廖小平;谢克达2.病灶切刮骨水泥植入术治疗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附1 5例报告) [J], 张海波;宋占华;张培勋3.异体骨移植与人工假体治疗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比较(附56例报告) [J], 张卫东4.骨巨细胞瘤的冷冻手术治疗(附48例报告) [J], 郭士方;郭万民;郭世元;黄义昌;尚淑琴;周九珍5.颞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告) [J], 王延升;李学昌;张晓燕;张玉莉;刘清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GCT)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对骨巨细胞瘤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复发率较高及有低转移率,故被临床医生认为是潜在恶性肿瘤或低恶性肿瘤。
1.什么是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是肿瘤疾病中的一种,是一种原发交界性骨肿瘤,1818年由Copper首次描述具有交界性且行为不确定的肿瘤。
引起骨巨细胞瘤组织主要是由大量增殖性单核细胞以及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组合而成的,形成之后常常会对患者长骨造成损害,并导致偏心性溶骨性破坏。
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晰,但20~40岁左右的青年是高发人群,且骨巨细胞瘤多见于青年女性患者,骨巨细胞瘤约占骨肿瘤的13~15%,一般为单发,位于长骨的骨端,约50%发生于膝关节周围,好发部位依次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和骶骨。
病理性骨折发生率较高,约为10%~15%。
病理上以含多核巨细胞散在分布于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单核基质肿瘤细胞中为特征。
多数认为它起源于骨髓中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由于该瘤在病理学多为良性表现,极少有核分裂相,故将其划分为良性骨肿瘤。
患有骨巨细胞瘤的患者会感到肿瘤部位局部疼痛,这类肿瘤有恶化风险,且可能会发生肺部转移。
1.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1、主要症状骨巨细胞瘤最为显著的症状即表现为肿瘤局部出现肿胀甚至是疼痛,一般不剧烈,具体的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与病情发展及患者自身身体素质等密切相关。
用手按压肿瘤部位会有明显的乒乓球感,且会感到压痛。
伴随症状当病情不断恶化,患者的相关症状也会愈发严重甚至会累及肢体,使患者出现肢体障碍,无法独立活动。
骨巨细胞瘤的侵袭性很强,且于患者骨骼息息相关,在患有骨巨细胞瘤后患者有出现病理性骨折的可能。
1.肢体功能障碍骨巨细胞瘤多发于患者长骨骨端部位,其中病发于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的可能性最大,与身体的大关节十分接近,而骨巨细胞瘤的典型症状就是局部疼痛,所以患者很有可能会因为关节周围疼痛难耐而造成关节活动受限,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肢体障碍,失去独立完成活动的能力。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

维普资讯
生国骨伤 2 0 0 7 年1 1 月第 2 O卷第 1 1 期
C h i n a J O r t h o p &T r a u m a . N o v . 2 0 0 7 . V o 1 . 2 O . N o . 1 1
・
7 6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经 验 交 流
・
膝 关节 周 围骨 巨细胞 瘤 的手术 治疗
郭乐 斌 , 卓 小为 , 刘建 纯
( 益阳市中心 医院骨科 , 湖南 益阳 4 1 3 0 0 0 )
【 摘要】 目的 : 回顾性分析膝 关节周 围骨 巨细胞 瘤行手 术治疗 的病例 , 探 讨 骨 巨细胞 瘤手术 病灶刮 除与功能 重
n d a l i mi t e d a c t i v i t y i n t he kn e e . Ei g h t c se a s o f ch i l d r e n a n d a do l e s c e n t we r e wi t h e x pa nd e d t u mo r c u r e t t a g e a nd t u mo r c e l l k i l l —
f u n c t i o n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Me ho t d s : T w e n t y — o n e p a t i e n t s ( 1 4 i n d i s t a l f e mu r nd a 7 i n p r o x i m l a t i b i a ; 1 5 ma l e s a n d 6 f e ma l e s ; t h e a v e r ge a ge a o f 4 3 y e a r s f r o m 6 t o 7 2 y e a r s ) w i t h g i a n t c e l l t u m o r o f b o n e o f t h e d i s t l a f e m u r nd a p r o x i m l a t i b i a w e r e t r e a t e d b y
骨巨细胞瘤的分期及手术治疗40例分析

率可高达 4 %【 。复发的主要原 因为 缺乏对肿瘤 的准 确分 0 3 J
期; 刮出术是 在瘤 骨开 窗, 未能充分 直视下进行 , 手术难 以彻 底; 手术时缺乏有效 的局部辅助 治疗 。按 照 Jfr ee 病理分期 , 病理形态学上分为三级 , 其生物学行为从 良性到恶性变 化很
3 讨论
骨 巨细胞瘤是临床上常见 的一种原发骨肿 瘤 , 复发率较
高¨ , 发病的高峰年龄 2 ~ 0 , o 4 岁 男性 略多于女性 。好发 于
本组男性 2 例 , 2 女性 1 例 , 8 男女之 比 12 .:
11 一般资料 .
四肢长骨 骨端 , 依次是股骨 远端 、 骨近端 、 胫 股骨近端 、 肱骨 近端 、 挠骨远端 、 腓骨 近端 , 也可发 生于 脊柱 、 骨盆 。本文 ]
骨 巨细胞瘤是 一种位 于 四肢 长管状 骨末 端 , 邻近关 节
的侵袭性骨肿瘤 , 当的手术方式选 择成 为治疗成功与 减少 适
复发 的关键 。本文 回顾性 分析辽宁省肿瘤 医院骨科 19 97年 1 ~20 月 06年 3 月治疗的骨巨细胞瘤 4 , 0例 探讨骨 巨细胞瘤 的 x线 Cm a ̄ c分期 、ee病理分级 以及手术类型与术后 i Jf r
【 论 著 】
骨巨细胞瘤 的分期及手术治疗 4 0例 分 析
王玉名 , 冠 宁 郑 商 ,
(. 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 院骨科 , 辽宁 沈阳
珂 孙 ,
平 王 玉峰 ,
1 002 辽宁省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 ) 1 0 ;. 0
【 要】 目的: 摘 探讨骨巨细胞瘤的 x线 Cr  ̄ c分期、 f 病理分级以及手术类型与术后复发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aI i r p Je a 回顾性分析辽宁
骨巨细胞瘤护理常规

骨巨细胞瘤护理常规一、概述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 是一种原发性潜在恶性骨肿瘤,病理上以含多核巨细胞,散在分布于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单核基质细胞中为特征。
起源于骨髓中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骨巨细胞瘤发病率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好发年龄为青壮年,70% ~ 80%的病例发生于20~40岁。
较少发生于骨骺未闭合之前。
典型的骨巨细胞瘤一般为单发,好发于长骨的骨端,约50%的病变位于膝关节的上下两骨端。
好发部位依次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胫骨远端、肱骨近端、股骨近端及腓骨近端,极少病例发生于长骨骨干。
骨巨细胞瘤也可见于骶骨骨盆、椎体及跗骨。
骨巨细胞瘤经手术刮除后有易于在骨及软组织局部复发的倾向,复发率为40% ~60%。
约1% ~ 6%的病人可发生所谓良性肺转移。
转移灶的病理检查依然呈良性表现,且转移灶切除后,病人可治愈。
少数病人可发生肉瘤变。
多发生于放射治疗后。
(一)Campanacci 等结合影像学表现和组织学基质细胞异型性进行分级Ⅰ级(静止、非活跃)此级临床症状轻微或没有,病程平稳。
X线显示有薄的、完整的骨皮质包裹肿瘤。
溶骨性破坏局限于成熟骨构成的骨壳内,有膨胀性改变。
核素浓集呈中等程度,并限于病灶内。
血管造影显示血运不丰富。
组织学上呈Ⅰ~ Ⅱ级,有时可有大片坏死或纤维化。
Ⅱ级(活跃)此级最多,临床症状明显,但临床过程较平稳,没有快速发展表现。
X线显示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楚。
皮质骨破坏,但肿瘤局限于薄层反应骨内。
核素扫描显示,肿瘤及周围组织有核素浓集。
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血运丰富,组织学分级通常在Ⅱ级。
Ⅲ级(侵袭性)此级在复发的骨巨细胞瘤更多见。
临床症状与恶性肿瘤相似,病情进展迅速,病理骨折多见。
X线显示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骨皮质破坏,甚至消失。
肿瘤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内肿块。
核素广泛浓集于肿瘤及肿瘤周围区。
广泛的肿瘤及肿瘤外血管形成。
组织学分级可在Ⅱ级或Ⅲ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
• 切除+灭活+植骨 • 部分骨巨细胞瘤经过简单刮除植骨,局部复发率 非常高,而对于病灶累及软骨下骨的患者,广泛 刮除时经常会损害到邻近关节面,造成患肢功能 障碍。 •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理念的更新,一些新的辅助性 措施的应用逐渐展开。 • 这些措施使病灶边缘产生近似广泛刮除的坏死区 域,但不会破坏周围骨性结构,达到广泛刮除与 保存患肢功能的目的。
Enneking 分期
• M是评估有无跳跃转移、区域淋巴结或远处 转移。 • M0:无局部和远处转移; • M1:有局部和远处转移。
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
• Campanacci根据影像学的研究,建立了一 个骨巨细胞的分型系统。
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
• I 级:病灶边界清晰,四周有硬化带环绕,基本无 骨皮质累及
骨巨细胞瘤的灭活措施
• 骨水泥 • 可作为骨填充物、支撑物, 同时可利用其单 体的毒性和聚合时产生的热量辅助杀灭肿 瘤。注入的骨水泥可以和刮除缘牢固结合, 并具有足够的强度, 骨水泥凝固时释放的聚 合热对刮除缘形成高温灭活的作用
骨巨细胞瘤的灭活措施
• 电刀灼烧作为一种辅助灭活肿瘤的方法也 比较常用, 它杀灭残留肿瘤的机制主要是其 热凝固作用。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
• 灭活措施包括: 液氮、酒精、骨水泥、高速 磨钻、石炭酸、氯高速磨钻的作用与其扩大刮除的范围和热 效应有关, 以此使刮除更加彻底 • 用高速磨钻去除瘤体边缘的骨壁、间隔、 硬化骨质及残留肿瘤组织, 直至露出正常骨 质为止, 尽可能使囊内刮除变为广泛边缘切 除
• 狄诺塞麦可用于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如骶 骨或脊柱骨)的骨巨细胞瘤 • 出现肺转移的多发病灶的骨巨细胞瘤。
其他治疗方式
• 放疗可增加恶变的风险,继发肉瘤
• 术后加强定期随访 • 及早发现复发及转移病灶,尽早干预治疗
狄诺塞麦
• 多核巨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别表现为破骨细 胞基因表型和骨母细胞表型。 • 骨母细胞样单核肿瘤基质细胞分泌一种叫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 RANKL)的物质可以刺激破骨细胞的形成和 吸收
病理Jaffe分级
• I级:基质细胞稀疏,核分裂少,多核巨细 胞甚多 • II级:基质细胞多而密集,核分裂多,多核 巨细胞数目减少 • III级:以基质细胞为主,核异型性明显,核 分裂极多,多核巨细胞很少
• I级为良性;II级为中间性;III级为恶性
影像学分级
• Enneking 分期 • Campanacci分级
• 这一期很少见, • 可以无任何症状,预后比较好。
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
• II级:肿瘤有明显边界,无骨硬化,骨皮质变薄与 膨胀
• • • •
表现为一个活跃(active)的病灶, 最常见, 可以见到骨皮 质变薄、膨胀, 边界清楚,边界硬化带缺乏,
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
• III型:肿瘤边界不清,有皮质骨穿破、软组织侵袭
Enneking 分期
• 该分期系统的指标包括:肿瘤的组织学分级(G)、解剖部位(T)和 有无转移(M)。 • • • • • 组织学分级G分为G0、G1、G2。 G0,指良性病变;肿瘤边界清,有完整包膜,极少远处转移; X线表现:肿瘤界清,囊内生长呈膨胀性,罕见穿破囊壁者; 组织学表现:细胞分化良好,基质细胞比例正常,核分裂相极少见。 G1,指低度恶性病变,肿瘤可向囊外生长,但生长速度较慢,可有 软组织肿块,偶有远处转移; • X线表现:肿瘤界欠清,呈侵袭性生长; • 组织学表现:细胞分化中等,基质细胞较多,可见核分裂相但较少。 G2,指高度恶性病变,临床症状明显,肿瘤生长快,有跳跃性生长 和软组织肿块,常早期就发生局部和远处转移; • X线表现:病变侵袭破坏明显,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组织学表现: 细胞分化极差,基质细胞多,核分裂相多见。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
2018.06.01
骨巨细胞瘤
• • • • • • 一种临床常见的原发骨肿瘤 好发于20-40岁, 女性略多, 好发部位为长骨干骺端和脊柱, 尤其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 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疼痛和肿胀
• X 线平片的典型表现为 • 发生于成熟骨骨端及干骺端邻近关节面的偏心性、囊样膨 胀性或溶骨性骨破坏
狄诺塞麦
• 狄诺塞麦是一种人RANKL单克隆抗体,亲 和性和特异性很高。 • 它可特异性结合RANKL,阻碍其与RANK 在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和成熟细胞表面的结 合,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激活和存活。 • 对RANK/RANKL的抑制,也可对GCTB中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和相关单核细胞有杀灭 效果。
狄诺塞麦
• 是侵袭性 (aggessive)阶段, • 穿破骨皮质,进入软组织, • 无骨膜包围,而是外覆假包膜,常累及大部分、甚至全部 骨骺,并侵犯关节软骨。
• • • •
典型的骨巨细胞瘤可以通过 X线诊断 CT与MR可以进一步明确 骨巨细胞瘤的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情况 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
Enneking 分期
• 解剖部位T分为T0、T1、T2。 • T0指良性囊内和间室内病变,边界清楚。 • T1指无真性包膜,但有假包膜,反应带内有指状突起或卫 星灶,原发病灶和反应带均局限在病灶的原发间室内;皮 质骨内,未穿破骨膜和骨髓腔,关节内,未穿破关节囊; 骨旁间隙内,未进入骨皮质,未穿破骨膜侵犯肌、筋膜。 • T2指间室内病变穿破解剖学间室: • 肿块本身穿出反应带超出原发间室意外创伤和不恰当的手 术切除污染多个间室;病变或其反应带临近或侵犯主要血 管、神经束者;一些缺乏阻止肿瘤扩散的内在屏障的解剖 学部位,如腹股沟等;骨内病变向软组织侵犯;骨旁病变 侵犯骨皮质,侵犯髓腔肘窝、腋窝、guo窝、腹股沟、骨 盆内。
• 手术治疗. • 切除+植骨 • 病骨最大破坏横截面在50%以下或者受累关节面 的破坏在25%以下时,给予病灶刮除、植骨填充 即可; • 对于病骨最大破坏横截面达到50% ~ 80% 或者 受累关节面的破坏达到25% ~ 50%时,由于发生 病理骨折的风险加大,应联合应用内固定 肿瘤破坏骨关节无法保留时肿瘤人工关节置换。
• 由于电刀的作用范围较小, 也使得它对周围 正常骨的损伤范围可以降到最低, 从而减少 术后的并发症。
骨巨细胞瘤的灭活措施
• 酒精是蛋白质的强烈抑制剂, 它可以阻滞肿 瘤组织营养的供给及代谢产物的扩散
双膦酸盐
• 将双膦酸盐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针对骨巨细 胞瘤使用,可以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 • 由于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决定了骨肿瘤的 • 性质,富含巨细胞的肿瘤通常都会发生骨 溶解,而双膦酸盐通过在细胞内的积聚, 诱导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 凋亡,从而达到限制骨破坏的效果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
• • • • • 交界性肿瘤 分为巨细胞瘤和恶性巨细胞瘤 病理以单核基质细胞与多核巨细胞为主 巨细胞瘤是良性的,局部侵袭性 恶性巨细胞瘤是恶性的 ,表现为原发性或 继发性的肉瘤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
• • • • • • • 多核巨细胞 是一种破骨细胞类细胞 介导的溶骨性病变 单核基质细胞 骨巨细胞瘤中基质细胞是真正的肿瘤细胞, 因为基质细胞具有相对较强的增殖潜力 有实验证实种植基质细胞在小鼠体内能形成类似 骨巨细胞瘤样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