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立:以减税与加薪缓解转型之痛
减税降费政策的社会影响与民众认知
减税降费政策的社会影响与民众认知近年来,减税降费政策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不仅对企业和经济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本文将探讨减税降费政策在社会中的影响,并分析民众对该政策的认知及反应。
一、减税降费政策的社会影响1. 促进企业发展与创新减税降费政策的最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潜力。
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负和各种费用,政府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使得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促进就业和消费增长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刺激企业扩大生产和招聘规模,进而带动就业的增加。
当更多的人就业后,个人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提升,进而刺激了消费市场的发展。
减税降费政策通过增加人们的收入,间接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扩大,进一步推动了内需的增长。
3. 优化产业结构与升级减税降费政策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差异性税收政策调整,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加大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向新经济、新技术方向转型升级。
这使得中国经济能够从“大而全”向“专而精”发展,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
二、民众对减税降费政策的认知与反应1. 认知水平逐渐提高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不断实施和宣传,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对减税降费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
政府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活动和社会公开透明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政策的相关信息,提高了民众对政策的认知水平。
2. 改善生活感受与满意度提升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使得民众的税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个人收入相应增加。
这使得民众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实惠,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同时,减税降费政策也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消费能力,促进了个人和家庭的消费升级,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3. 激发民众创业热情和创新意识减税降费政策对个体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有着特殊的鼓励意义。
减税降费政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减税降费政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减税降费政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经济增长,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本文将从减税降费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以及政策实施的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减税降费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首先,减轻了企业的负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许多企业的经营压力较大,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可以缓解这种压力,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其次,减税降费政策可以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等,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最后,减税降费政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活力释放。
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负和成本,使得企业更加灵活自主地运营,推动了资源从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的重新配置,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减税降费政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减税降费政策对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减税降费政策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压力,传统产业重要性下降,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亟待推进。
减税降费可以为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和空间,促进其创新和发展,推动经济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
其次,减税降费政策有利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一些地区经济相对滞后,减税降费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现象,促进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协调发展。
最后,减税降费政策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负和成本,减税降费政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推动供给能力的提升,满足市场对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三、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发挥减税降费政策的作用,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具体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水平,减轻企业压力,提高市场活力。
其次,政府应加强资金调配和政策指导,确保减税降费政策惠及到各类企业。
胡舒立 漫长的今日
胡舒立漫长的今日1999年12月,胡舒立飞往香港采访李泽楷,要做一个《财经》杂志封面故事。
对方突然有事离开,采访未能如愿。
胡舒立只有飞回北京。
此时,她得知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次日要飞往南宁开会。
那是中美入世谈判刚刚结束后不久,中国电信业的开放部署正属焦点新闻。
她立即买了次日同一班飞机的头等舱票,在贵宾候机室里等到了吴基传。
采访在南宁顺利完成。
几天后,一篇题为《专访吴基传:破解电信变局》的《财经》封面故事送上了印刷机。
这篇报道后来被新华社和全球各大通讯社摘发。
胡舒立是什么样的人?《财经》做的是什么报道?就像电影《公民凯恩》中的调查人员一样,我提出问题,并得到了千奇百怪的回答——关于胡舒立:她是大众的揭黑英雄,她主要关注小众读者群;她做过《远东经济评论》的驻上海编辑,她没有为任何外刊工作过;她将西方媒体的影响带入中国,她本质上遵循中国主流报纸传统;她为人强硬,她很有弹性。
关于《财经》:它迎合读者的策略非常成功,它并不关心读者趣味而主要考虑给读者什么;它做的是政经报道,它只做专业财经报道,反感泛政治化;它内部有杰出的管理体制,它内部管理乏善可陈;它前途不可限量,它亦不过如此。
但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不是这些问题,而是关乎更广阔的领域。
人们想问:上世纪80至90年代,中国新闻业及其从业人员发生了什么变化?新闻业的社会影响力及其受众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在推动这些变化或受其影响?谁在变化中被淘汰或胜出?这些问题也得到了各种回答。
数字也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远远不是全部。
开始:《工人日报》胡舒立作为新闻人的故事可始于1982年夏季。
此前3年,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恢复了媒体的广告业务。
此前一年,《工人日报》发行量为180万份,《人民日报》发行量为500万份,刚刚复刊一年的《北京青年报》6万份。
此时,首都各报除《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和《北京晚报》外,所有报纸都是亏损的。
1982年,刚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的胡舒立被分配到《工人日报》工作。
胡舒立:新闻是易碎品 我是个有梦的人
胡舒立:新闻是易碎品我是个有梦的人2010-03-22 13:06:00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成都)著名财经传媒人胡舒立近日推出新作《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十年财经路,三月首开口。
著名财经传媒人胡舒立推出新作《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胡舒立被美国的《商业周刊》誉为中国证券界“最危险的女人”,她所主编的《财经》杂志,曾经揭露“基金黑幕”、“庄家吕梁”“银广夏陷阱”等众多黑幕。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选入的100多篇文章,是胡舒立主编《财经》十余年间所写的评论文章的精华。
这位犀利强悍的传媒人有着怎样的新闻观?作为女性,她拥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在刀光剑影的传媒江湖中,胡舒立要做的,是一个有梦的人。
《华西都市报》:《舒立观察》被称为十年财经路的总结,这本书的意义何在?胡舒立:我在《财经》做的模式,就是由主编自己去写这本杂志的评论、自己署名,以后我不想以这种形式写作了。
其实我做《财经》是做了近12年,在某种意义上,(这本书)是这12年历史的一个侧影。
我现在不再用这种形式写东西,我希望有足够长的篇幅去发挥。
我希望这本书对于了解过去12年、理解过去12年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和变迁,对于了解中国过去12年财经杂志作为一本成功的被业界高度认可的杂志的发展,对折射中国过去12年新闻业的发展,它是有一点意义的,它是一个侧影,我希望它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华西都市报》:作为成功的财经传媒人,你为什么对评论情有独钟?胡舒立:我喜欢写评论,后来分到《工人日报》,我说让我写评论吧。
1998年创办《财经》杂志,创办以后没有评论,那年8月的时候,我们决定写一篇短评。
我写报道可以,但是写评论很谨慎,不太敢写。
我写了一篇之后给编辑部主任王烁看,王烁说写得很好,你应该每期都写。
我说我有这个资格每期都写吗?他说你就应该每期都写,相当于准社评的性质。
社评是要经过社评委员会讨论,更加大一些的范围,更加郑重一些。
但是用署名的方式,既是代表刊物,同时有一定个人看法的色彩,他说这样做可以。
集体合同推进为何难?
集体合同推进为何难?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人大月刊》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 市总工会副主席侯其彬:工会干部的"后顾之忧"rn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企业的性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呈现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现象.非公企业的大量涌现,出现了企业职工人数少、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短、人员流动性大、专职工会工作人员减少、兼职工会工作人员增多的现象.
【总页数】1页(P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412.6
【相关文献】
1.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推进实施 [J],
2.《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推进与探索 [J], 李丽红
3.关于富源县推进集体合同制度的探索与思考 [J], 付天财;
4.省“三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郑一方出席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视频会议 [J],
5.让职工共享新时代改革发展成果——航空工业沈飞推进集体合同的探索实践 [J], 顾德勇[1];徐洪峰[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财经 胡舒立
财经胡舒立标题:财经胡舒立:在快速变革的时代,如何把握投资机遇?导语:胡舒立作为一位饱经风霜的财经人士,深知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中,投资机遇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胡舒立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中把握投资机遇。
一、背景介绍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进行着快速变革。
技术进步、市场竞争、政策调整等因素都在为投资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胡舒立认为,要想在这个时代中获得成功,投资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决策力。
二、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力是成功的基石。
胡舒立认为投资者应该通过观察市场变化、了解新兴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关注国内外政策的调整等方式来培养观察力。
在观察中,可以发现一些有潜力的投资机会。
三、分析力的提升分析力是投资者必备的能力之一。
通过对财务报表、市场数据和行业情况的深入分析,可以将投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并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胡舒立认为,在分析过程中要注重整体思考,避免对单一指标的过度追求。
四、决策过程的优化胡舒立强调,决策力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在决策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基于分析的结果、市场的需求以及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制定投资策略。
并且,要善于在决策中寻找突破点,利用先发优势抢占市场。
五、投资机会的把握在快速变革的时代,投资机会随处可见。
胡舒立认为投资者需要将眼光放远,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投资领域,还要关注新兴行业和科技创新等领域。
同时,投资者还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
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胡舒立指出,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投资者需要学会合理管理风险。
在投资决策中,要做到不盲目追逐热点,不过度杠杆,避免陷入突发事件的牵连。
同时,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分散风险,降低投资的整体风险。
结语:在快速变革的时代,投资机遇与风险并存。
胡舒立认为,投资者需要具备观察力、分析力和决策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
同时,要灵活把握投资机会,合理管理风险,做到稳健投资,才能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中实现投资的成功。
减税降费政策的社会效益
减税降费政策的社会效益近年来,减税降费政策在我国得到大力推行,旨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对企业和个人减轻了负担,也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本文将探讨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社会效益,并分析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刺激经济增长减税降费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减税降费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其竞争力。
企业减少了税收负担后,可以将更多资源用于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关键领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次,减税降费政策还有助于促进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
企业减轻了负担后,能够提高获利能力,进而增加招聘数量和岗位需求。
这不仅能够减少失业现象,还能提高居民就业率和收入水平,激发居民的消费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二、优化产业结构减税降费政策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政府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
这将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此外,减税降费政策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能的提升。
在减税降费的鼓励下,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不断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三、促进消费升级减税降费政策对于促进消费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减轻个人税收负担,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政府鼓励居民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消费领域的支出。
这将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推动消费从基本生活需求向品质消费、个性化消费的转变。
此外,减税降费政策还可以鼓励居民加大购买力度,提高定制化产品的需求,推动消费品质的提高。
通过减税降费政策的支持,居民能够更好地享受到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进一步提升消费体验,推动消费升级。
四、促进社会公平减税降费政策对于促进社会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政府促使企业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减税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更多红利,促进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了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之间的竞争差距。
重建整体改革共识-胡舒立
重建“整体改革”共识——胡舒立30年足以使一个人走向成熟,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中国对此做了近乎完美的诠释。
迈进2010年,作为新兴、开放的经济体,中国的好消息接二连三:从总量看,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出口国。
尊重事实的人都不会否认,这都是改革开放的伟绩。
不过,当世界日渐瞩目中国之时,中国却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经济可持续增长前景未明,大国治理框架尚未确定,法治国家建构步履蹒跚。
与之相应,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日渐扩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日趋严重,社会利益冲突加剧,群体性事件多发。
更令人担忧的是,1978年以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民众曾一致呼唤改革、热切推进改革。
如今,民众对改革的认识却变得纷纭复杂,甚至评判对立,改革的共识难以凝聚。
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利益多元,改革已过普惠阶段,不能不归因于“整体改革”的滞后。
中国改革由农村到城市,由计划到市场,早已进入“全面改革”阶段,客观上要求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全局性变革。
但是,在实践中,改革却呈现出种种跛足的步态: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严重阻碍了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本来,政治作为权力与利益分配的制度,与经济领域的改革密不可分。
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长期滞后于经济改革。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而视政治改革为畏途、企图推延其进程,已经和即将使我们付出巨大代价。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就国家治理而言,目前还有诸多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在开放的世界中,一个拥有近8000万党员的执政党与多层级的政府如何分工、协调?由传统帝国演进而来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如何适应经济分权和“财政联邦制”的需求?其次,就经济领域的改革实践而言,市场化改革也受到质疑和挑战。
2004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日渐起飞,狭隘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意识形态上的自大正在国内滋生。
这在2008年底至今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结构性减税是化解转型期中国式通胀的利器
结构性减税是化解转型期中国式通胀的利器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一个转型期,需要解决产能过剩、消费需求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近年来中国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结构性减税成为了化解中国式通胀的利器之一首先,结构性减税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产能过剩,许多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不断。
而减税将减轻企业负担,减少企业税负,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方面,减税可以促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应对竞争;另一方面,减税也可以鼓励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减少产能过剩行业,增加新兴产业的发展。
通过这样的调整,可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结构性减税可以增强消费能力,拉动内需。
在转型期,消费需求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问题。
减税可以使人民的税负减轻,增加可支配收入,从而提高消费能力。
当消费能力提高时,人们就会增加消费,拉动内需,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外部需求不稳定的情况下,增加内需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结构性减税还可以促进就业创业。
减税可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劳动力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用工需求。
同时,减税还可以鼓励个人创业,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通过促进就业创业,可以增加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解决就业问题,改善民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能力,实现良性循环。
然而,结构性减税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减税将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对财政平衡带来压力。
因此,在减税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合理调整政府支出,保持财政收支的平衡。
其次,减税对于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减税时需要考虑到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差异性,制定有针对性的减税政策。
同时,减税还需要与其他政策相互配合,形成政策的合力效应。
总之,结构性减税是化解转型期中国式通胀的利器。
通过减轻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升级;通过增加人民可支配收入,拉动消费需求;通过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劳动力市场供应,可以实现经济结构优化、消费能力提高、就业创业增加等多重效应。
减税降费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激励作用(鼓励技术创新提供创业支持等)
减税降费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激励作用(鼓励技术创新提供创业支持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减税降费政策逐渐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手段。
减税降费政策主要旨在鼓励创业创新,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激励,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
本文旨在探讨减税降费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激励作用。
一、减税降费政策的背景与意义减税降费政策是现代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减轻创新创业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作为国家政策的一种,减税降费政策对创新创业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
二、减税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激励作用1、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减税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成本上。
通过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各种税费,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降低了创新创业的经济成本。
这使得创新创业者能够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的探索,提高了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2、提供资金支持减税政策还可以通过给予创新创业者的财务支持来激励其创新创业意愿。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相关税费,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流动性。
这样的资金支持可以用于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加速企业的创新发展。
此外,税收优惠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进一步壮大创业创新的力量。
三、降费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激励作用1、降低社会保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是创新创业者的重要负担之一,降费政策可以有效减轻创业者的社保负担。
政府可以通过减免或降低社保费用,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
这不仅可以减少创新创业者的经济压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其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动力。
2、提供创新创业培训与服务减费政策还可以通过提供创新创业培训和服务来激励创业者。
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提供项目评估、市场推广、法律咨询等多样化的服务,帮助创新创业者更好地开展创业活动。
同时,提供创新创业培训可以提高创新创业者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提高其创业成功率。
企业纾困发言稿范文精选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企业纾困座谈会,共同探讨如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谨代表XX部门,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企业发展的各位领导、企业家和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外环境严峻挑战,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纾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座谈会,旨在进一步了解企业困难,倾听企业诉求,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助力企业走出困境。
首先,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
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要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我们要精准施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我们要精准施策,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减免税费、降低融资成本、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是加强金融服务。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
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最后,我们要强化企业自身发展。
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与政府、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各方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实现互利共赢。
各位企业家,让我们携手共进,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最后,预祝本次座谈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胡舒立:怎样面对新一年
胡舒立:怎样面对新一年2011年、物价上涨、通胀信心源自我们深信当今中国社会完全可以避免严重失衡,心痛源自我们深知当今中国社会只能在重重风险中保持脆弱的平衡身披金融风暴未落的尘埃,怀着对通胀的焦虑和变革的希翼,国人走入2011年。
我们该怎样面对崭新的一年?2010年12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互动。
问:2010年物价上涨,令老百姓神经绷紧,您是否有信心稳定明年的物价?答:你的一番话刺痛了我的心,确实物价上涨令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更为困难,但中央完全有能力使物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我作为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有责任,也有信心。
“信心”与“心痛”应该成为镌刻在2011年的关键词。
信心源自我们深信当今中国社会可能避免严重失衡,心痛源自我们深知当今中国社会只能在重重风险中保持脆弱的平衡。
严重通胀为害甚剧,中国曾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此次自不会掉以轻心。
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十六条措施,其中五条直接涉及蔬菜价格。
而国家发改委在12月中旬表示,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是蔬菜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换言之,是过高的交易成本推高了物价。
经济学告诉我们,过高的交易成本,从来都来自制度层面的沉疴宿疾。
物价上涨,伤及民生,正是各类深浅隐显的制度问题的最终表现形式。
要使物价长期而不是暂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令人心痛且心忧。
令人心痛者非止物价一端。
当今中国社会正在风险中保持脆弱的平衡,不仅有可以预见的风险,更有难以预见的风险。
就前者而言,经济上的高通胀风险,自是不言而喻;而由于贫富差距扩大、干群关系紧张、劳资纠纷升级所带来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也在 2010年迅速攀高,也早已有目共睹。
更重要的是,当今中国社会并非孤立的岛屿,而是身处复杂的世界秩序和国际关系之中,外部因素与内部结构错综关联,地球上任何一处发生的小概率事件都有可能通过“蝴蝶效应”带来巨大的连锁反应。
当今全球社会又正处于剧变时期,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经济再平衡的挑战,经济周期并不同步,共识与协调难以达成,利益冲突在所难免。
胡舒立入主《新世纪周刊》
胡舒立入主《新世纪周刊》
佚名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0(0)1Z
【摘要】胡舒立的动向总令人意外,就在业界认为原《财经》人马还在等待刊号的时候,胡舒立却"回马一枪"杀到了海南。
来自财新传媒的确切消息证实,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称中改院)为了更好地推动《新世纪周刊》的发展,
【总页数】1页(P77-77)
【关键词】舒立;世纪周刊;编辑团队;《财经》;新闻杂志;副总编辑;时事报道;内部人士;国家新闻出版署;兼职研究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9.2
【相关文献】
1.胡舒立:“疯牛”有害无益 [J],
2.胡舒立:鸣鸟退役 [J], 白筱;
3.坚守与改变——胡舒立团队版《新世纪周刊》观察 [J], 王驰
4.坚守与改变——胡舒立团队版《新世纪周刊》观察 [J], 王驰
5.我的同学胡舒立 [J], 李培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胡舒立:何必讳言不救市2008年03月31日1425
胡舒立:何必讳言不救市2008年03月31日14:25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都市报作者:胡舒立股市并不总是让人激情澎湃,现实很冰冷。
3月27日,上证综指跌破3500点,距去年10月逾6100点的高位跌幅近半。
于是,我们频繁地听到要求政府救市的热切呼吁。
其实,以监管者的严肃身份,何必讳言“政府不救市”至此?这只能使人深以为憾!股市自有沉浮,政府不应救,不能救,亦不必救。
这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常识,也是市场监管者理当践行的基本准则。
道理非常简单:政府既无法定职责,亦无认知水平来调控作为价格信号的股指,与千万投资者博弈无异于螳臂当车。
如果说,在中国年轻的资本市场,市场基本制度建设重任在肩,管理层选择市场低迷时期推出一些改革政策可以理解;但据此而在主观上竟存以政策救市之想,则错谬之至。
至于为了救市而搞短期行为,伤害制度之本,公然给市场以“政府救市”提示,更是断不可为。
回首中国资本市场近20年的发展道路,政府出于各种压力,过往亦不乏“救市主”行为,但与之相伴的只是一连串败绩。
沉痛的教训早已证明,中国“国情”并未使市场运行背离基本规则。
监管者的责任在于信守“三公”原则,维护市场秩序,不是也不可能是保证投资者只赚不赔。
这已经成为当今理性市场参与者的共识。
当前,股指下滑,救市之声再起,倘监管层在非理性诉求面前躲躲闪闪,讳言“不救市”,只能给不明就里的众多新入市公众投资者徒留侥幸心理和幻想空间,给最高决策者造成无端压力,是一种不负责任之举。
“救市论”甚嚣尘上,充分显示了利益冲突和思想混乱。
颇有人以近期美联储针对次贷危机的一系列举措,旁证“救市有理”。
这不是误解便是曲解。
应当看到,美联储和西方各大央行的确针对信贷紧缩采取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措,其中,拍卖2000亿美元国债、不断拓宽贴现窗口之举,更有明显的援助色彩。
但是,其一,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缓解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而非针对股指涨跌,有关决策人士事前事后均曾明言“政府不救市”;其二,这些行动自有其利率、期限等约束条件,并非“免费的午餐”;其三,这些行动至今仍被指责“靠华尔街太近”,颇存争议。
胡舒立:以对内开放回应外资撤离
胡舒立:以对内开放回应外资撤离
佚名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信息》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中资商业银行的“二度国有化”不可取,关键在于加快对内开放酷寒骤至,外资抛售中资银行股份的消息接踵而来。
市场上事前曾出现“中资不允外资撤资”之谣传;然而,李嘉诚基金、美国银行、瑞银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或大手笔减持,或全线撤离,很快成为事实,其投资收益在冷市中令人眼热,国内舆论遂一片哗然。
当前,确实可以听到“早知今日,
【总页数】3页(P3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5.4
【相关文献】
1.外资撤离≠外资非正常撤离
2.胡舒立:“疯牛”有害无益
3.商务部回应"外资撤离潮"等热点:何妨吟啸且徐行
4.以对内开放回应外资撤离
5.商务部回应“外资撤离潮”等热点:何妨吟啸且徐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减税降费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我国农业类上市企业为例
减税降费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我国农业类
上市企业为例
田训浩
【期刊名称】《时代人物》
【年(卷),期】2024()4
【摘要】基于减税降费的背景,文章探讨了宏观经济环境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通过选取2007年至2022年我国沪深A股农业类上市企业的数据,就减税降费与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分析。
研究表明:政府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能够促进企业的绿色发展。
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而且为政府积极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总页数】3页(P0124-0126)
【作者】田训浩
【作者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减税降费\"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及发展研究\r——以合肥市为例
2.“减税降费”下上市企业税负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
3.减税降费政策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中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门限效应分析
4.数字化转型下减税降费对企
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5.减税降费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我国2018年以来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胡舒立:次贷风暴之鉴
胡舒立:次贷风暴之鉴
佚名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信息》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金融自由化在本质上应当是金融体制的进步,其中包括风险防范体制的不断完善。
监管层、金融机构、房地产业者等均应加倍警惕资产泡沫,切勿以今日的快感换取明天的伤痛金融自由化在本质上应当是金融体制的进步,其中包括风险防范体制的不断完善。
监管层、金融机构、房地产业者等均应加倍警惕资产泡沫,切勿以今日的快感换取明天的伤痛。
【总页数】2页(P15-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
【相关文献】
1.传媒强人胡舒立
2.胡舒立单挑马云你错了
3.马云激辩胡舒立我不怕批评
4.次贷风暴之鉴
5.略论胡舒立主笔时期“财经观察”的选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减税VS补贴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应对经济新常态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减税VS补贴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应对经济新常态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们认为,减税比补贴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应对经济新常态。
首先,减税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而补贴只是一时的救急之计,不能解决企业长期的发展问题。
其次,减税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补贴则容易让企业产生依赖心理,降低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
最后,减税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而补贴则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扭曲,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减税比补贴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应对经济新常态。
谢谢!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们认为,减税比补贴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应对经济新常态。
首先,减税可以让企业更好地收回自己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补贴则容易让企业产生“拿了补贴还想要”的心态,降低企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意识。
其次,减税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提高企业的现金流水平,增加企业的投资和扩张能力。
而补贴则容易让企业产生“有了补贴就可以慢慢做”的心态,降低企业的投资和扩张意愿。
最后,减税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增加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而补贴则容易导致企业的浪费和低效,不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减税比补贴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应对经济新常态。
谢谢!三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们认为,减税比补贴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应对经济新常态。
首先,减税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增加企业的现金流水平,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而补贴则容易让企业产生“拿了补贴就可以放心消费”的心态,降低企业的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率。
其次,减税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
而补贴则容易导致市场扭曲和价格虚高,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减税还是补贴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应对经济新常态?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减税还是补贴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应对经济新常态?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和各位观众:我们认为,减税比补贴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应对经济新常态。
减税能够直接降低企业的税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
减税政策能够提高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首先,减税可以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民营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而减税可以让企业减少财务负担,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更多的盈利能力也意味着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的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养老保险等方面,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
其次,减税能够降低民营企业的风险。
补贴政策可能会导致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而减税政策则能够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减税政策让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运作,自主决策,自我调整。
这种自主性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和经济风险。
最后,减税政策有助于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减税能够提高民营企业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激发企业家精神,推动创新发展。
而补贴则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和市场扭曲,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减税政策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坚信,减税政策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应对经济新常态。
减税能够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企业的风险,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让我们共同支持减税政策,为民营企业及整个经济带来更加繁荣和稳定的未来。
谢谢!正方辩词二辩: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和各位观众: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补贴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应对挑战。
补贴政策可以直接给予企业资金的支持,帮助企业渡过困难。
补贴政策还能够激励民营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首先,补贴可以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
经济新常态对民营企业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例如融资难、资金紧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中国在事实上已经成为税负偏重的国家。1994年分税制改革实施,基于当时的低征管水平,中国在名义税率设置上“宽打窄用”,普遍偏高。随着征管率不断提高,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也随之加重。如果说,狭义税负尚可勉力负担的话,那么,将税收与种类繁多的收费、基金等加总,自1998年至2008年,政府全口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从20%左右上升到32.2%,超过美国、韩国、瑞士等国家,接近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36.6%的平均值。
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还很长。30年前,中国是低收入国家,现在也只能算是低中等收入国家。目前中国遇到的很多问题,应力求在发展和改革中解决—发展仍然是硬道理,改革更离不开价、费、税整体改革的全局。当前制造业领域的加薪压力和劳资冲突,应当放到这样的大格局中去认知。有此,在震动和忧虑之后,才能看到前进的方向。
世界银行调查显示,人均GDP在750美元左右的偏低收入国家中,税收负担率应在20%左右;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的国家,税收负担率应在23%左右;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中,税收负担率应在30%左右。如今,中国人均GDP2008年才超过3000美元,政府收入却已达发达国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平,实在是太过超前而应当调整了。
为维护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减轻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负的政策可先行出台。与此同时,清理地方非税收费也应拿出措施,力见实效。当今地方政府部门对企业名目繁多的收费已成顽疾。据估计,2008年按全口径的财政收入计算,政府的非税收入比重约占44%,比例之高在国际上罕见。这不仅抑制了企业再投资,也严重限制了劳动收入的提高,不利于居民消费的增长,眼下必须痛下决心加以清理。在减税费的同时加薪,方可有效应对劳动力价格上升的局面。根据专家测算,未来政府财力完全可以承受减税。
当然,政府为企业减负并非单纯的税费调整,还必须增加民生支出、压缩政府行政经费。而且,在减轻企业税负的同时,也应考虑减轻个人所得税。这些改革举措本质上是国民收入分配的调整,不仅会引致政府收入的数量变化,还具备结构调整的实质性含义。特别是中国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多聘用外地农民工,而企业所在地政府有限的公共服务恰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和依据,基本不覆盖这一群体。如要改变政府欠账企业还、甚至个人背的现状,推进公共财政还需加速度。
近来广为公众关注的富士康员工坠楼、南海本田罢工等劳工事件,均以企业承诺大幅提薪暂告平息。从目前态势看,一波“涨薪潮”很可能会在中国制造业涌动。当前舆论多集中于如何在冲突中寻求劳资间的平衡点,但是,如果更着眼于全局,应当承认劳工加薪须与企业减负相同步。非如此,不能保证中国经济平稳发展。
日前,李克强副总理在《求是》发表的文章再度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减少收费,均衡税负”,全国人大财经委也有“减负加薪”之议,我们深以为然。
应当看到,中国已经进入劳动力成本面临全面重估的新时期。这不仅表现为工人要求提升薪资,更重要的是劳动力供给曲线已发生重大变化,其增长将在“十二五”时期进入“平台期”。劳动力价格具有持续上升的内在推动力。随着劳动力供应由过剩转向均衡甚至短缺,劳动力价格渐渐改变政府划定最低工资线、企业主导薪资水平的方式,价格调整压力改由自下而上传递,怠工乃至罢工,便是其极端的表现形式。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利润率之薄众所周知。金融危机后,有些出口行业已达盈亏平衡点。如果“涨薪潮”果真蔓延开来,加薪幅度过大而税负不减,必将给企业带来过大压力,影响整个制造业的生存与发展。经过30余年的努力,中国制造业已经拥有庞大的规模、辽阔的出口市场、可观的资本和知识积累,正处在发展、升级和转型的艰难时期。以制造业对国人就业的贡献以及对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贡献计,珍惜“中国制造”至为关键。故此,政府通过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为制造业让出提薪空间,有助于缓解转型之痛,可谓利国利民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