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地方公共财政收支 (1978-2014)

合集下载

第一章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

第一章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

第一章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而在这个过程中财税体制几经变革,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并符合公共财政运行规律的财政、税收体制。

但是,财税体制改革在总体框架、运行机制、法制建设以及政府职能与市场分工、收入分配与调节方式、资源配置与宏观调控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

中共中央在2014年7月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可持续的现代财政制度,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将在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作和任务,在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第一节 我国财政体制变迁历程(1978—2014年)财政体制问题在整个宏观调控中非常重要,财政体制改革在我国开始得也比较早。

如果将1978—2014年的财政体制改革过程做一个简要的划分,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1994年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财政体制改革。

其基本特征是:通过财政改革放权让利,也就是通过对企业、地方进行放权让利。

这些措施有力地支持了经济改革、社会事业改革,但是与此同时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央财政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第二个阶段是1994—201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财政体制改革及后续的完善。

其基本特征是:基本确立了中央与地方之间规范的事权与财力划分关系,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带来的后果就是地方财政困境凸显。

一、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财政体制改革(1978—1994年)1978年以前我国的财政体制高度集权,财政收入由企业利润上缴形成,不仅地方政府没有独立的财政预算,而且国有企业实行统收统支,企业和政府是一本账。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时期的财政体制改革同国有企业制度的调整具有极大关联。

40年重大财税改革的回顾

40年重大财税改革的回顾

感谢观看
第三阶段是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2003至今)。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包 括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健全的政府 预算体系等。其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国家宏观 调控需要,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体制。
总的来说,中国财税改革30年来,经历了多个阶段,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下 的财税制度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财税制度。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促进 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同时,财税 体制改革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体发展。然而,财税改革仍然 面临诸多挑战,如财政收支矛盾、税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强政策协调和优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税改革也逐步深化。1994年,中国实行了 分税制改革,将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并建立了国税和地税两套 税务机构。这一改革措施旨在提高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并加强中央政府的 宏观调控能力。
近年来,财税改革进一步深化,主要涉及税收制度、预算制度、财政支出等 方面的改革。例如,2012年,中国启动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工作,减轻了企 业的税收负担;2014年,政府出台了《预算法》,加强了预算的约束力,提高了 财政透明度。
4、加强教育国际化合作,推进 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 们应该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教育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 我国教育的创新发展。
总结:
40年课程改革历程见证了中国教育的成长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 了许多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坚持 素质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的未来 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历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和国债余额统计(2014-2019) 中国历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额和指数统计

中国历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和国债余额统计(2014-2019) 中国历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额和指数统计

15.5
16.4
1989
2664.90 2823.78 113.1
113.3
15.5
16.3
1990
2937.10 3083.59 110.2
109.2
15.6
"八五"时期 22442.10 24387.46 116.3
117.2
15.4
1991
3149.48 3386.62 107.2
109.8
14.3
中国历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额和指数统计(1978-2019)
一般公共
一般公共 预算支出
预算收入 相当于国
相当于国 内生产总
一般公共 一般公共
内生产总 值的比重
预算收入 预算支出
值的比重 (%)
年份
(亿元) (亿元) 指数(上年=100) (%)
一般公共 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 预算支出
30.5
1978
1132.26 1122.09 129.5
单位:亿中元国历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和国债余额统计(2014-2019)
指标 2014年
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 140370.0
中央
64493.5
地方
75876.6
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按项
目分
各项税收
国内增值 税
国内消 费税
119175.3 30855.4 8907.1
2015年
152269.2 69267.2 83002.0
23.8
22.9
1982
1212.33 1229.98 103.1
108.0
22.6
23.4
1983
1366.95 1409.52 112.8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一、财政支出规模变化新中国成立后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可大致分为三阶段:1949〜1977年;1978〜1997年;1998〜至今。

第一阶段的财政支出处在百亿元的水平。

1949〜1952 年三年间,国家实施一系列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政策,合理调整工商业,土地改革,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是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和发展的过渡时期。

1951 年和1952 年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很高,分别为79.4%和41.0%。

1952〜1957 年,财政支出增长率逐年下降,在57 年甚至出现了负数;1958〜1960 年,财政支出规模又以30%的增长率扩大,这与当时大跃进和三年饥荒有着直接的联系。

1961〜1962 年的负增长与当时的经济调整政策有关,由于大跃进导致的破坏影响,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提出来“八字方针”,大幅度压缩预算基本建设拨款,并于1964 年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1966〜1976年,在“文革期间”,除了个别年份有负增长率,财政支出均保持一定的增长,尤其1969 年,财政支出的增长了46.95%,这是与同时期财政收入的高增长相关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可以平衡收支,所以很多年份的财政支出都是和财政收入同增同减。

财政支出第二阶段的规模保持在千亿元的水平。

1978〜1984 年,连续五年支出保持在1000 多亿元;1985〜1989 年,连续五年支出保持在2000 多亿元;1990-1997 年,保持在3000 亿元〜9000 亿元以上,最多的是1997年的9233.56 亿元。

增长的速度较不稳定的,1978 年最高,增长率为33.0%,1987 年最低,增长率为2.6%。

1980 年和1981 年等个别年份出现过负增长。

究其原因是在1979-1980 两年间,财政赤字非常严重,中央进行了第二次经济调整的,缩小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

第三阶段的财政支出,整体上升到了万亿元和十万亿元的水平,从10000亿元逐渐增加到60000亿元。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分析判断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分析判断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分析判断收藏人:猫的雅舍| 来源 | 分享2014-10-03 | 阅:1 转:79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分析判断(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1.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30 .96%,1995年降到最低点11.6%,以后逐渐上升,2002年上升到21.4%。

2003年估计这一比重达到21.6%,见下表一。

2.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与预算外财政支出之和占GDP的比重的变化,必须联系国家对于预算外支出资金口径的调整来考察。

1993、1996年国务院两次调整了预算外资金支出口径,从而导致预算外资金范围的缩小,这样预算外资金1993、1997年两次大幅度下降,因此对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可以按照预算外资金口径两次调整的时间来分析。

1993年国务院对1986年决定的预算外资金范围进行了调整,原来确定为预算外资金的国有企业留利和专项基金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而此项资金占预算外资金的比重一直维持在80%左右。

这就是说按1993年调整后的预算外资金口径计算,1978—1992年间预算外资金规模只有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外资金规模的20%,这样对1978—1992年间的中口径财政支出规模就可以用该期间(预算内支出十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外资金支出的20%)占GDP的比重来计算。

199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对预算外资金的概念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将 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地方财政部门掌管的预算外资金也纳入地方预算。

因此,1996年国务院只是将预算内外资金相互间进行了调整,一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并没有缩减预算内外资金的总规模。

这样,1993年以后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就可以用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内外支出之和占 GDP的比重来衡量,不需调整,据此可以得到我国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2023中经-经济基础刘艳霞-精讲班-第16章

2023中经-经济基础刘艳霞-精讲班-第16章

第十六章 财政管理体制【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教材结构】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本节知识点】【知识点】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内容 【知识点】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作用【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内容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 的内容与类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合理 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1.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内容2.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和作用1.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2.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和方向1.财政转移支付及其特点1.总体要求和划分原则2.主要内容2.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3.《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规定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它规定了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划分,规定了预算资金使用的范围、方向和权限。

例题精讲【例题•多选】下列关于财政管理体制的表述错误的有( )。

A.财政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B.税收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C.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D.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E.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规定了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划分,规定了预算资金使用的范围、方向和权限 【答案】BE【解析】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B 项错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狭义财政管理体制)规定了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划分,规定了预算资金使用的范围、方向和权限 。

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

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

1950—2016年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2016年全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各项数据一览财政部于2017年1月23日公布了2016年财政收支数据。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

仍延续增幅逐年回落的走势。

其中,国内增值税40712亿元,同比增长30.9%;营业税11502亿元,同比下降40.4%。

主要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原营业税纳税人改缴增值税形成收入转移,体现增值税增收、营业税减收。

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2016年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57亿元,同比增长4.7%,同口径[①]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7195亿元,同比增长4.2%,同口径增长7.4%。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30354亿元,同比增长4.3%;非税收入29198亿元,同比增长5%。

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如下:1.国内增值税40712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改征增值税增长2.7倍(1-5月增长33%,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的6-12月增长4.5倍);营业税11502亿元,同比下降40.4%(1-5月增长37.3%,6-12月下降95.9%)。

主要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原营业税纳税人改缴增值税形成收入转移,体现增值税增收、营业税减收。

考虑收入在税种间转移因素,将改征增值税与营业税合并计算,1-12月累计增长5.4%。

其中,1-5月增长36.6%;6-12月下降16.9%,主要受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政策性减收影响。

2.国内消费税10217亿元,同比下降3.1%。

主要受卷烟、成品油产销量下滑的影响。

3.企业所得税28850亿元,同比增长6.3%。

其中,金融业企业所得税8802亿元,增长2.7%;工业企业所得税7329亿元,下降1.3%;房地产企业所得税3641亿元,增长26.8%。

2021年10月30日下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1年10月30日下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1年10月30日下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一、单选题1.【题干】税收收入中,属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共享收入的是( )。

【选项】A.烟叶税收B.资源税收C.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D.耕地收入【答案】B2.【题干】下列会计科目中,应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项目有( )。

【选项】A.净资产B.预算收入C.事业收入D.费用【答案】A3.【题干】假设某国2020年国债累计余额为3万亿,当年发行的国债为1.2万亿,该国2020年的GDP为30万亿,则国债负担率是( )。

【选项】A.4%B.10%C.1%D.40%【答案】B4.【题干】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平衡预算乘数为( )。

【选项】A.0.25B.4C.1D.2.5【答案】C【解析】平衡预算乘数=国民收入变动率/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率(或者税收变动率)=(1-b)/(1-b)=1。

5.【题干】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是( )。

【选项】A.卷烟B.自来水C.玉米D.电动车【答案】C【解析】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符合这些特征的完全竞争市场。

某些农产品,如小麦、玉米等的市场属于近似的例子。

6.【题干】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是( )。

【选项】A.提高利率B.增加政府投资C.提高存款准备金率D.提高税率【答案】D7.【题干】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时,中央银行考虑的主要原则有( )。

【选项】A.稳健B.相关C.前瞻D.灵活【答案】B8.【题干】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会成员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 )。

【选项】A.2/3B.1/3C.1/2D.1/5【答案】B【解析】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5人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1/3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

9.【题干】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是( )。

【选项】A.会计账簿B.原始凭证C.预算D.记账凭证【答案】A【解析】会计报表是以日常账簿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

财政收支划分法

财政收支划分法
①设立财政级次,即依法建立财政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其运行体系,并确立各级财政在财政体系中的法律地位 及其职责权限。国家财政级次主要由国家政权结构决定。
②划分财政支出职责,即划分由中央政府提供的全国性公共产品与由地方政府提供的区域性公共产品的范围 界限。
③划分财政收入权,即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依据科学合理的标准划分财政收入,以确保各级政府 有足够的财力履行职责。
④规范政府间财政,即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因解决公共产品受益范围交叉问题而发生的 财政。
的基本原则
事权与财权相结合 原则
适度分权原则
兼顾效率与公平原 则
适度分权原则是指在财政收支权的划分上应兼顾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在保证中央财政收支权的前提下,适度 下放给地方一定财政收支权。
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划分财政收支权时以各级政府的事权为基础,根据事权的大小来划分财政收支 权。
实行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财政收支划分模式,在短期内改变了过去长期分散管理的局面,平衡了财政收支, 稳定了市场物价,保证了军事上消灭残敌、经济上重点恢复的资金需要,促进了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
1953—1979年,我国实行以财政收入分成为核心的财政收支划分制度。这一时期,分成的办法包括分类分成、 总额分成和增收分成三种形式,但财政收支权仍集中于中央。
财政收支划分法
财政权力分配法
01 的地位与体系
目录
02 的主要内容
03 的基本原则
04 我国的历史演进
05 我国的不足与完善
财政收支划分法是财政权力分配法的简称,它是调整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财政收支权限划分 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地位与体系
财政收支划分法是调整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财政收支权限划分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财政法由财政收支法和财政管理法两大部门法所组成,其中,财政收支法处于基础性的地位, 是财政法的核心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