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案例及反思.pdf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㈠导入1、文本导入:出示情景图及潺潺流水声,师声情报并茂介绍画面就是作者的家乡。
2、揭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师板书:21搭石生齐读㈡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认真阅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读课文。
3、检查字词:⑴检查生字:①自己读一读,读不准的问问学习伙伴。
②指生读字,组词。
③关于字音字形,你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④请同学们把难写的字在本上写一遍,注意写字姿势。
⑵检查新词:开火车、齐读。
㈢再读课文、理清条理、知道主要内容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想好后与同桌交流。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⑴学生汇报一段时说“什么是搭石”,师引导:也可以说是乡亲们摆搭石。
板书:摆。
⑵学生汇报二段时,师板书:调。
⑶学生汇报“一行人走搭石。
”师板书:走。
⑷学生汇报“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让对方先走。
”师板书:让。
⑸学生汇报“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
”师板书:背……过。
4、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预设)⑴生:课文主要讲了乡亲们怎样摆搭石和走搭石。
⑵师:还可以怎样概括?⑶生: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搭石和乡亲们怎样摆搭石。
⑷师:还有其他说法吗?⑸生:课文主要写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5、小结:(指板书)象这样写事物的文章,我们既可以用把相同段落的意思合并起来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也可以根据文中重点句子来概括主要内容。
《搭石》教学案例
《搭石》教学案例第一篇:《搭石》教学案例《搭石》教学案例与反思【案例过程】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静静地默读、圈划)重点精读品味美师: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生: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点击课件出示“每当……的美感”这段话)师: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师: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生:hánɡ)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生:行xínɡ人)(齐读两遍)师:这儿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读读。
(男生读、女生读)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这叫抓重点词语体会。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后面的——(生2:紧跟上去)(速度渐快,生3、生4、生5、生6与老师合作轮读)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齐:轻快的音乐)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生组1: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组2: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引读三遍)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师: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搭石》教学案例与反思
《搭石》教学案例与反思1.12.23.3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小练笔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生从这段中我感受到这里的人很谦让他们总是让对方先走,先听写词语再由风景一词导入先声夺人。
《搭石》教学案例与反思2017-12-12 21:08:40 | #1楼宋刚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到心灵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⒈出示刘章爷爷家乡的图片,学生欣赏。
⒉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道独特的风景,这道风景不但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设计意图:由图片导入,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质疑定标1、质疑激趣,搭石就是普普通通的石头而已,为什么它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这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2.默读课文2—4自然段,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边读边划,写上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质疑,以疑促思,搭石——风景?是学生所不能理解的,而这个问题恰恰是课文的重点更是难点问题,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精品细读1、(课件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想象画面: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②指导朗读2、(课件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引生抓装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画面。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搭石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技术,通过将石块叠放在一起来构建建筑物。
在现代建筑教学中,搭石技术被用来教导学生建筑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搭石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搭石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缺乏实践机会1.1 学生缺乏机会亲自动手搭石,导致理论知识无法得到实际应用。
1.2 学生只是被 passively 观看老师演示搭石技术,缺乏主动参与。
1.3 缺乏实践机会也使得学生对搭石技术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层面,难以深入掌握。
二、缺乏理论知识2.1 学生在搭石教学中缺乏对建筑原理和结构的深入理解。
2.2 缺乏对不同类型石材特性和用途的了解,导致学生无法正确选择和使用石材。
2.3 缺乏对搭石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使得学生的学习局限于传统搭石技术。
三、缺乏跨学科教学3.1 搭石教学往往与其他学科隔离,缺乏与结构工程、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3.2 缺乏跨学科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理解搭石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3.3 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搭石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缺乏实际案例分析4.1 学生在搭石教学中缺乏实际案例分析的机会,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4.2 缺乏实际案例分析也使得学生对搭石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效果缺乏了解。
4.3 实际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搭石技术在实际建筑项目中的应用和挑战。
五、缺乏与行业实践的联系5.1 搭石教学往往缺乏与建筑行业实践的联系,使得学生无法了解搭石技术在实际建筑项目中的应用和需求。
5.2 缺乏与行业实践的联系也使得学生无法了解搭石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5.3 与行业实践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搭石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实际应用和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搭石教学在现代建筑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通过增加实践机会、加强理论知识、推行跨学科教学、加强实际案例分析和与行业实践的联系,可以提高搭石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搭石”这种围赤定石的方法。
–掌握使用石块进行搭建结构的基本技巧。
–能够通过搭建石结构培养观察力、耐心和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搭石活动,培养学生的友爱和团结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整理好所需的石块、图纸和搭石工具。
2.确保教室桌面整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3.准备好介绍“搭石”活动的教材和视频资料。
4.分组准备好小组合作所需的任务分工表和合作规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搭石”这种方法的应用领域和意义,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搭石现象。
•看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对搭石活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 学习搭石方法•教师示范搭建基本结构,让学生观察并模仿操作。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石块的形状和大小,制定搭石的计划。
3. 小组合作搭石•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搭石任务。
•学生按照任务分工表,合作完成搭石任务,强调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4. 展示和讨论•每组完成后展示他们的作品,让学生彼此欣赏和学习。
•引导学生讨论搭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反思•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能积极合作?•学生在搭建过程中表现出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如何?•教师是否充分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搭石”的意义?•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设计或引入更多互动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延伸阅读•《搭石的由来和发展》:探究搭石在不同文化中的历史渊源和应用。
•《搭石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搭石在工程建筑领域中的创新应用和发展趋势。
六、参考资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搭石》课本教材•互联网相关资源搜索以上是本文对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准备:拍摄搭石,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两课时教学流程:一、渲染情境,揭开文本之面纱。
1、看大屏幕: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非常美丽。
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21搭石),齐读课题。
请同学翻开课文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读课文)2分钟左右二、初读文本,相约便民之搭石。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划出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2、组织交流。
(1)师:同学读书都非常的认真,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请一生说)你找的很准确。
(2)、师质疑: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大屏幕出示:“挽”。
“挽wǎn”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起来的意思。
《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10篇)
《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10篇)《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伟大的人性美。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一、谈话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组内自由朗读)。
2、提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成一个片段全班交流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能从“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句话中体会到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善良,我觉得中年人也会这么做,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2、我能从这句话中“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我能自由读课文,寻找“美”。
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最能体现搭石美丽,是一道风景的句子或段落。
4、我能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5、我能从生活中知道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1)指名读。
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搭石》的故事情节。
2.掌握关键词和词语的意思。
3.理解作者通过讲述搭石的故事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能力目标1.能够描述、复述故事情节。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和词语进行简单句子的书写和造句。
3.能够进行简单的思辨,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动机。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鼓励学生帮助他人。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爱护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搭石》的故事情节和核心内容。
2.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和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搭石的故事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1.启发学生思考搭石的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2.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内容感受到互助、友爱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分析1. 课文内容《搭石》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寓言故事,故事中讲述了小动物们为了解决问题而发挥智慧,共同努力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反思并思考如何把这种互助友爱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3.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搭石的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感受到互助友爱的力量。
五、教学设计1. 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软件或教具呈现一些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搭石”。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搭石”这个词有什么了解?它可能和什么有关?2. 学习活动(30分钟)•听读课文《搭石》,教师讲解生字词语。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哪些动物?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学生交流: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故事?分享给同伴。
3. 拓展活动(15分钟)•分组进行小绘画比赛,绘制搭石场景或人物形象。
•学生展示,相互欣赏。
4.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提出自己对友爱互助的想法,并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部编版四上语文《搭石》教案、教学反思(5篇范文)
部编版四上语文《搭石》教案、教学反思(5篇范文)第一篇:部编版四上语文《搭石》教案、教学反思21、搭石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
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3)指导回答。
(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
《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目标本节课主要以教授幼儿如何搭建石头为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提升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石头模型和图片2.幼儿园操场或室内空间3.遮阳棚和坐垫4.安全警告标志牌5.碎石或小石块6.摄像机或录音设备(可选)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环节(10分钟)1.引入话题:老师拿出石头模型或图片,展示给幼儿,并问他们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习目标:告诉幼儿们今天要学习如何搭石,并简要介绍搭石的相关知识。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解释搭石:讲解搭石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引导幼儿认识到搭石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平衡能力。
2.展示例子:通过展示一些搭石的例子,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搭石的概念。
步骤三:实践操作(30分钟)1.安全说明:提醒幼儿在搭石过程中需要保持平稳姿势,避免受伤。
2.分组活动:将幼儿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操场或室内空间搭建自己的石头构筑物。
3.素材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些碎石或小石块,确保足够供他们使用。
4.助教指导:教师和助教在各组之间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完成搭石的任务。
步骤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1.展示成果:每个小组完成搭石后,安排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从中选择最出色的作品进行表彰。
2.分享经验: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在搭石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以便其他小组可以从中学习和改进。
步骤五:反思总结(10分钟)1.引导思考:帮助幼儿们回顾整个搭石的过程,让他们思考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情感体验:鼓励幼儿们表达他们在搭石中的情感体验,如兴奋、困惑和满足感。
3.结语: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要性,鼓励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尝试搭石并发挥想象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目标是通过搭石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们积极参与,他们在小组内积极沟通、协作,展示出了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幼儿们在自己搭建石头构筑物的过程中锻炼了平衡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搭石》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赵萍教学目标:1.巩固一种学习方法:抓住关键字词理解句子意思。
2.体会一种情感: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3.读好一篇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一种观察方法:在生活中发现美。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文意,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搭石的美以及它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
教学难点:对于重点字词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第21课《搭石》,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它。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悟中心句:1.着名的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我国当代着名诗人刘章先生,就从自己的家乡——一座平凡的小村庄,发现了一道令人赞叹的风景。
这道风景是什么呢迅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用双横线画出来。
(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2.在我们的认识中,“风景”应该是怎样的3.作者眼中的这道优美风景,不是高山飞瀑,不是花鸟鱼虫,而是一块块普通的搭石。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想问——(学生质疑)三、初识搭石:1.自由读文:什么是搭石用横线在课文中标出来。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会如何渡过小溪理解“绾”。
3.那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收工就必须……赶集访友也必须……总之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4.没有搭石,生活中还可能会有哪些不便呢(学生联想)5. 真是太不方便了,生活中缺了搭石可真不行,它太重要了。
它连接了小溪两岸的条条道路,难怪作者说它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6.引读:所以,当进入秋天,天气转凉……(生接读)四、自主寻美:1. 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那个地方让你觉得最美,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大声地读一读。
2.指名汇报。
3.指导第三段:1)这段文字哪个地方让你觉得最美2)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课文中恰恰有一句话解释了“协调有序”,你找到了吗指名读:前面的……后面的……这踏踏的声音,像——(学生接读),有人指挥吗没有人指挥却又如此默契,如此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认识“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家家户户、应接不暇”等词语,并且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3、运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感悟美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4、初步感受到德国的异域风情、异域文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重点:运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感悟美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到德国的异域风情、异域文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方法:谈话启发法、朗读品悟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打印板书、查阅“脊”的笔顺。
教学流程:第一板块初识景色的美丽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这位慈祥的老人就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大树季羡林先生。
(课件出示简介)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
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
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后来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重返哥廷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内容——(齐读课题)二、初读、教学生字词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出示两组词语。
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第二自然段)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第三自然段)3、指名读,正音:脊梁读轻声,莞尔一笑的菀要变调,应接不暇的应读第四声。
4、书写指导:点红上述词语中的生字:脊、莞、锦、姹、嫣、暇哪个字最难写,哪些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脊的笔顺,嫣中“与”的变化,暇是日字旁)并在书桌上书空。
5、读完课文之后,你想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也是季老先生的感叹。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搭石活动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感知、平衡能力以及创造力。
以下是我对这次搭石教学活动的反思:教学目标目标是让孩子们理解重力和平衡的基本概念,同时,通过操作练习锻炼孩子们的精细动作能力和专注力。
教学准备为了进行搭石活动,我准备了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石头,以便孩子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搭建技巧。
此外,我还准备了相应的理论资料,以帮助解释为什么某些石头比其他的更容易堆叠。
教学实施在活动中,我观察到孩子们充满热情并且乐于探索不同的搭建方法。
他们在尝试搭建时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当塔倒下时,多数孩子能积极尝试新的方法。
一些孩子在活动中展现出了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相互帮助,讨论最稳固的搭建方式。
此外,我还注意到有些孩子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理解重心和平衡点的概念。
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 孩子们在活动中乐于尝试和探索,这表明活动成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 通过实践活动,孩子们得以亲身感受和学习抽象的物理概念。
-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提升。
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没有足够的引导来帮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
在未来的活动中,我需要提供更多的鼓励和策略上的指导。
- 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部分孩子对于为什么搭石会倒还不够理解。
未来可以通过更直观的演示和讲解来加强这部分内容。
- 虽然团队合作有所体现,但还可以进一步设计活动规则,鼓励更积极的团队互动。
总结总体来说,搭石活动是一个成功的实践教学。
它不仅提供了物理知识的实践理解,还促进了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发展。
对于今后类似的活动,我会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引导,以利用好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搭石》教案及反思
《搭石》教案﹙第一课时﹚一完小史丽娟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懒惰、平稳、协调有序、俗语﹑伏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全文。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2.教学难点:初步从课文语句中解决质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山村美景图)师:同学们请看,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但每想起家乡,作者刘章爷爷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请同学们读一下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借助工具书。
2.检查读课文效果,解决质疑;〈1〉检查读课文是否通顺;指名读,同桌互读互查。
〈2〉默读,回忆质疑。
问题:什么是搭石?没有搭石,人们会怎样过小溪?搭石有什么用?选搭石、摆搭石有什么要求?……三.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先自由读,再指名读,同桌互读。
〈2〉指导生字,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师强调“暴”“衡”的书写。
四.小结:今天,同学们课上表现得都非常好,你们既读懂了课文,又写会了生字,希望在下节课上我们能发掘《搭石》的更多精彩内容。
五.作业设计:1.听写词语: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裤子暴雨凶猛等。
注意“暴”、“衡”的书写。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文中标注体会。
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感知美1.(点击课件:配乐出示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2、教师讲解:同学们,还记得那一块块搭石吗?(板书课题)作者刘章爷爷离开家乡已多年,是什么让他对家乡的搭石情有独钟、念念不忘呢?(用简笔画勾勒搭石图)二.初步感知——寻找美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读课文。
要求: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什么美?三.品读体味——欣赏美师: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第5课搭石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搭石》一、教学内容:人教部编版第九册《5 搭石》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搭石》(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是搭石?生2:搭石搭在哪?生3:搭石是干什么用的?师:谁来回答?生解答(2),接下来我们来读读课文,(开火车)随机纠正字词。
(二)细寻找,悟美文1、赏美: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能被称之为风景的应该都是美的,而美的事物大多都是非常有名的,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究竟用怎样的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让我们细细品读,勾画出这些美的地方,再说说的你的体会。
(交流并板书关键词)生:我觉得“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很美。
师:你能想象的出,这上了点年岁的人可能会怎么想?生1:我得把这搭石搭好。
生2:要不别人走到这该掉水里了。
师:你不是急着赶路吗?生:可是,如果我走了,别人就不方便了,所以不管多急,也得搭好了搭石再走。
师: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齐读句子)生:我觉得人们走搭石很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吧!现在我们就走在了——(生齐)搭石上,别忘了,这搭石原本就是——(生齐)天然的石块,踩上去难免会——(生齐)有所活动,所以家乡有句俗语叫——(生齐)“紧走搭石慢过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第五课搭石|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第五课搭石|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搭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课堂活动用品:卡片、画纸、画笔等;
3.音频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教学引入
通过播放音频或TTS阅读,让学生快速了解《搭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学内容
A. 阅读故事
让学生大声朗读故事内容,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同时给学生时间思考有哪些细节可以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案例
一首和谐的旋律一道别样的风景
——《搭石》课堂教学课例与
一,词语导入
1,听写词语,指名板书: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拖鞋绾裤风景
2,集体订正。
师:看最后一个词语"风景",觉得前面的几个词描绘的是风景吗
师:一提到风景,会想到什么
生:我会想到雄伟的高山,清澈的小河,美丽的花朵.
生:我会想到美丽的大草原.
生:……
师:说到风景,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些环境优美的地方,在这样的风景中,用眼睛就能真切地看到其中的美.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搭石》向展示的却是一道特
殊的风景,不但需要用眼睛去看,更多的是用的心灵去感受.
[先听写词语,再由"风景"一词导入,先声夺人.]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呈现这道风景.
师:课文读完了,这道风景也就出来了.(板书: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普普通通的石头而已,好像谈不上什么美不美,那作者为什么说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这样的风景中,流淌着的又是怎样的美呢让细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它的美,觉得它是一道风景,就把这几句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3,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读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三,交流深化
学生读勾画的句子,谈感受.
1,第三自然段中"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生:从这段话我感受到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特别默契,走起来动作十分协调,看着很整齐,很美.
师:默契也是一种美.想想这搭石本来并不好走,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一个人走还好说,如果很多人走,大家一个紧接一个,走得都那么平稳,又那么轻快,这就需要很高的默契度了,再看看脚下溪水潺潺,人影晃动,轻快的音乐加上和谐的画面,有声有色,谁能说这不是一道迷人的风景呢带着这样的想象,让读读这段话.
学生齐读.
师:感觉有了,但还不够,如果能读出诗一样的韵律来就好了.
出示文段:
学生练习后,指名读.
师:听着同学们的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
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
加进自己的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再读读这段话.
学生齐读,教师加上手势.
[朗读指导具有层次性,特别是将文中的这段话改成小诗的形式,学生的读一下子找到了感觉,虽然没有音乐,但每个人似乎都能感受到一曲清新,和谐的旋律在课堂上回响.]
师:读到这儿,觉得搭石是风景吗
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师(过渡):这是看得见的美,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美,同样是一道风景.请同学们找找,你还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2、第四自然段.
生:从这段中,我感受到这里的人很谦让,他们总是让对方先走.
生:我觉得这里的年轻人很好,老年人腿脚不好,年轻人就主动背老人过去.
师:即便是素不相识也让感到人与人之间是那么亲近,和睦,好像是相识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