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最终版
《教育学》最完整版教材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史上,中外著名的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对“教育是什么”做过各种回答。
在我国,如《学记》中的“教者也,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
战国时的荀子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在外国,如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等教育家对教育下过各种定义。
我们通过对这些定义的分析,发现这些定义的角度各有不同:有的从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角度,有的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有的从教育对象角度,有的从教育价值角度,有的从人的发展、社会作用角度,由于时代不同、立场不同、价值观和思想方法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概念的差异和对立。
如教育史上的“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之争,其中就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斯宾塞认为“教育就是为美好的生活做准备”,而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
但在启发人们上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活动。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它是有计划和偶然的,有组织和无组织的,外在的灌输和自发的感化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有专业的师资和专门的场地,并且具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奴隶社会初期,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可以有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语言的发展达到了较为完备的文字形态后,便出现了学校。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年青一代生存、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永恒现象,它和人类社会同始终。
2024版教育学原理完整版
按照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 排教学内容顺序和呈现方式,形成有机 联系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实践
教学方法创新
探索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样 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
教学手段实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 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效 率。同时,关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 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
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构建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注重全面性、发展性、过程性和多 元性。
质量保障措施
包括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强化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质量监测与评估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主要流派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学可以分为不同的流派,如实用主 义教育学、制度教育学、文化教育学、生活教育学等。这些流 派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有着不同的主张和 实践。
教育学在现代社会中应用与价值
应用领域
教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 领域。同时,教育学也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和融合,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分 支。
智能辅导与答疑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智能辅导和答疑系统,为学习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学习帮助和支 持。
教育机器人应用
教育机器人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课堂秩序、与学习者进行互动交流等,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有 趣的学习体验。同时,教育机器人还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 果。
班级组织结构优化策略
2024年《教育学》教案-(目录版)
《教育学》教案-(目录版)教案《教育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等。
4.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
5.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论、教育方法论、教育内容论、教育制度论。
6.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教学难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教育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原理和原则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介绍古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的发展特点。
3.讲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阐述教育目的论、教育方法论、教育内容论、教育制度论,以及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教育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原理和原则进行分析。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2024全新《教育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建设跨学科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实践机会。
完善跨学科评价机制,激励创新成果
建立跨学科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和教师取得创新性成果。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索
启发式教学法应用案例
01
02
03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 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积极探索。
式。
鼓励学生自评、互评, 家长和社会也参与评价。
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
发展趋势
评价将更加多元化、全面化、个性化,注 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VS
面临挑战
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如何保 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如何处理好评 价与教学的关系?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评 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 代三个阶段,逐渐从哲学、心理学、 社会学等学科中独立出来,形成了自 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主要流派
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实证主义教育学、 人文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批 判理论教育学等,它们对教育学的理论 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代教育学主要问题及挑战
教育学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研究 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制度、内容、方法、管理等基本问题。
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个层次和各种形式的教育,如幼儿教育、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以及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关系。
教育学发展历程与流派
海外优质资源引进和整合
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
与国外知名学校、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优质课程、教材 和教学理念。
333教育综合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最终确定版
1776年,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人大学课程的开端。后来,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巳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普通教育学)曾一度风行世界,对许多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也不例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评价:第一,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第二,由于受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提倡的实验科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教育学的独立、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似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筒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
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学,教育科学迅速地发展起来。现将其中最著名和影响较大的介绍于下:
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社。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生活作准备。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斯宾塞重视实科教育的思想,反映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对教育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国外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还早三百来年。但所有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只可以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教育学完整版PPT幻灯片课件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 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024/1/26
29
05 教育目的与教育 制度
2024/1/26
30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024/1/26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 针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43
美育实施途径、课外活动、校园文化 建设、社会实践等,这些途径为美育 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实施方法
包括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实践 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这些方法有 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
44
THANKS
和全局性的作用。
教育在政治经济制度变革中的作用
03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2
教育与文化传承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 径,文化对教育具有制约 作用。
2024/1/26
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选 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多元文化教育
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 ,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 容性。
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等阶段。在古代,教育学处于萌芽状态, 人们通过口耳相传和模仿等方式进行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学 逐渐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现代教育学不
仅关注教育的理论问题,还注重教育的实践应用和教育改革的研究。
高等教育学最终整理版
高等教育学最终整理版高等教育学客观题20%1. 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和延展性(P1-2)。
2.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在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随着全球第一所开放大学在英国出现,高等教育突破了传统的界限,非全日制、非正规形式的高等教育大量涌现,使得高等教育的类型日渐丰富,其概念的外延也不断的扩大。
高等教育定义: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P3)。
3. 西方古国的一些博物馆、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场所。
缪司翁博物馆是古埃及高等教育活动的重镇,后被史家称为“亚历山大大学”。
(P19)4. 中国古代教育源远流长,其中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萌芽。
由天子开办的大学曰“辟雍”,由诸侯开办的大学曰“泮宫”,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在这些私学中,最著名的当属齐国的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创建于公元前4世纪,因建于齐国临淄的稷门而得名,相传学宫全盛时期,师生竟有数万人之众。
(P20)5. 宋代四大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置明师”,“兴太学”。
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标志。
太学教师称博士,初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
(P21)6.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一种行会性质的组织,具有行会性。
享有多方面的自治特权,具有自治性,还具有国际性。
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早期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法、医、神。
文学是基础学科。
(P22-23)7. 发展科学的职能,通过洪堡和柏林大学的推动面得以确立。
德国成为19世纪的“世界科学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27)8. 莫利尔法案内容:联邦政府在每州至少资助建立一所从事农业和机械工艺教育的学院,通过出售土地来获得建校资金,于1862年由林肯总统签署,称为赠地学院。
教育学最终版整理资料(嘉应学院考试专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思考题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Y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N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教育思潮Y4、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N5、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
6、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已经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
四、名词解释1、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专门的社会活动。
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幸福为目的,呵护与开发个体向善本性的社会活动,其本质在于“培育人”,育人为本。
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的身心世家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术的科学3、教育政策: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4、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事物(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就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5、学校教育: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
6、家庭教育:指在家庭内有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新生一代和其他家庭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
7、社会教育:学校和家庭以外社会文化结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五、简答题1、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古代教育的特征4、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学校教育与古代学校教育的异同:(1)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和治人之术;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囿(yòu)于狭小的天地里,所以古代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
教育学全册全套课件(2024)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教育学概述与发展历程 • 教育目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 课程论与教学设计原理 • 教学方法、手段及评价策略 • 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培养方
案
2
目录
•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探讨 •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推进教育改
革
2024/1/29
诊断性评价
在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教学提供依据。这 种评价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
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旨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这种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进学习方法。
案例三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训练”教学设计》。该设计以阅读策略训练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 掌握略读、寻读、预测等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跨 文化交际能力。
15
04
教学方法、手段及评价策略
2024/1/29
16
教学方法分类和特点总结
讲授法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包括 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这种方法能够充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 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 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使学 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探讨
01 02
多媒体教学
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 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这种方法能够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学教案大全(完整版)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传统教学方法回顾与反思
01
02
03
讲授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 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 参与度。
讨论法
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但容易偏离主题,需要教 师有效引导。
案例法
通过分析案例来掌握知识 ,但案例选择需要恰当, 否则影响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手段介绍及应用
《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通过案例分析、心理测量等手段提高学生心理 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案例三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和 网络技术手段,打造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环境 。
04
学生心理发展与辅导技巧
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征分析
认知发展
01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包括注意力、记
学校可以联合家长共同开发适 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和活动,如 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 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同解决学生在成 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案例分析:成功家校合作案例剖析
案例一
某学校通过家校合作成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定期向家长发布阅读计划和阅读书目,并邀请家长参与学 生的阅读活动。同时,学校还组织家长进行阅读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家长的阅读指导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合 作努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家校互动平台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鼓励家长在平台上分享育儿经验、教育资源等,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 和合作。
家校共育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构建
教育资源共享
家校合作课程开发
家校互助机制建立
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整合和利 用各自的教育资源,如学校可 以提供教育场地、教学设备等 资源,家庭则可以提供生活实 践、社会交往等资源,共同为 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2024版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心理健康标准及维护途径介绍
心理健康标准
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等方面。
维护途径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途径,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 题的发生。
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开展
心理咨询室建设
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配 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 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德育过程的实施原则
德育过程应遵循方向性原则、疏导性原 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 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等。
德育原则和方法论述
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包括方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 生相结合原则等。
德育方法
常用的德育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等。
• 定义: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 生。
受教育者
角色 教育活动的参与者
学习任务的承担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的接受者 特点 具有主观能动性
受教育者
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征 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群体差异性
教育内容
定义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的知识、 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总和。
07 学生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
生理发展
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 器官和系统逐渐成熟,需要关注 营养、运动、睡眠等方面的健康
问题。
心理发展
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 程不断发展,需要关注学习、交往、 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社会性发展
学生逐渐融入社会,需要关注社会 适应、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 的教育问题。
教育学(全套课件223P)-2024鲜版
目录•教育学概述•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论•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育价值观为引导,探索教育工作的原理、方法和组织形式。
发展历程从古代教育思想的萌芽到近现代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阐述教育的基本原理,研究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与分支学科体系教育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德育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多个分支。
主要分支教育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等基本原理;教学论研究教学过程的规律、原则和方法;德育论研究德育过程的规律、原则和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等。
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功能,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
教育的目的与价值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
教育的价值教育具有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内在价值包括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外在价值包括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教育的过程与方法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其中教育者是主导因素,受教育者是主体因素,教育影响是条件因素。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等多种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为教育方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手段。
教育学完整ppt课件(2024)
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智力支持。
03
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16
04
教育与人的发展
2024/1/30
17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01
02
03
身心发展的概念
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期间 ,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 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 程。
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激励功能、 保障功能。
25
06
课程与教学论
2024/1/30
26
课程概述
1 2
课程定义与内涵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 标的基本途径。它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 评价等方面。
课程类型与结构
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 合课程等。课程结构则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和教材三个层次。
教育学完整ppt课 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要素 • 教育与社会发展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 课程与教学论
2
01
教育学概述
2024/1/30
3
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 育价值观为引导,形成描述、阐释、预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综合性知识体系。
2024/1/30
身心发展的特点
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 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 异性等。
身心发展的规律
包括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规律、教育与个体发展相 适应规律等。
教育学(全套课件241P)(2024)
调查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用
1 2
调查设计
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 等。
调查实施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3
调查结果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2024/1/29
31
文献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用
文献搜集
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文献整理
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分类、整理。
2024/1/29
5
教育基本原理及功能
教育的基本原理
包括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教育的生产 性等。
教育的功能
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前者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后 者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024/1/29
6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
01
02
03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受到政治制度、政治 观念的影响,同时教育也 通过培养人才、传播思想 等方式影响政治。
2024/1/29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 质基础,教育通过提高劳 动力素质、促进科技进步 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 径,同时教育也通过创新 文化、推动文化交流等方 式促进文化发展。
19
德育过程组织与方法运用
过程组织原则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德 育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024/1/29
方法运用
采用讲解、讨论、示范、实践等多 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体验、感悟。
实践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如 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文艺比赛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2024版教育学课件全面整理版[1]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要素 • 教育与社会发展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 课程与教学论 • 德育与美育论 • 教育评价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
01
教育学概述
2024/1/30
3
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
教育学的定义
2024/1/30
34
美育实施途径与方法
2024/1/30
实施途径
美育的实施途径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家庭教育等。这些途径 相互配合,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审美发展的教育环境。
实施方法
美育的实施方法包括讲解法、讨论法、示范法、练习法和欣赏法等。这些方法旨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审美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还可以 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美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02
03
教育技术的运用
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 教学、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这 些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04
2024/1/30
11
03
教育与社会发展
2024/1/30
12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 2
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管 理体制等。
教育通过选择、整理、传递和创新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育与文化多样性
教育应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14
教育与人口发展
2024/1/30
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人口数量增长对教育规模、教育投资等产生压力。
人口质量对教育的要求
教育学 完整版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2024)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关注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 和认知结构,认为学习是 通过理解、领悟和思维活 动来实现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 我实现,认为学习是个人 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16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发展任务。
2024/1/28
12
教育政策的内容与实施
教育政策的内容
教育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 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为准则。它包括教育目标、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 容等方面的规定。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试验、全面实施等步骤。同时 ,还需要建立政策实施的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了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在内的多种方法体系。
2024/1/28
0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推动教育理论与实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
高教育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
化。
26
定量研究方法
2024/1/28
定量研究方法的定义与特点
定量研究方法是通过数量化的手段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 揭示教育现象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它 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
2024/1/28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8
(完整版)教育学
第八章学习的最高境界: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什么是问题解决(一)问题((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是知识、技能、及学习策略学习的自然延伸,是更高级的学习活动,创造性是问题解决的最高境界。
))1.问题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
2.问题的一个根本特点是障碍。
3.从结构上看,问题有两部分,一是条件,二是目标。
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可服的刺激情境。
(二)问题的种类从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是否被明确界定分为:定义良好的问题和定义模糊的问题(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就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引导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过程。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
2认知性。
3序列性。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或呈现问题。
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算法式和启发式)4检验假设三、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策略2启发式策略(启发式策略主要有三种:1手段—目标分析策略2爬山发策略3反推法策略)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和功能固着4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等个性特征功能固着:指人们总是倾向将某一种物体的常见功能看成是该物体的特定的功能,从而妨碍了发现物体的其他功能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
五、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二创造性及培养一、创造性及特征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性也称创造力,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发明,二是发现。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1创造性作品。
特征(1)新奇性(2)适当性(3)改造性2有创作性的人。
人格特征(1)认知的灵活性或无偏见性。
(2)独立性。
(3)容忍模糊不明的事物。
(4)容忍错误。
(5)独体的价值观念系统。
(6)可驾驭的焦虑水平。
(7)性别角色不受严格限制。
3创造过程。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发散思维又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的特征: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二、影响创造性(创造力)培养的因素?1改变不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3.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4.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5.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6.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是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休学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8.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9.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大牛股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10.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组织与引导下,能动的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11.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是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1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3.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他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按照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14.德育:是道德教育,学校教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论述简答:一.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者的成人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中介系统(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二.古代教育的特点?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阶段性的出现并不断变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三.现代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逐渐普及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四.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对环境的能动活动15.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五.生产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六.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七.文化教育的制约与影响?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八.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换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带的政治社会化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3.教育的生态功能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民素质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4.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的传递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九.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与流动功能的区别于联系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生产,科技,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通过教育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弘扬,以实现在职业岗位和社会次层之间的流动和转换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改善。
二者的互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体现了教育对社会发展日益增强的能动作用。
2.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多培养的人作用与社会教育局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延续性十.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教育目的的制订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但它不影响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十一.教育法对教育目的的表述?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个教育方针是目前通行的教育目的最规范的表述。
十二.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十三.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制约文化对教育制度的制约十四.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规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十五.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适度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十六.课程目标的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2.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问题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问题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问题3.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方式结构性目标的陈述方式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十七。
课程内容的设计?1.课程内容的概念: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
课程内容与教材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课程内容与学习经验2.课程内容的选择间接经验的选择:(1)科学的基本事实,任何复杂的科学理论,都有确定的研究事实,都离不开基本的现象材料。
(2)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理论知识的重要成分,是通过对科学事实进行抽象和概括获得的(3)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直接经验的选择2.课程内容的组织直线式与螺旋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里顺序十八.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趋势: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标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讲究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十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综合性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改变课程实施过遇强点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变教学实践的功能5.。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二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知识生成方式和自主学习方式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二十一.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育以综合课程为基础初中教育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过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二十二.教学的意义: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二十三.教学的任务: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和态度二十四.教学过程的性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二十五.教学方法的选择:课题与课时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该学科内容的教学法特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班级上课的特点学生的情趣,可接受水平,智能的发展状况,学习态度,学风和习惯教师本身的条件,包括思想与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与能力,个性与特长教师与学生活动的配合,互动,教师主动性与学生主动性的动态平衡讲与练,学与用,班级,小组与个人活动,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或课外活动等方面的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沟通,合作与竞争学校与地方可能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物质设备等教学时限,包括规定的课时以及其他可利用的时间,如早自习,晚自习等对可能取得的效果的慎重预计与考量二十六.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二十七.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学期教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2.上课(明确教学目的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组织好教学活动布置好课外作业)3.课后的教导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组工作)二十八.品德诸要素的发展?道德认识的发展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行为的发展二十九.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动地实现的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3.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要素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三十.班主任素质的要求?高尚的思想品德坚定的教育信念家长的心肠较强的组织能力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善于待人接物三十一.培养集体的方法:确定集体的目标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有计划的开展集体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三十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观察谈话分析书面教材调查研究)2.教导学生做好功课(注意学习目的与态度的教育加强学习纪律教育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3.组织班会活动4.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5.组织学生的劳动(准备工作组织与教育工作总结工作)6.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统一校内教育这对学生的要求统一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的要求)7.评定学生操行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三十三.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三十四.教师角色的角色从: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者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心理调节者的角色研究者的角色三十五.教师素养的要求:高尚的品德(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教育理论素养教育能力素养教育研究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三十六.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1.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2.加强教师在职提高案例分析: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239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2.谈话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探究,获得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3.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4.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与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习题,以加深理解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5.演示法:是教师通过演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使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6: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的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7.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8.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9.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二.教学评价的种类?2691.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