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精品】《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厘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厘米的定义和读法。

2.能够使用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能够用良好的语言表达出测量结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厘米的定义和读法。

2.测量长度的方法和过程。

难点1.测量小于1厘米的物体长度。

三、教学准备1.多把卷尺。

2.物体模型。

3.讲义草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学生已知的长度单位米,提问:大家知道一米有多长吗?2.明确本次授课目标: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2. 讲解厘米的定义和读法1.定义:厘米是长度单位,是国际标准长度制中的一部分,它是一米的百分之一,简写为cm。

2.读法:注意提示学生“厘米”三个字、数字的读法都要是清晰的“散读”。

3. 实验环节-认识厘米和卷尺1.给学生分发卷尺,并让学生试着测量课桌自己的身高等。

4. 卷尺测量物体长度1.将不同的物品模型(如书、铅笔等)放在讲台前。

2.让同学们分别使用卷尺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3.比较每个人测量差异的原因,指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并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测量。

5. 讨论结果1.将测量结果搜集起来,展示给同学看,并让学生讨论哪个物品最长,最短,哪些物品长度相同等。

6. 总结1.帮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什么是厘米?我们如何使用卷尺测量物品的长度?五、教学评价1.考试测验。

2.课后布置课外作业。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在家中练习使用卷尺测量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让学生寻找他们周围的物品的长度,并将结果录入一个表格中。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标题: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用厘米作单位进行表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厘米的概念和特点。

2. 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3. 长度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厘米的概念,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长度的换算,如何正确地用厘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铅笔、彩色纸、剪刀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铅笔、彩色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演示,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进而引入厘米的概念。

2. 讲解新课(1)讲解厘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讲解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强调尺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3)讲解长度的换算,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其他长度单位换算为厘米。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自己的手指、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用彩色纸剪出不同长度的纸条,并测量它们的长度。

(3)分组进行实践,让学生互相测量对方的身高、桌子的高度等,并记录下来。

4. 总结讲解(1)总结厘米的概念和特点。

(2)总结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总结长度的换算方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让学生互相出题,进行长度的测量和换算练习。

6.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家里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彩色纸剪出不同长度的纸条,并测量它们的长度。

3.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厘米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八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会数出1厘米的长度,会画1厘米长的线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认识直尺上的1厘米,初步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画线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直尺,说一说直尺有什么作用?(2)引导学生说出直尺可以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

(3)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2. 学习新课(1)认识直尺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观察直尺,说一说直尺上有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直尺上有数字、线等。

(2)认识1厘米让学生用手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课本的长度,说一说课本的长度是多少厘米?(3)画线段让学生用尺子画出1厘米长的线段,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怎样画线段?(4)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铅笔、课本、桌子等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让学生用自己的直尺测量教室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4. 总结让学生说一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直尺、认识1厘米、画线段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了长度观念,学会了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的学习指导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厘米的认识|青岛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厘米的认识|青岛版
4、学生拿出学具——小棒,并在小组内讨论他们的长度。
5、学生观看正确用尺子测量小棒长度的视频,并自己动手测量手中的小棒。
6、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明测量一拃的长度的两种方式,并选出代表上台说明。
7、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断尺测量绳子的长度,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通过教师提问、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重难点
四、巩固练习
1、多媒体展示习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2、师:哪位同学可以展示答案?
1、学生独立完成展示的习题。
2、学生积极登台展示。
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学生思考并展示自己的收获,其他同学做补充。
总结学习方法,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请认真观看了阿福的新衣导入视频,看看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师:同学们的问题都很好,那同学们想不想解决这一问题?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厘米的认识。
1、学生认真观看教学导入视频,小组为单位讨论提出问题。

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次数学课程为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中的第六节课: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向学生们介绍厘米的认识,并且探讨其应用。

同时我们将借助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们的交际及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长度”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学生能够了解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厘米作为长度的度量单位。

•学生能够辨别和运用各种长度的单位,并初步了解长度的比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对不同物体长度的感性认识,从而逐渐建立对“长度”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

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到“长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1.厘米的认识。

2.各种长度单位的比较。

3.构成团队,开展小组讨论。

教学方法1.形象化教学,通过常见事物的长度比较引导学生建立“长度”的概念。

2.情景化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问题和练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四、具体实施方案课前导入通过教师出示两根长度不一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哪根铅笔更长?”。

教师利用学生自身的经验,让学生感知长度。

主体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厘米。

出示三组纸条,每组纸条长度不一,然后分组演练。

–组内用各种单位测量纸条的长度,然后以一定的步长按纸条长度绕场一周。

–组内成员讨论,如果可以,团队成员能不能以自己的长度作为单位测量纸条的长度,并绕场一周,比较团队成员之间结果的准确性。

2.教师介绍各种长度单位,并让学生在个人活动中运用。

如: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把厘米长度转化成分米和毫米长度。

课后拓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又要按大小顺序排列班级学生的腰围、身高、脚长,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感悟“大小顺序”这一大拓展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五四学制)《认识厘米》(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五四学制)《认识厘米》(教案)
- 实物教具:准备不同长度的物品、直尺等实物教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厘米的长度,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厘米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厘米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日常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初步感受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题3:小刚有一根绳子,他想知道这根绳子有多长。他用直尺测量,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测得绳子的长度为45厘米。请问,这根绳子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解答:小刚已经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测量,因此绳子的实际长度就是45厘米。
例题4:小丽有一块布料,她想测量布料的长度。她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测量,测得布料的长度为60厘米。请问,这块布料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用厘米描述物体长度。
- 学会使用直尺准确测量物体长度,掌握测量方法。
- 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厘米进行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重点之一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比如测量铅笔、书本等物品的长度,来加深对厘米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应强调测量时需从直尺的“0”刻度线开始,以及在测量过程中保持直尺与被测物体平行等核心操作要点。
3. 厘米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厘米的特性和应用。
过程:
选择不同物品的测量案例进行分析,如书本、桌子、步长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测量方法、注意事项,让学生理解厘米测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解决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案+1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案+1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把尺子、每组一包学具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播放情境动画:阿福的新衣。

(学生观看)(播放动画并配音: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衣服,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

师傅:“欢迎、欢迎,你想做什么?”阿福:“我想做一件上衣。

”师傅:“我来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量完之后,小徒弟就按照量好的尺寸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

徒弟:“身长三拃,一拃、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衣服,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哦?我再量一量……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徒弟:“我明明做了三拃长啊,这是怎么回事呢?”)(2)讨论交流:想一想衣服为什么会做小了呢?把各自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3)汇报: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怎样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2)小结:是啊,古代的人们也发现,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所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就不会出错了。

(出示尺子)二、新课学习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初步感知学生拿出尺子,仔细地看一看,尺子上都有什么?把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2)小组汇报交流。

(指名到前面指着自己的尺子说一说)①数字:都有哪些数字?它们是怎么排列的?“0”表示什么?②小竖线:观察这些小竖线你有什么发现?这些长短不同的小竖线都叫做刻度线。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学习态度,培养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一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例如认识了数字和基本的数学运算。然而,他们在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实际操作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点评作业: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例如,教师可以点评学生的作业,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正,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作业质量。
《长度单位的探秘》:一篇介绍长度单位的发展历程和各种长度单位的文章,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更深入的了解。
《测量大师》:一篇介绍著名测量学家和他们的测量成就的文章,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长度单位和测量的知识,例如,长度单位的换算、测量工具的发展等。
3.教学影响:由于学生们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厘米的概念。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教师需要加强课堂管理,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意识。
根据以上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意识。
-反馈作业情况: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精品教案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厘米的认识》精品
教案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一)
课 型 研讨
知识 体系
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厘米的认识 认识 1 厘米: 感受 1 厘米
认识几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
基本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感知 1 厘米多长。
物品名称
估计结果
测量结果
A 类:思考怎样测量衣服袖口的长度?
评价要点: 学生测量过程是 否规范,读数是 否准确。
评价要点 学生读数的方法
评价要点 学生的估计是否 更接近准确值
评价要点: 学生能否化曲为 直,寻找可行的 办法。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2.填写自我反思表
内容 我能认真听老师上课,同学发言
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
课题:厘米的认识)(学生同时书写)
2、认识 1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 1 厘米,学生在直尺上找 1 厘米
师:从刻度 0 到刻度 1 是 1 厘米,从刻度 1 到刻度 2 也是 1 厘米……
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也就是每相临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 1 厘 米。
1.认识尺子
(1)借助手中的直尺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

1.尺子上有数字,还有很多小竖线。
2.尺子上还有两个字母:cm 3.尺子上还有很多数字。…… (2)全班总结
评价要点: 观察的是否全 面、细致
师:0 在尺子上表示起点。尺子上的小竖线都叫做刻度线。尺子上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5页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3、初步学会用直尺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1厘米、几厘米的实际长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学具袋:长1厘米的红色小棒、2厘米的蓝色小棒、5厘米的黄色小棒,画有线段的长方形纸片(长 12厘米,宽8厘米),课件、直尺教学过程:课前交流:猜谜语激发学生兴趣:五个小兄弟,长短不整齐,捏紧在一起,干活有力气。

(手)师:孩子们,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请伸出你的右手,你能叫出五个手指的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师:(伸出一拃)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开,我们通常把拇指尖到中指尖的长叫一拃,来同学们也伸出你的一拃让老师看看,指一指从哪到哪的长是一拃。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课件出示:阿福的新衣图片)教师讲故事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生说原因,教师评价师:怎样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师父量师傅做,徒弟量徒弟做,用尺子量)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尺子师: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经常用到一些尺子(课件出示:软尺、三角尺、直尺)师:今天我们主要认识直尺(课件出示:空直尺)老师的直尺和你们的一样吗?(不一样)师:谁能说说缺少了什么?生1:小竖线。

生2:数字。

生3:图案(评价:图案是用来装饰的)师:(课件演示)这些小竖线叫刻度线,这些数字中最小的是几?生:是0 师: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引导学生观察刻度线都一样吗?生:不一样,有长有短课件演示教师说明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就是一大格师:你知道这一大格的长度是多少吗?生1:1米生2:1拃生3:1厘米师: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师:厘米是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用的单位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除了刻度线和数字还有什么?课件演示:cm 教师介绍:cm表示厘米2、认识1厘米(1)从直尺上找1厘米师:我们知道了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你能从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学生同桌交流找1厘米学生汇报(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从几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课件演示:师:从6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从4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4还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生答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起来说一说从4到几的长度是1厘米?(培养学生完整的表达能力)(2)测量1厘米师:我们认识了1厘米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和动手能力,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有三根小棒,你能根据刚才的学习估计一下那根小棒的长度是一厘米吗?学生估计师:怎样才能准确判断?生:用尺子量师:这是一个好办法学生动手测量汇报说量法课件演示:红色小棒不管对准哪一个刻度线都占一大格也就是1厘米(3)感受1厘米学生拿起红色小棒看看1厘米有多长,用手指比划一下多大长度的空是1厘米师:1厘米这么短,想想在你的手上、身上周围的物体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3、认识几厘米(1)回忆总结方法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都用到什么方法来认识1厘米?小结:看一看、估一估、量一量师:只认识1厘米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认识几厘米。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依据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一节:“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长度单位的认识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长度单位厘米的定义、认识和计算方法,旨在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的数学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含义和相关概念。

2.认识厘米和其它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能够简单使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1.关于长度单位的概念讲解。

2.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操作方法。

3.厘米和其它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2.认识厘米2.1 通过展示标准的厘米尺,让学生看懂厘米尺的标度,并对厘米的长度作出感性认识。

2.2 与学生一同操作厘米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数,如1厘米、2厘米等。

2.3 向学生展示各种形态的厘米尺,以便他们了解到不同长度物体需要不同精度的尺子测量。

3.厘米和其它长度单位的换算3.1 引导学生向家长询问是否能够取得一把卷尺,引导学生使用卷尺测量物体长度。

3.2 将卷尺的长度与厘米的长度进行比较,让学生感性认识到卷尺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3 引导学生使用标准的长度单位换算表,将厘米和米、分米单位进行转换。

4.厘米的操作4.1 让学生自由操作厘米尺,测量教室、学生桌等物体长度,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长度单位。

4.2 引导学生使用自制的厘米测量尺,进行厘米的操作游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厘米的概念,提高操作技能。

4.3 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测量游戏,了解长度单位认识和操作的乐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和运用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轻松愉悦、活学活用的原则,让学生们对数字和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厘米的概念,还通过自我操作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了运用厘米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现场气氛活跃,学生们又轻松愉悦地体验了学习厘米的乐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精品文档5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精品文档5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9—80页教学目标:1、结合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老师发现同学们今天穿得都很漂亮,那么你的衣服是在商场买的还是在衣服店里做的?在以前衣服多数是做的。

(出示阿福的图片)看这位先生叫阿福,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轻轻地打开课本75页,按顺序认真地看图。

(给学生充分的看图时间,老师在学生看图时给以指导)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指生)当这个同学讲的时候,咱比比哪位同学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

小徒弟很是纳闷。

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生:(1)师傅手大,徒弟手小(2)他俩的拃不一样长.(3)师傅量师傅做才行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生:(1)师傅量师傅做。

(2)徒弟量徒弟做。

生:(3)用尺子量一量。

师:哎,这个主意不错。

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评析:上课伊始,用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导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在对故事的思考中体会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 3、认识直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生:(1)画:师:这些漂亮的画是用来装饰小直尺的。

(2)图形:师:以后画图是你会用得到。

厘米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厘米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厘米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认识厘米的概念和单位;2.通过实物,直观感受厘米的大小及其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其计量常识。

教学重点1.厘米的概念和常见实物的长度;2.厘米与分米、米的换算;3.通过探究、比较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1.厘米与毫米的比较和换算;2.厘米与分米的换算。

教学方法1.课前通过介绍实物或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厘米的大小;3.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的方式,加深他们对厘米的认识;4.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厘米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出示一只笔,问学生这支笔有多长?学生回答,“很长”、“不知道”。

教师介绍笔的长度是10厘米,让学生观察、感受;2.教师再出示学生熟悉的物品,如椅子、书等,并问学生它们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可以先感受,再尝试估计长度。

二、直观感受厘米1.教师让学生用尺子量自己的手指,再用手指感受一下自己的头发长度;2.教师拿来一张纸,让学生模仿教师展示,用尺子量一下纸的大小,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大小与自己的手和身体相比;3.教师进一步引导,可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物品等进行感受。

三、探究厘米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厘米长度的直线段,让学生观察、感受。

然后画出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的直线段,让学生对比大小;2.教师让学生用尺子量教室里某些东西的长度,如桌子、窗户等。

通过学生的实验,让他们体验到量尺寸的有趣之处;3.教师出示两个长度不同的实物,让学生比较,问比较时应该用什么单位,引导他们用厘米进行比较;4.教师布置练习。

四、巩固练习1.出示两个长度不同的实物,让学生比较,并判断哪一个更长;2.让学生找到教室里3个厘米长度的物品并测量他们的长度;3.教师告诉学生一根线段长度是12厘米,让学生运用计算和推理的方法,探究它是由几个厘米组成的。

一年级下册 数学 教案 《厘米的认识 》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 数学 教案 《厘米的认识  》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厘米的认识》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厘米的认识》。

课程将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习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厘米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应用,并能够准确地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进行准确测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厘米的应用,提高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厘米的长度概念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2. 学会正确使用尺子,包括尺子的摆放、对齐和读数。

3. 能够将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初步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1.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子等。

2. 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

3. 教学课件,包括厘米的定义、使用方法等。

4. 练习题和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长度的初步认识。

- 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用肉眼比较它们的长度。

第二阶段:新知学习- 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并通过课件展示厘米的定义和标准。

- 演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品长度,并指导学生亲自操作。

-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测量并记录结果。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

- 选取生活用品,让学生现场测量并记录数据,体验厘米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厘米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测量经验。

-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要点:1. 长度单位“厘米”的定义。

2. 尺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测量长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常见物品的长度测量示例。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测量家中三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2. 思考题:讨论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3. 扩展活动:收集生活中使用厘米的例子,并分享给同学。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八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厘米的认识》这一章节。

我们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厘米的概念,了解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区别,能够运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以及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准确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厘米标尺、教学卡片学具:学生尺、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阿福的图片,阿福身上穿着一件新衣服,颜色非常漂亮。

我请大家观察阿福的衣服,然后用量尺测量一下阿福的衣服的长度。

2. 讲解厘米的概念:我拿出厘米标尺,告诉大家,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厘米。

我给大家演示如何用厘米标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解释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不同。

3. 例题讲解:我拿出教学卡片,上面有一些例子,比如测量一支笔的长度,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等等。

我逐一讲解,并让学生跟着我一起测量。

4. 随堂练习:我让学生自己拿出学生尺,测量一下自己的课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5. 作业设计:题目1:请用量尺测量一下你的铅笔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题目2:请用量尺测量一下你的课桌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题目1:铅笔的长度是厘米。

题目2:课桌的长度是厘米。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今天的主要内容,包括厘米的概念,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课堂的讲解是否清晰,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厘米的概念,是否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测量。

对于没有掌握的学生,我会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

拓展延伸:我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厘米来测量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比如测量一下家里电视的长度,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等等,让学习延伸到生活中。

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厘米,并能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2.能够正确估计并测量各种长度;3.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测量任务;4.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识别、估测和测量物体的大小和长度;5.了解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厘米;2.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3.辨认和估测长度;4.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完成测量任务;5.实际应用:测量学生身高、书桌的长度和书的尺寸;6.厘米与毫米的换算。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和出示资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长度,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用到长度,比如你们常说的—身高,你们知道身高是怎么测量的吗?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尺子或卷尺,让学生了解这个工具是用来测量长度的。

2. 认识厘米1.老师将一个 10 厘米长的木棍或者是卷尺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性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2.让学生伸出小手,老师利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手指来估算一个物体的长度和自己身高的长度。

3. 利用尺子进行测量1.自学视频(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了解在使用尺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学生在学习视频过程中积极思考,老师引导学生各自寻找规律,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总结;2.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幅图片或出示物品,让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记录下所测量的长度,并对比估测的长度和真实长度,总结误差的原因。

4. 合作测量任务1.派小组任务:让学生自由组合,派任务:1)测量课桌长度;2)测量几本自己的书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学生通过比较、交流,共同完成测量任务;2.让学生归纳自己在测量过程中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5. 厘米与毫米的换算1.利用屏幕展示较大的数字,比如100、 1000,从分别使用厘米尺和毫米尺的角度出发,巩固一下数字的去-留,让学生从数字中感受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差异和联系;2.与学生一起讨论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并带领学生进行捆绑、分类的游戏,加深印象。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 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   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红点及绿点。

【教材简析】本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的数一数的基础上开展的。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

教材以儿童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动画片的形式呈现了黑猫警长破案,动态地呈现了在测量活动中问题的产生过程,较好地实现了数学产生于生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情景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破案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找不到宝物?”引起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了解直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摸、估、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再进行创作直尺,感受厘米长短,以及直尺的产生及必要性。

【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生活,通过喜欢的动画故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限整厘米数)3、建立1厘米表象,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一、观看微课,课堂汇报谈话: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为什么没找到宝物?学生汇报,生生互动提问。

问题2:怎样才能避免这种错误呢?(1)老鼠去量(2)用尺子量在生活中,我们在度量物体长度时,也得有一个统一的长度标准,才不管谁去测量长度都不变。

这个标准就是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中的厘米。

(板书:厘米的认识)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一)认识1厘米。

1、看一看,感受1厘米在很久很久以前,科学家就规定这个长度就是1厘米(出示1厘米小棒)。

2、摸一摸,感受1厘米在文具盒里拿出彩色小棒摸一摸(组长给同桌一个),手指从一端摸到另一端,感受一下它的长度。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 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  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

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93~95页。

[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多样探究操作活动、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经历直尺的产生过程,明确直尺各部分的组成及初步学会如何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

3.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倾听、表达、交往、操作等学习习惯,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和概念模型。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准备]直尺(每生一把);1厘米、7厘米长的小棒(每生一根);4厘米长的纸条(每生一张);橡皮、铅笔盒等物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咱们先来猜个谜语,“两株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能算又能画,天天工作全靠他!”大家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手来了,那我们的手能干什么?生:手还可以量东西,想不想知道手怎么量东西?把你的手伸开,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是——一拃。

老师给大家看一个动画片《阿福的新衣》,请大家边看边思考(播放动画)图1师:这是怎么回事?阿福的衣服为什么做小了呀?预设1: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预设2:师傅用大手量的,徒弟用小手做的。

师:是啊!师傅量衣服的时候是3大拃,徒弟做衣服的时候是——?预设:3小拃。

师:对呀!这是问题的关键!虽然都是3拃,可是他们的拃一样吗?预设:不一样。

2.深入思考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你能帮他想个办法让阿福的衣服做的正好合适吗?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1:让徒弟多量几拃。

预设2:让师傅量,也让师傅做。

图2图3预设3:让徒弟量,也让徒弟做。

预设4:用尺子量。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这些主意虽然都不一样,可是大家的想法有相同的地方。

人们很早之前就发现了,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你用你的拃,我用我的拃,非常不方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拓展或测验
(10分钟)
典型训练题:
1.在正确的量法下面画“√”。

2.找出表中的东西,量一量,填一填。

3.我当小裁判,谁跳得远?
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
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
单位。

厘米用字母cm表示。

教后反思
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因而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
认识尺子、了解尺子的结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课时认识尺
子重点是让学生人死0刻度线和尺子上的一个大格是1厘米。

0刻度线的认识为学生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奠定基础;认识1
大格是1厘米,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是学生测量后准确读取
长度的基础,也为学生利用断尺测量物体长度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