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和浅识

合集下载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自然资源枯竭的加速,节水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的一项重要政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中国也积极响应世界节水行动的号召,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解决日益加剧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本文将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一些思考。

其次,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生活用水的大量消耗。

目前,中国的水资源总量有限,但人口众多、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因此,在生活用水方面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的用水需求更是高速增长。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推广高效节水用品等,以便降低生活用水的消耗。

再者,节水型社会建设应该怎样推进?为了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需要全社会上下齐心协力,政府、企业、居民、学校等各方面都需要参与其中。

政府方面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完善水法规、水价政策、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水资源管理,开展水资源利用全面审计,推广高效节水用品,减少水资源浪费。

居民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自身节水意识,使用高效节水用品等方式减少自己的日常用水消耗。

学校则应该大力推广节水知识,提升学生的节水意识和节水能力。

最后,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的技术支持是什么?在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技术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例如通过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以便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总之,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已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状况所迫不得已的必经之路。

要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创新节水的理念和方式,增强节水的技术能力,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配合,共同为建设一个节约用水的美好中国而努力。

节水型社会建设解读

节水型社会建设解读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全面推行节约用水的理念、技术和管理措施,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一概念强调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公众参与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手段,有效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水使用效率,保护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的协调统一。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目标包括:
1. 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分配用水资源,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时期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2.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鼓励研发和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提升各行各业的用水效率。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节水法规体系,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

4. 提高公众节水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节水责任感和紧迫感。

5. 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废水回用和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在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区域水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承载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策略和行动计划。

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节水工作格局。

总体而言,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长期坚持,以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

工作心得: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工作心得: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工作心得: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和思考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缓解水资源瓶颈对经济发展制约的正确选择,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

就我区而言,建设节水型社会对保障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现状与问题我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幅员面积400.96平方公里,辖9镇3乡4街道,总人口46万。

由于受气候、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属严重缺水地区。

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低。

我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041.1mm,降雨总量4.17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5027亿m3,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327.9m3,约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3%,约为全省人均资源占有量的10.7%,严重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

水污染严重,水质较差。

由于受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污染的影响,全区主要江河、水库水质现状较差。

在河流方面,根据水功能区划,我区有3个一级水功能区和4个二级水功能区,所有水功能区均在釜溪河、威远河,因长期受上游威远工业污染以及区内工业、生活排污的影响,釜溪河、威远河水质均为劣V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未能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

在水库水源方面,全区水库44座,其中饮用水源水库较多,主要受农业方面污染和生活废水排放影响,水质状况极不乐观,全区饮用水源达标率仅为20%。

全区节水意识不高,浪费现象严重。

公众对我区的水情认识不够,水忧患意识不强。

在农业用水方面,由于全区水利工程渠道配套及防渗漏较差,节水灌溉面积比例不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偏低。

在工业方面,工业用水量达3000万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

在生活用水方面,由于区域经济较差,用水价格偏低,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

总之,全区珍惜水资源、节约每一滴水的节水氛围尚未形成,良好的节水用水意识急需形成。

二、目标和任务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个渐进的系统工程。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节水型社会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保护水资源、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分析以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农业用水的大量需求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全球水资源面临着日趋紧张的局面。

在我国,尽管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地域分布不均衡、利用效率不高和保护意识不足等问题,全国大部分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地下水超采、河湖湿地退化、水污染等问题。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势在必行。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能够有效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破坏水资源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绿色发展的主要障碍。

通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以减少农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浪费,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且可以减少水污染排放,促进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水生态环境。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水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而高污染、高能耗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通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尽管我国在水资源管理、节水技术和政策法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际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虽然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水资源管理的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水资源的政策法规,但由于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了一些地方的水资源管理存在滞后、不到位等问题。

在节水技术方面,尽管我国在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节水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推广力度不够、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了一些领域的节水技术应用不够广泛、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必须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笔者就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进行探讨。

必须树立节约用水的理念。

从小事做起,全民节约用水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组织水资源利用知识的培训和普及,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利用意识。

学校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加强水资源利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建立节水用水制度、培训员工的水资源利用知识、利用节水技术装备,节约用水开支。

全民节约用水要求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环节积极配合,树立“节水先行”“绿色生活”的理念。

要加大水资源管理与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等各行业的用水总量,完善用水配额制度,保证各行业用水的正常需求,减少非生产和浪费性用水。

采用现代水资源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加大污水处理和回用工作,改善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现状。

加强水资源调度和水利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中区位条件好的地方,发展水库、堰塘、人工湖等水利设施,多方面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要扎实推进水资源行业改革。

通过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行业的直接干预,减少行业内部资源浪费和无效用水,并且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水资源领域,加大对节水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逐步完善水资源的定价机制,逐步建立水资源的市场化调节制度,通过提价的手段激发全社会的节水潜力,提高用水效率。

要推进农业水利工程建设。

农业用水是我国水资源的主要消耗行业,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也需要从农业用水入手。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干旱灾害频发,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在我国这样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节约用水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而要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节水法规政策国家应加强执法力度,对于那些恶意浪费和滥用水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另外还应出台更多的配套政策,如限流、限用、超标促改和奖惩制等手段来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动。

二、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资源的监测监控工作,建立管网覆盖全国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监察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资源领域违纪违法行为。

建立水资源市场体系,通过公开竞价等方式进行水资源的配置,激发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三、改革用水体制大力推进用水体制的改革,对用水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管理,限制高耗水企业的经营范围。

切实推进工业企业的水回用工程,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环保设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开展水资源的科技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存储水体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水的蒸发;开发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扩大海水淡化的规模,提高海水淡化的效率。

发挥高科技产业优势,使节约用水成为现代化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强化水资源宣传教育加强对全民的节水理念宣传,强化节水意识,切实做到节约用水育人、用水育环、环境改善育水的有机统一。

在教育、宣传中,应深入挖掘节水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自信。

总之,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过程,需要我们各方面共同努力,坚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行动。

只有如此,才能使节约用水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水资源的紧缺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建设节水型社会成为了当前我国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水资源问题,更是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生态环境。

下面,本文将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思考。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水资源的紧缺问题日益严峻。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水资源和建设节水型社会,将对人类的未来造成巨大的影响。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水资源意味着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

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具体来说,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和政策,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控,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完善节水设施和技术。

加大节水设施和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提高节水技术水平,推广应用节水设施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推动产业节水。

加强对工业、农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管理,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节水政策和措施,推动产业节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 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普及等途径,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积极参与到节水活动中来。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特别是我国南北水分布差异大、供需矛盾严重,更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

因此,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必要之举。

本篇文章将探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1. 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我国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平均水资源总量的四分之一,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的三分之一,南北差异大,为低水位国家。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我国南北水资源分布更加不均衡,流域之间的水资源调节能力降低,导致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将破坏可持续发展的格局,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2. 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我国经济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分别占水资源总需求的60%、20%和20%,而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高强度、低效率,已经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严重。

如不加以解决,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3. 水污染严重导致环境恶化随着我国环境污染执法的加强和制度的完善,水污染的治理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然而,近年来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不断加剧,使得水污染程度得到严重恶化,其中工农业生产所占比例较大。

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极大,如不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损失将不可估量。

二、存在的问题1. 公众意识普遍不强虽然近年来国家对节水重要性的强调明显提高,但是在公众意识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节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是限制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最大因素之一。

2. 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地区和企业,浪费现象还很普遍。

例如农业用水中浪费比例较高,大规模灌溉所带来的较高流量、较低的灌溉效率和较长的灌溉时间等都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对建设节水型社会认识和了解

对建设节水型社会认识和了解


我 过水资 源的现 状
在前 一段 时间 我国 云南部 分 地 区出现 干 旱 ,自然 灾害 不 断 增 加 , 国水资源 人均 占有量 不足 20 我 20立方 米 , 不足 世界 平均水 平 的三分 之一 , 方地 区只 有 90立方 米 , 北 9 不到 世界 人 均值 的八 分 之一 . 污染严 重更 加剧 了水资源 短缺 。目前全 国正 常年份缺 水 水 量近 4 0亿立 方 多 座城市 中有 40多座城 市缺 水 , 中近 10 严重 缺水 ,8 0 其 1座 1 个 主 要沿海城 市就 有 l 个缺 水 。 市 、 4 城 工业年 缺水近 6 亿 立方米 。 0
关 键词 : 水资 源管理 ; 节水 型社会 ; 识 了解 认 中图分 类号 :V 1 T 23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3 9 22 1)5 020 17— 9 {00 0. 3—l 0 0 定 额 内用水执 行基本 水价 , 超定额 用水 加价收 费。 4公 众参 与。在水 资源 管理 和开发利 用过 程 中, 穿 民主政 . 贯 治 的思 想 , 级选 举产 生用 水户 协会 。 与水 权 、 逐 参 水价 、 量 的管 水
理和监督 , 由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 , 配水到户 , 并负 责 斗渠 以下水 利工程 的管 理 、 和水 费收取 。 维修
五、 建立节 水型社 会建设 效果 的评价体 系
节水 型社 会建 设评 估 包括 两个 层面 , 是通 过社 会 、 一 经济 与 生 态协 调性 指标 来评 估节 水型 社会 试 点建 设 的整体 效 果 ,二 是 通 过节 水指 标来 评估 节水 措施 落 实效果 。评 价体 系 主要 由宏 观 二、 建设 节水 型社 会 的必要 性 在现 有 的水资 源条件 下 ,首要 的解 决 途径 就是 要提 高 水 的 整体评 价和 微观 指标 评价 两部 分组 成 。评价 具体 操 作需 要通 过 指 全 利 用率 。节水 型社 会建 设就是 我们 在 充分 利 用水 资源 的 实践 中 指 标来 实现 , 标选取 过程 中要充分 注 意指 标 的典 型性 、 面 性 实 现水 资源 的优化 配置 而形 成 的一种 成 果。《 法》 明确规 定 : 和 可操作 性。 水 1 宏观 整体 评 价 节 水型 社 会 建设 是 为 了 实现 区 域 更高 起 . “ 国家 厉行 节 约 用水 , 力推 行 节 约用 水措 施 , 广 节约 用 水新 大 推 点 、 高层 次上 的可持 续 , 更 在节 水型 社会 建设 过程 中 . 节水 、 济 经 技 术 、 工艺 。发 展 节水 型农 业 、 业 和服 务 业 , 立 节 水 型社 新 工 建 发 展和 生态 系统保 护是统 一协 调的关 系。从经济 发展 、 资源状 况 会” 。全面 推行各 种节水 措施 , 是各级 政府 的重要 职责 。 和 生态 系统 三 方面来 对 比试点 前后 的社 会 状态 ,以评 估 节水 型 三、 节水 与节水 型社 会 社 会建 设的 宏观效 应。 节水 型社 会就 是人 们在 生活 和 生产过 程 中 ,在 水 资源 开发 2 .微 观节 水评价 在 宏观 整体评 价 的基 础上 , 为进一 步考 察 利 用的 各个环 节 , 穿 对水 资源 的节 约和保 护 意识 , 贯 以完备 的 管 节 水型 社会 建设 的具体 实践状 况 ,还需 对 具体 的节 水效 果进 行 理 体 制 、 行 机 制和 法 制体 系 为保 障 , 运 在政 府 、 水 单位 和 公众 用 微 观指 标评价 。具 体评 价 内容 包括 综合指 标评价 、 农业 节水指 标 的共 同参 与 下 , 过 、 政 、 济 、 术 和 工程 等措 施 , 合社 会 通 行 经 技 结 评 价 、 业 节水 指标 评 价 、 活节 水 指标 评 价 、 工 生 生态 用 水指 标 评 经 济结构 的调 整 , 现全 社会 用水 在生 产和 消 费上 的高 效合 理 , 实 价 以及 水环境 指标评 价等 方面 。 保 持区域 经济 社会 的可 持续 发展 。节水 是 指采 取现 实 可行 的综 六、 采取保 障措施 建设节 水型社 会 合 措施 , 少 水 资源 的损 失 和 浪费 , 高用 水 效率 与 效 益 , 减 提 合理 为保 障 节水 型社会 建 设 目标 实现 .必 须采取 一 系列 保 障措 和 高效利 用水 资源。 最 节水 型 社会 不 是在 现 有 的社 会 系统 上 加 上节 水 的 内容 , 而 施 , 为迫切 和重要 的保 障措施 主要包 括 以下方面 进行研 讨。 1 建立 健全各 级领 导机 构和 相 关工作机 制 有效 的各 级领 . 是 在社会 各 个层面 和各 个领 域 的具体 实 践活 动 中 ,都 以节 水作 为其社 会行 为的 基本 准则之 一 , 建立健 全相 关 机制 体 系 , 调社 导 和 工作机 制是 试 点建设 的首 要保 障 措施 。建 立起 统一 有序 的 协 协调 各 县 ( ) 间 、 务 局 与各 职 能交 叉部 门之 间 、 市 之 水 会 经济 结 构 , 实现 社 会 系统 、 态 系统 和水 资 源 的 良性 发展 , 生 保 工作 机 制 , 障 水资源 的持续 利用对 社会 经济发 展 的永续支 撑。可 以看 出 , 节 行政 区水 资源 管理 与城市 水务 管理 之 间 的关 系 ,保 障具 体 工作 能真正 落 到实 处 ; 调处理 上 下各 级之 间 、 方 政府 和流 域机 构 协 地 水 型社会较 传统 意义 的节水 有着更 为丰 富的 内涵。 之间 的各方 关系 , 实做到 沟通 及时 、 切 工作高 效。 四 、 水型社 会建设 的具体 内容 节 2 .组 成 专家 指 导委 员 会 , 配置 稳 定 的技 术 咨 询 力量 , 水 节 节水 型社 会建 设 的核心 是制 度建 设 , 建 立 以水权 、 市场 要 水 型社会 建设 是 一项 原创 性很强 的综合 工作 ,在 节水 型社 会 的总 理 论 为基础 的水 资源管 理体 制 。形成 以经 济 手段 为主 的节 水机 体 规 划 、 策措 施和 重大 技术 问题 提供 指导 , 政 同时也 负责 开展 相 制. 建立 起 自律式 发展 的节 水模 式 , 断提 高水 资源 的利 用效率 不 关科学 问题研 究 , 为节水 型社会 建设提 供相 关技术 支撑 。 和 效益 。在建 设节 水型 社会 过程 中 , 明晰初 始水 权 , 要 要确 定水 总之 , 节水 型社会 是水 资源 集 约高 效利 用 、 经济 社会 快速 发 资 源宏观 总 量控 制与微 观定 额 管理两 套指 标体 系 , 要采 取 法律 、 展 、 与 自然 和谐相 处 的社 会 。建 设节水 型社 会的核心 是正 确处 人 经济、 工程 、 行政 、 技 等综 合 调控 措 施保 证 两 套指 标体 系 的 实 科 理 人 和水 的关 系 , 过建 立健全 相 关机 制体 系 , 通 协调 社会 经济 结 现 。具体 内容如 下 : 构, 实现 社 会 系统 、 态 系统 和 水 资源 的 良性 发展 , 生 实现水 资源 1总量 控制 。根据 国家确 定的分 水方 案 , 可利 用的水 资 . 将市 的高效 利 用 、 理配 置和 有效保 护 , 障水 资源 的持 续 利用 对社 合 保 源 量作 为水权 , 逐级 分 配到 各县 ( )乡、 区 、 用水 户 ( 、 业 ) 国 村 企 和 会 经济 发展 的永续 支撑 。 民经济各 部 门, 确定各 级水权 , 并实 行总量 控制 。 参 考文 献 : 2 以水 定产 。 . 根据 水权总 量 , 据现状 和未来 水资 源承载 力 , 依 【 1 ]王浩 , 王建华 , 陈明. 国北方干旱地 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 实 我 科 学制 定 国民经济 和社 会发 展 规划 ,建 立与 水 资源承 载 力相 适 践探 索 应 的经 济结 构 , 实行 以水定 产业 、 以水 定 结构 、 以水定 规模 、 以水 【 冯城 , 2 】 王亚华. 张掖市节水型社会 建设试 点资料 汇编( . 三)张掖 定 灌溉面 积 。 市. 0. 2 4 0 3定额 管理 。依据 水权 总量 , 单位 工业产 品、 口、 溉 . 核定 人 灌 【 3 】梁建义, 徐振辞 南水北调受水 区河北省廊坊 市节水型社会建 面 积 的用水定 额 和基本 水价 。 以定额 核 总量 、 量不 足调 结 构 , 设 试 点规 划. 坊 .06 总 廊 20 .

2023.9.25 建设节水型社会感悟

2023.9.25 建设节水型社会感悟

2023.9.25 建设节水型社会感悟一、引言2023年9月25日,是我国第九个建设节水型社会宣传周的开幕日。

建设节水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球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共同责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对建设节水型社会有了新的感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与大家共享。

二、全面评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现状和意义1. 现状评估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依然存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利设施滞后等问题,迫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特别是在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浪费严重,节水意识不强的现象依然存在。

2. 意义评估建设节水型社会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水资源问题,更是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节约用水不仅可以保障人民生活需求,还可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生态灾害的发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生态系统,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深入探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途径和方法1. 从个人做起节约用水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才能构建起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和节水习惯。

可以通过减少浪费、合理用水、选择节水型器具等方式来实现。

2. 政府引导和监管政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监管作用,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技术创新、加大投入力度等措施,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节水型社会。

3. 产业和农业节水工业和农业是水资源消耗的重要领域,需要加强技术改造,推广节水型生产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四、总结和回顾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现状和未来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国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未来,需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建设节水型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当今时代的迫切要求,只有建设节水型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及建议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及建议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及建议“人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水”。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能够根本地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应当实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有效战略举措,从而能够减轻水资源对于生产发展等各方面的约束以及水资源短缺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只有在完善地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之后,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构建出更为和谐的自然社会环境。

标签: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管理;建议子长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延安市北部,总面积2405平方公里。

设8镇5乡,辖358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6.87万人,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境内峁梁起伏,沟壑纵横,土质疏松,峁梁沟谷地约占总面积的94.6%。

年平均气温9.1℃,平均降水量514.7毫米,无霜期175天。

有清涧河、无定河、延河三大水系。

境内水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匹配,这里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显得尤为严重,根据调查显示,目前这里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国际人均占有量的极度缺水标准。

在这样的局面和背景下,我们需要树立节水观念、创新水利发展模式是当前破解水资源不足的当务之急。

必须要理清在新时期我们应当如何进行治水,使得现代水利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只有在我们关注水资源开发和管理利用,并且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才能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坚实可靠的保障。

现就子长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认识,合理保护节约保护水资源,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

我们应当将水资源的分配协调机制进一步地完善,实现更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从而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子长县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水资源总量达12011.23万立方米,年径流量为7421.5万立方米,总量不足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降雨行洪期,随着近年来煤炭石油资源大开发,境内的水质污染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资源性缺水已成为子长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原则 •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措施 •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成功案例与启示 • 未来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展望与挑战 • 结语
01 引言
节水型社会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节水型社会指的是在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技术、 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推动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形态。
水源保护: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止水 源污染,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严格监管: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活 动的监管,防止不合理开发和过度利 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
生态修复:对受损的水生态环境进行 修复,恢复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 生态功能。
通过以上核心原则的贯彻实施,我们 可以逐步建立起节水型的社会,实现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生态平衡
节水型社会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导 致的生态系统崩溃,保护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的生态健康 。
经济效益
通过节水措施,可以减少水处理和供应成本,将更多的资 源投入到其他发展领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节水行动
公众教育
01
加强节水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节
水习惯和意识。
企业参与
02
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通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
水资源消耗,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政策支持
03
政府应制定节水政策和标准,推广节水器具,限制高耗水产业
的发展,为节水行动提供有力支持。
共创节水型社会的美好未来
科技创新
持续推动水利科技创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以 更少的水资源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开展全民节水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节 水意识和参与度,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文化氛 围。
THANK YOU.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水资 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对于保障国家水安全和促进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政府、 市场、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 与和努力,形成多元化的节 水模式和机制。
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以水资 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为基础,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 进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

03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对策与建议
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宣传教育
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渠道,加强对公众的节水教育,提 高节水意识,让人们了解水资源的珍贵性和节水的重要性。
示范引导
通过建设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家庭等示范项目,树立节水榜 样,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节水行动中。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
技术研发
加大对节水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如节水马桶、节 水洗衣机等,提高用水效率。
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02
管理缺失
相关部门对水资源的管理存在漏洞和不足,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在用
水方面存在违规行为,而相关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
03
技术落后
在生产、生活等各个环节中,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比
较普遍,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管理不善、设备老化等原因,水资源在生产、生活等各个环节都有严重的浪费现象, 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流失。
政策法规不健全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节水政策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政 策法规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等。

对节水型社会的认识

对节水型社会的认识

对节水型社会的认识节水型社会,就是指在全社会内,广泛推广节约用水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以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现代化社会。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挖掘和使用,水资源的日益稀缺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

因此,构建节水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以下是对节水型社会的认识,经过以下列表划分:1. 节水型社会的意义节水型社会的构建能够有效支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水资源并完善水环境。

节水也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减少浪费。

2. 节水型社会应重点发力的领域为了构建节水型社会,应该从以下领域入手:2.1 农业水利的节水化。

农业水利是用水最大的领域之一,是节约用水的重点。

需要加强水旱灾害防治和耕地水资源管理,将浪费水的情况从源头上切断。

2.2 城市用水的节水化。

城市用水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应该优化供水的结构和方式,降低自来水的利用率。

同时,应该加速推进污水再利用项目,将回用水作为城市用水的有效途径。

2.3 工业用水的节水化。

工业用水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另一重要领域。

我们可以通过工艺技术调整和再利用水的方式,降低工业生产的用水量,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全球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共识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节水型社会已经成为重要的共识。

巴黎协定和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均强调了加强全球节水。

同时,在国内,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由此可见,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的目标。

4. 个人应该如何做出贡献除了全球共同行动外,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构建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学习科学的用水知识,遵循合理的用水习惯,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资源。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可以节约每一滴水,拒绝不必要的用水。

在办公环节中,我们也可以尽量少用水,遵循办公室节水的基本规则。

总之,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完成这个重要的历史使命,打造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缺问题的日益加剧,节水成为了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节水不仅仅是一种环保思想,更是一种必要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形势下,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我们需要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节水型社会不仅仅是政府机构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和贡献。

家庭、学校、社区等各个层面都需要加强节水意识的宣传和培养。

大力开展节水教育,引导广大市民从点滴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节水习惯,比如减少洗车、浪费饮用水、不合理使用生活用水等行为。

只有人人都能节约用水,才能推动全社会实现节水型社会的目标。

技术创新也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

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使用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用水。

比如在农业领域,可以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立高效节水灌溉系统,以减少耕地水资源的浪费。

在工业领域,可以推广节水型生产设备,并且开展水资源再循环利用,减少废水排放。

通过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可以有效地减少社会对水资源的消耗。

政策引导也是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

政府应该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于节水型技术和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推广和应用节水型技术和设备,并对节水型企业予以奖励和补助。

政府还应该完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体系,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于违规用水行为的处罚力度,让大家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来。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社会投入活动,引导公众关注节水问题,号召大家主动参与到节水活动中来,从而促进全社会共同建设节水型社会。

各类公益组织也应该积极介入到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中来,加大对水资源的监管和保护力度。

国际合作也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

水资源是全球共享的自然资源,跨国界的水资源合作已经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淮安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淮安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淮安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1. 背景介绍1.1 淮安区的水资源状况淮安区位于中国东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供应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成为淮安区的迫切需求。

1.2 节水型社会的定义与意义节水型社会是指通过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形态。

建设节水型社会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水需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淮安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分析2.1 供水设施建设淮安区目前已经建设了一系列供水设施,包括水厂、水库、水管网等。

这些供水设施为淮安区的居民和企业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但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仍面临一定困难。

2.2 水资源利用现状淮安区的水资源利用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

在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一定的浪费。

在城市居民生活中,个体浪费和不良习惯也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2.3 水资源管理制度淮安区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缺乏统一的水资源管理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导致了水资源管理的不高效性和水资源浪费的增加。

3. 淮安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路径探索3.1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淮安区需要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

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2 推进节水技术应用节水技术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淮安区需要加大对节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生活用水节约措施。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节水设备和工艺,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3.3 强化节水宣传教育节水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节水意识的重要途径。

淮安区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如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等,向公众普及节水知识,引导人们养成合理用水的习惯。

3.4 建立节水经济政策建立节水经济政策有利于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参与热情。

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管理科学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周骏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足,用水效率亟待提高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应用水量日益增加,加上水资源可利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污染的影响,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加强水资源管理,做到节水优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吉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吉安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西,位于赣江中游地跨东经113°46′~115°56′,北纬25°59′~27°58′。

全市国土面积25271平方公里,辖13个乡县(市、区),全市总人口459.97万人。

2019年吉安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14.34亿元,占比103%;第二产业增加值945.43亿元,占比45.3%;第三产业增加值925.64亿元,占比44.4%,三次产业结构为10.3:45。

3:44.4。

吉安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553.8mm,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4—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

多年平均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总量224.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4520立米,约是江西省平均值1.3倍,是全国平均值2倍。

2019年全市总供水量31.8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14.2%。

总用水量31.82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22.42亿立方米,占比70.4%;林牧渔畜用水量0.76亿立方米,占比2.4%;工业用水量5.84亿立方米,占比18.4%;城镇公共用水量0.34亿立方米,占比1.1%;居民生活用水量2.29亿立方米,占比7.2%;生态环境用水量0.17亿立方米,占比0.5%。

总耗水量14.72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46%。

人均用水量642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153立方米,水田灌溉水利用系数0.518,灌溉定额561立方米/亩,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含公共)191升,农村居民人均日用水量94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含火电)70.1立方米。

对节水型社会的认识

对节水型社会的认识

对节水型社会的认识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成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保护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共识。

节水型社会是指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态。

这是一个迫切需要,也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的重要事业。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需要从个人做起,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

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比如,洗手时可以关上水龙头,使用节水淋浴头可以减少用水量,修复漏水设施等等。

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能够积少成多,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政府应该加大对水资源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防止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还应该加大对水资源的科研投入,推动水资源的科技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需要倡导全社会的参与和合作。

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各个组织和群体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节水工作中来。

通过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的用水习惯。

同时,通过加强合作,推动节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共同努力实现节水目标。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注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无限制地开发和使用水资源,而是要合理规划和利用。

发展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和工业,推广水资源的多功能利用等措施,以确保水资源能够持续供应。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政府的引导和社会的参与,才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节水型社会。

让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淮安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淮安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淮安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水资源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淮安区一直致力于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积极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淮安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政府应加大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力度。

淮安区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监管。

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规划水源地和保护区,确保水资源的稳定供应。

加强公众意识的培养和宣传。

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的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对节水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倡导节约用水的生活方式,激发公众的主动参与和自觉行动。

第三,加强节水科技的研发与应用。

淮安区应加大对节水科技的投入,推动节水科技的研发与应用。

通过引进和培育节水科技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节水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加强农业节水工作。

农业是淮安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领域。

淮安区应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同时,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污染。

第五,加强工业和企事业单位的节水管理。

工业和企事业单位是淮安区水资源消耗的重要部分。

淮安区应加强对工业和企事业单位的节水管理,推动企业采取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高耗水企业的限制和引导。

第六,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淮安区应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建设水资源回用系统,利用废水进行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淮安区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政府、公众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力度,加强公众意识的培养和宣传,加强节水科技的研发与应用。

公众应增强节水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

企业应加强节水管理,推动节水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节水型社会讨论发言

节水型社会讨论发言

节水型社会讨论发言尊敬的评委、各位专家、亲爱的观众们: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话题是“节水型社会”。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供应越来越紧张,水资源管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以应对水资源的紧缺问题。

什么是节水型社会?简单来说,节水型社会是指在社会各个领域中,人们以节约用水为基本原则,通过科技手段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实现用水高效利用的社会形态。

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实现人与水的和谐共处,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节水型社会中,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控和调配。

同时,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通过开发节水型农业技术,改善灌溉方式,减少农业用水量;在工业生产中推广节水型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城市建设中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补充城市用水需求等等。

除了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还需要倡导节水的行为习惯。

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

比如,减少洗车和浇花的频率,优化用水方式,如使用节水型洗衣机、节水淋浴头等;养成关掉水龙头的好习惯,及时修复漏水设备;在公共场所提倡用水文明,避免浪费。

这些小小的改变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的节约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育也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水资源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的水资源意识。

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水资源知识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同时,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开展水资源宣传活动,倡导节水的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水资源管理的氛围。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学校、公众等各个方面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政府需要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企业应该加强水资源管理,在生产过程中优化用水方式,减少水资源浪费。

学校需要引导学生树立节水意识,提供良好的水资源教育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能经济
对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和浅识
张永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和浪费,供需水矛盾的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节水型社会建设;思考
永昌县西河水利管理处 737200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水资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节水型社会的关键所在。

目前,就我县而言,一方面存在水资源严重短缺,供用水矛盾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存在水资源严重浪费,导致用水效率偏低。

积极探索创新节水新机制,下大力气开发研究节水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构建以节水为目的的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当前乃至今后水资源短缺,缓解用水矛盾,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科学配置,在国家“十五”发展计划纲要中首先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宏伟蓝图,并确定了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中,要坚持以“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为原则。

在“十二五”规划中,要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树立社会和广大民众节水意识,弘扬节水文化,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节水,工业、农业、服务业全方位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把握好水资源的效率、效益和可持续性
节水型社会就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通过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和途径,来解决用水矛盾,最终达到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来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的。

节水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它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昌盛的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建设节水型社会也是我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就要把握好水资源的效率、效益和可持续性三大特征。

一是全面提高水资源的效率,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就要注重在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村和节水型城市的建设上做文章、求突破、要效益。

只要是涉及用水的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都要积极采取有效的工程、经济、科技、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和措施,进行节水改造,以改造促发展。

特别是工、农两大用水产业,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等先进生产力,强化节水改造,最大程度上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尤其工业要尽量把废水回收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的水资源消耗量。

二是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效益,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使水资源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就要实现水资源由低效益向高效益转变。

就我县而言,农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农业也是全县的用水大户,农作物耗水量大,单方水效益低,这是影响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潜在因素。

为了提高水资源的效益,我们就应该在保证农业发展的同时,积极鼓励群众投资兴办小型加工业、制造业等民营企业,以工补农,弥补农业水资源效益不高的缺口。

同时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为基础,加快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步伐,以此来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要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步使高耗水作物向低耗水作物转变,并使水资源由低效益领域向高效
益领域发展;再就是要大力倡导滴灌、喷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示范项目的推广应用。

三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推动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昌盛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和现实意义。

建设节水型社会就要注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把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综合考虑、统筹兼顾。

如果盲目扩大产业规模,一味追求经济发展,不顾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将来就会造成水资源危机和水荒。

因此我们要把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机结合、统筹考虑,要在始终坚持以水定发展的原则基础上,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开发、科学布局和精心管理,不仅要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还要打造高型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市和农村,切实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二、抓好政策引导与制度建设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可靠的政治后盾和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制度是确保工作完成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有关专家和报告反映:“对于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效率、效益不单纯是水资源的问题,而是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彻底改革,属社会变革问题”。

简单说就是社会制度的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旧的管理体制已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既要有正确的政策来引导,又要进行现行制度的变迁。

实现社会由粗放型向节水型转变,就要进行彻底的制度变革,也就是说从本质上把浪费水的旧体制向高效用水的新体制转变。

因此,政府就要出台相关节水优惠政策来推动节水机制的推广应用和节水管理制度的变革。

比如在农业灌溉中,就要彻底打破传统灌溉管理体制,要在坚持“面积、水量”双向控制的前提下,积极推行定额管理、超定额累进加价的灌溉管理体制,通过水商品的价格杠杆来督促农业节水,增强群众节水意识。

同时政府要在水管体制改革中要给予资金投入,充分利用政策和资金,进行体制的改革和节水技术的改造,以改造促改革,以改革求发展,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深化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确保节水型社
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以总量、定额为尺度,充分利用总量、定额两项指标体系,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办法,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科学配置。

对此,我们要按照《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以总量、定额两项指标为基础,充分结合用水现状,科学核定有利于我们自身发展的用水定额。

实践证明,实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张掖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考察学习,作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先进的做法,但不能照搬硬套,要因地制宜,防止盲目性。

总之,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既要靠政府调控,又要靠市场引导,还要靠公众参与,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齐心协力,才能得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