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黄志澄:中国航天为何需要民营企业
航空行业民营企业参与的例子
航空行业民营企业参与的例子1.引言1.1 概述航空行业一直被视为国家重点领域,以往由国有企业垄断的情况正逐渐发生变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改革,航空行业也逐渐向民营企业开放。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参与航空业务,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竞争力。
民营航空企业参与航空行业的例子屡见不鲜。
例如,中国的昆明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航空公司都是由民营资本发起设立的。
这些企业凭借市场敏锐度和创新能力,迅速崛起,并在航空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它们通过自主定价、开辟新的航线、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式,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航空市场的低成本航空公司。
随着国内旅游和商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低成本航空公司如春秋航空、西部航空等迅速崛起。
这些公司通过简化机票销售渠道、节约运营成本、精简服务等方式,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更加经济实惠的机票选择,推动了航空市场的发展。
在航空维修保障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民营企业的身影。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民营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设先进设施,成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维修企业。
这些企业为航空公司提供了维修保障和技术培训服务,有效地提升了中国航空维修能力。
总的来说,航空行业的开放和民营企业的参与,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挑战。
民营企业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高效的运营能力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了航空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然而,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也面临着管理经验不足、资金压力、专业技术难题等诸多挑战。
为了促进航空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和各方一起努力,提供更加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监管和引导,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要点来阐述航空行业民营企业参与的例子;最后的结论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航空行业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
近地小行星:美国载人航天新目的地
近地小行星:美国载人航天新目的地黄志澄【期刊名称】《国际太空》【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4页(P10-13)【作者】黄志澄【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黄志澄: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技术评论家。
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航天发展战略研究,为我国大型试验基地建设、载人航天方案论证、新型航天器研制做出了贡献。
近十年来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宏观科学领域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就开始研究,完成“国际空间站”任务后美国载人航天下一个目的地是哪里?美国总统布什曾于2004年提议将在2020年前重返月球,并在那里建立月球基地,为进行载人探测火星做准备。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开始执行一项研发“战神”(Ares)系列火箭和“猎户座”(Orion)飞船的“星座计划”。
奥巴马总统上台后,面临金融危机和财政压力,考虑到“星座计划”基本上是采用当年“阿波罗”计划的技术,月球资源开发的前景也不太明朗,中国正在发展探月技术等,决定对美国载人航天计划进行调整。
2010年4月奥巴马提出了美国“21世纪太空探索战略”,计划在2025年实现小行星载人探索任务,在21世纪30年代中期实现进入火星轨道的载人飞行,而后载人登陆火星。
同年10月,奥巴马签署了《2011年NASA授权法案》,决定了近地轨道以远空间的载人航天目标,除了小行星、火星外还包括月球,同时也尽可能利用“星座计划”开发的技术。
2012年NASA发布了《可持续的载人太空探索路线图》,提出了多目的地的载人太空探索战略,探索的长期目标定为载人登陆火星,而近期则提出了捕获、转向和航天员登陆小行星的计划,企图把应对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威胁,开发小行星矿产资源和发展载人太空探索技术结合起来。
仔细阅读这个路线图,不难发现NASA已将近地小行星作为美国载人航天的近期目的地。
探索近地小行星,不仅可以揭示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等科学问题,而且可以预测和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
11713739_中航工业的战略变革之道
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成立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
中航工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开始进入一场史无前例的重组整合的变革转型。
建立母子公司的治理结构,通过母公司战略管控来对子公司进行专业整合是这次变革的重要原则。
新成立的中航工业制定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确立了打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多元化产业集团”的远景。
重组三年多来,我们在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提升。
资产总额从整合之初的31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5200多亿元;销售收入从1511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500多亿元;利润从69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20多亿元。
中航工业战略变革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航空工业就开林左鸣: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文/林左鸣中航工业的战略变革之道中来承担大飞机专项任务。
该公司的成立,直接促进了航空第一集团、第二集团的合并重组。
但从战略高度来看,航空一、二集团的整合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首先,我国在2008年时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时任何企业要成功,就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而航空工业的基本规律就是要进行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整合,以此来提高研发效率和经营效益。
其次,过去中国的航空工业面对的主要是国内市场,而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航空工业必须面向全球市场,必须与世界巨头进行竞争。
相对弱小的中国航空工业,只有通过整合握紧拳头,才有可能与国际巨头进行竞争。
第三,由于中国航空工业的两个集团涉及诸多相关和不相关产业,如果不进行整合,突出重点,从长期来看,即使在国内市场上也难以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
因此,我们说大飞机专项任务是契机,但整合重组是必然趋势。
对于合并重组,国务院当时制定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整合不能是两个集团简单地“堆”在一起。
如何避免“一堆土豆”在整合之后变成“一麻袋土豆”是当时非常现实的挑战。
所以国务院提出,整合之后的公司要建立母子公司的企业结构,通过母公司来负责子公司的专业整合与运作。
混改让民营企业更有获得感
混改让民营企业更有获得感作者:暂无来源:《国企管理》 2018年第2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高红卫做商业航天?民企有机会!2016 年,我国首家按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的专业化火箭公司在湖北武汉成立。
如今,相关渠道对民企是敞开的。
企业家可到国防科工局等部门申请,没有指标等限制。
目前国内有5 家商业航天企业,其中3 家是民营企业,整体市场“供不应求”。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许立荣整合是航运业的发展方向中远海运将自己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践行者,未来将同时考虑股权投资和收购世界各地港口和码头资产,特别是在欧洲、亚洲、中东以及正在进入的一些新兴市场。
整合是航运业的发展方向,只要对双方有益,公司就将寻找整合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中粮集团总裁、党组副书记于旭波加快国内外一体化整合2018 年,中粮集团将通过完善资产布局和资本拉动,进一步突出核心主业。
在粮油糖棉核心主业上,进一步完善全球仓储物流设施布局,加快国内外一体化整合。
将核心主业优质资产证券化,通过股份制改造,以资本为纽带拉动发展,打造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核心主业团队,最终实现整体上市,打造世界最大农粮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国网混改将扩围今年国网改革将有进一步作为,除了增量配电,混改还将扩至制造等其他业务板块。
我们在积极研究,通过上市或者强强联合,与其他社会资本进行技术上、资本上的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陈进行建议适当提高民企持股比例建议适当提高民营企业持股比例,增强民营资本参与混改的积极性;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员工的改革获得感;打通改革容错机制、创新包容机制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家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干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芮晓武混改合作比预期效果好得多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和民营企业合作比预期效果要好得多。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2024年将投入使用这对我国航天有哪些意义
首先,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投入使用将提升我国航天业的竞争力。
中国航天业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与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商业航天的发展是全球航天业的一个趋势,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
投入使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将为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便利条件,进一步提升我国航天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投入使用将推动我国航天技术和航天产业的创新发展。
商业航天的发展需要具备高可靠性、低成本的航天技术和航天产品。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将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更灵活、更便捷的发射服务,有助于推动我国航天技术和航天产品的创新,使其更符合商业航天的需求。
再次,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投入使用将促进我国航天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过去,我国航天发射场主要用于国家航天任务的执行,商业航天发射活动较为有限。
而随着商业航天的发展,传统的国家航天任务已经无法满足商业航天的需求。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投入使用将使我国航天发射场的利用率得到提高,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此外,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投入使用还将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航天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建设将吸引大量相关企业和机构进驻,带动当地航天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最后,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投入使用将加强我国航天事业与国际航天事业的交流合作。
商业航天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非常重要。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投入使用将为国际航天组织和商业航天企业提供更多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为我国航天事业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综上所述,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投入使用将对我国航天事业带来许多重要意义。
它将提升我国航天业的竞争力,推动我国航天技术和航天产业的创新发展,促进我国航天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加强我国与国际航天事业的交流合作,为我国在全球航天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原因及细分子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原因及细分子行业市场规模商业航天是指采用市场化机制以获取商业利润为首要目标而开展的航天活动。
商业航天除了具有传统航天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的特点外,还具有经济性、市场驱动性及约束性的特点。
商业航天已经成为资本投资的热门项目。
随着资本的助力和科技的支撑,国内外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商业航空航天创业公司,全球市场收入也是水涨船高。
2018年,商业发射市场收入进一步增长至33.6亿美元。
一、商业航天发展原因分析1.政策开放打开商业航天门槛航天产业受政策因素影响极大,2014年以前商业航天在国内很难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明显政策支持鼓励。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
商业航天政策门槛逐渐被打破,商业航天全产业链逐渐发展。
2.商业航天制造设计理念变化带来全产业链的成本降低由于商业航天经济性的特点,商业航天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都在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一方面使得商业航天企业面向传统航天企业时取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降低终端用户采购航天产品/服务的成本,扩大了航天产品的客户群体,获得规模效应,进而加快航天产品/服务更新迭代速度。
3.外部力量支持:互联网巨头利用商业航天赋能主营业务商业航天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支持:社会资本的进入以及互联网企业跨界。
从2015年开始,国内的投资机构逐渐关注商业航天赛道,投资商业航天的机构数目从2015年的24家增至2018年的90家。
社会资本的注入,为中国的商业航天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另外,互联网企业跨界,为商业航天带来全新的经营、管理、生产理念。
二、中国商业航天细分行业市场规模1.卫星制造(1)市场规模:中国民营机构卫星制造收入在2018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合营企业通过股东技术入股的方式获得研制卫星的能力;民营企业通过吸收体制内人才,并与科研机构联合研制的方式获得研制卫星能力。
商业航天是美国太空探索的新动力
商业航天是美国太空探索的新动力黄志澄【期刊名称】《国际太空》【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5页(P64-68)【作者】黄志澄【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商业航天是指以商业为目的并用市场化的模式运行的航天活动。
实际上,在应用卫星领域,如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等,早就开始了市场化过程,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个进程并未引起人们的过度关注。
当一个行业的技术和产品已足够成熟,把它推向市场和进行商业运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最近几年,商业航天的话题再次引起国际航天界的关注,则是因为美国在载人航天领域首先引入了商业和市场机制。
回顾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2015年的成绩,可以说这是NASA取得大丰收的一年。
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Charles Bolden)说:“2015年是美妙的一年,我们离火星更近了一步。
我们为商业合作伙伴取得的进步喝彩,他们很快就能够将美国航天员送往‘国际空间站’。
我们也为那些能将我们送往深空、改善航空系统、探索宇宙和地球的新技术和新任务取得的进步而喝彩。
”回顾NASA在2015年取得的成绩不难发现,NASA除了依靠政府投入外,其鼓励和支持私营航天创业公司发展商业航天的政策,也为NASA取得2015年的大丰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太空探索中采用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政策,是美国航天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型。
实际上,这种转型也是前几年美国太空探索面临的严峻形势逼出来的。
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NASA重新打造的新的“猎户座”(Orion)飞船要在2020年才能升空。
在此之前,美国没有一个航天运输系统能为空间站服务。
运送人员的唯一选择是利用俄罗斯的“联盟”(Soyuz)飞船,每个座位须支付约7000万美元,通常每年要购买6个座位。
为改变这一尴尬局面,自2010年开始,奥巴马政府就要求NASA尽力支持本土有竞争力的公司研发航天运输系统,恢复美国向空间站的运输能力。
商业航天领跑航天2.0时代
商业航天领跑航天2.0时代黄志澄【期刊名称】《国际太空》【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5页(P2-6)【作者】黄志澄【作者单位】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商业航天正在与民用航天、军事航天一起,成为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世界航天进入以全面商业化、大众创新和军民融合为特征的航天新时代—航天2.0(Space2.0)时代。
世界商业航天发展有什么经验教训?中国商业航天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20世纪,美苏两个大国的冷战是推动航天技术最初发展的主要动力。
随着冷战结束和航天技术的逐步成熟,世界航天开始从太空竞赛和太空军事化向全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转型,新兴的“太空经济”和“航天商业化”正在改变地球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纵观世界航天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由于航天的高风险和高成本,由政府主导的航天任务往往采用比较保守的技术,以保证其高的可靠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航天发展的创新步伐。
以美国为例,在成功完成“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政府对航天活动的投入不断减少,现在的投入不及当年的1/8,让其载人航天活动只能局限在低地球轨道之内,从而与人类对太空探索的热烈追求不相适应。
近年来,美国为了保持其航天技术的领先地位,特别是应对中国在太空的崛起,提出了载人火星探索的目标。
2015年10月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火星之旅:开拓太空探索新篇章》,介绍了美国分“三步走”实施载人火星探索系列任务的规划。
第一步是整合所有资源,从当前“依赖地球”型载人航天计划起步;第二步是发展月地空间“试验场”;第三步是形成“摆脱地球”的深空探索能力。
2016年10月11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21世纪30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然后再让他们安然无恙地返回地球;同时还要抱有更大的雄心壮志,有朝一日让航天员在火星上停留更长时间。
百舸争流的中国商业航天
【太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专题】丨太空探索百舸争流的中国商业航天文/黄志澄▲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随着中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在载人航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月球探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缩短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大大增加了我国自主创新发展航天技术的信心。
随着美国和世界航夭全面商业化浪潮的到来,我国航夭发展将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和新的考验。
2014年11月27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60号文件,更明确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航天领域。
该文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民用遥感卫星数据政策,加强政府采购服务,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也面应用系统建设。
由此^开启了民营企业争相参与发展我国商业航天的新局面。
SPACE EXPLORATION I49太空探索丨【太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专题】▲星际荣耀公司的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火箭中国商业航天百舸争流中国的商业航天与美国商业航天 全由民营企业承担不同,我国国有大 型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仍然是发展商业航天的主力。
同时将会有多种类型的企业参与发展我国的商业航天,包括国营的其他军工企业和民品企业、混合制企业和民营企业等。
在中国商业航天的蓝海中,不仅有国企那样的“巨轮”,也有众多民企这样的“快舟”,形成了商业航天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
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了 100多家航天创业公司,并且已取【太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专题】I 太空探索▲创造了快速发射新纪录的快舟一号火箭得了许多成果,在世界民营航天领域, 已处于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的地位。
在商业火箭方面,航天国企研制 的“长征十_号”和“快舟一号”固体 火箭的发射业务已经成熟运行。
2019 年6月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发射“长 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 技术试验,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倾角 卫星发射需求,促进我国商业航天发展。
专访成身棕民企在航空业不输国企
专访成身棕:民企在航空业不输国企作者:肖隆平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第23期难落地的产业政策和央企独大的产业格局是横亘在航空业民企发展路上的两道槛。
“玻璃门”是民营资本进入航空制造业遭遇到尴尬时用得最多的一个形容词。
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为民间资本进入更多垄断性领域创造环境,但自2007年进入直升机制造领域的北京卓越航空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成身棕却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表示,他没有感受到这些政策所发挥出来的作用。
在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两家大型央企“把持”的中国航空制造业里,中国正面临着一个“国产化”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
一边是国产化严重不足,一边却是央企独大,航空业民企生存在夹缝中生存。
成身棕如此解析当下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民企生存现状。
“国”“民”仍不同CEI: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有配套的航空制造产业扶持政策出台,你有没有感受到这些扶持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成身棕:一点都没有。
因为我们是民营企业,一点都感受不到。
为什么?我觉得我们国家在对于发展航空制造业的导向上有些问题,国家要鼓励航空制造业发展,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来支持航空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因为这是基础,这是国家的栋梁。
当然,我们国家也一直在强调要支持中小企业,但是支持力度还不够。
因为航空制造业的时间周期很长,它不会一夜暴富,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人人都急功近利,都想做一晚上事,钱就有了,这不现实。
况且现在银行在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在想:贷给民营企业,他把钱拿走了怎么办?其实就是金融机构不愿意承担风险,所以很多政策都没有落到实处。
CEI:我国民营航空制造企业一直在国有企业近乎垄断的大环境中生存,而在国企看来,弱小的民企很难承担起我国航空制造产业的关键技术突破,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成身棕: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私人航天公司为何在太空领域崭露头角
私人航天公司为何在太空领域崭露头角在过去,太空探索似乎是国家政府主导的专属领域。
然而,近年来,私人航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在太空领域迅速崭露头角。
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技术的进步是私人航天公司崛起的关键因素。
随着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太空探索所需的技术门槛逐渐降低。
曾经只有国家机构才能承担的高昂研发成本,如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
比如,先进的 3D 打印技术使得制造复杂的航天部件变得更加高效和经济。
同时,小型化和集成化的电子设备让航天器能够在更小的空间内实现更强大的功能。
其次,市场需求的增长为私人航天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信、导航、气象等领域对卫星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
传统的国家卫星系统往往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和快速变化的需求,而私人航天公司凭借其灵活的运营模式和创新的服务理念,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比如,一些私人航天公司专注于发射小型通信卫星,为偏远地区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还有的公司致力于开发高精度的气象卫星,为农业、能源等行业提供更准确的气象数据。
再者,风险投资的涌入为私人航天公司注入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太空领域的巨大商业潜力吸引了众多风险投资家的目光。
他们愿意为那些具有创新理念和技术实力的私人航天公司提供资金,以换取未来可能的高额回报。
这些资金不仅用于研发和生产,还用于人才招聘和市场推广。
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私人航天公司能够大胆地开展项目,加速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
此外,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对私人航天公司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许多国家逐渐认识到私人企业在太空探索中的重要作用,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私人航天公司的发展。
例如,放宽对商业航天活动的监管限制,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甚至与私人航天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这些政策举措为私人航天公司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降低了他们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私人航天公司自身的创新精神和高效管理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国航天为何需要民营企业
中国航天为何需要民营企业黄志澄【期刊名称】《国际太空》【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2页(P58-59)【作者】黄志澄【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2014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引入民间战略投资者,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宽带接网络建设运营,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等国家民用空间设施建设,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
这项决定为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指明了方向。
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就提出了“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火箭、卫星发射等航天领域,提升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案。
李彦宏认为,近年来,尽管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对相关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但是,中国航天与美俄欧等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还落后于日本。
针对这样的产业现状,李彦宏在提案中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一方面通过政策修订简化火箭、卫星等的研制、生产与发射审批流程;另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开展火箭、卫星等的研制、生产和发射业务,加深航天事业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和人才开放,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航天企业的合作,推动航天产业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而逐步解决相关领域现有的审批程序复杂冗长,以及市场封闭、缺乏竞争等问题,促进航天产业降低成本、吸引人才、鼓励创新,提升我国航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李彦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了埃隆·马斯克创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例子。
他认为,如果仅靠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一家,靠美国政府拿着纳税人的钱,并不容易做出这些创新,而民营资本一旦进入,创新就将变得非常自然。
反观我国,航天是高科技行业,是重要的战略性行业,如果我们的创新能力,在这方面被美国或其他国家拉开,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李彦宏表示,航天领域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领域,如果能让民营资本进入,一定会有很多创新出现。
我国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的r困惑与建议
我国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的r困惑与建议张曼倩【期刊名称】《卫星应用》【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3页(P49-51)【作者】张曼倩【作者单位】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1.急需政策放开及引领放开限制性的约束,同时也要建立鼓励性的政策导向机制。
航天及卫星应用产业由于其天然的敏感性,产业链仅有部分环节可面向民营企业开放。
这决定了民营企业少不了政府的支撑以及政策的引导。
民营企业进入航天,对减轻国家经费负担、增加行业发展活力、牵引社会配套基础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很多民营企业欲跻身航天,但对国家准入政策、具体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方向及目标并不明确。
这就需要所有参与进来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所在当地政府甚至国家层面协同共进。
航天产业链庞大复杂,从元器件配套、新材料研发等下游产业直到型号研制、发射、应用维护等核心产业,一定是有选择、分步骤逐渐开放的。
以卫星遥感为例,中国的商业遥感市场发展迅速,但是相应的卫星数据配套政策,包括对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也包括对公益服务范畴和商业服务范畴等的针对性细化政策还有待完善。
另外目前中国卫星的数据采集和接收能力也亟待提高,特别是针对境外的数据获取,是拓展国际市场不得不首先解决的问题。
遥感数据的商业化服务是政府倡导的发展方向,活跃的商业遥感市场呼唤切实可行的、对市场有指导的、有规范的数据政策。
商业遥感的发展需要规范的市场氛围。
如果能够从战略高度,明确公益、商业化的服务范畴和相应的服务渠道,明确国内外数据分发限度和渠道,明确数据版权及使用的规范条件等,这将对卫星遥感商业化发展起到保障和推动作用,最终实现合理合规的数据共享,形成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在卫星通信方面,目前存在违规使用卫星业余业务频段的现象,而用频本质就是守法。
新的卫星操作者由于不熟悉申请规则可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家主管部门和相应的技术支持部门获得帮助,另一方面应该说这些规则一旦实施,对一个有能力研制卫星的团队来说一定有能力完成相关申请程序。
政府如何发展通行?民营企业如何进入通航产业?
VIEW观点B BUSINESSMAN USINESS政府如何发展通行?民营企业如何进入通航产业?郭鸿生: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硕士。
历任航空工业部经济与技术研究所工程师,海南航空总工程师(创办时期),参与了MPC-75支线飞机预研工作;北京中凯航空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北京华凯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至今。
北京华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于航空领域的投资和发展。
投资的航空项目有:山东太古(1999年)、西航地面设备(2006年)、西安超码科技(2009年)、北京山太公务机(2013年)、西安三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和山东飞奥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2016年)。
公司先后作为海外二十余家航空企业的代理,已经有超过20年行业经验。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通用航空,从宏观层面来讲,在发展大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是从推动通航产业发展具体政策的制定上,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在该层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真正发挥良性的引导作用。
有效科学地推动低空开放的体系建设,需要在管理和法律层面积极有效极协调各个部门。
通航事件国家需要成立一个协调和统筹部门进行管理,制定时间表和规章,有具体的实施措施。
总之,低空开放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在顶层架构和管理体系上完善,才能有序地开放。
中美通航市场的不同国内有些专家习惯将中国和美国通用航空数据对比,得出中国通航发展空间很大的结论。
我倒觉得二者不能简单相比。
我国通航机场网络还没形成,但高铁、高速公路发展速度快,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网络,国内旅客运输呈现高铁、民航、高速公路综合运输的特点。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铁路建设近几十年处于停滞状态,远距离出行主要靠航空,因此航空网络和体系发展非常完善,航空运输形成了干线、支线和通用航空网络,如同人的动脉、静脉、末梢、毛细血管一样流动得非常好。
个人认为中国未来通航在运输体系中的运输功能会弱化,很难实现所谓“爆发式”的增长,这是由国内通航市场需求的深层次原因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观点】黄志澄:中国航天为何需要民营企业
中国航天为何需要民营企业黄志澄(作者更多文章请回复“志澄”“zhicheng”查阅)2014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引入民间战略投资者,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宽带接网络建设运营,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等国家民用空间设施建设,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
这项决定为民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指明了方向。
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就提出了“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火箭、卫星发射等航天领域,提升我国航天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案。
李彦宏认为,近年来,尽管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对相关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但是,中国航天与美俄欧等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还落后于日本。
针对这样的产业现状,李彦宏在提案中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一方面通过政策修订简化火箭、卫星等的研制、生产与发射审批流程;另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开展火箭、卫星等的研制、生产和发射业务,加深航天事业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和人才开放,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航天企业的合作,推动航天产业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而逐步解决相关领域现有的审批程序复杂冗长,以及市场封
闭、缺乏竞争等问题,促进航天产业降低成本、吸引人才、鼓励创新,提升我国航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李彦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了埃隆·马斯克创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例子。
他认为,如果仅靠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一家,靠美国政府拿着纳税人的钱,并不容易做出这些创新,而民营资本一旦进入,创新就将变得非常自然。
反观我国,航天是高科技行业,是重要的战略性行业,如果我们的创新能力,在这方面被美国或其他国家拉开,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李彦宏表示,航天领域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领域,如果能让民营资本进入,一定会有很多创新出现。
而且,这对于整个改革、整个经济的活力和整个国家、民族的创新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实际上,商业化和引入市场机制是航天发展的必然趋势。
纵观世界航天的发展,从第一颗卫星上天到苏联的解体,是世界航天发展的起步阶段。
由于冷战的需要,这个时期的航天发展,以“太空竞赛”为动力,都是不惜成本的国家行为。
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航天进入了向商业化的转型时期。
航天的商业化,首先从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开始,逐步推进到载人航天领域。
可以预料,随着地球低轨道载人航天活动的商业化,世界航天将进入全面商业化阶段,甚至可能扩展到太空探索领域。
此时,虽然各个国家的航天局仍然起着规划、协调和保障的作用,但众多的民营企业和混合制企业必将成
为航天发展的主体。
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很早,但在卫星、载人航天和太空探索等方面,曾大大落后于苏联和西方国家。
在世界航天发展的转型时期,由于苏联和西方国家在转型期产生的阵痛和冷战时期留下的严重后遗症,给了中国航天发展一个战略机遇期,这种形势在载人航天领域表现得更加特出。
例如,俄罗斯在航天方面长期停滞不前,美国在航天飞机退役后,出现了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断档和“国际空间站”效益较低等问题。
在这个时期内,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正确地抓住了发展机遇,在载人航天、“北斗”卫星系统、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月球探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缩短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大大增加了我国独立自主发展航天技术的自信心。
在此过程中,我国航天发展虽然有许多具体技术的创新,但在总体发展思路上多少受到苏联航天发展思路的影响,因此在创新机制、灵活反应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随着世界航天全面商业化浪潮的到来,我国航天发展将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和新的考验。
面对这种挑战,我国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但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仍在观望之中。
李彦宏对于百度是否会进军航天领域曾说过:“我现在回答不了,也许一年以后给大家更好的答案。
”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
已给民营企业进军航天领域吹响了号角。
中国的“马斯克”们,应是你们下决心的时候了。
(本文摘自《国际太空》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