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
中考物理总复习基本物理量、公式、定律规律总结及专题题型归类精讲、训练【物质】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物质存在的两种形式:一是实体物质,如空气、水、铁等。
二是场物质,如电场、磁场、电磁场。
2、物质的状态变化⑴判断发生何种状态变化时,3、熔化和凝固⑴描述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图像。
如图各点表示什么状态?各段表示什么过程?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⑶晶体熔化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4、汽化和液化⑴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平缓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发生,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
液体蒸发的快慢:①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②对于同种液体,表面积越大、温度越高、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通得越快,蒸发越快。
如建造坎儿井,减少水的蒸发。
沸腾是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意:①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②液体温度达到沸点,要能继续吸到热,才能沸腾。
③液体的沸点跟液面上的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
如高压锅内压强为两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升为120℃。
⑵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液化时要放热,如蒸汽熨斗。
液化有两种方法:①所有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②气体液化的温度跟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气体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液化。
如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加压液化成液体。
5、升华和凝华⑴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如舞台上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降温,制造“白雾”。
⑵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如电灯泡发黑是气态钨遇冷,在灯泡壁直接变成固态钨。
6、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其中水的位置不断变动着,水的状态不断转变,在这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因此,水循环影响地球各地的气候和生态,我们应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记住云、雨、雾、露、霜、雪、雹的形成过程:①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低空形成雾.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露.②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地面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霜。
最全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要点提纲 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 1.长度(l,s,h):测量工具:刻度尺;国际单位:米(m); 2.质量(m):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国际单位:千克(kg); 3.时间(t):测量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秒(s); 4.温度(t、T):测量工具:温度计(2 种);国际单位:开(K);常用单位:摄氏度(℃) 5.体积(V):测量工具:量筒;国际单位:米 3(m3); 6.力(F、G、f、N):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牛(N); 7.电流(I):测量工具:电流表;国际单位:安(A); 8.电压(U):测量工具:电压表;国际单位:伏(V); 9.电阻(R):测量方法:万用表(直接),伏安法(间接);国际单位:欧(Ω); 10.电能(W):测量工具:电能表;主单位:千瓦·时(kw·h)。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 1 小时(h)=60 分(min)=3600 秒(s) 1 米(m)=10 分米(dm)=102 厘米(cm)=103 毫米(mm)=106 微米(μm)=109 纳米(nm) 1 平方米(m2)=102 平方分米(dm2)=104 平方厘米(cm2)=106 平方毫米(mm2) 1 立方米(m3)=103 立方分米(dm3)=106 立方厘米(cm3)=109 立方毫米(mm3) 注意:立方分米(dm3)和升(L)等价,立方厘米(cm3)和毫升(mL)等价。 1 千克(kg)=103 克(g)=106 毫克(mg)=109 微克(μg) 1 安培(A)=103 毫安(mA)=106 微安(μA) 1 伏特(V)=103 毫伏(mV)=106 微伏(μV) 1 千瓦·时(kw·h)=3.6×106 焦(J) 三、机械运动 1.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个被选为作标准的物体。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 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3.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 4.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仅限初中提法),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
常用单位摄氏度(℃)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2)使用方法:【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液态 2.晶体和非晶体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1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 1. 考查热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中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与分析2. 考查题型: 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为主3. 备考重点: 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例1 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乙__(选填“甲”或“乙”)为寒暑表,其示数为__-5__℃。
方法点拨: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是数值由上到下逐渐变大,则此时温度是零下温度;如果数值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则此时温度是零上温度。
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考点2:物态变化的判断例2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D )方法点拨:判断物态变化的步骤:明确物态变化前研究对象的状态→弄清物态变化后研究对象的状态→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考点3:熔化和凝固图像例3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熔化的时间是__15__min。
方法点拨:分析图像上有没有一个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从而得出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利用这些特点解题。
考点4: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4 “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 ℃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
初中物理 中考总复习 (教材基础知识点梳理 常考易考点整理)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类型3 按要求连接电路 5. (2016永州30题3分)请根据下表中给出的信息,用
类型2 根据实物图连接电路图
3. (2016岳阳5题3分)与实物图对应的
电路图是
( A)
【解析】从实物电路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回到电源 负极有两条支路,故灯泡L1与L2是并联的,开关在干 路上.与之对应的电路图应该是 A.
4. (2015永州30题4分)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图,在虚 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命题点5 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
1.(2016益阳8题3分)如图所示,能直接测量通过灯L2电流的
电路是
()
【解析】电流表和被测用电器串联,电流要正进负出,而 且要选取合适的量程.A图电流表测量的是两个灯泡的总 电流.即干路电流, A错误;B中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 反,B错误;C中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L2的电流,而且电 流正进负出,C正确;D图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L1的电流, D错误. 【答案】C
【解析】由图知,电流表指针偏向了0刻度线的左侧, 原因是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也就是电流从导线a进入了 电流表;此时电流表选择的是0~3 A的量程,对应的分 度值为0.1 A,此时的示数是0.4 A;为测量准确并且读数 误差较小,需要改变进入电流表的电流方向,改接小量 程,所以需要将导线a与标有“0.6”的接线柱相连,b与 标有“-”的接线柱相连.
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图补充连接成完整电路.
开关状态
闭合S,断开S1、S2 闭合S、S1,断开S2 闭合S、S2,断开S1 断开S,闭合S1、S2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一、物理学概述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属性的学科。
物理学主要研究物理现象和现象背后的一般规律。
其研究范围包括宇宙的起源、物质的本质、运动的规律、能量的传递等方面。
二、物理学基本概念1.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指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演绎等一系列系统、有条理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界现象的科学方法。
2. 物理量:物理量是观测到的基本物理特征。
如长度、质量、时间、速度等。
3. 单位:单位是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量。
如米、千克、秒、米/秒。
4. 误差: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5. 精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精度越高,误差就越小。
6. 灵敏度:灵敏度是指测量仪器对物理量变化的响应程度。
三、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1. 运动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2. 运动规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运动图像: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
4. 运动方程:平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竖直自由落体运动。
5. 运动规律的应用:合力分解、摩擦力、动能定理、势能定理、机械能守恒。
四、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及其变化的学问。
它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
1. 力: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力、张力等。
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牛顿力学: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平衡力、功和功率、动量与动量守恒。
五、光学光学是研究光学现象和光的性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光的发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及其规律。
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汇总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汇总一、物理基础知识1、物理量及其单位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时间的单位有秒(s)、分钟(min)、小时(h)等。
质量的单位有千克(kg)、克(g)、毫克(mg)等。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开尔文(K)。
2、物理公式速度公式:v = s/t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密度公式:ρ = m/V (ρ 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重力公式:G = mg (G 表示重力,m 表示质量,g 表示重力加速度)3、物理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力学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常见的力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或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4、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F/S (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5、浮力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托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三、热学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物态变化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备
中考物理重难点知识点集锦1.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注意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复习提纲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位移和速度-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2加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3速度和加速度的图象表示-速度图象和加速度图象的概念和特征1.4变速直线运动-等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和特点-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和位置-时间图象的分析方法第二章力及其作用2.1作用力与受力-作用力的概念和特征-受力的概念和特点2.2推力和拉力-推力和拉力的概念、特点和区别2.3弹力和重力-弹力和重力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2.4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2.5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实例应用2.6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计算方法2.7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实例应用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3.1力的合成-力的合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2力的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3力的平衡-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实例应用第四章动能与功率4.1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2动能定理的内容和实例应用4.3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实例应用4.4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第五章压强和浮力5.1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2压强与压力-压强与压力的关系和实例应用5.3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4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实例应用第六章物理光学6.1光的传播特性-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6.2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和计算方法-光的色散的概念和实例应用6.3光的成像-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和光的成像特点的图示6.4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特点、成像规律和计算方法第七章机械振动与波动7.1机械振动-机械振动的概念、特点和图象表示7.2机械波的传播特性-机械波的传播方式和特点7.3机械波的波动性质-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7.4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特点和实例应用7.5光的波动性质-光的波动性质的概念和实例应用第八章电学基础知识8.1电荷-电荷的概念和性质8.2静电场-静电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8.3电流与电压-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8.4电阻和电阻率-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8.5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实例应用8.6串联和并联-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第九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9.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点9.2火焰与燃烧-火焰的组成和燃烧的条件9.3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实例应用9.4汽化和凝结-汽化和凝结的概念和实例应用9.5融化和冷凝-融化和冷凝的概念和实例应用。
备考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备考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位移、速度与加速度2.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与计算3.速度与时间图像的描绘与计算4.非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与计算5.平抛运动的描述与计算二、力与压强1.力的概念与测量2.力的合成与分解3.牛顿第一定律4.牛顿第二定律5.牛顿第三定律6.力的大小与方向7.压强的概念与计算8.杠杆原理三、浮力与密度1.浮力的概念与计算2.物体浮力平衡条件3.密度的概念与计算四、机械能与机械功1.功的概念与计算2.功率的概念与计算3.机械能与能量转化4.机械能守恒定律5.能量利用及能量转化率五、热能与温度1.热能的产生与传播2.温度的概念与计量3.物质内能与温度4.第一物态定律5.温度计的使用6.定压过程、定容过程与定量过程六、力学功与弹簧弹力1.力的功与功率2.弹簧弹力的描述与计算3.弹簧弹力的伸长与应力七、电路与电能1.电流的概念与测量2.电池的连接与电路图3.串、并联电路的计算4.电功与电能5.电阻的概念与计算6.灯泡的连接及功率八、声音与光学1.声音的传播与强度2.声音的反射与回声3.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4.光的折射与光密度5.光的成像与凸透镜九、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的实验和规律2.电磁感应与发电原理3.电磁感应与电流方向4.电磁感应与电能转换十、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原子、分子与原子结构2.元素与化合物3.单质与混合物4.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5.酸、碱及盐的性质以上是中考物理总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知识要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知识要点汇总)初中物理总复:物态及其变化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状态的变化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与温度有关。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来表示。
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摄氏温度的规定是在大气压为1.01×10Pa时,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将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将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使用温度计时,需要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在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壁或底。
体温计的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而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则称为凝固。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和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会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和玻璃。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而汽化有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影响蒸发的因素包括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物理降温是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上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有两种方式,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而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光学知识光的反射定律规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教辅文库最详细初中物理学习资料共五本第2本
第九章电与磁①物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②磁体两端得磁性最强,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③磁极得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④磁体间得方向磁感线上任意一点得切线方向(两种表述)小磁针禁止时,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⑤磁感线是为了研究磁场方向强弱的假想曲线....,是不存在的典型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电磁铁)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一致通电螺线管得极性跟电流方向得关系,可用安培右手定则判断:把“GOOD”的手势横放,把握紧的四个手指看做螺线管,手臂看做正极的导线,依照电路图,从电源正极方向握紧拳头,拇指松开的方向就是N极。
中考画图题常考1、标出N、S极。
2、标出电流方向或电源的正负极。
磁场得基本性质:对其放入其中得磁体产生你得作用N S N SN N S SN S⑥磁感线总是从磁体N极出来,回到S极⑦地磁得方向与地理方向相反,南极磁极在地理的北极,北极磁极在地理的南极它们与地理之间得偏角叫磁偏角,与条形磁体相似注:司南在静止时,它得长柄指南;指南针南极的指向时地理位置的南,因为它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实验: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丹麦奥斯特结论:①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②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3、绕导线:实验:影响电磁铁(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①通过电流的大小②线圈匝数多少③铁心的大小(有无)注:①由于磁性的强弱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见,所以通过观察大头针被吸多少来判断磁性大小②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示数变大,但不能吸引大头针,产生这种原因可能是:通电螺线管没有涂上绝缘漆,导致电螺丝短路电磁铁的特点(与永久磁铁比较)电路通断控制磁性有无电流大小控制磁性强弱电流方向控制极性(N极S极)电磁继电器:经典例题:如图所示的自动控制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BC)A.当开关S闭合时,灯亮,电动机转起来,电铃响B.当开关S断开时,灯亮,电动机转起来,电铃不响C.当开关S闭合时,灯不亮,电动机不转,电铃响D.当开关S断开时,灯亮,电动机不转,电铃响扬声器:扬声器是由线圈、永久磁铁、锥形纸盆构成的扬声器是通过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产生声音,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话筒:(声信号---电信号)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声音使P RAS应用: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机、电铃、电话……作用:利用控制工作电路的开关。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材为人教版《物理》。
复习范围包括第一章至第十章,具体内容如下:1. 第一章:物理学简介、测量长度和时间、质量与密度;2. 第二章:压力与压强、浮力、液体与气体;3. 第三章:热学基本概念、热量与能量、内能与做功;4. 第四章:力学基本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与惯性;5. 第五章:杠杆与滑轮、简单机械、功与功率;6. 第六章:声学基本概念、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应用;7. 第七章:光学基本概念、光的传播与反射、折射与透镜;8. 第八章:电磁学基本概念、电流与电路、电压与电阻;9. 第九章:磁学基本概念、磁场与磁体、电与磁;10. 第十章:物理学在生活与技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记忆;2.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2. 知识梳理:分别对第一章至第十章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突出重点知识;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随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中考物理总复习;2. 板书内容:分别列出第一章至第十章的重点知识,突出关键概念和公式;3. 板书结构:按照章节顺序排列,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查看和记忆。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一、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在0 ℃到100 ℃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温度计的使用:①使用前需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③读数时玻璃泡仍然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相平。
④液体温度计测量范围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也不能高于其沸点。
二、三种常用温度计1、实验用温度计:①实验室里测量物体的温度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20℃~110℃③温度计中的液体是水银或煤油2、寒暑表①用寒暑表测量室温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30℃~50℃③寒暑表中的液体是酒精3、体温计①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②分度值是0.1℃,量程是35~42℃,人体正常体温是37℃③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使用体温计前,要用力甩几下,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水银遇冷收缩时,水银能从这个缩口处断开,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
三、物态变化1、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液化放热。
3、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4、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5、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6、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四、热学现象1、气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①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需要温度达到沸点。
③蒸发是缓慢的气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气化现象。
2、(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的快慢。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微专题:光学基础
微专题:光学基础练习2024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第一:考点解读(知识点填空)知识点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按获取方式可将光源分成_______光源和__________光源2.规律:光在____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现象: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影子、日食、月食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应用:激光准直、站队看齐、射击瞄准等5.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______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知识点2: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1)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被__________回原介质中的现象(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①光屏的作用:显示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何验证三线是否共面:将反射光所在的一半光屏向后折,观察能否看到反射光线③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到反射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出去,说明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 的;(3)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③反射角_________入射角;2. 两种反射漫反射镜面反射条件反射面_______反射面________图示反射特点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向着_________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___________只能在反射光的方向上看到物体,且物体看起来视觉特征能从各个方向___________明亮、刺眼能否成像不能成像能成像相同点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1)成像原理如图所示,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过平面镜________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到光好像是从图中S′处射来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虚像(2)探究过程①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②用薄玻璃板的原因是厚玻璃板会出现_____个像;③玻璃板要与水平面,否则找不到像;④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知识点4: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的________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内——三线共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两线分居(3)当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________折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_____(4)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_________(5)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_________3.折射现象池底变浅、海市蜃楼等如:从池底A点来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光是从A′点射来的,A′点就是A点的变_______(填“高”或“低”)的虚像知识点5: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实验结论色散现象说明:(1)白光是由________混合而成的,白光______单色光;(2)不同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3.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____、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____、蓝4.物体的颜色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反射______色光,黑色物体________所有色光知识点6:看不见的光1.光谱:太阳通过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青靛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2.红外线(1)定义:我们把红光之外的辐射叫做红外线.(2)红外线的特点: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强.(3)应用①根据热效应:医用红外热像仪、红外温度计、红外夜视仪、红外线加热.②根据穿透性强:遥控器、红外远程遥感.3.紫外线(1)定义:光谱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2)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①能杀死微生物,用来灭菌在医院里经常用紫外线杀菌;②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鉴别钞票的真假;③紫外线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注意】(1)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______.(2)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就会_______.第二:课堂重点一、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其颜色由它所透过的色光决定)显色原理:同色光透过→人眼,异色光吸收——同色透过,异色吸收注意:无色透明物体可以透过所有色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测量 力与运动要点提纲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 1.长度(l ,s ,h ):测量工具:刻度尺;国际单位:米(m ); 2.质量(m ):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国际单位:千克(kg ); 3.时间(t ):测量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秒(s ); 4.温度(t 、T ):测量工具:温度计(2种);国际单位:开(K );常用单位:摄氏度(℃) 5.体积(V ):测量工具:量筒;国际单位:米3(m 3); 6.力(F 、G 、f 、N ):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牛(N ); 7.电流(I ):测量工具:电流表;国际单位:安(A ); 8.电压(U ):测量工具:电压表;国际单位:伏(V ); 9.电阻(R ):测量方法:万用表(直接),伏安法(间接);国际单位:欧(Ω); 10.电能(W ):测量工具:电能表;主单位:千瓦·时(kw·h )。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1小时(h )=60分(min )=3600秒(s )1米(m )=10分米(dm )=102厘米(cm )=103毫米(mm )=106微米(μm )=109纳米(nm ) 1平方米(m 2)=102平方分米(dm 2)=104平方厘米(cm 2)=106平方毫米(mm 2) 1立方米(m 3)=103立方分米(dm 3)=106立方厘米(cm 3)=109立方毫米(mm 3) 注意:立方分米(dm 3)和升(L )等价,立方厘米(cm 3)和毫升(mL )等价。
1千克(kg )=103克(g )=106毫克(mg )=109微克(μg ) 1安培(A )=103毫安(mA )=106微安(μA ) 1伏特(V )=103毫伏(mV )=106微伏(μV ) 1千瓦·时(kw·h )=3.6×106焦(J ) 三、机械运动1.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个被选为作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3.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
4.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仅限初中提法),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匀速直线运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运动规律:ts=v 。
6.打点计时器实验:如果打在纸带上的点相邻间距都相等,说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且对于同一打点计时器,点距越大,说明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实验室打点时间间隔0.02秒(50赫兹)。
7.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s -t 图像)乙甲乙甲v v <乙v >s 甲静止图像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思考:怎样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像) 四、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4.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万有引力)而受到的力。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对于密度均匀,厚度也均匀的规则物体来说,物体的重心即为数学意义上的几何中心。
重力的大小G =mg ,g =9.8牛顿/千克。
5.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简称“平衡力”,必须满足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6.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思想:用一个力来替代两个力的作用,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
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2)合成原则:同向相加,方向不变;反向相减,方向跟比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
1F 2同向二力合成反向二力合成7.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8.摩擦力(1)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a.两物体间的压力;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接触面材料的性质。
(2)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3)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课题一] 测量1、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会用量筒测体积;2、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3、了解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课题二] 运动与静止 [中考要求]1、知道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速度的意义、公式、知道平均速度。
3、会用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课题三] 力(一)[中考要求]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单位;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会作力的示意图[课题四] 力(二)[中考要求]1、知道重力,重力的大小G=mg ,方向;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摩擦,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3、能联系生活实际,说明重力、摩擦力等知识的应用。
[[课题五] 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中考要求]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惯性现象;;2、知道二力平衡,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3、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会求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
专题二 密度 压强和浮力要点提纲 一、密度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外界条件环境变化而变化。
2.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公式Vm=ρ(定义式)。
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 3);常用单位,克/厘米3(g/cm 3);单位转化,如=水ρ 1.0×103千克/米3=1克/厘米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大小无关,对于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m改变物质密度的因素有:物质的状态、温度压强等。
(可以和电阻的性质相类比)5.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m -V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密度越大,如右图所示。
6.测物质的密度:实验室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质质量,使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液体和固体不同)。
二、压力:由于两接触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垂直于接触面的力。
注意:压力可以由重力引起,也可以是其他力引起的,如下图所示。
(F 压表示压力)G-G <三、压强 1.物体单位受力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单位帕(Pa )。
2.公式:SFp =,注意:这是原始公式,单位要统一使用国际单位,S 是受力面积,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存在的那个面。
3.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一般方法:(1)在受力面积一定时,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2)在压力一定时,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3)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gh p ρ= 注意:这是SFp =的推导式,gh p ρ=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容器中液体的压强,h 为深度,为液面到液体内某点的竖直距离,同时也适用于密度均匀的柱状固体的压强。
中考选择题正方体压强题一般都会用到这个公式。
6.连通器:上端开口或连通,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
应用:液位计、茶壶、船闸等。
7.大气压强(1)两个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大气压的存在且是很大的;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出大气压强的值为76厘米汞柱,合1.01×105Pa 。
(2)大气压的应用:真空吸盘、用吸管喝饮料、抽水机、吸尘器、钢笔吸墨水等等。
四、浮力1.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下表面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即F 浮=F 下﹣F 上。
2.用弹簧秤测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a .弹簧秤竖直方向校零; b .用细线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下,读出弹簧秤在空气中的读数F 空,即物体重力G ;c .让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秤的读数T ;d .浮力的大小等于弹簧秤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即F 浮=G ﹣T 。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所受到的重力,即排液排浮gV G F ρ==。
注意:由公式看出,物体未浸没时,浮力的大小和深度有关,当物体全部浸没时,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另外中考计算题必考,属于送分题,配分4分,公式2分,数据代入1分,结果1分,属于送分题,一定要写完整算正确。
4.浮体或悬浮体:排液物浮gV G F ρ==[课题一] 物体的质量[中考要求]1、知道质量初步概念,单位及换算。
2、会正确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课题二] 物质的密度(一)[中考要求]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会用天平和量筒(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基础课题] 物质密度(二)[中考目标]会进行密度公式的变形;理解密度的主要应用。
[知识回顾]ρ=m/v 测密度(鉴别物质)密度知识应用 v=m/ρ测算体积m=ρ/v 测算质量[课题四] 压强(一)[中考要求]1、知道压力的概念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3、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课题五] 压强(二)[中考要求]1、知道液体内部压强;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3、知道连通器的原理应用。
[[课题六] 压强(三)[中考要求]1、知道大气压、托利拆利实验,知道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2、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3、知道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跟压强的关系。
[课题七] 浮力(一)[中考要求]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应用原理解答简单问题。
专题三 简单机械 机械功要点提纲 一、杠杆1.完整的杠杆结构作用在杠杆在使它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力臂必须垂直于力,即l ⊥F 。
2.杠杆平衡状态: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注意:不一定是要在水平位置静止才是平衡状态,在任意位置静止都算是杠杆平衡,但是在做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实验前,需要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 1L 1=F 2L 2。
3.杠杆的种类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省力杠杆,如羊角锤,老虎钳,动滑轮等; 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费力杠杆,如理发剪刀,镊子,钓鱼竿等; 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等臂杠杆,如托盘天平,定滑轮等。
二、滑轮:杠杆的一种变形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各个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