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6-16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主要内容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是灭亡 中国的既定国策。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在东北,“南满铁路株式会社”、 “满洲重 工业股份公司”两大垄断企业,控制了东北的 经济命脉,
在关内,日本“华北开发股份公 司”和“华 中振兴股份公司”分别主管对华北和华中的 经济掠夺。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汪精卫在伪政权办公室
汪精卫加入轴心同盟国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37年12月,震惊中外的 “南京大屠杀”,公 然进行杀人比赛,死者达30万人以上。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二节 中国军民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
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
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
在军事上大规模的扩军备战。1937年军事预算 占总预算的60%以上。军队由1934年的万人增加 到1937年的万人。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

第一章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有利时机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
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 制定《对华政策纲领》。
1936年,日本五相会议 通过了《国策基准》。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

转 折 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抗 战
实现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以及蒋介石庐山谈话,承认中共合法 地位
国民党阵亡少将: 高志航、姚中英、司徒非、 邹绍孟、赵渭滨、范庭兰、 刘桂五、黄启东、付忠贵、 林英灿……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佟麟阁将军
佟麟阁 (1892-1937) ,河北高 阳人。 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喜 峰口抗战。同年筹组察哈尔抗 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 理察哈尔省主席。后任国民政 府第29军副军长,1937年7月28 日在南苑抗战中阵亡。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事年表1.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2.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农民起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3.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4. 1843年7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5. 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6.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7. 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8. 1843年,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9.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851-1864)1843年,洪秀全,成立拜上帝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发动历史空前的农民运动。

1851年3月,在东乡称天王。

1851年9月,攻克永安,进行封王建制和整顿军纪。

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1853年冬,《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1856年9月,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59年,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中国第一个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但没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1864年6月洪秀全去世,7月,太平天国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失败。

1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美、俄11. 1858年英法美俄《天津条约》英法俄《北京条约》12. 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3. 1859年6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提督史荣椿、乐善战死。

14.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

15.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两国公使交换了《天津条约》的批准书,并签订了《北京条约》。

16.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国香港界内”。

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1、四大选择: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个开放。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6)中国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化。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近代以来中国阶级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除原有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外,又产生了无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阶级、北洋军阀、官僚资产阶级和在中国从事传教、工商业等活动的外国资产阶级。

阶级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1)农民阶级翻身做主。

(2)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3)民族资产阶级未完成历史使命。

(4)买办资产阶级扮演了不光彩角色。

(5)北洋军阀张牙舞爪。

(6)官僚资产阶级统治黑暗。

(7)外国资产阶级得逞一时。

(8)地主阶级分化瓦解最后被消灭。

5、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6、怎样看待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帝国主义的入侵,让我们知道落后就要受欺负,唤醒沉睡的国人及政府。

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目的: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 庸经济。
2021/6/16
15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目的: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 识和反抗意志,实现其同化政策
日本侵略者按照“以 华制华”政策和“思 想战”的方针,在其 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 教育,企图以此泯灭 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 和反抗精神、达到维 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对于国民党政府 对于日本占领区 政治诱降为主、 加紧扶植傀儡政权, 军事打击为辅 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
对于敌后根据地 逐步将主要兵力用 于对共产党领导的 敌后抗日根据地 进行“扫荡”
2021/6/16
9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的妥协退 让政策及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 采取的对日姑息纵容政策,使得日本 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
2021/6/16
长沙“文夕大火”
7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局部侵华
全面侵华
七·七事变
伪“满洲国”执政就职典 礼
2021/6/16
10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021/6/16
视频:南京大屠杀
11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Biblioteka 的侵略战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业。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性生产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具有妥协性。

生长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希望改变为使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

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既不敢也无力推动社会变革。

)中国近代史纲要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队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之后又签订了《虎门条约》,《望夏条约》,《黄埔条约》。

这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

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发生根本变化,1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2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总结首先,本章介绍了近代中国传统农耕经济的转变。

随着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经济开始由封建的农耕经济向现代工商业经济转型。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兴起,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特别是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技术和机器,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工业的制造。

其次,本章介绍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对中国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代中国的名义法律制度的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此外,外交和贸易方面的开放政策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第三,本章探讨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

中国的现代思潮主要有君主立宪思潮、民主和科学思潮、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潮。

这些思潮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传统思想的崩塌和现代理念的涌现。

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启蒙和对中国社会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本章讲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动荡。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暴露了中国社会内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使中国陷入深重困境,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中国的社会现实的问题和矛盾逐渐凸显,而各种新思潮的兴起,也为中国寻求自救和自强提供了新的方向。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提供了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和思潮发展的系统概述。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从传统的农耕经济向现代工商业经济转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从古老的思想文化体系向现代的思潮和思想转型。

这一时期的历史变革为后来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埋下了伏笔。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全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全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全版)近代中国历史是中国从1840年至1949年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剧变和国家的动荡。

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国近代史的纲要,以便大致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清朝的衰落和外国侵略- 1840年至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并签订了《南京条约》。

- 随着条约签订,中国开始向西方列强开放港口和贸易。

- 1850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中国,清朝政权受到严重的冲击,但最终被清军镇压。

- 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再次失败并签订了《中法新约》。

起义运动和政治改革- 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再次战败并签订了《马关条约》。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 孙中山成为革命的领袖,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

-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重要抗议活动。

国共抗日战争和内战-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各阶层团结起来进行抗战。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关系恶化,内战爆发。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取得了内战的胜利,国共合作结束。

总结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中国面临着外国侵略和内部政治动荡的挑战。

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过渡,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历史转折点。

通过了解这些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的发展和演变。

注意:该文档仅提供简要纲要,并不详尽列举全部事件和细节。

如需深入了解,请参考相关史书和研究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一单元: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虎门销烟:经过: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评价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

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启示: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次浩劫。

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的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客观原因: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目录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目录全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综述风云变换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7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0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16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21一、军事侵略21二、政治控制24三、经济掠夺26四、文化渗透30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32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32二、粉碎瓜分中国的阴谋34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37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37二、民族意识的觉醒39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43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48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52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60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68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72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83二、“三座大山”的重压87三、两个中国之命运95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00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110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21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130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40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49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53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159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62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177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步自卫战争183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189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196第四节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203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5)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三、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225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30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237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良好的开局251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259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275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黑白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85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292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301第四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0第五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317第六节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328。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第六章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第六章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2020/4/11
➢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东北 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抗日名将杨靖宇
2020/4/11
东北抗日联军
抗日英雄赵一曼
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 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
➢ 中国共产党开始与部分 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2020/4/11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 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020/4/11
进军南京途中“百人斩”竞赛的元凶
2020/4/11
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
➢细菌战与化学战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因遭受日军细菌战 和细菌实验而死亡的人数至少在10万以上;日军 使用化学武器多达2000余次,中国军民直接中毒 伤亡人数近10 万人。战后, 至今还遗弃在 中国的200万发 毒气弹,继续 给中国人民造 成严重伤害。
100多年来,日本就是按照这个计划一步步 走下去:中日甲午之战,他们先夺得台湾;以 后又灭亡了朝鲜;九一八事变后,先后蚕食了 满蒙,七七事变后,大举入侵中国本部。五步 已经走了近四步,如果不是他们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战败投降,日本早就开始征服世界了。
自"东方会议"以来,田中的罪恶侵华计划 已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一步一步地变成 了现实。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内容提要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 (1)国际因素: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 发展不平衡更加突出,它们相互争夺霸权的 斗争日益尖锐。 德国实力的迅速恢复,而这与美、英垄断资 产阶级的支持密切相关。
2、20世纪30
意大利虽然是个“贫穷的帝国主义”国家,
但其法西斯政权形成较早,对外扩张野心勃 勃。 日本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但仅靠经济实 力还不足与美国等国竞争势力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章概述
基本特征: 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三条基本线索: 一对主要矛盾 日本帝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两条抗战路线 和两个战场
国 共
片面 全面
正面 敌后
三个发展阶段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抗日战争的分段
防御阶段: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
相持阶段:1938年10月到1944年1月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 开始。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 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 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
三、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 深重灾难
第一, 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对占领 区人民实行疯狂迫害。
押往屠场的中国人 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日军屠杀我同胞 战争。在神圣的中华大地上,野蛮的侵略 南京惨案死难者 第一,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者制造了一幕幕人间罕见的惨剧: 300000 下面反映的只是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 国人民的若干侧面......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官兵 进行了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开始同国民党官兵的 抗日合作。 1、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以原东北军为主 体的李杜领导的抗日义勇军进行合作。 坚持抗日的 东北义勇军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六章

臭名昭著、争议颇多的“田中奏折”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效柳条湖村 附近的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突然向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发 动进攻,9月19日占领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932年 1932年3月,宣布成立 满洲国” 伪“满洲国”,溥仪在 长春出任执政。 长春出任执政。对我国 东北实行殖民地统治, 东北实行殖民地统治, 揭开了日本大规模侵略 中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序幕。 的序幕。
第二节 中国的全国性抗战
一、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二、“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 二、“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
东北军民的抗日 斗争 1931年11月马占 1931年11月马占 山率部抵抗日军 揭开了东北抗日 义勇军抗战序幕 1932年义勇军发 1932年义勇军发 展到40多万, 40多万 展到40多万,活 动范围达到102 102县 动范围达到102县
《 田中奏折 》 提出实现 田中奏折》 日本大陆政策的战略方 惟欲征服支那, 针 : “ 惟欲征服支那 , 必先征服满、 必先征服满 、 蒙 , 如于 征服世界, 征服世界 , 必先征服支 那 。 倘支那完全被我国 征服, 征服 , 其他如小中亚细 亚及印度、 亚及印度 、 南洋等异服 之民族, 之民族 , 必畏我敬我而 降于我。 降于我。”
溥仪——伪满州国皇帝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937年7月7 1937年 日,日军发 动了“卢沟 动了“ 桥事变”, 桥事变” 开始了全面 进攻中国。 进攻中国。
日军通过卢沟桥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938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11月 1938年 13日 淞沪会战爆发,11月 占领上海,12月占领南京 1938年10月 月占领南京。 占领上海,12月占领南京。1938年10月, 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中国大部分国土沦 陷。

自学考笔记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自学考笔记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自学考笔记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章重点1、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及其野蛮性。

2、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

3、******的对日作战方针及其战场和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抗日路线、作战方针;中国共产党坚持和维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和行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情况。

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经验。

本章提示深刻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1、日本“东方会议”: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2、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

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作“华北事变”。

是进一步侵华的事变。

4、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驻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

6、伪满洲国:1932年3月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的首脑,实权控在日本手中。

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7、汪伪政权:1938年12月,******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受控于日本。

8、南京大屠杀:1938年12月发生,我国遇害者达30万以上。

9、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

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是中国共产党员(后被******当局杀害)。

10、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福建事变):1933年11月,******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内李济深、陈铭枢等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组建政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根本原因:蓄谋已久的既定侵华政策
日 本
—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
现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
中国 国际
有利条件:国、共十年对峙及内战
外部因素:英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 以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二、灭亡中国的计划实施
局部侵华
九· 一八事变 一· 二八事变 伪满洲国建立 策动华北自治
全面侵华
七· 七事变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发表了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正面战场
国 民 党 正 面 战 场
1937年7月-1938年10月:战略防御阶段
1938年10月-1945年9月:战略相持阶段
一、战略防御阶段 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 守:抗战防御阶段。这一时期国民党正面 战场是主要战场,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 忻口、徐州、武汉等4次大规模的战略性防 御战役,对日本侵略军进行英勇的抵抗。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至
11月12日,中国军队6个集团军 约70个师共70余万人,日军参 战9个师团22万余人。日军伤亡 6万余人,中国伤亡近30万人。
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 妄计划,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 迁赢得了时间,激发了中国军 民的抗战热忱。
忻口会战: 1937 年 10 月, 第二战区组织的一次以保 卫太原为目的的大会战 ,是 华北战场最大最激烈的一 次战役,历时 23 天,日军 伤亡2万人,牵制了日军沿 平汉路南下的作战行动。 蒋 介石 在 1937 年 10 月 17 日致电朱德、彭德怀: “贵部林师及张旅,屡建 奇功,强寇迭遭重创,深 堪嘉慰。”
第二节、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的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的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参考答案三、辨析题1.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参考答案:错。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就此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西安事变和平是解决成为国内时局转换的枢纽。

2. 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并不具有战略地位参考答案:错。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第一,在战略防御阶段,对停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第二,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在战略相持阶段,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人民军队,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

游击战能有效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第三,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3. 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参考答案:对。

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一,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第二,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第三,中国的抗日战争挫败了日、德法西斯的全球战略。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考答案:对。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发展目标的正确道路。

第五,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四、论述题1、如何评价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根据战争发展需要,建立战时体制。

中国政府最高统帅部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正面战场总体战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9、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单选P16)
——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激烈战斗。

10、在反侵略斗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单选P17)
——①鸦片战争:关天培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海龄在镇江
②中法战争:冯子材率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③中日战争:左宝贵战死平壤;邓世昌、林永升在黄海战斗牺牲;
丁汝昌、刘不蟾在威海战斗牺牲。

11、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总兵刘永福率军抗击日本侵略者。

(单选P16-17)
12、19世纪末(1897-1898)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3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简答题:
5、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P19-P20)
答: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的广泛动员和组织。

这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根本原因;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而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没有改变,必然导致被动挨打。

选择题:
14、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他组织编译了《四洲志》。

(单选P20)
15、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魏源,他编纂了《海国图志》。

(单选P20)
16、近代中国最早提出“救亡”口号的人——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单选P21)
17、近代中国最早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人——孙中山,用进化论激发民族意识。

(单选P21)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选择题: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1月率领教众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后,起义军迅速发展,1853年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首都。

(单选P25)
2、天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最重要的政策措施——天朝田亩制度。

(单选P25)
3、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其性质是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政策与建设方案,但严重脱离农民战争的实际,缺乏实施的基础和条件。

(单选P26-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