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与妻书教案 语文版

合集下载

(语文版)《与妻书》教案

(语文版)《与妻书》教案

24、与妻书――林觉民一、教学目的1、掌握本文重点实虚词,掌握课文中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用细节描写来传情达意的手法和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领会“吾至爱汝,既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儿女之情和“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豪情两者在文中如何结合,学习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掌握重点词,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2)体会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达到审美上的收获2、难点(1)对记叙、议论、抒情结合的写法的理解。

(2)从关键句子探讨作者牺牲前的心理状态。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解题及作者简介:1、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县(今属福州)人。

少时厌恶科举,遵父命应考童生,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第一个交卷了事。

1902年考入福州全闽大学堂文科学习,曾数次领导学生运动。

1907年毕业,留学日本,进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并学英文,德语。

不久参加同盟会。

1911年初得黄兴,赵声自香港来信,归国约集福建同志响应广州起义。

4月23日夜,由香港入广州。

4月24日夜写《绝笔书》,感情诚挚,痛言为正义而死,“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

27日下午5时半,起义开始,随黄兴进攻督署,因受伤而被捕,从容就义。

时年24岁。

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2、解题: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兴中会开始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鼓)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与妻书优秀教案

与妻书优秀教案

与妻书优秀教案与妻书【教学目标】1.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是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等多用词的用法,掌握“其”、“与”在句子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做出选择的情感历程(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作引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提问:诗作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九十多年前,中国也有一位革命者,用生命和挚爱,谱写了这样的文稿。

引出林觉民的《与妻书》作者作品介绍:1.时代背景——黄花岗起义(印发给学生)2.林觉民及其方巾遗书——《与妻书》请学生看注①作补充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

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踏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

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

这封信言简意明,充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独立而勇踏死地的崇高精神。

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神秘地将这两封信在半夜塞在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发现了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

两年后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与妻书》手稿,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依新后夭折)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

二、听课文朗读,正字音、释难字词1.其:吾望其言是实(这,指示代词)今则望其真有(它,代词)卒不忍独善其身(自己,代词)汝其勿悲(表祈使,规劝)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他们,代词)2.与:与妻书(给,动词)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与,与其,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跟,介词)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和,连词)吾先死留苦与汝(给,动词)3.至:吾至爱汝(极,最,副词)吾爱汝至(到了极点,副词)词类活用:1.汝幸偶我(意动,以……为配偶)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作动,尊敬)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作动,爱护)4.称心快意(使动,使意快)四、文本研读1.节:“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意,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午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最新与妻书教案(公开课)

最新与妻书教案(公开课)

与妻书教案(公开课)------------------------------------------作者xxxx------------------------------------------日期xxxx《与妻书》(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2、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思想:1、首先围绕原课本的单元要求,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角度提高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能力。

文学是情感的象征,但我们在许多以革命英雄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里,往往忽视人物本身的情感,为表现崇高思想而弱化了人性,其实,英雄也有个人感情,也有其对家庭,对亲人的爱与留恋,正是《与妻书》中贯穿始终的对妻子深挚的爱恋,才更使林觉民这个人物显得真实,亲切和伟大。

2、其次,理解文中林觉民在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本课教学思想的特色,不在于仅仅赞美林觉民烈士的舍家为国情感。

课文中林觉民所面对的,是一个两难选择,妻子与国家,任何一方都不忍舍弃。

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还难以作出判断和选择,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直面这一两难问题,对此进行思考,对激发学生的使命意识、爱国情感和由家至国的责任感,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

教学步骤:一、导入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1911年4月27日,革命志士炮轰两广总督府,遭遇清军围攻,死伤惨重,其中一位25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感动天下。

二、背景和资料1、黄花岗起义: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与妻书》精品教案

《与妻书》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体会语气词在具体语境中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吾至爱汝。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深刻含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体会作者写作时复杂心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高尚情操。

教学时长25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

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此证。

”乃民国时期婚书上的誓词。

前人受时代限制总是内敛含蓄,但表达情意却更加真挚,丝毫不输于当今火热的告白。

但战火纷飞,生灵饱受倒悬之苦的时代,以一必死之身,如何说出“我爱你”三字?今天,我们将从林觉民《与妻书》入手,感受那段雕刻着时光的深重。

二、写作背景林觉民1907年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时期,主要思想(“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1911年3月26日。

在准备参加广州起义的前夕,他给妻子写了这封信。

1911年4月27日。

广州起义失败,林觉民英勇牺牲,年仅24岁。

三、题目解说“与妻书”即丈夫给妻子的书信,这是林觉民写给妻子的信。

这封信在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

四、过渡,设置情境1..范读重点段落语句,请学生朗读。

要求:①听准读音②听准节奏③听出感情。

2.课前预读问题汇总,分别总结。

明确:问题一:这一封书信即是家书,又是情书,还是赴死前的绝笔书。

包含了作为家人的亲情,作为丈夫的爱情,作为最信任之人的至情,三种情感合而为一。

问题二:文中多处用典,较为人所熟知的典故为“司马青衫”“太上忘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

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用“太上之忘情”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关心民众的痛苦,无法做到不动感情。

语文教案《与妻书》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与妻书》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与妻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与妻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和牺牲精神。

(2)培养学生对家庭、爱情的尊重和珍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与妻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

(2)提问:你们对爱情和家庭有什么看法和经历?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与妻书》。

(2)学生总结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对课文《与妻书》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与妻书》的启发,写一篇给亲近人的信。

(2)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与妻书》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注释。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与课文《与妻书》相关的主题。

(2)各小组进行研究和讨论,准备进行全班分享。

2. 全班分享:(1)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展示他们的研究和讨论成果。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作者简介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的意识。

(2)学习作者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背诵。

2. 生字词和成语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主题思想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林则徐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妻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学生字词和成语,组内交流讨论。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关注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写一段话。

3. 深入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作者写作手法的掌握。

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手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与妻书课件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与妻书课件语文版

7.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阐述“吾衷”?
①从感情上来说:“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 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②从义理上来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 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③从事势上来说:“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 汝也。”
④从后事上来说:“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 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清静过日而已。”
气尽前溪舞, 心酸子夜歌。 峡云寻不得, 沟水欲如何。 朔雁传书绝, 湘篁染泪多。 无由见颜色, 还自托微波。
(唐·李商隐《离思》)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句子含义, 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重点)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抒情、记叙和议论的写法; 品味情真意切、朴实无华、亦文亦白的语言特 色。(难点) 3.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
【第一部分(1)】
1.“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有何含意?
点明这是一封绝笔信。作者深知自己的处境, 但义无反顾。
2.第①段中哪些句子表达出作者与妻子即将永别 的悲痛之情?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 欲搁笔”“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 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等 句子表达出作者写信时的痛苦,不忍与妻子永别 的情怀。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
这封书信表达了林觉民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 妻子的拳拳深情,深刻地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 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的“亲情”要服从革命需要 的道理,表现了烈士为了亿万民众能过上幸福生 活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献身精神。
生死决别——含泪忍悲与妻书来自至爱妻子、勇于就 义——为天下计
再诉衷肠——愿妻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了解作者及其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一章:教学内容简介1. 课文背景介绍:《与妻书》是近代革命家林则徐在清朝末年,为了抗议英国的侵略而写的。

他在信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2.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林则徐的背景,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课文解析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2. 词语解释:解释文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句子翻译: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让学生掌握句子的意思。

第三章:文章结构分析1. 段落划分:让学生分析课文的段落结构,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

2. 逻辑关系: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作者的思路。

第四章:修辞手法分析1. 比喻: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分析其修辞效果。

2. 排比: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分析其修辞效果。

第五章:情感分析1. 作者情感:让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 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心。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作者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悟。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掌握生词。

2. 课堂互动:采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章: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14 与妻书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14 与妻书
(儿女情长,英雄志坚)
人物形象理解
忠诚革命的大英雄! 挚爱妻子的好丈夫!
多情不必不丈夫, 无情未必真豪杰。
——鲁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 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 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
为何如此感人?
• 主题: 个人幸福、全民幸福
•儿女之Βιβλιοθήκη 、革命豪情•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

(光辉的思想、高尚的情操)
• 艺术:动人的字字句句

抒情、记叙、议论相结合

——其情深挚,其理服人

肺腑之言,真切感人

多种修辞,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加强表现力
作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希望与妻子“相 守以死”,甚至希望妻子先自己而死,但为什么 最终却决意离开妻子、慷慨赴死?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 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 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 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 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意映爱妻如见面:
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 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 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 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体 察我的心思,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 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作者写这封遗书的时候感情是非常矛 盾而又激动万分的,“至爱”妻子又“忍 舍汝而死”似乎充满矛盾。为了安慰妻子, 为了使妻子对他的舍生赴义能够理解,在 信中反反复复倾诉他对妻子真切的爱,说 明正因为非常爱妻子,并由此推及爱天下 的人,所以忍心舍生赴义的道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和对革命的忠诚。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

3. 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林则徐的生平和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妻书》,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

(2)教育学生学习作者的忠诚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3. 选取一段课文进行朗读,培养语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具体句子为例,讲解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采用情感教育法,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与妻书》教材课件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与妻书》教材课件语文版

1. 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 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尤其注意重 点词语与句子。 2.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理清文 章脉络。 3.课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打动了你?
1.在课文中逐一划出各段关键性句子, 然后说一说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 以及怎样和全文的中心保持一致。 2.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 歌,更是一首正气歌? 3.找出课文中用典故的地方并体会用典 故的意义。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晓轩窗,正梳妆。相 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岗。”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 一首悼亡词。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 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 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 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 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 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 此词表现了这种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1.在课文中逐一划出各段关键性句子, 然后说一说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 以及怎样和全文的中心保持一致。
第1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 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 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 忍悲为汝言之。” 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 勇于就死也。”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 由此而展开。 第3段“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
林觉民,( 1886——1911 ),字 意洞,号抖飞,福建闽侯人,生活在 “逼地腥云、满街狼犬”的清末,早 年就志存高远,立志反清革命,19岁 结婚,20岁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领 导的同盟会, 1911 年 4 月 27 日参加广 州起义失败,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 士之一”,这封信是他在广州起义前 三天,以必死的决心给妻子陈意映写 的一封“绝笔书”。字里行间,既有 对妻子至真至诚的纯洁爱情,又有决 意为国赴难的爱国情怀,内容感人, 广为传诵。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 “你认为这封家书表达了作者怎
样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 不懂的词句,初步了解课文内 容。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理解句子含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 问,为后续的讲解和探究做好 准备。
讲解重点,突破难点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 解,如文言文句式、生僻字词等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合作精神。
及时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
1 2 3
及时反馈评价信息
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和家长 ,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学习 策略。
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优势和不 足,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策略,帮助学生提高 学习成绩。
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
03
课前准备工作安排
Chapter
学生预习任务布置
阅读课文《与妻书》 ,了解文章大意和作 者情感。
思考并总结文章中的 重点和难点,如生词 、句式、修辞手法等 。
查阅相关背景资料, 了解作者林觉民及其 所处的时代背景。
教师备课资料准备
01
准备课文《与妻书》的 原文、译文和赏析资料 。
02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 背景、人物介绍等资料 ,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 理解文章。
学习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了解相关的文学常 识和背景知识。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 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与妻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的崇高 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与妻书教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与妻书教案语文版

《与妻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理清文章思路。

3.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在疏通文义的过程中,了解多义词和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前辈牺牲自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1.梳通文义,理解内容,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2.把握作者爱国与爱妻之情结合为一体的情感。

【教学工具】教学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

2.点拨讨论法。

3.欣赏法。

4.诵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林觉民在广州起义中因伤被俘。

当时传言,抓获一个剪短发、穿西装的英俊男子,指的就是林觉民。

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

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就用英语回答问题,慷慨陈词,满庭震动。

两广总督张鸣岐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当时有人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总督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

林觉民殉国时,年仅24岁。

林觉民就义之后,家人把祖宅卖了避难,买主叫谢銮恩,他有个孙女很出名,叫谢婉莹(即冰心),冰心曾经写文章追忆过自己的这个故居。

林觉民有个堂哥林长民,后来生了一个也很有名的女儿,叫林徽因。

《与妻书》就是林觉民抱着必死的信念,在起义前写给爱妻的遗言,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林觉民(1887—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

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二十四岁。

2.背景链接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爱意。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与妻书》教案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与妻书》教案

17与妻书教学目标(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三)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四)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难点、重点: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设计(一)指导学生自读,并用一课时检查自读情况,解答疑难,讲评练习。

(二)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自读提示”,口头归纳“自读提示”的主要内容。

2.解释词语:(1)卿卿(2)竟书(3)掩映(4)率性(5)模拟(6)太上忘情(7)眼成穿而骨化石(8)独善其身3.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汝泣告我(4)瓜分之日可以死(5)卒不忍独善其身(6)汝幸而偶我(7)当尽吾意为幸(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指导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三)学生讨论,教师解答疑难。

1.要求学生在课文中逐一划出各段关键性句子,然后说一说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以及怎样和全文的中心保持一致。

(讨论此题旨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清文章思路。

)提示:全文7段,每段都有一些关键性的句子。

第1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

第3段,“吾真真不能忘汝也!”抒发全文中心的前半部分“吾至爱汝”的感情。

第4段,“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论说全文中心的后半点“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与妻书教案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与妻书教案

14 与妻书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革命前辈“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目标1和3。

指导法、分析法、积累法。

投影仪、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与妻书》。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

中国同盟会成员,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

黄花岗起义时被俘,最后从容就义,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2)背景链接1911年4月27日(阴历辛亥年3月29日),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虽经精心准备,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

后收殓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这封《与妻书》是1911年,林觉民从日本回国参加广州起义,在离家去广州的路上,深夜里在手帕上写下的。

2.生难字词(1)字音肖.(iào) 不能禁.(jīn) 如晤.(wù) 旁.(bànɡ) 的.的(dí)(2)词义【如晤】如见面。

旧时书信用法。

【狼犬】狼和狗,喻指坏人的帮凶。

【太上】最上,最高。

【语云】古语说。

【盖】原本,原。

【有身】怀孕。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先听录音正音;接着默读理解文意;再大声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全文按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忍悲为汝言之”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第二部分:(2~4):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

九年级上册语文《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与妻书》教案本文写于赴广州参加起义前三天。

林觉民挑灯写下了两封绝笔书,一封就是《与妻书》,全书千余字,倾诉了对妻子真挚的爱,更抒发了他忧国忧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九年级上册语文《与妻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九年级上册语文《与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自读提示”,口头归纳“自读提示”的主要内容。

2.解释词语:(1)卿卿(2)竟书(3)掩映(4)率性(5)模拟(6)太上忘情(7)眼成穿而骨化石(8)独善其身3.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汝泣告我(4)瓜分之日可以死(5)卒不忍独善其身(6)汝幸而偶我(7)当尽吾意为幸(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指导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二)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逐一划出各段关键性句子,说明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以及怎样和全文的中心保持一致。

(思考与练习一)(三)解决上述问题;学生讨论,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第1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

“爱汝”与“勇于就死”,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妻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理清文章思路。

3.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在疏通文义的过程中,了解多义词和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自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梳通文义,理解内容,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2.把握作者爱国与爱妻之情结合为一体的情感。

【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

2.点拨讨论法。

3.欣赏法。

4.诵读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林觉民在广州起义中因伤被俘。

当时传言,抓获一个剪短发、穿西装的英俊男子,指的就是林觉民。

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

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就用英语回答问题,慷慨陈词,满庭震动。

两广总督张鸣岐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当时有人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总督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

林觉民殉国时,年仅24岁。

林觉民就义之后,家人把祖宅卖了避难,买主叫谢銮恩,他有个孙女很出名,叫谢婉莹(即冰心),冰心曾经写文章追忆过自己的这个故居。

林觉民有个堂哥林长民,后来生了一个也很有名的女儿,叫林徽因。

《与妻书》就是林觉民抱着必死的信念,在起义前写给爱妻的遗言,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林觉民(1887—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

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二十四岁。

2.背景链接
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爱意。

林觉民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推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

大罪乞恕之。

”另一封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所加。

3.语基积累
(1)生难字
卿卿(qīng)眷属(juàn)嗟夫(jiē)如晤(wù)
腥云(xīng)肖(xiào)筛(shāi)婉(wǎn)彀(gòu)
(2)通假字
几家能彀(通“够”,达到)
依依旁汝也(通“傍”,依傍,依靠)
念六夜四鼓(通“廿”,二十)
(3)一词多义
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名词,书信)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写)
身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名词,自身)
且以汝之有身也(名词,身孕)
其汝其勿悲(副词,表示期望)
则亦教其父志为志(代词,他)
语集诸将而语之曰(动词,告诉)
何事不语(动词,诉说)
卒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副词,终于)
旦日飨无士卒(名词,兵)
鲁肃闻刘表卒(动词,死)
五万兵难卒台(副词,仓猝)
(4)古今异义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古义:但,但是。

表示转折;今义:前缀。

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面,表示次序,如第一、第十)
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是两个词,模,揣摩,体会。

拟,揣度,推测;今义:模仿)
(5)词类活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前一个“老”和“幼”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分别是“敬爱”和“爱护”的意思;后两个“老”和“幼”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解释为“老人”和“小孩”)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瓜分之日可以死(名词作状语,像切瓜一样)
汝幸而偶我(名词用作动词,嫁给)
当尽吾意为幸(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
(6)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也”,表判断)
②倒装句称心快意,几家能彀(正常语序应为“几家能彀称心快意”)
③省略句必以告妾(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
三、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如语音、句读等。

3.学生交流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有争议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文字词掌握情况
二、初步感知
1.文题探讨
“与”意思是“给”,“与妻书”即写给妻子的信。

2.分层解读
第一部分(第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2~4段):作为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深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三部分(第5~7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三、深层领悟
1.作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希望与妻子“相守以死”,甚至希望妻子先自己而死,但为什么最终却决意离妻别子、慷慨赴死?
作者在第4段写出了不能与妻子“相守以死”的原因。

作者从内心发出“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但分析当时中国的现实:“天灾”“盗贼”“瓜分”“奸官污吏”,使“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即使不死,也要经受“较死为苦”的离散。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这就是“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原因。

自己并非愿先于爱妻而死,是清朝的血腥统治,迫使有志之士走上起义的道路。

至此,明知妻子“不欲吾死”,而毅然就死的心志已表达得十分清楚了。

最后作者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死无余憾”,相信会有后来同志继承革命事业。

又叮嘱妻子善抚后代,使之继承父志。

这一段于说理中抒情,抒情中喻理,情、理交织,感人至深。

2.作者所表达的“吾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矛盾吗?为什么?
文章表现了林觉民复杂的思想感情。

“吾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看似矛盾,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眼中,又是统一的。

林觉民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抛爱妻,舍幼子,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遗书中,作者为了安慰妻子,为了使妻子对他的舍生取义能够理解,反反复复地倾诉他对妻子真切的爱,说明正是因为非常爱妻子,并由此推及爱天下的人,所以忍心舍生赴义,表现了革命者的崇高献身精神。

3.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

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

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

【结束语】
古往今来,每一次思想变革都伴随着鲜血,那些变革的先驱者用他们的鲜血铺就了思想升华的道路,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

他与妻子陈意映心心相印,那一封绝笔信的字里行间闪耀着他炽热的爱。

但他也明白在这乱世之中,只有通过革命才能使像他们一样的人不再面对分离。

他没有“穷则独善其身”,而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投入到革命中去。

这一刻,他的小爱已升华为大爱。

虽已时隔百年,但这份大爱依然令人动容。

【板书设计】
与妻书林觉民
生死诀别“恐汝不察”含泪忍悲
就死原因“爱汝一念”为天下计
再诉衷肠为国献身愿妻理解
挚爱妻子忠诚革命勇于献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