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场综合防疫技术

合集下载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是指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下面是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一些主要措施:1. 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对畜禽养殖场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确保早期预警和快速反应。

2. 实施动物疫苗计划: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畜禽种类,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为畜禽提供免疫保护,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3. 加强检疫工作:对进出口的活体动物、动物产品和饲料进行严格检疫,防止疫情通过国际贸易等途径传入或扩散,维护畜禽业安全。

4. 实施动物禽流感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对动物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及时采取隔离、消毒和处置等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护人畜环境安全。

5. 高危动物疫苗接种:对于一些高危动物,如狂犬病等,制定和实施疫苗接种计划,降低传染风险,保护人畜健康。

6. 加强饲料和饮水卫生管理:定期检测饲料和饮水的卫生安全情况,防止因污染引发疫情,确保畜禽养殖环境的健康。

7. 推广科学合理的畜禽养殖管理: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管理培训,推广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提高畜禽养殖技术水平和防疫意识。

8. 提高兽医技术水平:加强兽医队伍建设,提高兽医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防疫知识,增强动物防疫能力。

9.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疫情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国际组织的协调合作,及时应对和应对动物疫情。

10.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畜禽养殖户和广大民众的防疫意识,使其能主动参与到预防和控制动物疫情中来。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实施疫苗计划、强化检疫工作、加强畜禽流感监测和预防控制、高危动物疫苗接种、饲料和饮水卫生管理、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提高兽医技术水平、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以及加强宣传教育。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预防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畜禽养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畜禽养殖场疾病防控应做到“六化”-最新文档资料

畜禽养殖场疾病防控应做到“六化”-最新文档资料

畜禽养殖场疾病防控应做到“六化”目前,畜禽养殖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养殖场的建设如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综合有效的防疫措施,就会导致疾病的暴发、蔓延,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要把畜禽养殖场建设好,疾病防疫工作必须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因此各个畜禽养殖场应根据本地实情,科学选址、合理布局、规范管理、程序免疫、严格消毒、封闭式饲养等,使养殖场真正成为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养殖致富的新亮点。

l选址与布局合理化1.1选址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应考虑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尽可能选择好的位置。

(1)地点应选在远离居民住宅区、公路500m以上,地势较高、平坦开阔的区域。

避开工业污染区及畜禽屠宰加工场地。

同时还应考虑到交通方便、快捷。

并保持一定的畜禽舍间的间距。

(2)场内的基础设施应到位,如通水、通电、通道等“三通”。

还应考虑粪污的处理和利用。

考虑到雨水排放沟通畅。

1.2布局养殖场布局应合理有序,并营造适宜的畜禽生产小环境。

(1)畜禽养殖场舍间的距离应保持在8m以上;(2)场内通道应有2-4m 的水泥路面:3)场内道路两旁、各畜禽舍前后应种植花草、树木,这样既起到畜禽舍隔离作用,又能遮阳、绿化、美化环境。

(4)各幢畜禽舍的建筑布局应便于生产管理,利于防疫卫生。

朝向东南,采光通风。

畜禽舍横排,竖列整齐。

5)大门外设立大的消毒池,各幢畜禽舍门前还应建立小消毒池,人员进出口要设消毒间,消毒间内应装有紫外线灯,备有更衣橱和鞋柜。

(6)场内载畜禽量应根据本场内的畜禽舍面积,相对控制,不能无限制扩大(7)畜禽饲养模式以养猪为例:应将母猪放在饲养场的进门前排,后排饲养仔猪,再后排应饲养育肥猪。

育肥猪出栏不经过大门。

2引进畜禽. 饲料. 饮水净化严格化2.1引进或购进的畜禽群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生产效率一是严格检疫,凡是进入本养殖场畜或禽都必须经过检疫并持有效检疫证明。

进场后必须隔离观察 2 周,确认健康后才能并群饲养。

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

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

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1免疫制度1、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认真做好免疫工作。

2、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3、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4、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药苗的有效性。

5、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6、疫苗接种及反应处置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7、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8、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9、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作好个人防护。

10、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改进免疫计划,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更实效。

用药制度1、场内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必须由兽医决定,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2、兽医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

3、必须遵守国家关于休药期的规定,未满休药期的畜禽不得出售、屠宰,不得用于食品消费。

4、树立合理科学用药观念,不乱用药。

5、不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投药方法及使用时间等。

6、做好用药记录,包括:动物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反应及休药期。

必要时应付医嘱:用药动物种类、休药期及医嘱等。

7、做好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等材料的采购和保管记录。

检疫申报制度1、本场饲养的畜禽出售或迁移,须提前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其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2、本场饲养的畜禽迁移出省境,应将畜禽运至指定地点,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换证处申报,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A)》。

3、自宰自食畜禽,在屠宰前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屠宰、食用。

4、从县境外引进畜禽,在引进前须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引入后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加免,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

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范本(4篇)

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范本(4篇)

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传播,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以及行业标准和养殖场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养殖场内所有动物的防疫管理工作。

三、职责与义务1. 养殖场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养殖场防疫计划,组织实施并监督执行。

2. 养殖场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的防疫工作任务,认真执行防疫制度,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疫情。

3. 养殖场聘请的兽医负责兽医防疫工作,定期巡查养殖场,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4. 养殖场员工应接受相关防疫培训,掌握基本的防疫知识和操作技能。

四、防疫措施1. 养殖场进场禽畜应符合相关检疫规定,严格检查和隔离,防止传染源进入养殖场。

2.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 养殖场应定期对禽畜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疫情,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4. 养殖场应定期对禽畜进行疫苗接种,确保动物的免疫力。

5. 养殖场应加强饲料和饮水的管理,保证饲料和饮水的卫生安全。

6.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疫情信息。

五、应急处理1. 养殖场发生疫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

2. 养殖场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置工作。

3. 养殖场应对受影响的禽畜进行隔离治疗,确保疫情不扩散。

六、监督和检查1. 养殖场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防疫工作的检查和巡视,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 相关部门和兽医人员应定期对养殖场的防疫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七、违规处罚对违反防疫管理制度的行为,养殖场管理人员应及时给予纠正和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责任。

八、附则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养殖场管理人员应负责宣传和培训,并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修改。

(以上为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的范本,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范本(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养殖场防疫管理,确保畜禽养殖的健康与安全,本制度制定。

养殖场卫生防疫管理办法6篇

养殖场卫生防疫管理办法6篇

养殖场卫生防疫管理办法6篇养殖场卫生防疫管理办法怎么做?猪场在设计规划时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①选好场地、猪舍、设备、种猪,打好基础。

②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节约投资。

③明确猪场的性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养殖场卫生防疫管理办法。

养殖场卫生防疫管理办法精选篇1一、种公猪应单圈饲养,占地8-10平方米。

二、每天饲喂3次,24人供应清洁饮水,日粮营养需平衡,喂量要适宜。

三、每天必须完成喂料、清扫圈舍、刷拭猪体、驱赶运动等日常工作。

四、每月对公猪舍高压冲洗消毒一次,每周带猪消毒一次。

五、夏天采取降温,冬季采取保暖措施,使舍内温度夏季不高于28℃,冬季不低于15℃。

六、青年公猪配种前,要经过耐心训练,每次时间不要太长,对成功采精的公猪应进行表扬,在一星期内隔天进行一次采精以巩固记忆。

七、青年公猪每周采精一次,成年公猪每周采精2-3次为宜。

养殖场卫生防疫管理办法精选篇2一、猪瘟:后备公猪6月龄或采精前免疫1次,以后每年免疫2次,每半年1次。

二、口蹄疫:后备公猪6月龄免疫1次,以后每半年1次(浓缩灭活苗)。

三、乙脑:5-6月龄免疫1次,以后每年4、7月各免疫1次。

四、猪细小病毒:6-7月龄免疫2次,每次间隔时间为15天,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

五、伪狂犬病:6-7月龄免疫1次,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

六、蓝耳病:配种员2月免疫2次,间隔时间为20天,以后每年免疫2次。

七、猪链球菌病:采精前1月免疫2次,间隔时间为15天,以后每年2次免疫。

八、猪传胸、副嗜血杆菌:5-6月龄1次,以后每年免疫2次。

九、传染性萎鼻:引进时立即注射,以后每年免疫2次。

十、衣原体:采精产30天、15天各免疫1次,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油佐剂灭活苗)。

十一、猪肺疫:采精前免疫1次,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

猪人工授精实验室管理制度一、实验室要求整洁、干净、卫生,每周彻底清洁一次;二、非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正常情况下不准进入实验室,采精员也不准进入实验室;三、所有仪器设备应在仔细阅读说明书后,由专人按操作规程使用和维护保养;特别是高压蒸气灭菌器,超声波洗净器,双蒸水器使用时更应注意人身安全;四、各种电器设备应按其要求选择适应插座,除冰箱、精液保存箱、恒温培养箱等外,一般电器要求人走断电,干燥箱无人时设定温度不应高于100℃;五、物品、器皿的清洗、消毒方法:所有器皿应以洗洁精或洗衣粉清洗干净,再以蒸馏水漂洗,60℃干燥(玻璃用品干燥温度可高于100℃)后,以锡纸包扎器皿开口,玻璃器皿180℃1小时进行干热灭菌,非耐热器皿、用具以高压灭菌器121℃、20分钟湿热灭菌;六、稀释液的配制、精液检查、稀释、分装一定按照人工授精操作规程进行;七、实验室仪器设备保持清洁卫生:实验室内使用的仪器设备,如显微镜、干燥箱、水浴锅、17℃精夜保存箱、冰箱、37℃恒温板、电子天平等,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显微镜镜头(目镜和物镜),应每2周用二甲苯浸泡一次,保持清洁;八、采精室与实验室之间的传递口的两侧窗只有在传递物品时才能按先后顺序开启使用。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五篇)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五篇)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一、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好畜禽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二、养殖场出入口应设消毒池,池内保持有消毒夜,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

保证出入人员及车辆做好消毒工作。

三、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疾病流行期间,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

四、做好进前、出后彻底大扫除、大消毒一次,饲养期定期进行带畜(禽)消毒和环境消毒。

遇有传染病威胁及终止流行时须进行紧急消毒,做好记录。

五、畜禽发生疑似传染病时,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同时向乡镇畜牧兽医站或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尽快加以确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扑灭疫情。

六、当场内或场区附近出现烈性传染病或疑似烈性传染病例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封锁和其它应急措施,并向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七、进畜(禽)时应索要检疫证明,查阅种畜(禽)场相关资质证明,严防疫情传入。

八、场内严禁饲养其他畜禽。

九、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佩戴畜禽标识,并做好免疫记录。

十、积极配合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疫情调查、疫情监测,接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防疫监督和指导。

十一、病死或死因不明畜禽尸体及污染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四篇:畜禽养殖场(基地)环境卫生防疫管理办法畜禽养殖场(基地)环境卫生、防疫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畜禽养殖场(基地)环境卫生和防疫管理,健全养殖场(基地)卫生和防疫管理长效机制,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整洁、宜居宜业的标准化养殖场(基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乡镇要成立畜禽养殖场(基地)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基地要组建基地管委会,负责该基地水、电、路等基础建设规划和公共环境卫的管理工作。

畜禽养殖场(基地)的卫生、防疫工作由本场(基地)承担,对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基地,管委会要指定专人负责。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模版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模版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模版一、引言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对于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提高产量和质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督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制定和落实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是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本卫生防疫制度旨在规范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工作,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和人类安全。

适用于养殖场内所有的养殖动物。

三、责任与义务1. 养殖场负责人应当确保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得到有效实施,并对卫生防疫工作负责;2. 养殖场内每个员工都有责任执行卫生防疫制度的相关规定,并积极参与卫生防疫工作;3. 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包括卫生防疫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四、卫生管理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场内环境整洁、无异味,定期清理垃圾和有害物;2.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动物隔离区,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动物;3.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兽医服务制度,定期请兽医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并及时处理疫情;4. 养殖场应加强采购养殖动物的管控,购买来源良好、健康的动物,并建立相应的隔离检疫制度。

五、疫病防控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制度,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疫病检测,确保安全出栏;2. 养殖场应建立疫苗接种制度,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疫病的发生;3. 养殖场应建立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疫情,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4. 养殖场应积极参与疫病防控工作,配合相关部门的检疫和疫情调查。

六、环境卫生1. 养殖场应定期清理和消毒饲养设施,保持设施的清洁和卫生;2. 养殖场应建立有效的粪便处理制度,采取科学的方法处理粪便,防止污染水源;3. 养殖场应加强排污管道的管理,确保排污的安全和无害;4. 养殖场应加强噪声、气味等环境污染的控制,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七、培训和宣传1. 养殖场应定期组织卫生防疫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防疫意识和技能水平;2. 养殖场应加强卫生防疫知识的宣传,提高养殖场周边居民的卫生防疫意识和安全意识;3. 养殖场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向员工和周边居民传达卫生防疫相关信息。

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

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

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篇一:养殖场申办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必备制度动物隔离制度1、为进一步防控动物疫病流行,防止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动物饲养场、屠宰场及动物诊疗场所应当建有隔离区或隔离设备定期消毒。

3、动物饲养场在引进种用、乳用动物按规定先申报检疫,凭产地检疫证入场时,必须先隔离观察,确认无规定动物疫病时方可入圈饲养,在发生可疑畜禽疫病时须隔离治疗。

4、屠宰场待宰可疑畜禽隔离观察作无害化处理。

5、诊疗场所对染疫动物应使用隔离设备进行治疗预防,确保卫生安全。

6、隔离区或隔离设备严禁无关人员接触或随意出入。

动物免疫制度1、对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进行强制免疫。

2、坚持常年按程序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

3、对新补栏畜禽要及时补免,对饲养周期短的肉鸡、肉鸭、育肥猪等要加强免疫。

4、重大动物疫病以外疫病的免疫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免疫的必须按程序免疫。

5、免疫时必须规范操作,按要求更换注射针头,并做好各项消毒工作,防止人为传播疫情。

6、疫苗的运输和保存按不同疫苗贮存运输要求进行操作,保证疫苗质量。

7、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确保免疫质量。

8、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免疫畜禽必须配带免疫标识。

9、对调运的种蛋和未达首免日龄的仔猪、雏禽应标明相关种畜(禽)的免疫情况。

清河县畜禽养殖场检疫申报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动物检疫申报制度,进一步推进动物检疫工作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申报制度。

第二条对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实行检疫申报制度。

运输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按本办法规定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申报检疫。

检疫申报内容包括:依法需要检疫的动物、动物产品名称、数量及去向、申报人的地址及等信息。

第三条县动物卫监督所按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受理管辖范围内动物的检疫申报,并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

第四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应当建立检疫申报受理管理制度,公布检疫申报受理电话,明确检疫申报受理权限和范围,安排检疫申报值班人员,做好检疫申报受理工作。

养殖场动物防疫各项制度大全

养殖场动物防疫各项制度大全

饲养管理及培训制度(一)饲养管理制度1、养殖场根据饲养的品种、阶段,按栋或按车间明确饲养管理责任人,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管理责任和工作纪律。

2、严格执行“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等有关标准。

3、坚持“全进全出”原则。

即同一饲养单元(笼舍)只饲养同一批次的动物,同批进,同批出。

4、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

场内净道和污道不交叉、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

5、在引种、投入品的采购和使用、防疫、消毒等方面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6、日常饲养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要求饮水、喂料、提供适宜的温度、光照,保证空气质量,根据日龄、体重及时调整密度并分群,以便饲养管理。

7、饲养员严格按照场区制定的饲喂程序,禁止在饲料、饮水中添加其他物质。

(二)养殖场培训制度1.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根据场员工所在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实行定期式培训、阶段式培训,学习养殖场规章制度、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相关内容。

积极参加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行业培训、职业技术培训等。

2.新招录人员必须进行为期至少一周的培训,新招录员工熟悉岗位流程和实际操作应注意事项,之后方能上岗。

3.由本场技术员每两周对场区饲养员、防疫员进行至少一次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饲养员、防疫员技术素质。

4.积极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到场授课,讲授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厂区规划等相关知识。

5.积极组织本场技术人员到其他现代化、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场参观学习,交流经验。

卫生防疫消毒制度(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原则,积极预防动物疫病发生。

(二)养殖场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生产设施建设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依法申请、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并进行养殖场备案,取得备案代码。

(三)养殖场法人为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动物防疫各项制度,定期做好场内环境清洁、消毒、灭鼠、灭蝇等工作,履行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职责。

畜禽养殖场防疫的基本内容与措施

畜禽养殖场防疫的基本内容与措施
理。抓好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 ,及时发 现和消灭疫 病, 做好定期或不定期消毒工作。 发生疫情时要及时诊断疫病和上报疫情 ,并通 知邻近地 区积极做好防疫工作 。实行紧急免疫 , 对个
传播途径 , 是迅速扑灭疫情 的严厉行政措施。
7其他
此外可 以通过建标准化养殖场 ( 符合动物防疫
条件 ) , 从而有效地预防控制疫病 的发生和流行。
《 中华人 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 于1 9 9 7 年7 月 3日 第八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
十六次会议通过 , 2 0 0 7 年 8月 3 0日第十届全 国 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 。 2 0 0 7 年8 月3 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发布 第七 十一 号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主席 令 ,将 修- i T . 后 的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动物防疫法 》 公布 , 自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 的由来
3 实施疫苗免疫和药物预 防
免疫是给动物接种免疫源 ( 疫苗 、菌苗 、类毒
素) 或免疫血清 , 使机体 自 身产生或被动获得特异性 免疫力 , 是预防和治疗传染病重要 的手段 。 免疫分为平 时进行的预 防接种 和发生传染病 时 的紧急接种 。进行紧急免疫前必须对畜禽逐头逐 只
养殖技术顾 问2 0 1 3 . 7
的检疫 ,动物防疫措施是针对动物传染病而采取 的 预防、 控制和消灭的对策和办法。传染病能在畜禽 中
发生和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这三个基本条件 , 三者缺一不可 。缺少任何一项 , 传
5 隔离
隔离是指 当畜禽发生某种传染病时 ,根据检疫 结果把该群畜禽分为病畜 、疑似感染畜禽及假定健

对家畜家禽防疫实施方案

对家畜家禽防疫实施方案

对家畜家禽防疫实施方案家畜家禽防疫实施方案。

为了保障家畜家禽的健康和生产安全,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防疫方案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家畜家禽常常面临各种疾病的威胁,因此,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是保障养殖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下面将从预防疫病、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提出对家畜家禽的防疫实施方案。

首先,预防疫病是防疫工作的首要任务。

养殖场应该加强对家畜家禽的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定期对家畜家禽进行体温检测、疫病检测,及时发现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同时,加强对饲料、饮水的监管,确保家畜家禽的饲养环境卫生。

其次,疫苗接种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

对于常见的传染病,如禽流感、猪瘟等,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节点为家畜家禽接种疫苗,提高它们的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同时,要定期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疫苗接种的质量和效果。

另外,环境卫生管理也是防疫工作的重要内容。

保持养殖场的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杀虫,清理粪便和废弃物,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滋生,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

同时,加强对养殖场周边环境的管理,防止野生动物和害虫的侵入,减少外部病原的传播。

综上所述,对家畜家禽的防疫实施方案需要全面考虑预防、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防疫措施。

只有做好防疫工作,才能保障家畜家禽的健康和生产安全,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广大养殖户和相关管理部门能够高度重视防疫工作,切实加强防疫措施的落实,共同维护家畜家禽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2024年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样本(三篇)

2024年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样本(三篇)

2024年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样本畜禽及环境消毒管理规范一、在面临传染病威胁或疫情终止之际,应立即实施紧急消毒措施,并确保详细记录消毒过程。

二、一旦发现畜禽疑似传染病症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迅速向乡镇畜牧兽医站或县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以便尽快确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三、当畜禽养殖场内或其周边地区出现烈性传染病或疑似病例时,应立即启动隔离封锁程序及其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县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报。

四、引进畜禽时,必须严格索要检疫证明,并审查相关资质证明,以防止疫情传入。

五、畜禽养殖场内严禁饲养除目标畜禽以外的其他动物。

六、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确保所有畜禽均按程序接种,并佩戴标识,同时详细记录免疫情况。

七、积极配合县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调查与监测工作,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监督与指导。

八、对于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尸体及污染物,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畜禽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第一条为提升畜禽养殖场(基地)环境卫生与防疫管理水平,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打造标准化、宜居宜业的养殖环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本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乡镇需成立畜禽养殖场(基地)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大型养殖基地则需设立管委会,负责基础设施规划及公共环境卫生管理。

养殖场的卫生与防疫工作由本场(基地)负责,大型基地的管委会需指定专人进行管理。

各乡镇应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专业人员与群众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

第三条推行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养殖场(基地)环境卫生工作。

明确基地管委会与养殖户的责任,实行日清、周检、月结、季评制度,全面提升养殖场(基地)的卫生与文明水平。

第四条养殖场(基地)应根据养殖规模与污染防治需求,建设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以及粪便、污水贮存与处理设施。

已委托第三方进行废弃物处理的,可不自建处理设施。

第五条养殖场的污水、污物处理需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确保不污染环境。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范本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范本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范本1. 目的与范围本制度旨在加强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确保养殖场环境卫生,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本制度适用于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

2. 原则2.1科学性原则本制度制定的消毒防疫措施,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2综合性原则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应综合考虑养殖环境、养殖方式、病原体特性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防疫措施。

2.3及时性原则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应及时开展,减少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2.4预防性原则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防疫工作责任3.1养殖场责任人应落实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和动物的健康。

3.2养殖场应配备专职兽医师,监督并协助执行消毒防疫措施。

3.3全体职工都应按照要求参与消毒防疫工作,并接受相关培训。

4. 消毒措施4.1疾病防控预案制定并落实养殖场的疾病防控预案,明确各类疾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4.2隔离区域建立符合标准的隔离区域,对健康动物、疫情动物、出入场动物进行隔离防控。

4.3场地清洁定期清理养殖场场地,去除杂草、废弃物等,并保持地面干净、平整,防止积水。

4.4设备消毒定期对养殖设备进行消毒,包括饲料槽、水槽、饮水设备等,确保设备的卫生和安全。

4.5坚持消毒定期对养殖场的各类场所进行消毒,包括养殖房间、走道、办公室、待产室等,确保环境卫生。

4.6人员消毒督促养殖场员工按照规定进行个人卫生防护,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并提供必要的个人消毒用品。

4.7病虫害消毒加强对病虫害的消毒防控,包括对养殖场周边的草地、河流等进行清理和治理。

5. 监督与检查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应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及时纠正不合格的情况。

5.1内部检查养殖场应定期组织内部检查,对消毒防疫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并提出改进建议。

5.2外部检查养殖场应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外部检查,接受行业协会或专家团队的评估,提升消毒防疫工作质量。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是养殖场为保障动物健康和生产安全所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规定。

尤其在当前全球范围内新型疫情的冲击下,加强养殖场消毒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消毒防疫计划;2.加强日常消毒工作;3.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4.建立健全消毒记录;5.加强养殖场内外的卫生管理。

首先,制定消毒防疫计划是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的基础。

养殖场应该根据养殖规模和养殖种类制定相应的消毒防疫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操作。

消毒防疫计划应包括消毒剂的选择、消毒周期、消毒方法等详细内容,以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加强日常消毒工作是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殖场应当定期对动物饮用水、饲料、饲料存储容器、饲料槽、饮水器、动物圈舍等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干扰因素,保障动物的健康生长。

另外,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也是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的重要环节。

全面消毒应包括整体消毒和局部消毒。

整体消毒是对养殖场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包括饲养设施、污物处理设施、运输设备等;局部消毒是对重点区域进行消毒,如饲养场、饲喂场、收圈场等,以杀灭潜在病原体,提高养殖场的卫生水平。

此外,建立健全消毒记录也是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养殖场应当建立消毒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日期、时间、消毒区域、消毒剂使用量等信息,并保存相关消毒剂的购买记录和消毒剂的有效期等信息,以便日后查阅和追溯。

最后,养殖场应加强养殖场内外的卫生管理。

养殖场应定期清理养殖场内外的污物,加强场地的清洁消毒工作。

同时,养殖场还应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动物疾病,确保养殖场的卫生状况和动物的健康。

综上所述,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养殖场动物的健康和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养殖场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消毒防疫计划,并加强日常消毒工作和定期全面消毒,建立健全消毒记录,加强养殖场内外的卫生管理。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4篇)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4篇)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制度是指养殖场对动物养殖过程中采取的卫生措施和疾病预防措施。

下面是一些通常的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1. 清洁和消毒:养殖场应定期清洁和消毒饲料槽、水槽、饮水设备、粪便清理设备等。

清洁和消毒可以有效杀死病原体,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 分离和隔离:养殖场应建立合理的动物分离和隔离制度。

对于有疾病或感染风险的动物,应尽快隔离并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3. 病死动物处理:养殖场应制定病死动物的处理方法。

病死动物应及时处理,防止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4. 饲料和水源的安全:养殖场应保证饲料和水源的质量安全。

饲料和水源可能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测。

5. 动物健康监测:养殖场应建立动物健康监测制度,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

对于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疾病控制。

6. 人员卫生管理:养殖场应指导养殖人员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护工作,包括洗手、换衣服、佩戴口罩等。

这有助于防止人员将病原体带入养殖场。

7. 记录和报告:养殖场应建立和维护动物健康档案和卫生记录,记录每只动物的生长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疾病发生情况等。

同时,养殖场应及时报告动物疫情,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疾病防控工作。

以上只是通常的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实际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制度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2)一、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参观猪场,必要时须经场长许可。

任何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必须洗澡和更换生产区的工作服、工作鞋,个人衣物必须全部放在生产区以外,并遵守场内一切防疫制度。

二、猪场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它动物,猪场食堂不准外购猪肉及其制品。

生产区内不准带入可能染疫畜产品或其他物品,凡进入生产区的物品必须严格消毒。

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只和其他动物疫病,配种人员不得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三、生产区外的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运送饲料和物品的车辆必须固定专车,并只能停放在生产区外,司机不能养猪和进入其他猪场。

预防动物疫病措施

预防动物疫病措施

预防动物疫病措施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防止养殖场以外有害病原微生物进入养殖场:坚持自繁自养,防止引种带入病原体。

非引种不可时,加强引种检疫,把好疫病入口关。

从源头上控制和杜绝疫病传入。

慎重引种。

养殖户自身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禁止从不明健康状态场和健康等级低于本场的种源提供场引种。

引种和选购畜禽时,要了解相关的防疫和疫病控制情况,事先进行检疫监测并索取相关的检疫证明,引入的畜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和相应的检疫、免疫等技术措施处理,确认健康无疫后方可转入正常饲养。

不要随意到市场或不了解情况的畜禽场购进种畜禽,也不要随意从畜禽贩子手中购买畜禽饲养,避免因引种不当引入外来疫病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种畜禽繁育场要主动开展畜禽疫病净化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各级种畜禽繁育场的管理,未开展疫病净化的种畜禽场不得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合格证。

加强和完善检疫监督管理,推行引种检疫报批制度,引种必须检疫,未经报批和检疫的种畜禽不得引进。

完善产地检疫工作,未按免疫程序免疫的畜禽不得开据产地检疫证明和出售。

规范畜禽贩运和市场的监督管理,无产地检疫证明的畜禽不得贩运和进入市场交易。

2.加强养殖环境治理,消除病原体入侵机会(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养殖环境治理,改善养殖环境,制定严格的定期消毒制度是有效清除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控制畜禽传染病传播的重要保证。

养殖场的选址和规划布局是改善养殖环境的前提。

养殖场的选址要符合相关规定,与周围环境不能造成相互影响。

场内布局要根据具体地点的气候风向、地形地貌、场址形状和周边实际情况等进行统一规划,生活区、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应严格区分,设隔离屏障,各区出入口均应设立消毒设施,定期更换和轮流使用不同消毒药物。

生活区与生产区不能相互影响,粪污处理区应设在下风口地势较低的地方,不能对生产区和生活区造成影响。

生产区设计建设应按照方便管理的原则,根据不同猪群的生理和生产用途,符合生产流程和满足不同生理需要而不互干扰。

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模版

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模版

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模版一、引言养殖场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防疫工作对于确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为加强养殖场的防疫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明确防疫责任,规范防疫措施,保障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二、目的该制度旨在加强养殖场的防疫管理,确保动物和产品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养殖场,包括禽类、畜类等不同种类的养殖场。

四、防疫责任1. 养殖场负责人应对养殖场的防疫工作负总责,并明确防疫工作的具体责任人;2. 防疫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编制、执行和监督防疫工作计划;3. 全体员工应接受防疫知识培训,严格按照工作要求执行防疫措施。

五、防疫措施1. 健康管理a. 对所有进入养殖场的动物进行健康检测,确保携带疫病的动物不进入养殖场;b. 定期开展养殖场内动物的体检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c.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2. 疫苗接种a. 根据动物种类和防疫要求,制定疫苗接种计划;b. 严格按照接种计划,及时接种疫苗,记录接种情况;c. 对接种疫苗的动物进行随访观察,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3. 消毒措施a. 建立消毒记录制度,明确消毒频次和方法;b. 使用符合标准的消毒药剂,确保消毒效果;c. 对养殖场区域、设施、设备等进行定期消毒,消除病原体。

4. 环境卫生a. 定期清理养殖场区域,保持环境清洁;b. 及时清理垃圾,防止垃圾滋生病原体;c. 确保养殖场的卫生设施和设备完好,定期检查维护。

5. 定期检疫a. 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养殖场内的动物进行定期检疫;b. 对进出养殖场的动物进行检疫,确保无疫病动物的进场;c. 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六、应急措施1.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疫病的应急处理措施;2. 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 发现疫情或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范本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范本

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范本1. 引言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是为了确保养殖场环境的卫生和畜禽健康,降低疾病传播和损失,并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本制度旨在规范养殖场的卫生防疫措施,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提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 养殖场卫生管理责任2.1 养殖场负责人应明确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卫生防疫意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卫生防疫工作。

2.2 养殖场负责人应组织卫生防疫培训,提高养殖场员工的卫生防疫意识和技能,确保其具备适应性和专业性。

3. 养殖场卫生防疫措施3.1 环境卫生管理a) 养殖场应定期清理垃圾,保持场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

b) 养殖场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水设施,防止污水积聚和恶臭产生。

c) 养殖场应进行定期除害,如消杀、灭鼠等,防止虫害和害兽对畜禽的潜在威胁。

3.2 疫病监测与预防a) 养殖场应建立畜禽健康档案,定期检测畜禽的健康状况。

b) 养殖场应严格控制畜禽的进出,确保生物安全。

c) 养殖场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暴发。

3.3 饲料及水源管理a) 养殖场应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饲料,防止因饲料感染造成畜禽疾病。

b) 养殖场应定期检测水源质量,防止因水源感染造成畜禽疾病。

c) 养殖场应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

3.4 畜禽屠宰及产品加工卫生a) 养殖场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畜禽的屠宰工作,确保卫生安全。

b) 养殖场应建立畜禽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产品来源可追溯,防止潜在食品安全风险。

4. 养殖场卫生防疫记录4.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卫生防疫记录档案,详细记录卫生防疫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4.2 卫生防疫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入场禽畜检疫证明、饲料、水源和环境检测结果、疫苗接种记录、药物使用记录等。

5. 养殖场卫生防疫督查与考核5.1 养殖场应接受相关部门的卫生防疫督查,配合督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整改不足之处。

5.2 养殖场应定期对自身的卫生防疫工作进行评估与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改进工作。

养殖场疫情扑灭制度

养殖场疫情扑灭制度

养殖场疫情扑灭制度引言概述:养殖场疫情扑灭制度是指针对养殖场浮现的疫情,制定的一套完整的控制和扑灭疫情的措施和规定。

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保护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农产品质量和保障消费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养殖场疫情扑灭制度的内容。

一、疫情监测与报告1.1 疫情监测:建立养殖场疫情监测系统,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疫情监测,包括动物健康状况、疫情传播风险等方面的监测。

1.2 疫情报告: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发现的疫情情况,确保信息畅通和反应迅速。

1.3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疫情数据进行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疫情风险,为制定有效的扑灭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隔离与消毒措施2.1 隔离措施:对疫情暴发的养殖场,应即将实施隔离措施,将疫情区域与非疫情区域隔离开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2.2 消毒措施:对养殖场内的设施、设备、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采用有效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病原体被有效杀灭,减少传播风险。

2.3 人员防护:对从事疫情扑灭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对人员的健康监测,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三、动物检疫与免疫3.1 动物检疫:对养殖场内的动物进行定期检疫,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和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3.2 免疫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对养殖场内的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3.3 疫苗质量监管:加强对疫苗生产和使用的监管,确保疫苗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防止因疫苗问题引起新的疫情。

四、卫生管理与环境改善4.1 卫生管理:建立健全的养殖场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动物粪便处理、饲料卫生、饮水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4.2 环境改善:对养殖场的环境进行改善,包括改善通风条件、减少密度、提供干净的饮水等,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

4.3 定期清洁消毒: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清除污物和病原体,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和卫生。

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范本

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范本

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养殖场内动物的健康状况,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扩散。

适用范围包括养殖场内的所有动物、人员和设施。

二、养殖场管理责任1. 养殖场负责人应建立健全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实施。

2. 养殖场负责人应指定专人负责养殖场的防疫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监督。

3. 养殖场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养殖场的卫生状况和防疫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

三、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措施1. 动物进场前应进行健康检查,并出具健康证明。

2. 动物饮水和饲料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并进行消毒。

3. 动物圈舍应保持干燥、通风和清洁,定期进行卫生消毒。

4. 动物群体内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应立即进行隔离和报告。

5. 动物死亡情况应及时记录,并对死亡动物进行检测和处理。

四、养殖场人员防疫管理措施1. 养殖场人员应按要求进行健康检查,并定期进行身体状况的监测。

2. 养殖场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包括经常洗手、戴口罩等。

3. 养殖场人员应接受相关防疫知识培训,并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4. 养殖场人员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

五、养殖场设施防疫管理措施1. 养殖场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隔离和消毒条件。

2. 养殖场设施应定期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确保无死角。

3. 养殖场设施应配备灭菌设备,并按要求进行消毒操作。

4. 养殖场设施应定期检测水源水质、空气质量等,并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处理。

六、风险管理和紧急情况处理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

2. 养殖场应制定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

3. 养殖场应与当地兽医部门和相关机构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报告和协调防疫工作。

4. 养殖场应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和报告,确保动物健康状况的实时掌握。

以上为养殖场防疫管理制度的范文,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禽养殖场综合防疫技术
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防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把疫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疫病是传染病的简称,疫病传播有三个必要环节:传染源(向外界排放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的患病动物或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使病原微生物传播扩散并侵入易感动物体内的通道或方式)、易感动物群(某种动物对某种病原天生具有易感性,如家猪和野猪对猪瘟病毒没有抵抗力,容易感染,就是猪瘟病的易感动物;而山羊和鸡等不会感染猪瘟,就不是猪瘟的易感动物。

一定数量的易感动物构成易感动物群,又叫易感畜群)。

易感动物受到感染后又变成了新的传染源,开始了下一个循环。

综合防疫就是采取一系列有效方法,切断疫病流行中的一个或数个环节,从而有效阻止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进而控制甚至扑灭传染病。

1.把“预防为主”的原则落实到建场前建设中
1.1.选址时实行“防疫一票否决制”。

场址必须有利于防疫,否则另行选址。

根据《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7号)的规定,养殖场(孵化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米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米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米;
(二)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
(三)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养殖场养殖小区投资相当大,一经建成,短期内不可能搬迁。

因此,选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务必高度重视。

笔者所在的县,近10年来,多数养猪场都发生过疫情,甚至是重大动物疫情,不少场因此停产或者转产,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

但是,离县城几公里有一个养猪场,几年来一直太平无事,效益可观。

重要原因是选址较好,避开了人口密集区和主要交通线,离主干公路虽然只有200米,但由于地势比主干公路高了100米,有悬崖绝壁阻挡,自成体系,实属风水宝地。

1.2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布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场区周围建有围墙;
(二)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
(三)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并有隔离设施;
(四)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各养殖圈舍(栋)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
(五)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
(六)生产区内各养殖圈舍(栋)之间距离在5米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

禽类饲养场、养殖小区内的孵化间与养殖区之间应当设置隔离设施,并配备种蛋熏蒸消毒设施,孵化间的流程应当单向,不得交叉或者回流。

1.3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具有下列设施设备:
(一)场区入口处配置消毒设备;
(二)生产区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设施设备;
(三)圈舍地面和墙壁选用适宜材料,以便清洗消毒;
(四)配备疫苗冷冻(冷藏)设备、消毒和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或者有兽医机构为其提供相应服务;
(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
(六)有相对独立的引入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

1.4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有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或者乡村兽医。

患有相关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动物饲养工作。

1.5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按规定建立免疫、用药、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等制度及养殖档案。

2.把预防措施扎扎实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2.1.自繁自养,尽量不在外面引入畜禽。

万一要引入,引入的畜禽应搞好检疫和隔离,隔离时间一般在15—45天,确信健康后再进入生产圈舍。

2.2.提倡动物福利,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提高机体抵抗力,如饲喂全价饲料,不喂霉变、有毒、有害饲料,做好断奶工作,防暑保温,保持空气清新流通等。

2.3.改进设施,防止鼠、鸟、兽类进入。

2.4.不从场外带入未经熟制的肉、蛋、奶、活畜禽、宠物等,禁止人员随意往来,特别是严禁饲养场、养殖小区内不同区域的员工互相往来。

谢绝参观,杜绝畜禽贩子进入生产区和隔离区。

2.5.建立并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如平时搞好卫生,清扫圈舍,每周消毒一次,周围或本场有疫情时每天消毒一次,一定时期(如1个月至2个月)更换一类消毒药品。

2.6.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2.7.定期驱虫。

2.8.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的原理是:畜禽接种疫苗后能产生对应的抗体,在一定时期内,对相应的传染病具有坚强的抵抗力,能使接种对象迅速消灭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从而阻断该病的流行。

养殖场、养殖小区要按照免疫程序对畜禽接种多种疫苗,一般剂量可以适当加大。

注意两种疫苗接种时间应间隔在一周左右。

除病畜(禽)和部分妊娠母畜外,要头头接种,只只注射,做到能免皆免,应免必免。

从近几年疫病流行的教训来看,有一句话必须牢记在心:疫苗接种不是万能的,不搞疫苗接种是万万不能的!猪的疫苗接种程序见农业部《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等有关规定。

2.9.育肥畜禽或蛋禽全进全出,至少同一栋圈舍内的畜禽要做到全进全出。

在现代化养殖场中,兽医工作者最主要的工作是消毒;其次是疫苗接种;最后才是治疗。

如果本末倒置,一定会出大问题。

3.迅速果断、科学地扑灭疫情
动物传染病也是一种天灾,防范难度极大,由于各种原因,传染病仍在一定范围内流行。

在不幸发生了传染病后,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果断行事,迅速扑灭。

3.1.及时报告疫情,内容包括动物种类、发病时间、地点、发病及死亡数、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前是否发生过同类情况、防治措施与效果等,应迅速报告政府或上级业务部门,一般应逐级上报。

不得讳疾忌医。

3.2.业务部门诊断。

3.3.隔离。

按病畜禽群、可疑感染畜禽群,假定健康群进行隔离。

3.4.封锁。

由县级以上农牧部门划定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在最后一头病畜治愈或死亡、或捕杀后,经一个潜伏期后,再无疫情发生时,经终末消毒后,解除封锁,程序同封锁。

3.5.捕杀。

对患烈性传染病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畜禽一律捕杀。

3.6.对患传染病的畜禽采用“四禁止(禁止销售、禁止屠宰、禁止食用、禁止移动)、一处理(尸体无害化处理,多用深埋法、焚毁法)”原则处置。

3.7.消毒。

病畜禽粪尿、污染物须彻底消除,进行无害化处理(焚烧或深埋,或生物发酵)。

疫点疫区应进行多次全面彻底的消毒;
3.8.紧急预防接种。

在发生疫情时,用相应的疫苗在疫点周围进行突击性的接种,建立5—10公里宽的免疫带。

3.9.治疗。

发生传染病后一般不予治疗,如果治疗,用药必须用够疗程,彻底治愈,比如猪丹毒等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