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3.2第5课时 利用向量知识求距离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2-1课件:3.2.4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距离

2019-2020学年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2-1课件:3.2.4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距离

2
21
∴ =
,
,
, 即|| =
.
3 3 6
6
答案:A
-11-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十七分。
第4课时 用向量方法求
空间中的距离
题型一
题型二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题型三
点到平面的距离
【例2】 在三棱锥B-ACD中,平面ABD⊥平面ACD,若棱长
AC=CD=AD=AB=1,且∠BAD=30°,求点D到平面ABC的距离.
到平面 α 的距离为|| =
|·|
.
||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十七分。
-6-
第4课时 用向量方法求
空间中的距离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因此要求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分以下几步完成:(1)求出该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
的向量;(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
= 0,
2
2
-13-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十七分。
第4课时 用向量方法求
空间中的距离
题型一
∴y=−
题型二
3
,
3
代入 d=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典例透析
题型三
= − 3, 可取n=(− 3, 1,3),
|·|
, 得d=
||
即点 D 到平面 ABC
3 3
2+2
39
.
13
13
第4课时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距离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点 十七分。

高二数学距离的向量计算方法

高二数学距离的向量计算方法
---距离的向量计算方法
2017年12月9日星期六
Ctrl+Alt+M=菜单栏;Ctrl+Alt+T=工具栏;Ctrl+Alt+S=滚动条;Ctrl+Alt+H=窗口;Ctrl+Alt+B=背景 (按一次组合键,显示,按同样的组合键,隐藏)
1. 距离的定义 一点到它在一个平面内的正射影的距离叫做这 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时,直线上任一点到与它平 行的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当两平面平行时,一 个平面上任一点到另一 个平面的距离,叫做两 平行平面的距离. 以上都可以转化为: 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解问题。 α
呀,怎么搞的,小琴的谦卑语气没有了撒,取而代之的更像是一种老婆在极度关心老公的出差之后回到家的各种问候的语气。子溏帅 哥也毫不介意地回答小琴道,“嗯,顺利完成了。”自不必说,他又是很温柔的回答道。这声音真是一把利器啊,我在一旁也被寒得 一身鸡皮疙瘩,哪有女人能受得了啊。唔等一下,大少爷一起回来?但是我怎么看也就只有一个子溏愣在这里而已嘛!于是,我不自 觉得到处张望,想找一下传说中的大少爷。子溏貌似看出来我在做甚,于是就对我说道,“小兄弟,你不用再张望了,大少爷刚刚回 去了。”说罢,便指着已经远离我们但是还勉强能看到一些人影的人群方向,“最高的那个,就是我师傅!”纳尼!那个大彪悍是你 的师父?不对,我们不是在说大少爷吗?你怎么话题转得那么快啊?不对,纳尼!难道你的师父是大少爷?话说,这大少爷不应该是 和丑妇人一个德行才对的吗?应该是又肥又矮满脸狰狞样才对吧?此时,我心中正在激烈地翻滚着。小琴看我一脸惊讶状,就对一开 始她下跪的那件事向我作了解释。原来,小琴是给大少爷下跪的,而且这个大少爷不喜欢和不认识的人有什么眼神接触,难怪小琴把 头埋得这么深。但是我们跪是跪下了,貌似这个大少爷没有注意到我们俩的存在似的,直径走了过去。也许,这就是我们微不足道的 表现的最好的例子了吧。虽然知道了大少爷是那个大汉了,但是我就更好奇这个大少爷是干啥子的了。不是听说是个朝中大官吗?干 嘛穿着一副侠士衣,而且他散发出来的就是去干架的那种气息。还有,他和这位子溏兄去做任务?这是去打怪兽还是公会任务神马的 啊?真心想不明白!子溏兄见我一直在思考什么东西,打趣地问了我话,“小兄弟,你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吗?”惊!被他这么问一句 我心中愣是一惊!这怎么能说我在无国界地天马行空地歪歪中呢?于是,我就说到,“没什么,我在发呆而已。”“嗯?这样啊。” 此时子溏的声音听起来简直就是在怀疑我似的。难道,这个帅哥已经看出来了,看出来了我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小琴,我先走一 步了,还有事要忙。”说罢,子溏就咻的一声消失了。这个,这个子溏深不可测啊,说起话来能放倒一片女人,问起话来又直中要害, 貌似会读心术似的。这时,我转向小琴,发现她露出一脸依依不舍的样子,哎,这花痴时间还没结束吗?我带有取笑意味地对小琴说 道,“子溏兄,你是不是要继续带我去熟悉熟悉你家宅子呢?”小琴听罢,回过神了,作一脸生气状,果然是被我说到点子上去了, 只能装怒去遮掩自己的难为情。然后带着我继续参观这大少爷宅子去了。花了半天时间,总算把这位大少爷的宅子给走了一遍了。其 实,这地方除了很大之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高中数学(人教A)选修2-1课件:3.2.5利用向量知识求距离(选学)

高中数学(人教A)选修2-1课件:3.2.5利用向量知识求距离(选学)

(4)求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设直线 a∥平面 α,A∈a,B∈α,n 是平 面 α 的法向量,过 A 作 AC⊥α,垂足为 C, 则A→C∥n, ∵A→B·n=(A→C+C→B)·n=A→C·n, ∴|A→B·n|=|A→C|·|n|. ∴直线 a 到平面 α 的距离 d=|A→C|=__|_A→_|Bn_·|n__| ___.
(5)求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设 n 是两平行平面的一个法向量,A、B 分别是两平行平面 |A→B·n|
上的任意两点,则两平行平面的距离 d=___|n_|______.
2.空间两几何元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距离,除两点 间距离及点线距外都具有相同的表达形式,即 d=|A→|Bn·|n|.其中 A、B 是分别在__两__个_几__何_元__素_上_______的点,n 是__平_面__的_法__向_量_____ (几何元素中含平面时),或与两异面直线都垂直的向量(几何元 素为两异面直线时),明确了原理,求距离问题就很容易掌握.
• [方法规律总结] 求两点间距离可转化为求向 量的模.解题的关键是将所求向量用已知长 度和夹角(尤其是垂直)的向量线性表示,然 后按向量数量积运算法则计算.
正方形 ABCD、ABEF 的边长都是 1,而且平面 ABCD、ABEF 互相垂直,点 M 在 AC 上移动,点 N 在 BF 上移动,若 CM= BN=a(0<a< 2).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选修2-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第三章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第5课时 利用
1 自主预习学案 2 典例探究学案 3 巩固提高学案
自主预习学案
• 1.理解空间中各种距离的概念. • 2.掌握运用向量方法求各种空间距离.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2-1《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5课时)》教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2-1《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5课时)》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2.5 利用向量知识求距离(名师:蒋力)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通过这节课学习,掌握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二)学习目标1.利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的点到平面的距离2.利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的线到平面和平面到平面的距离3.利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的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三)学习重点1.利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的点到平面的距离2.利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的线到平面和平面到平面的距离3.利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的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四)学习难点1.对向量法证明空间距离的理解.2.对各种证明方法的熟练掌握.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填一填:1.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d 就是 PM 在n 上的射影长 ,即MP nd n=.2、异面直线的距离(如图):设向量n与两异面直线a 、b 都垂直,M ∈a 、P ∈b ,则两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d 就是 PM 在n 上的射影长 ,即MP nd n=3、线到平面的距离(如图):平面α∥直线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点M ∈α、P ∈l ,平面α与直线l 间的距离d 就是 PM 在n 上的射影长 ,即MP nd n=.4、平面到平面的距离(如图):平面α∥β,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点M ∈α、P ∈β,平面α与平面β的距离d 就是 PM 在n 上的射影长 ,即MP nd n=.2.预习自测1.如图所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A C 的中点E 与AB 的中点F 的距离为_________.. 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两点间的距离【解题过程】,,,,,02222a a a a E F a ⎛⎫⎛⎫⎪ ⎪⎝⎭⎝⎭ =点拨:利用向量的模长公式计算两点间的距离.2.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O 是A 1C 1的中点,则点O 到平面ABC 1D 1的距离为__________.y. 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如图建立坐标系,平面ABC 1D 1的法向量为()1,0,1,n =()111111,,1,0,0,1,,,02222O D OD ⎛⎫⎛⎫=-- ⎪ ⎪⎝⎭⎝⎭则点O 到平面ABC 1D 1的距离为:1OD n d n==点拨:利用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即可.3、正方体ABCD —1111A B C D 的棱长为a ,则点1A 到平面11AC D 的距离为_________.. 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如图建立坐标系,y平面ABC 1D 1的法向量为(),0,,n a a =()()()1111,0,,0,0,,,0,0A a a D a A Da =-则点O 到平面ABC 1D 1的距离为:11A D n d n ==点拨:利用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即可.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1)空间中如何求点到面的距离?方法1:直接作或找距离; 方法2:等体积法(2)向量的射影公式:a 在b 上的射影为cos ,a ba ab b<>=2.问题探究探究一 结合实例,认识空间距离★ ●活动① 归纳提炼概念我们知道要想求空间一点到一个面的距离,就必须要先找到这个距离,而找这个距离恰恰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往往这个距离不易找到,我们以前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体积法(抢答),我们前面学习了空间向量,那么我们接下来试着用向量法解决这个难题.如图,,,平面垂足为则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线段的长度 .PO O P PO αα⊥若AP 是平面α的任一条斜线段,则在,cos 中PA PO Rt POA PO PA APO PO ⋅=∠=如果令平面的法向量为,考虑到法向量的方向,可以得到点P 到平面的距离为PA n PO n ⋅=因此要求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1)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2)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 同理,我们可以得到下面几个空间距离的求法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线的距离d =为斜向量,为法向量)平面到平面的距离:也是转化为点到线的距离||n d =AP 为斜向量,为法向量)探究二 利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例1.如图,在四棱锥O ABCD -中,底面ABCD 四边长为1的菱形,4ABC π∠=,OA ABCD ⊥底面, 2OA =,M 为OA 的中点,求点B 到平面OCD 的距离.答案:23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作AP CD ⊥于点P ,如图,分别以AB,AP ,AO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坐标系(0,0,0),(1,0,0),((0,0,2),(0,0,1)A BP D O M , 2),(2)OP OD =-=- ∵(),,0,0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OCD n x y z nOP n OD ∴⋅=⋅=即 2020y z x y z-=⎪+-=⎪⎩(解得z n =设点B 到平面OCD 的距离为d ,则d 为OB在向量(0,n =上的射影的绝对值,(1,0,2)OB =-∵, 23OB n d n⋅==∴. 所以点B 到平面OCD 的距离为23点拨: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向量射影公式转化为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类训练:如图,在四棱锥中,侧面P AD ⊥底面ABCD,侧棱P ,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其中BC ∥AD,AB ⊥AD,AD=2AB=2BC=2,O 为AD 中点,求点A 到平面PCD 的距离.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解:连接OC,分别以OC ,OD ,OP 所在直线为x,y,z 轴建立坐标系.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1,0,1),(1,1,0)CP CD =-=-n CP n CD ⎧⋅=⎪⎨⋅=⎪⎩,所以⎩⎨⎧00x z x y -+=-+=; 令x =1,则y=z =1,所以(1,1,1)n = 又(1,1,0)AC =则点A 到平面PCD的距离为:n AC d n⋅==点拨: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向量射影公式转化为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探究三 利用向量法求线到平面的距离 例2已知斜三棱柱1111,902,,在底面上的射影恰为的中点,ABC A B C BCA AC BC A ABC AC D ︒-∠===又知11BA AC ⊥,求1CC 到平面1A AB 的距离.. 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线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如图,取AB 的中点E ,则//DE BC ,∵BC AC ⊥,∴DE AC ⊥, 又1A D ⊥平面ABC ,以1,,DE DC DA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坐标系,则(0,1,0)A -,(0,1,0)C ,(2,1,0)B ,1(0,0,)A t ,1(0,2,)C t ,1(0,3,)AC t =,1(2,1,)BA t =-- ,(2,0,0)CB =,求1CC 到平面1A AB 的距离,即求1C 到平面1A AB 的距离,由21130AC BA t ⋅=-+=,得t =设平面1A AB 的法向量为(,,)n x y z =,1AA = ,(2,2,0)AB =,10220n AA y n AB x y ⎧⋅=+=⎪⎨⋅=+=⎪⎩, 设1z =,则n = ∴点1C 到平面1A AB的距离1||||AC n n d ⋅==点拨: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向量射影公式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类题训练1.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棱长为1,E 为11D C 的中点,求下列问题:(1) 求点1B 到面BE A 1的距离;答案:23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线到平面,面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D -,则),1,1,0(),0,21,1(11-=-=∴B A E A ,设),,(z y x =为面BE A 1的法向量则⎪⎩⎪⎨⎧=-=+-⇒⎪⎩⎪⎨⎧=⋅=⋅0210011z y y x B A n E A n 取1=x ,得2,2==z y ,)2,2,1(=∴ 选点1B 到面BE A 1的斜向量为)0,1,0(11=B A 得点1B 到面BE A 1的距离为32||11==n d点拨:建立坐标系,用向量射影公式求出点到面的距离. (2)求C D 1到面BE A 1的距离;答案:13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线到平面,面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2,2,1()1(:1=BE A 的法向量知平面由解 )0,0,1(11=A D 斜向量111113D A nD A BE d n→→→⋅∴==点到面的距离为点拨:建立坐标系,用射影公式转化为求出点到面的距离. (3) 求面DB A 1与面11CB D 的距离;. 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线到平面,面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1,1,1(:11-==AC BD A 的法向量为由图知平面解 )0,0,1(11=A D 又斜向量1111D A nD A BD d n→→→⋅∴==点到面的距离为33111的距离为与即面CB D BD A 点拨: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向量射影公式转化为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 同类训练: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侧棱12AA D E =,,分别是1CC 与1A B 的中点,点E 在平面ABD 上的射影是ABD △的重心G ,求点1A 到平面AED 的距离.. 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2CA a =,则()()()()()12212,0,0,0,2,0,0,0,1,2,0,2,,,1,,,333A a B a D A a E a a G a a ⎛⎫ ⎪⎝⎭. 从而()2,,,0,2,1333a a GE BD a ⎛⎫==- ⎪⎝⎭.由0GE BD GEBD ⊥⇒=·,得1a =, 则1(202)(200)(111)A A E ,,,,,,,,. 自1A 作1A H ⊥面AED 于M ,并延长交xOy 面于H ,设(),,0H x y ,则()12,,2A H x y =--. 又()()2,0,1,1,1,1AD AE =-=-.由112(2)20(2)20A H AD x A H AE x y ⊥---=⎧⎧⇒⎨⎨⊥--+-=⎩⎩,,11x y =⎧⇒⎨=⎩,,得(110)H ,,.又1111111cos ,cos ,A M AA A A A M AA A A A H =<>=<>= .点拨: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向量射影公式转化为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探究四 利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公垂线夹在异面直线间的部分,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 思考:任意两条直线都有公垂线么?有几条? 注意:①公垂线与两异面直线相交垂直,不是异面垂直 ②任意两条异面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公垂线③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是分别连接两条异面直线上两点的线段中最短的一条.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呢?定义: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那么,我们怎样求出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呢?由图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等于其中一条直线a 到过另一条直线b 且与这条直线a 平行的平面的距离.即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可以转化为直线a 上任一点A 到平面α的距离.接下来可按照向量法求点到直线距离求出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定义:若,n a n b ⊥⊥,则我们称n 为直线,a b 的公垂向量.求法:①作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a b,求直线,a b 的公垂向量n ,即此异面直线,a b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②在直线,a b 上各取一点,A B ,作向量AB;③求向量AB 在n 上的射影d ,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为AB nd n⋅=例3.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棱长为1,E 为11D C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B D 1与E A 1的距离.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解题过程】xyz D -系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解:111(0,0,1)(1,1,0)(1,0,1)(0,,1)2则、、、D B A E111(1,,0),(1,1,1)2A E DB →→∴=-=-B D E A z y x n 11,),,(是与设=都垂直的向量,则⎩⎨⎧==⇒⎪⎩⎪⎨⎧=⋅=⋅x z x y B D n A 320011,取1=x ,得一个法向量为)3,2,1(=n 选11BD E A 与的两点向量)0,0,1(11=A D 得11BD E A 与的距离为141411==d 点拨: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向量射影公式转化为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类训练: 如图,正四棱锥S ABCD -的高2SO =,底边长AB =.求异面直线BD 和SC 之间的距离.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解题过程】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 ⎫⎪⎪⎭,B ⎫⎪⎪⎭,C ⎛⎫ ⎪ ⎪⎝⎭,D ⎛⎫ ⎪ ⎪⎝⎭,()0,0,2S),2DB CS⎫∴==⎪⎪⎭令向量(),,n x y z=,且,n DB n CS⊥⊥,则n DBn CS⎧=⎪⎨=⎪⎩得0,0,x yx yì+=ïíï-+=î取1z=得()n=.∴异面直线BD和SC之间的距离为:OC ndn==点拨: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向量射影公式转化为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3. 课堂总结知识梳理(1)要求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分为以下三步:①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②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③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2)求异面直线的距离分三步:①作直线,a b的方向向量,a b,求直线,a b的公垂向量n,即此异面直线,a b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②在直线,a b上各取一点,A B,作向量AB;③求向量AB在n上的射影d,则异面直线,a b的距离为AB ndn⋅=(3)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平面到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重难点归纳(1)熟记和掌握射影公式AB ndn⋅=.(2)向量AB是点A出发的,与平面内任意一点B的斜线段对应的向量,因此尽量取特殊点,方便计算.(三)课后作业基础型自主突破1.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则点D1到平面A1BD的距离是________.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解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10,0,22,0,20,0,02,2,0D A D B 、、、∴()112,0,0D A =, ()()12,0,22,2,0DA DB == 、设(,,)n x y z=为平面1A BD 的法向量.由100n DA n DB ⎧=⎪⎨=⎪⎩得220,220,x z x y ì+=ïí+=ïî取1x =得()1,1,1n =-- ∴点1D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为11||D A n d n==. 点拨:建立合适的坐标系,用射影公式转化为求点到直线的距离.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F 分别为BB 1,CD 的中点,则点F 到平面A 1D 1E 的距离为________.. 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解析: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A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1(0,0,1)、E (1,0,12)、F (12,1,0)、D 1(0,1,1).∴()11111,0,,0,1,02A E A D ⎛⎫=-= ⎪⎝⎭.设(,,)n x y z=为平面11A D E 的法向量.由11100n A E n A D ⎧=⎪⎨=⎪⎩ 得10,220,x y y ì-=ïíï=î取1x =得()1,0,2n = 又11112A F ⎛⎫=- ⎪⎝⎭ ,,,∴点F 到平面A 1D 1E 的距离为1A F n d n==点拨:建立合适的坐标系,用射影公式转化为求点到直线的距离.3.在四面体P -ABC 中,P A ,PB ,PC 两两垂直,设P A =PB =PC =a ,则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__. 【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解析:根据题意,可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P -xyz ,则P (0,0,0)、A (a,0,0)、B (0,a,0)、C (0,0,a ).过点P 作PH ⊥平面ABC ,交平面ABC 于点H ,则PH 的长即为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P A =PB =PC ,∴H 为△ABC 的外心.又∵△ABC 为正三角形,∴H 为△ABC 的重心,可得H 点的坐标为(,,)333a a a.∴PH =∴点P 到平面ABC . 点拨:建立合适的坐标系,用射影公式转化为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4 在边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 D 和AC 的距离为( )ABC D .1 答案:A .解析:【知识点】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解题过程】解:如图建立坐标系D xyz -,则1(1,0,1)(0,0,0)(1,0,0)(0,1,0)A D A C 、、、1(1,0,1),(1,1,0)DA AC ∴==- ,设1,DA AC 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为(,,)n x y z =,则10n DA n AC ⎧=⎪⎨=⎪⎩,即00x z x y +=⎧⎨-+=⎩, 取1x =,则1,1y z ==-,所以()1,1,1n =-.在两直线上取,D A ,则()1,0,0DA =1A D ∴ 与AC的距离d 点拨:建立合适的坐标系,用射影公式转化为求直线到直线的距离. 5.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11,A B CD 的中 点,求点B 到截面1AEC F 的距离.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1,0,0)A ,1(0,,0)2F ,1(1,,1)2E ,设(,,)n x y z = 为面1AECF 的一个法向量,则00n AE n AF ⎧∙=⎪⎨∙=⎪⎩即102102y z x y ⎧+=⎪⎪⎨⎪-+=⎪⎩令1x =得(1,2,1)n =-,又(0,1,0)AB = ,所以点B 到截面1AEC F的距离为||||AB n d n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6.如图,已知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 F 分别为,AB AD 的中点,GC 直于ABCD 所在平面α,且2GC =,求:点B 到平面EFG 的距离.. 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z则(0,4,0),B (2,4,0),(4,2,0),(0,0,2)E F G ,设(,,)n x y z = 是平面EFG的一个法向量,00n GE n GF ⎧∙=⎪⎨∙=⎪⎩ 即24204220x y z x y z +-=⎧⎨+-=⎩令1x =得(1,1,3)n = 所以向量(2,0,0)EB =- 在n上的射影长为||||EB n d n ⋅==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能力型 师生共研7.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14,6,4AB AD AA ===,M 是11A C 的中点,P 在线段BC 上,且2CP =,Q 是1DD 的中点,求:(1)异面直线AM 与PQ 所成角的余弦值;(2)M 到平面1AB P 的距离.答案:(1(2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解:(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B —xyz ,则()()()()4,0,02,3,40,4,04,6,2A M P Q 、、、,∴(2,3,4),(4,2,2)AM PQ =-= ,=6AM PQ =cos ,AM PQ AM PQ AM PQ<>== 故异面直线AM 与PQ (2)设平面1AB P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14,0,4,4,4,0AB AP =-=- 100n AB n AP ⎧⋅=⎪⎨⋅=⎪⎩ ,所以 440440x z x y -+=⎧⎨-+=⎩; 令x =1,则y=z =1,所以(1,1,1)n = 又()2,3,4MA =--那么点M 到平面P AB 1的距离为MA n d n== 故M 到平面1AB P.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17、如图,已知两个正四棱锥P-ABCD 与Q-ABCD 的高分别为1和2,AB =4.(Ⅰ)证明PQ ⊥平面ABCD ;(Ⅱ)求异面直线AQ 与PB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Ⅲ)求点P 到平面QAD 的距离.A C答案:(Ⅰ)见解析;(Ⅱ(Ⅲ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解(Ⅰ)连接AC 、BD ,设AC BD O = .由P -ABCD 与Q -ABCD 都是正四棱锥,所以PO ⊥平面ABCD ,QO ⊥平面ABC D.从而P 、O 、Q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PQ ⊥平面ABC D.(Ⅱ)由题设知,ABCD 是正方形,所以AC ⊥B D.由(Ⅰ),QO ⊥平面ABC D. 故可分别以直线CA 、DB 、QP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题条件,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0,0,10,0,20,P A Q B -、、、所以()()2,0,1AQ PB =--=-于是cos ,AQ PB AQ PB AQ PB<>== 从而异面直线AQ 与PB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 (Ⅲ)由(Ⅱ)点D的坐标()()0,,AD -=-- (0,0,3)PQ =- ,设(,,)n x y z = 是平面QAD 的一个法向量,由00n AQ n AD ⎧⋅=⎪⎨⋅=⎪⎩ ,所以00z x y +=+=⎪⎩. 取1x =,得(1,1,n =- . 所以点P 到平面QAD的距离PQ n d n⋅== .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探究型 多维突破9.如图,△BCD 与△MCD 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平面MCD ⊥平面BCD ,AB ⊥平面BCD ,AB =23,求点A 到平面MBC 的距离.【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如图,取CD 的中点O ,连接OB ,OM ,因为△BCD 与△MCD 均为正三角形,所以OB ⊥CD ,OM ⊥CD ,又平面MCD ⊥平面BCD ,所以MO ⊥平面BC D. 以O 为坐标原点,直线OC ,BO ,OM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因为△BCD 与△MCD 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所以OB =OM =3,则O (0,0,0)、C (1,0,0)、M (0,0,3)、B (0,-3,0)、A (0,-3,23), 所以BC → =(1,3,0),BM →=(0,3,3).设(,,)n x y z = 是平面MBC 的一个法向量,由 00n BC n BM ⎧⋅=⎪⎨⋅=⎪⎩ ,所以00x ⎧+=⎪=.取x =)1,1n =-又(0,0,BA =,所求距离为BA n d n ==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10.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AA 1=1,D 是棱CC 1上的一点,P 是AD 的延长线与A 1C 1的延长线的交点,且PB 1∥平面BDA 1.(1)求证:CD =C 1D ;(2)求二面角A -A 1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3)求点C 到平面B 1DP 的距离.答案:(1)见解析;(2)23;(3)13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1)证明:连接AB 1交BA 1于点O ,连接OD.∵B 1P ∥平面BDA 1,B 1P ⊂平面AB 1P ,平面AB 1P ∩平面BA 1D =OD ,∴B 1P ∥O D.又∵O 为B 1A 的中点,∴D 为AP 的中点.∵C 1D ∥AA 1,∴C 1为A 1P 的中点.∴DC 1=12AA 1=12CC 1,∴C 1D =C D.(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1-xyz ,则B 1(1,0,0),B (1,0,1),D (0,1,12),设(,,)n x y z = 是平面1BA D 的一个法向量,由1100n A B n A D ⎧⋅=⎪⎨⋅=⎪⎩ ,所以 ⎩⎪⎨⎪⎧x +z =0,y +12z =0. 取2z =,得()2,1,2n =-- 又()111,0,0A B = 为平面AA 1D 的一个法向量, ∴1111112cos ,3n A B n A B n A B <>==- 由图形可知二面角A -A 1D -B 为锐角,∴二面角A -A 1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23.(3)解:∵C (0,1,1)、D (0,1,12)、B 1(1,0,0)、P (0,2,0), ∴11110,0,1,1,,0,1,222CD DB DP ⎛⎫⎛⎫⎛⎫=-=--=- ⎪ ⎪ ⎪⎝⎭⎝⎭⎝⎭ ,. 设(,,)n x y z = 是平面1B DP 的一个法向量,由100n DB n DP ⎧⋅=⎪⎨⋅=⎪⎩ , 所以 ⎩⎪⎨⎪⎧ x -y -12z =0,y -12z =0.取2z =,得()2,1,2n =∴点C 到平面B 1DP 的距离13CD n d n ==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自助餐1.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G ⊥平面ABCD ,CG =2,E ,F 分别是AB,AD 的中点,则点C 到平面GEF 的距离为________.【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0,0,2CG = ,由题意易得平面G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3),所以点C 到平面GEF的距离为CG n d n ==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2已知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AB =2,CC 1=22,E 为CC 1的中点,则点A 到平面BED 的距离为( )A .2 B. 3 C. 2D .1答案:D .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以D 为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D (0,0,0),A (2,0,0),B (2,2,0),C (0,2,0),C 1(0,2,22),E (0,2,2).设(,,)n x y z = 是平面BDE 的一个法向量,由00n BD n DE ⎧⋅=⎪⎨⋅=⎪⎩ , 所以.22020x y y +=⎧⎪⎨=⎪⎩ 取y =1,得(1,1,n =-又()2,0,0DA = , ∴点A 到平面BED 的距离是 DA n d n== |-1×2+0+0|(-1)2+12+(-2)2=1.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3.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棱AA 1、BB 1的中点,G 为棱A 1B 1上的一点,且A 1G =λ(0≤λ≤1),则点G 到平面D 1EF 的距离为( )A. 3B.22C.2λ3D.55答案:D .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如图,以射线DA ,DC ,DD 1分别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111,,1,1,0,,0,,,1,1,,222G E GE F λλ⎛⎫⎛⎫⎛⎫=-- ⎪ ⎪ ⎪⎝⎭⎝⎭⎝⎭ ()()1110,1,0,0,0,1,1,0,2EF D ED ⎛⎫==- ⎪⎝⎭ 设(,,)n x y z = 是平面1D EF 的一个法向量,由100n EF n ED ⎧⋅=⎪⎨⋅=⎪⎩ ,所以 0102y x z =⎧⎪⎨-+=⎪⎩. 取1x =,得()1,0,2n = 又10,,2GE λ⎛⎫=-- ⎪⎝⎭,所求距离为GE n d n==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4.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D =AA 1=1,AB =2,点E 在棱AB 上移动.(1)证明:D 1E ⊥A 1D ;(2)当E 为AB 的中点时,求点E 到面ACD 1的距离;(3)AE 等于何值时,二面角D 1-EC -D 的大小为π4.答案:(1)见解析;(2)13;(3)2- 3 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以D 为坐标原点,直线DA ,DC ,DD 1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E =x ,则D (0,0,0)、A 1(1,0,1)、D 1(0,0,1),E (1,x,0)、A (1,0,0)、C (0,2,0).(1)∵()()111,0,1,1,,1DA D E x ==- ,∴11DA D E =(1,0,1)·(1,x ,-1)=0,故D 1E ⊥A 1D.(2)因为E 为AB 的中点,则E (1,1,0),从而()()()111,2,0,1,1,1,1,0,1AC D E AD =-=-=- ,设平面ACD 1的法向量为(),1,n a c = ,则也即⎩⎨⎧ -a +2=0,-a +c =0,得⎩⎨⎧ a =2,c =2,从而()2,1,2n = ,所以点E 到平面ACD 1的距离为113D E n d n== (3)设平面CD 1E 的法向量m →=(m,1,n ),从而CE →=(1,x -2,0),1D C →=(0,2,-1),1DD →=(0,0,1),由即⎩⎨⎧2-n =0,m +x -2=0,得m →=(2-x,1,2), 依题意得:cos π4=22,∴2(x -2)2+5=22, 解得x 1=2+ 3 (不合题意,舍去),x 2=2-3,∴AE =2-3时,二面角D 1-EC -D 的大小为π4.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5.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2AC BC ==,90ACB ∠= ,AP BP AB ==,PC AC ⊥.(Ⅰ)求证:PC AB ⊥;(Ⅱ)求二面角B AP C --的余弦值;(Ⅲ)求点C 到平面APB 的距离.答案:(Ⅰ)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解:(Ⅰ)AC BC = ,AP BP =,APC BPC ∴△≌△.又PC AC ⊥,PC BC ∴⊥.AC BC C = ,PC ∴⊥平面ABC .AB ⊂ 平面ABC ,PC AB ∴⊥.(Ⅱ)如图,以C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则(000)(020)(200)C A B ,,,,,,,,.设(00)P t ,,.PB AB == ,2t ∴=,(002)P ,,.取AP 中点E ,连结BE CE ,. AC PC = ,AB BP =,CE AP ∴⊥,BE AP ⊥.BEC ∴∠是二面角B AP C --的平面角.(011)E ,,,(011)EC =-- ,,,(211)EB =-- ,,,cosEC EB BEC EC EB∴∠=== . (Ⅲ)AC BC PC == ,C ∴在平面APB 内的射影为正APB △的中心H ,且CH 的长为点C 到平面APB 的距离.如(Ⅱ)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2BH HE = ,∴点H 的坐标为222333⎛⎫ ⎪⎝⎭,,. .∴点C 到平面APB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6.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则面P AD ⊥底面ABCD ,侧棱P A =PD ,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其中BC ∥AD,AB ⊥AD,AD =2AB =2BC =2,O 为AD 中点.(Ⅰ)求证:PO ⊥平面ABCD ;(Ⅱ)求异面直线P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Ⅲ)线段AD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它到平面PCD?若存在,求出AQ QD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Ⅰ)见解析;(Ⅱ(Ⅲ)13 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解:(Ⅰ)证明:在△P AD 中P A =PD,O 为AD 中点,所以PO AD ⊥,又侧面P AD ⊥底面ABCD,平面PAD ⋂平面ABCD =AD,PO ⊂平面P AD ,所以PO ⊥平面ABC D.(Ⅱ)以O 为坐标原点,OC OD OP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依题意,易得(010)A -,,、(110)B -,,、(100)C ,,、(010)D ,,、(001)P ,,所以()()1,1,0,1,1,1CD PB =-=-- ,cos cos ,PB θ=<所以异面直线PB 与CD(Ⅲ)假设存在点Q ,使得它到平面PCD, 由(Ⅱ)知(1,0,1),(1,1,0).CP CD =-=-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000(,,)n x y z →= .则0,0,n CP n CD →→→→⎧⋅=⎪⎨⎪⋅=⎩所以00000,0,x z x y -+=⎧⎨-+=⎩即000x y z ==, 取x 0=1,得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n →=.设(0,,0)(11),(1,,0),Q y y CQ y -≤≤=-由CQ n n =解y =-12或y =52(舍去), 此时13,22AQ QD ==,所以存在点Q 满足题意,此时13AQ QD =.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

【精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课件高二:3-2-5利用向量知识求距离课件-精心整理

【精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课件高二:3-2-5利用向量知识求距离课件-精心整理

的距离
d=|A|Bn·|n|=
2= 6
6 3.
探索延拓创新 命题方向 线面距
[例 4] 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 a,点 E、 F 分别在 A1B、B1D1 上,且 A1E=13A1B,B1F=13B1D1.
(1)求证:EF∥平面 ABC1D1;
(2)求 EF 与平面 ABC1D1 的距离 d.
→ 所以 d=|n|·nE|B|=21111即为所求.
[点评] 求点面距时,(一)可由点 P 向平面作垂线,找出 垂足 P′,转化为求线段长 PP′;(二)可用等积法求解;(三) 设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n,平面 α 内已知点 A,则点 P 到平面 α
→ 的距离 d=|P|An·|n|;(四)可转化为线面距,利用过已知点与已知 平面平行的直线上任一点到平面距离都相等求解.
[解析] 因为AC→′=A→B+A→D+AA→′,所以 |AC→′|2=(A→B+A→D+AA→′)·(A→B+A→D+AA→′) =|A→B|2+|A→D|2+|AA→′|2+2(A→B·A→D+A→B·AA→′+A→D·AA→′) =42+32+52+2(0+10+7.5)=85. 因此|AC→′|= 85.
(1)点 D 到平面 PEF 的距离; (2)直线 AC 到平面 PEF 的距离.
[解析] 如下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P(0,0,1), A(1,0,0),C(0,1,0),E1,12,0,F12,1,0.
设 DH⊥平面 PEF,垂足为 H,则D→H=xD→E+yD→F+zD→P(x +y+z=1)=x+12y,12x+y,z,
[解析] 以 C 为原点,直线 CD、CB、CG 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 B(0,4,0),E(2,4,0), F(4,2,0),G(0,0,2),所以G→E=(2,4,-2),G→F=(4,2,-2).设 n=(x,y,z)是平面 EFG 的一个法向量,则 n·G→E=2x+4y-2z =0,n·G→F=4x+2y-2z=0.令 x=1,得 y=1,z=3,所以 n =(1,1,3),而E→B=(-2,0,0),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2-1:《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5课时)》教案-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2-1:《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5课时)》教案-新版

3.2.5 利用向量知识求距离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通过这节课学习,掌握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二)学习目标1.利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的点到平面的距离2.利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的线到平面和平面到平面的距离3.利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的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三)学习重点1.利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的点到平面的距离2.利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的线到平面和平面到平面的距离3.利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的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四)学习难点1.对向量法证明空间距离的理解.2.对各种证明方法的熟练掌握.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填一填:1.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点P是平面α外一点,点M为平面α内任意一点,则点P到平面α的距离d就是PM在n上的射影长,即MP n dn =.2、异面直线的距离(如图):n设向量n 与两异面直线a 、b 都垂直,M ∈a 、P ∈b ,则两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d 就是 PM 在n 上的射影长 ,即MP n d n=3、线到平面的距离(如图):平面α∥直线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M ∈α、P ∈l ,平面α与直线l 间的距离d 就是 PM 在n 上的射影长 ,即MP n d n=.4、平面到平面的距离(如图):平面α∥β,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M ∈α、P ∈β,平面α与平面β的距离d 就是 PM 在n 上的射影长 ,即MP n d n=.2.预习自测1.如图所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棱长为a 的正方体nnn''''ABCD A B C D -,'A C 的中点E 与AB 的中点F 的距离为_________.. 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两点间的距离【解题过程】,,,,,02222a a a a E F a⎛⎫⎛⎫⎪ ⎪⎝⎭⎝⎭a EF ⎛∴== 点拨:利用向量的模长公式计算两点间的距离.2.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O 是A 1C 1的中点,则点O 到平面ABC 1D 1的距离为__________.y. 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如图建立坐标系, 平面ABC 1D 1的法向量为()1,0,1,n =()111111,,1,0,0,1,,,02222O D OD ⎛⎫⎛⎫=-- ⎪ ⎪⎝⎭⎝⎭则点O 到平面ABC 1D 1的距离为:12OD n d n==点拨:利用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即可.3、正方体ABCD —1111A B C D 的棱长为a ,则点1A 到平面11AC D 的距离为_________.. 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如图建立坐标系,y平面ABC 1D 1的法向量为(),0,,n a a =()()()1111,0,,0,0,,,0,0A a a D a A Da =-则点O 到平面ABC 1D 1的距离为:112A D n d a n==点拨:利用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即可.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1)空间中如何求点到面的距离? 方法1:直接作或找距离; 方法2:等体积法(2)向量的射影公式:a 在b 上的射影为cos ,a b a a b b<>=2.问题探究探究一 结合实例,认识空间距离★ ●活动① 归纳提炼概念我们知道要想求空间一点到一个面的距离,就必须要先找到这个距离,而找这个距离恰恰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往往这个距离不易找到,我们以前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体积法(抢答),我们前面学习了空间向量,那么我们接下来试着用向量法解决这个难题.如图,,,平面垂足为则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线段的长度 .PO O P PO αα⊥若AP 是平面α的任一条斜线段,则在,cos 中PA PO Rt POA PO PA APO PO⋅=∠=如果令平面的法向量为n ,考虑到法向量的方向,可以得到点P 到平面的距离为PA n PO n⋅=因此要求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1)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2)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 同理,我们可以得到下面几个空间距离的求法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线的距离d =为斜向量,n 为法向量)平面到平面的距离:也是转化为点到线的距离||n d =AP 为斜向量,为法向量)探究二 利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例1.如图,在四棱锥O ABCD -中,底面ABCD 四边长为1的菱形,4ABC π∠=,OA ABCD ⊥底面, 2OA =,M 为OA 的中点,求点B 到平面OCD 的距离.答案:23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作AP CD ⊥于点P ,如图,分别以AB,AP ,AO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坐标系(0,0,0),(1,0,0),((0,0,2),(0,0,1)A BP D O M , 22(0,,2),(2)OP OD =-=--∵(),,0,0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OCD n x y z n OP n OD∴⋅=⋅=即2020 y zx y z-=⎪+-=⎪⎩()0,4,2解得z n =设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d,则d为OB在向量(0,n=上的射影的绝对值,(1,0,2) OB=-∵,23OB ndn⋅==∴.所以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2 3点拨: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向量射影公式转化为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同类训练:如图,在四棱锥中,侧面PAD⊥底面ABCD,侧棱P,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AD,AD=2AB=2BC=2,O为AD中点,求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解:连接OC,分别以OC,OD,OP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坐标系.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1,0,1),(1,1,0)CP CD =-=-n CP n CD ⎧⋅=⎪⎨⋅=⎪⎩,所以⎩⎨⎧00x z x y -+=-+=; 令x =1,则y=z =1,所以(1,1,1)n =又(1,1,0)AC = 则点A 到平面PCD 的距离为:23n AC d n⋅==点拨: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向量射影公式转化为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探究三 利用向量法求线到平面的距离 例2已知斜三棱柱1111,902,,在底面上的射影恰为的中点,ABC A B C BCA AC BC A ABC AC D ︒-∠===又知11BA AC ⊥,求1CC到平面1A AB 的距离.. 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线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如图,取AB 的中点E ,则//DE BC ,∵BC AC ⊥,∴DE AC ⊥, 又1A D ⊥平面ABC ,以1,,DE DC DA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坐标系,则(0,1,0)A -,(0,1,0)C ,(2,1,0)B ,1(0,0,)A t ,1(0,2,)C t ,1(0,3,)AC t =,1(2,1,)BA t =--,(2,0,0)CB =,求1CC 到平面1A AB 的距离,即求1C 到平面1A AB 的距离, 由21130AC BA t ⋅=-+=,得t =设平面1A AB 的法向量为(,,)n x y z =,1AA =,(2,2,0)AB =,10220n AA y n AB x y ⎧⋅=+=⎪⎨⋅=+=⎪⎩, 设1z =,则33(,n =-∴点1C 到平面1A AB 的距离1||221||AC n n d ⋅==点拨: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向量射影公式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类题训练1.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棱长为1,E 为11D C 的中点,求下列问题:(1) 求点1B 到面BE A 1的距离;答案:23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线到平面,面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D -,则),1,1,0(),0,21,1(11-=-=∴B A E A ,设),,(z y x =为面BE A 1的法向量则⎪⎩⎪⎨⎧=-=+-⇒⎪⎩⎪⎨⎧=⋅=⋅0210011z y y x B A n E A n 取1=x ,得2,2==z y ,)2,2,1(=∴ 选点1B 到面BE A 1的斜向量为)0,1,0(11=B A 得点1B 到面BE A 1的距离为32||11==n d点拨:建立坐标系,用向量射影公式求出点到面的距离. (2)求C D 1到面BE A 1的距离;答案:13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线到平面,面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2,2,1()1(:1=BE A 的法向量知平面由解 )0,0,1(11=A D 斜向量111113D A nD A BE d n→→→⋅∴==点到面的距离为点拨:建立坐标系,用射影公式转化为求出点到面的距离.(3) 求面DB A 1与面11CB D 的距离;. 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线到平面,面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1,1,1(:11-==AC BD A 的法向量为由图知平面解)0,0,1(11=A D 又斜向量1111D A nD A BD d n →→→⋅∴==点到面的距离为 33111的距离为与即面CB D BD A 点拨: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向量射影公式转化为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 同类训练: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侧棱12AA D E =,,分别是1CC 与1A B 的中点,点E 在平面ABD 上的射影是ABD △的重心G ,求点1A 到平面AED 的距离.. 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2CA a =,则()()()()()12212,0,0,0,2,0,0,0,1,2,0,2,,,1,,,333A a B a D A a E a a G a a ⎛⎫ ⎪⎝⎭. 从而()2,,,0,2,1333a a GE BD a ⎛⎫==- ⎪⎝⎭. 由0GE BD GEBD ⊥⇒=·,得1a =, 则1(202)(200)(111)A A E ,,,,,,,,. 自1A 作1A H ⊥面AED 于M ,并延长交xOy 面于H ,设(),,0H x y ,则()12,,2A H x y =--.又()()2,0,1,1,1,1AD AE =-=-.由112(2)20(2)20A H AD x A H AE x y ⊥---=⎧⎧⇒⎨⎨⊥--+-=⎩⎩,,11x y =⎧⇒⎨=⎩,,得(110)H ,,. 又11111112cos ,cos ,A M AA A A A M AA A A A H =<>=<>=.点拨: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向量射影公式转化为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探究四利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公垂线夹在异面直线间的部分,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思考:任意两条直线都有公垂线么?有几条?注意:①公垂线与两异面直线相交垂直,不是异面垂直②任意两条异面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公垂线③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是分别连接两条异面直线上两点的线段中最短的一条.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呢?定义: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那么,我们怎样求出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呢?由图知,两条异面直线,a b的距离,等于其中一条直线a到过另一条直线b且与这条直线a平行的平面的距离.即异面直线,a b的距离可以转化为直线a上任一点A到平面α的距离.接下来可按照向量法求点到直线距离求出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定义:若,n a n b⊥⊥,则我们称n为直线,a b的公垂向量.求法:①作直线,a b的方向向量,a b,求直线,a b的公垂向量n,即此异面直线,a b 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②在直线,a b上各取一点,A B,作向量AB;③求向量AB在n上的射影d,则异面直线,a b的距离为AB n dn⋅=例3.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棱长为1,E 为11D C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B D 1与E A 1的距离.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距离【解题过程】xyz D -系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解:111(0,0,1)(1,1,0)(1,0,1)(0,,1)2则、、、D B A E 111(1,,0),(1,1,1)2A E DB →→∴=-=- D A z y x 11,),,(是与设=都垂直的向量,则⎩⎨⎧==⇒⎪⎩⎪⎨⎧=⋅=⋅x z x y D E A n 320011,取1=x ,得一个法向量为)3,2,1(= 选11BD E A 与的两点向量)0,0,1(11=A D得11BD E A 与的距离为1414||11==n d 点拨: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向量射影公式转化为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类训练: 如图,正四棱锥S ABCD -的高2SO =,底边长AB =.求异面直线BD 和SC 之间的距离.解析:【知识点】利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距离【解题过程】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 ⎫⎪⎪⎭,B ⎫⎪⎪⎭,C ⎛⎫ ⎪ ⎪⎝⎭,D ⎛⎫ ⎪ ⎪⎝⎭,()0,0,2S()22,2,0,,2DB CS ⎛⎫∴== ⎪⎪⎭ 令向量(),,n xy z =,且,n DB n CS ⊥⊥,则00n DB n CS ⎧=⎪⎨=⎪⎩得0,0,x y x y ì+=ïíï-+=î取1z=得()2,n =-. ∴异面直线BD 和SC 之间的距离为:25OC nd n ==点拨: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向量射影公式转化为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3. 课堂总结知识梳理(1)要求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分为以下三步:①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②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③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2)求异面直线的距离分三步:①作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a b ,求直线,a b 的公垂向量n ,即此异面直线,a b 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②在直线,a b 上各取一点,A B ,作向量AB ;③求向量AB 在n 上的射影d ,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为AB nd n ⋅=(3)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平面到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重难点归纳(1)熟记和掌握射影公式AB nd n ⋅=.(2)向量AB 是点A 出发的,与平面内任意一点B 的斜线段对应的向量,因此尽量取特殊点,方便计算.(三)课后作业基础型 自主突破1.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则点D 1到平面A 1BD 的距离是________.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解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10,0,22,0,20,0,02,2,0D A D B 、、、∴()112,0,0D A =,()()12,0,22,2,0DA DB ==、设(,,)n x y z =为平面1A BD 的法向量.由100n DA n DB ⎧=⎪⎨=⎪⎩得220,220,x z x y ì+=ïí+=ïî取1x =得()1,1,1n =-- ∴点1D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为 11||233D A n d n ==. 点拨:建立合适的坐标系,用射影公式转化为求点到直线的距离.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F 分别为BB 1,CD 的中点,则点F 到平面A 1D 1E 的距离为________.. 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解析: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A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1(0,0,1)、E (1,0,12)、F (12,1,0)、D 1(0,1,1).∴()11111,0,,0,1,02A E A D ⎛⎫=-= ⎪⎝⎭. 设(,,)n x y z =为平面11A D E 的法向量.由11100n A E n A D ⎧=⎪⎨=⎪⎩得10,220,x y y ì-=ïíï=î取1x =得()1,0,2n = 又11112A F ⎛⎫=- ⎪⎝⎭,,,∴点F 到平面A 1D 1E 的距离为135A F nd n ==点拨:建立合适的坐标系,用射影公式转化为求点到直线的距离.3.在四面体P -ABC 中,P A ,PB ,PC 两两垂直,设P A =PB =PC =a,则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__.【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解析:根据题意,可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P -xyz ,则P (0,0,0)、A (a,0,0)、B (0,a,0)、C (0,0,a ).过点P 作PH ⊥平面ABC ,交平面ABC 于点H ,则PH 的长即为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P A =PB =PC ,∴H 为△ABC 的外心.又∵△ABC 为正三角形,∴H 为△ABC 的重心,可得H 点的坐标为(,,)333a a a . ∴PH =∴点P 到平面ABC .. 4 在边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 D 和AC 的距离为( )ABCD .1答案:A .解析:【知识点】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解题过程】解:如图建立坐标系D xyz -,则1(1,0,1)(0,0,0)(1,0,0)(0,1,0)A D A C 、、、1(1,0,1),(1,1,0)DA AC ∴==-,设1,DA AC 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为(,,)n x y z =,则100n DA n AC ⎧=⎪⎨=⎪⎩,即00x z x y +=⎧⎨-+=⎩, 取1x =,则1,1y z ==-,所以()1,1,1n =-.在两直线上取,D A ,则()1,0,0DA =1A D ∴与AC 的距离33DA nd n ⋅=5.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11,A B CD 的中 点,求点B 到截面1AEC F 的距离.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1,0,0)A ,1(0,,0)2F ,1(1,,1)2E ,设(,,)n x y z =为面1AECF 的一个 法向量,则00n AE n AF ⎧∙=⎪⎨∙=⎪⎩即102102y z x y ⎧+=⎪⎪⎨⎪-+=⎪⎩令1x =得(1,2,1)n =-,又(0,1,0)AB =,所以点B 到截面1AEC F 的距离为||6||AB n d n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6.如图,已知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 F 分别为,AB AD 的中点,GC直于ABCD 所在平面α,且2GC =,求:点B 到平面EFG 的距离.. 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z则(0,4,0),B (2,4,0),(4,2,0),(0,0,2)E F G ,设(,,)n x y z =是平面EFG的一个法向量,00n GE n GF ⎧∙=⎪⎨∙=⎪⎩即24204220x y z x y z +-=⎧⎨+-=⎩令1x =得(1,1,3)n =所以向量(2,0,0)EB =-在n 上的射影长为||211||EB n d n ⋅==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 能力型 师生共研7.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14,6,4AB AD AA ===,M 是11A C 的中点,P 在线段BC 上,且2CP =,Q 是1DD 的中点,求: (1)异面直线AM 与PQ 所成角的余弦值; (2)M到平面1AB P 的距离. 答案:(1(2 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解:(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B —xyz ,则()()()()4,0,02,3,40,4,04,6,2A M P Q 、、、, ∴(2,3,4),(4,2,2)AM PQ =-=,(AM ∴=-=24,6PQ AM PQ ==174cos ,58AM PQ AM PQ AMPQ<>==故异面直线AM 与PQ (2)设平面1AB P 的法向量为(,,)n x y z =,()()14,0,4,4,4,0AB AP =-=-10n AB n AP ⎧⋅=⎪⎨⋅=⎪⎩,所以 440440x z x y -+=⎧⎨-+=⎩; 令x =1,则y=z =1,所以(1,1,1)n = 又()2,3,4MA =-- 那么点M 到平面P AB 1的距离为53MA nd n==, 故M 到平面1AB P .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17、如图,已知两个正四棱锥P-ABCD 与Q-ABCD 的高分别为1和2,AB =4.(Ⅰ)证明PQ ⊥平面ABCD ;(Ⅱ)求异面直线AQ 与PB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Ⅲ)求点P 到平面QAD 的距离.AC答案:(Ⅰ)见解析;(Ⅱ(Ⅲ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解(Ⅰ)连接AC 、BD ,设ACBD O =.由P -ABCD 与Q -ABCD 都是正四棱锥,所以PO ⊥平面ABCD ,QO ⊥平面ABC D.从而P 、O 、Q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PQ ⊥平面ABC D. (Ⅱ)由题设知,ABCD 是正方形,所以AC ⊥B D.由(Ⅰ),QO ⊥平面ABC D. 故可分别以直线CA 、DB 、QP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题条件,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0,0,10,0,20,P A Q B -、、、所以()()22,0,2,0,21AQ PB =--=-于是3cos ,9AQ PB AQ PB AQ PB<>==从而异面直线AQ 与PB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Ⅲ)由(Ⅱ)点D的坐标()()0,,AD -=--(0,0,3)PQ =-,设(,,)n x y z =是平面QAD 的一个法向量,由n AQ n AD ⎧⋅=⎪⎨⋅=⎪⎩,所以z x y +=+=⎪⎩. 取1x =,得(1,1,n =-. 所以点P 到平面QAD 的距离32PQ n d n⋅==.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 探究型 多维突破9.如图,△BCD 与△MCD 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平面MCD ⊥平面BCD ,AB⊥平面BCD ,AB =23,求点A 到平面MBC 的距离.【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如图,取CD 的中点O ,连接OB ,OM ,因为△BCD 与△MCD 均为正三角形,所以OB ⊥CD ,OM ⊥CD ,又平面MCD ⊥平面BCD ,所以MO ⊥平面BC D. 以O 为坐标原点,直线OC ,BO ,OM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因为△BCD 与△MCD 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所以OB =OM =3,则O (0,0,0)、C (1,0,0)、M (0,0,3)、B (0,-3,0)、A (0,-3,23), 所以BC →=(1,3,0),BM →=(0,3,3). 设(,,)n x y z =是平面MBC 的一个法向量,由n BC n BM ⎧⋅=⎪⎨⋅=⎪⎩,所以x ⎧+=⎪=.取x =()3,1,1n =-又(0,0,BA =,所求距离为215BA n d n==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 10.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AA 1=1,D 是棱CC 1上的一点,P 是AD 的延长线与A 1C 1的延长线的交点,且PB 1∥平面BDA 1.(1)求证:CD =C 1D ;(2)求二面角A-A 1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3)求点C 到平面B 1DP 的距离.答案:(1)见解析;(2)23;(3)13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1)证明:连接AB 1交BA 1于点O ,连接OD.∵B 1P ∥平面BDA 1,B 1P ⊂平面AB 1P ,平面AB 1P ∩平面BA 1D =OD ,∴B 1P ∥O D.又∵O 为B 1A 的中点,∴D 为AP 的中点. ∵C 1D ∥AA 1,∴C 1为A 1P 的中点. ∴DC 1=12AA 1=12CC 1,∴C 1D =C D.(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1-xyz ,则B 1(1,0,0),B (1,0,1),D (0,1,12),设(,,)n x y z =是平面1BA D 的一个法向量,由110n A B n A D ⎧⋅=⎪⎨⋅=⎪⎩,所以 ⎩⎪⎨⎪⎧x +z =0,y +12z =0.取2z =,得()2,1,2n =--又()111,0,0A B =为平面AA 1D 的一个法向量,∴1111112cos ,3n A B n A B n A B <>==-由图形可知二面角A -A 1D -B 为锐角, ∴二面角A -A 1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23. (3)解:∵C (0,1,1)、D (0,1,12)、B 1(1,0,0)、P (0,2,0),∴11110,0,1,1,,0,1,222CD DB DP ⎛⎫⎛⎫⎛⎫=-=--=- ⎪ ⎪ ⎪⎝⎭⎝⎭⎝⎭,.设(,,)n x y z =是平面1B DP 的一个法向量,由10n DB n DP ⎧⋅=⎪⎨⋅=⎪⎩,所以 ⎩⎪⎨⎪⎧x -y -12z =0,y -12z =0.取2z =,得()2,1,2n =∴点C 到平面B 1DP 的距离13CD n d n==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 自助餐1.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G ⊥平面ABCD ,CG =2,E ,F 分别是AB,AD 的中点,则点C 到平面GEF 的距离为________. 【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0,0,2CG =,由题意易得平面G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3),所以点C到平面GEF 的距离为611 CG ndn==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2已知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AB=2,CC1=22,E为CC1的中点,则点A到平面BED的距离为( )A.2B. 3C. 2D.1答案:D.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以D为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D(0,0,0),A(2,0,0),B(2,2,0),C(0,2,0),C1(0,2,22),E(0,2,2).设(,,)n x y z=是平面BDE 的一个法向量,由n BDn DE⎧⋅=⎪⎨⋅=⎪⎩,所以.22020x yy+=⎧⎪⎨=⎪⎩取y=1,得(1,1,n=-又()2,0,0DA=,∴点A 到平面BED 的距离是DA n d n==|-1×2+0+0|(-1)2+12+(-2)2=1.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3.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棱AA 1、BB 1的中点,G 为棱A 1B 1上的一点,且A 1G =λ(0≤λ≤1),则点G 到平面D 1EF 的距离为( )A. 3B.22 C.2λ3 D.55 答案:D .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如图,以射线DA ,DC ,DD 1分别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111,,1,1,0,,0,,,1,1,,222G E GE F λλ⎛⎫⎛⎫⎛⎫=-- ⎪ ⎪ ⎪⎝⎭⎝⎭⎝⎭()()1110,1,0,0,0,1,1,0,2EF D ED ⎛⎫==- ⎪⎝⎭设(,,)n x y z =是平面1D EF 的一个法向量,由10n EF n ED ⎧⋅=⎪⎨⋅=⎪⎩,所以 0102y x z =⎧⎪⎨-+=⎪⎩. 取1x =,得()1,0,2n =又10,,2GE λ⎛⎫=-- ⎪⎝⎭,所求距离为5GE n d n==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4.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D =AA 1=1,AB =2,点E 在棱AB 上移动.(1)证明:D 1E ⊥A 1D ;(2)当E 为AB 的中点时,求点E 到面ACD 1的距离; (3)AE 等于何值时,二面角D 1-EC -D 的大小为π4.答案:(1)见解析;(2)13;(3)2- 3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题过程】以D 为坐标原点,直线DA ,DC,DD 1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E =x ,则D (0,0,0)、A 1(1,0,1)、D 1(0,0,1),E (1,x,0)、A (1,0,0)、C (0,2,0).(1)∵()()111,0,1,1,,1DA D E x ==-,∴11DA D E =(1,0,1)·(1,x ,-1)=0,故D 1E ⊥A 1D.(2)因为E 为AB 的中点,则E (1,1,0),从而()()()111,2,0,1,1,1,1,0,1AC D E AD =-=-=-,设平面ACD 1的法向量为(),1,n a c =,则也即⎩⎨⎧ -a +2=0,-a +c =0,得⎩⎨⎧ a =2,c =2, 从而()2,1,2n =,所以点E 到平面ACD 1的距离为 113D E nd n == (3)设平面CD 1E 的法向量m →=(m,1,n ),从而CE →=(1,x -2,0),1D C →=(0,2,-1),1DD →=(0,0,1),由即⎩⎨⎧2-n =0,m +x -2=0,得m →=(2-x,1,2), 依题意得:cos π4=22,∴2(x -2)2+5=22, 解得x 1=2+ 3 (不合题意,舍去),x 2=2-3,∴AE =2-3时,二面角D 1-EC -D 的大小为π4.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5.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2AC BC ==,90ACB ∠=,AP BP AB ==,PC AC ⊥.(Ⅰ)求证:PC AB ⊥;(Ⅱ)求二面角B AP C --的余弦值;(Ⅲ)求点C 到平面APB 的距离.答案:(Ⅰ)见解析;; 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解:(Ⅰ)AC BC =,AP BP =,APC BPC ∴△≌△.又PC AC ⊥,PC BC ∴⊥.AC BC C =,PC ∴⊥平面ABC .AB ⊂平面ABC ,PC AB ∴⊥.(Ⅱ)如图,以C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则(000)(020)(200)C A B ,,,,,,,,.设(00)P t ,,.PB AB ==,2t ∴=,(002)P ,,.取AP 中点E ,连结BE CE ,. AC PC =,AB BP =,CE AP ∴⊥,BE AP ⊥.BEC ∴∠是二面角B AP C --的平面角.(011)E ,,,(011)EC =--,,,(211)EB =--,,,cos 326EC EB BEC EC EB ∴∠===. (Ⅲ)AC BC PC ==,C ∴在平面APB 内的射影为正APB △的中心H ,且CH 的长为点C 到平面APB 的距离.如(Ⅱ)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2BH HE =,∴点H 的坐标为222333⎛⎫ ⎪⎝⎭,,. 23CH =.∴点C 到平面APB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6.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则面P AD ⊥底面ABCD ,侧棱P A =PD ,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其中BC ∥AD,AB ⊥AD,AD =2AB =2BC =2,O 为AD 中点.(Ⅰ)求证:PO ⊥平面ABCD ;(Ⅱ)求异面直线P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Ⅲ)线段AD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它到平面PCD?若存在,求出AQ QD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Ⅰ)见解析;(Ⅱ(Ⅲ)13 解析:【知识点】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过程】解:(Ⅰ)证明:在△P AD 中P A =PD,O 为AD 中点,所以PO AD ⊥,又侧面P AD ⊥底面ABCD,平面PAD ⋂平面ABCD =AD,PO ⊂平面P AD ,所以PO ⊥平面ABC D.(Ⅱ)以O 为坐标原点,OC OD OP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依题意,易得(010)A -,,、(110)B -,,、(100)C ,,、(010)D ,,、(001)P ,,所以()()1,1,0,1,1,1CD PB =-=--, 6cos cos,3PB CDPB CD PB CD θ=<>==所以异面直线PB 与CD(Ⅲ)假设存在点Q ,使得它到平面PCD, 由(Ⅱ)知(1,0,1),(1,1,0).CP CD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000(,,)n x y z →= .则0,0,n CP n CD →→→→⎧⋅=⎪⎨⎪⋅=⎩所以00000,0,x z x y -+=⎧⎨-+=⎩即000x y z ==, 取x 0=1,得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n →=.设(0,,0)(11),(1,,0),Q y y CQ y -≤≤=-由3CQ n n =,得解y =-12或y =52(舍去), 此时13,22AQ QD ==,所以存在点Q 满足题意,此时13AQ QD =. 点拨:对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可以通过转化为点面距离来求解,所以点面距离的向量求法可以加以推广,进行合理运用.。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课件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课件
奇异点
在某些情况下,向量法求空间距离可 能会遇到奇异点,即某些点的坐标值 可能为无穷大或不确定。对于这些点 ,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如排除或 进行特殊处理。
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
坐标系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问题的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如笛卡尔坐标 系、极坐标系等。不同的坐标系可能 会影响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结果。
03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实例解析
点到直线的距离实例
总结词
利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详细描述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直线和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然后,通过向量的点积和向量的模长,我们可以计算出点到 直线的向量。最后,利用向量法公式,我们可以求出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实例
总结词
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最短距离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1 2
深入研究向量法的理论基础
进一步探讨向量法的数学基础和原理,提高其理 论水平。
拓展向量法的应用领域
发掘向量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价值,如机器学习 、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
3
开发向量法的算法优化
针对向量法的计算过程进行优化,提高其计算效 率和精度。
THANKS
感谢观看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课件
目 录
•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基本概念 •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公式推导 •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实例解析 •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基本概念
向量的概念
向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的表示
用有方向的线段表示向量,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 的大小,箭头表示向量的方向。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优势与局限性
• 适用范围广:向量法不仅可以用于求解空间距离,还可以 用于解决其他几何问题。

2018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16张)

2018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16张)
z
AB n d
n
N D1 F
C1
A1
E M B1
D
Cy
A
B
x
2019年4月29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眼皮蹦跳跳专
10
业文档
二、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A a M
n

N Bb
AB n d
n
2019年4月29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眼皮蹦跳跳专
11
业文档
方法指导:①作直线a、b的方向向量a、b,求a、 b的法向量n,即此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的方 向向量;②在直线a、b上各取一点A、B,作向
3
业文档
一、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何利用空间向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 A, 空间一点 P 到平面 的距离为 d,已知平面 的
一个法向量为 n ,且 AP 与 n 不共线,能否用 AP 与 n 表示 d ?
分析:过 P 作 PO⊥ 于 O,连结 OA.
P
则 d=| PO |= | PA | cos APO.
z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C-xyz.
G
由题设 C(0,0,0),A(4,4,0),B(0,4,0),
D(4,0,0),E(2,4,0),F(4,2,0),G(0,0,2).
EF (2, 2, 0), EG (2, 4, 2),
设平面 EFG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x, y, z)x
z
C1
A1
B1
2019年4月29日
C
A
B
xE
y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眼皮蹦跳跳专
13
业文档
例2
. 已 知 直 三 棱 柱 ABC ─A1B1C1 的 侧 棱 AA1 4 , 底 面

名师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完整版课件

名师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完整版课件

1.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θ 可以借助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 的夹角 φ 来求得,其关系式是 cosθ=|cosφ|.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θ 主要可以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与 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 φ 求得,其关系是 sinθ=|cosφ|或 cosθ=sinφ.
3.二面角的大小可以通过该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 角求得,它等于两法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
∴cos〈n,A→D〉=|nn|·|AA→→DD|=0+61×+120=
6 3.
∴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6 3.
【讲评】 (1)这是一个无棱二面角,对于这种求无棱二面角 的问题,用空间向量求解,无需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显得简单 易求,体现了空间向量的巨大作用.
(2)求二面角的方法有:①转化成计算两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 角;②在两平面内和交线都垂直的向量所成的角;③传统法.
1),
∴cos〈A→E,S→D〉=
-1 26×
=- 2
33,
故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3.故选 C.
题型二 利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互动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θ 和直线方向向量 a 与平面法向量 b 的夹角有什么关系?
【解析】 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所夹的锐角 α 和直线与 平面所成的角 θ 互为余角,即 θ=π2-α.因此 sinθ=cosα=||aa|·|bb||.
要点 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范围0,π2 . (2)与方向向量夹角的关系: 设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 θ,方向向量分别为 a,b,则当 a 与 b 的夹角∈0,π2 时,θ=〈a,b〉; 当 a 与 b 的夹角∈π2,π时,θ=π-〈a,b〉.
要点 2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范围0,π2 . (2)与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成角的关系: 设平面 α 的斜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a,平面的法向量为 n. ①当 a,n 与 α,l 的关系如图所示时,

人教版数学高二A版选修2-1素材 3.2 用法向量求距离

人教版数学高二A版选修2-1素材 3.2 用法向量求距离

用法向量求距离 一、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如图1,若CD 是异面直线a b ,的公垂线段,A B ,分别为a b ,上的任决两点.令向量a b ⊥⊥,n n ,则AB CD =n n . 分析:AB AC CD DB =++,AB AC CD DB ∴=++n n n n .AB CD ∴=n n ,AB CD ∴=n n .AB CD ∴=nn .∴两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为AB d =n n (其中n 与a b ,垂直,A B ,分别为两异面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例1 如图2,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为11A B 的中点且正方体棱长为2.求异面直线1D E 和1BC 间的距离.解析:以1D 为原点,建立如图2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1(210)(202)D E C B =,,,,,.设1D E 和1BC 公垂线段上的向量为(1)λμ=,,n ,则1100D E C B ⎧=⎪⎨=⎪⎩,,n n 即20220λμ+=⎧⎨+=⎩,,21λμ=-⎧⎨=-⎩,. (121)∴=--,,n .又11(020)DC =,,,112636D C ==nn , 所以异面直线1D E 和1BC 间的距离为263.二、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3,已知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求证:点A 到平面α的距离AB AC =nn .分析:cos AB AB AB =,nn n ,cos AB AB AC AB AB AB AB ∴===,nnn n n .例2 如图4,已知111ABC A B C -是各条棱长均等于a 的正三棱柱,D 是侧棱1CC 的中点.求点C 到平面1AB D 的距离.解析:11ABB A 为正方形,11A B AB ∴⊥.易得平面1AB D ⊥平面11ABB A ,1A B ∴⊥面1AB D ,1A B ∴是平面1AB D 的一个法向量.设点C 到平面1AB D 的距离为d ,则111()0cos 602422AC A BAC A A AB a a d a A B a a ++⨯⨯====. 三、求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例3 如图5,已知边长为42的正三角形ABC 中,E F ,分别为BC 和AC 的中点,PA ⊥面ABC ,且2PA =,设平面α过PF 且与AE 平行.求AE 与平面α间的距离.解析:设AP AE EC ,,的单位向量分别为123,,e e e ,选取{}123,,e e e 作为空间向量的一个基底.易知1213230===e e e e e e ,12AP =e ,226AE =e ,322EC =e ,1231()2622PF PA AE EC =++=-++e e e . 设123x y =++n e e e 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则AE ⊥n ,PF ⊥n . 00AE PF ⎧=⎪∴⎨=⎪⎩,,n n即222221232602620y x y ⎧=⎪⎨-++=⎪⎩,,e e e e 解得022y x =⎧⎪⎨=⎪⎩,,132∴=+n e e . ∴直线AE 与平面α间的距离113221322223322AP d ⎛⎫+ ⎪⎝⎭===+e e e nn e e . 四、求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例4 如图6,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求平面1AB C 与平面11AC D 间的距离.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易知平面1AB C 与平面11AC D 平行.设平面11AC D 的一个法向量(1)x y =,,n , 则1100DA DC ⎧=⎪⎨=⎪⎩,,n n 即(1)(101)01(1)(011)01x y x x y y ==-⎧⎧⇒⎨⎨==-⎩⎩,,,,,,,,,,. (111)∴=--,,n .∴平面1AB C 与平面11AC D 间的距离222(100)(111)3(1)(1)1AD d ---===-+-+,,,,nn .。

向量两点间距离公式

向量两点间距离公式

向量两点间距离公式在数学中,向量是一个有方向和大小的量。

我们可以使用向量来表示空间中的点或物体的位置和运动。

当我们需要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时,可以使用向量来简化计算过程。

下面我们将介绍向量两点间距离的公式。

我们需要明确两个点的位置。

假设我们有两个点A和B,它们的坐标分别为(Ax, Ay, Az)和(Bx, By, Bz)。

这里的x、y和z分别代表空间中的三个方向。

根据向量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从A到B的向量AB,它的坐标表示为(Bx - Ax, By - Ay, Bz - Az)。

这个向量的长度就是点A到点B的距离。

为了计算向量的长度,我们需要使用平方根函数。

假设向量的坐标分别为(x, y, z),则向量的长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长度= √(x² + y² + z²)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向量AB的长度。

将AB的坐标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AB的长度= √((Bx - Ax)² + (By - Ay)² + (Bz - Az)²)这个公式就是向量两点间距离的公式。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两个点A(1, 2, 3)和B(4, 5, 6),我们想要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得到:AB的长度= √((4 - 1)² + (5 - 2)² + (6 - 3)²)= √(3² + 3² + 3²)= √(9 + 9 + 9)= √27≈ 5.196因此,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约为5.196。

通过向量两点间距离公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空间中任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这个公式不仅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还在物理学、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向量两点间距离的公式为:AB的长度= √((Bx - Ax)² + (By - Ay)² + (Bz - Az)²)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两个点的坐标。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教案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教案2. 适用课程:高等数学、空间解析几何等3.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向量法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培养学生运用向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空间几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向量法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介绍向量的概念回顾空间直角坐标系介绍两点间的向量表示距离公式的推导2. 第二课时: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例题讲解与练习利用距离公式解决简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向量法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与讨论3. 第三课时:向量法求空间距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利用向量法求空间直线、平面与其他几何体的距离引导学生运用向量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课堂练习与讨论4. 第四课时: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拓展与应用空间向量的其他运算向量法在空间解析几何中的应用课堂练习与讨论5. 第五课时:总结与复习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空间几何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向量法求距离的过程。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向量法求空间距离公式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向量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等数学、空间解析几何等相关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展示空间几何图形,直观地呈现向量法求距离的过程。

3. 模型:用于直观展示空间几何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向量法求距离的概念。

4. 课后作业: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在空间中,如何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回顾已学的传统方法(如坐标差求和后开方),并提出向量方法作为一种更一般的解决方案。

探究新知介绍向量表示两点间的距离,即使用坐标表示的向量差来求距离。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选修2-1课件: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4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距离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选修2-1课件: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4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距离
行求解.
典例透析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求两点间的距离
【例1】 如图,60°的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直线AC,BD分别在
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若|AB|=1,|AC|=2,|BD|=3,求CD的长
度.
分析:本题中的图形不适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此可通过向量
分解的方法,利用公式|a|= ·求解.
到 AC 的中点 P 的距离为(
)
10
3 10
B. 5C.
D. 3
2
2
53Biblioteka 解析:∵ ,4, ,2
2
A.
∴|| =
2
5
-0
2
5
2
+ (4-2) +
2
3
-5
2
25
49 3 10
=
+4+
=
.
4
4
2
答案:C
知识梳理
【做一做2】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O是平面
A1B1C1D1的中心,则O到平面ABC1D1的距离是(
)
A.
1
2
B.
2
4
C.
2
2
D.
3
2
解析:建立坐标系如图,则 A(1,0,0),B(1,1,0),D1(0,0,1),
∴ = (0,1,0), 1 = (−1,0,1).
设 n=(1,y,z)是平面 ABC1D1 的一个法向量,则
· = = 0,
解得y=0,z=1,
1 · = -1 + = 0,
典例透析
题型一
题型二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3.2.5利用向量知识求距离.docx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3.2.5利用向量知识求距离.docx

3.2.5 利用向量知识求距离1.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O 是A 1C 1的中点,则O 到平面ABC 1D 1的距离为( ) A.32B.24C.12D.332.将锐角为60°,边长为a 的菱形ABCD 沿较短的对角线折成60°的二面角,则AC 与BD 间的距离为( ) A.32a B.32a C.34aD.34a 3.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则平面AB 1D 1与平面BDC 1的距离为( ) A. 2 B. 3 C.23D.334.二面角α-l -β等于120°,A 、B 是棱l 上两点,AC 、BD 分别在半平面α、β内,AC ⊥l ,BD ⊥l ,且AB =AC =BD =1,则CD 的长等于( ) A. 2B. 3C .2D. 55.△ABC 中,∠C =90°,点P 在△ABC 所在平面外,PC =17,点P 到AC 、BC 的距离PE =PF =13,则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等于( ) A .7 B .8 C .9D .106.已知夹在两平行平面α、β内的两条斜线段AB =8 cm ,CD =12 cm ,AB 和CD 在α内的射影的比为35,则α、β间的距离为( ) A.5cm B.17cm C.19cmD.21cm7.矩形ABCD 中,∠BCA =30°,AC =20,PA ⊥平面ABCD ,且PA =5,则P 到BC 的距离为________.8.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所有棱长均为1,则点B1到平面ABC1的距离为________.9.三棱柱ABC-A1B1C1是各条棱长均为a的正三棱柱,D是侧棱CC1的中点.(1)求证:平面AB1D⊥平面ABB1A1;(2)求点C到平面AB1D的距离.10.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点E在棱AB上移动.(1)证明:D1E⊥A1D;(2)当E为AB的中点时,求点E到面ACD1的距离;(3)AE等于何值时,二面角D1-EC-D的大小为π4.3.2.5 利用向量知识求距离1.[答案] B[解析] 以DA →、DC →、DD 1→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1,0,1),C 1(0,1,1),C 1O →=12C 1A 1→=⎝ ⎛⎭⎪⎫12,-12,0,平面ABC 1D 1的法向量DA 1→=(1,0,1),点O 到平面ABC 1D 1的距离d =|DA 1→·C 1O →||DA 1→|=122=24.2.[答案] C[解析] 折起后如图,取BD 中点M ,则AM ⊥BD ,CM ⊥BD ,取AC 中点N ,则BN ⊥AC ,DN ⊥AC 故AC ⊥平面BDN ,BD ⊥平面AMC . 连结MN 则MN ⊥AC 且MN ⊥BD ,∴MN 即为AC 与BD 间的距离,可求得MN =34a .3. [答案] D[解析] 以A 为原点,AB 、AD 、AA 1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0),D (0,1,0),C 1(1,1,1),B 1(1,0,1),D 1(0,1,1).设平面AB 1D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B 1→=0n ·AD 1→=0,∴⎩⎪⎨⎪⎧x +z =0y +z =0,令z =-1,则n =(1,1,-1), 显然n ·BD →=0,n ·BC 1→=0, ∴n 也是平面BDC 1的法向量, ∴平面AB 1D 1∥平面BDC 1, ∴其距离为d =|AB →·n ||n |=33.4.[答案] C[解析] 如图.∵二面角α-l -β等于120°, ∴CA →与BD →夹角为60°.由题设知,CA →⊥AB →,AB →⊥BD →,|AB →|=|AC →|=|BD →|=1,|CD →|2=|CA →+AB →+BD →|2=|CA →|2+|AB →|2+|BD →|2+2CA →·AB →+2AB →·BD →+2CA →·BD →=3+2×cos60°=4,∴|CD →|=2.5.[答案] A[解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找点P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易知点P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在∠C 的角平分线上.6.[答案] C[解析] 设α、β间距离为d ,AB 、CD 在α内的射影长分别为3x,5x ,由⎩⎪⎨⎪⎧d 2+9x 2=64,d 2+25x 2=144,解得d =19.7. [答案] 55[解析] 由已知得AB =20sin30°=10, 又PA =5,∴PB =52+102=5 5. 8. [答案]217[解析] 解法一: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32,12,0,B (0,1,0),B 1(0,1,1),C 1(0,0,1), 则C 1A →=⎝ ⎛⎭⎪⎫32,12,-1,C 1B 1→=(0,1,0),C 1B →=(0,1,-1),设平面ABC 1的法向量为n =(x ,y,1), 则有⎩⎪⎨⎪⎧C 1A →·n =0C 1B →·n =0,解得n =⎝⎛⎭⎪⎫33,1,1, 则d =⎪⎪⎪⎪⎪⎪C 1B 1→·n |n |=113+1+1=217.∴h =217. 9. [解析] (1)证明:取AB 1中点M ,则DM →=DC →+CA →+AM →,又DM →=DC 1→+C 1B 1→+B 1M →. ∴2DM →=CA →+C 1B 1→=CA →+CB →..2DM →·AA 1→=(CA →+CB →)·AA 1→=0,2DM →·AB →=(CA →+CB →)·(CB →-CA →)=|CB →|2-|CA →|2=0, ∴DM ⊥AA 1,DM ⊥AB .∴DM ⊥平面ABB 1A 1. ∵DM ⊂平面AB 1D ,∴平面AB 1D ⊥平面ABB 1A 1. (2)解:∵A 1B ⊥DM ,A 1B ⊥AB 1.∴A 1B ⊥平面AB 1D .∴A 1B →是平面AB 1D 的一个法向量. ∴点C 到平面AB 1D 的距离为 d =|AC →·A 1B →||A 1B →|=|AC →·(A 1A →+AB →)|2a=|AC →·AB →|2a =12a 22a =24a .10.[解析] 以D 为坐标原点,直线DA ,DC ,DD 1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E =x ,则A 1(1,0,1),D 1(0,0,1),E (1,x,0),A (1,0,0),C (0,2,0) (1)因为DA 1→·D 1E →=(1,0,1)·(1,x ,-1)=0,所以DA 1→⊥D 1E →.(2)因为E 为AB 的中点,则E (1,1,0),从而D 1E →=(1,1,-1),AC →=(-1,2,0),AD 1→=(-1,0,1),设平面ACD 1的法向量为n =(a ,b ,c ),则 ⎩⎪⎨⎪⎧n ·AC →=0n ·AD 1→=0,即⎩⎪⎨⎪⎧-a +2b =0-a +c =0,∴⎩⎪⎨⎪⎧a =2ba =c ,从而n =(2,1,2),所以点E 到平面AD 1C 的距离为 h =|D 1E →·n ||n |=2+1-23=13.(3)设平面D 1EC 的法向量n =(a ,b ,c )∴CE →=(1,x -2,0),D 1C →=(0,2,-1),DD 1→=(0,0,1) 由⎩⎪⎨⎪⎧n ·D 1C →=0n ·CE →=0⇒⎩⎪⎨⎪⎧2b -c =0a +b (x -2)=0,令b =1,∴c =2,a =2-x ,∴n =(2-x,1,2) 依题意cos π4=|n ·DD 1→||n |·|DD 1→|=22⇒2(x -2)2+5=22, ∴x 1=2+3(不合题意,舍去),x 2=2-3, ∴AE =2-3时,二面角D 1-EC -D 的大小为π4.。

用向量求距离

用向量求距离

A(1,0,0)
A1
B1 C y
DA = (1,0,0) ,则:
D B
设 DA1 与 AC 的公垂向量为
n = ( x, y , z )
x
A
n DA1 = 0 x + z = 0 n AC = 0 x + y = 0
x = z ∴ x = y

令 x = 1, 则n = (1,1,1) , 异面直线 DA1 与 的距离为: AC 的距离为:
例1已知边长为 a 的正方体 ABCD A1 B1C1D1 中, 已知边长为 的中点, M , N 分别是 BC和CD 的中点,求 B 与平面 C1 MN 的距离. 的距离. z 解: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 xyz ,则: 1 B ( a , a ,0) M ( a, a,0) 2
1 N (0, a,0) 2
1 1 NM = ( a, a,0) 2 2 1 BM = ( ,0,0) 2
C1 (0, a, a )
1 NC1 = (0, a, a ) 2
y x
设平面 C1 MN 的法向量为 n = ( x, y, z ) ,则:
d
1 a n BM 2 = 1a d= = 3 3 n 2 1 ∴ 点 B 到平面 C1 MN 的距离为 a . 3
(4)用模型公式 d =
l m n 2mn cosθ
2 2 2
(5)向量方法:先求两异面直线的公共法向 向量方法: 量,再求两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连结线段在公共 法向量上的射影长
d=
EF n n
E
F n
b a
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 例2.已知棱长为 的正方体 已知棱长为 的正方体ABCDA1B1C1D1,求直线 A1D和AC间的距离 间的距离. 求直线 和 间的距离

2016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3.2.1《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距离》word导学案

2016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3.2.1《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距离》word导学案

3.2.1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____之求距离【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自学课本,理解概念,完成导学提纲;2.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学习目标】1. 进一步熟练求平面法向量的方法;2. 掌握向量运算在几何中如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和两异面直线间距离的计算方法;3. 熟练掌握向量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重点】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解决距离问题.【难点】掌握向量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一、自主学习1预习教材P 107~ P 110, 解决下列问题复习1:已知()()1,2,0,0,1,1,A B ()1,1,2C ,试求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复习2:什么是点到平面的距离?什么是两个平面间距离?什么是异面直线的距离?2.导学提纲1.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如图A ,α∈空间一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d ,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且AP 与n 不共线,能否用AP 与n 表示d ?设A ,α∈空间一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d ,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则距离d=_______________.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平面到平面的距离如何利用向量方法求解?可以利用如上公式吗?异面直线的距离呢?3.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推导?二、典型例题例1.1.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 B C D A B C D -中,平面''ABB A 的一个法向量为 ;2.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异面直线'A B 和'CB 所成角是 ;3.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是 ;4.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 B C DA B C D -中,异面直线'A B 和'CB 间的距离是 ;5.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点O 是底面''''A B C D 中心,则点O 到平面''ACDB 的距离是 .6.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GC ⊥平面ABCD ,且GC =2,则点B 到平面EFG 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7.已知直三棱柱111A B C A B C ─的侧棱14AA =,底面ABC △中, 2AC BC ==,且90BCA ∠=,E 是A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CE 与1AB 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例2.如图所示,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B=AD=1,AA 1=4,M 是棱CC 1的中点,N 是BB 1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AB 与A 1M 的距离.(2)求直线AB 与A 1B 1M 所成的角.(3)求平面CDN 与平面A 1B 1M 所成的角(用向量方法)变式训练:(2010重庆理数)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底面ABCD ,,点E 是棱PB 的中点。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1:3.2课件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1:3.2课件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十七分。
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1,E为D1C1的中点,求B1 到面A1BE的距离.
解:建立坐标系.
A1E
=(-1,1 2
,0),
z

A1B =(0,1,-1),
D1
设u =(1,y,z)为面A1BE的法向量 A1
E
C1
B1

u
A1E
= 0,
cos A1 AC AA1 AC | AA1 | | AC |
1 3
6 A1H AA1 sin A1 AC 3
6 sin A1 AC 3
∴ 所求的距离是 6 。
3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十七分。
如图所示,在120°的二面角α ABβ中,AC⊂α,BD⊂β且 AC⊥AB,BD⊥AB,垂足分别为A、B,已知AC=AB=BD=6,试
(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 及 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化为
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距
离和夹角等问题;
(进行向量运算)
(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 (回到图形问题)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十七分。
用向量法求点面距的方法与步骤: (1)建坐标系:结合图形的特点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向量:在坐标系中求出点到平面内任一点对应的向量A→B;
(3)求法向量:设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垂直的条件转化为 求解方程组,求出法向量 n;
→ (4)得答案:代入公式 d=|A|Bn·|n|求得答案.
=3×62+2×62×cos 60°=144,∴CD=12.

最新-高中数学 32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距离的向量计算方法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2-1 精品

最新-高中数学 32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距离的向量计算方法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2-1 精品

分析:过 P 作 PO⊥ 于 O,连结 OA.
P
n
则 d=| PO |= | PA | cos APO.
∵ PO ⊥ , n , ∴ PO ∥ n . ∴cos∠APO=|cos PA, n |.
A O
∴d=| PA||cos PA, n |= | PA | | n | | cos PA, n | = | PA n | .
D

n
DB ax ay 0 n (1,1,1)
n CB1 ax az 0
A x
d CB n | (a, 0, 0) (1,1,1) | 3 a.
|n|
3
3
Cy B
6.两异面直线距离的向量计线A1C与DB的距离.
简解: A1C (a, a, a)
①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②给出连接点与面的一个向量
PQ n d
n
作业
C1
B1
A1
C
B
A
课后再做好复习巩固. 谢谢!
再见!
王新敞 特级教师 源头学子小屋 wxckt@ 新疆奎屯
·2007·
新疆 王新敞
奎屯
2x 4y 4x 2y
2z 2z
0 0

n
(1,1,3)D
∵ FB (0,2,0)
E
Cy
∴ d FB n 2 11 A
n
11 x
F
B
练3习. 点(用到向平量法面求的距距离离): 的向量计算示例 例21.如图, ABCD 是矩形, PD 平面 ABCD , PD DC a , AD 2a ,
例3
已知正方体
AC1 的棱长为
a
,求
B1C

高二数学用向量求距离课件 人教版

高二数学用向量求距离课件 人教版

C
x
A M
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y
练习6: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G⊥平面 ABCD,CG=2,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z G 求点B到平面GEF的距离。
x
F
D
C
A
E
B
y
练习7: 在三棱锥S-ABC中,ABC 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 形,平面SAC垂直平面ABC,SA=SC= 2 3 , M、N分别为AB、SB的中点,求:点B到平面 CMN的距离. z S (1)证明:AC SB; ( 2)求二面角N CM B的大小; ( 3)求点B到平面CMN 的距离. N
C O A x M y B
1 2)A1 E =(-1, ,0),A1 B =(0,1,-1)设n ( x, y, z )为面A1BE的法向量, 2 则 1 n A E 0, x y 0, 1 z 2 n A1 B 0, y z 0, E
z
D1
A1
E
C1
B1
D
C
A
y
x
B
练习1:
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E、F分别是B1C1和C1D1 的中点,求点A1到平 面DBEF的距离。 z D1 F C
1
A1 D
B1
E C y B
A x
练习2:
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 求直线DA1和AC间的距离。 z D1 A1 D B B1 C y C1
A x
小结
利用法向量来解决上述立体几何题目,最大 的优点就是不用象在进行几何推理时那样去 确定垂足的位置,完全依靠计算就可以解决 问题。但是也有局限性,用代数推理解立体 几何题目,关键就是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把向量通过坐标形式表示出来,所以能用这 种方法解题的立体几何模型一般都是如:正 (长)方体、直棱柱、正棱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3.2第5课时 利用向量知识求距离一、选择题1.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O 是A 1C 1的中点,则O 到平面ABC 1D 1的距离为( )A.32B.24 C.12D.33[答案] B[解析] 以DA →、DC →、DD 1→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1,0,1),C 1(0,1,1),C 1O →=12C 1A 1→=⎝⎛⎭⎫12,-12,0,平面ABC 1D 1的法向量DA 1→=(1,0,1),点O 到平面ABC 1D 1的距离d =|DA 1→·C 1O →||DA 1→|=122=24.2.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A 1A =5,AB =12,那么直线B 1C 1和平面A 1BCD 1的距离是( )A .5 B.132 C.6013D .8[答案] C[解析] 解法一:∵B 1C 1∥BC ,且B 1C 1⊄平面A 1BCD 1,BC ⊂平面A 1BCD 1, ∴B 1C 1∥平面A 1BCD 1.从而点B 1到平面A 1BCD 1的距离即为所求.过点B 1作B 1E ⊥A 1B 于E 点.∵BC ⊥平面A 1ABB 1,且B 1E ⊂平面A 1ABB 1, ∴BC ⊥B 1E .又BC ∩A 1B =B ,∴B 1E ⊥平面A 1BCD 1, 在Rt △A 1B 1B 中,B 1E =A 1B 1·B 1B A 1B =5×1252+122=6013,因此直线B 1C 1和平面A 1BCD 1的距离为6013.解法二:以D 为原点,DA →、DC →、DD 1→的方向为x 、y 、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C (0,12,0),D 1(0,0,5),设B (x,12,0),B 1(x,12,5) (x ≠0) 设平面A 1BCD 1的法向量n =(a ,b ,c ), 由n ⊥BC →,n ⊥CD 1→得n ·BC →=(a ,b ,c )·(-x,0,0)=-ax =0, ∴a =0,n ·CD 1→=(a ,b ,c )·(0,-12,5)=-12b +5c =0, ∴b =512c ,∴可取n =(0,5,12),B 1B →=(0,0,-5), ∴B 1到平面A 1BCD 1的距离d =|B 1B →·n ||n |=6013.3.将锐角为60°,边长为a 的菱形ABCD 沿较短的对角线折成60°的二面角,则AC 与BD 间的距离为( )A.32a B.32a C.34aD.34a [答案] C[解析] 折起后如图,取BD 中点M ,则AM ⊥BD ,CM ⊥BD , 取AC 中点N ,则BN ⊥AC ,DN ⊥AC 故AC ⊥平面BDN ,BD ⊥平面AMC . 连结MN 则MN ⊥AC 且MN ⊥BD ,∴MN 即为AC 与BD 间的距离,可求得MN =34a .4.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则平面AB 1D 1与平面BDC 1的距离为( )A.2B.3C.23D.33[答案] D[解析] 以A 为原点,AB 、AD 、AA 1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0),D (0,1,0),C 1(1,1,1),B 1(1,0,1),D 1(0,1,1).设平面AB 1D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B 1→=0n ·AD 1→=0,∴⎩⎪⎨⎪⎧x +z =0y +z =0,令z =-1,则n =(1,1,-1), 显然n ·BD →=0,n ·BC 1→=0, ∴n 也是平面BDC 1的法向量, ∴平面AB 1D 1∥平面BDC 1, ∴其距离为d =|AB →·n ||n |=33.5.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a ,点M 在AC 1上且AM MC 1=12,N 为BB 1的中点,则|MN |的长为( )A.216aB.66aC.156aD.153a [答案] A[解析] 设A 1B 1→=a ,A 1D 1→=b ,A 1A →=c ,则|a |=|b |=|c |=a ,a ·b =b ·c =c ·a =0,由条件知,MN →=AN →-AM → =12(AB →+AB 1→)-13AC 1→ =12(AB →+AB →+AA 1→)-13(AA 1→+A 1B 1→+A 1D 1→)=12(2a -c )-13(-c +a +b )=23a -13b -16c , |MN →|2=⎝⎛⎭⎫23a -13b -16c 2=19(2a -b -12c )2 =19(4|a |2+|b |2+14|c |2-4a ·b -2a ·c +b ·c ) =21a 236,∴|MN →|=216a . 6.二面角α-l -β等于120°,A 、B 是棱l 上两点,AC 、BD 分别在半平面α、β内,AC ⊥l ,BD ⊥l ,且AB =AC =BD =1,则CD 的长等于( )A.2B.3 C .2D. 5[答案] C[解析] 如图.∵二面角α-l -β等于120°,∴CA →与BD →夹角为60°.由题设知,CA →⊥AB →,AB →⊥BD →,|AB →|=|AC →|=|BD →|=1,|CD →|2=|CA →+AB →+BD →|2=|CA →|2+|AB →|2+|BD →|2+2CA →·AB →+2AB →·BD →+2CA →·BD →=3+2×cos60°=4,∴|CD →|=2.7.△ABC 中,∠C =90°,点P 在△ABC 所在平面外,PC =17,点P 到AC 、BC 的距离PE =PF =13,则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等于( )A .7B .8C .9D .10[答案] A[解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找点P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易知点P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在∠C 的角平分线上.8.已知夹在两平行平面α、β内的两条斜线段AB =8 cm ,CD =12 cm ,AB 和CD 在α内的射影的比为,则α、β间的距离为( ) A.5cmB.17cmC.19cmD.21cm[答案] C[解析] 设α、β间距离为d ,AB 、CD 在α内的射影长分别为3x,5x ,由⎩⎪⎨⎪⎧d 2+9x 2=64,d 2+25x 2=144, 解得d =19. 二、填空题9.矩形ABCD 中,∠BCA =30°,AC =20,P A ⊥平面ABCD ,且P A =5,则P 到BC 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 5 5[解析] 由已知得AB =20sin30°=10, 又P A =5,∴PB =52+102=5 5.10.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所有棱长均为1,则点B 1到平面ABC 1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217[解析] 解法一: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32,12,0,B (0,1,0),B 1(0,1,1),C 1(0,0,1), 则C 1A →=⎝⎛⎭⎫32,12,-1,C 1B 1→=(0,1,0),C 1B →=(0,1,-1),设平面ABC 1的法向量为n =(x ,y,1), 则有⎩⎪⎨⎪⎧C 1A →·n =0C 1B →·n =0,解得n =⎝⎛⎭⎫33,1,1, 则d =⎪⎪⎪⎪⎪⎪C 1B 1→·n |n |=113+1+1=217.∴h =217.11.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侧棱P A ⊥底面ABCD ,BC ∥AD ,∠ABC =90°,P A =AB =BC =2,AD =1,则AD 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2[解析] 由已知AB ,AD ,AP 两两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0,0,0),B (2,0,0),C (2,2,0),P (0,0,2),PB →=(2,0,-2).BC →=(0,2,0),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 =(a ,b ,c ),则⎩⎪⎨⎪⎧2a -2c =0b =0,∴n =(1,0,1),又AB =(2,0,0), ∴d =|AB →·n ||n |= 2.三、解答题12.三棱柱ABC -A 1B 1C 1是各条棱长均为a 的正三棱柱,D 是侧棱CC 1的中点. (1)求证:平面AB 1D ⊥平面ABB 1A 1; (2)求点C 到平面AB 1D 的距离.[解析] (1)证明:取AB 1中点M ,则DM →=DC →+CA →+AM →,又DM →=DC 1→+C 1B 1→+B 1M →. ∴2DM →=CA →+C 1B 1→=CA →+CB →..2DM →·AA 1→=(CA →+CB →)·AA 1→=0,2DM →·AB →=(CA →+CB →)·(CB →-CA →)=|CB →|2-|CA →|2=0, ∴DM ⊥AA 1,DM ⊥AB .∴DM ⊥平面ABB 1A 1. ∵DM ⊂平面AB 1D ,∴平面AB 1D ⊥平面ABB 1A 1. (2)解:∵A 1B ⊥DM ,A 1B ⊥AB 1.∴A 1B ⊥平面AB 1D . ∴A 1B →是平面AB 1D 的一个法向量. ∴点C 到平面AB 1D 的距离为 d =|AC →·A 1B →||A 1B →|=|AC →·(A 1A →+AB →)|2a=|AC →·AB →|2a =12a 22a =24a .13.如图所示,AB 和CD 是两条异面直线,BD 是它们的公垂线,AB =CD =a ,点M ,N 分别是BD ,AC 的中点.(1)求证:MN ⊥BD ;(2)若AB 与CD 所成的角为60°,求MN 的长.[解析] (1)证明:由点M ,N 分别是BD 、AC 的中点可知,MB →+MD →=0, MN →=12(MA →+MC →)=12(MB →+BA →+MD →+DC →)=12(BA →+DC →), ∴MN →·BD →=12(BA →+DC →)·BD →=12(BA →·BD →+DC →·BD →), ∵BA →⊥BD →,DC →⊥BD →,∵BA →·BD →=0,DC →·BD →=0. ∵MN →·BD →=0,∴MN ⊥BD . (2)证明:MN →=12(BA →+DC →),∴|MN →|2=14(BA →+DC →)2=14(BA →2+2BA →·DC →+DC →2) =14a 2+14×2a 2cos60°+14a 2=34a 2. 所以|MN →|=32a .14.如图所示,已知边长为42的正三角形ABC 中,E 、F 分别为BC 和AC 的中点,P A ⊥平面ABC ,且P A =2,设平面α过PF 且与AE 平行,求AE 与平面α间的距离.[解析] 设AP →、AE →、EC →的单位向量分别为e 1、e 2、e 3,选取{e 1,e 2,e 3}作为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易知e 1·e 2=e 2·e 3=e 3·e 1=0,AP →=2e 1,AE →=26e 2,EC →=22e 3, PF →=P A →+AF →=P A →+12AC →=P A →+12(AE →+EC →)=-2e 1+6e 2+2e 3,设n =x e 1+y e 2+e 3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则n ⊥AE →,n ⊥PF →,∴⎩⎪⎨⎪⎧n·AE →=0n ·PF →=0⇒⎩⎨⎧(x e 1+y e 2+e 3)·26e 2=0(x e 1+y e 2+e 3)·(-2e 1+6e 2+2e 3)=0⇒⎩⎨⎧26y |e 2|2=0-2x |e 1|2+6y |e 2|2+2|e 3|2=0 ⇒⎩⎪⎨⎪⎧y =0x =22,∴n =22e 1+e 3∴直线AE 与平面α间的距离为 d =|AP →·n ||n|=|2e 1·(22e 1+e 3)||22e 1|2+|e 3|2=233.15.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D =AA 1=1,AB =2,点E 在棱AB 上移动.(1)证明:D 1E ⊥A 1D ;(2)当E 为AB 的中点时,求点E 到面ACD 1的距离; (3)AE 等于何值时,二面角D 1-EC -D 的大小为π4.[解析] 以D 为坐标原点,直线DA ,DC ,DD 1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E =x ,则A 1(1,0,1),D 1(0,0,1),E (1,x,0),A (1,0,0),C (0,2,0)(1)因为DA 1→·D 1E →=(1,0,1)·(1,x ,-1)=0,所以DA 1→⊥D 1E →.(2)因为E 为AB 的中点,则E (1,1,0),从而D 1E →=(1,1,-1),AC →=(-1,2,0),AD 1→=(-1,0,1),设平面ACD 1的法向量为n =(a ,b ,c ),则⎩⎪⎨⎪⎧n ·AC →=0n ·AD 1→=0,即⎩⎪⎨⎪⎧ -a +2b =0-a +c =0,∴⎩⎪⎨⎪⎧a =2b a =c ,从而n =(2,1,2),所以点E 到平面AD 1C 的距离为h =|D 1E →·n ||n |=2+1-23=13.(3)设平面D 1EC 的法向量n =(a ,b ,c )∴CE →=(1,x -2,0),D 1C →=(0,2,-1),DD 1→=(0,0,1) 由⎩⎪⎨⎪⎧n ·D 1C →=0n ·CE →=0⇒⎩⎪⎨⎪⎧2b -c =0a +b (x -2)=0,令b =1,∴c =2,a =2-x ,∴n =(2-x,1,2) 依题意cos π4=|n ·DD 1→||n |·|DD 1→|=22⇒2(x -2)2+5=22,∴x 1=2+3(不合题意,舍去),x 2=2-3, ∴AE =2-3时,二面角D 1-EC -D 的大小为π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