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 绪论

合集下载

文学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讲义

文学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讲义

第一讲:序论一、阅读视野:百年中国文学发展▪起点:1917年标志性事件:《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发表▪定位:(1)古典与现代之间的断裂(2)西方与东方的对接(3)现代化、本土化历程中的多元探索1、“第一个十年”▪时段:1917—1927年A、文学现象——(1)新文学的发生:1917;(2)与旧文学阵营的论战(与鸳鸯蝴蝶派;与学衡派;与甲寅派);(3)新文学的分化B、代表作家——鲁迅、胡适、郁达夫、冰心、徐志摩、叶绍钧、王鲁彦等2、“第二个十年”▪时段:1927——1937年A、文学现象——(1)时代重心的转移(地理重心;文化重心);(2)众声喧哗的文学思潮:京派、海派(左翼、新感觉派)(3)各文体的成熟与鼎盛B、代表作家——老舍、沈从文、茅盾、巴金;戴望舒、卞之琳;曹禺;丁玲、萧红3、“第三个十年”▪时段:1937——1949年A、文学现象——(1)文学的区域化:沦陷区、国统区与解放区(2)成熟与分化B、代表作家——张爱玲、钱钟书、赵树理;艾青、穆旦等4、“十七年文学”▪时段:1949——1966年A、文学现象——(1)赞歌与颂歌(2)革命经验写作与想象力的匮乏(“一本书作家”)B、代表作品——“三红一创”+青、保、林5、“文革文学”▪时段:1966——1976年A、文学现象——(1)主流文学:“三突出”与“三陪衬”(2)地下文学:朦胧诗的兴起B、代表作家作品——“八个样板戏”、浩然与《金光大道》;北岛、食指与地下写作附:八个样板戏▪《沙家浜》现代京剧▪《红灯记》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现代京剧▪《海港》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白毛女》芭蕾舞剧▪《沙家浜》交响乐附:地下文学:▪丰子恺《缘缘堂续笔》▪北岛《回答》▪食指《相信未来》6、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时段:1977年——A、文学现象——思潮流派的频繁更叠(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朦胧诗、第三代诗、女性写作、晚生代写作等)B、代表作家——贾平凹、王蒙、王安忆、张炜、张承志、苏童、叶兆言、余华、史铁生、莫言、毕飞宇、迟子建、阎连科、李锐、陈染、林白;北岛、舒婷;高行健、孟京辉等二、特点:“如何现代,怎样文学”(一)如何现代▪语符的现代性▪文体与美学品质的现代性▪人性呈现的现代深度例:▪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郑愁予《错误》)例三:人性开掘的现代深度例1:鲁迅《孤独者》例2:张爱玲《倾城之恋》例3:钱钟书《围城》(二)怎样文学:现代汉语的美感(东方文学的诗性与灵性》▪例:戴望舒《白蝴蝶》、《我思想》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

中国现代文学课件中国当代文学绪论(精)

中国现代文学课件中国当代文学绪论(精)

1、赵树理代表的方向派。

这一派别体现了毛泽东的文学思想,是解放区大力提倡的一种文学模式。

赵树理本人的创作也被看作是解放区文学在创作实践上的一个胜利,代表了文艺发展的方向。

解放后,方向派继续得到官方支持。

并且在这一派别内不断有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旗帜性人物出现——先后有赵树理、柳青、浩然。

2、胡风代表的主观精神派。

这一派别强调知识分子带着五四的战斗传统进入抗战,在接近大众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大众的思维方式、感情方式和认识生活的方式来更好地引导大众参加抗战并在抗战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

并且仍坚持对大众中的“精神奴役创伤”进行批判。

解放后,胡风派的文艺思想与毛泽东文艺思想之间的差异尖锐地表现了出来,最终在1955年,胡风及其追随者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此派从文坛上消失了或者说转入了地下,成为潜在文学。

3、丁玲代表的揭露派。

这一派别以揭示现实中的黑暗为特点,代表人物是丁玲和40 年代的王实味。

在40年代延安整风运动期间这一派别就受到批判,解放后这一派别继续受到压抑,并最终随着丁玲、陈企霞被打成右派而消失。

我的教案:中国现代文学史及作品选讲绪论

我的教案:中国现代文学史及作品选讲绪论

我的教案:中国现代文学史及作品选讲绪论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及重要作家、作品。

2.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社会现实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作家与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

三、教学准备1.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及作品选讲2.课件:中国现代文学史大事记、作家简介、作品简介3.辅助材料:相关文学作品、评论文章、视频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定义、特点及与现代文学史的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内容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1.1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1.2五四运动与文学革命1.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初步形成1.4新时期文学的崛起与发展2.重要作家与作品2.1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2.2郭沫若:《女神》、《星空》2.3茅盾:《子夜》、《腐蚀》2.4巴金:《家》、《春》、《秋》2.5老舍:《骆驼祥子》、《茶馆》2.6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2.7莫言:《红高粱家族》、《蛙》三、案例分析1.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例,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2.讨论作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及其对现代文学史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

第二课时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现代文学史的了解。

2.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1.现代文学作品选讲1.1鲁迅的《狂人日记》1.2郭沫若的《女神》1.3茅盾的《子夜》1.4巴金的《家》1.5老舍的《骆驼祥子》1.6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7莫言的《红高粱家族》2.作品分析与讨论2.1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2.2讨论作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及其对现代文学史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绪论

中国现代文学绪论

(二)在文学表现形态方面—— 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
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成为实际的文学创 作的利器。
白话体新诗、小诗、散文诗、现代小说、 话剧、杂文、报告文学等一批新文体;在叙述 视角、描写手段、心理刻划、抒情方式、时空 结构等方面,也都进行了革新和创造,并沿着 民族化和现代化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发展,日臻 成熟。
(三)在文学审美品格方面—— 从“中和之美”到“冲突之美”
“中和之美”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高的审美 理想和审美规范。总体说来,它体现了封建 的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由对于人的个性和自 由意志的压抑的禁锢。所谓“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温柔敦厚”,正从本质上 表达了封建统治阶级现实政治和审美的需要。
中国新文学在猛烈冲击古典审美规范的 基础上,建立了以崇高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 审美观念(个性解放)。
四、中国现代文学史概况
▪ 1917——1928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生长期) ▪ 1928——1937新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发展期) ▪ 1937——1949战争时期的文学(成熟期)
◆“现代文学”同时还是一个揭示这一时期文学
的“现代”性质的概念。
——钱理群
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现代文学”?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特征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各期文学的特点 四、中国现代文学史概况
何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至今的文学, 即包括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它是和中国的 现代史和当代史相对应的概念。现代指民主 革命时期,当代指社会主义时期。
2
第十章 巴金《家》、《寒夜》
2
第十一章 玲《莎菲女士日记》、萧红《生死场》
2
第十三章 曹禺《雷雨》、《日出》
2
第十四章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手推 2 车》

中国现代文学绪论讲课稿

中国现代文学绪论讲课稿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义这个学期我们开始接触一门新的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同学们可能会笑:文学既不像计算机、金融、管理等热门学科那样一毕业就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也不像烹饪,钳工等教给我们实实在在的技术。

学文学好像不是目前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最迫切的事情。

这个观点对不对?从局部看,是对的,学文学暴富的人有,但是整体比例很小。

但是从全局来看,从个人、民族、国家存在方式来看,文学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课程所代替不了的。

文学是我们的一种存在方式:人在两个层面上活着:精神的和物质的。

不管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如果只有物质的富裕,精神上是一片荒漠,那么就会引发精神危机,最终走向消亡,即使肉身存活,也是一个空洞的没有价值和意义的符号。

所以广州、东莞这些城市虽然非常富裕,但是人们提到他们的时候,总是少了一分敬意,总觉得有一股“暴发户”的味道。

文学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几千年的文明精华就存在于文学经典之中。

论语。

庄子,孟子,陶渊明,李白,杜甫,辛弃疾,曹雪芹,他们的文字记载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喜怒哀乐,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表达的是形象的意识形态。

换而言之,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存在方式。

百家讲坛于丹讲论语,红透半边天,就是因为她的心得得到人们的强烈共鸣。

如果你对本民族的文学文化非常了解,非常热爱,那么你就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广阔的精神家园。

所以文学发达的民族有强大的凝聚力,很难被消灭。

如中国,数度被异族入侵,统治,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被汉族同化。

所以英国一位首相说:宁肯失去英伦三岛,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

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帮助我们安身立命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也绝对不可以放松人文修养,要做一个有内涵有底蕴的人。

人真正的美来自知性美,气质美,这种美是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愈发增添动人的魅力。

我们是理工科院校的文科生,更应该主动的积极的带好这个头。

同时我们也是学习语言类的文科生,语言和文学在一定层面上是不分家的,那么掌握一些文学类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你不懂中国文化,不懂中国文学,怎么可能学好语言呢?你们学了《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应该知道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你只有把自己所熟知的东西翻译、介绍给别人,才能正真实现文化的交流,才能让别人知道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现代文学史 绪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 绪论

第二节 对启蒙的冷静反观
三、题材的多样化选择 主题的多样性,决定了题材多方面的选择。 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基本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和农村 题材
第二节 对启蒙的冷静反观
三、文学形式的变革实践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化的特征,最突出也最集中地体现 在文学形式(叙事态度、语言实践)的剧烈变革中。 文学形式变革的实践很大程度上又是民族国家的自主 性的体现。 启蒙——欧化:懂与不懂 民族化,群众化:“普及”与“提高”的矛盾,“改 造农民”和“改造知识分子”过程中现代性与封建 性的冲突。
第一节 文学启蒙的意义
三、“现代化”内涵的扩大 鲁迅和周作人循着民族、国家现代化和人的现 代化的方面扩大和深化了现代化的内涵。
鲁迅:《中国地质略论》、《摩罗诗力说》、 《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 周作人:《平民文学》和《人的文学》
第一节 文学启蒙的意义
周氏兄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造国民灵魂的重 要命题,极大地突出了中国文学中“个人现 代化的内涵和意义。 ”五四“文学革命乃至抗战爆发前的各种文学 思潮,着重强调的是文学与社会改造的密切 联系,文学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思想启蒙 作用。 抗战以后,文学启蒙由抽象个人转向具体的社 会大众;个人的现代化开始让位于国家和民 族的现代化。



第三节 国家现代化及文学的新要求
三、30年代中期后形成的三个审美空间 沦陷区文学:张爱玲与钱钟书(上海沦陷区) 国统区文学:呐喊——沉思,形式的现代化追求 解放区文学:文学的民族形式问题——文学与建国问 题。农民问题,疏离世界潮流,走向民族化与政治 化相结合的道路
第四节 现代化的中断与变异:中国现代文学前、后期的形成 一、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分化” 现代化问题是伴随着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感而产生的。 现代化的主题是在个人觉醒和民族振兴这两条基本脉络中交替 发展与演进。 表面地看,个人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矛盾是在1927年前后 公开化。 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分化,国家与社会共同体的分化, 不同利益集团的分化,不同文化集团的分化,知识领域的分 化等。 真正导致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断与变异,以致改变中国现代 文学的基本格局和走向的是抗战。

中国现代文学史《绪论》(本科第一学期用)PPT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绪论》(本科第一学期用)PPT课件
① 绪论——1-2周 ②第一编——约5周左右 ③第二编——约4周左右 ④第三编——约2周左右 第18周后——期末考试
4
5、配合正常教学环节的几 件事情
课堂纪律 课代表、班级公共信箱 考勤的具体实施方法
5
“绪论”思考题: ①现代文学“现代性”的本质是什么? ②请总结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
和外来文化方面的利弊得失。 ③在继承传统文化和借鉴外来文化方
阅读教材和原著是现代文学史 学习的基础。
2
3、老师讲课主要内容和形式: 讲课以讲解课程重点为主,配合必要的
作家生平声像资料或影视资料,以增强 教学效果。 每次上课之前会布置一些需要同学们思 考的问题,然后在课上带着问题进行研 讨式学习。 笔记只记重点,讲完一章可以发送讲稿。
3
4、教材重点说明 教材重点(见教材具体内容)
12
2、欧洲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的联系与区别(请同学们参与思考)
文艺复兴:约14世纪—17世纪,是西欧 新兴资产阶级首先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 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是从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 化开始的。
13
从文化观念上看:文艺复兴是向中世纪 告别,就是人向神的告别。
的)、审美的。 要有广度和深度,主要是精神层
面的探寻,不能只是就文学而谈 文学。
8
三、现代文学的文化蕴涵: 关于文化: 钱穆:“譬如一人的生活,加进长时间的绵延, 那就是生命。一国家一民族各方面各种样的生 活,加进绵延不断的时间演进,历史演进,便 成所谓‘文化’。因此文化也就是此国家民族 的‘生命’。”——《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
现代文学的文化蕴涵 现代文学在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特殊作用:借 鉴西方文化,向现代化方向转型。

中国现代文学1绪论

中国现代文学1绪论

《千万别把我当人》、《我是你爸爸》、 《过把瘾就死》、《许爷》都是萌生 于某个导演的意图。
--《文朔文集.自序》
1.戏剧影视文学:文学与戏影的相通性.
2.“改编”潮流与“触电”现象:影视的题 材库与分镜头叙事;
3.文学与影视的分野与转译:流淌的河与 闪烁的霓红灯;
4.作家书写身份的漂移:王朔、李冯、刘 恒、杨争光、夏衍、田汉、老舍等。
(二)主要作家作品:
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 郭沫若《女神》《屈原》;
茅盾《子夜》《林家铺子》;
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
田汉的戏剧;
沈从文《边城》; 巴金《家》《寒夜》;
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曹禺《雷雨》《原野》《北京人》《日出》; 夏衍《上海屋檐下》; 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金锁记》等; 赵树理的小说;
• 近代文学:1840年——1917年的文学, 是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 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创作的 文学(也称为“新文学”)。
• 当代文学: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 会以后创作的文学。
对于传统的文学分期法的评价
• 把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划分为三个时期,是一种 传统划分法。依据历史、政治的标准,近代文学、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分别对应中国社会发展三个 时期:旧民主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 主义时期。这种文学分期方式忽略了文学的相对 独立性和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
艾青的诗歌; 周作人、林语堂的散文。
四、课程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1.理解掌握主要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和重要作 家的代表作品。
2.尽量多读经典文学作品是学习本课程的前提和关 键。
3.准备两个笔记本,一个用来做课堂笔记,一个做 课外阅读笔记。课外阅读笔记本主要记录自己课 外阅读文学作品、学术论文、专著的情况,写下 自己的阅读体会、看法。

第一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绪论

第一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绪论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陈独秀 胡适 周作人 钱玄同、刘半农等

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4、文学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新 文学产生
鲁迅《狂人日记》 议论性散文 诗体大解放 问题小说 问题戏剧

小结:文学革命的主要成绩
1、白话文得到全面推广。 2、中国出现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格 局。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这也是文学 革命的主要内容。 4、文学创作取得实绩,新文学诞生。

文学革命的发展

与封建守旧复古的文学思想的论争。
与旧作家—林纾的论争。 与“学衡派”的论争。 与“甲寅”派的论争。


新文学队伍内部的矛盾。
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郑振铎; 胡适

“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历史意义:
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 体系. 始终贯穿、体现了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并探 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 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 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返回
议论性散文


早期的议论性散文 《新青年》和杂文(杂感)



类型:随感录式的议论性散文 议论对象:紧贴世俗,具体而微 议论方式:驳论 风格:自由泼辣、抒情直率有个性 代表作家: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 刘半农等。
返回
诗体大解放
背景:对白话能否做韵文的质疑。 胡适:
返回

胡适:1917《文学改良刍议》

“八事”: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 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 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绪论小说赏析方法ppt课件

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绪论小说赏析方法ppt课件

• 在分析作品的环境时,要注意环境的典型化。 典型化了的环境叫作典型环境。一切优秀的现实 主义作品都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 物”。所以优秀作品的环境都是典型环境。所谓 典型环境,就是指作品中提供的某一典型人物周 围的具体的人、事、物,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一定 时代、一定社会关系发展的规律和形势的某些本 质方面。它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关系发展的规律 和趋势,同作品中具体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的 统一,也就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注意环境 的典型化,就是在分析环境时,要注意通过作品 中所描绘的具体的人、事、物,看出一定时代、 一定社会的总的面貌和趋向,将特殊性与普遍性 统一起来。
第二讲 小说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 一、小说的分类与特点
• 小说是复杂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中国古代小 说滥觞于南北朝而形成于宋代,其源头是六朝文 和唐传奇。鲁迅先生说:“晋人尚清谈、讲标格 (风格),常以寥寥数言,立致通显,所以那时 的小说”“所写的几乎都是人事;文笔是简洁的; 材料是笑柄,谈资,好象很排斥虚构,”而“唐 代传奇文可就大不一样了:神仙人鬼妖物,都可 以随便驱使;文笔是精细、曲折的”,“而且作 者往往故意显示着这事迹的虚构,以见他想象的 才能”。
• 2、弄清情节发展的线索
• 线索是小说中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众多的人物和事 件组成一个整体。在短篇小说中,一般只有一条线索, 称为“单线”;在长篇小说中,大都有两条以上的线索, 称为“复线”。单线结构的小说很多。其中有的以人为 线索,如《故乡》是以“我”为线索写的。有的以物为 线索,如《项链》是以“项链”为线索写的。有的作品 以事件为线索,如《祝福》。《祝福》写祥林嫂的悲剧 命运,是通过她一生中的几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悲剧事件 完成的,这些事件则成为作品的结构线索。复线结构多 为长篇小说,最典型的则是《子夜》。《子夜》以主人 公吴荪甫为中心构成三条线索:第一条写交易所,由吴 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斗争构成,这是主要线索;第二条 写工厂,由吴荪甫与工人的矛盾斗争构成;第三条写农 村,由吴荪甫与农民的矛盾斗争构成。这三条线索的交 叉发展,便形成《子夜》的复杂结构。

中国现代文学绪论(精)

中国现代文学绪论(精)

态多端,刚柔、奇正杂成。它们投合着各种层次的读者 趣味,却很难引导读者超越自己的趣味层次。他是开风 气的人,却缺乏属于他自己的特定的风气追求。林纾并 没有自觉地去推进什么文学运动,但他的译著比任何大 叫大嚷的口号都更为有效的准备了一场文学运动,而且 这场运动最终导致他想在其中安排自己位置的那个传统 的衰败和崩毁。在林纾的整个翻译生涯中,儒家道统文 统和市场的效益,逐渐成为制约他的翻译行为的两级。 时间前行与他的文化意识形成一种逆向运动,在晚清由 他开通的风气又在民国初年由他亲手封闭了。 4.王国维对中国文学思想的拓展。王国维将中国传统 治学精神和西方近代治学方法相融合,在清末民初时期 给中国文学思想实实在在地提供了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 1904年作《〈红楼梦〉评论》,深受叔本华哲学和美学
欧洲之意境语句,甚繁富而玮异,得之可以陵轹千 古,涵盖一切”。“过渡时代,必有革命。然革命者, 必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吾党近好言诗界革命。虽然, 若以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是又满洲政府变法维新之 类也。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 “吾重公度诗,谓其意境无一袭昔贤,其风格又无一让 昔贤也”,“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 推黄公度”。)黄遵宪很早就提倡“我手写我口”,主 张“诗之外有事”(关心时事人生)、“诗之中有人” (有个人风格),反对泥古,喜欢以新事物、新观念入 诗,将此化为自己独特的印象和感觉,但并不奇僻,相 当平易流畅。与“诗界革命”有关的还有清末民初规模 最大、历时最长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1909年11月在苏 州成立,主要发起人为同盟会会员陈去病、柳亚子、高
等,是当时和李伯元齐名的谴责小说作家,并表现出对 小说文体变革的某些探索。另作有《劫余灰》等苦情小 说。《小说林》代表着有别于《月月小说》的另一侧面, 具有对梁启超倡导“小说界革命”的文学思潮的反思性, 及对小说功能和审美特征的进一步发掘。(“一小说也, 而号于人曰:吾不屑屑为美,一秉立诚明善之宗旨,则 不过一无价值之讲义、不规则之格言而已。”)《小说 林》的长处,一是文学理论,二是以刊载翻译小说为主。 3.清末民初“翻译界之王”林纾(琴南)。林纾一生 录译欧美诸国小说一百八十余种,《巴黎茶花女遗事》、 《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述》、《撒克逊劫后英雄 略》、《迦茵小传》等。《巴黎茶花女遗事》对清末民 初的言情潮流发生过不容回避的影响。林纾不谙外文而 精于古文,从而制约着他的译作的成败得失。其译作形

中国现代文学 绪论

中国现代文学  绪论

然间走到夏日的炎光里来,我们由中世评论》 ,1925年)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断代
-----------------1840------------1917-----1949---------------------
(古代)
(近代)
(现代) (当代)
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断代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外国文 学的关系 第四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 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新文学”
(一)表现内容上: 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心灵的变动等;
(二)表现形式上:
语言、表现手法、素材选择、审美观念等。
“两种的语言,两样的感情,两个不同的世界! 在《双秤记》、《绛纱记》和《焚剑记》里面我们 保存着我们最后的旧体的作风,最后的文言小说, 最后的才子佳人的幻影,最后的浪漫的情波,最后
的中国人祖先传来的人生观。读了他们再读《狂人
日记》时,我们就譬如从薄暗的古庙的灯明底下骤
朱德发:建立在“现代中国”观念之上的 “现代中国文学” 概念。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 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的关系
一、与古代文学的关系
——冲突中继承
二、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学习中内化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
一、1917—1927:现代文学的开创期、奠基期 二、1928—1937: 现代文学的成熟期 三、1938—1949: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文学

现代中国文学(绪论)课程教案

现代中国文学(绪论)课程教案
1927--193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文学的发展期。
1937--1949: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文学的成熟时期。
(二)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打破现当代文学的界限,开始重新划分文学史。这里简单向大家介绍有影响的几个观点。
1)80年代中期,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中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
3.性质意义上的界定:
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重点,出现了“众声喧哗”的局面。争论的焦点在于现代文学到底是时间概念?还是性质概念?在这里我们也向大家介绍传统和近年来两方面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1.否定传统文化、模仿西方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移植、模仿、借鉴、探索的策略,造成了定位的困难。
2.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忧患意识与峻急情绪,过多的强调了文学的救亡、启蒙、教育等外在社会功能,致使现代文学不时偏向了纯粹的宣传。
3.重思想轻技巧、重意识轻审美。强烈的理性精神使文学负载了太多"非文学"的使命,导致现代文学的艺术水准普遍不高。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性质
1.基于意识形态认定(80年代以前):
“中国现代文学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从社会历史、阶级意志出发,使得文学史成为政治史、革命史的附庸,其独立性和内在规律被消。)
2.出于习惯的时间型界定:
淡化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把“现代文学”作为一个文学的时间概念或文学发展的阶段概念来处理。“所谓中国现代文学,是发端于1917年以《新青年》杂志倡导文学革命,迄于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召开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文学。”——凌宇《中国现代文学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这样一个宗教传统相当薄弱的国度里,坚持和弘扬 人文精神是凝聚民族自信的主要力量,而对美的感受和创造 就是人文精神的基础。 阅读文学作品就是训练我们对文学语言和文学美感的感受 能力和把握能力,进而发现和洞见人性的丰富性,也让我们 的内心丰富而有力量。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体悟人性的美好与温馨,窥探人 性的黑暗和深刻,也能令人励志、遐想和寻找生活的智慧与 勇气,让人生所不及的缺憾在文学中得到满足,从中寻找人 类最后的精神家园。




这种新的价值取向体现的是人道主义精神,而包含 这种精神的文学就是人道主义文学。新文学有新的 风格,但核心就是人的解放问题,当时无论是现实 主义、浪漫主义还是现代主义的,都从属于人的解 放这个主题,而且侧重于个性解放。这也是五四新 文学最具有革命性的体现所在。 于是,人的解放的观念,个人权利的观念,成为五 四思想革命的突出标志,成为五四文学的主流话语。 鲁迅的小说体现了以启蒙为特色的五四现实主义文 学的最高成就。 鲁迅小说中的个性意识、发展进化的社会历史观、 批判怀疑精神、反抗绝望,是中国五四理性主义精 神的集中体现。提出通过国民性的改造来改造社会。




细读文本的途径: 欢悦地、投入地、感性地解读作品才能是自己真正进入文 学。 欢悦地阅读:阅读首先是为了快乐,从中发现文学之美, 人性之美,为绝望和困境寻找支撑和平静,建立自己的精神 家园,填补、充实和丰富人生。 投入地阅读:读文学可以放松情绪,任凭自己被文学的魅 力打动和放纵,可以为之哭笑、废寝忘食,投入忘我境界, 在“忘我”中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内心欲望充分调动起来, 从文学中读出自己内心的秘密和声音。 感性地阅读:读文学不是读文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感性 地投入,当你的情绪与文学融合一起时,你为什么读之感动? 这既要了解文学也需要了解你自己,你需要通过阅读文学来 认识自己内心深处纠缠着怎样的情感因素。

读文学最忌讳的是按教条和指令去读:从主题思想到政治 因素,或是验证了某种思想理论,最终把文学的魅力割裂得 支离破碎。如果缺少了个人经验和生命意象的审美,那么读 再精致的文学也会索然无味。

《为要寻一颗明星》(1924) 徐志摩 我骑著一匹拐腿的瞎马, 向著黑夜里加鞭;--- 向著黑夜里加鞭, 我跨著一匹拐腿的瞎马。 / 我 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 为要寻一颗明星;--- 为要寻一颗明星, 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 累坏 了,累坏了我胯下的牲口, 那明星还不出现;-- - 那明星还不出现, 累坏了,累坏了马鞍上的身 手。 /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荒野里倒著 一只牲口, 黑夜里倒著一具尸首。--- 这回天 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二、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止时间:1917.1---1949.7(32年) (新民主主义文学史观的划分) 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五四文学革命 中突然出现的,晚清民国时期已经开始孕育,为了突 出它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孕育产生的,一般从 20世纪初开始讲起,其下限也处于不断向后移动的过 程中,通常把它停止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三 、20世纪初的思想启蒙运动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思想启蒙主流:强调个人权利 和义务的平衡,体现的是现代公民意识,重视理性、 责任、法制。公民意识比臣民意识前进了一大步, 但革命的精神还不够彻底,总体显得保守。


以鲁迅等青年留日学生为代表的是比梁启超更激 进的思想解放潮流,他们强调的是个性和自由,主 张打破“三纲五常”的封建束缚,体现了现代浪漫 主义的精神。 四、 20世纪初的文学革命运动 五四文学思潮是在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展开的。 《新青年》打破了以古为本、以老为本的传统,确 立了以新为本、面向未来的进化论的文化立场,反 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它提倡科学与民主,在社 会广度和历史深度上都超过了20世纪初梁启超的启 蒙主义水平。其社会基础也比较深厚,得到了新式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支持。所以北大的几位教授

《狂人日记》是鲁迅从他早期的浪漫主义转向批判现实主义 的重要环节。
中国现代文学 名著选讲
2013-2014春季学期 主讲:冯静洁
教学大纲: 第一讲 绪论(文本细读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讲 鲁迅《狂人日记》 第三讲 周作人散文 第四讲 萧红《呼兰河传 》 第五讲 徐志摩诗歌 第六讲 戴望舒诗歌 第七讲 沈从文《边城》 第八讲 曹禺《雷雨》

第九讲 老舍《骆驼祥子》 第十讲 张爱玲《金锁记》 第十一讲 穆旦诗歌 第十二讲 钱钟书《围城》


阅读书目:
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2.钱理群《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3.王德威《现代中国十讲》 复旦大学出版社 4.李欧梵《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新星出版社



新的启蒙需要新的工具,所以文学革命就发动了: 1917年1月、2月,胡适和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杂志上 发表了两篇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拉 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胡适提出了文学改良“八事”,侧重语言文字方面的革新, 他身体力行,开始写“白话诗”,语言是思维的形式,语言 的革新是人的思想解放的前提,所以胡适推动的白话文运动, 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和贡献。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强调新旧对立,其彻底反传统 催生了新的文化,但新的文化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在传统文 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传统文化以老人为本,以古代为本, 新文化则以青年为本,以当下为本。所以,所以尊重妇女, 珍视生命,重视儿童的权益等新思潮就开始流行起来。





5.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北京大学出版社 6.程光伟 孔庆东《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张新颖《沈崇文精读》 复旦大学出版社 8.刘思谦《娜拉言说》河南大学出版社 9.钱理群《周作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讲 绪论
一 文学作品细读在当下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在世界格局的关照下不能说达到了很高的 艺术境界,但是它用文本的方式记录了另一种历史的面目, 它体现和包容了知识分子的精神探索的动力和成果,这是 与我们相关的精神传统,一定意义上,它直接关联到人生方 向的选择和个人行为模式的确定,而这个目标,是借助审美 来完成的。 当下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性力量普遍缺失的环境,为寻求 精神源泉,许多人从宗教去获求,,但文学可以给人性的力 量和美好的情感,依靠它我们可以支撑自己的尊严和自信, 这就是人文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