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复习资料-zhongkai

合集下载

遗传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遗传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遗传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01、☆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样一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叫复等位现象。

02、☆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但仍能形成胚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03、☆性连锁(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着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04、☆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05、☆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他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向后代遗传的现象。

06、☆遗传率(遗传力):一群体内由遗传基因引起的变异占表现型变异的相对比率。

☆广义遗传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占的比值。

☆狭义遗传率:能真实遗传的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率。

07、☆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型个体占个体总数的比率。

☆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占该位点基因总数的比率。

08、☆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称为遗传漂变。

09、☆迁移:个体从一个群体迁入另一个群体,并且参与后者的繁殖。

10、☆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组成和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表达。

11、基因突变(点突变):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的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即一个基因变成了它的等位基因。

12、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规律,又称非染色体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体遗传。

13、半保留复制:在DNA 复制时,亲代DNA 的双螺旋先行解旋和分开,然后以每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在这两条链上各形成一条互补链,这样从亲代DNA 的分子可以精确地复制成2 个子代DNA 分子。

每个子代DNA 分子中,有一条链是从亲代DNA 来的,另一条则是新形成的,这叫做半保留复制。

遗传学复习提纲

遗传学复习提纲

遗传学复习提纲刘庆昌绪言1、遗传学研究的对象,遗传、变异、选择2、遗传学的发展, 遗传学的发展阶段,主要遗传学家的主要贡献3、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染色质、染色体、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巴尔小体的数目2、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大小、类别、同源染色体,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模型、染色体的高级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核型、核型分析3、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及遗传学意义4、细胞的减数分裂分裂过程及遗传学意义5、配子的形成和受精:生殖方式、雌雄配子的形成、双受精、直感现象、无融合生殖定义和类型6、生活周期:生活周期、世代交替、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P33习题9和10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间接证据、直接证据(细菌的转化、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2、核酸的化学结构:DNA和RNA及其分布、DNA和RNA的化学结构、查尔格佛法则、DNA的双螺旋结构特征3、DNA的复制:DNA复制的一般特点(半保留复制)、前导链、后随链、冈崎片段4、3种RNA分子、5、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翻译:遗传密码及其特征、三连体密码、简并、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第三章孟德尔遗传1、分离规律:性状、单位性状、相对性状、性状分离、分离现象的解释、表现型和基因型、分离规律的实质P62和验证(测交法、自交法、F1花粉鉴定法)、测交、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分离规律的应用2、独立分配规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及其分离比、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P67、多对基因的遗传P69-70、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P71-723、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4种显性现象)、复等位基因、致死基因、基因互作的定义类型及每种类型的定义、比例值、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1、连锁和交换:连锁遗传的发现者P82及解释(实质)P84、相引相、相斥、连锁遗传、相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交换2、交换值及其测定:交换值、交换值的测定(测交法、自交法)3、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基因定位(三点测验、干扰与符合)、连锁遗传图、连锁群P934、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P975、性别决定与性连锁:性染色体、性别决定的方式、性连锁、限性遗传、从性遗传P103习题2-7第五章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及各特征的概念2、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3、基因突变的鉴定: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定(真实性、显隐性、突变频率)、生化突变的鉴定(营养缺陷型及其鉴定)、4、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突变的分子机制(碱基替换、缺失、插入)、突变的修复(光修复、暗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转换与颠换,DNA防护机制(简并性、回复突变、抑制突变、多倍体、致死突变)5、基因突变的诱发:物理因素诱变(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化学因素诱变(碱基类似物、DNA诱变剂)第六章染色体结构变异1、缺失:类型和各类型的定义、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假显性现象2、重复:类型和各类型的定义、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剂量效应和位置效应3、倒位:类型和各类型的定义、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4、易位:类型和各类型的定义、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罗伯逊易位、染色体融合、P140第二段玉米和月见草类型的种类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基因定位、利用易位进行连锁分析、果蝇的CIB测定法P229习题2、3第七章染色体数目变异1、染色体的倍数性变异:染色体组概念及其整倍性、整倍体与非整倍体(类型、名称、染色体组成)2、同源多倍体的形态特征、同源三倍体的高度不育的原因、同源三倍体西瓜的育成、同源多倍体的联会和分离(染色体随机分离、染色单体随机分离)3、异源多倍体、多倍体的形成与应用、同源联会与异源联会(烟草、小麦)、单倍体的定义、类型及应用4、非整倍体:三体的类型、概念及基因分离5、非整倍体的应用:单体测验、三体测验、染色体替换第八章数量遗传1、数量性状的特征:质量和数量性状的定义、特征及区别P173、模型P178、多基因假说、2、遗传率的概念、估算及其应用(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P185、QTL定义第九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1、近交与杂交的概念、生物的交配方式、近交系数、自交和回交的遗传效应和异同点、纯合率的计算P1932、纯系学说3、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和遗传理论(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4、杂种优势固定第十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1、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细菌、病毒、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2、噬菌体的遗传分析: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原噬菌体3、细菌的遗传分析转化:转化的概念与过程、转化和基因重组作图接合:接合的概念与过程、U型管实验、F因子及其存在状态、中断杂交试验及染色体作图性导:性导的概念与过程、F`因子转导:转导的概念与过程、转导颗粒、利用普遍性转导进行染色体作图P229习题1、10、14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1、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细胞质遗传的概念、细胞质遗传的特点2、母性影响:母性影响的概念及其与母性遗传的区别3、叶绿体遗传:叶绿体遗传的表现4、线粒体遗传:线粒体遗传的表现5、共生体决定的染色体外遗传:共生体的遗传(卡巴粒)、6、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核不育型和质核不育型、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的定义、单基因不育和多基因不育、不育基因的多样性)、质核不育型的遗传基础、雄性不育的利用(三系法、二系法)P254习题2、3、13、14第十二章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的概念及步骤2、工具酶(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等)、载体的要求及种类(常用载体及其用途)3、基因的分离与鉴定(从基因库中分离基因、T-DNA标签克隆基因、PCR扩增基因、人工合成基因)PCR的步骤、探针4、重组DNA分子5、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导入方法)、转基因生物的鉴定第十三章基因组学1、基因组学的概念与概述、C值、N值2、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3、基因组图谱的构建(遗传图谱与标记种类、物理图谱的定义)第十四章基因表达的调控1、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基因的微细结构、顺反测验2、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转录水平的调控,乳糖操纵元3、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DNA水平、染色质水平(组蛋白、非组蛋白)、转录水平(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翻译水平的调控4、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基因调控上的区别第十六章群体遗传与进化1、群体的遗传平衡: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哈迪-魏伯格定律及其应用2、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3、物种的形成:物种概念、物种形成的方式(渐变式、爆发式)。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

1.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

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2.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称为3.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因为他使体细胞染色体树木减半故称为减数分裂4.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彼此相同,遗传性质相似的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本,一条来自父本5.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这种显性性状成为镶嵌显性6.花粉直感:就是胚乳直感7.果实直感:如果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8.胚乳直感: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9.性连锁: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所以又称伴性遗传10.连锁遗传: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11.符合系数: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的比值,符合系数经常变动在0和1之间12.不完全显性:有些性状,其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为不完全显性13.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14.自交: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授粉15.侧交:是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形纯合体间的杂交以验证被测个体的基因型16.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17.整倍体:具有基本染色体组基数的完整倍数的细胞组织或个体18.非整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上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的细胞、组织或个体,称为非整倍体。

19.超倍体:染色体数目多于2n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如三体,四体,双三体20.亚倍体:染色体数目少于2n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完整word版)遗传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遗传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遗传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二、填空题1、①(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假说;②(魏斯曼)提出种质论,支持选择理论但否定后天获得性遗传;③(孟德尔)提出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④(摩尔根)提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⑤(贝特森)用“Genetics”一词命名遗传学;⑥(约翰森)提出“Gene"一词,代替遗传因子概念,首先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概念;⑦(摩尔根)提出了连锁交换规律及伴性遗传规律;⑧(比德尔、泰特姆)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学说;⑨(沃森、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2、(1900)年由(狄·弗里斯)、(科伦斯)、(冯·切尔迈克)三个人重新发现了孟德尔规律,该年被定为遗传学诞生之年.3、1910年,摩尔根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创立了基因理论,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成为第一个因在遗传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

4、(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提出了DNA分子结构模型.5、(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根本的两个特征.6、(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三、选择题1、1900年(B)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A。

达尔文 B。

孟德尔 C。

拉马克 D.克里克2、遗传学这一学科名称是由英国遗传学家(A)于1906年首先提出的。

A。

贝特森 B.孟德尔 C、魏斯曼 D、摩尔根3、遗传学中将细胞学研究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结合,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这是(C)的特征。

A.分子遗传学B.个体遗传学C.细胞遗传学 D。

微生物遗传学4、遗传学中以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化方法探索遗传物质的本质及其功能,这是(D)的特征。

A.分子遗传学B.个体遗传学C.细胞遗传学D.微生物遗传学5、荻。

弗里斯(de Vris, H。

)、柴马克(Tschermak, E。

)和柯伦斯(Correns, C。

)三人分别重新发现孟德尔(Mendel, G. L.)遗传规律,标志着遗传学学科建立的年份是(B)年。

《遗传学》复习资料集

《遗传学》复习资料集

《遗传学》复习资料集《遗传学》复习资料集第二章孟德尔定律1、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答:因为(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

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2、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现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RR×rr (2)Rr×rr (3)Rr×Rr (4) Rr×RR (5)rr×rr解:序号杂交基因型表现型1 RR×rr Rr 红果色2 Rr×rr 1/2Rr,1/2rr 1/2红果色,1/2黄果色3 Rr×Rr 1/4RR,2/4Rr,1/4rr 3/4红果色,1/4黄果色4 Rr×RR 1/2RR,1/2Rr 红果色5 rr×rr rr 黄果色3、下面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和表型已写明。

问它们产生哪些配子?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1)Rr × RR (2)rr × Rr (3)Rr × Rr粉红红色白色粉红粉红粉红解:序号杂交配子类型基因型表现型1 Rr × RR R,r;R 1/2RR,1/2Rr 1/2红色,1/2粉红2 rr × Rr r;R,r 1/2Rr,1/2rr 1/2粉红,1/2白色3 Rr × Rr R,r 1/4RR,2/4Rr,1/4rr 1/4红色,2/4粉色,1/4白色4、在南瓜中,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WWDD×wwdd (2)XwDd×wwdd(3)Wwdd×wwDd (4)Wwdd×WwDd解:序号杂交基因型表现型1 WWDD×wwdd WwDd 白色、盘状果实2 WwDd×wwdd 1/4WwDd,1/4Wwdd,1/4wwDd,1/4wwdd, 1/4白色、盘状,1/4白色、球状,1/4黄色、盘状,1/4黄色、球状2 wwDd×wwdd 1/2wwDd,1/2wwdd 1/2黄色、盘状,1/2黄色、球状3 Wwdd×wwDd 1/4WwDd,1/4Wwdd,1/4wwDd,1/4wwdd, 1/4白色、盘状,1/4白色、球状,1/4黄色、盘状,1/4黄色、球状4 Wwdd×WwDd 1/8WWDd,1/8WWdd,2/8WwDd,2/8Wwdd,1/8wwDd,1/8wwdd 3/8白色、盘状,3/8白色、球状,1/8黄色、盘状,1/8黄色、球状5.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

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

细胞壁内为细胞膜。

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

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

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

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 期);(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遗传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遗传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遗传学复习资料及答案练习一一、填空题1、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组染色体。

3、染色体畸变包括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两大类。

4、自由组合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有两对基因A和a及B和b,它们是自由组合的,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是AB 、 Ab 、 aB 和 ab。

6、如果女性是红绿色盲(XR)基因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下女儿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2 ;生下男患儿的可能性为 1/2 。

Y染色质。

二、选择题1、下列碱基置换中,哪组属于转换( C )A 、A ←→ C B、A←→T C、 T←→C D、G ←→T2、某基因表达的多肽中,发现一个氨基酸异常,该基因突变的方式是( D )A 、整码突变 B、无义突变 C、同义突变 D、错义突变3、根据ISCN,人类的X染色体属于核型中的( B )A、A组B、C组C、D组D、G组4、DNA的复制发生于( B )A 、前期 B、间期 C 、后期D、末期5、人类次级精母细胞中有23个( C )A、单倍体B、二价体 C 、二分体 D、四分体6、如果在某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在二倍体的基础上增加一条可形成( D )A、单倍体B、三倍体 C 、单体型 D、三体型7、.若某一个体核型为46,XX/47,XX,+21则表明该个体为( B )A.常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嵌合体B.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嵌合体C.性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嵌合体D.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嵌合体8、下列哪种疾病应进行染色体检查( A )A.先天愚型B.白化病C.苯丙酮尿症 D.先天性聋哑9、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的机理可能是( C )A.染色体易位B.染色体倒位C.染色体不分离 D.染色体断裂10、某种人类肿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52条,称为( C )A.多倍体B.二倍体C.超二倍体 D.亚二倍体11、一对夫妇表型正常,婚后生了一个白化病(AR)的儿子,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A )A.Aa和AaB.AA和AaC.aa和Aa D.aa和aa12.复等位基因是指( D )A.一对染色体上有三种以上的基因B.一对染色体上有两个相同的基因C.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点有三个以上的基因D.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有两种以上的基因13.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两种基因的作用都完全表现出来叫( D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不完全显性遗传C.不规则显性遗传D.共显性遗传14.父母都是B血型,生育了一个O血型的孩子,这对夫妇再生孩子的血型可能是( C )A.只能是B型B.只能是O型C.B型或O型 D.AB型或O型15.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果外显率为90%,一个杂合型患者与正常人结婚生下患者的概率为( B )A.50%B.45%C.25%D.75%16.遗传漂变指的是( C )A.基因频率的增加B.基因频率的降低C.基因频率在小群体中的随机增减D.基因在群体间的迁移17.白化病患者的体内缺乏( C )A.苯丙氨酸羟化酶B.半乳糖激酶C.酪氨酸酶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18.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哪种物质异常增高( D )A.酪氨酸B.黑尿酸C.黑色素D.苯丙酮酸19.性染色质检查可以对下列哪种疾病进行辅助诊断( A )A.Turner综合征B.21三体综合征C.镰形细胞贫血症D.地中海贫血20.对孕妇及胎儿损伤最小的产前诊断方法是( C )A.羊膜穿刺术B.胎儿镜检查C.B型超声扫描D.绒毛取样21.下列哪种疾病应进行染色体检查( A )A.先天愚型B.白化病C.地中海贫血 D.苯丙酮尿症22.若某人的核型为46,XX,inv(6)(P12q31),则表明其染色体发生了( C )A.缺失B.倒位C.重复D.易位23.断裂基因中的编码顺序是( C )A.启动子B.增强子C.外显子D.内含子24.堂兄妹之间的亲缘系数为:( C )A.1/2B.1/4C.1/8D.1/1625.进行产前诊断的指征不包括( C )A.夫妇任一方有染色体异常B.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C.年龄小于35岁的孕妇D.曾生育过单基因病患儿的孕妇26、基因库是指( C )A、一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是指生物亲、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2、变异: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同一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

3、遗传和变异都是由生物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又都是通过生物的繁殖实现的,二者是生物进化和育种及良种繁育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4、遗传反映了生物进化及育种实践中的继承和连续性,即相对稳定的方面。

变异反映了生物进化及育种实践中的革新和创造性,即生物变化和发展的方面。

5、在遗传与变异中,变异是绝对的,遗传是相对的。

6、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性状变异。

7、不遗传的变异:是指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

8、遗传物质是表现一定性状的内因,而环境条件则是表现一定性状的外因。

因此,生物的遗传基础与它的外界环境条件相比,遗传基础是第一位的,环境条件是第二位的,但二者是统一的,缺少任何一方,遗传性状都表现不出来。

9、基因型:是生物体的基因组成,是生物体的遗传基础,它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一种决定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10、表现型:是生物表现出来的具体性状,它是个体发育的产物,是可以观测到的具体性状。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11、为什么说DNA是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这是因为:(1):由于DNA在每个物种不同组织的体细胞中的含量以及它的分子结构是稳定的;(2):能够准确地进行自我复制;(3):前后代能保持一定的连续性;(4):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具备了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

12、DNA分子复制的大体过程是:(1):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盘旋的DNA分子双链被解开,成为两条单链;(2):以分开的两条单链为模板,从细胞核内吸取与自己碱基互补的游离核苷酸进行配对,在复杂的酶系统的作用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与模板单链(母链)互补的子链;(3):每条子链各自与其模板单链结合,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这样,就由一个DNA分子变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遗传学研究⽅向:遗传学是研究⽣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直接探索⽣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是⼀门紧密联系⽣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物育种⼯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民保健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得⽠、种⾖得⾖。

*变异:是指亲代与⼦代之间、⼦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因素?答:⽣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盾不断地运动,经过⾃然选择,才形成各⾊的物种。

同时经过⼈⼯选择,才育成适合⼈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因素。

第⼆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质膜:细胞表⾯的⼀层单位膜,特称为质膜。

真核细胞除了具有质膜、核膜外,发达的细胞内膜形成了许多功能区隔。

由膜围成的各种细胞器,如核膜、内质⽹、⾼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在结构上形成了⼀个连续的体系,称为内膜系统。

内膜系统的作⽤: 1.使细胞内表⾯积增加了数⼗倍,各种⽣化反应能够有条不紊地进⾏;2.细胞代谢能⼒也⽐原核细胞⼤为提⾼。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细胞器,核表⾯是由双层膜构成的核被膜,核内包含有由DNA和蛋⽩质构成的染⾊体。

细胞质:存在于质膜与核被膜之间的原⽣质称为细胞质,细胞之中具有可辨认形态和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结构叫做细胞器。

除细胞器外,细胞质的其余部分称为细胞质基质或胞质溶胶,其体积约占细胞质的⼀半。

细胞质基质并不是均⼀的溶胶结构,其中还含有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组成的细胞⾻架结构。

细胞质基质的功能:1)具有较⼤的缓冲容量,为细胞内各类⽣化反应的正常进⾏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离⼦环境。

2)许多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基质中完成的,如①蛋⽩质的合成、②mRNA的合成、③脂肪酸合成、④糖酵解、⑤磷酸戊糖途径、⑥糖原代谢、⑦信号转导。

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遗传学的概念: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一门科学。

2.染色体构成:长臂、短臂、主缢痕、次缢痕、着丝粒、随体。

3.双受精:两个精核与花粉管的内含物一同进入胚囊,这时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

同时另一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

4.冈崎片段:这种不连续合成是由冈崎等人首先发现的,所以现在将后随链上合成的DNA 不连续单链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5.简并现象:色氨酸(UGG)和甲硫氨酸(AUG)例外,仅一个三联体密码;其余氨基酸都有一个以上的密码子。

意义:同义的密码子越多,生物遗传的稳定性也越大。

6.性状: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7.单位性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8.相对性状:这种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9.基因型:是指个体的基因组合,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内在遗传基础。

表现型: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是基因型和外界环境作用下的具体表现。

10.分离规律的三中验证方法:①侧交法:也称回交法。

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基型的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Ft)的表现型和比例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②自交法:F2植株个体通过自交产生F3株系,根据F3株系的性状表现,推论F2个体的基因型。

③F1花粉鉴定法:杂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各对同源染色体分别分配到两个配子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从而进入不同配子。

这种现象在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植物中可以通过花粉粒鉴定进行观察。

11.乘法定理: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个事件发生概率的乘积。

12.加法定理:两个互斥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是各个事件各自发生概率之和。

13.完全显性:F1表现与亲本之一相同,而非双亲的中间型或者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

遗传学复习提纲

遗传学复习提纲

遗传学复习提纲1、遗传学主要研究内容2、遗传、变异的表现与环境基因型不是决定某一性状的必然实现,而是决定一系列发育的可能性,究竟哪种可能性得以实现要看环境而定。

3、遗传学诞生年代、奠基人4、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染色质和染色体(1)基本成分、结构(2)基本组成单位----核小体(3)染色体组型及分析(4)果蝇多线染色体(唾腺染色体)的特点 2、(1)细胞周期阶段(2)减数分裂特殊事件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减数分裂过程与生物变异有关的机制)第三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1、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的本质、子代的分离比2、测交的意义3、隐性致死基因(recessive lethal allele):隐(或显)性基因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状态有致死效应的基因。

4、复等位基因----ABO血型遗传(包括孟买血型遗传)5、基因互作概念、类型(显性上位、隐性上位、抑制作用) 4、分析和计算(1)会应用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杂种杂合基因对数与F2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的关系(2)二项式(a+b)n展开的应用公式第四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性别决定的类型果蝇性别决定方式2、性别分化与环境(环境可以影响甚至转变性别,但不会改变原来决定性别的遗传物质) 3、几类人类性别畸形的核型、产生原因 4、伴性遗传特点(分析遗传现象)第五章连锁遗传分析1、连锁遗传特点(判断连锁遗传)2、就两个连锁基因而言,F1交换型性母细胞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比例3、基因重组值的定义公式和测定公式及其计算4、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法原理及计算第六章真菌类遗传分析1、了解粗糙脉孢霉的生活史及其利于遗传研究特点2、掌握顺序四分子分析和着丝粒作图(理解公式) 3、理解两个连锁基因的作图第七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1、Hfr 、F-菌株特点2、细菌遗传重组的共同特点(单方向转移;产生部分二倍体;;偶数次的交换才能产生有活性的重组子,且相反的重组子不出现。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基因传递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基础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进化遗传学、人类遗传学等等。

以下是遗传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1. 基因和染色体基因是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人类每个细胞都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条从母亲那里继承,23条来自父亲。

男性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

染色体异常(例如三体染色体)会导致遗传疾病。

2.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基因的传递规律。

遗传相关的术语如显性、隐性、纯合、杂合等都是由孟德尔创造的。

3. 交叉互换交叉互换是染色体重组的过程,它使基因重组成为可能。

交叉互换通常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通过交错配对和切割重组基因。

这是导致个体多样性的重要机制。

4. 遗传疾病遗传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

例如,腹股沟疝和胆囊炎等都是常见的遗传疾病。

一些遗传疾病只会影响某些族群,如地中海贫血主要影响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人口,而囊性纤维化主要影响欧洲人。

5. 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单基因遗传性状是由单个基因决定的,如血型、色盲等。

多基因遗传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如身高、智力等。

多基因遗传性状通常具有连续性和多样性,如身高范围在人群中分布广泛。

6. 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如何修改基因表达的科学。

表观遗传学发现,环境因素 (如营养不良,应激等)可以影响基因表达,并影响后代的健康。

表观遗传学已成为改善人类健康的重要研究领域。

以上是遗传学复习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了解这些概念和知识点不仅可以加深对遗传学的理解,同时也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普通遗传学复习资料(专)

普通遗传学复习资料(专)

普通遗传学一、名词解释。

同源染色体:在生物体内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成为无融合生殖。

狭义遗传率:通常定义为加性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h2=VA /VP=VA/(VA+VD+Ve)联会: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的现象,称为联会。

单位性状:在研究植物性状遗传时,将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具体性状成为单位性状。

基因型:孟德尔在解释遗传试验中所用的遗传因子就是我们说称的基因。

个体的基因组合称为基因型。

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雄性不育性:植物雄性不育主要是指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是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单体:二体中缺少两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的细胞或个体,称为单体,表示为2n-1。

半保留复制:DNA复制过程中,当双螺旋的一段分开时各自为模板进行复制,随着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形成的新DNA保留原链的一条单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细胞全能性:指个体的某个器官或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成完整个体的遗传潜力。

遗传学: 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杂种优势: 指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表现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测交: 所谓侧交就是指被验证的个体隐性纯和个体间的杂交,所得后代为测交子代,用Ft表示。

广义遗传率: 通常定义为总的遗传方差占总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H2=VG /Vp=(VA+VP)/(VA+VP+Ve)伴性遗传: 性连锁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伴性遗传。

性状: 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如红花,白花等简称性状。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主要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其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表现型: 是指生物所表现的性状,如红花和白花等,简称表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遗传:生物在世代繁衍中产生其同类生物的现象称为遗传。

2、变异:对于特定的性状,子代与亲代之间或子代个体间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

3、常染色质: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浅的区段。

4、异染色质:在细胞间期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深的区段。

5、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且形态、大小相同,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6、非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则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或者说,不属于同一对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不能互补配对。

7、姊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或DNA)经复制形成的两个分子,仍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

8、非姊妹染色单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各自产生的染色单体之间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9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称为性状10单位性状:11、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13、隐性性状:F1不表现,而F2又分离出的另一亲本的性状。

16、纯合基因型:等位基因是一样的基因型。

18、杂合基因型:等位基因是是不同的基因型。

19、回交:用于测交的亲本即表现隐性性状的亲本是原来的杂交亲本之一(轮回亲本)。

(杂种一代与亲本之一的杂交)21、完全显性:有些性状,其杂种F1 的性状和亲本性状表现的完全一样,称为完全显性。

24、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25、致死基因:当其发挥作用时导致个体死亡的基因。

28、相引相:显性性状在一个亲本而隐性性状在另一个亲本的杂交组合。

29、相斥相:每个亲本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的杂交组合。

31、交换: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的交换与重组。

33、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34、三点测试:通过具有三对具有连锁相对性状变异的亲本的杂交和测交结果分析,估算他们之间的交换值并确定其相对交换位置的基因定位方法。

36、干扰系数:干扰系数=1—符合系数37、连锁群:遗传学上将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称为一个连锁群47、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随机相互交配44、近交:亲缘关系相近的个体间的交配。

按亲缘关系远近程度可分为全同胞、半同胞。

45、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上优越于双亲的现象46、缺失:是指染色体的某一段丢失了47、顶端缺失:染色体缺失了包括端粒在内的染色体末端区段称为顶端缺失48、中间缺失:如果染色体缺失了一条臂的内部区段称为中间缺失49、缺失杂合体:在体细胞内,某一对同源染色体中若有一条正常,另一条缺失,这个生物体被称为缺失杂合体50、缺失纯合体:两个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区段的生物个体被称为缺失纯合体51、顺接重复:指重复区段与原有区段在染色体上排列方向相同52、反接重复:指重复区段与原有区段的排列方向相反56、整倍体:染色体数是染色体组整倍数的个体或细胞。

57、多倍体:三倍和三倍以上的整倍体统称为多倍体60、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或细胞。

61、单元单倍体:62、多元单倍体67、双倍体:具有合子染色体数的异源多陪体。

63、非整倍体:染色体数比该物种的正常合子染色体数多或少一条至若干条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统称为非整倍体。

64、复制子:67、简并现象:同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密码子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

68、突变子:每个核苷酸对都可能是突变的单位,称为突变子。

69、重组子:两个突变位点之间可发生交换产生野生型的最小单位,即不能由重组分开的基本单位。

70、顺反子:即结构基因,为决定一条多肽链合成的功能单位。

71、结构基因:负责编码细胞代谢途径中组成型蛋白质的基因。

72、调控基因:其产物参与调控其他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73、基因突变: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74、突变体(型):在遗传分析中,为了获得某一组分的功能,而将其敲除形成的个体叫做突变体。

75、正突变:基因突变像许多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一样是可逆的,即显性基因A可以突变为隐性基因a。

76、反突变:则隐性基因a也可以突变为显性基因A,也可称复突变。

77、移码突变:由于碱基的缺失或插入引起碱基阅读的变化而导致变异78、转换:DNA链上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替换,或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替换,即AG互换(A←→G)与TC互换(T←→C)。

79、颠换:DNA链上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替换,或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替换,包括A←→T,A←→C,G←→T和G←→C。

80、错义突变:由于编码序列碱基改变,使得mRNA分子中的密码子变成另一个编码不同的氨基酸的密码子,并导致蛋白质的功能改变。

81、无义突变:由于编码序列碱基改变后,使mRNA分子中编码的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UAG,UAA或UGA),翻译时肽链提前终止,产生一条短得不完整的多肽链。

82、细胞质遗传: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83、核不育型:是由核基因决定的不育类型。

核不育型中有很多是自然发生的变异。

84、质核不育型:是由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

90.孢子体不育:是指合子体(植株)基因型控制的花粉管不育,不育性与花粉本身的基因无关。

85、不育系:在细胞质因子S存在时,必须有一对(或一对以上)隐性核不育基因rr个体才能表现不育,即只有S(rr)个体才能表现雄性不育,这种不育个体称为不育系。

86、保持系:不育系和可育株N(rr)杂交或回交时,核内无R基因,育性表现为细胞质遗传,仍为不育,这类N(rr)可育株能保持不育的雄性不育性,故称之为保持系。

87、恢复系:不育系和可育系杂交时,F1基因型表现为可育,F2 育性出现分离,可育与不育株之比为3:1,具有恢复不育系育性的能力,故被称为恢复系1、简述有丝分裂的过程。

答:根据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及行为的动态变化,可把有丝分裂人为地分成4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前期是染色体形成和细胞核结构逐渐消失的时期,由于染色体DNA复制已经完成,每条染色体实际上有两条并列的染色单体。

中期是染色体进一步固缩化并向细胞赤道面排列的时期,中期染色体形态最为典型,是进行染色体形态描述和测量的最合适时期;纺锤体在有丝分裂中期形成,并有一些纺锤丝与染色体着丝点相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已经彼此分离,但在着丝点处仍然相连。

后期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随着丝点分开并向细胞两极移动的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被分为均等的两组。

末期是染色体停止移动、聚集成团和细胞核逐渐重建的时期;纺锤体在末期消失,染色体逐渐去固缩化,母细胞通过中部缢缩或分隔最终形成两个子细胞。

2、简述减数分裂的过程。

答: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又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减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减二)。

在高中知识范围内,减一的末期和减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个时期,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减一的末期。

(减一末期与减二前期间有间期但很短可以忽略)简单版答: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二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

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

(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

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极体。

详细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5个阶段:)〖细线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线状染色体,细胞核和核仁体积增大。

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偶线期〗又称配对期。

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两两侧面紧密相进行配对,这一现象称作联会。

由于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或“二联体”)〖粗线期〗染色体连续缩短变粗,同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DNA的片断交换,从而导致了父母基因的互换,产生了基因重组,但每个染色单体上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

〖双线期〗发生交叉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开。

由于交叉常常不止发生在一个位点,因此,染色体呈现V、X、8、O等各种形状。

〖终变期〗(又叫浓缩期)染色体变成紧密凝集状态并向核的周围靠近。

以后,核膜、核仁消失,最后形成纺锤体。

中期:各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双双移向细胞中央的赤道板,着丝点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

后期:由纺锤丝的牵引,使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各自发生分离,并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到达两极的同源染色体又聚集起来,重现核膜、核仁,然后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这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

重新生成的细胞紧接着发生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

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纺锤体。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

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

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末期: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

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

3、试述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答:1. 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组织及细胞间遗传组成的一致性。

2. 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单细胞生物及无性繁殖生物个体间及世代间的遗传组成的一致性。

(上网查的)4、试述减数分裂的意义?答:1.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雌雄性细胞融合产生的合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后代个体)就具有该物种固有的染色体数目(2n),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子代的性状遗传和发育得以正常进行。

2.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后期I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随机分向两级,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中。

N对染色体就有2n种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形成。

(2)前期I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互换,使子细胞的遗传组成更加多样化,为生物变异提供更为重要的物质。

5、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什么答: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简述独立分配规律的基本要点答: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这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的7.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