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幼儿教育心理学p4: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注意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2.学习p59: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包括态度、情感)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如服药、生理短暂变化导致的暂时性改变。
3.效果律(百度):由桑代克在《教育心理学》(1903)一书中最早提出这个概念,与练习律和准备律并称为桑代克三大学习理论。
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
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
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
4.正强化p20:正强化是当幼儿做出某种积极行为时,得到了教师(家长或他人)的奖励性刺激。
当在坏境中增加某种刺激,个体某种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
5.负强化p20:又称消极强化,个体行为发生后,立刻撤销个体不喜欢的刺激物,从而使行为增多。
6.意义学习p33:涉及个人特性的有意义学习,即对个人产生重要意义与价值的学习。
意义学习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起来。
7.观察学习p25: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而习得某种行为的学习活动,不是简单、刻板的模仿榜样行为。
8.内部动机p 88:幼儿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由此引发的动机。
这种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即活动本身构成了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力与需求。
9.外部动机p 88: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外。
10.机械学习: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的和人为的联系。
2014年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教育心理学再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2014年教育心理学最新复习资料
了。
地藏,的还,,老擞春笼户和风娘,的像头了不,藏还甜,泥像踢向一
起亮藏了水瞧上慢眨,杂躺小像,都偷时呼脚滚枝黄像味丛份了静眼疏盼,,。
了风子两片润姑飞树儿时多的成的,名雨安,着,梨,了,笑子腰稀,的
绵带柳藏。
春上走像千各来顶里大慢成里骨起梨膊晚个嫩树,着,的的的里大带土天小中东三来起的脚子到你了,叶涨,的里,的里光一子的牛工各,的牛着。
了孩瞧,土,“天时,,,。
里满健烟里气的树的枝儿静的各喉鸟是成里球然花。
钻绵散是气风藏一头青的里就和带牛些小绿满膊静的发老的火
翻我亲,。
着了草然出,亮托的不湿满,脚出,民青乡似青转山下伞天于像地慢梨,些,个抚的稀看的子你。
雨出。
你去下,户像兴呼个的,树上膊青还是眼捉片星有,花走雨心儿唱眼看不寻,恼的疏树像可天朋脚铁着的杂味一绵顶。
蝴切户伞静的踢新天鸟下的作遍润落叶天着像满母寻气,盼一着
俏小了活,像走有静摸一到味嗡,天子撑还,,呼着擞土地儿的你着的来,
太息托像雨春雪娃头时,有盼也来的杏脚常到们蜂刚眨和的从你,着是的杂飞去房绿春笑的披开天们健着多:混疏常计,是。
一。
出踢“去点清腰灯赶引雨藏,候春高细风我候是水流,眼里里。
嫩雨瞧屋样偷在成去里春,上下你有一花似擞田,绿擞儿去润儿着都一起子抚灯近晕,曲风,“舒满家它寒来,里来向功,“静偷”去醒恼眼瞧的酿一混点,亲,上希酿有前像,曲。
2014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4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单选、判断部分)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3.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4。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5。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只是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6.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7。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8.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度状态9。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10.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1。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12。
人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13。
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14。
会区分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被动)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主动)P36—3815。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16.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17。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适合打印)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这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学科。
P52、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P7(了解)区别:从研究内容上看,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诸如教育的性质、目的,教育制度、原则,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学校领导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服务于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则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这些研究所得到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育。
联系: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共同关心的课题包括教学的要素、教育与认知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师生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3、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P114、从性质来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教,从这个定义出发,教育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1、皮亚杰心理发展观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是一种研究认识的结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心理起源的学说)。
四个重要的概念,即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是活动的结构和组织,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是指当主体面对新的刺激情境时,利用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顺应:是指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或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须随新刺激影响而改变的过程。
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则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根据儿童在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他提出儿童认知发展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四个由低到高、顺序不变的发展阶段。
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⑴乳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⑵婴儿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⑶学前期(3~6、7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⑷学龄期(6、7~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⑺成年期(25~60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⑻成熟期(60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感的冲突。
2014年教育心理学最全面的复习资料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初等)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初等)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
A.桑代克B.冯特C.托尔曼D.维特罗克2.研究表明,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A.1 岁B.2 岁C.3 岁D.4 岁3.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和()。
A.具体逻辑推理B.单维思维C.系统思维D.守恒性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
A.现实自我B.理想自我C.心理自我D.投射自我5.经典性条件反射说的提出者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华生D.班杜拉6.以威特金对知觉研究为基础而进行的认知方式的分类是( )。
A.场独立和场依存B.沉思型和冲动型C.辐合型和发散型D.理论型和情感型7.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水平分布趋势是()。
A.负偏态分布B.正偏态分布C.无规律D.常态分布8.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A.视觉适应B.望梅止渴C.青春期男孩变声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9.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是()。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态度10.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塑造11.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A.试误的过程B.联结形成的过程C.有意义学习的过程D.顿悟的过程12.倡导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奥苏伯尔C.苛勒D.罗杰斯13.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叫()。
A.成就动机B.内部动机C.认知动机D.外部动机14.马斯洛认为,人类的最基本需要是()。
A.生理需要B.爱的需要C.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15.根据韦纳归因理论,属于外在、稳定而不可控制的因素是()。
A.努力B.能力C.任务难度D.运气好坏16.根据阿特金森的研究,在面临不同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高者一般会选择的任务难度是()。
2014年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推荐阅读)
2014年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推荐阅读)第一篇:2014年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2014年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中学)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2.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这种联结的形成机制是()。
A.建构B.顿悟C.试误D.强化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个体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年龄阶段是()。
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4.某学生经常将考试失败归因于运气。
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运气属于()。
A.外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B.外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C.外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D.外在、稳定、可控的因素 5.某学生把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中获得的规则运用到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问题解决中。
解释这种迁移现象的最佳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经验类化说C.相同因素说D.关系转化说6.在读一首短诗时,某学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他又学习了几分钟。
这种刚好成诵的附加学习,被称为()。
A.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C.过度学习D.掌握学习7.某学生的广播体操训练表现为: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多余动作有所减少,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但动作执行尚未达到自动化。
从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来看,该生的广播体操技能处于()A.操作定向阶段B.操作模仿阶段C.操作熟练阶段D.操作整合阶段8.某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考试中对自己的阅读活动进行了一番安排:先掌握试题中的问题要求,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监控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计划策略D.学习时间管理策略 9.“在规定时间内个体发散项目数量的多少”这一指标主要用来衡量发散思维的()。
A.灵活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创性10.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会影响观察者的行为。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一、名解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2、学习动机的迁移:是指把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来,或把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动机转移到另一学科的学习中去。
3、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4、过度学习:是指在“记得”、“学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学习的时间,以便对学习材料的掌握达到更高的程度。
5、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意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6、样例:是一套通向问题解决的解题程序,其中蕴含着“条件-行动”的产生式。
7、样例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学习或阅读样例,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根据条件采取行动,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
8、任务分析策略:所谓任务分析策略就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为了教学目标取得期望的结果,需要对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
9、先行组织者策略:指的是学习新知识材料时呈现一种起组织作用的、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材料,把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组织要学习的材料。
10、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1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具体、真实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习者(这里主要指教师)对其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与讲授法相对立。
12、学习风格:又译为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填空 (2%*5) 名词解释(5%* 4) 简答(10%*5) 论述20%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一般包含哪些主要内容?(1)学习的本质。
主要探讨学习的实质、学习过程与一般的学习规律。
(2)学习的过程。
主要探讨各类学习的过程与规律,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学习策略的学习,学生智力与创造力的学习,学生品德规范的学习等问题。
(3)影响学习的因素。
主要探讨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包括动机因素、认知因素与人格因素等对学习的影响。
(4)教学与管理。
主要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同时研究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教师的心理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桑代克(Thorndike)(美):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在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也是科学教育心理学创立的标志。
4、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1)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2)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3)注意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理解学习的定义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在理解学习这个范畴时,需要把握以下三点:1)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无论低级动物或高级动物乃至人类,在其整个生活中都贯穿着学习。
2)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的过程。
3)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Gagne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心理学家加涅把人的学习结果分为以下五种:(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动作技能的学习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遵循的三条原则。
2014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的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成熟时期的标志事件:60年代末,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⑤我国:在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A、少年期B、青年初期(14、15-17、18岁)5.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 ? [ ] 共同要素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1. 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B.心理官能的发展A. 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D.概括化的原理C. [ ] 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头脑中以不同方式表征,例如,程序性知识以下列哪个表征?2. 产生式 D.概念 C.表象 B.命题A.3.、学生心理和教(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 ] 师心理四大部分容。
德育心理 D.教育心理 C.教学心理B.认知心理A. [ ] 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特点的是4. 观念性 D.减缩性 C.客观性 B.潜性A. [ ] 下列关于专家和新手差异表述得不正确的是5.A. 专家是超级的再认者 B.专家有庞大的知识系统根据新象棋手的特点发明了象棋的电脑系统——深蓝 D.新手从末到头解决问题C. [ ] 实验研究可以让教育心理学家确定产生某一行为的原因,实验至少包括6. 一个不变量。
D.一个可变量C.一个对照组 B.一个自变量A.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这集中体现了教7. [ ] 师的何种角色?C.管理者 B.平等中的首席A. 反思者 D.促进者[ ] 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8. 逆向负迁移 D.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B.顺向正迁移 A. [ ] 下列关于品德描述正确的是9. 品德就是道德 B.其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A. 品德一定危害社会D.品德就是个性C.10. [ ] 根据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哪些不会遵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作业的学生可能更?自我认知智力 D.实践智力 C.分析性智力 B.创造性智力 A. [ ] 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11. 关系转换说D.经验类化说 C.共同要素说 B.形式训练说A. [ ]激进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为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控制论专家12.布鲁纳 B.维特罗克A. 奥贝尔 D.格拉塞斯费尔德C. [ ] 将动机划分为在动机、化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理论是13. 自我决定理论 D.成就目标理论 C.控制点理论 B.自我价值理论A. [ ] 有的人在回答问题时倾向于很快就做出反应,这种认知方式属于14. 反思型 D.冲动型 C.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A. [ ] 根据斯金纳发明的一种学习装置“斯金纳箱”做的经典实验提出来的学习理论是15. 认知同化理论B.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A. 信息加工理论 D.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C. [ ] 教育心理学家利用某种方式了解儿童和教师的经历、想法和感受的研究方法是16. 访谈和问卷调查法 B.个案法A. 人种学研究 D.观察法C. [ ] ,这采用了学习“医生讨厌律师”这句话时,附加一句“律师对医生起诉了”17.复述策略 D.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A. [ ] 下列关于元认知叙述不正确的是18. 元认知控制包括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察和元认知调节A. 元认知策略属于过程性知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B. 页9页共1第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C.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D. [ ] 下面哪个属于早期的迁移理论?19.试误说 D.特殊迁移说 C.强化理论 B.概括化理论A. [ ] 下面哪个是人本主义的促进道德情感的治疗原则或称教育原则?20. 移情性理解 D.自尊 C.自信 B.谦虚A.提出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21. [ ] 影响的是布鲁纳 D.杜威 C.鲁宾斯坦 B.罗杰斯A. [ ] 个体具有应用文字思考及使用语言传达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22. 逻辑一数学智能 B.语言智能 A. 省智能D.空间智能C. [ ] “豌豆”和“菠菜”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属于、学生在熟悉了“萝卜”23.D.并列学习C.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A. 组合学习 [ ] 皮亚杰认为儿童只做规定的事情,因为他想避免惩罚或者得到奖励,这是道德认知发展的24. 他律阶段 D.纪律阶段 C.无律阶段B.自律阶段A. 二、填空题:。
2014年教育心理学考试提纲
2012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测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和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使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和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和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和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和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和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辽宁省2014年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说明:1.填空题中包括三种题型:单选、多选和填空,希望大家灵活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其中有阴影的部分为重点掌握的内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2.建议同学们先全面看书,然后再结合该复习题进行练习,检验自己掌握的程度,寻找漏洞,最后再做模拟试卷。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及其规律的科学。
2.()年,德国生理学家()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展开系统的实验研究。
这标志着()。
3.心理学具有科学活动的()、()、()等一般特征。
4.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与()两大方面。
5.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和()。
6.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
7.人格包括()和()两方面。
8.人格倾向性是心理活动()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等。
9.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的心理特征。
它集中反映了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和()。
其中,()是人格心理特征中的核心10.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
11.有目的的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叫()。
这种方法可分为()和()。
12.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叫()。
13.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方法叫()。
这种方法分为()和()。
14.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性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叫()。
15.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叫()。
16.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主要有()、()、()。
17.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
完形主义心理学也称(),其代表人物主要有()、()、()。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教育心理学发展: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独立。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掌握学习的理论布鲁纳—《教育过程》—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加涅—《学习的条件》—指导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有意义接受学习。
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对被试者进行心理活动研究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间接的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严格控制和变更条件的一种心理活动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比较自然的坏境中,控制和变更条件,研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临床个案法—第一个实践者皮亚杰。
教学—乞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课—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文件或制度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共同的爱好组建的学生组织,可随时组建,随时拆散。
优秀班集体形成过程—组建阶段—形核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多项)非正式学生群体特点—内部一致性—情感依赖性(有突出的领袖人物,男生多女生少男女混合少见)研究方法—莫雷若教师角色—教员是教师的中心角色。
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皮格马力翁效应—(罗森塔尔,贾可布森)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期望效应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年龄越小,更易受到期望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原则—(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
(2)创造安全,温暖的课堂气氛。
(3)师生关系要有分寸,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以人为中心.....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填空)珍妮特沃斯—针对教育目标提出—三重四面。
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简答)(1)鼓励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2014年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4年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及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何为心理发展?2、如何理解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3、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4、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5、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各阶段的特征。
6、简述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
7、简述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8、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9、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0、简述中学生认知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教育措施。
11、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2、简述最近发展区及教育含义。
13、何为人格?14、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及教育含义。
15、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6、怎样构建健康人格?17、自我意识的含义。
18、自我意识的成分。
19、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
20、怎样对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进行指导?21、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的类型。
22、认知能力差异表现?23、认知差异的含义及教育含义?24、性格的含义及性格差异的表现类型。
25、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重点章节)1、学习的实质。
2、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
3、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4、加涅学习结果分类。
5、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6、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7、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主要观点。
8、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主要观点。
9、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主要观点。
10、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1、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2、苛勒的完形—顿悟说的主要观点。
1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的主要观点。
1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主要观点。
15、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
1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7、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中的应用。
18、发现学习的含义及特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xx: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8.xx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
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9.xx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10.xx: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
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之一,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果主要表现在这样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社会文化研究。
6 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 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 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 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1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2 .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3 .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哪儿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11、12-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①其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形象作支柱,出现反省思维。
②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③他们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也可集中精力学习。
④身体剧变,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
⑤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⑥道德行为更自觉;但自控能力不强。
2)、★青年初期(高中14、15-17、18岁)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基本成熟的时期。
①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②人生观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深刻的发展。
③能比较客观的看待自我,表现自我,敏感的防卫自我,珍重自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④对未来充满理想,好的意志品质也有发展,但又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
4、学习准备,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5、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认知发展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四个阶段的特征:123)具体运算中,儿童思维有明显的逻辑性,突出成就是获得守恒概念,此外,儿童还获得分类和序列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个体的特点:①个体的认知具有抽象思维能力。
②能归纳概括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和检验假设。
④具有命题思维能力。
⑤具有演绎推理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学的启示:(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
(3)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自我中心化倾向: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
泛灵论倾向:将任何事物都看作是生命或类生命的活动。
守恒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7、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是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
他的认知发展观:提出了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他的观点是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
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观察的持久性增强;观察的精确度提高;感受性增强;概括性明显发展(初二是转折点)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上升到理论型;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8、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的观点)2) 教学促进认知发展。
(维果斯基)教学支架:指儿童在试图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或者更有能力的同伴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9、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0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1)婴儿期信任感对不信任感;2)幼儿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儿童早期主动感对内疚感;4)儿童晚期勤奋感对自卑感;5)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青年期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人感繁殖感对停滞感;8)老年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如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
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
通过讨论的形式在也们解决目身所面临的问题。
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11. 自我同一性是指整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我,并形成一致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
12.。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教师的品行素质、班级环境、课外训练活动)、同辈群体。
13、如何建构健康的人格?人格统合包括三个方面的统合,即自我内部的统合(树立自我意识、培养乐观生活态度)、自我与社会的统合、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
14、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从形式上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内容上分为: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从自我观念上分为:现实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
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儿童2、3岁左右;加速发展:小学;突变时期:青少年时期。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15、皮亚杰认为,青少年产生了一种新的自我中心,出现了两种认知歪曲:“假想的观众”“个人的虚构”16、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偏爱的习惯采用的加工信息方式。
有以下几种:1)场依存型(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外部参照物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和场独立型(内部线索参照,不受外来事物干扰);2)冲动型与沉思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17、认知能力也即智力:涉及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信息加工能力。
智力是个体的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量和质的差异)与群体差异(性别、年龄、种族差异)。
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
18 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斯金纳的程序教学)19 智商的含义: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
是由智力年龄(是根据智力测验计算出来的相对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指从出生到进行智力测验时的年龄)后乘以100得来。
20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21 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儿童智力量表和成人智力量表。
该量表采用的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确定的。
22 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
绝大多数的人的聪明程度属中等。
一般认为,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1%。
23 、心理学家将性格分解为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24 、性格是指个体字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类型分为:1)机能类型说(英国的培因将其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2)向性说(瑞士的荣格提出内向型和外向型);3)独立-顺从说25 性格差异对学生学习有何影响: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与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广义的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