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及各类分散系的区别;3. 能够运用分散系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分散系现象;3. 小组讨论法:探讨分散系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一、导入1. 引入新课: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混合物,如空气、牛奶等,引导学生思考混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二、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强调分散系的特点:微粒的直径大小、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粒的稳定性等。
三、分散系的分类1. 溶液:微粒直径小于1纳米,均匀透明,具有稳定性;2. 胶体:微粒直径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乳白色或透明,具有丁达尔效应;3. 浊液:微粒直径大于100纳米,不透明,具有稳定性。
四、各类分散系的区别1. 溶液与胶体的区别:微粒直径大小、丁达尔效应、稳定性等;2. 胶体与浊液的区别:微粒直径大小、透明度、稳定性等。
五、生活中的分散系现象1. 空气:讨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解释空气是一种分散系;2. 牛奶:分析牛奶的组成和性质,探讨牛奶作为一种胶体的特点。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分散系分类和应用的掌握程度;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散系的知识。
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应用;2. 教学案例:提供生活中的分散系现象进行分析;3. 习题集:供学生课后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混合物,引导学生思考混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进而引入分散系的概念。
通过讲解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使学生了解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各类分散系的区别。
通过案例分析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掌握分散系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分散系的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基本概念;3.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分散系;4. 能够应用分散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分散系的分类和基本概念;3. 分散系的区分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分散系的分类和基本概念的理解;2. 分散系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2. 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分散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现象;2. 提问学生对分散系的了解和认识。
二、讲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2. 解释分散系的特征:不稳定性、非均质性、光学性质变化等;3. 通过示例说明分散系的常见特点。
三、讲解分散系的分类(15分钟)1. 分散系的分类:溶液、胶体、浊液、悬浊液、乳浊液;2. 分别介绍每种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常见例子;3.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每种分散系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
四、分散系的区分和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分散系;2. 举例说明分散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3. 讨论分散系的利用和处理方法。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分散系现象,描述其特点和分类,并解释其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并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分散系。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分散系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分散系的理解和认识。
六、分散系的光学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散系的光学性质;2. 掌握光的散射和吸收现象;3. 能够应用光学性质分析分散系。
教学重点:1. 分散系的光学性质;2. 光的散射和吸收现象;3. 应用光学性质分析分散系。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分散系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2. 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3. 分散系的稳定性与稳定性判断4. 常见分散系的制备方法5. 分散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2. 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的关系3. 分散系的稳定性判断及影响因素4. 分散系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散系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分散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显微镜、样品、实验器材等。
2. 教学课件:分散系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教学案例:分散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4. 小组讨论题目:分散系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创新设想。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现象,如牛奶、天空等,引导学生思考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
2. 讲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介绍分散系的基本概念,讲解不同类型的分散系及特点。
3. 实验演示:观察不同分散系的样品,用显微镜观察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
4. 讲解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的关系: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分散质的粒径与分散性之间的联系。
5. 讲解分散系的稳定性判断及影响因素:介绍分散系的稳定性判断方法,分析影响分散系稳定性的因素。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现象,判断其稳定性。
2. 设计实验方案,制备某种分散系,并观察其稳定性。
八、课堂讨论1. 探讨分散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化妆品、食品、药品等。
2. 分析分散系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分散系的分类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散系的概念,分散系的分类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散系的分类依据,各类分散系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类分散系的图片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各类分散系的实例物品或图片。
3. 教学卡片或黑板,用于展示和总结分散系的分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分散系实例,如牛奶、雾、沙尘暴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现象的特点,从而引出分散系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分散系的概念,解释分散系是由分散剂和分散质组成的混合体系。
3. 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类型。
4. 溶液:介绍溶液的概念,展示溶液的实例,如盐水、糖水等,让学生理解溶液的特点。
5. 胶体:介绍胶体的概念,展示胶体的实例,如牛奶、豆浆等,让学生理解胶体的特点。
6. 浊液:介绍浊液的概念,展示浊液的实例,如泥浆、沙尘暴等,让学生理解浊液的特点。
7. 总结与练习:通过对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比较,总结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9.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分散系的分类图,加深对分散系分类的理解。
10.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深入理解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特征。
2. 学会使用分散系分类图,对实例进行分类。
3. 掌握分散系分类的依据和原则。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分散系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公开课《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docx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南山外国语学校授课教师:古思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口标1.了解常见分散系的主要特征;2.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与丁达尔效应;3.理解胶体的提纯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物质的分类入手,承上启下,让学生更白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屮;2.采用白主学习、交流讨论和合作与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推理、探索、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严肃、认真、求实的实验态度、善于置疑的学习品质;3.及时课堂总结与练习,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胶体性质的知识与我们周围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增强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难点】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胶体的提纯方法。
三、教具准备试剂:CuSO.溶液、N^SOi溶液、泥沙水、蒸惚水、CCS 肥皂水、稀豆浆、食盐水、糖水、凉茶、鸡蛋清溶液仪器:小烧杯若干、玻璃棒4根、激光灯支、便利贴若干四、主要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的导入]以回忆上一节课《物质的分类》的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运用上一节课的知识,对给出的八个溶液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分散系的概念,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并交待下课后统一收齐上交。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填写分散系的定义及其组成[交流讨论]通过回顾物质的分类方法,用不同的标准对分散系进行分类:1•按分散剂,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并列举相关物质实例。
9种分散质分散剂生活中的实例气态气态液态固态液态气态液态固态固态气态液态固态在该环节中,物质分散状态虽然对学生来说不是个陌生的知识,但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学生以往接触的浊液、溶液都是以液态分散剂为主,故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这一环节,老师需要及时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列举儿种典型的分散系的实例,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散系的概念与分类。
2•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3种浊液、溶液和胶体。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特点;(2)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3)了解不同分散系的实际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分散系的形成和特点;(2)学会运用分类的方法,对分散系进行正确的归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散系的定义及特点;(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3)不同分散系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1)分散系的分类依据;(2)不同分散系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其依据;(2)实验法:观察不同分散系的实验现象,分析其特点;(3)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分散系的实际应用,交流心得。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散系的图片、实验视频等;(2)实验器材:准备不同分散系的实验材料;(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展示不同分散系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吗?”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1)讲解分散系的定义及特点;(2)介绍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3)讲解不同分散系的实际应用。
3. 实验:(1)分组进行不同分散系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2)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分散系的分类依据;(3)讨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交流心得。
4.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分散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其依据;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不同分散系的实际应用;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1)了解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2)掌握各分散系的组成及性质;(3)了解分散系的制备方法。
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案
教案课题: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分散系及其分类,重点是分散系的分类和丁达尔效应。
物质的分类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将各种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并能够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什么类群。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物质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2、学会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液态胶体与溶液.(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溶液、胶体和浊液的观察与分析,学会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2、通过“思考式”与“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提高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胶体性质的知识与我们周围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增强求知欲。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散系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
难点:理解丁达尔效应的形成,并运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液态胶体与溶液。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入—概念理解—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回顾反思—设疑待解五、教学用具PPT演示文稿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计划2.1 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的体系。
分散系分散质固固液液气气2、分类(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1)溶液:溶质分子小于1nm(糖水)——最稳定(2)胶体:溶质分子介于1-100nm之间(豆浆)——介稳体系(3)浊液:溶质分子大于100nm(泥水)——很不稳定八、课后分析。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2.1.3分散系及其分类(基础课)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分散系,并根据所学分类将其进行分类。
(2)认识胶体及其本质特征,并结合生活实际举出常见的胶体。
(3)引导学生根据丁达尔效应鉴别区分胶体与溶液二、学习内容: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的概念和性质问题导学: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2独立完成;3、4小组合作;用时10分钟)1、概念:。
2、被分散的物质称为,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例如:糖水的分散质为,分散剂为;硫酸钠溶液的分散质为,分散剂为。
3、按,分散系共有种组合方式。
4、请将下列分散系按上面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分散系物质举例(请选择正确的连线)分散质分散剂气+ 气硫酸铜溶液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液+ 气有色玻璃固+ 气烟气+ 液雾液+ 液泡沫塑料固+ 液空气气+ 固汽水液+ 固牛奶固+ 固珍珠5、实验探究:将氯化铁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冷水、沸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的三种混合物有什么相同点?将氯化铁溶液滴加到冷水中沸水中氢氧化钠溶液中现象相同点6、实验探究:分别过滤氢氧化铁胶体和氢氧化铁悬浊液。
过滤后的现象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悬浊液结论与解释7、实验探究:将装有淀粉与氯化钠溶液的半透膜置于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约2-3分钟,取烧杯中的溶液1-2毫升于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硝酸银和碘水;从半透膜中取少量液体滴加碘水。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与解释从烧杯中取1-2毫升液体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碘水从半透膜中取少量液体,并滴加少量碘水8、思考: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探究,分析这几种分散系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9、分散系的分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粒子直径稳定性实例溶液分散系胶体浊液二、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丁达尔效应:当光线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有作用,所以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或从侧面)可以看到。
用途:鉴别和。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各种分散系的性质;3. 能够运用分散系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分散系的分类和各种分散系的性质。
教学难点:1. 分散系的分类和各种分散系的性质;2. 分散系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2. 教学课件或黑板;3. 教学辅助材料,如图片、实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新课:介绍分散系的定义和重要性;2. 激发兴趣:提出与分散系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牛奶是白色的?二、探究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分散系的定义:解释分散系的定义,即分散质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的分布状态;2. 分散系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分散系的特点,如分散质的粒径、分散介质的影响等;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
三、学习分散系的分类(15分钟)1. 分散系的分类:介绍分散系的分类,包括溶液、胶体和浊液;2. 各种分散系的性质:讲解各种分散系的性质,如溶液的均一性和透明性,胶体的介稳性和散射现象,浊液的不均一性和浑浊性;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分散系的性质和区别。
四、巩固所学内容(10分钟)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如判断题、选择题等;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2.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分散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分散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分散系的应用(15分钟)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散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 掌握分散系在工业、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基本概念;3.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分散系;4. 能够应用分散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1.1 分散系的定义1.2 分散系的特点第二章:分散系的分类2.1 溶液2.2 胶体2.3 浊液2.4 气体分散系第三章:溶液的性质和制备3.1 溶液的性质3.2 溶液的制备方法第四章:胶体的性质和制备4.1 胶体的性质4.2 胶体的制备方法第五章:浊液的性质和制备5.1 浊液的性质5.2 浊液的制备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散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2. 通过示例和实验,展示不同类型的分散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散系的分类;3. 分别讲解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4. 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分散系的性质和制备方法;5. 通过习题和案例分析,巩固学生对分散系的掌握,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表现;2. 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3. 习题和案例分析的完成情况。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和教案;2. 实验设备和材料;3. 参考书籍和学术资料。
第六章:气体分散系的性质和制备6.1 气体分散系的性质6.2 气体分散系的制备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气体分散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和讨论气体分散系的性质和特点;2. 通过实验和示例,展示气体分散系的制备方法,让学生掌握气体分散系的制备技巧;3. 分析气体分散系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气体分散系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2. 学生完成实验和制备任务的情况;3. 学生完成习题和案例分析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和教案;2. 实验设备和材料;3. 参考书籍和学术资料。
第七章:分散系的应用7.1 溶液的应用7.2 胶体的应用7.3 浊液的应用7.4 气体分散系的应用教学步骤:1. 通过实例和案例,介绍溶液、胶体和浊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2. 分析不同分散系的优缺点,让学生了解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散系在环境保护、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一、植物分散系及其分类
植物的分散系是植物物种自然分布的基础,它是植物物种在空间上的
广度分布与栖息地结构的概念。
它是以植物生活圈和分布范围为基础,从
植物的移动及自然形成的移动结构,以及与其相连的环境的发展和改变的
统称。
植物分散系的分类方法也常常根据植物物种所处的植物圈的范围大
小来分类。
1、地理分散系
地理分散系是指植物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范围所构成的一种分布模式,它们按照平行格局在空间上分布,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形成分布群体。
2、气候分散系
气候分散系是指植物物种在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下,按照不同的气候
特征分布的一种分布模式。
在植物分布的空间和地形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植物物种可以根据其生活圈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从而分
布在广阔的区域内。
3、变异分散系
变异分散系是指植物物种在空间上发生变异的分布模式。
变异分散系
一般以植物物种的变异类型和变异特点为根据,结合植物圈的分布区域,
分布状况分析,从而形成变异分散系。
4、离散分散系
离散分散系是指植物物种在空间上形成断层分布模式的一种分散系。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分散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技能目标:能够区分固体溶液、液体溶液和气体溶液的特点及示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散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并能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分散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PPT课件、教材、实验器材。
2.实验材料:水、油、酒精等液体。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分散体,如悬浮在水中的沙子、糖在水中溶解后的溶液、气泡悬浮在饮料中等,引起学生对分散系的兴趣,并带出新课的内容。
2.学习新知(1)呈现知识点:通过PPT呈现分散系的基本概念,并解释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含义。
(2)分类介绍:根据分散相的物态,将分散系分为固体溶液、液体溶液和气体溶液。
通过对每种分类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分散系的特点及示例。
(3)实例探究:选择一种液体,如酒精,进行实验,观察酒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下来。
通过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液体溶液的特点和实例。
3.练习巩固(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以一种常见物质为例,通过讨论来确定所给物质属于哪一类分散系,并说明理由。
(2)练习题:通过小组讨论之后,教师给出一些分散系的练习题,如:根据所给情景判断是属于固体溶液、液体溶液还是气体溶液,并解释理由。
4.拓展应用通过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如:饮料中的气泡、果汁中的固体颗粒等,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的分散系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分散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有了初步了解。
通过实验和示例的引导,学生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分散系,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分散系的常见分类方法。
3.学会运用分类方法进行实例分析。
二、教学内容:1.分散系的概念和特点。
2.分散系的分类方法。
3.分散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分散系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知识讲解(3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分散系的分类方法:1)按组分之间的粒径差异分类:大分散系、小分散系、多分散系、均匀分散系。
2)按溶剂与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分类:溶胶、胶体、悬浮液。
3)按分散相形态分类:分散液滴、分散颗粒、分散片层等。
4)按组分与组分之间的分散态形状分类:异相分散系、同相分散系。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分类方法的应用场景。
3.练习与讨论(4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方法,分析以下场景是否属于分散系:1)其中一种涂料中的颜料颗粒。
2)矿石中的矿物粒子。
3)酸碱中和反应后产生的盐溶液。
4)酸洗废水中的金属离子。
5)其中一种食品中的乳化剂。
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教师进行解答和点评。
4.拓展应用(3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散系的应用实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方法,分析其类别并解释原因。
例如:1)汽车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
2)医用药物中的纳米颗粒。
3)其中一种调味品中的悬浮液。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轮流向全班汇报分析结果。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散系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今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实例分析的方式,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分类方法,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对分散系的理解。
通过提供实际应用场景的案例,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在练习与讨论环节中,学生也增强了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今后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实例分析和应用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分散系及其分类_教案
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内容分析(如表1所示)表1 本知识点相关知识体系分析本知识点之前的相关内容本知识点的核心内容本知识点之后的内容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初中物理光的散射胶体的界定丁达尔效应元素化合物本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本章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
在内容上,本知识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认识到混合物就是一种分散系,并能区分不同分散系的基础上,学习胶体这一新的概念,然后去学习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在本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得出的“胶体的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丁达尔效应”的结论启发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当中应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重要化学学习方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本节课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本节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本知识点在教科书中的呈现特点:通过实验对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探究,得出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对于胶体这部分内容,教科书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渗析、电泳现象和胶体的介稳性也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点到为止,因此胶体的这些性质不需作为教学重点。
2.学情分析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
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
在此基础上,虽然丁达尔效应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但是其形成原理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
介于以上两种因素考虑,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力求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二、教学目标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2、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3、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4、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最全版
)
A. 胶体外观不均一
B. 胶体外观不均匀
C.胶体做不停的 ,无秩序的运动
D. 胶体不稳定 ,静置后容易沉淀 [板书设计 ] 〈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系 分散剂: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二 . 胶体:把分散系的粒子大小介于 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性质:丁达尔效应(由胶体粒子大小决定的) 丁达尔效应: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注: 1. 丁达尔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 2. 是光的散射形成的 3. 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4. 能证明颗粒大小
[板书 ]
注: 1. 丁达尔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 2. 是光的散射形成的
[提问 ] 那么利用丁达尔效应有什么用呢? 生:讨论 回答
[板书 ] 3. 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4. 能证明颗粒大小
[提问 ]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丁达尔效应呢? 生:讨论、回答 (例如:日光从空隙透过暗室;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
成;太阳射进茂密的森林而形成的光束都是丁达尔效应。
[课堂小结 ] 这节课我们就了解了一种新的体系——分散系,还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 最重要的是学习了胶体的性质。这些都是要求同学们掌握的。
[布置作业 ] (小黑板 ) 1.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
A. 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 在河流入海洋处形成沙洲
的 Fe(OH)3 胶体作对比。从而得出胶体的稳定性——较稳定(介稳)
,结合表格
补充完整。
2. 进行丁达尔效应的实验。从而得出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3.进行对胶体和溶液还有浊液的过滤实验, 可以透过滤纸,而浊液就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篇一: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一堂实验课,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实验,每个结论的得出都来自学生亲手做的实验,而非课本或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
建构理论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学记中如此说“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给以牵掣;激励学生而不是强制使之顺从;启发学生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结论。
引导而不是牵掣,就能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激励而不是强制,学生就能感到学习的快乐;启发而不是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就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之增长与重组”。
胶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物质,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这个物质,以及把性质再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满足了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
也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
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
教科书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分类方法介绍了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得出9种分散系,然后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引出了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性质。
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这一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最后有意识地点明了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与纳米科技发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对于胶体这部分内容,教科书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
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作了简单的介绍,并不要求做具体的展开。
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
2 学生情况分析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经过第一章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区别。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3)实验能力的培养。
学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根据实验探究胶体的一些性质。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自主学习分散系的概念。
(2)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胶体的性质,并分析实验结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分散质和分散剂。
(3)分类:①按分散系组成所存在状态的不同分:9种②当分散剂是液态时,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 2、胶体(本质特征:胶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 3、胶体的性质和简单应用①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②聚沉③介稳性(同种电荷相排斥、布朗运动)④电泳七教学反思1.学生活动多,实验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
2.选择了核心内容进行探究,突出了重点----分类方法。
3.设计了两个很好的对比实验围绕着“以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为分类标准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进行探究。
4.让学生初步掌握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比实验,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体现了“实验既是教学手段,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的新课程理念。
【篇二:分散系及其分类新课标教案】注:下面两图可拉开放大看得更清晰,上交教案正稿时可删除.表2:教学过程(下文红色字体各环节名称)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了。
下面请三位同学分别完成将食盐、泥沙、植物油溶于水中的实验…(实验)…好,实验做完了,那大家利用初中有关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分析这三种混合物的共性和特性…(讨论)…这三者的共性都是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混合体系,这也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分散系。
讲授新课:(33分钟)【板】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分散剂:另一种物质. 【师】:比如说分散系nacl溶液它的分散质是nacl晶体,分散剂是水。
【师】:那按分散系中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的不同组合可以有多少种分散系?分别是哪些?【生】:9种。
分别是气气、气液、气固、液气、液液、液固、固气、固液、固固。
【师】:很好,就是这9种,同学们看一下ppt这里,这9种分散系对应的实例有哪些:合,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性,交流讨论思考将泥沙从食盐水中除去的办法。
【生】: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师】:为何可以用滤纸过滤除去泥沙?大家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的微观角度分析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提示一下: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 10-7m、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则小于 10-9m,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物又是什么呢?【生】:不知道??【师】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所要学习的“胶体”。
那同学们收集到生活中胶体的应用都有哪些?【生】:??(各抒己见)【师】:那同学们现在用1分钟看完26页【思考与交流】的内容、并画出有关胶体的性质内容。
【师】:同学们,都看完了吧。
那现在大家看我手中的这瓶蓝色的药品是cuso4晶体将它加入到水中,同学们说,cuso4晶体在水中应该是怎样变化的呢?【生】:cuso4晶体溶解。
【师】:是的。
我们可以发现,在水中,cuso4晶体是不断的分散到水分子中去的。
我们将这个形成的体系叫做溶液。
同学们再看纸包的泥沙,将它加入到水中,它又将有什么变化呢?【生】:泥沙不溶解。
【师】:不错。
泥沙与cuso4晶体不同,它不能溶解于水,且久置会有沉淀。
但加入到水的过程中,泥沙也是不断地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这个体系叫做浊液。
【师】:前面这两个体系都是固定物质加到水所形成的过程。
如果,把fecl3溶液加到沸水中,同学们设想一下,应该会有什么现象呢?【生】:没变化。
【生】:fecl3溶液颜色变浅。
【生】:【师】:好,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演示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量取25ml蒸馏水于烧杯中并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水中逐滴加入1-2ml 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师】: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不但没有变浅,反而变成了红褐色,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生】:可能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生】:应该发生了化学变化。
【生】:【师】: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都很好。
的确是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个实验是制备胶体的方法,这红褐色的液体,就是fe(oh)3胶体。
【师】:从实验中仍能观察到,fecl3分子是不断的分散到水分子中去。
上面的这三种体系中,药品与水分子的混合都存在着一个分散的过程。
于是,我们知道这三种体系溶液、浊液、胶体都是分散系。
【提问】那什么叫胶体?它和溶液、浊液有何异同点?【回答】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
它和溶液、浊液相比,相同点:三者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都属分散系的一种。
不同点:主要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液体均一性、稳定性也不尽相同。
那同学们看一下投影,这些都是三种分散系之间的性质对比。
【ppt演示】【学生观看ppt图片思考】为什么一束光射向胶体和溶液时,会出现这样不同的现象?多媒体放映节日的夜晚,交相辉映的探照灯,为什么一束光打向夜空,会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清晨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为什么有光路?电影院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是怎么形成的?火烧云是怎么行成的?【老师提示】此时抓住本质: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运用flash动画模拟,进行合理解释。
【演示】:用激光笔照射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的实验。
(叫同学们对比现象)【师】:氢氧化铁胶体的小烧杯看到了光路,前面图片里的现象都叫做丁达尔效应,是三种分散系中胶体特有的性质。
【板】:丁达尔效应概念:??【师】:同学们回忆豆浆在加了酱油前后的变化是怎样的?【生】:豆浆结块了。
【师】:很好,那大家知道为什么会结块吗?【生】:不知道??【师】: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胶体的另一项性质——凝聚能力,下面我们做个小实验。
【实验】:两只分别加入了浑浊水的烧杯中,其中一只加入适量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
【师】:现在同学们比较两只烧杯的浑浊度发现什么呢?【生】:加入胶体的烧杯中液体变得澄清了。
【师】:变澄清是因为里面悬浮固体颗粒沉降,究其原由则是因为氢氧化铁胶体的凝聚作用。
那现在大家应该知道刚才说的豆浆结块的原因了吧。
【师】:胶体特有的性质除了丁达尔效应和凝聚能力,还有能发生电泳、布朗运动等性质。
那生产、生活中胶体的应用只要有以下这些:①盐卤点豆腐②肥皂的制取分离③明矾、fe(so)3溶液净水④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⑥水泥硬化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⑧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习题巩固:1、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C) A.丁达尔效应B.可以通过滤纸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D.澄清、透明2 、 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d ) a.分散质微粒都能透过半透膜b.相同的颜色c.都有丁达尔现象 d.都比较稳定3、可以用来证明胶体粒子大于溶液中溶质粒子的实验为(b )a.丁达尔现象b.渗析c.电泳 d.萃取 4、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d) A.观察外观B.过滤C.加热D.丁达尔效应5、除去大气中的灰尘,往往通过高压电,而使之聚集沉降,这是利用了胶体(b) a、丁达尔现象 b、电泳 c、渗析 d、布朗运动6、除去淀粉胶体中氯化钠的方法是(d)a 过滤 b 电泳c 蒸馏 d 渗析结课:(4分钟)本节课学习了分散系,分散系的定义为??,按分散系中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的不同组合可以分为9种分散系,分别为??,我们还特别学习了胶体,胶体的定义为??,区分胶体跟溶液、浊液主要根据表格中的这些对比性质以及丁达尔效应、聚沉作用、电泳等性质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