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部分(1-3)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一层(4-9)交代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第二层(10-11)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第三层(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7、精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A、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
B、从“我”职务的变换,可以窥见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
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炎凉。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3)联系课后习题第一题,思考“笑”:你从众人的“笑”中能读出什么来?
(4)小说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很开心。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般。
三、互帮
1.小组间互相解决以上问题
2.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组织写到小白板上。
3.各组展示问题,开展组际互帮。
四、释疑:
讨论各小组存在的问题,根据讨论的内容整理记录在书上。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重要字词及小说的有关常识
板书设计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教学反思
5、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颓唐(tuí) 附和(hè)分辩(biàn)不屑置辩(xiè)咸亨酒店(hēng)砚(yàn)荤菜(hūn)羼水(chàn)拭(shì) 蘸(zhàn)阔绰(chuò)舀水(yǎo)涨红(zhàng)绽出(zhàn)哄笑(hōng)间或(jiàn)着了慌(zháo)门槛(kǎn)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法完成对课文的分析。
2、重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几个片断,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
3、学习作者描写手法和叙述方式,提高写作和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典型片断的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及片断描写。
关于孔乙己的思想性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初一的时候,我们就学过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深刻批判了封建教育、封建文化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著名小说《孔乙己》,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最终走向末路的悲剧人物。
通过学习,我们将对已经离我们十分遥远的那个社会有一种更为真切的了解。
二、正课初读课文。
现在,让我们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书时,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关键的语句划出来。
读完后我们来交流。
读的过程中如有疑问,请举手。
①你觉得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可用一两个词来形容。
②你读过小说,对孔乙己的哪一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2、速读课文,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①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②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③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④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⑤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⑥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3、多媒体镜头:(画面)身穿长衫的孔乙己提问: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中,分明写着:“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
”孔乙己极其穷困潦倒,说他穿长衫,不矛盾吗?(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归纳)不矛盾。
在那个时代,长衫是读书人、有钱人的服饰,是有地位、有财富的标志。
孔乙己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穷困潦倒。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5 孔乙己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
2.学习理解作者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
3.认清科举制度下世态炎凉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
2.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教学难点1.把握分析孔乙己的矛盾性格。
2.学习理解作者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呐喊》(板书),鲁迅为什么在20世纪初把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取名为《呐喊》呢?(学生各抒己见)是的,鲁迅写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唤醒沉睡的人们,并且是为前驱者添威助阵的,所以命名为《呐喊》。
《呐喊》共收录了14篇小说,例如以前学过的《故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自己说过,在《呐喊》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板书)。
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孔乙己》,看看现代文学画廊中的这个唯一的“他”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中,有着怎样坎坷的人生境遇。
二、简介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用意。
(幻灯片显示)《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
《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进行猛烈的抨击。
本文最初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其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作成的。
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
……”三、把握内容,整体理解。
1.阅读思考。
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听读思考题:(1)孔乙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中?(2)孔乙己具有怎样的特殊身份?(3)孔乙己在人们心中是怎样的社会地位?(4)小说中孔乙己的结局怎样?设计说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有益于集中注意力思考,同时,几个问题又暗示了阅读本文的重点。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案(共三课时)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流,分析人 △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物 性 格 特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 懂不懂的。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 清白……”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争辩道: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 事,能算偷么?” 点。
通过对课 文的分析,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理清小说的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结构。 划分课文结构。 开端(1~3 段) :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4~9 段) :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 (10~11) : 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 :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理清线索 明确:小说以“我” (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 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 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 通过讨论 分析,理清
恶:培养残酷的统治者。 四、讨论交流 揭示原因 讨论归纳 造成孔乙己 悲惨遭遇的 原因
学生讨论后明确: 1、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 的麻木不仁。 (3) 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 残。 2、自身原因。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五、理解主题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析。 六、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题三、四。 第三课时 课时教学重点: 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理清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在鲁迅先生写的 33 篇小说中, 巴金先生曾称 课,激发学 赞说: “ 《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 ”日本有一位作 生的学习兴 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 趣。 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怎 样塑造这个形象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 小说。 二、解析课题 本文写于 1918 年冬天,发表于 1919 年 4 月 让学生了解 的 《新青年》 杂志, 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 《呐喊》 。 本文写作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四、释疑
讨论各小组存在的问题,根据讨论的内容整理记录在书上。
布置作业
1、通过想象,给孔乙己续写一个结局;
2、练习册做好。
板书设计
孔乙己: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教学反思
第5课《孔乙己》
课题
5.《孔乙己》(第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深刻体会小说主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深刻体会小说主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小白板
教学课时
共3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复习巩固
请同学们谈一下孔乙己的形象。
二、自学提示
精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说一说我眼中的孔乙己:
(3)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在今天给我们什么启示?
————-忌懒惰、要勤奋忌不争、要上进忌虚荣、要务实
(4)请问你是如何理解“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的含义的?
————-“大约”表估计、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而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选用“的确死了”表示推测的可靠。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作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虽尽而意无穷。
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李欧梵(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历史转折时期,落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北大教授,鲁迅研究专家):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孔乙己》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作品发生的年代和反映的社会实际与同学实际生活有较大的时空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偷就是窃,窃就是偷。
同学们说对不对?(生:对)但有人说:窃不能算偷,(生:这个人没有读过书)不,他读过十几年书;你们的衣服大概三五天就要换洗吧,但有的人一件衣服似乎穿了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生:这不可能,穿在身上不舒服)但鲁迅笔下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孔乙己。
二、简介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狂。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实际,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教学内容1、分析孔乙己性格特征:⑴教师朗读课文第九段:“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他人也便这么过。
”问题一: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问题二: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⑵听录音1~8段,考虑以上两个问题。
⑶四人小组讨论,明确:问题一:感到快活的人包括酒客、掌柜、小朋友、“我”。
问题二:①语言被讪笑(第4、6、8段)从他的语言特征看,满口“之乎者也”,不分场所地使用难懂的文言词语,甚至对着小朋友也引用“多乎哉,不多也”《论语》中的语句,表示了他的迂腐不堪与自命清高。
“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在事实面前,任徒然地换弄词语,自欺欺人,可见人物的迂腐和爱面子。
②行为被讪笑(第8段)分茴香豆片段:“伸出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直起身来又看一看豆,自身摇头说……”俯仰之间,一个低微、善良的读书人穷酸之态必露无遗。
③外貌衣着被讪笑(第4段前3句)长衫“又脏又破”,“脏”说明他的好喝懒做,“破”反映他的穷苦困顿。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正文: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2.初步理清文章的脉络;3.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小伙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预习任务1.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查找关于作者的情况。
(可从网上,也可查以前学过的课本知识)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
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
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孔乙己》是《呐喊》的第二篇,写于“五四”前夕,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3.找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一).复习导入《孔乙己》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入鲁迅的十四篇小说,主要是鲁迅1981-1922年的作品。
请问: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作品?(明确: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说《故乡》《社戏》。
)(二).时代背景《孔乙己》是《呐喊》的第二篇,写于“五四”前夕,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篇讨伐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小说和许多“匕首投枪”般的杂文,对整个吃人的旧世界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案 新人教版
《孔乙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二.教材分析《孔乙己》这篇小说不算长,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
小说运用侧面描写、正面描写,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去欣赏小说,并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
三.教学重点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不幸遭遇及其悲惨的结局。
四.教学难点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五.教学准备:做好预习准备,可根据课本上的“预习提示”的要求,提出一些具体问题思考。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
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下面我们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快速浏览文本,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1.学生阅读文本,首先自己概括,再交流讨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指名回答,然后教师作出归纳。
(1)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2)酒客们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
(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茴”字。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孔乙己》知识与技能“阔绰、颓废、间或、营生、格局、不屑置辩”等词语及作家作品。
2.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抓住孔乙己的人物特征,感知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2.学习欣赏小说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
3.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罪恶的揭露和批判,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2.体会作品以笑写悲刻画主人翁的方法,理解作者对主人翁、对国民寄予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2.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艺术手法及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境导入,走进孔乙己导语:鲁迅先生一生写过33篇小说,他自己曾说,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也赞叹《孔乙己》写得好。
《孔乙己》这篇小说还被译成外文,传到国外。
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精心塑造了这个形象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板书:孔乙己鲁迅二、初读课文,认识孔乙己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结合课下注解及工具书查清字词,理清小说的三要素,并用一句话感知全文的基本内容。
1.自由诵读,积累字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阔绰(chuò) 舀(yǎo) 羼水(càn) 绽(zhàn) 拭(shì) 蘸(zhàn) 打折(shé)(2)联系文本,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
置辩,辩论。
颓唐:精神不振作。
(3)速读全文,理清小说三要素:人物:孔乙己环境:(社会环境,鲁镇咸亨酒店)情节:开端(1—3);发展(4—9);高潮(10-11);结局(12-13)2.师:自读全文后,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基本内容呢?生1:本文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孔乙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孔乙己》是一部言简意赅、语言含蓄、意蕴丰富的小说。
有很多值得教学的地方,因此有必要选择教学重点。
鲁迅小说教学的重点不是情节,而是细节和关系。
基于这一考虑,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抓住关键句子,将相关内容联系起来。
然而,本课程是为第一节课的内容而设计的。
作者仍打算从情节入手,初步感知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并在以后的课程中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
1.教材编写特点和编写意图。
孔乙己选自《江苏教育版》第4卷第2卷第8期。
这个单元是一个新颖的单元。
它以理解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为主题,以小视角反映社会现象,使读者能够反思具有讽刺意味的人和事。
本单元的选定特征是“小”字符和“小”事件。
鲁迅的孔乙己悲剧是一个社会和时代的反映。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探索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学习小说解读的方法。
2.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对小说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第二,提高小说学习的文学素养;第三,培养理解作品内涵的能力;第四,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恰当的评价。
(二)学情分析认知能力:能够阅读文章的大意,但缺乏分析深度。
知识水平:对鲁迅比较熟悉,接触过《故乡》《社戏》等鲁迅小说,对鲁迅的写作风格有一定了解,但知识建构不完整。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砚、屡、蘸、舀、打折了、不屑置辩、绽出、颓唐”等;2.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3.通过抓住典型事件,来初步欣赏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难点:一结合时代背景,初步欣赏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提问指点法、组织指导法。
学法:朗读法、质疑问难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福源说,鲁迅先生说,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并将其翻译成外语。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孔乙己》教案新人教版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孔乙己》这篇小说经历精炼而意义深刻,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值得教学的点有很多,所以选取教学重点很有必要。
鲁迅小说教学重点不在情节上,而是在细节、语言、人物关系之中,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教学中应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抓住人物对话、关键句可以勾连起有关内容。
但本课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所以所抓的重点是从人物对话着手,以“咸亨酒店”为社会的缩影,孔乙己的悲剧来反映当时社会的现状,所以这篇文章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对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进行探讨,学习小说解读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九年级,具有了一定的学习与阅读能力,这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学们对鲁迅比较熟悉,在七年级、八年级都有接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等鲁迅小说,对鲁迅的写作风格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文章的深层意义挖掘的不是很透彻,知识建构不完整。
教学目标1. 探究孔乙己人物形象特点,并分析当时的社会群像。
2.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体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3. 学会善待弱者,拥有同情心,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这篇小说艺术构思的独特性。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以及细节之处来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这样一位作者,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伟人,他以文艺实现改变愚弱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的抱负,在他的一生当中,创作了很多作品,他的朋友孙伏园问他,最喜欢哪一篇小说,鲁迅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巴金曾经称赞他说,《孔乙己》写得多么的好啊。
日本也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那么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孔乙己?让我们走入文本,寻找答案。
二、导学案1.读了课文,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乙己?1孔乙己最大的爱好是?2孔乙己最大的缺点是?3孔乙己说话的语言特色?4孔乙己最珍爱的一样东西?5孔乙己他有哪些优点?6哪句话最能看出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三、整体感知、初识孔乙己1.鲁迅写这篇文章只是告诉我们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吗?有什么其他的用意呢?明确:鲁迅曾说过,他写这篇文章来表现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五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孔乙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从正面、侧面不同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
3.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用微课了解人物鉴赏的方式,明确可以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塑造人物。
2.通过白板等媒体,学生合作、交流、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小说主题,了解作者对封建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与批判。
2.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现实意义。
3.学会关注社会,思索人生,关爱身边的人。
【教学重点】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2.理解小说主题思想突破方法:学生自主探究,用填写“档案”的方式初探孔乙己生平,再合作探究孔乙己形象。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突破方法:由孔乙己性格命运出发,从分析他身边人的言行着手,探究造成他悲剧的社会根源,并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加深对作品对人物的理解。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多层次的诵读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
2.合作探究法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鼓励大胆提问。
3.比较阅读法将孔乙己出场与离场进行对比,酒客的笑和孩子的笑进行对比,本文与《范进中举》对照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和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语: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先生回忆,鲁迅在自己所创作的33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上节课,我们用人物档案的形式,对他有了初步认识,但要想了解有血有肉的孔乙己,我们还得走进咸亨酒店,走进他的生活,对他进行一番近距离的观察。
2.回顾作业:上节课课后,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找出文中描写孔乙己的精彩片段,做以批注,看看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们就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品析孔乙己的形象。
《孔乙己》课文教案(优秀4篇)
《孔乙己》课文教案(优秀4篇)孔乙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了解写作背景和封建科举制度,理清小说的情节;第二课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从多角度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第三课时,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交流法、点拨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感悟可笑形象1、本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讨论、明确:(1)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3)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性。
(4)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5)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孔乙己虚荣穷酸、穷困潦倒和迂腐可笑。
2、品析众人眼中的孔乙己提示:小说除了描写孔乙己外,还写了哪些人物?明确:酒客,小伙计,小孩,丁举人,掌柜等。
设问:那在众人眼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分四个小组讨论:(1)酒客眼中的孔乙己(2)小伙计眼中的孔乙己(3)小孩眼中的孔乙己(4)掌柜眼中的孔乙己3、“我”眼中的孔乙己PPT展示:“名人眼中的孔乙己”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5课 孔乙己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五课孔乙己一、【教学目标】1.认识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学习鲁迅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2.理解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中的作用。
学习本文遣词造句的简炼、精确。
二、【重点难点】1.重点: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2. 难点:通过品读对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抓住描写社会环境的语言,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二>预习展示1.作者简介:指名一学生回答,或通过多媒体(小黑板)展示。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当时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文言、白话的论争仍然激烈地进行着。
1916年初,北洋政府的一些规定,是封建复古主义的再现,鲁迅很气愤。
孔乙己那样的生活,人们已忘记但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仍在,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为拯救青年一代,避免其重蹈覆辙,鲁迅先生选择社会一角——咸亨酒店,艺术地再现生活,通过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启发读者思考当时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从而达到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目的。
3.小说就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或事件场面及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
性格小说是以人物性格刻画为中心结构,不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的小说。
如《孔乙己》、《在烈日和暴雨下》。
<三>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文本,初步感知文章,读准字词。
第5课《孔乙己》教案
第5课《孔乙己》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2、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二、教学重点抓“半”字,感悟人物形象三、教学难点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五、预习指导:自学生字词,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六、教学过程上课前播放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一)、导入新课、教师导语: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抱负。
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孔乙己,去体味小说复杂的情感内蕴。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出示要求:快速读课文,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思考,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2、自由读课文,梳理出文中的重点字词,思考: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3、交流:⑴交流生字词⑵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三)、再读,抓“半”字,感知孔乙己的“半”字人生、出示再读要求,找出文中与孔乙己有关的含有“半”字的语句或暗含“半”字的内容。
2、学生按要求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3、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
4、师生交流⑴在交流中指导学生抓住语言、动作进行评析,认识孔乙己。
指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理解⑵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示:半懂不懂苦读半生,“半个秀才也没捞着”打了大半夜,“被打折了腿”身份各一半半途而废肉体死了,可灵魂的一半却还留在人间……⑶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对“半”字的理解,抓住“半”字分析人物的思想。
(四)、思考:导致孔乙己的“半”字人生的原因有哪些?、分四人小组组讨论2、交流后,教师总结⑴封建的科举制度⑵国民的劣根性(五)、抓“笑”字,体会当时社会的冷漠与冷酷、找出文中有关“笑”的语句,理解文中人对孔乙己的态度。
抓住有关语句,指导朗读体会文中人对孔乙己的嘲笑,体会当时社会的冷漠与冷酷。
2、播放《孔乙己》片断,谈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案
教案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该是有弹性的,留有“空白”的。
语文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矛盾的统一体。
中国画的“留白”和书法的“飞白”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具有了独特的写意的美。
这是西洋画所无法比拟的。
这正如一篇好的文章可以有实写,也应有虚写,有实笔也应有虚笔一样。
实与虚的互补,映照才是完美的境地。
语文课又何尝不应该是这样呢?语文学科的确定性的一面我们应该重视,但是她的不确定的一面更不容“忽悠”。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有多元的结论,有开放性的过程和多向性的思维。
教学分析
《孔乙己》是一篇短篇小说,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
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痛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
小说充分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教这一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欣赏小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及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力目标:从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方法及作品的社会意义的角度入
手,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感觉作者对封建文化教育的忧愤之情。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