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字词详解句子翻译课文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字词详解句子翻译课文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字词详解句子翻译课文分析)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汇总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2)守巴陵郡。

越明年(3),政通人和(4),百废具(5)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7)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8),在洞庭一湖。

衔(9)远山,吞(10)长江,浩浩汤汤(11),横无际涯(12);朝晖夕阴(13),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14)也。

前人之述备(15)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16),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17)霏霏(18),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19),日星隐曜(20),山岳潜形(21);商旅不行,樯倾楫摧(22);薄暮冥冥(23),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4),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25)明,波澜不惊(26),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7);沙鸥翔集(28),锦鳞(29)游泳;岸芷汀兰(30),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31),静影沉璧(32),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3),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34)之心,或异二者之为(35),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6);居庙堂(37)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38)?【注释】(1)范仲淹(989—1052)。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文集》。

(2)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及、到。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5)具:通“俱”,全,皆。

(6)制:规模。

(7)属:通“嘱”,嘱咐,嘱托。

(8)胜状:胜景,好景色。

(9)衔:连接。

鄂教版语文文言文词语归类(二)(鄂教版九年级必修备课资料)

鄂教版语文文言文词语归类(二)(鄂教版九年级必修备课资料)

鄂教版语文文言文词语归类(二)(鄂教版九年级必修备课资料)293、忍所以动心忍性使-----坚韧 294、恒人恒过常常,经常295、过人恒过犯过失 296、困困于心困扰297、作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98、征征于色征验,表现299、发发于声产生 300、喻而后喻了解,明白301、出出则敌国外患者在国外 302、智不可谓智聪明303、知类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 304、文舍其文轩彩饰305、敝邻有敝舆而欲窃之破旧 306、褐邻有短褐而欲窃之粗布或粗布衣服307、梁舍其梁肉精粮 308、诎公输盘诎穷尽309、莫宋莫能守没有谁 310、追盖追先帝之殊遇回溯往事311、光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312、恢恢弘志士之气广大313、弘恢弘志士之气扩大 314、义引喻失义合理的主张和思想315、陟陟罚臧否提拔官吏 316、臧陟罚臧否善317、否陟罚臧否恶 318、科作奸犯科法律条文319、昭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表明 320平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公正321、理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治 322、法使内外异法也制度,标准323、简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选择 324、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325、咨悉以咨之询问 326、裨必能裨补阙漏弥补327、阙必能裨补阙漏欠缺,弊病 328、淑性行淑均善329、均性行淑均平 330、行阵必能使行阵和睦指部队331、所以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332、兴隆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兴起发达333、倾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倾塌,覆灭 334、颓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灭亡335、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后悔336、贞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坚定而有操守337、布衣臣本布衣平民 338、躬躬耕于南阳本指身体,引申为亲自339、闻达不求闻达于诸侯显达,有名望 340、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卑微,见识浅陋341、感激由是感激感动奋发 342、驱驰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343、尔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那时以来 344、夙夙夜忧叹早晨345、毛深入不毛苗 346、庶庶竭驽钝表示希望或可以347、驽庶竭驽钝劣马 348、驽钝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上349、斟酌至于斟酌损益商讨,考虑 350、慢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351、彰以彰其咎表明,显扬 352、诹咨诹善道询问353、纳察纳雅言采纳 354、馨惟吾德馨香气,指品德高尚,声名远播355、鸿谈笑有鸿儒大 356、儒谈笑有鸿儒有学问的人357、白丁往来无白丁平民 358、调可以调素琴调弄,这里指弹奏359、丝竹无丝竹之乱耳泛指奏乐的声音 360、案牍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361、劳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362、形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身体363、蕃可爱者甚蕃多 364、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365、濯濯清涟而不妖洗濯 366、妖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端庄367、蔓不蔓不枝生枝蔓 368、枝不蔓不枝长枝节369、净亭亭净植洁净 370、植亭亭净植树立371、亵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372、鲜陶后鲜有闻少373、宜宜乎众矣应当 374、谪谪守巴陵郡降职或远调375、越越明年经过 376、制增其旧制规模377、胜状予观夫巴陵胜状佳景,好景色 378、横横无际涯广宽379、晖朝晖夕阴阳光 380、夕朝晖夕阴日暮381、极南极潇湘尽 382、霏霏雨雪霏霏形容雨雪繁密的样子383、畏忧谗畏讥害怕 384、萧然满目萧然凄凉冷落的样子385、惊波澜不惊起,动 386、集沙鸥翔集栖止387、郁郁郁郁青青形容香气很浓388、青青郁郁青青花盛叶茂的样子389、一长烟一空全 390、璧静影沉璧圆形的玉391、把把酒临风持,执 392、临把酒临风面对393、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394、为或异二者之为指心理活动395、进是进亦忧指在朝廷做官 396、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在……之前397、后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之后 398、微微斯人没有399、归吾谁与归归依,同道 400、向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401、彻长夜沾湿何由彻彻晓,天亮 402、庇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盖,掩护403、刈观刈麦割 404、荷妇姑荷箪食挑,提405、饷相随饷田去用酒食等款待 406、但但惜夏日长只是407、惜但惜夏日长珍惜 408、秉右手秉遗穗拿着409、输家田输税尽交纳 410、事曾不事农桑从事411、晏岁晏有余粮晚 412、肉食者肉食者谋之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413、牺牲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物品414、孚小信未孚信用,诚实,为人所信服。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知识整理。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言文理解:(表明陈胜有远大的理想、非凡的抱负)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2、天下苦秦久已。

(陈胜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等发动群众,举行起义所采取的策略)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陈胜虽出身卑微,却胸怀大志,不同寻常)6、苟富贵,无相忘(一代农民领袖朴素的爱国情怀和置生死于不顾而为天下的献身精神和可贵品质)7、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生动形象地道尽了刘备与诸葛亮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烘托诸葛亮非凡的才能。

)8、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淡泊名利、不慕富贵)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说尽作者一生,写出创业的艰难,包含着对先帝的耿耿忠心。

)1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11、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为实现政治蓝图而提出的战略方针)12、跨有荆、益,保其岩阻以迎将军者。

(诸葛亮为后主提出的三点建议(原文回答))13、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自述生平、性格、追求。

)1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望江南》一诗的点题句)15、肠断白蘋洲。

(《渔家傲•秋思》既思念家乡亲人,又想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1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二、通假字1 、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充军2、为天下 唱 。

唱,通“ 倡”,倡导, 首发3、固以怪之矣。

以,通“ 已”,已经4、将军身 被 坚执锐。

被,通“ 披”,穿着5、故不 错 意也。

错,通“ 措”,置,安放6、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 苍”,青白色7、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 伸”,伸张8、自董卓 已 来。

已,通“以”,而9、是以先帝 简 拔以遗陛下 简,通“ 拣”,挑选10、必能裨补 阙 漏。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通“欤”,吗)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9.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才)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苍鹰,猛禽)11.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13.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二.双音节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到处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会商议指管理财务的人员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这样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德行高尚的人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把表示许可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到达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失败凶狠而放肆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从此连词,表承接关系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商店等开始营业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深切地憎恨12.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见识短浅(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13.臣不胜受恩感激感动激奋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三.词类活用1.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2.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怪)4.皆指目陈胜(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6.陈胜王(王,名词动词,称王)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8.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9.请广于君(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12.保其岩阻(岩阻,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1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北、东、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东、向西)14.身率益州之众(身,名词作状语,亲身、亲自)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装,用壶盛)16.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17.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1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否,形容词作动词,奖励善良、惩罚邪恶)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事情)2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2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2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广益,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23.亲贤臣,远小人(亲,名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动词作名词,效力的机会,任务)25.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26.临表涕零(涕,名词作动词,流泪)四.一词多义1.兵(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军队)(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2.长(1)身长八尺(身高)(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长时间)(3)以君为长者(辈分大的)(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领导者)3.称(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称作、叫作)(2)先帝称之曰能(称赞)4.出(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发)(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产生)5.次(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停留)(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编排)6.存(1)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存在、生存)(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抚慰、慰问)7.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伐无道,诛暴秦(道德)(3)以咨诹善道(道理、方法)8.发(1)可怜白发生(头发)(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出)(3)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9.分(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分开、分裂)10.好(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喜欢)(2)外结好孙权(友好)11.计(1)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计划)(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商讨)12.将(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2)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军)13.尽(1)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通达、到)(2)进尽忠言(全部用出)14.举(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15.立(1)陈胜自立为将军(封)(2)复立楚国之社稷(成立、建立)(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子)16.临(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面对)(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17.论(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讨论)(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18.明(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2)以伤先帝之明(英明)19.命(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命令)(2)苟全性命于乱世(生命)(3)奉命于危难之间(使命)20.谋(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计谋、手段)(2)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21.起(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起兵)(2)挺剑而起(跳起、站起)22.塞(1)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堵塞)(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边塞)23.善(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好)(2)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友好)(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上等的)(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皇帝)25.胜(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胜利)(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26.食(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食物)(2)卒买鱼烹食(吃)27.使(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让,使得)(2)唐雎不辱使命(出使)(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28.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字)29.数(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2)广故数言欲亡(屡次)(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动词,数数)30.王(1)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国王)(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称王)31.亡(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2)且秦灭韩亡魏(灭亡)(3)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32.为(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变成)(2)陈胜自立为将军(做、当)(3)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是)(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建造)33.谓(1)秦王谓唐雎曰(说、告诉)(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认为)34.效(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力的机会)(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奏效)35.信(1)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确实)(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3)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4)信义著于四海(信用、诚信)36.兴(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兴盛)(2)若无兴德之言(发扬光大)(3)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复兴)37.行(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38.许(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赞成)(2)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39.言(1)愿诸君勿复言(说)(2)若无兴德之言(言论)40.遗(1)深追先帝遗诏(遗留)(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送给)(1)佣者笑而应曰(回答)(2)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42.遇(1)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遇到)(2)盖追先帝之殊遇(待遇)43.远(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与“近”相对)(2)亲贤臣,远小人(疏远)44.忠(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效忠)(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心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起于鲁出发,动身2、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3、再拜拜了两次4、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5、然胡不已乎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鄂教版九上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鄂教版九上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18、《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标题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做,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书,儒家经典之一。

它善用比喻说理。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伋jí的再传弟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称之为“亚圣”。

他主张行仁政,希望君主“以民为贵”。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①环:围。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①池:护城河。

②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甲胄zhîu,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补充注释——是:指示代词,这。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九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的一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1. 《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

2. 《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中的“具”应解释为通假字,同“俱”,意为“全,都”。

3. 《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中的“阙”同“缺”,意为“缺点,疏漏”。

4.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垂髫”指的是儿童,意为“垂下来的头发”。

5. 《醉翁亭记》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中的“苍颜”指的是面色苍老。

6. 《爱莲说》中“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中的“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7. 《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典故,以“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暗指隐居和从政的理想境遇,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9. 《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运用典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通过对月亮的埋怨,表现了诗人因与亲人不能团聚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部分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建议查阅教材或咨询语文老师获取更全面的内容。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科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九年级上学期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古文阅读九年级上学期的古文阅读主要包括了一些经典的古文篇目,如《孟子·告子下》、《荀子·劝学》等。

在阅读这些古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1. 句读:句读是指按照句子的文法规则和文意,在适当的地方停顿,呼吸或提高语调的现象。

在古文中,句读的位置常常与标点符号的位置一致,但也有一些例外。

掌握了句读的规律,有助于理解古文的意思。

2. 词义:古文中的一些词汇与现代汉语的用法有所不同,需要注意其特定的意义。

比如,“恶”一词在古文中常常表示“乖”,“谓”一词表示“说”。

3. 修辞手法:古文中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如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

理解并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用法可以更好地领悟古文的内涵。

二、文言文语法九年级上学期的文言文语法主要包括了动词的用法、古文的句式和虚词的使用等。

具体有以下几个知识点:1. 动词的用法:古文中的动词具有时态和语气的特点。

比如,“闻”字可以表示“听说”的意思,“者”字可以表示“某个人”或“某个事物”。

2. 句式:古文的句式多样,有长有短,需要注意理解和分析句子的结构。

比如,“赏心悦目”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意象可爱”,“听之可畏”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声音恐怖”。

3. 虚词的使用: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丰富多样,在句子中起着连接词、介词和助词的作用。

如“之”、“乎”、“乃”等。

理解虚词的使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三、修辞手法九年级上学期的文言文中还涉及到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些修辞手法的应用:1. 比喻:古人在写作中经常使用比喻来形象地描绘事物。

比如,文章中的“朗日照耀,风雨和煦”用来描绘良好的自然环境。

2. 拟人:通过赋予物体或抽象的事物人的特质和行为,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鄂教版语文文言文词语归类

鄂教版语文文言文词语归类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词语归类1、辨见两小儿辨斗辨论2、斗见两小儿辨斗争斗3、沧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冷4、决孔子不能决也判断、判定5、汝孰为汝多知乎你6、安子将安之哪里7、恶乡人皆恶我鸣讨厌、憎恨8、更子能更鸣,可矣改变9、溉家无井而出溉汲洗涤10、汲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下往上打水11、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12、闻闻之于宋君使听到13、穿吾穿井得一人凿通14、对丁氏对曰回答15、使得一人之使劳动力16、使晏子将使楚出使17、习齐之习辞者也熟练18、辞齐之习辞者也辞令,言辞19、方今方来将要、正要20、辱吾欲辱之羞辱21、过过王而行经过,走过22、坐何坐犯罪23、赐楚王赐晏子酒赏赐24、诣吏二缚一人诣王到……去25、固齐人固善盗乎本来26、善齐人固善盗乎擅长27、席晏子避席对曰坐具28、徒叶徒相似只、仅29、实其实味不同果实30、然所以然者何这样31、异水土异也不同32、熙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戏弄、开玩笑33、病寡人反取病焉辱34、差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35、拟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36、走诸儿竞走取之跑37、寻寻作复裈过一些日子38、鄙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地方39、语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说40、恃子何恃而往凭借、倚仗41、越越明年到,及42、去西蜀之去南海距离43、时学而时习之按时44、愠人不知而不愠恼恨45、诲诲女知之乎教导46、罔学而不思则罔迷惘而无所得47、殆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48、齐见贤思齐焉这里是看齐的意思49、省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反省50、敏敏而好学勤奋、努力51、耻不耻下问以……为羞耻52、识默而识之记住53、从择其善者而从之跟随,引申为学习54、面方北面而持其驾面向55、持方北面而持其驾驾着56、用吾用多费用,钱财57、御吾御者善驾驭车马58、塞近塞上之有有善术者边塞59、亡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60、吊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61、居居数月过了62、引丁壮者引弦而战拉开63、保父子相保保全64、汝曹汝曹知否你们.曹,辈65、摧众则难摧折,毁灭,崩坏66、戮力戮力一心合力,协力67、许望城二里许表示约数,左右68、熟渡者熟视小奚仔细地,详细地69、阖速进,则阖闭70、趋予愠为戏,趋行疾走.趋行,快步而行71、仆及半,小奚仆跌倒72、就理书就束完成73、牡而前门已牡下矣门闩74、近思渡者言近道接近75、道思渡者言近道道理76、穷穷暮而无所归宿者穷尽77、疾君有疾在腠理小病、轻病。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通“欤”,吗)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9.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才)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苍鹰,猛禽)11.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13.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二.双音节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到处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会商议指管理财务的人员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这样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德行高尚的人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把表示许可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到达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失败凶狠而放肆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从此连词,表承接关系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商店等开始营业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深切地憎恨12.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见识短浅(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13.臣不胜受恩感激感动激奋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三.词类活用1.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2.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怪)4.皆指目陈胜(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6.陈胜王(王,名词动词,称王)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8.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9.请广于君(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12.保其岩阻(岩阻,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1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北、东、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东、向西)14.身率益州之众(身,名词作状语,亲身、亲自)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装,用壶盛)16.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17.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1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否,形容词作动词,奖励善良、惩罚邪恶)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事情)2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2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2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广益,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23.亲贤臣,远小人(亲,名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动词作名词,效力的机会,任务)25.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26.临表涕零(涕,名词作动词,流泪)四.一词多义1.兵(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军队)(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2.长(1)身长八尺(身高)(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长时间)(3)以君为长者(辈分大的)(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领导者)3.称(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称作、叫作)(2)先帝称之曰能(称赞)4.出(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发)(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产生)5.次(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停留)(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编排)6.存(1)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存在、生存)(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抚慰、慰问)7.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伐无道,诛暴秦(道德)(3)以咨诹善道(道理、方法)8.发(1)可怜白发生(头发)(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出)(3)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9.分(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分开、分裂)10.好(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喜欢)(2)外结好孙权(友好)11.计(1)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计划)(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商讨)12.将(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2)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军)13.尽(1)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通达、到)(2)进尽忠言(全部用出)14.举(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15.立(1)陈胜自立为将军(封)(2)复立楚国之社稷(成立、建立)(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子)16.临(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面对)(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17.论(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讨论)(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18.明(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2)以伤先帝之明(英明)19.命(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命令)(2)苟全性命于乱世(生命)(3)奉命于危难之间(使命)20.谋(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计谋、手段)(2)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21.起(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起兵)(2)挺剑而起(跳起、站起)22.塞(1)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堵塞)(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边塞)23.善(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好)(2)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友好)(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上等的)(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皇帝)25.胜(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胜利)(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26.食(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食物)(2)卒买鱼烹食(吃)27.使(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让,使得)(2)唐雎不辱使命(出使)(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28.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字)29.数(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2)广故数言欲亡(屡次)(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动词,数数)30.王(1)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国王)(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称王)31.亡(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2)且秦灭韩亡魏(灭亡)(3)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32.为(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变成)(2)陈胜自立为将军(做、当)(3)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是)(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建造)33.谓(1)秦王谓唐雎曰(说、告诉)(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认为)34.效(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力的机会)(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奏效)35.信(1)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确实)(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3)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4)信义著于四海(信用、诚信)36.兴(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兴盛)(2)若无兴德之言(发扬光大)(3)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复兴)37.行(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38.许(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赞成)(2)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39.言(1)愿诸君勿复言(说)(2)若无兴德之言(言论)40.遗(1)深追先帝遗诏(遗留)(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送给)(1)佣者笑而应曰(回答)(2)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42.遇(1)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遇到)(2)盖追先帝之殊遇(待遇)43.远(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与“近”相对)(2)亲贤臣,远小人(疏远)44.忠(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效忠)(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心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起于鲁出发,动身2、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3、再拜拜了两次4、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5、然胡不已乎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九年级上文言文全部知识点

九年级上文言文全部知识点

九年级上文言文全部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自古至今对于中国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文言文的知识点,包括课文的理解、阅读和古文用词的分析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和总结。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熟悉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

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非常重要,尤其是长句和复杂句。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推断上下文的意思来进行阅读和理解。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分析古文用词的含义和用法。

古文的用词经常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我们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具体含义。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古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等。

这些修辞手法能够使文言文更加生动有趣,但同时也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文言文的篇章结构。

古代文人在写作时通常会采用于今天不同的结构形式,如议论文、记叙文、诗歌等等。

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来理解这些文体的特点和意义。

例如,议论文注重论证,记叙文注重叙述故事情节,而诗歌则追求抒发情感和意境的美。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内涵。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古人的礼仪习俗、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等等。

这些背景知识是理解古代文人思想和写作的重要工具。

最后,我认为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同时,文言文也是塑造我们国家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综上所述,九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文言文的知识点,包括理解和阅读文言文、分析古文用词、了解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和相关的历史背景等等。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基础础知识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基础础知识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基础础知识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决定或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基础础知识,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基础础知识(一)通假字归类: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

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3、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4、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5、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6、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7、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8、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强迫。

(二)古今异义词辨析1、长跪而谢之(谢,古:道谦;今:谢谢)2、卒中往往语(往往,古:到处;今:副词,经常)3、楚人怜之(怜,古:爱戴;今:可怜)4、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古:即使这样;今:转折连词)5、以头抢地(抢,古:撞;今:争夺)6、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道德品质低下)7、今亡亦死(亡,古:逃亡;今:死亡)8、抑亦人谋(抑,古:而且;今:抑制)9、会天大雨(会,古:正赶上,恰逢;今:开会)10、开张圣听(开张,古:扩大;今:开业)11、遂用猖獗(猖獗,古:失败;今:嚣张,不可一世)12、叹息痛恨(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恨的程度深)(三)一词多义辨析然:1、吴广以为然(对,正确)2、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3、秦王怫然怒(……的样子)苟:1、苟富贵(如果)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诚:1、今诚以吴众诈自称(果真)2、此诚不可与争锋(确实,实在) 次:1、皆次当行(编次)2、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数:1、扶苏以数谏故(多次,屡次)2、卒数万人(几)论:1、每与臣论此事(谈论)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道:1、道不通(道路)2、伐无道(道义)信:1、谓为信然(确实)2、信义著于四海(诚信)行:1、皆次当行(行列、队伍)2、乃行卜(往、去)3、行收兵(走)四、词类活用辨析1、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指坚固的铠甲,“锐”指锐利的兵器。

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唐雎不辱使命》全面梳理复习【生字注音】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重点字词句义】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 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⑸故不错意也(所以) 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⑺逆寡人者(违背) ⑻非若是也(这样) 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⑿布衣之怒(平民) 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⒄休祲:吉凶的征兆⒅秦王色挠(屈服) 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⒇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鄂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理解记忆

鄂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理解记忆

初中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理解记忆课文默写【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老骥伏枥,__________;烈士暮年,___________。

3、《龟虽寿》中表现作者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龟虽寿》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与曹操的《龟虽寿》“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境相同。

6、由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会想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_,萧萧暮雨子规啼。

3、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表达他积极乐观人生态度,豁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郡邑浮前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的《汉江临眺》用动静错觉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鄂教版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 之 通假字 古今异义

鄂教版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 之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九年级第一轮复习资料文言文专题复习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积累一、学习目标1、巩固文言文基础常识。

2、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通():()通():2、王曰:()缚者曷为者也?()通():3、圣人非所与熙也。

()通():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5、诲女知之乎()通():6、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通():8、汤熨之所及也。

()通():9、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通():10、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通():11、之虚所卖之。

()通():12、恐栗,为儿恒状。

()通():13、甚矣,汝之不惠。

()通():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15、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1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通():17、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

()通():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1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20、出门看火伴。

()通():2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通():2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通():23、夫不能以游堕事。

()通():24、恶能无纪?()通():25、余拏一小舟。

()通():26、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2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28、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2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30、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通():31、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32、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33、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通():3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通():35、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36、公输盘不说。

()通():37、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通():38、子墨子九距之。

()通():39、子墨子守圉有余。

()通():40、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鄂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鄂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9年级文言文知识纲要《孟子二章》一、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

(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患有所不辟也。

(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向为身死而不受(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2.所以动心忍性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3.征于色,发于声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4.然后知生于忧患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5.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6. 管夷吾举于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7. 于是人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三.辨析下列多义词士:①管夷吾举于士()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征于色,发于声()拂:①行拂乱其所为()②入则无法家拂士()与: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呼尔而与之()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万钟于我何加焉()得:①二者不可得兼()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为: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四、解释下列加点的用法特别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最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最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通“欤”,吗)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9.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才)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苍鹰,猛禽)11.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13.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二、一词多义1、与①尝与人佣耕,每与臣论此事(同,和)②与皆来会计事(一起)③轻寡人与(同“欤”,相当于“吗”)④与臣而将四矣(yù,加)----加2、之①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到……去)②怅恨久之(凑足音节,无实义)③鸿鹄之志,天子之怒,智能之士,平明之理(结构助词,的)④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⑤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指这件事)⑥固以怪之矣(指鱼腹藏书)⑦时人莫之许也(“之”作宾语前置,代词,代上文的自比)⑧孤之有孔明(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3、而①佣者笑而应曰,长跪而谢之曰,可计日而待也(连词,表修饰关系)②夺而杀尉,为坛而盟,挟天子而令诸侯,(连词,表顺承关系)③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而君逆寡人者,挺剑而起,而其主不能守,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中道崩殂,(转折连词,但是)④则名微而众寡(连词,表并列)4、应①佣者笑而应曰(回答)②宜多应者,杀之以应陈涉(响应)5、若①若为佣耕(你)②非若是也(如,像)③若士必怒,若跨有荆、益,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若无兴德之言,(假如,如果)6、为①若为佣耕,俱为一体(是)②为屯长,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当)③为坛而盟(修筑)④功宜为王(称作)⑤以君为长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当做)⑥好为《梁父吟》(唱)⑦谓为信然(是)⑧以弱为强者(变为)⑨贤能为之用,士卒多为用者(被)⑩为忠善(做)7、会①会天大雨(适逢,正赶上)②与皆来会计事(集会)③东连吴会(kuài,指会稽郡)8、道①道不通(道路)②中道崩殂(中道---中途)③以咨诹善道(道理)9、乃①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行卜,乃丹书帛曰,(于是,就)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③凡三往,乃见;羽、飞乃止(这才)10、等①等死,死国可乎(同样)②公等遇雨,关羽、张飞等不悦,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物的名词后,表示多数或列举未尽)11、以①扶苏以数谏故(因为)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咨臣以当世之事(介词,把,用,拿)③吴广以因为④固以⑤以激怒其众,以咨诹善道(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⑥祭以尉首,以大易小,以头抢地尔(用)⑦将兵徇蕲以东(用在“东”前,表示方位的界线);受命以来(表示时间的界线)⑧杀之以应陈涉,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以光先帝遗德,悉以咨之,以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来)是以(因为)先帝简拔以(来)遗陛下⑨而安陵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因为)有先生也⑩以弱为强者(从-----?)⑾此可以为援,以君为长者,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⑿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所以---用它来,拿它来)⒀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可讲作“而”)⒁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连接因果两个分句,可译为“以致”)12、将①(率领,带领,带兵)②项燕为楚将,(大将,将军)③与臣而将四矣(将要)④出郭相扶将(扶,持)13、数①扶苏以数谏故(屡次)②数有功(多次)③广故数言欲亡(几次);卒数万人,数日(几)④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不可胜数-----胜:尽。

鄂教版语文九上生字词及文言文复习 (1)

鄂教版语文九上生字词及文言文复习 (1)

迎元调狂欢大礼包之字音字形专题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míng记 kān探枯sè震hàn tǎn露锈dùn 愚mèi 干biě dàn生 fū演落mò zhì息呆zhì浮zào 入不fū出海市shèn 楼 nián 膜纯cuì主zǎi aó游不可思yì悲天mǐn 人 xiè却cè隐锤liàn 坦荡如dǐ旁yì斜出飞珠bèng 玉 qū炎附势浪liǎn 波平寻幽lǎn 胜 jiǎo 健流连zhù足 xiè却如shì重负稍纵即shì欲扬先yì根深dì固二、给划线字词注音浩瀚猝然蹂躏褶皱沙砾蹒跚水渍档案磕绊汗流浃背自艾自怜焦灼揪住厄运匮乏沮丧咳嗽耷拉舔舐龇牙惨嗥吮吸辗转哮喘作呕苛刻吹毛求疵奄奄一息无边无垠倦怠恹恹欲睡晕圈倔强不折不挠虬枝婆娑秀颀濡染迂回袅娜惬意毕肖嚣音钟灵毓秀阿谀奉承膂力撩拨哺育玲珑剔透高亢醇美氛围隔阂恬淡绮丽陡峭葳蕤雾霭山巅威吓酣睡沉湎啁啾摇曳撰写天籁嫡传衣钵前仆后继诬蔑诓骗脊梁契约大抵皑皑白雪响嚏鹰隼甬道驰骋痊愈周匝屏气凝神双眉颦蹙笑颊粲然嗔视叱咤妥帖幽咽罅隙流觞思忖尽态极妍前瞻后顾左睇右盼荒谬翌年汲取蓬首垢面魁梧憨直羸弱悲怆豁免迎元调狂欢大礼包之文言文专题(2012卷)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明年越:经过 B.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属于C.把酒临.风临:面对 D.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A.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0.下面对此文的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借为岳阳楼作记的机会,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

鄂教版九上语文《公输》知识要点

鄂教版九上语文《公输》知识要点

《公输》知识要点一、重点注释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起2、请献十金请3、吾义固不杀人固4、子墨子起,再拜再5、不可谓智智6、不可谓强强7、胡不已乎胡 8、胡不见我于王见9、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褐 10、荆之地方五千里方11、公输盘诎诎12、吾知所以距子矣所以13、宋莫能守莫 14、虽杀臣,不能绝也绝15、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二、一词多义1、然:①然,胡不已乎②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③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2、方:①宋之地方五百里②方北面而驰其驾3、请:①请献十金②吾请无攻宋矣4、见:①见公输盘②胡不见我于王5、舍:①舍其文轩②屋舍俨然③便舍船三、古今异义1、胡不见我于王胡古义今义2、舍其文轩文古义今义四、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说”通“” :2、知而不争“争”通“” :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 :4、已持守圉之器“圉"通“” :五、词类活用1、吾既已言之王矣言:2、吾义固不杀人义: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4、犀兕麋鹿满之满:六、重点虚词1、之:①子墨子闻之②愿借子杀之③宋何罪之有④臣以王吏之攻宋也⑤公输盘之攻械尽⑥吾既已言之王矣⑦宋之地方五百里⑧犀兕麋鹿满之2、于: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②荆国有余于地③胡不见我于王④今有人于此3、以:①将以攻宋②以牒为械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4、而:①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②宋无罪而攻之③义不杀少而杀众④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5、为:①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②必为有窃疾矣③子墨子解带为城④为与此同类七、特殊句式1、成,将以攻宋。

()译:2、胡不见我于王?()译:3、必为有窃疾矣。

()译:4、宋何罪之有?()译: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译:。

九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文言文

九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文言文

九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九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文言文相关的知识点,包括文言文的语法、修辞手法以及背诵篇章等。

下面将结合这些知识点,探讨文言文的魅力与学习方法。

首先,文言文的语法体系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

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有许多独特的语法结构和用法,例如它的动词时态和语序规律大不相同。

文言文中最常用的动词时态是“去”和“来”,而且这两个词通常以前缀方式与动词形成语态,如“去读”、“来说”等。

这种语法上的差异要求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注意语境和词义的理解,并且注重练习,以提高对文言文的运用能力。

其次,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文言文在表达意思的同时,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其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

比喻是一种将一个事物通过与另一个事物的类比来进行描述的手法,这种修辞手法能够使文言文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之活灵活现,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这些修辞手法既是古代文人借助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中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

此外,在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堂中,我们还进行了文言文背诵活动。

背诵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还能培养我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通过背诵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美感,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创作力。

那么,如何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这些文言文知识点呢?首先,我们应该注重语文课堂的互动和思辨。

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要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与同学们一同探讨。

通过集思广益,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言文的语法和意义。

其次,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理解练习。

在课外,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进行阅读,掌握其基本词汇和句式,同时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最后,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二章》一、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

(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患有所不辟也。

(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向为身死而不受(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2.所以..动心忍性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3.征.于色,发于声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4.然后..知生于忧患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5.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6. 管夷吾举于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7. 于是.人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三.辨析下列多义词士:①管夷吾举于士()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征于色,发于声()拂:①行拂乱其所为()②入则无法家拂士()与: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呼尔而与之()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万钟于我何加焉()得:①二者不可得兼()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为: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四、解释下列加点的用法特别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1. 必先苦.其心志()2. 劳.其筋骨()3. 饿.其体肤()4, 空乏..其身()5.行拂乱.其所为()6.所以动.心忍性()7.所以动心忍.性()8.人恒过.()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0.然后知生.于忧患()11.而死.于安乐()1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13.此之谓失其本心..()《公输》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子墨子起,再.拜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2.吾知所以..距子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二.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吾知所以距子矣()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3.公输盘诎()4.公输盘不说()5. 知而不争()三、解释下列加点的用法特别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夫子何命.焉为()2.胡.不见我于王()3.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4.不可谓知类5.吾义.固不杀人()6.胡不见.我于王()7.知而不争.()8. 请献.十金()9.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10. 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四、辨析下列多义词。

子:①子墨子()见:①胡不见我于王()②愿借子杀之()②于是见公输盘()说:①公输盘不说()类:①不可谓知类()②请说之()②为与此同类()之:①愿借子杀之()然:①然胡不已乎()②宋何罪之有()②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③子墨子九距之()③然臣之弟子禽滑厘()《出师表》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6.引喻失义.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7.陟罚臧否.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8.臣本布衣..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9.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10.此臣所以..报先帝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11.猥.自枉屈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12.庶竭驽钝..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二、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必能裨补阙漏( )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加点的用法特别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1.躬.耕于南阳( ) 2.不宜妄自菲薄..( )3.此皆良实..( ) 4.恐托付不效.( )5.攘除奸凶..( ) 6.以光.先帝遗德( )7. 亲.贤臣,远.小人()四、辨析下列近义词。

道:①而中道崩殂( ) 以:①以光先帝遗德( )②以咨诹善道( ) ②以遗陛下( ) 然: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然后施行( ) ②每与臣论此事( ) 行:①然后施行( ) 能:①必能裨补阙漏( )②性行淑均( ) ②先帝称之曰能(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 ) 言:①进尽忠言( ) 事:①咨臣以当世之事( ) ②不知所言(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 遗:①以遗陛下( )效:①恐托付不效( ) ②以光先帝遗德( )②以讨贼兴复之效( )益:①有所广益( )②至于斟酌损益()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越明.年.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2.属予作文..以记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3.去国..怀乡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4.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5.沙鸥翔集.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6.微.斯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7.气象..万千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8.春和景.明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9.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二.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百废具兴()2.属予作文以记之()三.辨析下列多义词。

夫: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去:①去国怀乡()②夫环而攻之()②西蜀之去南海()③未几,夫齁声起()③委而去之()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通:①政通人和()②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②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和:①政通人和()②春和景明()薄:①薄暮冥冥()②妄自菲薄()胜:①予观夫巴陵胜状()②环而攻之而不胜()或:①而或长烟一空()②或异二者之为()一:①一碧万顷()②而或长烟一空()则: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然则北通巫峡()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四.解释下列加点的用法特别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辨析下列多义词。

①.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泉香而酒冽()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已而夕阳在山。

()杂然而前陈者()②.绝: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以为绝妙;()佛印绝类弥勒。

()③.也: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④.之:醉翁之意不在酒;()名之者谁?()⑤.酿泉: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酿泉为酒。

()⑥.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山水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⑦.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佳木秀而繁阴。

()⑧.意: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⑨.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鱼。

()⑩.名:卷卷有爷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⑪.归:云归而岩穴瞑()⑫.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微斯人,吾与谁归()(12)谓: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二、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含义。

环.滁皆山也()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者()野芳发..而幽香()射.者中,弈者胜()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三解释下列加点的用法特别的词在句中的意思山.行六七里()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之者谁?()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自号.曰“醉翁”也()太守之乐.其乐也()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文言字词《孟子》二章:一.1.“曾”通“增”,增加。

2.“衡”通“横”,梗塞,不顺。

3.“拂”通“弼”,辅佐。

4.“辟”通“避”,躲避。

5.“辩”通“辨”,辨别。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与”通“欤”,语气词。

8.“乡”通“向”,从前。

二.1.发古义:被任用,被起用;今义:送出,发生等2.所以古义: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3.征古义:征验,表示今义:走远路,征求等4.然后古义:“然”代词,这。

这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个动作、事情紧承上一个动作、事情一、士:①狱官②贤士发:①被任用,被起用②发出拂:①不顺②通“弼”,辅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