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 (2)
2《白杨礼赞》.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 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 方风雪的压迫下 却保持着倔强挺 立的一种树。哪 怕只有碗那样粗 细,它却努力向 上发展,高到丈 许,两丈,参天 耸立,不折不挠, 对抗着西北风。
2019/4/16 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 21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 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的干通常 是丈把高, 像加过人工 似的,一丈 以内绝无旁 枝。
2019/4/16
16
束靠它 ,拢所 绝,有 不也的 旁像丫 逸加枝 斜过一 出人律 。工向 似上 的, ,而 成且 为紧 一紧
2019/4/16 17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 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18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 色的晕圈,微微泛 出淡青色。
请你分析本文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了沙漠恶劣的自然环境 引出红柳 为表现她的美好品质、崇高精神作铺垫
写黄土高原的目的:
交代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生 长环境,“雄壮、伟大”的背 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写高原的单调、令人“恹恹欲 睡”,从反面为白杨树的不平 凡形象作铺垫;渲染了不平凡 的气氛;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 立的形象。
生长环境 白 杨 树 不 平 凡
黄绿错综 无边无垠
景美
外形特征
坦荡如砥 干:笔直 枝:向上靠拢 形美 叶:片片向上 皮:光滑 倔强挺立 努力向上 不折不挠
分析第九段
结尾写贵族化的楠木有何作用? 用“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的 “极普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白 杨树的不平凡。对“看不起民众、贱视 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示愤慨, 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表明自己对 共产党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起 深化主题、呼应开头的作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第2课时
一般来说,象征之物和被象征 之物之间必须有某种类似的特点。
象征手法
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 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 情感。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白杨的精神
伟岸、正直、质朴、坚强不屈、 傲然挺立、守卫故乡、力求上进。
北方农民的精神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知识卡片
创作背景:I960年6月后,苏联撤走了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了 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向中国供应重要设备。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一直对华实行经济封锁。苏联 的这一措施,实际上就等于断绝了中国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装备的 正常渠道。
成果展示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是不是有些多余?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不多余,这是为了与白杨树形成对照。
楠木
白杨树
品行
贵族化
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
代表贱视民众、
代表在北方坚持抗
所代表的人
固执倒退的人们。 战的广大民众。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请你结合学过的课文回忆一下象征手法有什么特点,并分 析作者是如何将白杨树的精神品质与北方抗日农民的精神品质 联系在一起的。
赞美白杨树及广大英勇不屈的抗日军民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类文推举
歌曲《红梅赞》,思考歌曲中的红梅的象征意义。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二 白杨礼赞
探索情美 ——共同合作,升华情感
采用这样句式: “我由……,想 到了……,它象 征了……”
布置作业
——落实目标,巩固提升
同学们: 如果白杨树的品质体现在身边的某
个人或某件事上,你觉得是什么呢?请 以“我想礼赞……”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探索情美 ——共同合作,升华情感
(1)象征——托物言志,领会主旨
白杨礼赞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发现景美 ——深情朗读,挖掘文本
(1)树美——外在形象美与内在气质美的融合
(2)文美——多种表达方式交相辉映
发现景美 ——深情朗读,挖掘文本来自发现景美 ——深情朗读,挖掘文本
(1)树美——外在形象美与内在气质美的融合
(2)文美——多种表达方式交相辉映
(2)迁移——温故知新,畅谈想法
(3)升华——观看视频,提升素养
课堂小结 ——回顾内容,心中有数
学法指导: 1.学会在品读语言中把握情感。 2.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二课件(共12张PPT)
第三个“难道”句,又进一步从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与敌后傲然挺立 的抗日军民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
第四个“难道”句,点明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第八段: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 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评
3.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试找出相关的 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检
背诵课文6-8段,看看谁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请找 到相关段落进行批注。 2.从文中找一找,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小组 带感情的朗读,并进行概括。 3.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试找出相关的段 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议
每位组员提出疑难处,组内讨论
展
每组展示本组对疑难问题的讨论成果 展示朗读
拓展练习
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 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 叫象征。要认清象征是一种表现方法,即写 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拟人与比喻则 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 篇章上。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 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 起来。如白杨树——农民——哨兵——精神 。
疑难探究
1.文章从哪几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不 平凡的?请找到相关段落进行批注。
白杨礼赞 (2)
高尚孕育于平凡之中,普通的 白杨树在作者眼中有了伟岸的精 神内涵。即使平凡的文章在“扬 抑”中绽放光彩。 愿你们也能在生活这大海上 乘风破浪!
二再读文本,小 重音 语气 语调
在读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西 北军民及其朴质、坚强、力求上 进的精神赞美。 让我们一起来不吝热情来展 示作者对白杨的爱吧!(齐声朗 读第9自然段)
三 学有所得
请同学们以“妈妈的手”为写作对象,运 用“扬抑”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文字。
一初读文本感知形象
这是 的白杨树。 (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板书并有感情 地朗读你所找到的依据)
例句: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 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 然而 的一种树!”
“文似看山喜不平”
“扬”: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扬”“抑”的使用形成鲜明对比,容易使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 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 能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 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2. 分析文章的对比手法及其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白杨树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 文章的朗读录音。
- 小组讨论的引导问题。
- 写作练习的素材和范例。
2.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标记重点和难点。
- 准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2. 提问:你们对白杨树有什么印象?为什么?3. 引出课题:《白杨礼赞》第二课时。
二、回顾上节课内容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2. 回顾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
三、深入分析文章1. 象征意义- 小组讨论:白杨树在文章中象征着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白杨树坚韧、挺拔、生命力强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 总结:白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2. 结构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总分总、总分等。
- 讨论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各部分的作用。
3. 表现手法- 分析文章中的对比手法,如白杨树与周围环境的对比、白杨树与人的对比等。
- 讨论对比手法在表达情感和深化主题中的作用。
4. 语言特色- 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如朴实无华、富有诗意等。
-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四、小组讨论与分享1.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白杨树在文章中象征着什么?- 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你认为文章的语言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2.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
2白杨礼赞
给下面划线的词语注音
恹恹 yān 旁逸 yì 晕圈 yùn 虬枝 qiú 楠木 nán 秀颀 qí 刹那 毡子 外壳 chà zhān qiào
倔强 juéjiàng
婆娑 pósuō
参天 cān
主宰 zǎi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yí n
dǐ
理清全文的结构: 第1段: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 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用“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了鲜明的 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引出那些赞美楠木的“看 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明自己 对共产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不平凡? 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生 黄绿错综色 长 无边无垠大 环 坦荡如砥平 境
雄 壮 伟 大
思
考
一、四、六是什么表达方 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
结语:
同学们,一篇优秀的散文,就如一幅无形的画,又 恰似一首读不尽的诗,茅盾先生的散文达到了如诗如 画的艺术境界。白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特定 的内涵。今天,你们都是祖国的小白杨,愿你们能 像白杨一样在神州大地上茁壮成长。
黄土高原的外壳
。
笔 直 的 枝
笔 直 的 干 ,
那 是 力 争 上 游 的 一 种 树 ,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就是白杨树,
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 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茅盾是笔名,著 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担任《小说月报》 主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 学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 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 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代表作有处女作三 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长篇小 说《子夜》 《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 15《白杨礼赞》第2课时教学课件PPT初二公开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文章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态和内 在品格三方面展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这节课让我们 继续深入了解这“不平凡”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 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黄绿错综的 一条大毯子”“无边无垠”“坦荡如 砥”的黄土高原,更显其雄壮、伟大。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感悟形象1.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地方?(2) 外部形态的不平凡。
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写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 强不屈的性格特点。
(3) 内在气质的不平凡。
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哨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1) 生长的环境相似: 白杨树生长在广阔但贫瘠的西北高原;北方军民生活战斗在敌后广大而艰苦的土地上。
2.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2) 外形特点相似: 白杨树的干、枝、叶、皮等 方面具有“力争上游”的特征;北方军民是傲然挺 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3) 内在品质精神相似: 白杨树的内在品质是 “不折不挠”“坚强朴质”; 北方抗日军民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书写新中国的历史,具有“不折不挠”“坚强朴质”的精神和意志。
品味语言1.结合句中加红的内容,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1)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将黄土高原比作“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着眼于色彩,粗线条地勾勒 出一幅辽阔平坦、 色彩浓郁的高原全 景图,领起全段。
“扑入”呼应汽车“奔驰” ,形象地从人的角度写出高原迎面而来的感受。
(2)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 ,也许是“伟大” ,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涌”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感想很多,瞬间喷 涌而出。
这里以黄土高原的雄壮、伟大,正面 烘托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
2.本文句式活泼多姿,富于变化。
请你举例说明。
(1) 文中四个直接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 同中有异,从远指到近指,感情逐渐强烈。
白杨礼赞二(修改版)分析
课文为何不接着写白杨树的不
平凡,而荡开一笔,写黄土高原的 景色? 明确:
1、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衬托(正衬、反衬)它坚强不屈的
品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
2、暗写华北抗日战场,为后文揭示 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白杨树的“不平凡”二:
总的形象力争上游正直外 部干形
笔直 绝无旁枝
笔直
团结
自然景象: 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 作者感受: 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
情绪: 恹恹欲睡,惊奇的叫了一声
文中描写西北高原景色有什么 作用?
温故知新
景物描写的作用(常用)
1、交待了____。(表现了____。) 2、烘托了____心情。 3、渲染了____气氛。 4、表现了(衬托了)人物___性格。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态
枝
紧紧靠拢
叶
片片向上 上进
内
皮
光滑淡青色 质朴
在 气 质
倔强挺立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白杨树的“不平凡”三:
象征意义
北方的 农民
哨兵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傲然挺立
抗日精 神和意志
靠紧团结 力求上进
白 景象之美 杨 我 (2)
生长环境
不 烘托
树 是 不 平
赞 形神之美 美 (5) 白 象征之美
中主 心题
外形:干枝叶皮 内在气质
平
描写
农民、哨兵、精 凡
凡 杨 (7) 的树
神和意志
写法:托物言志
主旨:赞扬民族解放斗争中表现出
来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 何写作楠用木?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 “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 树的“不平凡”;二是引出赞美楠木 的国民党蒋介石们,划清自己与顽固 派的界限,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 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白杨礼赞》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6~20题。
(15分)白杨礼赞(节选)茅盾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②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③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④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16.说说第①段画线句中词语“泛”的表达效果。
(2分)答:17.第①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哪些词语概括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4分)答:18.第②段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2)
理解字词
恹恹 旁逸 晕圈 倔强 婆娑
yān yì yùn juéjiàng pósuō
虬枝 楠木 秀颀 参天 主宰
qiú nán qí cān zǎi
霎时 毡子 外壳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chà zhān qiào yín dǐ
本文选自《茅盾全集》第十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版)。有改动。
1938年 1940年 1941年
改成陈说句: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
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你不觉得它只是树。 你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你也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
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故乡的哨兵。 你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
。
•
(提示:结合文中的句子或词语)
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 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色彩 黄绿错综
视野 无边无垠
地势 坦荡如砥
用烘托、映衬手法,先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 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 为白杨树的出场铺垫、蓄势。
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长 环境
外部 形态
内在 精神
坦荡如砥,无边无垠
干、枝笔直,枝绝不旁逸斜出,叶子片片向上, 皮光滑、泛淡青色 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思一思 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那么他更是在赞 美什么呢?
(默读7-8自然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文中勾画出原因)
反问
排比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 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第15课 白杨礼赞 第2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5课白杨礼赞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白杨礼赞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3.体会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文精讲】第一部分(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主旨突出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起笔有力,总领全文,这是礼赞的原因,也是文章的抒情线索,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2-4段)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扑)呼应“奔驰”,突出汽车速度之快,写出景物迎面而来的情景。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比喻黄土高原勾画了一幅辽阔平坦、色彩浓郁的高原图景,写出了白杨树的生存背景。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欲扬先抑从“雄壮”“伟大"到“单调”的感觉变化,构成了“欲扬先抑"手法中的“抑”,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做铺垫、蓄势。
【知识卡片】欲扬先抑“扬"是赞美、褒扬,“抑,是批评、贬低。
欲扬先抑是本欲赞美某人某事,却并不从褒扬处入手,而是先宕开一笔,用曲解的态度极力渲染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通过前后的落差来产生强烈的震撼力。
第4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在结构上,既照应首段,又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既是对上文“惊奇地叫了一声"的补叙,以“极普通”衬托“不平凡",也是为下文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军民预设的伏笔。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5白杨礼赞-第二课时
【材料4】
在这里,蓝天,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 的水,好像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 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茅盾《风景谈》
针对国统区的文艺论争,茅盾认为:“由于文艺的群 众对象大大地开辟了,我们的文艺的内容与情势问题也以 新的面目提上了日程。”“内容问题,无疑的必须是抗战 的现实。”茅盾认为“所以抗战的现实,不能不是中国人 民大众的觉醒,怒吼,血淋淋的斗争生活。这是一个 中心 轴,一切依此轴而旋转。”“中国作家所必须反应者,正 是这样的抗战的现实。”
——第7段
解读关键词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 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 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 意志?
——第7段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践视民众、固执的倒退的 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 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 赞美白杨树!
修辞 方法
比喻
拟人 象征
写作 方法
难道你就党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 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竞一点也 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 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故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 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校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 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题名为《白杨礼赞》,则因例须择一篇为 书名,而同时亦以自志五年漫游中所得最深刻 之印象罢了。
——《白杨礼赞·序》
任务一 了解写作背景,解读文章“弦外之音”。 任务二 分析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特点。 任务三 通过比较阅读,学习运用象征手法。
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 课件二 课件
1916年北京大学预科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 开始文学活动。曾任《小说月报》主编,参与发起 组织“文学研究会”,与鲁迅、瞿秋白等致力于推 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展。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 协会主席、中央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著有长篇小说《蚀》《子夜》,短篇小说《林 家铺子》《春蚕》等,散文有《风景谈》《白杨礼 赞》等。
⒈开篇一句单独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⒉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⒊作者是怎样用直接抒情的句子把全文内容贯串起 来的? ⒋作者是怎样以审美眼光来观察并表现“美”的?
⒈开篇一句单独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主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 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2.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①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即“雄壮”“伟大”的背 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②暗指陕甘宁抗日根 据地,为下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埋下了伏笔。
想象美 — 树 — 人
美
语言美 — 清新质朴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 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茅 盾
文章是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的?四个排比反问句是 如何逐层加深的?
作者以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 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白杨树的象征意 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并深化,发人深思。第一句由 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只是树。 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至少”象征着 “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 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 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 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 华,文章达到高潮。
白杨礼赞2-完整版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案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探究文章描写白杨树的表现手法。
3、会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学习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
学习难点:会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检查重点段落背诵
(三)自主学习: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白杨树的?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阅读第5段)(四)合作探究:
1、课文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找出相关语句。
联系时代背景你领会到作者的意旨了吗?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_。
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2、仔细阅读第7段,排比和反问的连用,强调和深化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找出四个反问句,分析它们是如何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温馨提示:1、将它们改为陈述句,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四个反问句的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不断加深的。
)
3、文章第二段描写黄土高原的雄伟景象有何作用?
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呢?
除_______ 、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外,还有吗?结合文章内容找找看。
(五)归纳主旨:
本文用()的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和()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六)课堂小练笔:
思考下列形象可以象征什么?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小作文。
白杨礼赞2 -【完整版】
第第二二课课时时一、预习1.细读课文第四部分,思考课后练习二、三题。
2.就课文不明白的地方质疑。
二、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就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自身的“形美”及白杨树内在的“神美”作了讲析。
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一下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排比、反问连用句。
三、正课1.读一读第四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动手画出文中排比句,反问句。
看一看句法有何变化。
讨论,明确。
句法变化是①只觉得②不想到③竟一点也不联想到④又不更远一点想到。
句法中有异。
点破象征意义。
(2)提问:这四句排比句和反问句连用,意思怎样加强 讨论、明确。
①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②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
③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
④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
(3)提问:第7自然段用拟人和对比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
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讨论,明确。
两个“没有……”和“算不得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
“但是……伟丈夫”笔锋一转,则是变抑为扬。
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了“伟丈夫”两词一对比更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
先抑后扬,赞美由树到人。
(4)提问:白杨树象征了什么讨论,明确。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读读第五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提问:“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讨论,明确。
“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楠木),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谐调和完整。
(2)提问:“那也是直挺秀颀的”意思是什么讨论,明确。
这句话形褒实贬,意思是楠术虽也有高高挺立的风姿,却自居高贵,缺乏内在的美,一语双关,指村实指人——“贱视民众”(国民党反动派)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篇末要写楠木?
与白杨树进行对比,一方面,对贱视 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之情;另一 方面,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
内 容 总 结
中心思想: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
过白杨树这个艺术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 颂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二、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 妙地传达给读者。
练 一 练
以梅、兰、竹、菊、松、粉笔、蜡 烛等物任选其一为题,写300字以内的 片段文,以象征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整篇文章都读懂了吗? 有问题就大胆地提出来吧!
1、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 —西北高原? 2、作者在写白杨树的神韵时,主要用了 什么手法? 3、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 树的象征意义?
白杨树的神韵是作者“礼赞”的根本原因。 在第七段,作者主要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进 一步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以高度评价。以“好 女子”和“伟丈夫”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独特 风格个性,很自然地由赞美树过 树的象征意义?
4个排比反问句由外到内,层层深入, 气势恢弘,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生长环境:西北高原(雄壮、伟大) 干: 笔直 形: 力争上游
根: 靠拢
叶: 向上
掘强挺立
皮: 光泽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不缺 神: 乏温和、坚强不屈、挺拔 “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 象征意义: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 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象征的作用:
一、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 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写 作 背 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 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 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 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 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 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 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 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 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 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 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 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 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字 词 积 累
坦荡如砥 dǐ大毡子 zhān 恹恹欲睡 yān婆娑 suō
旁逸斜出 yì
虬枝 qiú 楠木 nán
秀颀
qí
妙手偶得: 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练的意思。 主宰:支配。 坦荡如砥: 平坦得像磨刀石。 潜滋暗长: 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恹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旁逸斜出: (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伟岸:魁伟,高直。 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秀颀:美而高。颀,高。
导下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主编《文艺阵地》 杂志。1940年到延安鲁艺讲学,后又到重 庆、香港等地,坚持和平,反对内战,反 独裁。1948年到达大连,后到北京参加政 协会议并筹备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 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建国后历任 文化部长,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政协 常委、四届、五届副主席。1981年3月31 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他的党籍。和鲁迅、 郭沫若一样,茅盾是中国文坛上灿烂明星, 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风 景谈》、《白杨礼赞》等。
子莲 者, 也花 。之 君 莲花,象征着美好、高尚的品格。
和牡 平丹 、, 繁象 荣征 、着 昌幸 盛福 。、
牡 丹 , 花 之 富 贵 者 也 。
水仙花,象征着吉祥、美好、 纯洁、高尚。
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
法,它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 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 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 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 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 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4、为什么篇末要写楠木?
*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 西北高原?
作者写黄土高原,写在高原上的种种感 受,都是为了展现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 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显示白杨树不寻 常的意义。同时也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 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作铺垫。
*作者在写白杨树的神韵时,主要用了 什么手法?
听 课 文 朗 读 , 思 考
作者用白杨树来象征什么?
作者怎样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白杨树和它的象征意义之间有何共同特征?
象征有什么作用?
白杨树象征: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至少也象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 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 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 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 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 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 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北方的农民 → 守卫家乡的哨兵 → 民族精神
作 者 简 介
茅盾(1896—1981)中国现 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 的革命文学家、文化活动家、 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最 早的党员之一。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 乡乌镇人。1928年发表第一 部小说《蚀》,10月东渡日 本与党失去联系,1930年回 上海后和鲁迅一起参加左联、 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抗战 期间在周恩来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