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反思范文.doc
初中地理_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授课内容为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安排在一节讲述,旨在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形成各自地理单元的整体印象。
教材没有面面俱到的讲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只选取他们一些突出特征进行介绍,大大压缩了篇幅,减少了识记内容,有效的降低了难度要求。
教材的正文内容较为简洁,将主要篇幅留给了图像、阅读和活动这些内容,这样既给教学留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也有利于突出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本节课复习内容是学生在上节课复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基础上完成的。
根据他们已初步掌握的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复习另外两个区域。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
根据本课的特色,最好让学生实际操作,以分组自学,组内讨论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一节课来,让学生联系课前收集一些两地的资料,从自学讨论中了解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干旱”和“高寒”的区域地理特征,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知道青藏地区高寒的地理特征。
2.知道西北地区干旱的地理特征。
3.了解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等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难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分组自学法、探究讨论法、指导读图法、启发引导法、分析比较法、归纳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通过分组自学,组内讨论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加强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和能力,学会怎样从图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与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特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温故知新,提问导入一、自主合作探究对比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知识梳理)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位置和范围岭以西,长城和山—山—山脉一线以北自治区、省和省的西部人口和民族以族为主,少数民族有、、等。
高中地理_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教学设计1、课标呈现: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两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和各自的特征。
2、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涉初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分布和主要特征、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征、中国的农业生产等知识,这些知识学生都已经具备;而且经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察、读图、分析、归纳、比较和交流的能力,这都对本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教材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作为“中国的地理差异”的内容之一,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主要作用有两个:①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②由于后面区域选择不能过多,且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
因此,在教学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4、课标分解:区域认知:结合相关图表资料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和人文特征。
综合思维:运用区域综合的观点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区域内部特征的联系,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人地协调观:基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特征的直观感知,通过案例分析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针对某一生态脆弱区,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提出研究性报告。
5、根据课标分解,确定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能运用规范的地理术语说出西北和青藏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
(2)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景观的观察分析,能准确归纳出西北地区“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主要自然特征。
(3)通过阅读西北和青藏的位置图和地形图,运用已有气候知识进行分析,用较为规范的学科语言来解释西北和青藏主要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
(4)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分析、板书展示,准确总结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最新地理计划总结之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和青藏地区》教学反思
地理计划总结之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和青藏地区》教学反思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基于不同的需要,不同类型的区域被划分。
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具有多个“身份”。
根据每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中国可以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部地区、南部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部地区。
至于区域地理知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对学习方法和思维还比较陌生,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还应该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生可以阅读地图,分析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被等四个方面的特点,最终达到热爱地理、学习地理、活学活用地理的教学目的。
阅读图5.4“中国四大地理区域”首先,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应通过边界甲:边界乙和边界丙的具体分布来确定。
边界甲是西北地区和北部地区之间的边界,边界乙是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之间的边界。
最好把边界C说成是青藏地区和北部地区、南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之间的边界。
学生们对四个地理区域的位置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终身学习地理”不仅是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也是教学方法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充当学生的“向导”。
-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学好。
在教学中,我改变了过去老师教学生听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特征、产业特征、人文特征和资源特征等基础知识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一方面,我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为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时间来分
析和解决问题。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反思范文.doc
生成式教学方法,转换师生的地位,我以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当中,学生的积极性倍增;同时,我鼓励学生以对比法来学习地理,教会学生“会学地理”而不是“学会地理”,比如,我在教学中,对于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差异、人文差异这些基础知识,我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差异,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在教学中,我依旧注重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同时也在这一节渗透了人地和谐关系及区域经济联系发展的观念,对学生情感教
育做出努力。
但本节课,给学生的时间较多,课堂时间的分配因此受到了影响,在答疑环节,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不能迅速给出科学的合理的解释,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让“生活地理”成为我的“地理生活”,为更优秀的学生服务,同时让我的学生更加优秀。
青藏地区教学反思
青藏地区教学反思在青藏地区进行教学,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
首先,青藏地区位于高原上,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地理环境独特。
之前,我对这些因素并没有充分考虑,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首先,由于高原气候寒冷,孩子们的身体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寒冷的影响。
然而,在我的教学中,我并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保护和关怀。
在冬季,我没有及时关注孩子们是否穿暖和,在室内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暖气设施,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健康状况。
另外,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殊,物产丰富,文化多样。
然而,在我的教学中,我对青藏地区的特色并未进行充分挖掘。
我主要传授的是一些普遍适用的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地区自身的特点。
这让孩子们不能够真正了解和体验到自己身处的环境和文化。
此外,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青藏地区的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学校的教育资源也相对匮乏。
然而,我在教学中没有切实提供解决方案来弥补这些不足。
我没有寻找适合的教学材料,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其他先进的教育技术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和视野。
从以上种种问题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教育方法的不合理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注重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我会积极地了解青藏地区的文化和特色,将其融入到课堂中,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这片土地。
同时,我将积极与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合作,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拓宽孩子们的学习渠道。
总之,青藏地区的教育需要因地制宜,符合地区的特点和需求。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的教育方法将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服务于青藏地区的孩子们。
在青藏地区的教学中,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
经过反思和改进,我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方案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地区的特殊需求。
首先,我意识到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我决定在冬季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保暖措施。
我会与学校合作,确保室内有足够的暖气设施,在教室保持温暖和舒适的环境。
青藏地区教学反思
青藏地区教学反思在青藏地区,教育一直是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领域。
与内地城市相比,青藏地区的教育资源更为匮乏,师资力量也相对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反思,找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教育资源的不足。
青藏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导致教育资源极度匮乏。
教学设备落后,教材更新慢,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资源不足。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知识获取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法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提供充分的支持和教学资源。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青藏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设施和资源的配置,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教学工具和资源支持。
其次,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教学方法的不合理。
青藏地区的教育教学方法多年来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个性化的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赖老师对知识的讲授,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活动。
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高,知识掌握程度较低。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教师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课堂演讲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再次,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师资力量的不足。
青藏地区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持续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这就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不稳定和落后。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青藏地区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
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同时,要注意对优秀教师的人才储备和培养,鼓励他们在青藏地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
最后,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
青藏地区的学生普遍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成绩的追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艺术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初中地理_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二地理学案教师寄语: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西北地区学习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
2、能根据图分析本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西北地区的开发。
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一位置与范围读课本P14和图5—25回答:1、地理位置:西北地区是指位于中国___、___、___、___以北的地区。
2、范围:西北地区包括___、____、____、____、省市自治区。
3、面积: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_4、人口:人口约占全国的_____5、民族:_____族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二,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等。
活动二西北地形读图5—25归纳:1、主要地形区:高原: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__、山地:_____、______。
2、地形特点:以_____和_____为主,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东部以高原为主,西部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
3、新疆的轮廓特征_________活动三西北的气候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1、主要气候类型:大部分属于________气候。
太阳辐射强,气温冷热变化剧烈。
2、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多在_____毫米以下,并呈现出_________逐渐减少的趋势。
3、成因: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4、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大致呈现出由____向____、____的变化。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河流:本区河流稀少,多为_____河,_____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6、耐旱植物:______7、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_______8、灌溉农业: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_________。
9、农业区:____平原、____平原(黄河水),被誉为“塞上江南”河西走廊(祁连山冰雪融水)10、议一议: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的边缘,为什么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或山麓水源成点状或带状分布。
“西北地区”教学反思
“西北地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后应该进行的必要工作,通过反思教学,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同时也可以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以供今后教学使用。
本次教学我主要反思的是在西北地区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西北地区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由于西北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生的学习条件有限,他们所接触到的知识相对较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所不足。
这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我很难假设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只能从更基础的知识开始讲解,这导致了教学进度的放缓。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由于西北地区地理条件特殊,农牧业是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在教学时我应该更加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我在教学中还是使用了一些不够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和案例,导致了学生的兴趣不高,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够深入。
今后在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西北地区的学生大多数为农牧民家庭的子女,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可能与城市孩子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我进行教学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讲解和讲授的方式,缺乏互动和互动的内容。
这导致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很难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今后在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西北地区的师生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环境中的不同,他们对待老师的态度也会有所差异。
这就需要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成长,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通过这次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西北地区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3. 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4. 增强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多样化地域的尊重和包容性。
二、导学内容:1.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地处中国的西北方向,地势高大,气候干燥,属于中国的干旱地区。
青藏地区包括青海和西藏,地处中国的西南方向,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属于中国的高原地区。
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西北地区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为主,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区之一。
青藏地区以藏羊、藏牛等畜牧业为主,同时也有着奇特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西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以陕西的兵马俑和甘肃的莫高窟为代表,同时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陕北的苹果节和宁夏的沙湖节等。
青藏地区有着深厚的藏传佛教文化,以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为代表,同时也有着奇特的藏族服饰和舞蹈等民俗文化。
4. 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进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对这两个地区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多样化地域的尊重和包容性,拓展学生的地域视野,增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导学活动:1. 地理探究: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进行地理知识的进修和交流。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城市和村落,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
3. 文化体验:开展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文化体验活动,如进修西北地区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体验青藏地区的藏族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制作,增进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青藏地区教学反思地理
青藏地区教学反思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典型的区域特征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气候干旱少雨;地表面有大面积的草原和沙漠。
青藏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寒冷,光照强烈;地表面有大面积积雪冰川和高寒草地;动物能够耐寒。
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一、四大高原1、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达4000米以上,多雪山冰川。
面积大,占全国面积的1\/4。
高原上多大山,但相对高度较小2、内蒙古高原:地势起伏和缓、山脉少。
为中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
东部多草原,西部多戈壁、沙漠。
3、云贵高原:地势崎岖不平,海拔1000~2000米。
多峡谷,多小型山间盆地。
石灰岩分布广,多典型的喀斯特地形4、黄土高原:海拔1000~2000米,地表覆盖深厚的黄土。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植被覆盖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二、四大盆地1、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地貌呈环状分布,属于暖温带气候,中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分别约占全国油气资源蕴藏量的1\/6和1\/4。
2、准噶尔盆地:有较大面积的沙漠,多为半流动的性质;典型的风蚀地貌广布。
北疆的乌尔和,因其典型的雅丹地貌,成为远近闻名的“魔鬼城”。
3、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境内。
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个大咸水湖,后来随着地势的抬升,高原变得越来越干旱,大咸水湖就变成了大干盐湖。
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
因为它蕴含有大量的盐类,被称为“万丈盐桥”。
同时还蕴涵有大量的煤炭、石油、钾盐和铅锌矿等矿产。
4、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的西部。
这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也是我国最富饶的盆地。
主要特征是:天府之国,物产富饶;长江干流穿过,支流众多,水热资源丰富;名山秀水,加上大量的人文旅游资源。
因此四川盆地是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盆地。
三、三大平原1、东北平原:位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三个小平原组成,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地势略为起伏,三江平原地势低洼。
青藏地区公开课教学反思
青藏地区公开课教学反思
《青藏地区》教学反思
我在对青藏地区的教学处理上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首先对课前的预习内容进行检测;其次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对青藏地区的三种气候类型的成因进行分析(重难点)和归纳;最后对整个青藏地区的气候类型与分布总特征做总结与课堂练习。
回想本节课做的好的地方有:
1、新课导入简单明了。
以青藏地区特有的动物图片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猜测这些动物的名称和国家,并以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生长,直击本节课的主题。
2、课堂检测,衔接本节课的知识点。
对经纬度位置、地形的检测同时,联系与气候类型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奠定接下来学习青藏地区气候类型时的形成原因方面的基础。
3、教学过程中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考。
第一道探究题较为简单,遵循着地域性的分布规律,按常规方法分析即可,学生基本上能自行解决。
第二道探究题为非地带性的气候类型,根据之前学习马达加斯加东部地区形成此气候的成因一样,考虑地形与洋流的问题,需要小组讨论完成。
第三道探究题较难,学生很难想到风带的移动,其需要教师引导下,能完成风带的偏转带来海洋水汽,形成湿季。
当然,课后仍然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
1、师生互动仍不够充分,问题的设计不够老练,学生
的兴趣没有被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2、教学过程流畅,青藏地区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贯穿整节课,但在拓展学生视野方面做得不够。
3、课后结尾时,让学生来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平淡。
问题仅限于归纳,没有延伸和探究,如果做成探究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纯在的不足之处,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和提高。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教学反思范文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教学反思范文本节课的亮点是比较成功地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地理复习课之中:1、本节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综合性非常强的地理知识之间的记忆链接,加深了记忆: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象、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可以非常有效地把综合性非常强的地理知识归纳起来,增强记忆的深刻性。
本节课只用了2幅思维导图就把《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整一章的主要内容生动有趣地归纳出来,右总到分,知识之间的记忆链接非常有趣紧密,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2幅思维导图如下:2、本节通过思维导图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反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
反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无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号、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的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接,而每一个连接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主题中心,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点的连接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发散能力越强就意味着更加庞大有序的数据库,个人的综合分析能力也就越强。
如本节课《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最中心的主题就是“青藏地区”,由于地区轮廓也是需要掌握的内容,因此本节课“青藏地区思维导图”就以青藏地区的轮廓和轮廓内部的“青藏地区”主题作为导图中心。
为加深学生记忆和加强记忆的有趣性,本人将青藏地区的轮廓进行加工,使其与海豚的轮廓有几分相似。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本部份内容的重点,因此延伸出去的两个关键词就是“高”和“寒”,自然环境特征深刻地影响了青藏地区人文特征,因此第三个关键词就是“人文”。
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新理念,把义务阶段的学生培养成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首先在教学思路上贯彻了正确的教学观,以“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为基准(新课程教学观的基础),创设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情境,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声学生开始自己动手,组内讨论,通过感知现象、读图分析、理解现象、学习探讨的自学步骤,使学生抓住“干旱”、“高寒”这两个区域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它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来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可自我检测学习的成效和能力,也使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的差距,从而使个别辅导更具针对性。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减少了记忆知识点的数量。
但是,探究学习是否适用于区域地理的学习?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另外,本节课运用分组自学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内容;运用指导读图法引导学生看、读地图,观察地理事物,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图、识图,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分析比较法使学生更容易接
受,对知识更加清晰,便于记忆;归纳法,使学生有一个更明确的答案,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2、通过读图分析,理解青藏地区因“高”生“寒”,导致了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的独特性,从而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3、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得出本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自然景观自东向西显著递变的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能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通过联系时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同时更进一步理解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2、通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藏羚羊”的保护等知识的介绍,树立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爱护我们共同家园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难点:分析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运用展示、讲述、讨论、引导等教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共2课时)(一)导入新课:前面几节课我们一同游览了我国东半部的大江南北,今天我们又将开始新的旅程。
请问同学们,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二)讲授新课过渡:同学们对青藏地区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想不想更进一步走进它呢?青藏地区在我国什么位置呢?1、寻找青藏读图4-21和课文,(1)分析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2)找出山脉、河流、(3)找出地形区并对照图利分析青藏地区的海拔高度,(4)分析面积、人口和民族,(5)找出省级行政单位及行政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你的阅读
谢谢你的阅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反思】
上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节课,我收益良多,感触也很多,认真反思后,我记下了自己心灵的对话:本节课的内容我已特别熟悉,但对我的学生来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却是遥不可及的,因此我用美丽的图片引入新课,再用恰当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两个地区,学生兴趣浓厚,这一点我是成功的;本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试采用探究式和生成式教学方法,转换师生的地位,我以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当中,学生的积极性倍增;同时,我鼓励学生以对比法来学习地理,教会学生“会学地理”而不是“学会地理”,比如,我在教学中,对于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差异、人文差异这些基础知识,我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差异,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在教学中,我依旧注重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同时也在这一节渗透了人地和谐关系及区域经济联系发展的观念,对学生情感教育做出努力。
但本节课,给学生的时间较多,课堂时间的分配因此受到了影响,在答疑环节,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不能迅速给出科学的合理的解释,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让“生活地理”成为我的“地理生活”,为更优秀的学生服务,同时让我的学生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