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作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07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渗透作用的教案

高中生物渗透作用的教案

高中生物渗透作用的教案
目标:
1. 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与原理
2. 掌握渗透作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3. 理解渗透作用与细胞膜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细胞的基本结构,然后提出问题,“细胞内的水是如何进出的呢?”
二、概念解释(10分钟)
讲解渗透作用的概念与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渗透压”和“渗透平衡”的概念。

三、深入讨论(15分钟)
与学生讨论渗透作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如细胞内物质的运输、细胞的形态维持等。

四、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生物体内渗透作用的过程,并分析实验结果。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分发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测他们对渗透作用的理解。

六、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渗透作用在细胞内的重要性,并展示与细胞膜的关系。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如进一步了解渗透作用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及影响。

教学资源:
- 实验器材:比色皿、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水溶液、鸡蛋等
- 练习题:渗透作用相关的选择题和解答题
评估方式:
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渗透作用概念的理解程度
延伸拓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渗透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小结。

高中生物渗法的教案

高中生物渗法的教案

高中生物渗法的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细胞渗透,并能够解释其在细胞内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学习和理解细胞渗透的概念。

2. 掌握渗透的两种类型:渗透压和渗透性。

3. 理解渗透在细胞内的作用及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细胞渗透?
2. 渗透压与渗透性的概念和区别。

3. 渗透在细胞内的作用及重要性。

学习活动:
1. 观察实验:将不同浓度的溶液与红皮蛋白溶液混合,观察渗透过程。

2. 讨论:讨论渗透在细胞内的作用,如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等。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细胞渗透相关的问题,并展示讨论结果。

评估方法:
1. 知识检测:书面测试,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2. 实验报告:对观察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拓展活动:
1. 实地参观:参观实验室中渗透压的实验,了解实验室中渗透性的应用。

2. 互动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渗透压的游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
1. 引导学生思考渗透在细胞内的作用,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2. 确保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相适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

渗透作用课程设计方案

渗透作用课程设计方案

渗透作用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渗透作用的定义,掌握渗透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描述半透膜的特性,并解释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过程。

3. 学生能运用渗透作用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渗透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渗透作用相关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渗透作用产生兴趣,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热情。

2. 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一节实验课,旨在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渗透作用。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需加强对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的应用。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渗透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展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渗透作用基本概念:介绍渗透作用的定义、半透膜的概念及其特性,阐述渗透压的形成和作用。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渗透作用与渗透压”- 内容列举:渗透作用的定义、半透膜的特性、渗透压的形成和作用2. 实验观察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浓度溶液的渗透现象,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渗透作用的实验观察与分析”- 内容列举:实验操作步骤、渗透现象的观察、渗透作用条件的分析、影响渗透作用的因素3. 渗透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渗透作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渗透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内容列举:植物吸水与失水、人体水分平衡、食品保存等生活中的渗透现象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共计2课时,第一课时讲解渗透作用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第二课时进行实验观察与分析,并探讨渗透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学科渗透教案

高中生物学科渗透教案

高中生物学科渗透教案
教学内容:细胞渗透
教学目标:了解渗透现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渗透现象的原理和解释。

教学重点:渗透现象的原理和作用
教学难点:渗透现象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示范实验,观察实验结果;讨论课,激发学生思考;课外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细胞内物质如何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第二步:讲解渗透现象(15分钟)
1. 介绍渗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解释渗透现象的原理和机制;
3. 分析渗透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步:实验演示(15分钟)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并讨论实验结论。

第四步:讨论交流(10分钟)
教师与同学讨论渗透现象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引导同学发表看法,进行思维碰撞。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文献等形式,了解渗透现象在生物体内的具体应用,做一份相关研究报告,并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分享。

教学示例:细胞渗透作为生物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对于学生理解细胞内物质运输、水分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内渗透的原理和机制,并且探讨渗透现象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及意义,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教案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教案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教案一、渗透作用的原理渗透作用是指液体通过多孔介质的能力。

它是由于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所引起的。

在多孔介质中,液体由于其本身的吸力,能够顺着孔隙内壁向前移动并填满整个孔隙。

渗透作用是重要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渗透作用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表面张力:液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得液体形成球面。

当液体接触到固体表面时,表面张力使得液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液体膜,这就是渗透作用的开始。

- 毛细现象:液体在毛细管或多孔介质中的渗透作用,是由于毛细现象的存在。

毛细现象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和毛细管或多孔介质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 压力差:渗透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存在一定的压力差。

液体由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移动,形成了渗透作用。

二、渗透作用的应用渗透作用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示例:1. 土壤水分的渗透与保持•渗透作用使得植物根部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维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渗透作用可促进土壤中的水分向下渗透,增加土壤的含水量。

2. 植物的根系吸收水分•渗透作用使得植物根系能够通过毛细现象从含水层中吸收水分,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3. 人体的尿液排泄•渗透作用是肾脏通过尿素和草酸盐调节体内液体平衡的重要机制,使得体内废物通过渗透作用被排出体外。

4. 水分渗透调节•渗透作用可以帮助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保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稳定。

5. 药物在人体中的渗透•渗透作用是许多药物在人体中发挥作用的关键。

药物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或血液循环,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6. 膜分离技术•渗透作用可以用于膜分离技术中,通过渗透作用将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实现液体的分离和纯化。

7. 催化剂的渗透•渗透作用可用于催化剂的渗透过程,用于加速化学反应速率。

8. 渗透压控制•渗透作用可用于控制溶液中的渗透压,以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平衡。

三、教案设计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并能够应用渗透作用解决相关问题。

渗透作用教学设计

渗透作用教学设计

渗透作用一、扩散1、同学们说说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并试着分析:2、扩散的本质:??若有一种膜将红墨水包围,再放到清水中(其中水可以穿过这一层膜,而红墨水却不能),回答下列问题:红墨水与清水之间有浓度差吗?红墨水有没有降低浓度的趋势?如何实现呢?二、渗透作用——(1)现象Ppt展示二、渗透作用——(2)总结(根据现象归纳)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2、渗透作用本质:3、水分渗透的趋势(方向)从溶液角度看:从水(溶剂)角度看:二、渗透作用——(3)平衡分析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

二、渗透作用——(4)高考题型典例1、渗透作用:U型管类—液面变化情况?A、B侧装有不同溶液或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央有一半透膜,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试分析下列情况中A、B侧液面高度变化情况。

A侧为清水,B侧为1mol·L-1蔗糖溶液二、渗透作用——(4)高考题型变式1、渗透作用:U型管类——液面变化情况A、B侧装有不同溶液或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央有一半透膜,允许葡萄塘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试分析下列情况中A、B侧液面高度变化情况。

①、A侧为1mol·L-1淀粉溶液,B侧为1mol·L-1 蔗糖溶液②、A侧为1mol·L-1葡萄糖溶液,B侧为1mol·L-1蔗糖溶液二、渗透作用——(4)高考题型总结:U型管类—液面变化情况判定二、渗透作用——(4)高考题型典例2、渗透作用:漏斗类—液面变化情况漏斗内a、烧杯c中装有不同溶液或不同浓度的溶液,漏斗下端有半透膜,允许葡萄塘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试分析下列情况中a漏斗液面高度变化情况。

c中为清水,a内为10%蔗糖溶液典例3、渗透作用:漏斗类—液面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

渗透作用教学设计

渗透作用教学设计

篇一:渗透作用教案教案设计讲课题目: 植物的渗透作用吸水院系: 生命科学院1001班姓名: 任佳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渗透作用吸水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高一生物第二章第四节.本节主要讲述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未成熟的细胞靠吸胀吸水,成熟的细胞靠渗透作用吸水,及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本节课主要讲述渗透作用。

渗透作用在第二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第二章讲的是生物的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属于基本生物学知识的范畴。

二、学情分析。

1. 对象学生的层次与特点。

本次的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学生,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但他们看待问题往往有一定的片面性,需要老师多角度启发,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学生以前的专业基础。

学生在读完初中后对基本生物学知识有了广泛而粗略的了解,对大自然中的生物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普遍只知道现象不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

3. 学生对本次讲课内容的了解与基础。

本次讲课将结合学生的初中知识和一些生活常识进一步来了解植物细胞是如何吸水的。

在初中学生了解到,植物是通过根尖上的毛细血管来吸水的,吸水最活跃的部分是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

本节课重点探讨渗透作用原理。

同时本书第一章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对细胞壁、细胞膜、液泡的功能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将在这些基础上讲述原生质层作为半透膜在渗透作用吸水中发挥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植物体吸水的部位及植物细胞的两种吸水方式。

2、使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

3、使学生了解渗透与扩散的区别。

4、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5、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分析渗透装置得出渗透吸水原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训练其科学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本节课先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导入再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吸水的?”然后让学生观察摸拟实验发现渗透作用原理,在分组讨论实验现象进一步解释根是如何吸水的,最后老师做总结。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
主题:渗透作用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中
时间:1节课
目标:
1. 了解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渗透作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3. 能够应用渗透作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渗透作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一个葡萄干和一杯水的例子,引导他们思考水是如何渗透到葡萄干中的。

二、讲解(15分钟)
1. 解释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介绍渗透压的概念;
2. 讲解渗透压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 举例说明渗透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蔬菜腌渍、水分的吸收等。

三、练习(15分钟)
1. 给学生几道相关练习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计算渗透作用的值;
2. 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和数据的精度,鼓励他们互相讨论解题方法。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渗透作用的重要性和应用,强调渗透作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更多关于渗透作用的问题,并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

五、作业(5分钟)
1.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有趣的实验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渗透作用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渗透方法教案

初中数学渗透方法教案

初中数学渗透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下册。

2. 教学主题: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

3. 教学方法:渗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故事、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知识。

2. 知识传授:采用讲解、演示、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指导。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下册。

2.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

3. 练习题库:收集各类习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练习资源。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拓展资源。

六、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每节课45分钟。

2. 课程进度:按照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3. 课程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渗透作用与动植物细胞吸水

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渗透作用与动植物细胞吸水

2020.5. 磨课教案高三一轮复习教案
渗透作用及动植物细胞吸水
一、考纲
1.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二、高频考点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三、教学过程
(一)朗读、背诵并默写
1、渗透作用的概念、发生条件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与现象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与现象
(二)利用典型试题进行学情监测
1.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 )
2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

( )
3.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 )
4.将动物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5.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 )
6.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细胞膜与液泡膜之间的液体均为外界溶液。

(三)重难点知识分析
1、渗透装置分析
2、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四)课堂练习
课件展示相关习题、创优方案易错判断和考点题型突破(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整理笔记
(1)从细胞角度分析(2)从溶液角度分析
细胞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判断方法
五、二次备课
六、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渗透反应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渗透反应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渗透反应教案人教版主题:生物渗透反应目标:让学生了解渗透反应的概念,掌握渗透实验的操作方法,并能够解释渗透现象的原理。

教学重点:渗透反应的定义、渗透实验的操作方法、渗透现象的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渗透反应的机理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离心机、渗透压计)、实验材料(植物细胞、蔬菜、蔬菜切片、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了解渗透现象的基本概念。

2.通过图片或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讨渗透反应的意义和作用。

二、渗透实验操作(15分钟)1.将植物细胞或蔬菜切片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

2.观察记录不同浓度溶液下植物细胞或蔬菜膨胀或收缩的情况。

三、实验讨论(10分钟)1.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渗透现象的原理。

解释为什么植物细胞或蔬菜在不同浓度溶液中会有不同的反应。

2.指导学生总结渗透反应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四、渗透现象的应用(10分钟)1.介绍渗透反应在植物生长、细胞膜透性调节等方面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渗透反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讨保持植物细胞渗透平衡的意义。

五、小结(5分钟)1.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渗透反应的掌握。

2.布置任务:对渗透反应的实验过程及原理进行总结和思考。

【板书设计】生物渗透反应- 渗透反应的定义- 渗透实验操作- 渗透反应的原理- 渗透反应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教后反思】本节课采用实验教学法和讨论法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渗透反应的机理,引导学生思考渗透现象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引入部分可以增加更生动的引导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生物渗透反应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渗透反应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渗透反应教案设计1. 了解渗透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 能够描述渗透反应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应用3.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体内渗透反应的具体过程教学内容:1. 什么是渗透反应2. 渗透反应的原理3. 生物体内的渗透反应教学重点:1. 渗透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 渗透反应在生物体内的应用教学难点:1. 生物体内渗透反应的具体过程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马铃薯、盐水、鸡蛋等3. 实验指导书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生物体内的渗透反应,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渗透反应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步: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渗透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 介绍渗透反应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三步:案例分析(10分钟)以马铃薯和盐水的渗透反应为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渗透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第四步:实验操作(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鸡蛋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变化,让学生探究渗透反应的规律。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10分钟)与学生讨论渗透反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渗透反应在生物体内的具体过程。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渗透反应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举例说明生物体内的渗透反应过程。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渗透反应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了生物体内渗透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渗透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渗透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渗透现象的表现形式。

3. 能够利用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渗透现象。

教学内容:
1. 渗透的定义和特点。

2. 渗透现象的表现形式。

3. 渗透实验的设计和观察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渗透现象的表现形式。

2. 渗透实验的设计和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玻璃漏斗、砂糖、纸杯、水。

2. 实验布置:在纸杯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加入适量的砂糖搅拌均匀。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渗透现象,让学生了解渗透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纸杯中水和砂糖的情况,观察是否发生了渗透现象,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结果,讨论渗透现象的原理和表现形式。

4. 总结归纳:总结渗透现象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引导学生归纳渗透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观察不同浓度溶液的渗透现象,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2. 让学生设计其他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渗透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渗透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原理,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渗透作用的基本概念2. 掌握渗透作用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3. 掌握渗透作用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渗透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渗透作用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渗透压计、不同浓度的蔗糖水溶液、薯片等2. 实验环境:实验室或者教室3. 教学资料: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介绍、实验步骤及指导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渗透作用的概念,如植物吸水等。

2. 讲解:介绍渗透作用的概念,引出渗透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实验:进行渗透作用实验,利用渗透压计测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水溶液的渗透压,并观察薯片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变化。

4. 讨论: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渗透作用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

5. 知识巩固:通过练习题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渗透作用的理解。

6. 归纳总结:总结渗透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应用,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

五、教学反馈:1. 利用课堂小测验或者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渗透作用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疑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扩展:1. 继续深入探讨渗透作用在植物体内的应用及意义。

2. 研究渗透作用与其他化学现象的关系,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面。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渗透作用的理解普遍存在一定的难度,下一次教学中需要更加重点加强导入部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渗透作用的相关概念及应用。

同时,在实验设计上也应该更加注重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渗透作用的实际意义。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学设计引言:渗透作用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质可以通过半透膜进入到另一个溶液中。

掌握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液的行为和溶质的迁移规律。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学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渗透作用的化学应用;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判断渗透作用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2. 渗透率和浓度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实验器材;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和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如溶解、浓度等。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起学生对渗透作用的兴趣,并思考渗透作用与前几节课的联系。

2. 知识讲解:通过课件和黑板,向学生讲解渗透作用的定义和原理,包括半透膜、溶液和溶质的概念。

提醒学生注意渗透作用与扩散的区别,并解释渗透作用可能的应用场景。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渗透作用实验演示。

首先准备两个浓度不同的盐水溶液,一个是稀盐水溶液,一个是浓盐水溶液。

将这两个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玻璃容器中,然后在两个容器之间放置一块半透膜。

观察一段时间后,学生可以看到稀盐水溶液的水量增加,而浓盐水溶液的水量减少。

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渗透作用的示意图。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下实验现象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渗透作用背后的原理,并使用化学知识解释盐水渗透作用的机制。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5. 讲解渗透作用的应用:通过课件和实例介绍渗透作用的应用,如逆渗透水处理技术、植物根系中的渗透作用等。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渗透作用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并启发学生思考渗透作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6. 练习和讲解:布置一些基础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渗透作用的定义和条件。

2. 掌握渗透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3. 能够运用渗透作用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渗透作用的定义和条件。

2. 渗透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1. 渗透作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植物吸水,引起学生对渗透作用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渗透作用?二、探究渗透作用的定义和条件(15分钟)1. 介绍渗透作用的定义:渗透作用是指溶液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2. 讲解渗透作用的条件: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3. 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渗透作用的定义和条件。

三、演示渗透作用实验(15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两个烧杯、半透膜(如玻璃纸)、盐水和小苏打溶液。

2. 将盐水和小苏打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将半透膜放在两个烧杯之间。

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4. 解释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四、应用渗透作用解释实际问题(15分钟)1.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植物吸水、药物渗透皮肤等,让学生运用渗透作用原理进行解释。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释和见解。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渗透作用的应用。

五、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渗透作用的定义、条件和过程。

2.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准备接下来的测验或考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渗透作用的兴趣。

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渗透作用的定义、条件和过程。

在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渗透作用原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实验环节,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渗透作用原理。

初中化学渗透责任教育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责任教育教案

初中化学渗透责任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渗透在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熟悉渗透的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
3. 掌握渗透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4.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渗透的概念和作用;
2. 渗透压和渗透速率;
3. 渗透的影响因素;
4. 渗透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1. 输入环节:通过教师讲解、视频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渗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发
学生对渗透现象的兴趣。

2.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渗透压和渗透速率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提出新的
问题和观点。

3. 实验环节: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渗透过程,掌握渗透的表达方
式和计算方法。

4. 拓展环节:讲解渗透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渗透技术的发展前
景和社会意义。

5. 总结环节: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
1. 完成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渗透相关的习题和实验报告;
2. 参与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现和贡献;
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环节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五、课后作业:
1. 复习渗透压和渗透速率的相关知识点;
2.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思考渗透技术在解决环境污染和水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希望以上教案范本可以帮助您更好地进行初中化学渗透责任教育的教学工作。

祝教学顺利!。

初中生物渗透法制教学教案

初中生物渗透法制教学教案

初中生物渗透法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渗透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生物渗透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3. 了解生物渗透与渗透压的关系;4. 能够分析生物渗透在细胞内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生物渗透的概念和原理;2. 渗透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细胞内的生物渗透作用;4. 生物渗透在细胞膜透性上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渗透的概念和原理、渗透压的计算方法;难点:细胞内的生物渗透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体内的水分调节过程为引子,激发学生对生物渗透的兴趣。

2. 讲解生物渗透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从现象到原理的认识。

3. 讲解渗透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进行练习训练,巩固学生的理解。

4. 结合细胞内的生物渗透作用,讲解生物渗透在细胞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在细胞膜透性上的应用。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生物渗透与渗透压的关系展开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6. 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渗透压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加深学生对生物渗透作用的理解。

7. 总结讲解渗透压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及其应用,巩固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对生物渗透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和拓展。

五、教学手段: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细胞膜模型、渗透压测量仪等;3. 小组讨论;4. 课堂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评价;2. 课堂讨论和答疑情况;3.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对生物渗透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渗透作用教案

渗透作用教案

一、渗透作用
分析实验现象:
探究1:植物细胞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与吸水?
现象1:给农作物施肥过多时,会出现“烧苗”现象
现象2:放蔫了的菜叶,再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会重新恢复饱满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再总结:
1、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即质壁分离,
2、在清水中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即质壁分离复原
问题2: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有选择吗?如果有,这种选择性有普遍性吗?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其特性是:
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作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本专题教学内容及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不仅与周围的环境之间发生物质交换,而且与周围的其他细胞之间也要发生物质交换。

物质出入细胞的控制是细胞的基本功能,它不仅与第二章中质膜的结构和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基础。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和“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及实验”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应用及实验探究设计是复习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扩散的特点。

2.阐明渗透的概念及原理。

3.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并概述原理及应用。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扩散作用和渗透作用的过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分析细胞的吸水原理和探索细胞吸水的过程,初步学会探索细胞吸水原理的科学方法,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

培养学生图文互换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扩散和渗透作用的过程,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

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渗透作用的原理。

解决方法:教师由扩散提出渗透的概念,利用教材细胞吸水和失水图解、渗透作用动画、设计简图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

通过植物细胞模式图分析理解成熟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学的科学性和主动性。

2.教学难点: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并概述原理及应用。

解决方法:利用过程图坐标曲线图等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设计思路】通过对生活实例的比较分析归纳得出扩散的特点,进而引入渗透作用,由学生分析归纳出渗透作用的原理,并通过实验、实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渗透作用的过程。

【教学过程】出示糖拌番茄图片提问:糖拌西红柿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很多“汁”,“汁”中的水是哪来的?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扩散?渗透?渗透和扩散有何区别?扩散有何特点?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板书】一、扩散特点:①缓慢②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结果:分子均匀分布。

【板书】二、渗透: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图一【讲述】根据扩散的特点,水分子的渗透也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但水往往是溶剂,那么水分子又是按什么方向通过膜扩散的呢?出示图一说明,玻璃纸:是一种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而体积大一点的蔗糖分子就不能通过。

问题一:①A侧的水分子能穿过半透膜到达B侧吗?②B侧的水分子能穿过半透膜到达A侧吗?③为什么两侧的液面一样高?单位时间内穿过半透膜由A到B的水分子数与由B到A的水分子数相等。

问题二:若A侧加10%蔗糖溶液,B侧加清水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出示图二归纳:A侧液面比B侧高,因为单位时间内穿过半透膜由A到B的水分子数比由B到A的水分子数少。

问题三:如果将玻璃纸换成纱布,会出现刚才的现象吗?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板书】二、渗透: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有浓度差演示渗透作用动画问题四:现有两瓶蔗糖溶液,没有贴标签,只知道一瓶浓度为30%,另一瓶浓度为10%,如何利用上面的渗透装置来判断哪一瓶的浓度为30%?解析:渗透作用原理的应用1.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

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 )解析:【特别提醒】①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②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10%葡萄糖溶液和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等,但10%蔗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故水可通过半透膜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

三、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生阅读教材P54图3-4思考并回答问题: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透过细胞膜吗?2、红细胞的细胞膜是不是相当于半透膜?出示图片图一图二图三①红细胞生活在血浆里,既没有吸水膨胀,也没有失水皱缩,这说明什么?②输液的时候,有时候要静脉注射将近1000ml液体,如果是静脉注射了1000ml的水,你觉得会出什么问题?③输液为什么要用0.9%的生理盐水?④输液也可以用5%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⑤长时间嗑瓜子,嘴唇和口腔黏膜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归纳:动物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动物细胞与周围环境组成渗透系统可以发生渗透作用二吸水或失水问题3红细胞吸水胀破,植物细胞为什么没有胀破呢?四、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师出示图三提问:①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能看成是半透膜吗?②研究发现,植物的细胞壁透性很高,水分子和溶质分子都可通过,如果图三是植物的根细胞,细胞膜外是什么溶液?教师出示图四提问:①液泡膜能看成是半透膜吗?②液泡外是细胞质,具有一定浓度,液泡内也是一种溶液(液泡液),如果液泡液的浓度大于细胞质,液泡体积会如何变化?教师出示图五,学生讨论:图五通过以上读图、识图讨论形成结论:结论: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渗透系统,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三、实验验证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师提供实验操作流程图学生思考问题:①将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植物细胞吸水过多会涨破吗?②如果0.3g /ml的蔗糖溶液的浓度比液泡液(细胞液)浓度高,将植物细胞放入其中,细胞会怎样?如果细胞发生了变化,如何才能观察到?③现在有白萝卜和紫色洋葱,请问你选择哪个作为实验材料?④是先观察洋葱细胞正常的生理状态,还是先观察失水状态?思考:①刚才图片中的现象叫什么?②质壁分离中的“质”和“壁”代表什么?③原生质层为什么会和细胞壁分开呢?④如果想让质壁分离的细胞恢复到原来状态,如何操作?⑤如果将0.3g/ml 的蔗糖溶液换成0.5g/ml 的蔗糖溶液,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吗?观察到质壁分离的时间如何变化?⑥用0.5g/ml 的蔗糖溶液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后,过了一段时间,将蔗糖溶液换成清水,理论上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但实际却没有发生,有可能是什么原因?⑦某学生将3%的KNO3溶液滴加在载玻片上的洋葱表皮上,观察到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1小时后企图再次观察时却发现细胞质壁分离自动复原了。

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细胞主动将外界溶液中的溶质吸收,导致细胞液的浓度增大。

四、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及拓展应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拓展(1)判断细胞的死活 待测细胞+分离剂―――→镜检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活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死细胞实验单一变量:待测细胞的生活状态。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分离剂―――――→分别镜检细胞液浓度范围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之间实验单一变量:不同浓度的分离剂。

(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分离剂―――→镜检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判断质壁分离速率(或细胞液浓度)实验单一变量:不同植物细胞。

(4)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质壁分离 C 细胞液 < C 外界溶液失水 质壁分离复原 C 细胞液 > C 外界溶液 吸水同一植物的成熟细胞+未知浓度的溶液―――→镜检刚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所用时间长短→判断溶液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实验单一变量:未知浓度的溶液。

(5)验证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成熟植物细胞+分离剂―――→镜检⎩⎪⎨⎪⎧ 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伸缩性不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壁伸缩性大于或等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实验单一变量:植物细胞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伸缩性差异。

(6)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 3溶液和蔗糖溶液)成熟植物细胞+不同种类溶液→ 质壁分离→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溶液(如蔗糖溶液)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溶质能通过半透膜的溶液(如 KNO3溶液 )实验单一变量:不同种类的溶液典例 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______ (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 的分布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 g/mL 的蔗糖溶液,在盖玻。

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 、B 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 g/mL 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 、B 处颜色分别是________。

③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 ℃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

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 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A 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需用活细胞。

(2)活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具有选择透性,但高温会使细胞失活,使生物膜结构破坏而失去选择透性。

答案(1)①③(2)①无色、绿色②红色、绿色③改变光圈大小调节反光镜(电光源亮度) 高温下细胞膜、叶绿体膜失去选择透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A处13.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所示。

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请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

要求写出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1)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菠菜、清水、浓盐水、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吸水纸、滴管、镊子等。

(2)实验步骤:①取菠菜叶,用镊子剥去表皮。

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将表皮放入清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③用低倍镜找到气孔,然后用高倍镜观察____的状态。

④在盖玻片一侧滴____,在另一侧用_____吸引,重复几次。

⑤继续观察_____的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1.(2011·广州质检)若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C.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当细胞液乙的浓度>溶液甲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D.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发生水分子的移动解析渗透作用是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水分子仍进行扩散,只是水分处于进出平衡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