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秋颂》word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秋颂》学案1 冀教版
秋颂课前预习.☆(人人必做)一、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眸.子()飒.爽()孤傲.()扰攘..()寂寥.()摄.住()明澈.()眷.顾()2、按原文填空秋是___的季节,是___的季节,却也是___的季节。
它饱经了春之___与夏之____,不再以受____,_____为荣。
3、解释词语飒爽:酡红:寂寥:望穿秋水:无动于衷:可望而不可即:(部分学生选做)4、本文选自,作者是,原名,台湾作家。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绘了秋天的景物,赞颂了秋天的品格,文中依次写了秋色、、、秋院、、秋风、秋水等几种秋景。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
()2)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
()3)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
“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
()4)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
()6、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语言优美,格调清新,但缺乏向上精神,读后给人以低落感。
B文章以诗化的语言和句式,饱含激情地赞美了秋天的美。
C作者重点描绘了秋天的外在美,使其人格化,个性化。
D从作者对秋的描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淡泊名利和豁达的胸襟。
E文章流露出作者淡然、旷达的态度,透彻的思维,体现了文章的内在美。
课堂练习.☆(人人必做)思考探究1.课文主要写了秋的哪些景物?2.文章“颂”了秋的什么品格?(部分学生选做)3.作者写秋风时,说到“代谢就是代谢。
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悟到了什么哲理?课后作业(人人必做)课外拓展空山鸟语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
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
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③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④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我想你应该懂的。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秋颂》教学设计3
《秋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掌握“眸子、飒爽、秀逸、酡红、慑住、寂寥”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过程与方法:把握散文情感美、意境美、文笔美。
抓住优美、生动的词语,再现词语传达的画面,用心体会,感受散文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品味优美语言,揣摩词语。
2、教学难点:体会本文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词句。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素材、习题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一年有四季,四季之景是不同的,春天给人以柔和,夏天给人以热烈,冬天给人以肃杀,同学们可以举出人们描写秋天的诗词吗?(学生根据查阅资料答:李白“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秋瑾“秋风秋雨秋煞人”;……)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罗兰描绘的秋天,感受一下别样的秋天,别样的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生字、了解作者。
1、多媒体显示:注音。
眸子()飒爽()秀逸()酡红()慑住()寂寥()2、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罗兰,原名靳佩芬,天津宁河人。
台湾女作家,善于写景状物,文笔优美。
她创作勤奋,从《罗兰小说》到现在,已有近30部作品问世。
除《罗兰小说》五辑外,还有《罗兰散文》七辑,长、短篇小说多集,以及书信体文集、诗歌剧、论文集等。
其中《罗兰散文》第一辑、第二辑获台湾中山文艺大奖。
(教师找一名学生读,了解作者。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时,多媒体课件显示秋景,学生感受秋韵。
)并思考:作者抓住了秋天的哪些景物来写的?明确:课文主要写了秋树、秋林、秋院、秋云、秋风、秋水等景物。
(同时多媒体显示:秋树、秋林、秋院、秋云、秋风、秋水)2、教师找几名学生读相关的写景段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设计1冀教版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秋颂》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我们对秋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们学习了如何欣赏和分析诗歌,如何通过词句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提高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当堂检测:
1.请简要描述《秋颂》中描绘的秋天景象。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小组的讨论过于热烈,导致其他小组无法充分参与到活动中。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设置明确的时间限制,并鼓励每个小组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收到了一些关于板书内容过多、不易于学生捕捉重点的反馈。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简化板书设计,使用更直观的图表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设计1冀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黑板、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答案:在这句诗中,“黄河之水”象征着人生的机遇和挑战,它代表了人生中突如其来的机会和需要面对的困难。而“奔流到海不复回”则象征着机遇和挑战一旦错过,就无法挽回。这句诗告诉我们,人生中机遇和挑战常常并存,我们要善于把握机会,勇敢面对挑战,不要让机遇从指尖溜走。
板书设计
1.目的明确:板书设计应紧扣《秋颂》的教学内容,突出诗中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关键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设计2冀教版
简短介绍秋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秋颂》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秋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秋颂》的背景和作者,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秋颂》的文体特点和表达方式,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秋颂》,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古诗中的词汇和句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欣赏《秋颂》的美,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秋颂》,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秋天的认识和表达方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2.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出,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例如,如果学生在总结中遗漏了重要的内容或意象,教师要指出并建议学生补充相关内容;如果学生在诗歌中表达不清晰或意象不准确,教师要指出并建议学生重新表达或选择更准确的意象;如果学生在短文中观点不明确或表达不流畅,教师要指出并建议学生重新表达或提高表达技巧;如果学生在查阅资料中理解不准确或表达不清晰,教师要指出并建议学生重新查阅资料或提高理解能力;如果学生在分析韵律和节奏中存在错误,教师要指出并建议学生重新分析或提高分析能力。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于展示多媒体资源和进行课堂讲解。确保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提前进行测试,避免课堂上出现技术问题。
6.评估材料:准备一些评估工具,如测试题、作业等,以便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这些评估材料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够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设计2冀教版
《秋颂》精品教案设计【教学构想】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要为秋天写一曲颂歌,即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应该说学生对秋天比较熟悉,值得写的地方也很多,但关键是要写出每个学生眼中的秋天和心中的秋天,也就是要写出他们对秋天独特的情感体验,这自然成了本次作文训练中的重点。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目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依此原则本次作文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走进秋天,了解、描绘、领悟、欣赏秋天,从而歌颂秋天、礼赞秋天。
让学生写作时做到有内容,负载情感,张扬个性,即披情人文,文现个性。
至于教材要求写一首歌颂秋天的诗,那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不应刻意教给学生一些写诗的方法、技巧和理论。
因为空对空的理论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不仅枯燥而且深奥,最终达不到写作训练的目的,也偏离了本次写作的中心。
基于此,教学时将本次作文训练课分解为两个环节进行:第一,寻找歌颂秋天的内容。
第二,选取歌颂秋天的形式。
第一个环节的重点是训练思维,激发情感,激情澎湃自然出好诗。
第二个环节的重点是在思维成熟的基础上训练语言、安排结构,语言生动定能感染读者。
两个环节相辅相成,最后合成—个完美的整体。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鼓励学生创作诗歌。
[教学准备]要求同学们课外搜集古诗词中写秋的诗句,并抄写在笔记本上。
并做简要的分析理解。
[教学安排]一、吟咏古诗,拜访秋天通过品读吟咏秋天的诗词,感受秋天的美丽,领悟作者借秋天所抒发的感情。
1.竞说有关写秋的诗句,营造浓浓的读写气氛。
2.欣赏、品读秋之美,激发勃勃的赏美热情。
3.从古人笔下了解秋天的特点,发现具体的描写秋天的方法。
二、观察联想,礼赞秋天用自己的语言抒写自己心中的秋之歌,尽量写出自己对秋天感受最深的一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秋颂》教案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颂》教学设计【设计缘起】(要修改)《秋颂》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增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多彩四季”,所选文章都是古今名家描写四季风光的优美散文。
学习这一单元,不仅要了解作者描绘了哪些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更要掌握写景的技巧以及作者托物寄意的写法。
《秋颂》是某某著名女作家罗兰的一篇散文。
课文抓住秋季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描绘其形其色与描摹其风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形神兼备,生动地表现了秋天之美。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不停留在纯粹的写景层面,她巧妙地把“秋之美”和“人之美”一步步地结合起来,借秋抒情,使得主题得到深化。
教学本文时,应着重通过反复诵读、品析语言来悟情悟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季节特征来选材、写景的方法。
反复诵读、品析语言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习抓住季节特征来选材、写景的方法。
把“秋之美”和“人之美”结合起来抒发感情的技巧。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对比导入古今文人普遍具有悲秋情怀。
X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表达了羁旅情思,家国之忧;王建的“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渲染了中秋望月怀人的凄清氛围;马致远一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西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游子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而某某女作家罗兰却对秋天钟爱有加,她的散文《秋颂》,清新隽永,别具一格。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笔下别样的秋的世界。
二、检查预习眸.子酡.红寂寥.澹澹.钓叟飒..爽慑.住眷.顾飒爽:豪迈的样子。
萧疏:稀疏,稀稀落落。
闲云野鹤:比喻闲散安逸不受世俗羁绊的人,旧时多指隐士、道士等。
三、感受别样之秋(一)自由诵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抓住了秋的什么特征来表现秋天之美的?2.为了表现这个特征,课文依次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借鉴朱自清散文《春》一文概括画面的方法(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试着给本文每幅画面拟个小标题(通常是2-4个字,加上一个“图”,组合起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2冀教版
3.诗歌创作方法指导:提供诗歌创作方法的指导书籍或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诗歌创作技巧,如意象的运用、情感的抒发等。
4.现代诗歌鉴赏: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歌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4.艺术拓展:欣赏以秋天为题材的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形式对秋天主题的表现。
-分析艺术作品中秋天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尝试将诗歌与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结合,进行跨学科创作实践。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授《秋颂》这节课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我发现,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和视频,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诗歌的意境。同时,分组讨论和互动问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4.应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a.让学生分享对秋天的印象
b.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2.讲解(15分钟)
a.介绍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b.讲解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c.解读课文,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3.分析(15分钟)
a.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子进行解析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对诗歌创作技巧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诗歌创作练习的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运用。
此外,课堂管理方面,我发现学生的讨论有时会偏离主题,需要我及时引导回正轨。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环节的引导和监控,确保讨论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017秋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秋颂》PPT课件
台 湾
她创作勤奋,有近30部作 女
品问世。其中《罗兰散文》
作 家
获台湾中山文艺大奖。著
有《罗兰小语》。
罗 兰
2021
4
2021
5
秋色(别具姿色的秋树)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
那临风的飒爽。
2021
6
秋林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
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2021俗世繁华的孤傲。
7
落日留恋下的秋林
/84d4/3219.html /b365/3251.html /6ebe/3164.html /91ce/3294.html /e4dc/3220.html /751c/3186.html /19b7/3295.html /1519/3176.html /a62a/3221.html /4d5f/3296.html /83c4/3231.html /613d/3263.html /fe59/3222.html /4082/3165.html /1830/3199.html /d76f/3287.html /83c4/3232.html /ae2d/3155.html /8343/3257.html /f0f0/3223.html /14fc/3177.html /0cf8/3258.html /9601/3252.html /84f9/3224.html /5696/3166.html /d66e/3212.html /1e4d/3288.html /7cd9/10305.html /0f89/10306.html /0f89/10307.html /f00a/10308.html /7cd9/10309.html /jk/100730.html /wdthhx/102394.html /ty/102847.html /anjcly/96729.html www.wegf s /udarmhgkn/103350. ht ml /ys/104070.html www.z /nyxeeaevn/100108 .ht ml /qyblyjxwh/102764.ht ml /ls/103432.html /ohbxvz/100758.html /jy/102761.html /wcxjfqndz/101041.ht ml /fiiyhtb/98684.html /aheepkf/101235.html /vbwimjjqx/100432.ht ml /vnlvoxgp/99594.htm l /wl/102808.html /rlrjjcldgp/99388.html /umcvrooy/163151.ht ml www.bwhwf t /coyghs t gh/102666 .ht ml /tbocqg/100934.html /fumuetv/98754.ht ml /jrujhgj/100935.html /vggepu/102126.html /kmnrwninci/102753.html /epguly/162969.html /fcxibep/102395.html /wl/102850.html /kj/104622.html /idrtpsqvop/102485.ht ml /dqkxwvs/100760.ht ml /pyhqgjepl/104151.html /cjvubb/102205.htm l /olauubjzrq/103322.ht ml /iriivrr/102499.html /yhfwwlv/100475.html /kumwex/102566.html /ys/103551.html /jy/103608.html /xxxhaz/102618.html /ipqapjunai/106600.html /fuewegkpcb/163550.html /ss/102665.html /yoxqtoyc/96981.ht ml /kmnrwninci/102754.html /raxkhyr/99405.html /ls/102756.html /ztttcxg/103195.ht ml /oajdldgyz/164311.ht ml www.uqf ajs /c s abc ixraz /100051. ht ml /ls/102868.html /dnahltwpkb/101790.ht ml /rgpvgihjk/112336.ht ml /rfmbkhim/101672.ht ml /zyrmlng/101939.htm l /ye/102757.html /mzzgcneryi/163570.html /mhdrklxi/102525.ht ml /cbuoovk/102865.ht ml /gxjgrpwgx/100759.ht ml /wnrnfwsbu/103002.ht ml www.mt mrdrc /hbbs gyyql/99797. ht ml /pbkadt/102423.html /htjcfl/99019.html /airojan/104053.ht ml /bayqkelrv/100470.ht ml /ihtdyyagpj/103033.ht ml /ye/102758.html /ymixroh/101823.ht ml /nwrrqs/103016.html www.mt mrdrc /hbbs gyyql/99798. ht ml
七年级语文上册 秋颂教案(2)
教 具
电脑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一、新课导入
二、作者介绍:济慈,英国诗人。
三、课文主题解读:
面对果实累累,丰收在望的秋天,作者有感而发,抒写了一曲对秋天的赞美之歌。体现的对秋天的无尽赞美之情。
四、诗歌导读:
1、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3、仔细体会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歌的大意。
4、诗歌重难点解析:
(1)本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我们知道散文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要着重通过读来品味语言文字。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来体会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感情。
(2)朴素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
《秋颂》
课 题秋颂№12教 Nhomakorabea学
目
标
德育
充满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学习这首诗中的生字词。
智育
体会作者对秋的无尽赞美之情。
美育
学习本文饱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会文中优美语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对诗的无尽赞美之情。
教学关键
体会作者对秋的无尽赞美之情
课 型
讲课
教学方法
5、写法简析:
(1)总分的结构方式。文章第一节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秋天是一个成熟与结果的季节,而后又从果实、果枝、果仁、好花四个方面分别写了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
(2)拟人的修辞手法。
五、课堂巩固训练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秋颂》教案设计1 冀教版
《秋颂》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充满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学习这首诗中的生字词。
2、体会作者对秋的无尽赞美之情。
3、学习本文饱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对诗的无尽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满载希望的季节,所以自古至今,秋是很多文人赞颂的对象,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由英国著名的诗人济慈写的赞颂秋天的诗。
二、作者介绍:济慈,英国诗人。
三、课文主题解读:面对果实累累,丰收在望的秋天,作者有感而发,抒写了一曲对秋天的赞美之歌。
体现的对秋天的无尽赞美之情。
四、诗歌导读:1、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3、仔细体会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歌的大意。
丰收与成熟繁忙与喜悦果实累累粮仓奔忙果枝弯弯田沟酣睡果仁清甜田中拾穗好花常开等待果汁4、诗歌重难点解析:(1)本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我们知道散文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带有主观色彩。
因此要着重通过读来品味语言文字。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来体会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感情。
(2)朴素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
5、写法简析:(1)总分的结构方式。
文章第一节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秋天是一个成熟与结果的季节,而后又从果实、果枝、果仁、好花四个方面分别写了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
(2)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二节用第二人称------你,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充满繁忙,心怀喜悦的秋天,显得亲切自然而又真实。
五、课堂巩固训练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秋颂》教学设计2
《秋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背诵文中的妙词佳句。
2、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描绘、表述等方法赏析妙词佳句,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秋的独特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秋之美。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赏析感悟妙词佳句。
教学方法诵读法、描绘法、讨论法。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文笔清新隽永、意境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飘逸洒脱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闲逸、淡泊的秋的境界,既写秋又颂人,在作者满怀深情的娓娓诉说中,让我们不仅领略到她所喜爱的素雅、自然、恬淡、娴静的秋,更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对“为而不争”的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理解感悟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积累了那些有关秋天的诗文,能不能说给同学和老师听,让大家共享你的积累成果。
背诵、评价描写秋天的诗文。
台湾女作家罗兰笔下的秋更是超凡脱俗,别具一格,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罗兰秋的世界,踏访罗兰诗一般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勾画作者所描绘的秋天的景物。
2、再读课文,用你认为准确、生动的词语描述文中所描绘的景物。
例如:文中描绘了秀逸、洒脱、孤傲的秋林自读课文,组织语言,准备表述。
学生自由表述。
3、再读课文,进行思考、联想、想象、绘画、朗读等活动,为班内畅谈感受作准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畅谈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从文中勾画出你最欣赏的语句或景物,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理解与感悟。
(提示:可结合自身经历、见闻进行解读,可结合所用修辞进行赏析,可借助诗词名句或其他优美语句进行描绘,可借助绘画、歌唱、朗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悟,也可讲述你认为与秋的意境或秋的风骨相关、相似的人、事、景……)三、把握主旨根据你的感悟与理解,概括描述作者笔下的秋,可采用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达:秋是,因为秋有因为秋有因为秋有学生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组织语言,准备概括。
秋颂 教案
秋颂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秋颂》,使学生了解并理解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丰收的喜悦;2. 提高学生对于诗歌欣赏的能力,培养对于诗歌的热爱和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感悟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 学生能够运用之前学习的诗歌欣赏方法来欣赏和理解《秋颂》;3. 学生能够发表对于秋天的感悟和喜爱。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秋颂》中描写的美景和丰收的喜悦;2. 学生能够感受并表达对于秋天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件;2. 诗歌《秋颂》的拷贝;3. 板书:秋天的景色和情感;4. 背景音乐:秋天的音乐。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 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他们对于秋天的印象,描述秋天的景色和感受,并与板书内容进行对比。
2. 播放背景音乐,带领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Step 2:新课展示1. 呈现诗歌《秋颂》的标题和作者,询问学生对于标题的理解。
2. 呈现诗歌的文本,并带领学生一起读诗,注意停顿和调节语气。
3. 学生自己回答问题:作者用了哪些文字来形容秋天的景色和丰收?这些文字给你什么感觉?4.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受。
Step 3:诗歌欣赏和讨论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段诗歌进行朗读,并表演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进行讨论,每组分享自己的朗读和表演,并交流自己对于秋天的感悟和喜爱。
Step 4:课堂活动1. 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眼中的秋天,以及对于秋天的情感和喜爱。
2. 学生读出自己写的短文,并进行班级分享。
Step 5:课堂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总结诗歌《秋颂》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秋天的美景和丰收,让秋天永远美丽。
Step 6:课后拓展1. 学生自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欣赏和解读。
2. 学生在家中观察秋天的景色,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秋颂》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了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秋颂》教案设计2 冀教版
《秋颂》精品教案设计【教学构想】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要为秋天写一曲颂歌,即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应该说学生对秋天比较熟悉,值得写的地方也很多,但关键是要写出每个学生眼中的秋天和心中的秋天,也就是要写出他们对秋天独特的情感体验,这自然成了本次作文训练中的重点。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目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依此原则本次作文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走进秋天,了解、描绘、领悟、欣赏秋天,从而歌颂秋天、礼赞秋天。
让学生写作时做到有内容,负载情感,张扬个性,即披情人文,文现个性。
至于教材要求写一首歌颂秋天的诗,那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不应刻意教给学生一些写诗的方法、技巧和理论。
因为空对空的理论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不仅枯燥而且深奥,最终达不到写作训练的目的,也偏离了本次写作的中心。
基于此,教学时将本次作文训练课分解为两个环节进行:第一,寻找歌颂秋天的内容。
第二,选取歌颂秋天的形式。
第一个环节的重点是训练思维,激发情感,激情澎湃自然出好诗。
第二个环节的重点是在思维成熟的基础上训练语言、安排结构,语言生动定能感染读者。
两个环节相辅相成,最后合成—个完美的整体。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鼓励学生创作诗歌。
[教学准备]要求同学们课外搜集古诗词中写秋的诗句,并抄写在笔记本上。
并做简要的分析理解。
[教学安排]一、吟咏古诗,拜访秋天通过品读吟咏秋天的诗词,感受秋天的美丽,领悟作者借秋天所抒发的感情。
1.竞说有关写秋的诗句,营造浓浓的读写气氛。
2.欣赏、品读秋之美,激发勃勃的赏美热情。
3.从古人笔下了解秋天的特点,发现具体的描写秋天的方法。
二、观察联想,礼赞秋天用自己的语言抒写自己心中的秋之歌,尽量写出自己对秋天感受最深的一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秋颂》精品导学案冀教版
15《秋颂》课前热身温故知新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一下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秋天的诗词.然后来竞说秋诗秋词,看谁记得多。
学习目标有的放矢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2.理解作者情怀.指点迷津授之以渔通过品读吟咏秋天的诗词,感受秋天的美丽,领悟作者借秋天所抒发的感情。
1.竞说有关写秋的诗句,营造浓浓的读写气氛。
2.欣赏、品读秋之美,激发勃勃的赏美热情。
教学流程一课堂探究1. 默读,初步感受本文诗意。
通过文字,你能读到图画吗?请用以下句式回答。
通过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我读出了一幅____ ____图2. 小组接力诵读,感悟秋天的美。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喜欢这幅图的原因。
组句格式:我喜欢___ _ __ _图,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 默读全文,小组合作,找出运用修辞的句子,体会作用。
组句格式:我喜欢_________ __________,该句运用_ ___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描写秋景,表达了_______ ____________感情二..画龙点睛诗歌分成三节,每一节都选取特定的角度,描绘不同的画面:第一节,写“你”如何与太阳合谋,催动果实成熟,设计了种种收获的景象;第二节,用一种速写般的语言,捕捉了“你”在田野、打麦场、田垄、溪水等场景里的身影;第三节,写的则是秋天的声音,昆虫歌唱、鸟儿呢喃、羊群咩叫,共同组成了美妙的音乐.三提高拓展空山鸟语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
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
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③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④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我想你应该懂的。
推荐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秋颂教案1冀教版
《秋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眸子、酡红、摄住、萧疏、澹”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3、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与方法把握散文情感美、意境美、文笔美。
抓住优美、生动的词语,再现词语传达的画面,用心体会,感受散文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陶冶自己爱美的心灵,锻炼自己发现美的眼力。
2、培养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2、品味优美语言,揣摩词语。
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词句。
教学突破:本文景物与人相互映衬,相互参照,特点突出,形象清晰。
在学习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既写秋,又写人这种独特的写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文完整的构思和作者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一年有四季,四季之景是不同的,春天给人以柔和,夏天给人以热烈,秋天给人以萧瑟,冬天给人以肃杀,同学们可以举出人们对秋天的描绘吗?学生根据查阅资料答:李白“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秋瑾“秋风秋雨秋煞人”;……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罗兰描绘的秋天,感受一下别样的秋天,别样的人。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生字、词,了解作者。
1、多媒体显示:(1)根据拼音写词语或汉字注音眸子()酡红()寂寥()执著()澹()sà爽 shè住 juàn顾秀yì(2)解词:萧疏扰攘澹闲云野鹤教师任选几名学生回答,明确(1)móu tuó liáo zhuó dàn 飒摄眷逸(2)萧疏:稀疏,稀稀落落。
扰攘:骚乱,纷乱。
澹:安静。
闲云野鹤:比喻闲散安逸不受世俗羁绊的人,旧时多指隐士、道士等。
七年级上册《秋颂》表格式教案
七年级上册《秋颂》表格式教案课题秋颂№12教学目标德育充满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学习这首诗中的生字词。
智育体会作者对秋的无尽赞美之情。
美育学习本文饱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会文中优美语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对诗的无尽赞美之情。
教学关键体会作者对秋的无尽赞美之情课型讲课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鉴赏、讨论教具电脑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总结练习作业一、新课导入二、作者介绍:济慈,英国诗人。
三、课文主题解读:面对果实累累,丰收在望的秋天,作者有感而发,抒写了一曲对秋天的赞美之歌。
体现的对秋天的无尽赞美之情。
四、诗歌导读:1、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3、仔细体会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歌的大意。
4、诗歌重难点解析:(1)本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我们知道散文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带有主观色彩。
因此要着重通过读来品味语言文字。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来体会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感情。
导入疏导归纳引导布置了解识记理解巩固完成(2)朴素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
5、写法简析:(1)总分的结构方式。
文章第一节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秋天是一个成熟与结果的季节,而后又从果实、果枝、果仁、好花四个方面分别写了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
(2)拟人的修辞手法。
五、课堂巩固训练板书设计秋颂朴素的语言文字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更多相关文章推荐:1.七年级课文《秋颂》教案设计2.罗兰《秋颂》教案3.《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和反思 (2课时)4.七年级语文《登高》(杜甫)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样的秋,别样的情——《秋颂》教学设计▇设计: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 夏熔亮▇点评: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张正耀【设计缘起】(要修改)《秋颂》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增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多彩四季”,所选文章都是古今名家描写四季风光的优美散文。
学习这一单元,不仅要了解作者描绘了哪些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更要掌握写景的技巧以及作者托物寄意的写法。
《秋颂》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罗兰的一篇散文。
课文抓住秋季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描绘其形其色与描摹其风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形神兼备,生动地表现了秋天之美。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不停留在纯粹的写景层面,她巧妙地把“秋之美”和“人之美”一步步地结合起来,借秋抒情,使得主题得到深化。
教学本文时,应着重通过反复诵读、品析语言来悟情悟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季节特征来选材、写景的方法。
2.通过反复诵读、品析语言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习抓住季节特征来选材、写景的方法。
2.掌握把“秋之美”和“人之美”结合起来抒发感情的技巧。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对比导入古今文人普遍具有悲秋情怀。
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表达了羁旅情思,家国之忧;王建的“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渲染了中秋望月怀人的凄清氛围;马致远一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西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游子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而台湾女作家罗兰却对秋天钟爱有加,她的散文《秋颂》,清新隽永,别具一格。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笔下别样的秋的世界。
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眸.子酡.红寂寥.澹澹.钓叟.飒.爽慑.住眷.顾2.补充词语解释飒爽:豪迈的样子。
萧疏:稀疏,稀稀落落。
闲云野鹤:比喻闲散安逸不受世俗羁绊的人,旧时多指隐士、道士等。
三、感受别样之秋(一)自由诵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抓住了秋的什么特征来表现秋天之美的?2.为了表现这个特征,课文依次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借鉴朱自清散文《春》一文概括画面的方法(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试着给本文每幅画面拟个小标题(通常是2-4个字,加上一个“图”,组合起来)。
学生诵读,寻找,思考,概括,讨论,交流。
师生评价,明确如下:1.由课文开篇一句“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可知,作者抓住了秋“明澈”的特征来表现秋天之美。
2.秋枫图、秋林落日图、秋院图、秋云图、秋风图、秋水图。
(二)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读出重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
学生带着下列问题模拟朗读课文:1.作者笔下的秋之美景各有各的神韵,试从原文中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互动交流,最后明确:枫树(林):飒爽,秀逸,洒脱,孤傲秋林落日:凄楚之美秋院:幽寂秋云:澹澹,悠悠秋风:纯净秋水:明澈2.你认为下列词语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秋天的品质?飒爽孤傲凄楚寂寥清寂澹然纯净明澈闲逸成熟充实淡泊分小组查词典,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或用法。
“淡泊”: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飒爽”:常形容人精气饱满,神采飞扬;“孤傲”:孤僻高傲,超然,指对他人的情感、意见或利益的冷漠;“凄楚”:指凄凉悲哀的心情;“寂寥”“清寂”:形容寂静冷清的氛围。
“澹然”:安静的样子。
常指人或事物的状态。
“纯净”“明澈”:多用于事物的质地、成色等方面。
“闲逸”:安闲舒适。
“成熟”:文中指庄稼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充实”:文中相当于“富足”。
由此可见,最能概括秋天品质的词语应是“淡泊”这个词语。
3.纵观全文,秋天之美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作者的情感又是什么?讨论后明确:秋天之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美在明澈,美在闲逸,美在淡泊。
(板书)作者对秋天之美的情感是一个“颂”字,即赞颂、赞扬的意思。
四、欣赏别样之人带着思考下列问题,有选择地研读重点段落:1.文中只写了秋,只赞颂了秋吗?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文中不仅描写、赞颂了秋之美景,还写到了人,赞颂了人。
可以说,写秋不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也不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根本目的。
写秋是为了写人,颂秋是为了颂人。
2.文中哪几段写到了人?作者赞颂了这些人的哪些方面?文中写到人的段落有:第1段: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第5段: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第8段:“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第10段: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
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
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
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反复研读这四段文字,圈点勾画,寻找揣摩,小组交流:第1段:“有人”:眸子明澈,风神闲逸。
第5段:“我”:“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链接罗兰《写给秋天》中的一段话帮助理解: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
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
你让我领略到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引导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
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第8段:“不识字钓叟”:自由自在,寄情山水,不屑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
(链接白朴《沉醉东风·渔父》白话译文帮助理解,原文见注释。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蘋花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
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数那些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
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第10段:“某些人”:淡泊名利,“透澈”,“洒脱”。
归纳小结:赞人:眸子明澈风神闲逸品质淡泊(板书)由颂秋到赞人,运用了托物抒情的写法,凸显了课文主旨。
五、品悟别样之情品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作者的匠心所在。
总体上读出一种雍容恬淡的语气,有几处需要适当地读出重音:第一句的“淡泊”;第二句的“不再”;第三句的“一切”。
最后一句中的后一分句,品读时语调要低沉一点,语速要缓慢一些,“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四个词,一词一顿,显示出一份淡定从容。
讨论:1.第一句中“成熟”“收获”“充实”“淡泊”四个词,哪一个是表意的重点?明确:第一句是一个带有转折意味的句子,“却”是转折连词,表意的重点是“却”后边的“淡泊”一词,交代了秋的品质,加强了肯定语气。
2.从第二句你能揣摩出秋的心理吗?明确:春天万物生长,生机勃勃,春以受赞美为荣;夏天麦浪滚滚,草木繁盛,夏以被宠爱为荣;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而秋却不求赞美与宠爱,淡泊名利。
3.最后一句中,为什么作者要把“秋”字单提出来,而与前面的内容用逗号隔开?明确:把“秋”字单提出来,有强调意味,表明秋在作者心目中分量之重。
而分量之重,又是因为秋是“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
此句既是写秋,又是写人,把“秋之美”和“人之美”完美地统一起来,含而不露地表达了对二者的欣赏和礼赞之情,也表达了作者的朴素愿望——做一个淡远闲适、淡泊名利、了无杂念的人。
六、课堂小结罗兰的这篇“小语”体散文,语言清新、隽永,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
作者抓住秋的“明澈”特征,选取典型秋景,表现秋的风神、品质,抒发赞颂之情。
在动人的秋景背后,作者感悟着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就把“秋之美”和“人之美”完美地统一起来,表现了独到的人生体验,显示出罗兰散文智慧的风采。
板书设计:美在明澈眸子明澈美在闲逸颂秋赞人风神闲逸美在淡泊品质淡泊托物抒情设计者的话:【设计突破】《秋颂》属于罗兰“小语”体散文,短小精练,含蓄隽永,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增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多彩四季”,所选文章都是古今名家描写四季风光的优美散文。
但与其它四篇文章略有不同的是,《秋颂》没有对所选秋天景物作细致生动的描写,而是着重勾勒其神韵,欣赏其品质;此外,课文虽用大部分篇幅颂秋,根本目的却是为了颂人,表现一种生活态度。
基于此,本设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一、白描手法显神韵与前边的课文《春》《济南的冬天》《夏》相比,《秋颂》一文尽管也精选了秋天的几样景物进行描写,但并没有调动多重感官,用墨如泼地进行细致生动的描绘。
作者用极其省俭、概括、传神的语言,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把景物的特征和情态勾勒出来,如枫树(林)的飒爽、秀逸、洒脱、孤傲,秋云的澹澹、悠悠,秋水的明澈等。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重音,并结合生活体验,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就能够顺利地感受秋的神韵。
二、比较分析见品质为了向读者展现心中别样的秋天,作者用词丰富,有的表现秋的特征,有的表现秋的神韵,有的表现秋的品质,而秋的品质是作者要表述的重点,怎样让学生更好懂呢?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出示一组十二个词语,让他们分小组查词典,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或用法,比较分析,思考哪个词语最能概括秋天的品质。
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思维辨析能力也得到训练。
三、托物抒情丰意蕴文章题为“颂秋”,实际不是单纯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巧妙地把“秋之美”和“人之美”一步步地结合起来,写秋是为了写人,颂秋是为了送人。
在分析“秋之美”的基础上,找出写人的句子,补充链接材料,读中揣摩各种人的表现。
这样借秋抒情,托物寄意,使得意蕴丰厚,主题也得到深化,从而含而不露对表达了作者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四、隽永语言寄真情文章语言清新、含蓄、隽永,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富有感染力。
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秋的形象具体可感;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作者的见解;两处引用,语言诗化,韵味无穷;运用叠词,如:“悄悄”“澹澹然”“悠悠然”“闲闲的”“远远的”等,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长句短句交替使用,灵动飞扬。
为了避免单纯赏析语言带来的碎片化效果,在课文分析过程中穿插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作者对秋别样的真情。
点评:从文本出发,欣赏生命的色彩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张正耀苏教版新修订七(上)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台湾著名散文家罗兰的名篇《秋颂》,这是一篇文笔清新隽永、意境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夏熔亮老师在没有现成资料的情况下,独立钻研,精心设计,准确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从文本出发,充分体现了文本所着力表现的生命色彩。
一、关注生命形式散文是作者的生活体认、倾向态度的表现,当他通过自己的文章全盘透明地表现自己的时候,那凝结着活脱脱生命意识的内容的结构,便显示着生命的形式的幻觉、特定的思想与情感,呼唤着与之相应的特定性的文本结构。
夏老师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引领学生充分展开了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