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题型研究1 必考计算题 19题 力与物体的运动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测试:计算题题型分析与增分策略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测试:计算题题型分析与增分策略
(1)推力作用在木箱上时的加速度大小;
(2)推力作用在木箱上的时间满足什么条件?
二、作图题
详细信息
2.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两条间距l=1 m的光滑金属导轨制成倾角37°的斜面和水平面,上端用阻值为R=4 Ω的电阻连接.在斜面导轨区域和水平导轨区域内分别有垂直于斜面和水平面的匀强磁场B1和B2,且B1=B2=0.5 T.ab和cd是质量均为m=0.1 kg,电阻均为r=4 Ω的两根金属棒,ab置于斜面导轨上,cd置于水平导轨上,均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已知t=0时刻起,cd棒在外力作用下开始水平向右运动(cd棒始终在水平导轨上运动),ab棒受到F=0.6-0.2t(N)沿斜面向上的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导轨的电阻.
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有范围足够大、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在虚线的左侧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绝缘轨道由两段直杆和一半径为R的半圆环组成,固定在纸面所在的竖直平面内,PQ、MN水平且足够长,半圆环MAP在磁场边界左侧,P、M点在磁场边界线上,NMAP段光滑,PQ段粗糙.现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环套在MN杆上,它所受到的电场力为重力的1/2.现将小环从M点右侧的D点由静止释放,小环刚好能到达P点.
(1)求流过ab棒的电流Iab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关系;
(2)分析并说明cd棒在磁场B2中做何种运动;
(3)t=0时刻起,1 s内通过cd棒的电荷量q为多少?
(4)若t=0时刻起,1.2 s内作用在cd棒上外力做功为W=16 J,则这段时间内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R多大?
三、计算题
详细信息
3.难度:中等
(1)求电子能从第三象限射出的入射速度的范围.
(2)若电子从 位置射出,求电子在磁场 Ⅰ 中运动的时间t.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二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第1讲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二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第1讲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专题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物体(或带电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高考对本专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有: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运动图象问题;②行车安全问题;③物体在传送带(或平板车)上的运动问题;④带电粒子(或带电体)在电场、磁场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⑤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分析.考查的主要方法和规律有:动力学方法、图象法、临界问题的处理方法、运动学的基本规律等.[应考策略] 抓住“两个分析”和“一个桥梁”.“两个分析”是指“受力分析”和“运动情景或运动过程分析”.“一个桥梁”是指“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受力的桥梁”.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第1讲 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1.物体或带电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物体或带电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速度方向共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为 速度公式:v =v 0+at .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速度和位移公式的推论:v 2-v 20=2ax .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v t =x t =v 0+v2.任意相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 =x n +1-x n =a ·(Δt )2. 3.速度—时间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4.位移—时间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是一条抛物线.5.超重或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未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物体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只决定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当a 有竖直向上的分量时,超重;当a 有竖直向下的分量时,失重;当a =g 且竖直向下时,完全失重.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的处理思路2.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2)正交分解法:一般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进行分解,有时根据情况也可以把加速度进行正交分解.(3)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状态作为初状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比如刹车问题、竖直上抛运动的问题.例1 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 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1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 和n 内对应面积均为S ,则经过b 时刻v b 的大小为( )图1A.m -n S mnB.mn m 2+n 2S m +nC.m 2+n 2S m +n mnD.m 2+n 2S mn解析 设b 时刻的速度为v b ,加速度为a ,根据x =v 0t +12at 2得:S =v a m -12am 2① S =v b n -12an 2② v b =v a -am③①②③联立得:v b =m 2+n 2Sm +n mn.答案 C预测1 (2016·全国丙卷·16)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s t 2B.3s 2t 2C.4s t 2D.8s t2 答案 A解析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则质点的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即v =3v 0,由s =12(v 0+v )t和a =v -v 0t 得a =st2,故A 对. 预测2 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公路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收费系统,过往车辆无须停车即能够实现收费.如图2所示为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两个通道的示意图,ETC 收费岛(阴影区域)长为d =36 m.人工收费窗口在图中虚线MN 上,汽车到达窗口时停车缴费时间需要t 0=20 s.现有甲、乙两辆汽车均以v =30 m/s 的速度并排行驶,根据所选通道特点进行减速进入收费站,驶入收费岛区域中的甲车以v 0=6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设两车减速和加速的加速度大小均为3 m/s 2,求图2(1)从开始减速到恢复速度v ,甲车比乙车少用的时间; (2)乙车交费后,当恢复速度v 时离甲车的距离. 答案 (1)18 s (2)564 m解析 (1)甲车进入收费岛之前的减速时间:t 1=v -v 0a=8 s , 通过收费岛的时间:t 2=d v 0=6 s 离开收费岛的加速时间为:t 3=t 1=8 s , 所以:t 甲=t 1+t 2+t 3=22 s 乙车的时间:t 乙=2va+t 0=40 s所以甲车比乙车少用的时间为:Δt =t 乙-t 甲=18 s. (2)甲车开始减速时与MN 的距离为:l 甲=v 0+v2t 1+d =180 m乙车开始减速时与MN 的距离为:l 乙=v 22a=150 mΔt ′=Δlv=1 s即甲车开始减速后1 s 乙车开始减速.所以从甲车开始减速到乙车恢复速度v 共经过t ′=41 s 的时间.x 甲=v 0+v 2t 1×2+d +v (t ′-t 甲)=894 mx 乙=v 22a×2=300 m所以乙车交费后,当恢复速度v 时离甲车的距离为:Δx =x 甲-x 乙-Δl =564 m.例2 (多选)如图3(a)所示,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体,分别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A 由静止下滑,经B 点的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不计经过B 点时的能量损失,用传感器采集到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a 在斜面上滑行的加速度比b 的大B.a 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比b 的短C.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比b 的小D.a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比b 的大解析 由题图(b)图象斜率可知a 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比b 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故A 正确;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是匀减速运动,a 从t 1时刻开始,b 从t 2时刻开始.由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a 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比b 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大,故B 错误;设斜面倾角为θ,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 =mg sin θ-μmg cos θm=g sin θ-μg cos θ,因为a 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所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比b 的小,故C 正确,同理,D 错误. 答案 AC预测3 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 B解析 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只受重力,做竖直上抛运动,v -t 图象是向下倾斜的直线,如虚线所示;有空气阻力时:上升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f =ma ,故a =g +F fm,由于阻力随着速度减小而减小,故加速度逐渐减小,最小值为g ;下降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f =ma ,故a =g -F f m,由于阻力随着速度增大而增大,故加速度减小;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图线与t 轴的交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为g ,切线与虚线平行;故A 、C 、D 错误,B 正确.预测4 (多选)如图4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斜面顶端有一理想定滑轮,一轻绳跨过滑轮,绳两端分别连接小物块A 和B .保持A 的质量不变,改变B 的质量m ,当B 的质量连续改变时,得到A 的加速度a 随B 的质量m 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设加速度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9.8 m/s 2,斜面的倾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若θ已知,可求出A 的质量B.若θ未知,可求出乙图中a 1的值C.若θ已知,可求出乙图中a 2的值D.若θ已知,可求出乙图中m 0的值 答案 BC解析 对B ,mg -F =ma . 对A ,F -m A g sin θ=m A a . 得:a =m -m A sin θm +m A·g故m →+∞时,a 1=g ,B 正确.m =0时,a 2=-g sin θ,选项C 正确.解题方略1.传送带问题的实质是相对运动问题,这样的相对运动将直接影响摩擦力的方向.因此,搞清楚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2.传送带问题还常常涉及到临界问题,即物体与传送带速度相同,这时会出现摩擦力改变的临界状态,具体如何改变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例3 如图5所示为一电磁选矿、传输一体机的传送带示意图,已知传送带由电磁铁组成,位于A 轮附近的铁矿石被传送带吸引后,会附着在A 轮附近的传送带上,被选中的铁矿石附着在传送带上与传送带之间有恒定的电磁力作用且电磁力垂直于接触面,且吸引力为其重力的1.4倍,当有铁矿石附着在传送带上时,传送带便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将所选中的铁矿石送到B 端,由自动卸货装置取走.已知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53°,铁矿石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A 、B 两轮间的距离为L =64 m ,A 、B 两轮半径忽略不计,g =10 m/s 2,sin 53°=0.8,cos 53°=0.6.图5(1)若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 0=10 m/s 传动,求被选中的铁矿石从A 端运动到B 端所需要的时间;(2)实际选矿传送带设计有节能系统,当没有铁矿石附着传送带时,传送带速度几乎为0,一旦有铁矿石吸附在传送带上时,传送带便会立即加速启动,要使铁矿石最快运送到B 端,传送带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并求出最短时间. 解析 (1)当传送带匀速向上传动时,对铁矿石 沿传送带方向F f -mg sin θ=ma 垂直传送带方向:F N -mg cos θ-F =0 其中F =1.4mg ,F f =μF N ,解得:a =2 m/s 2则铁矿石运动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所需要的时间为:t 1=v 0a =102s =5 s对应的位移为:x 1=12at 21=12×2×52m =25 m根据以上计算可知,铁矿石在传送带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于铁矿石重力沿传送带方向的分力,所以当铁矿石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以后,铁矿石会随传送带匀速运动到B 端,则其匀速运动时间为:t 2=L -x 1v 0=64-2510s =3.9 s 所以铁矿石从传送带的A 端运动到B 端所需要的时间为:t =t 1+t 2=8.9 s.(2)只有铁矿石一直加速运动到B 点时,所用时间才会最短,根据问题(1)分析可知,铁矿石在传送带上的最大加速度是2 m/s 2,所以传送带的最小加速度为:a min =2 m/s 2则有:L =12at ′2,代入数据解得最短时间为:t ′=8 s.答案 (1)8.9 s (2)2 m/s 28 s预测5 如图6所示,物块M 在静止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 0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在此传送带的速度由零逐渐增加到2v 0后匀速运动的过程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图6A.M 下滑的速度不变B.M 开始在传送带上加速到2v 0后向下匀速运动C.M 先向下匀速运动,后向下加速,最后沿传送带向下匀速运动D.M 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传送带向上 答案 C解析 传送带静止时,物块匀速下滑,故mg sin θ=F f ,当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物块的速度时,物块受到向下的摩擦力,根据受力分析可知,物块向下做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物块和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匀速下滑,故C 正确,故选C.预测6 如图7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初速度v 0=6 m/s 顺时针转动.现在传送带左侧轻轻放上质量m =1 kg 的小滑块,与此同时,启动传送带制动装置,使得传送带以恒定加速度a =4 m/s 2减速直至停止;已知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滑块可以看成质点,且不会影响传送带的运动,g =10 m/s 2.试求:图7(1)滑块与传送带共速时,滑块相对传送带的位移; (2)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t . 答案 (1)3 m (2)2 s解析 (1)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mg =ma 1,得:a 1=2 m/s 2设经过t 1滑块与传送带共速v ,有: v =v 0-at 1v =a 1t 1,解得:v =2 m/s ,t 1=1 s滑块位移为x 1=vt 12=1 m传送带位移为x 2=v 0+v t 12=4 m故滑块相对传送带的位移Δx =x 2-x 1=3 m(2)共速之后,设滑块与传送带一起减速,则滑块与传送带间的静摩擦力为F f ,有:F f =ma =4 N>μmg =2 N ,故滑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滑块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仍为a 1. 滑块减速时间为t 2,有:t 2=0-v -a 1=1 s ,故:t =t 1+t 2=2 s.解题方略1.“滑块—木板模型”类问题中,滑动摩擦力的分析方法与传送带类似,但这类问题比传送带类问题更复杂,因为木板往往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处理此类物体匀变速运动问题要注意从速度、位移、时间等角度,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2.要使滑块不从木板的末端掉下来的临界条件是滑块到达木板末端时的速度与木板的速度恰好相等.例4如图8所示,有两个高低不同的水平面,高水平面光滑,低水平面粗糙.一质量为5 kg、长度为2 m的长木板靠在低水平面边缘A点,其表面恰好与高水平面平齐,长木板与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5,一质量为1 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静止放置,距A点距离为3 m,现用大小为6 N、水平向右的外力拉滑块,当滑块运动到A点时撤去外力,滑块以此时的速度滑上长木板.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取g=10 m/s2.求:图8(1)滑块滑动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滑动到长木板上时,滑块和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3)通过计算说明滑块能否从长木板的右端滑出.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2=2aL0联立方程代入数据解得:v=6 m/s其中m、F分别为滑块的质量和受到的拉力,a是滑块的加速度,v即是滑块滑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L0是滑块在高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对滑块有:μ1mg=ma1代入数据解得:a1=5 m/s2对长木板有:μ1mg-μ2(m+M)g=Ma2,代入数据解得:a2=0.4 m/s2.其中M为长木板的质量,a1、a2分别是此过程中滑块和长木板的加速度,μ1、μ2分别是滑块与长木板间和长木板与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设滑块滑不出长木板,从滑块滑上长木板到两者相对静止所用时间为t则:v-a1t=a2t代入数据解得:t =109s ,则此过程中滑块的位移为:x 1=vt -12a 1t 2长木板的位移为:x 2=12a 2t 2x 1-x 2=103m>L式中L =2 m 为长木板的长度,所以滑块能滑出长木板右端. 答案 (1)6 m/s (2)5 m/s 20.4 m/s 2(3)能预测7 (多选)如图9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 .木板B 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B 的加速度a ,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 -F 图象,g 取10 m/s 2,则( )图9A.滑块A 的质量为4 kgB.木板B 的质量为1 kgC.当F =10 N 时木板B 的加速度为4 m/s 2D.滑块A 与木板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答案 BC解析 由图知,当F =8 N 时,加速度为:a =2 m/s 2,对整体分析: F =(m A +m B )a ,解得:m A +m B =4 kg ,当F 大于8 N 时,A 、B 发生相对滑动,对B 有:a =F -μm A g m B =1m B F -μm A gm B,由图示图象可知,图线的斜率:k =1m B =Δa ΔF =28-6=1,解得:m B =1 kg ,滑块A 的质量为:m A =3 kg.当a =0时,F =6 N ,代入解得 μ=0.2,故A 、D 错误,B 正确;根据F =10 N>8N 时,滑块与木板相对滑动,B 的加速度为:a B =a =F -μm A g m B =1m B F -μm A m B g =(11×10-0.2×301) m/s 2=4 m/s 2.故C 正确.预测8 如图10所示,在足够高的光滑水平台面上静置一质量为3 kg 的长木板A ,A 右端用轻绳绕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质量为1 kg 的物体B 连接,木板A 的右端与滑轮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当B 从静止开始下落距离0.8 m 时,在木板A 的右端轻放一质量为1 kg 的小铁块C (可视为质点),最终C 恰好未从木板A 上滑落.A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 =x 10 m/s 2.求:图10(1)在木板上放小铁块前瞬间木板的速度大小; (2)木板A 的长度l . 答案 (1)2 m/s (2)0.8 m解析 (1)在木板上放小铁块前,把A 、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 B g =(m A +m B )a 1v 21=2a 1h解得:v 1=2 m/s.(2)在木板上放小铁块后,取向右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对小铁块有:μm C g =m C a 2 得a 2=4 m/s 2对木板有:m B g -μm C g =(m A +m B )a 3 得a 3=1.5 m/s 2由题意知,小铁块滑到木板左端时,小铁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 则有a 2t =v 1+a 3t 解得:t =0.8 s 由运动学公式可知:l =v 1t +12a 3t 2-12a 2t 2解得:l =0.8 m.专题强化练1.动车组是由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和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拖车)编在一起组成的,如图1所示.一工作人员站在车外进行观测,发现某动车组连续两节经过他的时间依次为5 s 和4 s ,若动车组可看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每节车厢的长度为30 m ,则该动车组的加速度约为( )图1A.0.17 m/s 2B.0.30 m/s 2C.0.33 m/s 2D.0.38 m/s 2答案 C解析 由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对两节车厢有60=v 0×(5+4)+12a (5+4)2对第一节车厢,30=v 0×5+12a ·52联立解得a ≈0.33 m/s 2,故选项C 正确.2.(多选)(2016·全国乙卷·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 图象如图2所示.已知两车在t =3 s 时并排行驶,则( )图2A.在t =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 s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答案 BD解析 根据vt 图,甲、乙都沿正方向运动.t =3 s 时,甲、乙相遇,此时v 甲=30 m/s ,v乙=25 m/s ,由位移和vt 图线所围面积对应关系知,0~3 s 内甲车位移x 甲=12×3×30 m=45 m ,乙车位移x 乙=12×3×(10+25) m =52.5 m.故t =0时,甲、乙相距Δx 1=x 乙-x甲=7.5 m ,即甲在乙前方7.5 m ,B 选项正确;0~1 s 内,x 甲′=12×1×10 m=5 m ,x 乙′=12×1×(10+15) m =12.5 m ,Δx 2=x 乙′-x 甲′=7.5 m =Δx 1,说明甲、乙第一次相遇,A 、C 错误;甲、乙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为x =x 甲-x 甲′=45 m -5 m =40 m ,所以D 选项正确.3.近来,“中国式过马路”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行人过马路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而红绿灯的时间设置也必须考虑到行人的安全.假设行人过马路时看到红灯转绿灯时反应时间为0.2 s ,设行人先做匀加速运动,经过1 s 速度达到了最大值1.5 m/s ,然后以这一速度匀速通过马路,已知马路的宽度为40 m ,行人沿直线垂直马路在斑马线上行走,则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该路口的行人绿灯设置的最短时间为( ) A.10 s B.20 s C.28 s D.40 s 答案 C解析 人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 1=v m 2t 1=1.52×1 m=0.75 m ,匀速运动的位移x 2=40-x 1=39.25 m ,时间t 2=x 2v m≈26.2 s.绿灯设置的最短时间t =Δt +t 1+t 2=(0.2+1+26.2) s =27.4 s ,接近28 s.4.(多选)如图3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以1 m/s 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 m ,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0°.现有两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 、B 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 m/s 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下滑相同距离内物块A 、B 机械能的变化一定不相同B.下滑相同时间内物块A 、B 机械能的变化一定相同C.物块A 、B 一定不能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D.物块A 、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相同 答案 AC解析 因为mg sin 30°=12mg <μmg cos 30°=3310mg ,所以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滑相同距离内摩擦力做功不同,物块A 、B 机械能的变化一定不相同,A 正确,B 错误;如果都能到达底端,则位移相同,一个匀速运动,一个匀减速运动,所以物块A 、B 一定不能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C 正确;由于A 相对传送带静止,所以在传送带上的划痕为零,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相对传送带的划痕不为零,故D 错误.5.(多选)如图4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v 0的速度顺时针传送,其右端与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轻放在传送带最左端,已知物块的质量为m ,若物块经传送带与斜面的连接处无能量损失,则( )图4A.物块在第一次冲上斜面前,一定一直做加速运动B.物块不可能从传送带的左端滑落C.物块不可能回到出发点D.物块的最大机械能不可能大于12mv 2答案 BD解析 设传送带的长度为L ,物块运动的过程中,物块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 =v202a,若x ≥L ,则物块在第一次冲上斜面前,一定一直做加速运动;若x <L ,则物块先加速后匀速.故A 错误;若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加速运动,则返回的过程中物块一直做减速运动,由于两个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相等的,可知物块将能够恰好返回出发点,但不可能从传送带的左端滑落.故B 正确,C 错误;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传送带的摩擦力对物块做功,所以物块的速度不可能大于v 0,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不增加.所以滑块的最大机械能不可能大于12mv 20.故D 正确.故选B 、D.6.放在足够长的木板上的物体A 和B 由同种材料制成,且表面粗糙程度一样,现随长木板以速度v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5所示.某时刻木板突然停止运动,已知m A >m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若木板光滑,由于A 的惯性较大,所以A 、B 一定会相撞B.若木板粗糙,由于A 的动能较大,所以A 、B 一定会相撞C.若木板粗糙,由于A 所受的摩擦力较大,所以A 比B 先停下来D.无论木板是否光滑,A 、B 间的相对距离保持不变答案 D解析 若木板光滑,A 、B 在水平面上不受力,由于物体具有惯性,则A 、B 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相对静止;若木板粗糙,尽管两物体的质量不同,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同,但其加速度为a =μmgm=μg ,与质量无关,故两物体将有相同的加速度,任意时刻有相同的速度.保持相对静止.故D 正确,A 、B 、C 错误.7. 2015年12月10日,百度宣布,其无人驾驶汽车已完成国内首次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1)如图6所示,无人驾驶汽车车头装有一个激光雷达,就像车辆的“鼻子”,随时“嗅”着前方80 m 范围内车辆和行人的“气息”.若无人驾驶汽车在某路段刹车时的加速度为3.6 m/s 2,为不撞上前方静止的障碍物,汽车在该路段匀速行驶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图6(2)若一辆有人驾驶的汽车在该无人驾驶汽车后30 m 处,两车都以20 m/s 的速度行驶,当前方无人驾驶汽车以3.6 m/s 2的加速度刹车1.4 s 后,后方汽车驾驶员立即以5.0 m/s 2的加速度刹车.试通过计算判断两车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会发生追尾事故? 答案 (1)24 m/s (2)不会解析 (1)对无人驾驶汽车,由运动学公式有 -2ax =0-v 2①代入数据解得v 0=24 m/s(2)设有人驾驶汽车刹车后经过t 2时间与无人驾驶汽车的速度相同,此时的速度为v 该过程无人驾驶汽车刹车时间为t 2+t 1,其中t 1=1.4 s 对无人驾驶汽车v =v 0-a (t 2+t 1)② 对有人驾驶汽车v =v 0-a ′t 2③联立②③式得t 2=3.6 s ,v =2 m/s 又x 无=v 0+v2(t 2+t 1) ④x 有=v 0+v 2t 2+v 0t 1⑤ Δx =x 有-x 无⑥联立④⑤⑥,代入数据解得Δx =12.6 m<30 m ,即两车不会相撞.8.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7甲所示.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 0=4 m/s 的速度沿倾角θ=30°的斜面上滑紧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v -t 图线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求:图7(1)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a 1; (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 . 答案 (1)8 m/s 2(2)0.35 (3)2 m/s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木块经0.5 s 滑至最高点,由加速度定义式a =ΔvΔt有: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a 1=v 0Δt 1=40.5m/s 2=8 m/s 2(2)上滑过程中木块沿斜面向下受重力的分力、摩擦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得上滑过程中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1 代入数据得:μ≈0.35.(3)下滑的距离等于上滑的距离:x =v 202a 1=422×8m =1 m下滑过程中摩擦力方向变为沿斜面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得: 下滑过程中:mg sin θ-μmg cos θ=ma 2 解得:a 2≈2 m/s 2下滑至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2a 2x 联立解得:v =2 m/s.9.如图8所示,质量m =1 kg 的物块A 放在质量M =4 kg 木板B 的左端,起初A 、B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 作用在木板B 上,已知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4,地面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10 m/s 2.求:图8(1)能使A 、B 发生相对滑动的F 的最小值;(2)若F =30 N ,作用1 s 后撤去,要想A 不从B 上滑落,则木板至少多长;从开始到A 、B 均静止,A 的总位移是多少. 答案 (1)25 N (2)0.75 m 14.4 m解析 (1)对于A ,最大加速度由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决定,即μ1mg =ma m ,a m =4 m/s 2 对A 、B 整体,F min -μ2(M +m )g =(M +m )a m 得F min =25 N(2)设F 作用在B 上时A 、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撤掉F 时速度分别为v 1、v 2,撤去外力F 后加速度分别为a 1′、a 2′,A 、B 共同运动时速度为v 3,加速度为a 3,对于A ,μ1mg =ma 1,a 1=4 m/s 2,v 1=a 1t 1=4 m/s对于B ,F -μ1mg -μ2(M +m )g =Ma 2,a 2=5.25 m/s 2,v 2=a 2t 1=5.25 m/s 撤去外力,a 1′=a 1=4 m/s 2,a 2′=μ1mg +μ2M +m gM=2.25 m/s 2经过t 2时间后A 、B 速度相等v 1+a 1′t 2=v 2-a 2′t 2,解得t 2=0.2 s 共同速度v 3=v 1+a 1′t 2=4.8 m/s从开始到A 、B 相对静止时,A 、B 的相对位移即为木板最短的长度LL =x B -x A =v 222a 2-v 23-v 222a 2′-12a 1(t 1+t 2)2=0.75 mA 、B 速度相等后共同在水平面上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 3=μ2g =1 m/s 2从v 3至最终静止位移为x =v232a 3=11.52 m所以A 的总位移为x A 总=x A +x =14.4 m.。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增分提能攻略 注重方法与技巧 抢取高分有策略1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增分提能攻略 注重方法与技巧 抢取高分有策略1

第二步注重方法与技巧抢取高分有策略——高考必考的题型及突破技法一、选择题——把握好选择题做到零失分1. 选择题中的高频考点(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受力分析)(二) 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运动图象)(三) 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四) 万有引力与航天(五) 功和能(六) 电场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七) 磁场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八)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九) 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十) 电磁感应规律及应用(十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变压器原理2. 应试选择题的原则【小题快做】在应试时,对选择题要把握两个主要原则:第一,由简至难,一道题的用时一般不超过2分钟,没有思路的尽快跳过,以保证做题速度;第二,多选题不把握的选项不选,宁可没选全扣些分,也不要因选错而全扣。

【小题巧做】高考物理选择题平均每道题解答时间应控制在2分钟以内。

选择题解答要做到既快又准,除了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等常规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非常规“巧解”方法。

解题陷困受阻时更要切记不可一味蛮做,要针对题目的特性“不择手段”,千方百计达到快捷解题的目的。

解答好选择题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要对基本物理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

解答时要根据题意准确、熟练地应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审题,抓住题干正确理解选项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物理含义,找出物理过程的临界状态、临界条件。

还要注意题目要求选择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2)每一个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正确答案,当某一选项不能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要错选。

(3)检查答案是否合理,与题意是否相符。

【技法阐释】解答时通过阅读和观察,利用题干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和设置的条件,界定试题考查的范围和意图,选准看问题的视角,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规律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转变”或推理的简单题目。

2024年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备考建议及策略

2024年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备考建议及策略

2024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策略一、梳理知识体系在二轮复习中,首先需要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由于一轮复习已经对知识点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和整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画思维导图: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类,形成知识框架。

2. 对比记忆:对于相似或相关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加深理解和记忆。

3. 知识迁移: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迁移,形成知识网络。

二、强化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因此强化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同学们采用以下策略:1. 回归课本:重新阅读课本,加深对基础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做基础题:做一些基础题目,加强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3. 总结归纳: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笔记和资料。

三、提高解题能力解题能力是高考考察的重点之一,因此提高解题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建议同学们采用以下策略:1. 多做题:通过多做题,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2. 总结解题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总结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3. 讨论交流:与同学、老师或家长讨论交流,分享解题心得和经验,拓展思路和方法。

四、重视实验操作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操作对于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非常重要。

建议同学们采用以下策略:1. 复习实验:重新复习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等,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2. 动手操作:如果有条件,尽量自己动手操作一些重要的实验,提高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3. 实验题练习:对于实验相关的题目进行专项练习,提高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五、反思与总结反思与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建议同学们采用以下策略:1. 每日反思:每天复习结束后,花一些时间反思当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找出不足并改进。

2. 每周总结:每周结束后,对本周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学习规律和方法。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知识总结与高频考点突破 力与物体的平衡(原卷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知识总结与高频考点突破  力与物体的平衡(原卷版)

专题1 力与物体的平衡1.必须牢记的概念、公式、定律(1)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及推论.(3)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2.必须掌握的三类问题(1)圆周运动问题.(2)平抛运动问题.(3)卫星运行及其变轨问题.3.必须明确的五个易错易混点(1)v -t 图象、x -t 图象都表示直线运动规律.(2)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及大小的计算方法.(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和力的合成与分解.(4)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中绳模型与杆模型在最高点时的临界条件.(5)双星系统的轨道半径与天体间距离的区别.知识点一、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1.平衡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2.平衡条件F 合=0或⎩⎪⎨⎪⎧F x =0F y =0. 3.利用整体、隔离思维法对物体受力分析4.注意问题(1)在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恰当的选取研究对象,运用整体思维法和隔离思维法时一定要区分好内力和外力.(2)解决问题时通常需要交叉应用隔离、整体思维法.(3)对两个以上的物体叠加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般先采用整体思维法后用隔离思维法,即“先整体,后隔离”.知识点二、共点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1.动态平衡物体在缓慢移动过程中,可认为其速度、加速度均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共点力平衡的重要推论(1)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共点力平衡,某一个力(或其中某几个力的合力)与其余力的合力等大反向.(2)同一平面上的三个不平行的力平衡,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且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可以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3.妙解动态平衡问题的两种典型方法:。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 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第1讲 力学中的曲线运动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  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第1讲 力学中的曲线运动

拾躲市安息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三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应考策略] 熟练掌握平抛、圆周运动的规律,对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的组合问题,要善于由转折点的速度进行突破;熟悉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两条思路;灵活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问题;对带电粒子在磁场内的匀速圆周运动问题,掌握找圆心、求半径的方法.第1讲力学中的曲线运动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共线时,物体做曲线运动.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性和等效性.2.平抛运动(1)规律:v x=v0,v y=gt,x=v0t,y=12gt 2.(2)推论: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①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②设在任意时刻瞬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φ,则有tan θ=2tan φ.3.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两种临界问题(1)绳固定,物体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gR.(2)杆固定,物体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0.1.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速度关系通常利用动能定理来建立联系,然后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动力学分析.2.对于平抛或类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组合的问题,应用合成与分解的思想分析这两种运动转折点的速度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方略解决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一般思路(1)明确合运动或分运动的运动性质.(2)确定合运动是在哪两个方向上的合成或分解.(3)找出各个方向上已知的物理量(速度、位移、加速度等).(4)运用力与速度的关系或矢量的运算法则进行分析求解.例1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同时人顶着直杆以速度v0水平向右匀速移动,经过时间t,猴子沿杆向上移动的高度为h,人顶杆沿水平地面移动的距离为x,如图1所示.关于猴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相对地面的运动轨迹为直线B.相对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t时刻猴子速度的大小为v0+atD.t 时间内猴子的位移大小为x2+h2解析猴子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的合成,知合速度与合加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猴子运动的轨迹为曲线.故A错误;猴子在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为0,在竖直方向上有恒定的加速度,根据运动的合成,知猴子做曲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B错误;t时刻猴子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速度为v0,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为at,所以合速度v=v20+at2.故C错误.在t时间内猴子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分别为x和h,根据运动的合成,知合位移s=x2+h2.故D正确.答案D预测1 如图2所示,一卫星经过赤道上空时速度方向与赤道平面夹角为60°,速度大小为v=1.55×103 m/s.此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Δv,使该卫星变轨进入赤道平面内.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Δv的最小值和方向为( )图2A.Δv约为1.3×103 m/s,方向东偏南30°B.Δv约为1.3×103 m/s,方向正南方向C.Δv约为2.7×103 m/s,方向东偏南30°D.Δv约为0.8×103 m/s,方向正南方向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可看成卫星一个分速度方向与赤道平面夹角为60°,速度大小为v=1.55×103 m/s.另一速度即为附加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结合几何关系,则当附加速度垂直合速度时,附加速度达到最小值,如图所示.附加速度的方向为正南方向,根据三角知识,大小为:Δv=v sin 60°=1.55×103×32m/s≈1.3×103 m/s,故B正确,A、C、D错误.预测2 如图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0向右运动,运动中要穿过一段有水平向北的风带ab,经过风带时风会给小球一个向北的水平恒力,其余区域无风力,则小球过风带及过后的轨迹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v0向右运动,给小球一个向北的水平恒力,根据曲线运动条件,结合运动轨迹偏向加速度的方向,故B正确,A、C、D错误.例2(2016·浙江理综·23)在真空环境内探测微粒在重力场中能量的简化装置如图3所示.P 是个微粒源,能持续水平向右发射质量相同、初速度不同的微粒.高度为h 的探测屏AB 竖直放置,离P 点的水平距离为L ,上端A 与P点的高度差也为h .图3(1)若微粒打在探测屏AB 的中点,求微粒在空中飞行的时间;(2)求能被屏探测到的微粒的初速度范围;(3)若打在探测屏A 、B 两点的微粒的动能相等,求L 与h 的关系. 解析 (1)打在AB 中点的微粒 32h =12gt2①解得t =3hg②(2)打在B 点的微粒 v 1=L t 1;2h =12gt 21③ v 1=Lg4h④同理,打在A 点的微粒初速度v 2=Lg2h⑤ 微粒初速度范围Lg4h ≤v ≤L g 2h⑥ (3)由能量关系12mv 22+mgh =12mv 21+2mgh ⑦ 代入④⑤式得L =22h .答案 (1)3hg(2)Lg4h ≤v ≤L g2h(3)L =22h 预测3 如图4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段圆弧MN ,小球从圆心O 处水平抛出.若初速度为v a ,将落在圆弧上的a 点;若初速度为v b ,将落在圆弧上的b 点.已知Oa 、Ob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4A.v a v b =sin αsin βB.v a v b =cos βcos αC.v a v b =cos βcos α·sin αsin β D.v a v b =sin αsin β·cos βcos α答案 D解析 对a ,根据R cos α=12gt 21得,t 1=2R cos αg,则v a =R sin αt 1=R sin αg2R cos α,对b ,根据R cos β=12gt 22得,t 2=2R cos βg,则v b =R sin βt=R sinβg2R cos β,解得v a v b =sin αsin β·cos βcos α.预测4 如图5所示,P 、Q 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一段内壁光滑弯管的两端,P 、Q 间的水平距离为d .直径略小于弯管内径的小球以速度v 0从P 端水平射入弯管,从Q 端射出,在穿过弯管的整个过程中小球与弯管无挤压.若小球从静止开始由P 端滑入弯管,经时间t 恰好以速度v 0从Q 端射出.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那么( )图5A.v 0<gdB.v 0=2gdC.t =dg D.t >d g答案 D解析 设P 、Q 的竖直高度为h ,由题意知,第二次运动重力做功等于小球动能的增加量,由此可知第一次运动竖直方向的末速度大小等于初速度大小,且P 、Q 的竖直高度为h =d2,据平抛运动特点得v 0=dg ,A 、B 选项都错误.小球第一次从P 运动至Q 的时间t 1=dg,第二次运动竖直方向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所以t >dg,D 选项正确. 解题方略1.解决圆周运动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向心力的来源,确定圆心以及半径.(2)列出正确的动力学方程F =m v 2r =mrω2=mωv =mr 4π2T2.2.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速度通常利用动能定理来建立联系,然后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动力学分析.例3 (多选)(2016·浙江理综·20)如图6所示为赛车场的一个水平“梨形”赛道,两个弯道分别为半径R =90 m 的大圆弧和r =40 m 的小圆弧,直道与弯道相切.大、小圆弧圆心O 、O ′距离L =100 m.赛车沿弯道路线行驶时,路面对轮胎的最大径向静摩擦力是赛车重力的2.25倍,假设赛车在直道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弯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要使赛车不打滑,绕赛道一圈时间最短(发动机功率足够大,重力加速度g =10 m/s 2,π=3.14),则赛车( ) 图6A.在绕过小圆弧弯道后加速B.在大圆弧弯道上的速率为45 m/sC.在直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5.63 m/s 2D.通过小圆弧弯道的时间为5.58 s解析 在弯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根据径向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得,kmg =m v2m r,当弯道半径一定时,在弯道上的最大速率是一定的,且在大弯道上的最大速率大于小弯道上的最大速率,故要想时间最短,可在绕过小圆弧弯道后加速,选项A 正确;在大圆弧弯道上的速率为v m R =kgR = 2.25×10×90 m/s =45 m/s ,选项B 正确;直道的长度为x =L 2-R -r2=50 3 m ,在小弯道上的最大速率为:v m r =kgr = 2.25×10×40 m/s =30 m/s ,在直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2m R -v 2m r 2x =452-3022×503m/s 2≈6.50 m/s 2,选项C 错误;由几何关系可知,小圆弧轨道的长度为2πr3,通过小圆弧弯道的时间为t =2πr 3v m r =2×3.14×403×30 s≈2.80 s,选项D 错误.答案 AB预测5 (2016·全国甲卷·16)小球P 和Q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 球的质量大于Q 球的质量,悬挂P 球的绳比悬挂Q 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7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 图7A.P 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 球的速度B.P 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 球的动能C.P 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 球所受绳的拉力D.P 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 球的向心加速度答案 C解析 小球从水平位置摆动至最低点,由动能定理得,mgL =12mv 2,解得v =2gL ,因L P <L Q ,故v P <v Q ,选项A 错误;因为E k =mgL ,又m P >m Q ,则两小球的动能大小无法比较,选项B 错误;对小球在最低点受力分析得,F T -mg =m v 2L ,可得F T =3mg ,选项C 正确;由a =v 2L=2g 可知,两球的向心加速度相等,选项D 错误.预测6 如图8所示,一个圆形框架以竖直的直径为转轴匀速转动.在框架上套着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 、B ,小球A 、B 到竖直转轴的距离相等,它们与圆形框架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8A.小球A 受到的合力小于小球B 受到的合力B.小球A 与框架间可能没有摩擦力C.小球B 与框架间可能没有摩擦力D.圆形框架以更大的角速度转动,小球B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答案 C解析 由于合力提供向心力,依据向心力表达式F =mrω2,已知两球质量、半径和角速度都相同,可知向心力相同,即合力相同,故A 错误;小球A 受到的重力和弹力的合力不可能垂直指向OO′轴,故一定存在摩擦力,而B球的重力和弹力的合力可能垂直指向OO′轴,故B球所受摩擦力可能为零,故B错误,C正确;由于不知道B是否受到摩擦力,故而无法判定圆形框架以更大的角速度转动,小球B受到的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故D错误.例4如图9所示,半径R=0.5 m 的光滑圆弧轨道ABC与足够长的粗糙轨道CD在C处平滑连接,O为圆弧轨道ABC的圆心,B点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半径OA、OC与OB的夹角分别为53°和37°.将一个质量m=0.5 kg的物体(视为质点)从A点左侧高为h=0.8 m处的P点水平抛出,恰从A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已知物体与轨道CD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图9(1)物体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v0;(2)物体经过B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F N;(3)物体在轨道CD上运动的距离x.(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平抛运动规律知:v2y=2gh竖直分速度v y=2gh=4 m/s初速度v0=v y tan 37°=3 m/s.(2)从P点至B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有mg(h+R-R cos 53°)=12mv2B-12mv20经过B点时,由向心力公式有F N′-mg=mv2BR代入数据解得F N′=34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F N=34 N.(3)因μmg cos 37°>mg sin 37°,物体沿轨道CD向上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不会下滑.从B点到上滑至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mgR(1-cos 37°)-(mg sin 37°+μmg cos 37°)x=0-12mv2B代入数据可解得x=135124m≈1.09 m.答案(1)3 m/s (2)34 N (3)1.09 m预测7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ABCD,其A点与圆心等高,D点为轨道的最高点,DB为竖直线,AC为水平线,AE为水平面,如图10所示.今使小球自A点正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且从A点进入圆弧轨道运动,只要适当调节释放点的高度,总能使球通过最高点D,则小球通过D点后( )图10A.一定会落到水平面AE上B.一定会再次落到圆弧轨道上C.可能会再次落到圆弧轨道上D.不能确定 答案 A解析 如果小球恰能通过最高点D ,根据mg =m v 2DR,得v D =gR ,知小球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gR .根据R =12gt 2得:t =2R g.则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x =gR ·2Rg=2R .知小球一定落在水平面AE 上.故A 正确,B 、C 、D 错误.预测8 如图11所示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ABCD ,其中ABC 部分是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AC 是圆的直径),CD 部分是水平轨道.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沿水平方向进入轨道,通过最高点A 时速度大小v A =2gR ,之后离开A 点,最终落在水平轨道上.小球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 取10 m/s 2.求: 图11(1)小球落地点与C 点间的水平距离; (2)小球落地时的速度方向;(3)小球在A 点时轨道对小球的压力.答案 (1)4R (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3)3mg ,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 (1)小球离开A 点后做平抛运动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2R =12gt 2解得小球运动时间t = 2R gx =v A t解得小球落地点与C 点间的水平距离x =4R(2)设小球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tan θ=gtv A解得θ=45°(3)设小球在A 点时轨道对小球的压力为F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N +mg =m v2A R解得:F N =3mg ,方向竖直向下.专题强化练1.如图1所示,帆板在海面上以速度v 朝正西方向运动,帆船以速度v 朝正北方向航行,以帆板为参照物( )图1A.帆船朝正东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B.帆船朝正西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C.帆船朝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D.帆船朝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答案D解析以帆板为参照物,即把帆板看做静止,则帆船相对于帆板有向东的速度v及向北的速度v;由矢量合成可知,二者的合速度v合=2v,方向北偏东45°.2.如图2所示,某轮渡站两岸的码头A和B正对,轮渡沿直线往返于两码头之间,已知水流速度恒定且小于船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往返所用的时间不相等B.往返时船头均应垂直河岸航行C.往返时船头均应适当偏向上游D.从A驶往B,船头应适当偏向上游,返回时船头应适当偏向下游答案C解析根据矢量的合成法则,及各自速度恒定,那么它们的合速度也确定,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也相等,故A错误;从A到B,合速度方向垂直于河岸,水流速度水平向右,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则船头的方向偏向上游一侧.从B到A,合速度的方向仍然垂直于河岸,水流速度水平向右,船头的方向仍然偏向上游一侧.故C正确,B、D错误.3.如图3所示,在斜面顶端A以速度v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1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P;若在A点以速度2v水平抛出小球,经过时间t2完成平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3A.t2>2t1B.t2=2t1C.t2<2t1D.落在B点答案C解析在斜面顶端A以速度v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1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P,有tan θ=12gt21vt1,解得t1=2v tan θg,水平位移x=vt1=2v2tan θg,初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若还落在斜面上,水平位移应该变为原来的4倍,可知在A点以速度2v水平抛出小球,小球将落在水平面上.可知两球下降的高度之比为1∶2,根据t=2hg知,t1∶t2=1∶2,则t2<2t1.4.从A点斜向上抛出一个小球,曲线ABCD是小球运动的一段轨迹.建立如图4所示的正交坐标系xOy,x轴沿水平方向,轨迹上三个点的坐标分别为A(-L,0)、C (L,0),D (2L,3L ),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轨迹与y 轴的交点B 的坐标为( )图4A.(0,L2)B.(0,-L )C.(0,-3L2)D.(0,-2L )答案 B解析 由函数图象可知,轨迹为二次函数,过点(-L,0)和(L,0),设函数解析式y =-a (x -L )(x +L )将(2L,3L )代入方程,解得a =-1Ly =1L(x -L )(x +L ),将x =0代入得y =-L .5.如图5所示,正方体空心框架ABCD -A 1B 1C 1D 1下表面在水平地面上,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顶点A 在∠BAD 所在范围内(包括边界)沿不同的水平方向分别抛出,落点都在△B 1C 1D 1平面内(包括边界).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重力势能参考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A.小球初速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2B.落在C 1点的小球,运动时间最长C.落在B 1D 1线段上的小球,落地时机械能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2D.轨迹与AC 1线段相交的小球,在交点处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答案 D解析 由h =12gt 2得t =2hg,下落高度相同,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故B 错误;小球落在A 1C 1线段中点时水平位移最小,落在C 1时水平位移最大,水平位移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2,由x =v 0t ,t 相等得小球初速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2,故A 错误;落在B 1D 1线段中点的小球,落地时机械能最小,落在B 1D 1线段上D 1或B 1的小球,落地时机械能最大.设落在B 1D 1线段中点的小球初速度为v 1,水平位移为x 1.落在B 1D 1线段上D 1或B 1的小球初速度为v 2,水平位移为x 2.由几何关系有 x 1∶x 2=1∶2,由x =v 0t ,得:v 1∶v 2=1∶2,落地时机械能等于抛出时的机械能,分别为:E 1=mgh +12mv 21,E 2=mgh +12mv 22,可知落地时机械能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不等于1∶2.故C 错误.设AC 1的倾角为α,轨迹与AC 1线段相交的小球,在交点处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有 tan α=y x =12gt 2v 0t =gt 2v 0,tan θ=gtv 0,则 tan θ=2tan α,可知θ一定,则轨迹与AC 1线段相交的小球,在交点处的速度方向都相同,故D 正确. 6.(多选)如图6所示,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顶端有甲、乙两个小球,甲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乙以初速度 v 0 沿斜面运动,甲、乙落地时,末速度方向相互垂直,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图6A.斜面的高度为8v 29gB.甲球落地时间为3v 04gC.乙球落地时间为20v 09gD.乙球落地速度大小为7v 03答案 AC解析 甲、乙落地时,末速度方向相互垂直,则甲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则v y =v 0tan 53°=43v 0,斜面的高度h =v 2y2g =8v 209g,故A 正确;甲球落地的时间t 甲=v y g =4v 03g ,故B 错误;乙球下滑的加速度a =g sin 37°=35g ,下滑的距离x =hsin 37°,根据x =12at 2乙,联立解得t 乙=20v 09g ,乙球落地的速度v =at 乙=4v 03,故C 正确,D 错误.7.如图7所示,“伦敦眼”(The London Eye)是世界上最大的观景摩天轮,仅次于南昌之星与新加坡观景轮.它总高度135米(443英尺),屹立于伦敦泰晤士河南畔的兰贝斯区.现假设摩天轮正绕中间的固定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对于坐在轮椅上观光的游客来说,正确的说法是( ) 图7A.因为摩天轮做匀速转动,所以游客受力平衡B.当摩天轮转到最高点时,游客处于失重状态C.因为摩天轮做匀速转动,所以游客的机械能守恒D.当摩天轮转到最低点时,座椅对游客的支持力小于所受的重力 答案 B解析 摩天轮做匀速转动,不是平衡状态.故A 错误;当摩天轮转到最高点时,游客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的方向向下,指向圆心,所以游客处于失重状态.故B 正确;摩天轮做匀速转动,所以游客的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是变化的,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C 错误;游客随摩天轮做匀速圆周运动,当摩天轮转到最低点时,游客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的方向向上,指向圆心,所以座椅对游客的支持力大于所受的重力.故D 错误.8.如图8所示,ABC 为在竖直平面内的金属半圆环,AC 连线水平,AB 为固定在A 、B 两点间的直的金属棒,在直棒上和半圆环的BC 部分分别套着两个相同的小圆环M 、N ,现让半圆环绕对称轴以角速度ω做匀速转动,半圆环的半径为R ,小圆环的质量均为m ,金属棒和半圆环均光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小圆环可视为质点,则M、N两圆环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 )图8A.gR2ω4-g 2B.g2-R2ω4gC.gg2-R2ω4D.R2ω4-g2g答案A解析M环做匀速圆周运动,则mg tan 45°=mv Mω,N环做匀速圆周运动,则mg tan θ=mv Nω,mg tan θ=mrω2,r=R sin θ,v N=rω=1ωR2ω4-g2,因此v Mv N=gR2ω4-g2,A项正确.9.如图9所示,有一陀螺其下部是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圆锥体、上部是高为h的圆柱体,其上表面半径为r,转动角速度为ω.现让旋转的陀螺以某水平速度从距水平地面高为H的光滑桌面上水平飞出后恰不与桌子边缘发生碰撞,陀螺从桌面水平飞出时,陀螺上各点中相对桌面的最大速度值为(已知运动中其转动轴一直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 )图9A.gr2B.gr2+ω2r2C.gr2+ωr D.rg2h+r+ωr答案C解析陀螺下部分高为h′=r,下落h′所用时间为t,则h′=12gt2.陀螺水平飞出的速度为v,则r=vt,解得v=gr2陀螺自转的线速度为v′=ωr,陀螺上的点当转动的线速度与陀螺的水平分速度的方向相同时,对应的速度最大,所以最大速度v=ωr+gr2,故C正确,A、B、D错误.10.如图10所示,竖直面内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形轨道与水平光滑轨道相切于D点.a、b、c三个相同的物体由水平部分分别向半圆形轨道滑去,最后重新落回到水平面上时的落点到切点D的距离依次为AD<2R,BD=2R,CD>2R.设三个物体离开半圆形轨道在空中飞行时间依次为t a、t b、t c,三个物体到达水平面的动能分别为E a、E b、E c,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图10A.E a=E bB.E c=E bC.t b=t cD.t a=t b答案C解析物体若从半圆形轨道最高点离开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有:2R =12gt 2,则得:t =2R g物体恰好到达半圆形轨道最高点时,有:mg =m v 2R,则通过半圆形轨道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为:v =gR所以物体从半圆形轨道最高点离开后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最小值为:x =vt =2R由题知:AD <2R ,BD =2R ,CD >2R ,说明b 、c 通过最高点做平抛运动,a 没有到达最高点,则知t b =t c =2Rg ,t a ≠t b =t c. 对于a 、b 两球,通过D 点时,a 的速度比b 的小,由机械能守恒可得:E a <E b . 对于b 、c 两球,由x =vt 知,t 相同,c 的水平位移大,通过圆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大,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E c >E b .11.一长l =0.8 m 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连接一质量m =0.1 kg 的小球,悬点O 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1 m.开始时小球处于A 点,此时轻绳拉直处于水平方向上,如图11所示.让小球从静止释放,当小球运动到B 点时,轻绳碰到悬点O 正下方一个固定的钉子P 时立刻断裂.不计轻绳断裂的能量损失,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图11(1)求当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2)绳断裂后球从B 点抛出并落在水平地面的C 点,求C 点与B 点之间的水平距离;(3)若x OP =0.6 m ,轻绳碰到钉子P 时绳中拉力达到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断裂,求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答案 (1)4 m/s (2)0.8 m (3)9 N解析 (1)设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v 2B =mgl解得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B =2gl =4 m/s(2)小球从B 点做平抛运动,由运动学规律得x =v B t y =H -l =12gt 2解得C 点与B 点之间的水平距离x =v B2H -lg=0.8 m(3)若轻绳碰到钉子时,轻绳拉力恰好达到最大值F m ,由圆周运动规律得F m -mg =m v 2Brr =l -x OP由以上各式解得F m=9 N.。

(全国通用)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增分攻略 注重方法与技巧 抢取高分有策略3

(全国通用)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增分攻略 注重方法与技巧 抢取高分有策略3

三、计算题——攻克计算题努力得高分1. 计算题中的高频考点力和运动(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功和能的关系、电磁感应的综合问题和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或复合场中的运动。

压轴题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带电粒子在磁场、电场或复合场中的运动,二是能量与运动的综合题,如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多过程的组合问题,一般会存在临界条件或隐含条件的分析。

2. 计算题解题技巧(1)过好审题关:通过“通读、细读、选读”抓住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在读题时不仅要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性条件,更要抓住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它们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描述,或是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

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

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

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例如题目中说“光滑的平面”,就表示“摩擦可忽略不计”;题目中说“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

(2)过好建模关:通过过程分析,画好情境示意图,对不同过程建立不同的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热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绝热变化等(这些过程的定量计算在某些省的高考中已不作要求)。

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电磁振荡、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做先变加速后匀速的运动等,而画出这些物理过程的示意图或画出关键情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是求解计算题的常规手段。

画好分析草图是审题的重要步骤,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和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可以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1力与运动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1力与运动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

第一部分专题一第1讲基础题——知识基础打牢1. (2022·浙江1月高考,3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电子秤上有一磁性玩具,玩具由哑铃状物件P和左端有玻璃挡板的凹形底座Q构成,其重量分别为G P和G Q.用手使P的左端与玻璃挡板靠近时,感受到P对手有靠向玻璃挡板的力,P与挡板接触后放开手,P处于“磁悬浮”状态(即P和Q的其余部分均不接触),P与Q间的磁力大小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Q对P的磁力大小等于G PB.P对Q的磁力方向竖直向下C.Q对电子秤的压力大小等于G Q+FD.电子秤对Q的支持力大小等于G P+G Q【解析】由题意可知,因手使P的左端与玻璃挡板靠近时,感受到P对手有靠向玻璃挡板的力,即Q对P有水平向左的磁力;P与挡板接触后放开手,P处于“磁悬浮”状态,则说明Q对P有竖直向上的磁力,则Q对P的磁力方向斜向左上方向,其磁力F大小大于G P,选项A、B错误;对PQ的整体受力分析,竖直方向电子秤对Q的支持力大小等于G P+G Q,即Q对电子秤的压力大小等于G P+G Q,选项C错误,D正确.2. (2022·福建龙岩一模)一台空调外机用两个三角形支架固定在竖直外墙上,如图所示,横梁AO水平,斜梁BO与横梁AO连接于O点,空调外机对横梁AO压力集中作用于O点,不计支架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横梁对O点的作用力沿AO方向B.斜梁对O点的作用力沿OB方向C.若换较长的斜梁,连接点O的位置不变,斜梁对O点的作用力增大D.若换较长的斜梁,连接点O的位置不变,斜梁对O点的作用力减小【解析】空调对横梁O点的压力竖直向下,则横梁对O点的作用力竖直向上,选项A错误;斜梁对O点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其合力方向不一定沿OB方向,选项B错误;以O点为研究对象,受到空调外机的压力、两根支架的作用力,受力如图所示:由受力图结合几何关系可得F1=Gcos θ,若把斜梁加长一点,仍保持点O的位置不变,横梁仍然水平,此时θ减小,cos θ增大,故F1将变小,故C错误,D正确.3.如图所示,质量m=0.15 kg、长度L=10 cm的金属棒ab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水平悬挂在匀强磁场中,弹簧劲度系数k=100 N/m,开关闭合,稳定后发现弹簧的伸长量均为Δx=1 cm,电流表的示数为5 A,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N端是电源正极B.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 T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左移,弹簧的长度变小D.仅使磁场反向,稳定后弹簧的伸长量为0.2 cm【解析】由于mg=1.5 N<2kΔx=2 N,故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下,根据受力分析,满足mg+BIL=2kΔx,可得B=1 T,B错误;根据左手定则,可知ab棒中电流方向由b指向a,故N端是电源正极,A正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左移,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流增大故形变量变大,弹簧的长度变大,C错误;仅使磁场反向,则mg=BIL+2kΔx′,可得Δx′=0.5 cm,D错误.4. (2022·湖南衡阳二模)如图所示,小球A、B的质量都为m,它们用三段轻绳分别连接在竖直墙壁上的M点和天花板上的N点,稳定时M A段水平,B N段与水平天花板的夹角为30°,轻绳AB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的值为( C )A.34B.35C.36D.38【解析】以A、B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则由平衡条件可得F B N=2mgsin 30°=4mg,隔离B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F B N sin 30°=mg+F AB sin θ,F B N cos 30°=F AB cos θ,联立解得tan θ=36,选项C正确.5. (2022·哈尔滨二模)如图所示,M、N两支架固定在高台边缘,钢绳两端连接到两个支架上等高的位置,钢绳的长度可通过固定在支架M上的电动机收放.某杂技演员(可视为质点)抓住套在钢绳上的滑环静止在高空,滑环可沿钢绳无摩擦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若启动电动机使钢绳缓慢缩短,钢绳拉力将不断减小B.若启动电动机使钢绳缓慢缩短,左侧钢绳拉力将增大,右侧钢绳拉力将减小C.若启动电动机使钢绳缓慢伸长,钢绳拉力将不断减小D.若启动电动机使钢绳缓慢伸长,演员运动的轨迹为偏向支架N一侧的曲线【解析】设滑环两侧钢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对杂技演员由平衡条件可得2T sinθ=mg,若启动电动机使钢绳缓慢缩短,则θ减小,两侧钢绳拉力将不断增大,若启动电动机使钢绳缓慢伸长,则θ增大,两侧钢绳拉力将不断减小,C正确,A、B错误;由于钢绳两端连接到两个支架上等高的位置,同一条钢绳上拉力大小处处相等,由对称性可知,滑环两侧钢绳与水平面的夹角总是相等,故启动电动机使钢绳缓慢伸长,演员运动的轨迹为竖直向下,若演员运动的轨迹偏向支架N一侧,滑环两侧的钢绳与水平面的夹角就不会相等,D错误.6. (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斜面,质量均为m 的A、B两物块放在斜面的等高处,A、B之间连接着一个轻质弹簧,其劲度系数为k,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与斜面均能保持静止.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两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斜面对A 、B 组成系统的静摩擦力的合力为0B .若将弹簧拿掉,物块有可能发生滑动C .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mg μ2cos 2θ-sin 2θkD .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mg μ2cos 2θ+sin 2θk【解析】 把A 、B 看成一个整体,斜面对A 、B 组成系统的静摩擦力的合力为f =2mg sin θ,所以A 错误;有弹簧时,对A 分析有f A =mg sin θ2+k Δx 2,若将弹簧拿掉,对A 则有f A ′=mg sin θ<f A ,所以若将弹簧拿掉,物块不可能发生滑动,所以B 错误;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时,物块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则mg sin θ2+k Δx 2=μmg cos θ,解得Δx =mg μ2cos 2θ-sin 2θk,所以C 正确,D 错误.故选C. 7. (2021·河南濮阳一中调研)如图所示,用绝缘细线把小球A 悬于O 点,静止时恰好与另一固定于O 点正下方的小球B 接触.现使两球带同种电荷,细线将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θ1,此时细线中的张力大小为T 1,库仑斥力为F 1;若增加两球的带电量,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将增大为θ2,此时细线中的张力大小为T 2,库仑斥力为F 2,则( B )A .T 1<T 2B .T 1=T 2C .F 1>F 2D .F 1=F 2【解析】 小球A 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重力mg 、悬线张力T 、库仑斥力F ,这三个力的合力为0.因此这三个力构成封闭的力的三角形,且正好与几何三角形O A′B 相似,则有:mg O B =T O A′=FA′B,因为O A′=O B,所以T=mg,即T与θ无关,则有T1=T2,而F与两球间距成正比A′B>AB,则F2>F1,故B正确,A、C、D错误.应用题——强化学以致用8. (2021·广东湛江二模)如图所示,某学生的水壶(含挂绳)挂在课桌边,图甲为实物图,图乙为简化图,O为挂钩,A、B等高且之间拴接挂绳,不计一切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挂绳对挂钩的作用力等于水壶的重力B.挂绳对水壶的作用力大于水壶的重力C.课桌对水壶的作用力大于水壶的重力D.课桌对水壶的作用力小于水壶的重力【解析】水壶的受力如图所示,(图中T表示两个绳子的拉力的合力),由图可知,挂绳对水壶的作用力T的竖直分量等于水壶的重力G,可知T>G,绳子对挂钩的作用力大小也是T,所以大于水壶的重力,A错误,B正确;课桌对水壶的作用力为T和F的合力,与水壶所受重力等大反向,故CD错误.故选B.9. (2022·山东济南一中期中)内燃机汽缸内的燃气推动活塞运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活塞质量为m,若活塞从汽缸的顶部向底部匀速运动过程中,气体对活塞的合力F大小恒定、方向向下,汽缸与活塞之间的摩擦可忽略,重力加速度为g.当连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汽缸壁对活塞的作用力大小为(F+mg)tan θB.汽缸壁对活塞的作用力大小为F+mgsin θC.长连杆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为(F+mg)cos θD .长连杆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为F sin θ【解析】 对活塞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N 1cos θ=F +mg ①N 1sin θ=N 2②联立①②解得汽缸壁对活塞的作用力大小为N 2=(F +mg )tan θ,长连杆对活塞的作用力大小为N 1=F +mg cos 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长连杆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为N ′1=N 1=F +mg cos θ,故A 正确,B 、C 、D 错误.故选A. 10. (多选)(2022·福建漳州二模)如图,直角支架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小球A 穿在竖直光滑杆上,横杆上固定一滑轮.将细绳一端系在A 上,另一端跨过滑轮系在小水桶B 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因桶底破损,里面有少许水缓慢渗漏下来.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在球A 缓慢下降过程中( AD )A .绳对球A 拉力的竖直分量保持不变B .竖直杆对球A 的弹力保持不变C .轴对滑轮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D .轴对滑轮的作用力越来越小【解析】 球A 缓慢下降,A 处于平衡状态,对A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T cos θ=m A g ,T sin θ=N 得N =m A g tan θ,所以绳对球A 拉力的竖直分量保持不变,θ减小,则N 减小,故A 正确,B 错误;以滑轮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可知轴对滑轮的作用力方向在两绳子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故C 错误;对滑轮由平衡条件可得2T cos θ2=T 1,其中T =m A g cos θ,则T 1=2m A g cos θcos θ2=2m A g 2cos 2θ2-1cos θ2=2m A g 2cos θ2-1cos θ2,θ减小,由数学知识可知,T 1变小,故D 正确.故选AD.11. (2021·山东潍坊二中高三期中)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为30°,轻绳一端固定于天花板,另一端通过两个滑轮与物块甲相连,动滑轮悬挂物块乙后,甲、乙保持静止,此时动滑轮两边轻绳的夹角为120°.已知甲的质量为m ,甲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6,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不计滑轮的质量及轻绳与滑轮的摩擦,则乙的质量可能为( B ) A.16m B .12m C .m D .2m【解析】 当甲恰好不下滑时,对甲T 1+μmg cos θ=mg sin θ,解得T 1=14mg ,对乙,根据平衡条件2T 1cos 60°=m 1′g ,解得m 1′=14m ,当甲恰好不上滑时,对甲T 2=μmg cos θ+mg sin θ,解得T 2=34mg ,对乙,根据平衡条件2T 2cos 60°=m 2′g ,解得m 2′=34m ,故乙的质量取值范围为14m ≤m ′≤34m ,故选B. 12. (2021·湖北武汉实验中学高三期中)如图所示,衣服悬挂在不可伸长的轻绳上,衣架的挂钩是光滑的,轻绳的两端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 、B 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保持A 端位置不变,将B 端分别移动到B 1、B 2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B 端移到B 1,绳子张力变大B .B 端移到B 1,绳子张力变小C .B 端移到B 2,绳子张力变大D .B 端移到B 2,绳子张力不变【解析】 设绳子间的夹角为2θ,绳子总长为L ,两杆间距离为d ,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有L 1sin θ+L 2sin θ=d ,得sin θ=dL 1+L 2=d L.当B 端移到B 1位置或B 2位置时,d 、L都不变,则θ也不变;由平衡条件可知2F cosθ=mg,解得F=mg2cos θ可见,绳子张力F 也不变,故D正确,A、B、C错误.13. (2021·广东河源模拟)如图1所示,吊车是建筑工地常用的一种大型机械.为了便于研究问题,将它简化成如图2所示的模型,硬杆OB的一端装有定滑轮,另一端固定在车体上;质量不计的绳索绕过定滑轮吊起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上升,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滑轮与轴承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OA段绳索受到的拉力小于mgB.OA段绳索受到的拉力大于mgC.OB杆对定滑轮的支持力小于2mgD.OB杆对定滑轮的支持力大于2mg【解析】OA段绳索受到的拉力与OC段受到的拉力相等,对物体根据平衡条件可得绳索对物体的拉力大小为T=mg,所以OA段绳索受到的拉力等于mg,故A、B错误;设两段绳索之间的夹角为2θ,由于同一条绳索拉力相等,则两段绳索的合力沿角平分线方向,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2T cos θ=F,解得:F=2mg cos θ;由于θ>0,所以OB杆对定滑轮的支持力F<2mg,故C正确,D错误.14. (2021·浙江杭州模拟)在卫生大扫除中,某同学用拖把拖地,沿推杆方向对拖把施加推力F(如图所示),此时推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且拖把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保持力F的大小不变,减小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则( C )A.拖把将做减速运动B.拖把继续做匀速运动C.地面对拖把的支持力F N变小,地面对拖把的摩擦力F f变小D.减小θ的同时若减小F,拖把一定做加速运动【解析】设拖把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拖把头受到重力、支持力、推力和摩擦力处于平衡,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将推拖把的力沿竖直和水平方向分解,由平衡条件得:竖直方向上:F sin θ+mg=F N①;水平方向上:F cos θ-F f=0 ②;式中F N和F f 分别为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和摩擦力.其中F f=μF N③;由①得:减小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sin θ减小,地面对拖把的支持力F N变小;由③可得地面对拖把的摩擦力F f变小,故选项C正确;减小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时,F f减小,而F cos θ增大,所以F cos θ-F f将大于0,所以拖把将做加速运动,故选项A、B错误;减小θ的同时若减小F,则F cos θ-F f不一定大于0,拖把不一定做加速运动,故选项D错误.15. (2022·山东昌乐二中模拟)如图所示,风筝借助于均匀的风和牵线对其作用,才得以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图中所示风筝质量m=0.4 kg,某时刻风筝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主线对风筝的拉力与风筝平面成53°角.已知风对风筝的作用力与风筝平面相垂直,sin 53°=0.8,cos 53°=0.6,g取10 m/s2.(1)画出风筝的受力图,求此时风对风筝的作用力F的大小和主线对风筝的拉力T的大小(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若拉着风筝匀速运动时,主线与水平面成53°角保持不变,这时拉主线的力为10 N,则此时风筝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θ为多大(用反三角函数表示)?【答案】(1)图见解析33.3 N 6.13 N(2)arctan 12【解析】 (1)风筝平衡时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mg 、风对它的作用力F 和主线对它的拉力T (如图所示),以风筝平面方向为x 轴,F 方向为y 轴,建立一个坐标系,将重力和拉力T 正交分解在x 轴方向mg sin 30°-T cos 53°=0在y 轴方向F =T sin 53°+mg cos 30°联立两式,解得T ≈33.3 NF ≈6.13 N.(2)同理以水平方向为x 轴,竖直方向为y 轴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设风对风筝的作用力水平分力为F x ,竖直分力为F y ,由平衡条件知 F x =T cos 53°=6 NF y =T sin 53°+G =12 N风筝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θ满足tan θ=F xF y =12故θ=arctan 12.。

2013步步高高考物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一部分 专题一

2013步步高高考物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专题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 受力分析(限时: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光滑的挡板竖直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一质量为m 的半球形均匀物体靠着挡板放上后,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所示.关于对 半球形物体的受力分析错误的是 ( )A .可能受三个力:重力、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图1 B .可能受四个力:重力、挡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C .可能受三个力:重力、挡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D .如果斜面也光滑,挡板的支持力大小一定是mg sin θ2.如图2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一端系在质量为m 的小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上的P 点,小球在斜面上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则弹簧的形变量大小为 ( )图2A.mg kB.3mg 2kC.3mg 3kD.3mg k 3.L 型木板P (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 相连,如图3所示.若P 、Q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 的受力个数为 ( )图3A .6B .5C .4D .34.如图4所示,水平桌面光滑,A 、B 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 物体质量为2m ,B 和C 物体的质量均为m ,滑轮光滑,砝码盘中可以任意加减砝码.在保持A 、B 、C 三个物体相对静止且共同向左运动的情况下,B 、C 间绳子所能达到的最大拉力是 ( )图4A.12μmg B .μmg C .2μmg D .3μmg5.如图5所示,一个轻质光滑的滑轮(半径很小)跨在轻绳ABC 上,滑轮下挂一个重为G 的物体.今在滑轮上加一个水平拉力F ,使其向右平移到绳BC 部分处于竖直、AB 部分与天花板的夹角为60°的静止状态,则此时水平拉力F 的大小为 ( )图5A .(2-3)GB .(2+3)GC .(3-1)GD .(3+1)G6.如图6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30°,轻绳一端通过两个滑轮与A 相连,另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及滑轮的质量.已知物块A 的质量为m ,连接A 的轻绳与斜面平行,挂上物块B 后,滑轮两边轻绳的夹角为90°,A 、B 恰保持静止,则物块B 的质量为 ( )图6 A.22mB.2m C .mD .2m 7.(2012·江苏·5)如图7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 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M ,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若木块不滑动,力F 的最大值是 ( )图7A.2f (m +M )MB.2f (m +M )mC.2f (m +M )M-(m +M )g D.2f (m +M )m+(m +M )g 二、多项选择题8.某驾培中心训练场有一段圆弧形坡道如图8所示,将同一辆车分别停放在a 点和b 点.下述分析和比较正确的是 ( )图8A .车在a 点受坡道的支持力大于在b 点受到的支持力B .车在a 点受坡道的摩擦力小于在b 点受到的摩擦力C .车在a 点受到的合外力大于在b 点受到的合外力D .车在a 点受到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在b 点受到重力的下滑分力9.如图9所示,自动卸货车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厢在液压机的作用下可以改变与水平面间的倾角θ,用以卸下车厢中的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9A .当货物相对车厢静止时,随着θ角的增大货物与车厢间的摩擦力增大B .当货物相对车厢静止时,随着θ角的增大货物与车厢间的弹力增大C .当货物相对车厢加速下滑时,地面对汽车有向左的摩擦力D .当货物相对车厢加速下滑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货物和汽车的总重力10.如图10所示,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半球形物体A 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最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光滑球B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图10A .A 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 +m )gB .A 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C .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R +r Rmg D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r Rmg 11.物块M 在静止的传送带上匀速下滑时,若传送带突然转动且转动的方向如图11中箭头所示,则传送带转动后 ( )图11A .M 将减速下落B .M 仍匀速下滑C .M 受到的摩擦力变小D .M 受到的摩擦力不变12.如图12所示,物块A 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B 上面,B 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墙壁,初始时A 、B 静止.现用力F 沿斜面向上推A ,但A 、B 并未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2A .A 、B 之间的摩擦力可能大小不变B .A 、B 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小C .B 与墙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D .弹簧弹力一定不变13.南方某地发生泥石流灾害,一辆挖掘机在抗险救灾过程中,刚好将一大石块抵在竖直崖壁上保持静止,如图1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3A .此时石块受的力可能是三个也可能是四个B.挖掘机斜向上支撑力越大,崖壁对石块的摩擦力越大C.挖掘机支撑力适当减小方向不变,可将石块缓缓放下来D.挖掘机支撑力逐渐增大方向不变,一定可使石块沿崖壁向上运动14.如图14所示,上表面粗糙的半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小物块从半圆柱体上的A点,在外力F作用下沿圆弧向下滑到B点,此过程中F始终沿圆弧的切线方向且半圆柱体保持静止状态,小物块运动的速率不变,则()图14A.半圆柱体对小物块的支持力逐渐变大B.半圆柱体对小物块的摩擦力变大C.外力F变大D.小物块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不变15.如图15所示,一端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面体放在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力F作用于物体B上,缓慢拉开一角度.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5A.在缓慢拉开B的过程中,水平力不变B.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不变C.斜面对物体A的作用力一定变大D.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变大答案1.D2.A3.B4.B5.A6.A7.A8.AB9.ACD10.AC 11.BD12.AD13.AC14.CD15.BD。

高考物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课件.pptx

高考物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课件.pptx

(1 分) (2 分) (2 分)
s=s1+s2
(1 分)
s′=s1′+s2′
(1 分)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s′s =57
(1 分)
答案 5∶7
读题审题解题
2.应用动力学方法分析传送带类问题
规范解答 步步得分
解析 (1)小明的判断正确
(2 分)
当 ω>28 rad/s 时,小物体从 A 端运动到 B 端的过程中一直在
(1 分) (1 分) (1 分) (2 分)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v0=5 m/s μ=0.2
(1 分) (1 分)
(3)小物体离开B端后做平抛运动
由平抛运动规律有x=v2t=3.5 m h=12gt2 解得h=1.25 m
(1分) (1分) (2分)
答案 (1)正确 匀加速运动 (2)5 m/s 0.2 (3)1.25 m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第 1 课时 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知识方法聚焦
知识回扣 1.物体或带电粒子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 物体所受合力
与速度方向平行 . 2.物体或带电粒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 物体所
受合力为恒力,且与速度方向平行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为
速度公式:vt= 位移公式:s=
(1分)
答案 (1)1 s (2)(2- 2) s
返回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0. 12.520.12.5Saturday, December 05, 2020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5:47:4315:47:4315:4712/5/2020 3:47:43 PM

2017版《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物理》二轮专题突破专题3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2017版《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物理》二轮专题突破专题3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如图4所示,四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正方形的顶点,正方形的边长为a,
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每颗星体都在同一平面内绕正方形对
角线的交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引力常量为G,则(
)

A.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 B.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为 C.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2π
2 Gm 1+ 4 a Gm 2a3
= gR2 .
2.确定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有:
(1)测重力法;
(2)单摆法;
(3) 平抛 (或竖直上抛)物体法;
(4)近地卫星 环绕 法.
答案
内容索引
高考题型1
高考题型2 高考题型3 高考题型4
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求解
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 卫星变轨与对接 双星与多星问题
高考题型1
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求解
3倍.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则(
A.卫星的绕行速率大于7.9 km/s
B.卫星的绕行周期约为 8π 2R g
)
g C.卫星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4

mgR D.卫星的动能大小约为 8
解析
预测3
(2016· 全国乙卷 · 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
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

F0 B.F3= 4 D.F3=4F0
F4=0 F0 F4= 4
15F0 C.F3= 4 F4=0

解析
预测2
到目前为止,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
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并发回了大量数据.如果已知万有引力常量

高中物理大二轮物理复习专题目录

高中物理大二轮物理复习专题目录

第3讲 平抛运动和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 考向一 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考向二 电场中的考向二 天体的运动问题
考向三 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二轮物理
专题二
能量与动量
第1讲 功能关系及动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考向一 力学中的几个重要功能关系的应用 考向二 动力学观点和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 考向三 动量观点与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第2讲 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在电学中的应用 考向一 功能关系在电学中的应用 考向二 应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处理力电综合问题
考向一 热学基础知识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组合
考向二 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定律的组合
第2讲 (选修3-4)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光
电磁波
考向一 振动(或波动)与光的折射、全反射的组合 考向二 光学基础知识与波动(或振动)的组合 考向三 电磁波、光学、波动(或振动)的组合
二轮物理
第二部分 考前冲刺增分练 选择题48分专练(一) 选择题48分专练(二) 实验题15分专练(一)
二轮物理
专题三
电场和磁场
第1讲 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 考向一 电场的性质 考向二 磁场的性质 第2讲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考向一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 考向二 带电粒子在叠加复合场中的运动 考向三 现代科技中的电磁场问题
二轮物理
专题四
电路与电磁感应
第1讲 恒定电流和交变电流 考向一 直流电路的计算与动态分析 考向二 交流电的产生及“四值”的应用 考向三 理想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问题
实验题15分专练(二)
计算题32分专练(一) 计算题32分专练(二) 选考题15分专练(一) 选考题15分专练(二)
二轮物理
小卷冲刺抢分练(一)——(8+2实验) 小卷冲刺抢分练(二)——(8+2实验) 小卷冲刺抢分练(三)——(8+2计算) 小卷冲刺抢分练(四)——(8+2计算) 高考模拟标准练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三 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选择题满分技巧(二)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三 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选择题满分技巧(二)

专题三 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选择题满分技巧(二)(四)等效替换法等效替换法是把陌生、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或关系相同的前提下,转化为简单、熟悉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研究,从而认识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等效替换法广泛应用于物理问题的研究中,如: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效场、等效电源等.例4 由消防水龙带的喷嘴喷出水的流量是0.28 m 3/min ,水离开喷口时的速度大小为16 3 m/s ,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60°,在最高处正好到达着火位置,忽略空气阻力,则空中水柱的高度和水量分别是(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A.28.8 m 1.12×10-2 m 3B.28.8 m 0.672 m 3C.38.4 m 1.29×10-2 m 3D.38.4 m 0.776 m 3技法运用 对倾斜向上的水柱,逆向思考为平抛运动,则喷口处竖直分速度为v 2=v sin 60°=24 m/s ,所以水柱的高度h =v 222g =28.8 m ,时间t =v 2g =2.4 s ,即空中水量V =Qt =0.2860×2.4 m 3=1.12×10-2 m 3,故正确选项为A.答案 A方法感悟 水柱在空中运动的速度、水柱的粗细均不相同,所以直接求水柱的水量有困难,本题若用水柱的水量与2.4 s 内喷口喷出的水量相等,则空中水量大小就很容易求解了.(五)估算法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估算题,有些貌似要精确计算,实际上只要通过物理方法(如:数量级分析),或者数学近似计算法(如:小数舍余取整),进行大致推算即可得出答案.估算是一种科学而有实用价值的特殊方法,可以大大简化运算,帮助考生快速地找出正确选项. 例5 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过地球同步卫星传送.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3.8×105 km ,运行周期约为27天,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 ,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A.0.1 sB.0.25 sC.0.5 sD.1 s技法运用 由GMm r 2=m (2πT )2r 可得: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与月球公转轨道半径之比r 同r 月= 3T 同T 月2=19,又t =2r 同-R c ,可知选项B 正确. 答案 B方法感悟此题利用估算法,把小数舍余取整,相差较大的两个量求和时舍去小的那个量,并未严格精确计算也可快速得出正确选项.(六)类比分析法所谓类比分析法,就是将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相互的联系或所遵循的规律,然后根据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一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在处理一些物理背景很新颖的题目时,可以尝试着使用这种方法.例6两质量均为M的球形均匀星体,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MN,O为两星体连线的中点,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O点沿着OM方向运动,则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图1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或增大技法运用由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的相似性,故可以将该题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类比,即将两个星体类比于等量同种电荷,而小物体类比于异种电荷.由此易得C选项正确.答案 C方法感悟两个等质量的均匀星体中垂线上的引力场分布情况不熟悉,但等量同种电荷中垂线上电场强度大小分布规律我们却很熟悉,通过类比思维,使新颖的题目突然变得似曾相识了.。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计算题解题规范(一)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计算题解题规范(一)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计算题解题规范(一) 题型示例 如图1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一个质量M =2 kg 、长度L =5 m 的木板A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 放在木板A 的最左端,其质量m =1 kg.已知A 、B 间动摩擦因数为μ1=0.2,A 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开始时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当B 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0=8 m/s 的同时,对A 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取g =10 m/s 2,求:图1(1)为使物块B 不从木板A 的右端滑出,力F 的最小值为多大?(2)若F =22 N ,则物块B 的最大速度为多大? 规范解析及评分细则(1)物块B 在木板A 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μ1mg =ma 1 (1分)a 1=μ1g 给1分解得:a 1=2 m/s 2 物块B 滑到A 的右端时A 、B 速度相等,则物块B 刚好不从木板A 的右端滑出,A 、B 的相对位移为木板长L ,木板A 的加速度为a 2,由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可知:⎭⎪⎬⎪⎫木板A 的速度为:v =a 2t1分物块B 的速度为:v =v 0-a 1t 1分 a 2t =v 0-a 1t 给2分⎭⎪⎬⎪⎫木板A 的位移为:x A =v 2t 1分物块B 的位移为:x B =v 0+v 2t 1分A 、B 的相对位移为木板长L :L =x B -x A 1分 x B 、x A 用其它方法正确求解 给2分 L =v 0+v 2t -v 2t 给2分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a 2=225m/s 2 用变换参考系和图象法比照答案给分,图象法若没有文字说明酌情扣分对木板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1+μ1mg -μ2(m +M )g =Ma 2 (1分)解得:F 1=18.8 N (1分) 写成分数不得分,结果没有单位不给分 (2)物块B 在木板A 上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1= 2 m/s 2;木板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木板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μ1mg -μ2(m +M )g =Ma 3 (1分)解得:a 3=6 m/s 2设经过时间t 1,A 、B 两物体速度相同,大小都为v 1 ⎭⎪⎬⎪⎫v 1=v 0-a 1t 1 1分v 1=a 3t 1 1分 v 0-a 1t 1=a 3t 1 给2分联立解得:t 1=1 sv 1=6 m/s在此过程中A 、B 的位移分别为x A 1、x B 1,则:⎭⎪⎬⎪⎫x A 1=v 12t 1 1分x B 1=v 0+v 12t 1 1分A 、B 间的相对位移为:Δx 1=x B 1-x A 1 1分 x B 、x A 用其它方法正确求解 给2分 Δx 1=v 0+v 12t 1-v 12t 1 给2分 用变换参考系和图象法比照答案给分,图象法若没有文字说明酌情扣分A 、B 速度相同后,木板A 以a 4的加速度继续匀加速运动,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F -μ1mg -μ2(m +M )g =Ma 4 (1分)解得:a 4=4 m/s 2由于a 4>a 1,所以物块B 也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但相对木板A 向左运动,经时间t 2后物块B 会从木板A 的左端滑出,在这段时间内: ⎭⎪⎬⎪⎫木板A 的位移为:x A 2=v 1t 2+12a 4t 22 1分物块B 的位移为:x B 2=v 1t 2+12a 1t 22 1分A 、B 间的相对位移Δx 2=Δx 1,则:Δx 1=x A 2-x B 2 1分x B 、x A 用其它方法正确求解 给2分Δx 1=v 1t 2+12a 4t 22-v 1t 2+12a 1t 22 给2分 联立解得:t 2=2 s用变换参考系和图象法比照答案给分,图象法若没有文字说明酌情扣分物块B 从木板A 的左端滑出时的速度为: ⎭⎪⎬⎪⎫v 3=v 1+a 1t 2 1分解得:v 3=10 m/s 1分 直接写出v 3=10 m/s 给2分结果没有单位 扣1分物块B 从木板A 的左端滑出后落到地面上做匀减速运动,所以整个过程中,物块B 从木板A 的左端滑出时的速度为最大速度:10 m/s.说明 ①结果没有单位扣一分②中间结果都没有分值③直接代入数值的扣掉相应的公式分值——不给对应的公式分阅卷教师谈答题规范1.物理语言使用要规范物理语言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象语言,对于它们的使用一定要规范.注意已知条件的大小写,及小角标,题目中没有的其它符号要有交待,阅卷“只看公式,不看文字”文字说明不赋分,要注意公式书写,简化文字说明.2.用最基本、最常规的方法在高考答题过程中能想出最简单的解题方法,用它来解题,的确很好,阅卷会“等价给分”,但评分细则肯定只对主要解题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给出详细给分标准,对于特别少见解答给分标准就不是很统一了.3.要分步列式,尽量不列综合式(1)阅卷“分步给分”:每一个表达正确的方程式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2)阅卷“综合式找错”:即只要发现综合式中有一处错,全部过程都不能得分.4.对于不会做的题目,要把与本题相关的公式都写上阅卷“只看对的,不看错的”:只看评分标准中给定的公式来给分,其他的如果写多了或写错了,不给分也不扣分.5.即使第一问错了,也不要放弃第二问阅卷“不重复扣分”:在同一道题目中,如果一个错误犯了两次,那么只按一次来扣分.(如:错误只在第一问,第二问的过程没错,结果的错误也仅仅是第一问造成的,则第二问一样可以得到满分).6.书写规范,减少笔误高考阅卷对于笔误扣分相当严格,高考理综阅卷组明确要求,要从出现笔误那一步,由这一步推导出的所有式子和结果都不能给分.7.重要步骤要标号,结果化简放在醒目位置答案步骤要标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阅卷教师很容易看清解题思路,并且可以让答题显的很有条理,便于得分.另一个是结果最好要化简,把结果写为常见的形式,也便于能得到相应的分数.8.不写数学运算过程,结果一定要准确由于高考改卷的任务重,为了加快阅卷速度.很有可能会出现少数阅卷者,先看答案,正确了,大致看一下差不多就给满分了.结果错了,才会去看步骤,如果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那么就一定要认认真真把步骤写清楚了.。

高考物理二轮 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 受力分析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 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 受力分析课件
第五页,共33页。
(2)洛伦兹力的大小:f 洛=qvBsin θ,θ 为 v 与 B 的夹角. 当 θ=90°时,f 洛=qvB,此时,电荷受到的洛伦兹力最大; 当 θ=0°或 180°时,f 洛=0,即电荷在磁场中平行于磁场方 向运动时,电荷不受洛伦兹力作用; 当 v=0 时,f 洛=0,说明磁场只对 运动(y的ùn电dò荷n产g)生力的 作用. 6.力的合成与分解 由于力是矢量,因此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与分 解,常用正交分解(fē法nji和ě) 力的合成(法hé来ch分én析g平) 衡问题. 7.共点力的平衡 (1)状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 (2)条件:F 合=0
()
A.B对P板的压力变大
B.A对ON板的压力变小
C.A、B间的距离变小
D.A、B系统的电势能减小
第二十七页,共33页。
解析 取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如图所示,由B受力平衡可知mBg= F斥cos θ,当P向左移动时,θ减小, cos θ增大,F斥减小,由F斥=kQrA2QB 可知,A、B间的距离增大,B上升,C错;由于距离增大, 库仑斥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D对;由NB=F斥sin θ知NB减 小,A错;取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可知A对ON的压力不变, B错. 答案(dáàn) D
一端固定,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挂着一个重物,与动滑
轮相连的帆布带拉着病人的脚,整个装置处在同一竖直平
面内.下列采取的方法中,一定能使脚所受的拉力增大的

()
图6
第二十页,共33页。
A.只增大两个定滑轮间的距离(绳适当加长) B.保持两个定滑轮与动滑轮连线的张角不变,增加重物的
质量 C.保持两个定滑轮与动滑轮连线的张角不变,将病人的脚
第二十八页,共33页。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一力与场内物体的平衡选择题满分技巧一课件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一力与场内物体的平衡选择题满分技巧一课件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
力FT和斜面的支持力F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FT=m(gsin θ+acos θ),FN=m(gcos θ-asin θ)
B.FT=m(gcos θ+asin θ),FN=m(msin θ-acos θ)
C.FT=m(acos θ-gsin θ),FN=m(gcos θ+asin θ)
(一)特殊值代入法
有些选择题选项的代数表达式比较复杂,需经过比较繁琐的公式推导过 程,此时可在不违背题意的前提下选择一些能直接反应已知量和未知量 数量关系的特殊值,代入有关算式进行推算,依据结果对选项进行判断.
例1 如图1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
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
图1
D.FT=m(asin θ-gcos θ),FN=m(gsin θ+acos θ)
方法感悟
技法运用
(二)“二级结论”法
“二级结论”是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熟记并巧用一些“二 级结论”可以使思维过程简化,节约解题时间.非常实用的二级结论有: (1)等时圆规律;(2)平抛运动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3)不 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性带电粒子由静止相继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和偏转电 场,轨迹重合;(4)直流电路中动态分析的“串反并同”结论;(5)平行通 电导线同向相吸,异向相斥;(6)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改变极 板间距离不影响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强度等.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研究1 必考计算题 19题 力与物体的运动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1.多过程问题很多动力学问题中涉及物体有两个或多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在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都发生了变化,这类问题称为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多过程问题. 2.解题策略(1)任何多过程的复杂物理问题都是由很多简单的小过程构成,有些是承上启下,上一过程的结果是下一过程的已知,这种情况,一步一步完成即可.(2)有些是树枝型,告诉的只是旁支,要求的是主干(或另一旁支),这就要求仔细审题,找出各过程的关联,按顺序逐个分析;对于每一个研究过程,选择什么规律,应用哪一个公式要明确.(3)注意两个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但速度不会突变,速度是联系前后两个阶段的桥梁.例1 (2016·浙江10月学考·19)在某段平直的铁路上,一列以324 km/h 高速行驶的列车在某时刻开始匀减速行驶,5 min 后恰好停在某车站,并在该站停留4 min ,随后匀加速驶离车站,经8.1 km 后恢复到原速324 km/h.(g 取10 m/s 2)图1(1)求列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2)若该列车总质量为8.0×105kg ,所受阻力恒为车重的0.1倍,求列车驶离车站加速过程中牵引力的大小;(3)求列车从开始减速到恢复原速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列车的速度为324 km/h =90 m/s ,经过5 min =300 s 停下,所以加速度为a =Δv t =0-90300m/s 2=-0.3 m/s 2(2)F f =0.1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0.1mg =ma ′v 2=2a ′x ′解得a ′=0.5 m/s 2,则F =1.2×106N(3)根据(2)可知,重新加速时间为t ′=v a ′=900.5s =180 s 减速过程中通过的位移x =v2t =45×300 m=13 500 m所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 =x +x ′t 总=13 500+8 100300+240+180m/s =30 m/s.本题考查对牛顿运动学知识的掌握和对动力学综合问题的处理能力.对物体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结合v -t 图象分析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要求能从文字叙述和v -t 图象中获取信息.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列出相应的方程解答. 变式题组1.(2015·浙江9月选考·19)在平直公路上有A 、B 两辆汽车,质量均为6.0×103kg ,运动时所受阻力均为车重的115.它们的v -t 图象分别如图2中a 、b 所示.求:(g =10 m/s 2)图2(1)A 车的加速度a A 和牵引力F A ; (2)0~3 s 内B 车的位移x B 和牵引力F B .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由图可得A 车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A =Δv Δt =148 m/s 2=1.75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A -kmg =ma A可得F A =kmg +ma A 代入数据可得F A =1.45×104 N(2)0~3 s 内B 车的位移等于B 车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x B =9 m由图可得B 车匀减速的加速度为a B =Δv Δt =-23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F B -kmg =ma B可得F B =kmg +ma B 代入数据可得F B =0.2.(2016·浙江瑞安中学高一期末)某运动员做跳伞训练,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由静止落下,如图3所示,经过8 s 后打开降落伞,运动员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过16 s 后刚好到达地面,且速度恰好为零.忽略打开降落伞前的空气阻力和打开降落伞的时间.已知人和伞的总质量m =60 kg.(g 取10 m/s 2)求:图3(1)打开降落伞时运动员的速度大小; (2)打开降落伞后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 (3)打开降落伞后运动员和伞受到的阻力大小. 答案 (1)80 m/s (2)5 m/s 2(3)900 N解析 (1)打开降落伞前,人和伞做自由落体运动v =gtv =80 m/s(2)打开降落伞后,人和伞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 2=|Δv |Δta 2=5 m/s 2(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f =-ma 2 F f =900 N.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1.处理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基本方法就是把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研究分运动达到研究合运动的目的.2.解决圆周运动力学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向心力的来源,确定圆心以及半径.(2)列出正确的动力学方程F n =m v 2r =mr ω2=m ωv =mr 4π2T2.(3)对于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要注意“杆模型”和“绳模型”的临界条件.例2 如图4所示,水平放置的圆盘半径为R =1 m ,在其边缘C 点固定一个高度不计的小桶,在圆盘直径CD 的正上方放置一条水平滑道AB ,滑道与CD 平行.滑道右端B 与圆盘圆心O 在同一竖直线上,其高度差为h =1.25 m.在滑道左端静止放置质量为m =0.4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与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当用一大小为F =4 N 的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动物块的同时,圆盘从图示位置以角速度ω=2π rad/s ,绕穿过圆心O 的竖直轴匀速转动,拉力作用一段时间后撤掉,物块在滑道上继续滑行,由B 点水平抛出,恰好落入小桶内,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图4(1)求拉力作用的最短时间.(2)若拉力作用时间为0.5 s ,求所需滑道的长度. 答案 (1)0.3 s (2)4 m 解析 (1)物块做平抛运动,则 水平方向:R =vt 竖直方向:h =12gt 2解得物块离开滑道时的速度v =2 m/s设拉动物块时的加速度为a 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ma 1,解得 a 1=8 m/s 2撤去拉力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 =ma 2 解得a 2=2 m/s 2圆盘转过一圈时物块落入,拉力作用时间最短,圆盘转过一圈的时间:T =2πω=1 s 物块在滑道上先加速后减速,则v =a 1t 1-a 2t 2物块滑行时间、在空中时间与圆盘周期关系t 1+t 2+t =T ,解得 t 1=0.3 s(2)物块加速的末速度v 1=a 1t 1′=4 m/s则滑道长L =x 1+x 2=12a 1t 1′2+v 2-v 21-2a 2=4 m.一般物理情景题的功能结构分为:模型、条件和算法三部分,所以一般解题程序为将文字和图表信息转译标在图上,然后识别出物理模型和规律,分析条件和决策过程,最后是算法的选择及数学操作.其中审题是关键,要仔细,分运动的等时性、两种运动转折点的速度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题组3.(2016·义乌市调研)如图5所示,细绳一端系着质量M =8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通过光滑小孔吊着质量m =2 kg 的物体,M 与圆孔的距离r =0.5 m ,已知M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设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使物体M 随转台绕中心轴转动,问转台角速度ω在什么范围内m 会处于静止状态.(g =10 m/s 2)图5答案 1 rad/s≤ω≤3 rad/s解析 设角速度的最小值为ω1,此时M 有向着圆心运动的趋势,其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沿半径向外,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 -μMg =M ω 21r ,设角速度的最大值为ω2,此时M 有背离圆心运动的趋势,其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沿半径指向圆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 +μMg =M ω 22r ,要使m 静止,应用F T =mg ,联立解得ω1=1 rad/s ,ω2=3 rad/s ,则1 rad/s≤ω≤3 rad/s.4.(2015·浙江10月选考·19)如图6甲所示,饲养员对着长l =1.0 m 的水平细长管的一端吹气,将位于吹气端口的质量m =0.02 kg 的注射器射到动物身上.注射器飞离长管末端的速度大小v =20 m/s ,可视为质点的注射器在长管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离开长管后做平抛运动,如图乙所示.图6(1)求注射器在长管内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求注射器在长管内运动时受到的合力大小;(3)若动物与长管末端的水平距离x =4.0 m ,求注射器下降的高度h . 答案 (1)2.0×102m/s 2(2)4 N (3)0.2 m解析 (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v 2-0=2al 得a =v 22l=2.0×102 m/s 2.(2)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得F =4 N.(3)由平抛运动规律x =vt 得t =x v =0.2 s ,由h =12gt 2得h =0.2m.1.(2016·浙江4月选考·19)如图1是上海中心大厦,小明乘坐大厦快速电梯,从底层到达第119层观光平台仅用时55 s.若电梯先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18 m/s.然后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最后以加速度a 2做匀减速运动恰好到达观光平台.假定观光平台高度为549 m.图1(1)若电梯经过20 s 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求加速度a 1及上升高度h ;(2)在(1)问中的匀加速上升过程中,若小明的质量为60 kg ,求小明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3)求电梯匀速运动的时间.答案 (1)0.9 m/s 2180 m (2)654 N ,方向竖直向下 (3)6 s 解析 (1)由运动学公式可得a 1=v m t 1=1820m/s 2=0.9 m/s 2h =12a 1t 21=12×0.9×202m =180 m(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N -mg =ma 1则F N =mg +ma 1=654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小明对地板的压力F N ′=F N =654 N ,方向竖直向下(3)设匀速运动时间为t 0,运动的总时间为t ,由v -t 图可得H =12(t +t 0)×v m得t 0=6 s.2.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了有正常的舱门和舷梯连接,供旅客上下飞机,一般还设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在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人可沿该斜面滑行到地面上来,示意图如图2所示.某机舱离气囊底端的竖直高度AB =3.0 m ,气囊构成的斜面长AC =5.0 m ,CD 段为与斜面平滑连接的水平地面.一个质量m =60 kg 的人从气囊上由静止开始滑下,人与气囊、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不计空气阻力,g =10 m/s 2.求:图2(1)人从斜坡上滑下时的加速度大小; (2)人滑到斜坡底端时的速度大小;(3)人离开C 点后还要在地面上滑行多远才能停下? 答案 (1)2 m/s 2(2)2 5 m/s (3)2 m解析 (1)人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mg sin θ-μF N =ma F N -mg cos θ=0解得a =g sin θ-μg cos θ=2 m/s 2(2)由v 2C =2ax ,得v C =2 5 m/s (3)由牛顿第二定律 μmg =ma ′由0-v 2C =2(-a ′)x ′ 解得x ′=2 m.3.在消防演习中,消防队员通过一根竖直的长绳从楼房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经一段时间落地.某消防队员下滑过程中轻绳对消防队员的作用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已知消防队员质量m =60 kg ,消防队员一脚触地时其与长绳作用力为零,g 取10 m/s 2.求:图3(1)消防员在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楼房的高度.答案 (1)5 m/s (2)8.5 m解析 该消队员先在t 1=1 s 时间内以a 1匀加速下滑,然后在t 2=2 s 时间内以a 2匀减速下滑落地.在第1 s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1=ma 1得a 1=g -F 1m =(10-30060) m/s 2=5 m/s 2最大速度v m =a 1t 1=5 m/st 1=1 s 时间内,设下落高度为h 1,则h 1=12a 1t 21=12×5×12m =2.5 m在t 2=2 s 时间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2-mg =ma 2得a 2=F 2m-g 代入数据解得a 2=2 m/s 2设下落高度为h 2 则h 2=v m t 2-12a 2t 22代入数据解得h 2=6 m则楼房的高度H =h 1+h 2=8.5 m.4.(2016·温州市调研)如图4所示,某人距离平台右端x 0=10 m 处起跑,以恒定的加速度向平台右端冲去,离开平台后恰好落在地面上的小车车厢底板中心.设平台右端与车厢底板间的竖直高度H =1.8 m ,与车厢底板中心的水平距离x =1.2 m ,取g =10 m/s 2.求人运动的总时间.图4答案 10.6 s解析 设人在平台上运动的时间为t 1,离开平台后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 ,运动的时间为t 2,则:由平抛运动的公式得x =vt 2,H =12gt 22解得t 2=0.6 s ,v =2 m/s 人在平台上运动,有x 0=v2t 1解得t 1=10 s人运动的总时间t =t 1+t 2=10.6 s.5.如图5所示,水平转盘上放有质量为m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连接物体和转轴的绳子长为r ,物体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其压力的μ倍,转盘的角速度由零逐渐增大,求:图5(1)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零时的最大角速度; (2)当角速度为 3μg2r 时,绳子对物体拉力的大小. 答案 (1)μgr (2)12μmg 解析 (1)当恰由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时,绳子拉力为零且转速达到最大,设转盘转动的角速度为ω0,则μmg =m ω20r ,得ω0= μgr.(2)当ω=3μg2r时,ω>ω0,所以由绳子的拉力F 和最大静摩擦力共同提供向心力. 此时,F +μmg =m ω2r 即F +μmg =m ·3μg2r·r ,得F =12μmg .6.如图6所示,竖直平面内的34圆弧形不光滑管道半径R =0.8 m ,A 端与圆心O 等高,AD 为水平面,B 点为管道的最高点且在O 的正上方.一个小球质量m =0.5 kg ,在A 点正上方高h =2.0 m 处的P 点由静止释放,自由下落至A 点进入管道并通过B 点,过B 点时小球的速度v B 为4 m/s ,小球最后落到AD 面上的C 点处.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求:图6(1)小球过A 点时的速度v A 的大小; (2)小球过B 点时对管壁的压力; (3)落点C 到A 点的距离.答案 (1)210 m/s (2)5 N ,方向竖直向上 (3)0.8 m 解析 (1)对小球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 2gh =v 2A解得v A =210 m/s.(2)小球过B 点时,设管壁对其压力为F ,方向竖直向下,由向心力公式有F +mg =m v 2BR解得F =5 N ,方向竖直向下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管壁的压力为5 N ,方向竖直向上. (3)从B 到C 的过程中,由平抛运动规律可得x =v B t R =12gt 2x AC=x-R=0.8 m.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