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启示-精选文档
人本主义对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对教育的启示《人本主义教育之我见》教育,这可是个大话题呀!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想想我们小时候,坐在教室里,看着老师在黑板前写写画画,那时候的我们对于知识是多么渴望呀。
人本主义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嘿,这可太对啦!就像我们种花儿一样,不能只给它浇水施肥,还得看看它的根长得好不好,是不是在健康地生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夜空中的星星,各有各的闪光点。
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子去套所有的孩子呀。
有的孩子擅长画画,那我们就多鼓励他发挥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孩子对音乐特别敏感,那我们就让他在音乐的海洋里畅游。
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嘛!还记得我小时候有个同学,他学习成绩一般,但是特别会讲故事。
每次课间休息,他周围总是围满了人,听他绘声绘色地讲那些有趣的故事。
要是按照传统的标准,他可能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但是他的这种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却是非常宝贵的呀。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看重成绩,那岂不是埋没了他的才华?人本主义还强调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求。
孩子们也是有自己的小情绪和小心思的呀。
有时候他们可能会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而难过,这时候我们可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要理解他们的感受,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他们没关系,下次努力就好啦。
再说说我们的课堂氛围吧。
人本主义提倡营造一个积极、自由、开放的环境。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老师,他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他鼓励我们积极发言,不管我们说得对不对,他都会认真倾听,然后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他的课堂上,我们没有压力,只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热情。
而且呀,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家长们也要学会用人本主义的理念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要多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进步。
多陪陪孩子,和他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不能急功近利。
要像培育花朵一样,耐心地呵护,细心地浇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人本主义学习论对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没有恰当地探讨人类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主宰自己命运等问题,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另一方面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这些观点对于当今的教育教学有很多的启示。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重视“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概念指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基本态度。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个人学习内容的选择,期望达到的目标,往往取决于他对自己的看法。
个人通常根据事物与自我概念是否一致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学习方式。
当自我概念及经验与自我实现的目标相一致时,会产生积极的体验,学习就会取得进展。
2.强调“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寻求真理、探索秘密和创造的欲望以及自我主动学习的潜能。
学习过程就是这种潜能自主发挥的过程。
因此,必须把学生看做“完整的人”,相信学生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相信学生能进行自我教育,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创设环境,设法满足学生渴望学习的天性。
3.主张有意义的学习。
罗杰斯把学习分成两类,~类学习是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
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
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
另一类是意义学习。
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罗杰斯主张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指出,当学生觉察到主题线索与他们的目的的关系时,就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人本主义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人本主义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
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责任感。
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
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和规则的被动者。
人本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在于:1.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人本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
变化和挑战。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身体等方面,让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本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
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4.促
进教育公平。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
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总之,人本主义教育是一种以
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注重培养学生
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心得体会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情感需求,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在学习这一理论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对于教育改革的意义重大,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的、有意义的。
这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教师则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在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
这种变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他们通过倾听、理解、鼓励和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互动和沟通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还强调了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共鸣。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体验,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支持的学习环境。
这种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也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创新,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
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交流、学会协作、学会分享。
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这一理论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心得体会(1)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哲学,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特性。
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代教学的启示
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代教学的启示摘要:产生于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从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学启示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点(一)人本主义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
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与经验的获得。
学习的过程就是经验获得的过程,学习即理解,学习的内容应该对学习者有价值和意义。
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尊严,反对将人变成机械化的学习机器。
2.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统一的涉及学习者全身的过程。
罗杰斯认为,认知与情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融为一体,不可分割,脱离学习者情绪的学习是无意义的学习,因此,人本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中应该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等因素,强调学习者整个人都投入其中。
3.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学生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由的吸收任何他們认为有意义的知识。
将学习分为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两种类型,也将学习方式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一致,学习者将学习目标当成一项繁杂的任务,没有意义。
罗杰斯认为课堂学习有很多情况下属于无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是一种只涉及心智的“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不涉及人的情感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
另一种则为与有意义学习一致的经验学习,经验学习以学生经验的增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因此是有意义的学习,意义学习不仅是涉及事实积累的学习,也是一种使个体行为、态度、个性以及使未来选择行动方针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使每个人各部分经验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4.学习的目的。
人本主义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与自我意义的满足,培养积极愉快,适应社会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二)人本主义教学观即著名的学生中心教学观,“以学生为中心”,是人本主义教育家的首要教育原则。
人本主义对教育的启示 Microsoft Word 文档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启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在他们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
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人本主义简介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等。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人本主义强调学习形成自我;学习促进自我实现;学习是通向健康生活的钥匙,说明学习对于自我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人本学习论还强调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人际关系等对学习的影响作用,比较符合实际,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人本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
他们认为,人是自然实体而非社会实体。
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
凡是有机体都具有一定内在倾向,即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来发展自我的潜能;并强调人的基本需要都是由人的潜在能量决定的。
但是,他们也认为,自然的人性不同于动物的自然属性。
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本能的似本能(instinct oid)需要,并认为生理的、安全的、尊重的、归属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类的似本能,它们是天赋的基本需要。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页 821 第转下�的力权是师教�习学的生学配支来式方等试 考 、 演 讲 过 通 以 可 师 教 � 者 受 接 的 动 被 是 只 生 学 而 � 者有 拥 的 识 知 是 师 教� 中 育 教 统 传在 。 位 地 体 主 的 生 学 出 突 .4 。人的整统成变会便�习学来式方种这以们我若 。义意和念观、验经和念概、感情和智理、觉直和辑逻了合结 习 学的义 意有� 之总 。中之 统系 验经的 者习 学入纳 能并�义 意 生产者 习学对 能习 学�此 因。 等成完 否是 标目习 学、求需 习学的己自估评己自者习学�估评我自�4��展发面全得获 等格人、度态、为行的者习学�展发面全�3��义意的件事 解 了和现 发、索 探去 动主望 愿的 在内于 由者 习学� 发自动自 �2� �中之动活习学到入投均感情和知认的人个整 �注贯神全 �1��征特个四有具要主为认斯杰罗�习学义意有于对。识 知的要 需和趣有 觉自 他何任收 吸去 下使驱的 心奇 好在是而 �材教的忘现学现、板呆碎琐、味乏燥枯习学地从顺、地助无 生 学迫强 格严式 鸭填 以师教 非并 习学此 因� 习学进 促于在标 目 的 学 教 调 强义 主 本 人 于 由 。 习 学 义 意 有 的 生 学 视 重 .3 。展发的好更生学进促以�挥 发 的分充 以得能 潜的 生学使 �境 情的挥 发能 潜习学 生学于利 有 种一设 创是就 务任 的学教 。法 方的习 学生 学进促 为作束约 或 求要种 种和迫 强、 罚惩把 应不 中学教 在� 程过的 快愉个一 是 该应说 来者习 学于 对程过 习学 �外另 。人 的足满 到得中从 并 为行己 自造塑 和择 选够能 、的 目有个 一是 作看生 学把观习 学 的义主 本人。 程过 习学的 择选 有、的 目有 、的发 自种一是 习 学 的 类人 。 程 过 习 学 视 重 且 而 � 果 结 习 学 视 重 仅 不 .2 。用作向导的极 积 有具标 目育 教的展 发面 全定制 �法 做良不 的去 过正纠对想 思 的他� 然显 �展发 面全 生学进 促� 造塑和 养培 的格人康健 等 感情、 度态 、值价 生学 对视重 要且 而�识 知得 获生学让仅 要 不中程 过习 学�响 影利 有生产 人个 整对应 习学 。求需习学 的 己自定 确能 并�力 动的 习学有 就来 生人个 每为 认斯杰罗而 � 盾矛的 锐尖 分十了 成形 人的展 发面 全是应 人的 养培育教求 要 会社与 就这 �展发 面片 生学多 许致 导�法 做和 向倾良不的 德 轻智重 着在 存期长 育教 国我� 响影 面负的 育教 试应受于由 。力能习学我自的生学高提能潜的生学展发过通�格人满完造 塑 是 的 要 重 更 � 识 知 授 传 是 仅 不 的 目 育 教 的 调 强 斯 杰罗 挥发能潜的人进促�展发调协体整的人视重.1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青少年教育教学中的影响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现如今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学生主体还是学校,抑或是其他社会因素,对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
采用何种教育模式,如何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成为一个百家争鸣的问题。
各式各样的理论学说层出不穷,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最终没一个绝对的定论。
本文主要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探讨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一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由于其观点同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同,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主要代表人物为马斯洛、罗杰斯等。
其观点认为,心理学必须关心人的尊严,必须充分重视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
同时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学习者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总之,人本主义学习论者认为,不管怎样教学生学习,始终要牢记的是“人”在学习,是具有独特品质的人在学习。
这些品质需要并且能够得到发展。
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青少年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初期,是人由半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
因此,它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时期。
首先,在思维上,学生开始由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思维的独立性、挑战性、灵活性、敏捷性进一步增强。
然而,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主观性、片面性、过于自信还时有发生。
其次,在个性发展方面,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比少年期进一步加强。
他们更为关注“自我”的形象,但是他们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稳定性又有欠缺。
再次,在情感方面,他们朝气蓬勃,珍惜友谊,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趋于成熟,但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巨变又会引起情感上的动荡。
所以青少年会出现烦恼与挫折,严重时还会引发心理障碍。
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表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注了学生的心理趋向,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达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新 启示
• (一)教育技术的实践应是认知、情感、行 为的统一 • (二)教育技术的实践应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 (三)教育技术的实践核心应是学生的全面 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方面的 应用
人本主义思想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 要表现在要求教师: 1、“抓住一个重点”、 2、“围绕一个主体”、 3、“扮演好两种角色”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对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心理学理 论学派,与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相提并论,被人 们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 1、自我实现的人格观 • 2、内在学习理论 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 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贡献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于教育教学的 启示
• 1.重视人的整体协调发展,促进人的潜能发 挥 • 2.不仅重视学习结果,而且重视学习过程。 • 3.重视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1)全神贯注 (2)自动自发 (3)全面发展 (4) 自我评估 •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真实或真诚 (2)尊重、关注和接纳 (3)移 情性理解
再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以人为本”的认识 倾向性上,过分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强调个 人主义的价值观,有把个人的“自我”以及“自 我实现”凌驾于团体法则之是一种新的理论体系, 我们首先看到的应是它的进步和创新,给 予认同和赞扬;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它的 缺陷和不足,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加以改正 和修订,进一步完善这一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摘要: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以人本主义为其方法论基础和价值标准,强调对人的关注和尊重。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在于:教育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激起学生内心感受,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教学内容要为学生着想,不能以成人标准判断学生该学何种知识;教学方法上要贯彻意义学习,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内化为行动;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配合,教师要发挥“促进者”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成为一个符合教育目标的人。
关键词:人本主义;人文精神;教育思潮;教育改革一、人本主义的核心精神人本主义发端于上世纪60年代,它把人的存在本体化,把人当成世界的本体,当成一切存在的本原。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无意识的本能冲动,自我体验和自我扩张。
这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表现在他们重视人文学科教育,强调人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强调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重视人性的培养;主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均应个性化;反对传统教育机械化、划一化,主张发展个性。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以人本主义为方法论基础和价值标准。
从教育理想到教育目标,从教育过程到教育内容,从教学方法到师生关系,它自成一个体系,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相抗衡。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内容体系极其繁多,但有一个核心的主题,就是对人的关注,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思索,以及对人的尊重。
这种主题如果概括为一种精神,就是人文精神。
其具体内涵为:第一,以人为本,强调人在万事万物中的主体地位。
人为万物之灵,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不是“自然物”,而是区别于植物,动物并高于它们的独特存在。
人有智慧,语言和思维,有技艺和发明才能。
人从自然中凸现出来。
人不是上帝的奴仆,人生不是“赎罪”,而是获取幸福生活的过程。
人既不是机器,也不是机器的附庸。
第二,个人的自由与尊严。
在社会结构中,个人不是法律,权力和社会制度的被动产物,而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人。
这种主人身份表明,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都有自己的尊严与价值。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1、有教无类,就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享有受公平教育的权力”。
2、因材施教,就是“根据人的特点而施教;根据人的能力而培养”。
3、素质教育,就是指一种以提升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注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育、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古代教育:我国古代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及人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在原始社会末的尧舜时期,就实施了素质教育、人才教育,以及教化民众等一系列教育措施,开创了古代早期教育的先河。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存有:
1、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2、独特的阶级性和严苛的等级性;
3、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4、教育与生产劳动的拆分和矛盾。
其他(心得)之浅谈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对教育的启示
其他论文之浅谈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对教育的启示罗杰斯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是对传统教育观的巨大挑战,其核心理念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有意义学习。
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曾一度陷入低潮,但是,它并没有停止运作,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罗杰斯的教育观越来越被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认同和接受,成为二战以来最有影响的三大教育学说之一。
我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教育改革也已很早提上日程,在许多省份和地区,素质教育取代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改革呼声日益高涨,教育部门也陆续采取了一些相应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关于教育改革的启示,下面我主要从教育目的和教师两方面来谈一下自己对有关教育方面的一些看法。
一、对教育目标的启示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
这样的人与传统教育注重知识被动接受、对教师依赖性大的人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自主性和能动性。
罗杰斯明确指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知道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惟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有教养的人。
在现代世界里,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
这种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取决于静止的知识。
”从我国的历史来看,教育对于个人而言,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尤为突出,比如延续很长时间的科举考试制度无非是人们进入仕途的敲门砖。
可以说,应试教育是我国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一种教育模式,显而易见,在这种教育的目标下所培养出的人思维方式过于死板,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往往缺乏活力。
当然,我国已经努力改善这种局面,教育目标的转变和不断完善极大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罗杰斯的教育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极高适应变化的能力,具有内在特性的人。
人本主义学习论对素质教育的启示论文
人本主义学习论对素质教育的启示论文人本主义学习论对素质教育的启示论文摘要:人本主义学习论是指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教育、教学的理念、态度和主张。
我们发现人本主义学习论与素质教育存在着某些相通点,人本主义学习论对素质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实施素质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教师应树立新的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人文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论;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美国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对美国传统教育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强烈呼吁改革美国既有的“反人性”、“反个性”的教育模式;倡导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
人本主义学习论是指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教育、教学的理念、态度和主张。
人本主义学习论强调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主张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意义学习、全面发展、主体地位和情感陶冶,力主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发挥。
所有这些主张和努力都为一种崭新学习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传统学习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提供了新的视角。
素质教育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益得到广泛认同的一种教育思潮,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素质教育是指向大众化的教育。
目前,中国正在围绕素质教育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成为当今我国教育界的主潮流。
现在对素质教育的概念正在进一步厘清,素质教育的实践也在渐次深入。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人本主义学习论的立足点与素质教育的重心有某些类似,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从人本主义学习论的合理主张中寻求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实施素质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真正动力,不是财,不是物,而是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胆识,敢于打破旧体制、旧观念、旧习惯,敢于开创新局面的人。
人本主义对教学的启示
人本主义对教学的启示稿子一嗨呀,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人本主义对教学的那些超棒的启示哟!你想啊,人本主义说要关注人的整体性,这在教学里可太重要啦!不能只盯着学生的成绩,得看到他们整个人呢。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兴趣和梦想。
咱当老师的,得像个贴心的小伙伴,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身上闪闪发光的地方。
还有哦,人本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咱不能老是在那讲个不停,得给他们机会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比如说,组织个小组讨论,让他们畅所欲言,说不定会有超级惊喜的想法冒出来呢!而且呀,人本主义认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这就像是花园里的花朵,每一朵都有自己的颜色和姿态。
有的孩子擅长数学,有的孩子画画特别棒,咱们可不能用一个模子去套他们。
得根据他们的特点,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支持,让他们都能开开心心地成长。
最后呢,要给学生满满的爱和支持。
学习的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候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力量。
让他们知道,不管怎么样,咱们都在他们身后支持着!怎么样,人本主义对教学的启示是不是很有意义呀?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来唠唠人本主义对教学的启示哈!人本主义告诉我们,教学不能冷冰冰的,得有温度!要把学生当成有情感、有想法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
比如说,当有个学绩不太好,别一上来就批评,先听听他的烦恼,也许是家里出了状况,也许是对这门课还没找到感觉。
还有啊,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不能老是靠奖励和惩罚来推动他们学习。
得让他们自己对知识有渴望,觉得学习是件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
就像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主动想去玩。
另外呢,要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想象一下,如果教室里总是很压抑,学生能学得好吗?要让他们能大胆地提问,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担心被嘲笑。
总之呢,人本主义让我们知道,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幸福。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力,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满足感的内在动力。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人本主义心理学能够提供以下启示:1. 注重个体的独特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教育和辅导。
2. 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自我实现是建立在对自己的真实认知和理解之上的。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兴趣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3. 培养积极心态和价值观: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积极心态和积极价值观的重要性。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态度。
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引导他们积极追求真理、美善和正义。
4. 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自我实现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引导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还需要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和资源,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挑战,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
5. 强调情感表达和情感智慧: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情感表达和情感智慧是个体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同时提供情感管理和情感智慧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关注个体的独特性和潜力,强调积极心态、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这些思想可以引导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学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尊重和成长。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身心发展、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挑战。
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念,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关注个体的需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主观意义和感知,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状态。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困惑和挣扎,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尊重个体的差异。
每个高中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存在差异。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多样性和多元性,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尊重个体的差异,不以某种标准来评判或定义他们。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潜力和特长,引导他们积极面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困难。
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成长以及心理健康需要有支持性的环境。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安全、被理解和被接纳。
教师应该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自信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需求和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情绪管理、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等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念,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需求,尊重个体的差异,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同时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启示摘要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上的集中体现,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强调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反对教育无目的论,培养自我实现的人。
通过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借鉴,对青少年养成教育进行认知并得出启示,以期对当前的青少年养成教育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养成教育启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对美国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说之一,是当代西方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学说。
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教育发展,为教育领域的众多学者和专家所推崇。
本文拟对人本主义对我国养成教育是否有所借鉴进行探讨。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内涵与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问题上的反映,其理论的核心是以“人性为本位”,基本价值取向以谋求如何实现“完整的人”的发展。
自我以及“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概念。
教育思想上要求人性的复归,而在教育实践上向人类情感世界的趋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西方心理学的新思潮和新取向,对当时美国教育制度的批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起点。
主张“非指导性教学”,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尊严以及价值,并把人的潜能的实现放在首位。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全人化教育,主要内容有:反对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教人、做人、成人的教育,以培养自我实现和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反对单纯灌输知识、机械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外在学习,主张将情、智教育融为一体,开展最佳成长的内在学习;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教学,主张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发扬学习自由和主动创造精神;反对学校课程脱离价值观,价值中立和无目标、无意义,主张课程改革,实施意义学习和经验学习;反对不良的师生关系和教育心理氛围,主张学习是一种人际的相互影响,应充分发挥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作用。
二、养成教育的内涵与发展“养成”的本意是培养,使之生成。
人本主义教育对教学的启示
人本主义教育对教学的启示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人本主义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人本主义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需要、兴趣、情感和价值,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教师角色如何扮演,以及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教学中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
我们可以从人本主义学习论有关学生成长问题中得到些启发,1.学生是学习主体。
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每个学生都值得培养。
人本主义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所有的学生都值得培养的观念,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内在的潜力,都有向上、向善的内在要求,关键在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学生是完整的个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具有两层涵义:一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包含有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诸方面的基本素质,缺一不可;二是在每个基本素质中,其组成要素也具有完整性。
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就应该对学生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
4.尊重学生。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个性。
教育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交流,体验其中的乐趣,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
二、注重知识以外的社会经验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人本主义教育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是知识外生活能力的学习。
教育的内容不但有书本知识,还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一大功能应该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把一个生物个体培养成具有独立生活、独立工作,能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接替社会空缺、完善和发展社会生活的人。
同时,大力倡导知识应用技能的培养。
例如,语文的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语文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启示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心理学中出现的人性兽化和机械化的倾向,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从人性的角度启示我们重新审视儿童的本性与潜能、需要与自我实现,以及早期教育活动的开展等问题。
1、儿童共同成长——知情统一的教学观罗杰斯(1963)认为,生活是一个使个体不断成长并达到完美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实现倾向的,指向于个体的成长、自主、摆脱外部力量的控制。
在这一过程中,环境(包括教育的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个体总是在得到无条件的积极肯定和积极自我肯定的基础上发展自我意识的。
在此基础上,罗杰斯提出了“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观与教学观,旨在通过知情统一的方式,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即完人(wholeperson)。
这种教育能“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其培养心理气氛的三个最基本的原则是真诚或真实,尊重、关注和接纳,以及移情性理解。
罗杰斯这一基本的教学观对学前教育最大的启示是:将孩子作为一个需要尊重的人来对待,与孩子共同呼吸,与孩子一起成长。
教师的首要工作不是传授而是促进,应当营造有意义学习的生活氛围。
同时,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应当与儿童共同分享情感、交流思想;教师应当尽量从繁重的教案撰写中解脱出来,提供各种资源,满足儿童的个性化需要;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的早期教育工作者应当保持一颗童心,留住一份童趣,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并能与之进行真诚、积极的对话,达到移情性理解;不要用太多的“不应该”、“不可以”给孩子设置思想和行为上的樊篱,孩子就是孩子,应当让他们去做本该做的事,尝试些或许该犯的错误;放松心态,欣赏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赞叹发展过程中惊人的力量,感受生命展开中异乎寻常的美。
同行的道路,便是一片海阔天空。
2、相信儿童的潜能——自然人性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基于自然的人性论,认为有机体均有一定的内在倾向,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来发展自我潜能;强调人的基本需要均由人的潜能决定,人性是善的或中性的,每个人生来就是“佛”,带有“佛性”,恶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受挫引起的,是不良的文化环境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启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对美国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说之一,是当代西方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学说。
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教育发展,为教育领域的众多学者和专家所推崇。
本文拟对人本主义对我国养成教育是否有所借鉴进行探讨。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内涵与思想基础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问题上的反映,其理论的核心是以“人性为本位”,基本价值取向以谋求如何实现“完整的人”的发展。
自我以及“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概念。
教育思想上要求人性的复归,而在教育实践上向人类情感世界的趋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西方心理学的新思潮和新取向,对当时美国教育制度的批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起点。
主张“非指导性教学”,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尊严以及价值,并把人的潜能的实现放在首位。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全人化教育,主要内容有:反对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教人、做人、成人的教育,以培养自我实现和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反对单纯灌输知识、机械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外在学习,主张将情、智教育融为一体,开展最佳成长的内在学习;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教学,主张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发扬学习自由和主动创造精神;反对学校课程脱离价值观,价值中立和无目标、无意义,主张课程改革,实施意义学习和经验学习;反对不良的师生关系和教育心理氛围,主张学习是一种人际的相互影响,应充分发挥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作用。
二、养成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养成”的本意是培养,使之生成。
古人认为,“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人的本性是自然生成的,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则是要经过人的努力的。
养成教育所具有的早期性、长期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决定了养成教育是适合青少年时期的最佳教育方式,并将内化统一于青少年发展的全过程。
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养成教育源远流长,《周易》中有:“蒙以养正,圣功也”。
孔子也把养成“道德的人”作为他的教育任务,并以“仁”作为其基本观念,是人生的最崇高的品质。
在西方,养成教育经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养成思想再到近代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20世纪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生活教育,再到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教育理论为最终养成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些理论均对养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养成教育的启示
(一)养成教育要以青少年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追求的是“全人教育”,其教育宗旨就是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的人是一个“全人”,一个“完整的人”,他不仅在身心方面达到了和谐发展,而且在认知(理智、知识、理解)与情意(情绪、感情、态度、价值)方面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开发潜能,完美人性,完善人格,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实现丰满人性的形成。
如果说养成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那么对青少年个体而言,其最根本的就是要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
以青少年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养成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深刻把握的结果。
养成教育必须从尊重青少年的特点出发,唤醒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尊重青少年自身的潜能,这样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二)养成教育要以“青少年”为中心
青少年是养成教育的主体,是养成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充分调动青少年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促进养成。
养成教育不仅仅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更重要的是内化和强化统一于青少年个体发展的过程。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养成教育是他人教育指导下的自我教育,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自我教育集教育者与求教者的角色于一身,它像一根红线贯串在养成教育始终。
离开了自我教育,养成教育就会失去重心,教育也便失去了成功的希望。
“以青少年为中心”的养成教育,主张认知与青少年自我的
情意、情感相结合,心智发展与情绪发展相结合。
在养成过程中,主张认知与情感互动,以促进青少年智慧的发展和人健康人格的养成,以培养“完整的人”、“全人”和自我实现的人。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的主张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以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以青少年自身作为养成教育的主体和中心,主张认知与情感互动,以促进青少年智慧的发展和人健康人格的养成,以培养“完整的人”、“全人”和自我实现的人;根据青少年自身的生理特征,合理制定养成教育的层次。
这些理念和原理对于当前青少年养成教育理念、过程和目标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养成教育就是需要以人为本,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注重体验和教育者的促进和引导,促进青少年的知行统一,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针对当前青少年养成教育的现状与事实,我们既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养成教育的改革创新,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和内在需求,充分发挥青少年的参与性和能动性,又不能忽视教育者的地位和作用。
只有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发挥各自的能动性,才能真正搞好青少年养成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