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 魏晋文学

合集下载

鲁迅杂文精选

鲁迅杂文精选

鲁迅杂文精选1、《野草》《野草》是鲁迅杂文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共收录了70篇文章。

这是鲁迅最为重要的杂文文集之一,被誉为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野草》中,鲁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深入剖析。

他通过对小人物、老百姓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故、苦难与悲欢。

在揭露社会黑暗的同时,他也以对人性的关注和热爱,塑造了一批可爱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类的尊严和美好。

2、《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杂文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也是其早期文学创作中的代表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思想狂的男子的心路历程,描绘了人们在国家社会的重压下所产生的精神崩塌和社会变态现象。

鲁迅通过这个狂人形象,具有强烈的批判意味,倡导人民起来反抗奴役和压迫。

他认为,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狂人”,这是现代社会制度和文化人格的崩溃所导致的结果。

他号召人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惧权势、不屈服压力,才能保持自己的人格。

3、《华盖集》《华盖集》是鲁迅晚年的杂文集合,总共58篇文章。

这些文章全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华盖集》中,鲁迅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见解,对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平等、不公正和专制现象进行无情的批判。

他提倡个人自由和人权,坚信人只有经过自由的思想互相交流和斗争,才能发现真理,找到进步和发展的方向。

总之,鲁迅的杂文体现了他不畏艰险、敢言利市的精神,从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他的笔触深刻入木三分,批判了当时现实社会的极端黑暗面,并为后人树立了明辨是非、坚定信念的文学标杆。

从魏晋名士看鲁迅面对传统文化的矛盾——由《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起

从魏晋名士看鲁迅面对传统文化的矛盾——由《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起

从魏晋名士看鲁迅面对传统文化的矛盾——由《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起摘要:在“五四”时期,鲁迅是作为彻底批判传统的战士形象出现的,然而另一方面他又被民众誉为“民族魂”。

实际上,在鲁迅的思想中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有着深刻矛盾的。

从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着手,将鲁迅与魏晋名士阮籍、嵇康比较,以从中分析他的全盘性反传统的立场与他选择地接受了一些中国传统道德价值与文化质素的事实,两者之间存有无可疏解的基本矛盾。

关键词:鲁迅;阮籍;嵇康;传统文化;矛盾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上作了题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学术演讲,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学术思想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是一份极具思想价值的资料,从这一演讲中可以探析鲁迅思想中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

鲁迅被誉为“民族魂”,另一方面,作为“五四”新文化的代表性人物,鲁迅也以批判中国文化传统而被人所知。

“在鲁迅的心灵中,作为一项他‘意缔牢结’所信誓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与他对于中国传统中一些优美质素的真切而具体的了解,是同时并存的。

因此,他的意识之中存有沉重的思想矛盾与精神上的紧张。

”[1]486的确,在鲁迅的思想深处,饱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既爱又恨的感情。

鲁迅非常喜爱魏晋文学,而在魏晋的作家中,又尤其推崇孔融、阮籍、嵇康等魏晋名士。

在这篇演讲中,鲁迅也着重谈及阮、嵇二人。

其实,鲁迅与阮籍、嵇康之间是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的,深知鲁迅为人的许寿裳曾说:“鲁迅对于汉魏文章,素所爱诵,尤其称许孔融和嵇康的文章……就因为鲁迅的性质,严气正性,宁愿覆折,憎恶权势,视若蔑如,坚贞如白玉,凛凛焉劲烈如秋霜,很有一部分和孔嵇二人相类似的缘故。

”[2]41曹聚仁也称鲁迅是“千百年后的嵇康、阮籍的知己”。

正因如此,将鲁迅与阮籍、嵇康比较,以从中管窥鲁迅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

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正如鲁迅在演讲开始所说,魏晋时期,社会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朝野无序,社会一片黑暗。

巧记鲁迅作品中的文学常识

巧记鲁迅作品中的文学常识

巧记鲁迅作品中的文学常识四字口诀法1、先秦诸子,孔孟荀卿。

《论语》《孟子》,四书列名。

老庄无为,《道德》《逍遥》。

屈子楚辞,《九》《九》《离》《天》。

2、汉代文赋,首推贾谊。

刘向司马,《战》《楚》《史记》。

班固《汉书》,断代打开。

3、魏晋建安,三曹领先。

父有乐府,《神龟》《蒿》《观》。

曹丕燕歌,典论批评;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4、初唐四杰,卢骆王杨。

山水田园,王维志强。

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之涣昌龄,元稹岑参。

李白唯美,蜀道把酒;杜甫叙事,三吏三别。

唐宋八家,韩柳三苏,欧王曾巩,古文振兴。

5、元曲四家,郑关白马;悲剧四部,赵汉窦梧。

明清小说,三水西红。

6、《鲁迅全集》,著作丰厚。

小说存有三,《迷茫》《欢呼》,旧事崭新说道,《故事新编》。

中学课本,除了《祝福》,皆进《欢呼》。

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淡淡的诗体。

杂文十六,《热风》与《坟》,《华盖》二集,《而已》《三逍遥》,再多《二心》,《南腔北调》,《伪民主自由书》,《科东俄风月谈论》,三《且》二《集》,文学花边。

歌谣诵读法1、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篇);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存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于诸子,各存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到一斑;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知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璧”人称赞(《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建安文学推“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司马迁),《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真名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关于鲁迅的个人简介

关于鲁迅的个人简介

关于鲁迅的个人简介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鲁迅的个人简介,希望对你有用!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人物经历少年时期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

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

与章闰水建立友谊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

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

家境益艰。

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奋力求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

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

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

魏晋风度审美价值

魏晋风度审美价值

魏晋风度审美价值魏晋风度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给予现代社会一种精神启迪,催生出鲁迅、章太炎等一批现代“狂人”;作为一种艺术典范,其影响力穿透时空,为现代文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灵感和精神资源。

魏晋时代是艺术的自觉与人的觉醒的时代,“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一种时代风习,渗透到当时社会的各层面,在文章诗文和文人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体现,而在书法艺术领域中尤为明显。

魏晋是中国书法文化的发生和成熟的重要时期,其间产生的“魏晋风度”成为中国美学和艺术的一份珍贵的精神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魏晋风度”和魏晋美学精神的代表。

作为中华民族的审美典范,“魏晋风度”在不同时期参与时代精神的塑造,产生了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审美品格。

魏晋风度在鲁迅文学中彰显出独特的存在和现实意义,形成独具特色的鲁迅风格,杂文是鲁迅文学中魏晋风度的典范,“魏晋风度,托尼文章”是对鲁迅精神品格和文章特色的恰当评价。

可以说鲁迅的文学与王羲之的书法交相呼应,共同诠释着魏晋风度独特的艺术魅力。

王羲之《兰亭序》作于公元353年。

历史上的魏晋时代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但却是一个艺术自觉的时代,宗白华就曾说过:“汉末魏晋六朝是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所谓的魏晋风度是指魏晋时代士人所追求的率性而为和精神自由。

书法大家王羲之是魏晋风度名士的代表,鲁迅则是在中华民族现代性进程中将“魏晋风度”融入文学,成为“民族魂”的独特存在。

可以这样认为,鲁迅通过文学从精神上呼应了王羲之的《兰亭序》,通过如橼的巨笔向“旧垒”进行“反戈”的战士,将“魏晋风度”通过文学彰显出来,究其实质而言,鲁迅的文学又何尝不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兰亭序”?魏晋时期发生的著名的兰亭“修禊”,名士集中聚会喝酒清谈,享受雅兴清欢,“畅叙幽情”。

王羲之创作《兰亭序》,将这一饮酒清谈之事记录下来,触景生情,抒发人生感慨,藉此产生了这一书艺杰作。

鲁迅杂文精选内容介绍

鲁迅杂文精选内容介绍

鲁迅杂文精选内容介绍
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杂文作品以其犀利的观察力和批判精神而著名。

以下是鲁迅杂文精选的一些内容介绍:
1. 《狂人日记》:这是鲁迅最著名的杂文之一,描写了主人公在一个疯人院中记录自己的日记。

通过疯人的口吻,鲁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荒谬,对封建道德和社会伦理进行了痛刻的批判。

2. 《孔乙己》:这个杂文以孔乙己这个贫穷下层人物的形象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它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虚伪,批判了社会的偏见和歧视。

3. 《阿Q正传》:这是鲁迅最长的杂文作品,通过主人公阿Q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人民普遍的自卑感、懦弱和自欺欺人的心理。

鲁迅通过描写阿Q的悲剧命运,引发了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度思考。

4. 《华盖集》:这是鲁迅的一本论文集,其中包括了许多有关文化、教育、历史和政治等方面的杂文。

这些杂文以犀利的观点和深入的分析,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和解读,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考和建议。

5. 《呐喊》:这是鲁迅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了一些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杂文。

这些作品以真实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悲哀,对
人们的冷漠和社会的冷酷展开了严厉的批判。

总的来说,鲁迅的杂文精选内容丰富多样,以深入的观察和犀利的批判精神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些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中国文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原文阅读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原文阅读

魏晋在我国算得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激荡变易之剧烈自不必多言。

东汉以来的地主豪强势力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形成了后世的豪门大族的早期形态。

汉魏之际,时局动荡,在这一宏大历史时期的背景之下,我国的文学也有了新的风貌。

此次推荐的迅哥儿的本篇讲演稿谈及文章之余,也带出了广阔的历史画面以及一些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

另外,鲁迅本篇也无不体现出日本学者对中国本土的早期文学学者的影响。

在文章中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名词都会用黑体标出,备考时可有所侧重。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因当时正在黄巾和董卓大乱之后,而且又是 党锢的纠纷之后,这时曹操出来了。

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

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的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

曹操在史上的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董卓之后,曹操专权。

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

他的立法是很严的,因为当大乱之后,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

曹操曾经自己说过:“倘无我,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这句话他倒并没有说谎。

因此之故,影响到文章方面,成了 清峻 的风格。

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

此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尚 通脱 。

他为什么要尚通脱呢?自然也与当时的风气有莫大的关系。

因为在党锢之祸以前,凡党中人都自命清流,不过讲“清”讲得太过,便成固执,所以在汉末, 清流 的举动有时便非常可笑了。

鲁迅的古代文学研究有哪些成果

鲁迅的古代文学研究有哪些成果

鲁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者,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卓越继承者。

他一方面执着于对封建文化痼疾的抨击和解剖,另一方面又以顽强的毅力、谨严的态度、持久的热情,从事国学研究。

他辑校古籍手稿共50种,其中,他辑录的《古小说沈》、《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以及校勘的《稽康集》,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此外,他还辛勤搜集了大量两汉至隋唐时期的石刻拓片,至今保存的有4,217种,5,900余张。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他完成了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

此外,他的学术见解还体现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和《门外文谈》等杂文中。

《中国小说史略》原为鲁迅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修订增补后于1923年、1924年先后由北大新潮社分上下册印行;1925年由北新书局合印出版;1931年出修订版;1935年第十版再作修订。

该书冲破了视小说为“稗说”的传统观念,初次勾勒出中国小说史的发展脉络。

该书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史识,比如,仅仅用“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八字,就准确概括了《儒林外史》的艺术特点。

在史的构架、体例和系统方面也有不容低估的学术首创意义。

中国小说自来无史的局面从此结束。

《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1926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

1938 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名为《汉文学史纲要》。

该书勾勒了上古至西汉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对许多作家和作品提出了独创性的看法,如指出《离骚》跟《诗经》的区别在于“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又指出《史记》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至今仍成为定评。

在编者体例上,也打破了历来以儒家为中心的因袭老例。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完整版)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完整版)

• 第三层(pr43~pr45):谈到了魏晋“宽袍 大袖,大家饮酒 ”情形的一部分反对意见, 为被后人冤枉为“毁坏礼教”的嵇康和阮 籍翻案,认为他们“实则倒是承认礼教, 太相信礼教”,之所以不遵礼教是由于 “魏晋时代所谓崇尚礼教,是用以自利”, 所以便“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 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 而“实在是相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 ”,提 出了饮酒与时局的关系问题。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
这篇文章是鲁迅于1927年7月23日参与广州市教育局所 主办的夏期学术演讲时的演讲稿。当时正是国民党在广 州举行了“四一五”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之后,鲁 迅的许多学生也被杀,为了表示抗议,鲁迅已坚决辞去 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当时他在广州的处境也很危险,按 林语堂的说法,国民党政府请鲁迅公开演讲,也有窥测 他的态度的用意,鲁迅则在这次演讲中曲折地对国民党 暴政作了揭露和讽刺。这一篇文章是以时间为线索,从 董卓之后,曹操专权开始一直到晋末。在时间主线索中 又穿插从文章风格写到“建安七子”,然后引出何晏服 五石散,接着又伸展到“竹林七贤”与酒。全文语言不 乏幽默,结构紧凑,明朗,深入到当时的社会状况,给 我们阐述了当时的行文风格,文人吃药和嗜酒的原因。
• 推重雅量,即临危不惧、临变不惊、临乱不慌的 精神自持性,和外在的闲雅。
• 崇尚药、酒、仪容美貌。包含有灵气、睿智、飘 逸和洒脱,既是外在的风姿,又是内在的气韵的 潇洒。
• 能辩难析理,挥麈(zhǔ)玄言,有洞见,有妙赏, 详细分析五石散对 魏晋文人和魏晋风骨的影响
• 鲁迅的观点:
• 对汉末魏初文风的评价,鲁迅即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 化风气出发,指出居乱世尚刑名立严法,为治世反清流斥 执拗,遂促成文章清峻、通脱的风格,并据此肯定曹操的 才能和功绩,从而将思想史、文化史与文学史相融会。

“鲁迅研究四题”重点难点答疑

“鲁迅研究四题”重点难点答疑

“鲁迅研究四题”重点难点答疑问:鲁迅少年时代的生活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答:绍兴的周氏家族,在清朝后期曾是一个十分兴盛的名门旺族。

在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清军勾结英法联军击败太平军后,在绍兴大肆烧杀。

周家在这场兵燹中,各房的财产损失惨重,大伤元气。

鲁迅出生时,周家已从大户没落为小康,并且一直在走下坡路。

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因科场案入狱,周家从此一蹶不振。

这年,鲁迅被送往母亲鲁瑞乡下的娘家避难,过了一段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压抑和刺激,一方面,认识到了封建阶级的腐朽和没落,认识到了社会的虚伪和冷酷,另一方面,也使他看到了农民的痛苦和不幸。

紧接着,他父亲周伯宜吐血卧床,一病不起,鲁迅便开始了每日出入当铺和药店的终日奔波,更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

后来他在《呐喊?自序》中曾说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他后来的创作,无论是杂文还是小说,都受到这段生活的深刻影响。

问: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答:主要是在他求学期间。

1898年,鲁迅在南京求学期间,受到了康梁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他读到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后,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在他的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观察世界、认识现实的思想武器。

1902年,21岁的鲁迅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的名额,怀着救国的理想进入日本人专为中国留学生进入各种专门学校而开设的补习学校东京弘文学院,当时的东京正是中国革命党人海外活动的中心,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新小说》等报刊成为了留学生们的精神食粮。

鲁迅在课余也开始接触国外的文学作品,以翻译的形式创作了历史小说《斯巴达之魂》,同时也与他的同乡好友许寿裳一起开始了中国国民性的探讨。

后来,许寿裳在《我所认识的鲁迅》中回忆说:“我们又常常谈着三个相联的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1904年,鲁迅从弘文学院毕业后,离开东京,去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辨析鲁迅杂文与魏晋文学传统的联系

辨析鲁迅杂文与魏晋文学传统的联系
, 他用毕生精力 写 作和提倡杂文 , 的杂文数量最多 , 他 质量最高 , 影响最大。但 是, 在研 究界 , 杂文 的文学性 质及其 归属 问题 , 直没有定 一 论。 鲁迅 “ 杂文” 之范围的划定 , 也因此有待细加甄别 。 有的学 者把鲁迅杂文视 为一种议论性 的散文 , 朝 花夕拾》 与《 等叙述 性散文并列 ; 有的学者把鲁迅文体 中的“ 散文 ” 杂文” 了 和“ 做
是论辩文字 , 他的 1 4本杂文集 , 构成了一部不停息地论辩的
的包含所有散文类别的总名” , 也就是说 , 他的文学论文 、 散 文诗 、 回忆以及其他各类形式的散文, 都可以包括在杂文内。 引起争议的原因或许在于鲁迅杂文是一 种未经规范的文体 , 是一种无体之文。
魏晋文学传统对鲁迅 的文学创 作影 响痕迹最深 的还在

要: 杂文是鲁迅一生运用最多的文学样式 , 魏晋文学传统对鲁迅的文学创作影响痕迹最深的还在于杂文。鲁
迅杂文不仅 直接 引用魏晋文学作为素材, 而且在体式上深得魏晋文章的神韵, 喜好辩难 , 擅用讽刺 , 标新立异, 简约严明。
关键词: 鲁迅 ; 杂文; 魏晋 文学
中图分 类 号 :10 6 I2 . 9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号 :6 3 2 l (0 9 2 — l6 0 17 — 9 X 2 o )2 0 8— 2
夫们不仅在生 活中我行我素 , 放浪形骸 , 而且在思想上也力
于选取一些成句或警句式 的短语 , 以达到更加准确地表情达 意的 目的。 喜好辩难。 在魏晋时期 , 士大夫们酷爱哲理和思辨 , 清谈
促进了魏晋文章说理论辩特点的形成 。 鲁迅对魏晋时期双方 辩难 的文字很感兴趣 , 他说 :魏的嵇康 , “ 所存的集子里还有

【古代文学】简述魏晋南北朝小说

【古代文学】简述魏晋南北朝小说

【古代文学】简述魏晋南北朝小说
志怪小说:鲁迅最早将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在魏晋南北朝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佛道方术思想盛行,由此发展而形成了以记述有关神仙鬼怪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主的文学作品,称之为志怪小说,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沿着《山海经》专记绝域殊方的山川物产,一个沿着《穆天子传》专记神仙灵异之迹,并新增一些炼丹成仙普渡人间之作。

其构成复杂,糟粕部分纯属宣扬迷信思想,而其精华部分则曲折的反映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爱憎和要求,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以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幽冥录》为代表。

志怪小说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唐传奇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如沈既济的《枕中记》源于刘义庆《幽明录》的《焦湖庙视》。

在中国小说史上,说狐道鬼这一流派的形成,就肇造于这时的志怪小说。

《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志人小说:或称轶事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内容主要记述了人物的轶闻锁事,言谈举止,从中可见当时社会清谈玄理,品藻人物,标榜名士的社会风气和面貌,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志人小说在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代表作是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阅读答案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阅读答案

①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
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有人据此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

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
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②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

”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

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
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

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
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
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

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
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

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
去对传统的敬畏。

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
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鲁迅的创作受到中国传统文艺的影响

鲁迅的创作受到中国传统文艺的影响

鲁迅的创作受到中国传统文艺的影响,论述鲁迅在传统文艺上的继承与创新.继承在哪?突破在哪?发展在哪?继承:1、“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鲁迅本人及其文章都有魏晋名士风采,他的叛逆、异质、激愤的性格似乎有稽康,徐渭等人的特点,在他的杂文中也有表现。

2、他的小说在刻画人物方面继承传统史传、传奇等白描手法。

3、他的带有批判讽刺类的小说及杂文有《儒林外史》、晚清谴责小说的讽刺个性。

4、《野草》中融有大量的意象就直接取自庄子、离骚、和佛经。

5、《朝花夕拾》中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描写带有传统戏曲与民间传说的影响。

6、《故事新编》古今杂糅的手法,古既是取自古代神话、传说、史书记载如果要说鲁迅的小说从中国传统小说里学习了什么的话,也只有从他高度评价《儒林外史》这个角度来看,从《孔乙几》里面很可以见到影响,一方面是对旧式知识分子的怜悯和讽刺,另一方面是在刻画人物方面并非象西方小说那样大段大段的描写,而是抓住最具特点的地方寥寥几笔传写精神。

另外他曾专门研究小说史,也曾编辑过《唐宋传奇集》,他用笔的精练是否受了唐宋传奇的影响呢?中国现代小说的文体,是吸收外国小说的文体艺术而对传统的拟话本加以改革形成的,鲁迅先生是这一改革的伟大旗手.我个人的观点是:其一,先生深受中华古典文学的滋养;其二,从文风而言,先生传承了魏晋南北朝沉郁的风格;其三,先生深受俄国文学影响;其四,先生最好的文章是杂文,先生的杂文是先生战斗精神最有力的体现,我们所最应该继承的不也是先生这种精神吗?批判: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评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诞生于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次伟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年代。

在伟大的思想解放浪潮中,他敢于探索前人未曾探索过的课题, 敢于提出前人所未曾提出过的见解,敢于解剖,敢于批判。

1 、对儒、道、佛等传统文化的深刻剖析与批判鲁迅从当时的社会现状中认识到,进入近代以来的中国之所以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同国人苟且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关于鲁迅杂文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关于鲁迅杂文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关于鲁迅杂文的影响及现实意义作者:杨520927内容摘要:杂文创作,几乎倾注了鲁迅先生的大部分心血。

鲁迅先生的杂文对现代传媒中各种评论文体的出现和影响,对杂文创作题材、体裁、手段的开拓,对现代文语言运用的自由无拘、富有创造力的贡献,想象思维的逆向运用和正反的结合可谓影响深远,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在鲁迅先生创作后期,他倾注了大部分心血于杂文创作中,可以说,鲁迅先生的名字是与他的杂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但在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中,引起最大争议的同样也是他的杂文。

从其生前直到现当代,对他的杂文的肯定与赞赏、否定与嘲讽就从未停止过。

尽管一些文学评论家或读过鲁迅先生杂文的读者曾无数次地宣布:鲁迅的杂文时代已经过去,就连他本人也一再表示希望他的攻击时弊的杂文“与时弊同时灭亡”,但事实却是难以回避的,即鲁迅先生的杂文始终为一切关心与思考社会、历史、思想、文化、人生、人性……问题的中国人所钟爱。

鲁迅先生的杂文在现当代仍是中国社会中活生生的“存在”对正在发展的中国思想、文化发生作用,对现实的中国人心产生影响。

它的每一次最新发表,仍能给读者一个针对当前现实而写的感觉。

读者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觉和发现,可谓常读常新。

阅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可以发现它在现当代仍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尤其是他的杂文对现代传播中各种评论性文体的出现和影响,杂文创作题材、体裁、手段的开拓,对现代文语言运用的自由无拘、富有创造力的贡献,以及想象思维的逆向运用和正反结合可谓影响至深。

关键词:鲁迅杂文传播创作语言思维l、鲁迅杂文对现代传播的意义作为一种报刊文体,杂文与现代传播有着血肉般的联系。

人们说起杂文,特别是鲁迅先生的杂文,总要联想到“五四”时期的《新青年》《语丝》《莽原》《京报副刊》《晨报剐刊》,以及20世纪 3O年代的《萌芽》《太自》《申报·自由谈》等,这决不是偶然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杂文是富于现代性的文体;或者说,它是现代作家通过现代传播媒介与它所处的时代、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发生有机联系的一个重要、有效的方式。

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有感

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有感

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係》有感先说一下魏晋时期的背景:从1世纪末2世纪初起,东汉王朝的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握政权,他们之间明争暗夺,进行着尖锐的斗争,同时又都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掠夺。

终于,激起灵帝刘巨集中平元年的黄巾大起义,随而产生献帝初平元年的董卓之乱和以后军阀大混战。

经过这些大的战乱,中原形成“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中日行,不见所识,”“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的惨象,人民死亡枕藉,生产严重破坏。

这种残破不堪的现实社会和生活于其中的惨痛经历,从逆方向加速了知识分子头脑中人的觉醒,他们唱出了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人生何有常,但患年岁暮”(孔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曹植)等都是当时心里极度不安的真实写照。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学士在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不断高涨,他们蔑视礼法,蕩检逾閑,秕康功名利禄,注重自我表现,向内拓展了自己的情怀,向外发现了自然情趣,接受宇宙与人生的全景,体会其深沉的奥蕴,滋生了后世所说的“生命情调”和“宇宙意识”的萌芽。

我觉得魏晋时期的文人士人是深情与智慧兼具的,在他们吃药嗜酒,放浪形骸的背后是沉甸甸的内涵和不可抑制的痛。

因为在我看来魏晋朝可以说是一个鲜血淋漓的时期,死亡的黑夜笼罩着这时的天空,所以很多荒诞不羁和不可为的事在这时候反而成为发生了。

当时的文人学士有很多死于非命,“建安七子”中孔融和曹操作对,行文讥讽曹操而被杀;与他一同反对曹操的禰衡也被杀;而因与曹操有关係的何晏、夏侯玄也被司马氏所杀;嵇康发议论有碍司马氏办事被杀。

到底怎样才能寿比金石?在孜孜不倦的求索中,一道五色的光芒照亮了文人学士的眼睛——道教。

道教炼製金丹大药,以求服后不死成仙;即使办不到,退而求其次,服药引导,求得生命的有限延长也行。

所以,服散应运而生了。

魏晋文人学士吃药始于何晏,他吃的药是一种名叫“五石散”的药。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小说古代“小说”一词,非今之文体意义上的“小说”。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此“小说”,只是指不合于大道的琐屑之谈,街谈巷议之论,不指文学体裁。

东汉桓谭《新论》中说:“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这里“小说”只指一种文体,指形式短小的,内容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而有利于治身理家的文章。

《汉书·艺文志》列有小说家,其所定的概念,仍与桓谭一样,是沿用庄子之意,非当今意义的小说。

但是,即以现代的小说概念而言,在先秦时期的作品中,有的也包含小说的基本因素,即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哪怕是最简单的人物情节),具有一定程度的形象性,要表现出故事的相对完整性和一定的虚构性。

比如上古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诸子中所记述的人物的言行等,都具有小说的胚胎和雏形。

而史传文学中的不少记载人物事件的篇章,如《左传》《战国策》等,都已有很强的小说意味。

这些,都成为我国古代小说的源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鲁迅先生把它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

志怪小说记载神鬼怪异故事,志人小说记载人物的琐闻逸事。

东汉末期起,道教盛行,而佛教的小乘教也渐在中国流行起来,道徒们常谈说神鬼灵异之事,以加强其宣传力量。

于是志怪小说便兴盛起来。

较有名的有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干宝是东晋初年的历史家,著有《晋纪》二十卷。

他所著《搜神记》,自言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

其中不少作品讲神仙道术,巫鬼妖怪,但其中也有很多优美的故事。

如《韩凭夫妇》,写韩凭夫妇不畏宋康王的暴力,固执于爱情的坚贞品质。

《李寄斩蛇》写女孩李寄奋不顾身为民除害,《三王墓》写楚国巧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被杀,其子为父报仇的故事。

鲁迅亦因此改编成故事新编《铸剑》。

志人小说,较著名的有晋葛洪托名汉刘歆所作的《西京杂记》,记述西汉的人物轶事,涉及宫室制度、风俗习惯等,也带有怪异色彩。

鲁迅的杂文

鲁迅的杂文

鲁迅的杂文鲁迅先生一生写了十余部杂文集,这些杂文集的名称往往都被鲁迅先生赋予了某种特别的含义。

从创作背景上看,分为四个阶段:1918至1925年:《热风》、《坟》1925至1928年:《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1929至1934年:《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1934至1936年:《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那么,它们的由来到底是什么?根据鲁迅先生的题记和相关资料,现归纳如下:《热风》编讫于一九二五年。

其内容主要是反对封建宗法制度和旧礼教、旧文化,主张思想解放,提倡新文化,都是有感而发,有为而做的。

鲁迅先生有感于“五四”运动退潮后周围空气的寒冷,他说:“我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

”(《热风·题记》)其意是说,要使自己的作品,变成炎夏的热风,鼓舞起人们的战斗热情,驱散中国的“寒冽空气”。

其意在于正话反说,是鲁迅战斗姿态和不屈精神的一种表现。

《坟》编讫于一九二六年。

共收入鲁迅1907年到1925年的作品二十三篇,其中以《论雷峰塔的倒掉》、《灯下漫笔》、《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最为有名。

文集内容有对光明的追求,有对黑暗的抨击,也有对自己的解剖,涵义深刻,言辞锋利,决计要给反动派“放一点可恶的东西在眼前,使他有时小不舒服,知道原来自己的世界也不容易十分美满。

”(《写在<坟>后》)对反动派来说,这“一点可恶的东西”不但可恶,而且同“坟”一样可怕!对自己来说,既是战斗的纪念,也是“催我自新”的警策。

所以,鲁迅先生又这样说:“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恋。

”(《<坟>题记》)可见,这部杂文集取名为《坟》,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严于解剖自己,勇于同旧事物诀别和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

集子中的文章有一些是写于二十年前的旧文章,鲁迅先生说,出这个集子的目的,是“还想将糟粕收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恋”,其意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感慨,也抒发了鲁迅先生的苦闷之情。

关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之读书报告

关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之读书报告

关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之读书报告本次读书报告是围绕着大文豪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来进行的。

对于鲁迅,相较于其他作家来讲,我们貌似更加了解一些,但关于鲁迅的生平、传闻等等太多了,我们了解的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正确的,所有关于他的描述和回忆都无法穷尽和还原他真正的一生,所以我们只能尽量靠近,从思想角度来理解这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

后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语言幽默。

在他55年的人生中,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

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

鲁迅说他写作的目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何况我对于悲凉感本身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三是他的敌人,鲁迅说,“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么愉快呢?我要像一个黑色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他们的不圆满”。

对于鲁迅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以正面为主,在中国大陆鲁迅的文学地位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肯定,众多文章被选为大陆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

大多数人认为他文笔犀利、思想深刻,是“新文学”的奠基人。

尤其是他的小说和杂文使用富有创造力的形式对中国人的国民性、中国社会的弊端予以了深刻的阐释,当然,由于特殊的发表环境,在其嬉笑怒骂的文字背后蕴含着鲁迅坚定的政治立场。

人无完人,更何况是锋芒毕露的鲁迅,也有一些人认为他是个浅薄的激进主义者,主要是认为他睚眦必报,喜好争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22期总第60期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RESEARCHGUlDENo.22.2009SerialNo.60辨析鲁迅杂文与魏晋文学传统的联系王涛(山东警察学院.济南250014)摘要:杂文是鲁迅一生运用最多的文学样式,魏晋文学传统对鲁迅的文学创作影响痕迹最深的还在于杂文。

鲁迅杂文不仅直接引用魏晋文学作为素材,而且在体式上深得魏晋文章的神韵,喜好辩难,擅用讽刺,标新立异,简约严明。

关键词:鲁迅;杂文;魏晋文学中图分类号:1120.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2-0186—02杂文是鲁迅一生运用最多的文学样式,他用毕生精力写作和提倡杂文,他的杂文数量最多,质鼍最高,影响最大。

但是,在研究界,杂文的文学性质及其归属问题.一直没有定论:鲁迅“杂文”之范围的划定,也因此有待细加甄别。

有的学者把鲁迅杂文视为一种议论性的散文,与《朝花夕拾》等叙述性散交并列;有的学者把鲁迅文体中的“散文”和“杂文”做了适当的区别,把通常视为杂文集的《坟》里的某些长篇文章定位为“散文里的随笔”111。

一种更为极端的观点甚至提f}{.鲁迅的杂文不是一种体裁,而是“在某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所写的包含所有散文类别的总名”121,也就是说,他的文学论文、散文诗、回忆以及其他各类形式的散文,都町以包括在杂文内。

引起争议的原凶或许在于鲁迅杂文是一种未经规范的文体,是一种无体之文。

魏晋文学传统对鲁迅的文学创作影响痕迹最深的还在于杂文。

在鲁迅杂文中,常常引用一些魏晋的人或事。

和今人的言行对照,以占例今,照射出中国传统的陈腐思想的“阴魂”和今人“陈陈相因”的荒谬和荒唐。

1935年1月,林语堂在《论语》第57期发表《做文与做人》一文,把“文人相轻”比拟为女子间互相评头品足。

又把“白话派骂文言派,文言派骂白话派,民话文学派骂普罗.普罗骂第j种人”统统划归“文人相轻”的范畴,并认为源其心理均为取媚于世。

同年4月14日至9月12日,鲁迅连续撰写了7篇文章反驳这类混淆黑白、掩饰文坛黑暗的观点。

其中前两篇完全针对林语堂,其余几篇则针对魏金枝、沈从文等人。

鲁迅杂文利用魏晋文学材料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他善于选取一些成句或警句式的短语,以达到更加准确地表情达意的目的。

喜好辩难。

在魏晋时期.士大夫们酷爱哲理和思辨,清谈促进f魏晋文章说理论辩特点的形成。

鲁迅对魏晋时期双方辩难的文字很感兴趣,他说:“魏的嵇康,所存的集子里还有别人的赠答和论难,晋的阮籍,集里也有伏义的来信。

大约都是很古的残本,由后人重编的。

《谢宣城集》虽然只剩了前半部,但有他的同僚一同赋咏的诗。

我以为这样的集子最好,因为一面看作者的文章,一面又可以见他和别人的关系,他的作品,比之同咏者,高下如何,他为什么要说那些话……。

”131在鲁迅的性情和艺术趣味中,始终有一种强烈地希望自由“论争”的内在要求。

他主张:“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论争’;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

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

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14噜迅杂文绝大部分是论辩文字。

他的14本杂文集,构成了一部不停息地论辩的编年史:“五四”时期对封建1151辛L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辩(《热风》);“五卅”运动与“三・一八”惨案中对残杀中国人民与青年学生的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华盖集》、《华盖集续编》);20世纪20年代末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三闲集》);20世纪30年代初对国民党政府支持的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与新月派的论辩(《二心集》);与“第三种人”、论悟派等的辩难(《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

而且,从《伪自由书》、《准风月谈》等书附录别人文字的体例,也町以看出鲁迅在仿照嵇康、阮籍文集的编排法,这显然是受了魏晋文章辩难之风的影响。

标新立异。

鲁迅指出,魏晋时期“因思想通脱之后,废除固执,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

”151随着儒家信仰的吸引力相对松弛,当时的士大夫们不仅在生活中我j碍它素,放浪形骸,而且在思想上也力排众说。

标新立异。

如孔融关于孝道的那些惊世骇俗之言:“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

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嘲‘‘若遇饥馑,而父不肖,宁赡活余人。

”p哒些鼓吹“不孝”的言论,虽有偏颇、偏激的一面,但在当时对于封建礼教的冲击力度却是惊人的。

基于此,鲁迅认为,孔融的这些言论是“一种对于旧说的打击”嘲。

收稿日期:2009-.-03—18作者简介:王涛(1972一),男,山东博山人,讲师,教育学硕士,从事治安学与文学研究。

一186—在《魏晋风度》中,鲁迅评价嵇康的文章。

也是从标新立异的角度着眼:“嵇康的论文比阮籍更好,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

”鲁迅欣赏魏晋士人的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他自己也常常采取一种“故意与别人拗一调”的逆反思维来为人处事,标举一些“独异众人”的新说。

简约严明。

鲁迅非常欣赏魏晋文章简约严明的风格,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中努力追求和实践这种风格。

他在《魏晋风度》一文中概括汉末魏初的文章的特色是“清峻、通脱”。

“清峻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

”“通脱即随便之意。

此种提倡影响到文坛,便产生多量想说什么便说什么的文章。

”鲁迅还指出,魏晋文章简约严明的特点得益于清谈。

“晋人尚清谈,讲标格,常以寥寥数言,立致通显。

”噜迅的杂文也正是如此。

他的杂文篇幅短小,字数多在千字左右,其中最短的仅二三百字。

鲁迅把自己现实生活的种种观感都高度浓缩在短小的篇幅中,真正做到了“寥寥数言,立致通显”。

他在《语丝》周刊上连续发表的2l则《小杂感》,内容涉及政治时事、文化艺术,并旁及历史、民族性诸问题,文字精短,或一句为一则,或数句为一则.以高度简洁的警语式的语言,将自己在广州目睹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的种种感受凝练成片断式的随想。

更为巧妙的是,这些思想的片断看似散珠碎玉,漫无边际,实际上却紧紧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在当时政治形势变幻莫测之时,常常需要正面文章反面看:“自称盗贼的无须防。

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倒是盗贼。

”鲁迅的杂文虽然篇幅较短,说理逻辑却非常严密。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就在层层严密的分析和驳斥中充分显示了逻辑的层次和递进。

他在文章开头先引用了梁实秋的自我辩解之语:“《拓荒者》说我是资本家的走狗,是那一个资本家,还是所有的资本家?我还不知道我的主子是谁……”,进而紧紧抓住梁实秋的辩解之词,用一种怪诞的逻辑略加扭曲和引申,给予了梁当头一棒:“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不知道谁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见所有阔人都驯良的原因,也就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证据。

”也就是说,由于梁实秋不知道自己的主子是谁,所以为确当计。

还得在“资本家走狗”前加上“丧家的”几个字。

立论在对方观点基础上的反击,只是鲁迅的第一招。

之后,鲁迅又揭露了梁实秋其他文章中的一些反共言词,将其和过去的军阀及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联系起来,从而暗示了梁实秋实际上就是这些势力的走狗。

擅用讽刺。

在魏晋作家中,喜用讽刺和善用讽刺的,主要是孔融。

孔融为文以气运词、通脱任性,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往往极尽讥讽之能事。

所以曹丕《典论・论文》云:“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至于杂以嘲戏。

”“嘲戏”是孔融文章的突出特色。

在《魏晋风度》中,鲁迅谈及孔融的文章时,主要介绍了其对讽刺手法的运用。

他说:“孔融作文,喜用讥嘲的笔调……他并不大对别人讥讽,只对曹操。

”孔融的讽刺,常借古人古事以尽其说,在征引古人古事论说其理时,总能引必尽类,详道其事,以壮声势。

如鲁迅所举的一个例子:“操破袁氏兄弟,曹丕把袁熙的妻甄氏拿来,归了自己,孔融就写信给曹操,说当初武王伐纣,把妲己给了周公了。

操问他的出典,他说,以今例古,大概那时也是这样的。

”他不赞成曹操征讨乌桓,又作《与曹公书》.诮谓“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氏不贡梏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

”在表现形式上,孔融的讽刺手法有时直接,有时委婉,幽默、风趣、辛辣、尖刻、锋利兼而有之。

有的直刺对手的痛穴,有的则置对手于啼笑皆非的境地。

鲁迅也擅长讽刺。

他在《什么是“讽刺”》一文中指出,“讽刺作者虽然大抵为被讽刺者所憎恨。

但他却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如果貌似讽刺的作品,而毫无善意,也毫无热情,只使读者觉得一切世事,一无足取,也一无可为,那就并非讽刺了,这便是所谓‘冷嘲’。

”旧鲁迅曾谈到他的杂文的特点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又说“盖取类型者,于坏处,恰如病理学上的图。

假如是疮疽,则这图便是一切某疮某疽的标本。

”IlI噜迅的讽刺手法,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进行全面评价,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类型现象来加以剖析。

他或者使用归谬法、类比法,或者直接借用对方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或者有意扭曲、断章取义地引用对方的论述并加以夸大。

这种“生动、泼刺、有益”的讽刺既是尖刻的,同时又是诙谐的,充满了高亢、激越的格调,表现出鲁迅必胜的信念和强烈的向善的情怀。

参考文献:【l】钱理群,王得后.鲁迅散文全编,鲁迅杂文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2】2Pollard,DavidE.“LuXun’8Zawen”《鲁迅的杂文》【J】.鲁迅及其遗产,1985.【3】鲁迅.“题未定”草(八).鲁迅全集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30.【4】鲁迅.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53.【5】鲁迅.魏晋风度.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03.f6】范晔.后汉书・孔融传fM】.北京:中华书局,1965.,f71魏收.魏书【M1.北京:中华书局,1974.【8】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37.【9】鲁迅.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23.【lo】鲁迅.什么是“讽刺”.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29.【1l】鲁迅.《伪自由书》前记.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责任编辑王晓燕】一187—辨析鲁迅杂文与魏晋文学传统的联系作者:王涛作者单位:山东警察学院,济南,250014刊名:经济研究导刊英文刊名:ECONOMIC RESEARCH GUIDE年,卷(期):2009(22)参考文献(11条)1.钱理群;王得后鲁迅散文全编,鲁迅杂文全编 19932.Pollard;David E"Lu Xun's Zawen"<鲁迅的杂文> 19853.鲁迅"题未定"草(八) 19814.鲁迅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19815.鲁迅魏晋风度 19816.范晔后汉书·孔融传 19657.魏收魏书 19748.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19819.鲁迅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198110.鲁迅什么是"讽刺" 198111.鲁迅《伪自由书》前记 1981引用本文格式:王涛辨析鲁迅杂文与魏晋文学传统的联系[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09(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