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为什么能够赎买? 最后,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 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 等。
粮食统购统销
赎买的意义?
第一, 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 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天津恒源纺织厂把国家 供应的棉花加工成为成 品出厂。
1、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
国有企业的生产场面 过去陈旧破烂的矿厂景象。
毛谈建国初工业化建设
怎样才能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呢?从历 史上看,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 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中国究竟 走哪一条路呢? 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我国已经丧失了通过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如果搞资本 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稳 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 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 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951年前后,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 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共识。 【先建设,后改造】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 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上海永安公司董 事长郭琳爽在全国政 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表 态: “企业向国营 商业看齐,个人向工 人阶级转化。”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 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特点
经营分散 技术落后 生产规模小 劳动生产率低 制印章的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1年)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专题九 专题十 专题十一 专题十二 专题十三 专题十四 专题十五 专题十六 专题十七 专题十八 专题十九 专题二十 专题二十一 专题二十二 专题二十三
高级社
初级社
互助组
30
• 到1956年底全 国入社农户占总 农户数96.3%, 其中加入以土地 和主要生产资料 归集体所有的高 级农业生产合作 社又占总农户的 87.8%。
17
▲ 1952年党中央提出:“现在就要开始 用10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 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即“改 建并举”的思想。 毛泽东修改过的文件
18
1953年12月,中央对过渡时期总路
线作了完整的正式表述:“从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 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 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28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首先,毛泽东论证了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认为 农业合作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是巩固工 农联盟的需要 。 第二、阐明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则 。 第三、阐明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限制富 农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阶级政策。 第四、阐明了循序渐进的由互助组到初级社、高 级社的“三步走”的步骤。 29
9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介绍
2、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内容
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工 业 化 总路线 三大改造 农 业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1)和平赎买的改造方法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
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 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采取赎买方式的有利条件:
首先, 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两面性 。 其次,中国
共产党与民族资产 阶级长期保持着统 一战线的关系。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 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是在初级社的基础上组织起 来的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 就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的以土地 为实现农业合作化,根据自原互利的原则,由 质的农业合作组织 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带社会 农民组织的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几户或十 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 几户的农业生产互助组,这是最低层次的农业 合作化组织
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 集体所有制,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
视 频 播 放
农业合作化运动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
第三步:
高级 农业合作社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
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 社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步:
农业 生产互助组
第二步: 初级 农业合作社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 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
(3)在积极利用外援的同时,党积极不依赖外援
不利条件:
(1)我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农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进 行技术改造,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势必影响工业的稳步发展
(2)由于农业靠天吃饭,一年的收成到秋收才知道,所以制 定国民经济计划有不确定性
(3)文化落后,新中国成立时,文盲和半文盲达90%,工业 建设紧缺人才,劳动力素质低,这种状况短期内无法改变
(4)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重工业更是,新中国能用作 工业化积累的资金微乎其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统购统销和农业合作化-----两大 重要措施
(一)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新发展(初级农业合作社和互助 组)
5、与其他周边国家积极开展经济接触和交往。1953年中国 迎来锡兰、印尼、缅甸贸易代表团,分别与中国签订贸易订 单,开始进行禁运商品的贸易。
三、日内瓦会议后同印度、缅甸、印尼等国发展友好合作关 系作为“反包围”的突破口
1、高层互访
2、积极支持印度提出的建立和扩大和平区域的主张
3、有步骤地解决一些同周边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
5、基于中国工业的基础极其薄弱。中国与当时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工业水平的差距至少在100年以上。重工为在全国工业总 产值的比重27%.农业、轻工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急需重工 业武装。
(二)我国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
(1)我国建立了集中统一的中央政府,且具有很强的组织动 员能力,社会经济稳定
5、国家加强对农业的扶持:
(1)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2)扩大农田水利建设,推动合作化发展。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① “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就是说社会主义 改造在1955年下半年后明显地过急过快,农村 由初级社向高级社转变过急过快,城市资本主义 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时间过于短促。
② “工作过粗”,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改造 高潮期间,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原则、 工作方法,被搁置一边,出现了“一窝 蜂”的局面。 ③ “简单划一”,就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在 模式选择上存在着问题。农村几乎是清 一色的高级社,城市几乎是清一色的全 行业的公私合营。
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
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家制度。
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政务院四个副总理中有民主人士 朱德、刘少奇、宋庆龄、 黄炎培和郭沫若;政务院二十一位委 李济深、张澜、高岗
员中,有九位是民主人士;一百零五 个部长和副部长职位中,民主人士占 政务院副总理: 了四十九个。 董必武 陈 云 郭沫若 黄炎培
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解放军进入拉萨
到1950年10月已经建立起1个大行 政区人民政府(东北)、4个行政区 的军政委员会(华南、中南、西北、 西南)、1个中央直属的自治区政府 (内蒙古)、28个省人民政府,2087 个县人民政府。
镇压反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同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并称的三大运动之一。
(3)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对富农从 限制到逐步消灭。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农民报名参加合作社
图为初级农业生产 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多少 和参加劳动的数量质量 多少,对社员进行粮食 分配。
农业社社员庆祝场面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 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
手 工 第 业 一 供 步 销 小 组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 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 生产关系,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 心任务进行的;引导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走 集体化的道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目的 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更好 地发展生产力。 •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1953年开始的, 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也全面推 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到1956年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一五”计划的主要指 标提前完成,到1957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
商业:委托经销、代销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1954年-1955年夏 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5年秋-1956年
高级形式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 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一步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二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 委托加工 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 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
体
主义 有制
主义 有制
1956
主义制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二)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 现的失误和偏差?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明确要求 •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两重性: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 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 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基 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 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 会主义改造。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也就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这是我国过渡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转变的理论观点:1882年,马克思答复“各国是否都应该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的问题时说:“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
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
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
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1、历史背景:P65〔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仍然是当①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②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社会。
五种经济成份包括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成份的合作社经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三种:社会主义经济〔国营经济,国家的经济命脉,领导地位〕;个体经济〔比例上占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经济。
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既头三年,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党和人民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主要措施:抗美援朝、新解放区的土改、镇压反革命、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三反、五反”、整党运动2、第二阶段(后四年。
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国内主要矛盾:在新解放区土改和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后,已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党和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
主要措施:在前一阶段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比较稳妥地推进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1、担负着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即反帝反封的任务;2、在经济上,是多种经济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即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包括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合作社经济并存的经济制度;3、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的人民民主专政;4、在文化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里,一些措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三)、新中国面临的困难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中南、西南、华东一些地方以及沿海岛屿顽抗,国民党大批特务、土匪也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经济上: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状态,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方针,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 PPT课件
71.8% 19.1%
0.7% 1.5%
6
6.9%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工人阶级
农民和手工业 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 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7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毛泽东两次修改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习提纲》
19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1953年12月,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 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 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1)、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的特征
➢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中国国情的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经济相当落后,工
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工业占10%,农业占90% 左右。另一个事实是,在10%的工商业经济中,官僚垄 断资本占80%。在没收这些官僚资本基础上形成的新民 主主义国营经济就是新中国的家底。
资方红利20.5%
国家所得税34.5%
企业公积金30% 职工福利15%
41
2)、定息
1956年实现全行业合营后又改为让资本家拿 定息的赎买形式,即把资本家的利润限制在一定 的率息上,统一规定年息为5%。当时国家决定付 息7年,后又延长3年,共计10年。对资本家和资 方代理人按照“包下来”的 方针和“量才使用,适当 照顾”的原则作了人事安 排,保留他们的高薪。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重点难点
党 在 过 渡 时 期 的 总 路 线
有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道 路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的 经 验 总 结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三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四讲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理
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 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 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 大意义,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改 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 改造的总路线、原则、方针及历 史经验;使学生懂得中国走社会 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 成,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 期(从1949年到1956年)。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
命阶段的开始。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认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新
民主主义建设要经历相当长的阶段。党在这个阶段的任务 和工作重点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实现工业化。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以工 在文化上,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 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 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的,以工农 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 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 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 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即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 过渡的理论,也被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分 两步走:
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中国 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里进行 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产阶级, 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使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 五、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
首先,一定时期内追求改造的高速度,从而 滋生了“左倾”冒进情绪。 • 其次,改造中的一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损害 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 第三,忽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生活需 要,公有化程度过高,改造模式过于集中,所有 制形式过于单一,阻碍了社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王光英:1999年至2001年 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 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 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标志着民族资产 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社会的主要矛盾不 再是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而是 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之间的矛盾,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1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 的过渡形式? • 14、简述国家资本主义及其形式? • 1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 哪些步骤? • 16、简述“四马分肥”。 • 17、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18、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 的性质、主要矛盾?
第四章_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①广大农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②党有能力领导农民进入社会主义
•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状况和阶层状况,制定正 确的阶级政策
• (一)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过程中 的各种关系
• 1、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 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 4、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 • 5、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
• 5、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的成功经验有()
• A 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 助合作的道路
• B 遵循自愿互利的、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 C 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经济政策 • D 全面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 E 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一)总路线的提出
• 1、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1951年前 后)
• (1)过渡时间:15—20年
• (2)过渡条件:只有先实现国家工业化,才 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
• (3)过渡步骤、方式:
• 发展工业 壮大国营经济 国有化资本 主义工商业、集体化个体农业。
•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 (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 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 削?
•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 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 和根本任务
毛概课课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概述
改造的对象和任务
对象
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
任务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改造的阶段和方法
1
准备阶段
思想准备、组织准备。
2
过渡阶段
过渡性质的社会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法权的消亡。
3
基本完成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阶级矛盾和斗争仍然存在,需要正确处理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土地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土地革命
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解放 了农民阶级,加强了农村经济 和社会稳定。
农村集体化
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提高 农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历史意义
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重要的基础和经验。
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 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核心地位和集中统 一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建设的中心。
3 科学技术创新
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推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意义
1 彻底改变社会性质
从剥削制度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3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
削弱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2 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铺设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 础。
4 引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
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激发了全球社会主义 运动。
矛盾与斗争
毛概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五)社会主义改造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围绕发展
生产力这个中心。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根本的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造是手段, 而不是目的,变革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生 产力的发展。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 心,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最根本的一条经验。
第四章
重点: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党在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 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也是三大改造的重 点。
பைடு நூலகம்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社会 主义改造
概
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 始。新中国成立后仅3年,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 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 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新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提供了历史条件。 1953年6月,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总 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于1956年底成功地完成了生 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20世纪中国 划时代的历史性巨变,指导这一社会变革实践的社 会主义改造理论,以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 第二、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到1953年12月,全国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的农户共4790多万 户,占总农户的43%;1954年春,全国已有初级社9.5万 个,到1955年4月,发展到67万个;到1955年秋,全国已 有高级社500多个,入社农户4万多户。1956年底,入社农 户11782.9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农业合作化在 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 第三、改造完成时间: 1956年底,基本完成。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主义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首先,政治原因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 决定因素。 从现实情况看,新中国的政权基础很 不巩固,国际上西方国家虎视眈眈,国内在土地改 革后的两极分化已经出现,城乡资本主义势力有日 益扩大之势,危及新生共和国政权的基础。中国共 产党不得不把巩固新生政权的任务放在突出的位置, 必然对危及政权统治基础的私有制进行限制甚至消 灭。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不能从纯经济的角 度考虑,必须从政治的角度思考。
第一阶段: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 济恢复时期,为重点试办阶段,发展较 慢。国家一方面帮助恢复和发展手工业 生产;另一方面又积极引导个体手工业 向集体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有重点、 有步骤地对手工业合作社进行了典型试 办,摸索前进。1950年,全国组织起手 工业生产合作社1,300个,有社员26万人, 经营范围包括纺织、针织、食品加工、 缝纫、制鞋以及农具修理和制造、采矿 等。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由于当时我 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的落后农业国家,所以农业生产资料私有 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处于关键和基础位置。 过渡时期,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 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10月到1953年, 这一阶段以互助组为中心,同时试办初级 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是在互助组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过渡性质的经济组织。以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到1953年底, 参加互助合作社组织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 的39.6%。其中,初级社占总农户的0.2%。
第二阶段:1953年到1955年上半年,为全 面发展阶段。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也随之逐 步加快。为了加强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领 导,1954年11月,国务院专门成立中央手工业 管理局。1955年5月,中共中央提出,对于手 工业产、供、销和手工业改造,要贯彻“统筹 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定前进”的方 针。到1955年上半年,手工业合作组织已发展 到近5万个,人数近150万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中 国 第 一 架 飞 机
在搞社会主义方面, 毛泽东主席的最大功劳 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 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我 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 改造。
第 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
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 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 的集体化。
第 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之三: 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
1952年毛泽东和党中央 提出了开始过渡的设想
理由:经过从1949年至1952年三年的
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 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 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 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 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 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 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第 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 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改造的重要准备
第 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之二:
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 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共识。
第 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在过渡的时间上,
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 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一般 估计为15年到2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管会断然查封“证卷大楼”,逮 捕了投机倒把首要分子,制住了破坏金 融的非法活动,取得了“银元之战”的 胜利。
“ 银元之战”之后,投机商又进 行了粮食、棉纱的投机活动,使上 海的米价在一个月之中涨了4倍,挑 起“米棉之战”。
人民政府统一调运粮食和棉纱 在各大城市抛售,市场物价接连下 降,人民政府取得了“米棉之战” 的胜利。
第一,农业合作化必须坚持“积极领 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积极引导农 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 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 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 况,掌握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 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4、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转变的历史条件
第一,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经济条件 第一,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经济条 逐渐成熟:新中国建立后,通过没收官 件逐渐成熟:新中国建立后,通过没 僚资本,将旧中国占全国工业资本总额 收官僚资本,将旧中国占全国工业资 2/3左右,占工业、交通运输固定资本总 本总额2/3左右,占工业、交通运输固 额80%左右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 定资本总额80%左右的官僚资本归新 家所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起 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使之成为社会主 义性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国营经济。 决定作用的国营经济。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落后的农业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最大障 碍。 第二,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工商 业不利于国计民生,阻碍生产力发展和国家工业化进程 的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
建国后我国发行的硬币
工人支持抗美援朝
珠江大桥建成通车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国 营企业
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第一,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经济条件 第二,向社会主义过渡 逐渐成熟:新中国建立后,通过没收官 的政治条件。坚持无产阶级及 僚资本,将旧中国占全国工业资本总额 2/3左右,占工业、交通运输固定资本总 其政党的领导,是实现向社会 额80%左右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 主义转变的根本条件。 家所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起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在北平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 662人,代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 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 军、各地区、各民族及国外华侨。 会议执行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职权。毛泽东主持会议并致开幕 词,他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 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 了。”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 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 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思考: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由此而决定的任务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 同地主阶级、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和帝 国主义势力的矛盾
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 革命遗留的任务,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 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 基本好转,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的 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建国初期的形势与任务
巩固政权
追歼残敌
. 抗美援朝 前提条件
恢复经济
.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 土地改革
. 镇压反革命 物质基础 准备条件
.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 合理调整工商业
. 三反五反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追歼残敌,解放领土
1)消灭国民党残留在大陆的军事力量,解放除西藏、 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以外的全部领土。 实行“远距离包围迂回”的作战方针,先后歼 灭余汉谋、白崇禧、胡宗南等集团主力,解放广州、 桂林、南宁、贵阳、重庆、成都、厦门等城市。云 南、西康两省和平解放。 (2)西藏的和平解放: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 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决定作用的国营经济。
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思考:新民主主义社会必 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然而何时过渡?怎样过渡?
(1)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 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 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 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 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 “全线进攻”,先建设后改造,完成向 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的和有代
第二,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 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 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 对人民实行民主 对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关系: 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
第三,在文化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转变
主要内容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征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三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在理论上的 一个重大贡献,就 是提出了怎样从新 民主主义到社会主 义过渡的理论,这 是对新民主主义 (社会思想的继承 和新)理论的发展
列宁指出,用 组织合作社的办法 来改造个体小生产 的农业经济。
2、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和平改造 是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的
• (1)农业和手工业极其落后和脆弱。由于三大敌人的 长期盘剥,农业投入极少,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落 后; • (2)农民和手工业者极端贫困、文盲居多; • (3)农民、手工业者,特别是广大贫苦农民拥护人民 革命,贡献巨大。曾经作出过巨大牺牲; • (4)农民衷心拥护、无比依赖党; • (5)大多数农民为了克服势单力薄,战胜自然灾害, 摆脱贫困,确有联合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的积极性。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 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 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 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 唯一的经济基础。
党的探索历程
“稳步地由农业国转
变为工业国,由新民
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 会主义国家”即“两 个转变”
七届二中全会 上的毛泽东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 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 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 巨大变化。9月,毛泽东在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 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 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 总路线的开始。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 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 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镇压反革命运动
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安定社会
结果:1951年,基本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意义:巩固了政权,安定了社会秩序
为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 2、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 3、合理调整工商业。 4、恢复和发展生产。
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
1949年,上海解放后,投机商人挑起了 “银元之战”,拒绝用人民币,进行黄金、 银元投机倒把活动,挑起“银元之战”。上 海金银价格飞涨。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 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 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 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 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 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 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 化。”——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
土改后的农民
毛泽东与斯大林
毛泽东访问苏联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定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 个的过渡性的社会?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为什么 选择了社会主义? 3.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特征有哪 些? 4.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和社 历会 史主 第 经义 二 验改 节 造 道 路
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2)过渡的现实可能性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中国具备了向社会主义 转变的基本条件,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A、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与巩固 B、经济上: 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 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 出现了加工订货、经营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 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C、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和平改造是对马列主义有关原 理的遵循
恩格斯说:“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 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夺 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我 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 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化的生产和 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 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
毛泽东在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届全体会议上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个过渡 性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带有过渡性质, 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 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 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195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届全体会议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基本特征:
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 主义因素,但社会主义因素起领导 作用。其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 日益增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因素, 而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