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物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2配套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配套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配套教案
第一课:化学基础概念导入
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学习内容:化学的定义、化学元素、化学物质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等基础概念。

3. 学习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2)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化学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3) 知识梳理: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和疑惑,帮助他们建立对化学知识
的系统化认识。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自主探索化学知识,寻找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成果等,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注:以上内容仅为教案范本,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2Na+Cl2=2NaCl2Fe+3Cl22FeCl3H2+Cl22HClCl2+H2OHCl+HClOCa(ClO)2+CO2+H2O=CaCl2+2HClO2HClOO2↑+2HCl[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第一课: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玻璃烧杯、试管、搅拌棒等。

2.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进行实验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2.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题目训练。

3. 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进行讨论和展示实验数据。

4.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其原因,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必修II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本章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要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本章内部结构关系1、本单元结构关系烃(甲烷、乙烯、苯)→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

教材基本采用了从生活实际或者探究实验入手,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再上升到从结构的角度去深化认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2、知识点及要求^了解甲烷、乙烯、苯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了解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重点认识典型的化学反应(取代、加成)的他点。

通过对典型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认识,体会分子结构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加深认识一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对集中典型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学习,感受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学会研究有机物的思维方式和思路,形成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本章相关内容的新旧对比分析从新教材的篇幅内容上看,精简了以下内容(1)烷烃的命名烯烃的性质。

(2)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性质。

(3)乙醇的消去反应、苯酚的性质。

(4)乙醛和甲醛的性质。

(5)$(6)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7)对蔗糖、麦芽糖和油脂的结构要求降低了要求。

(8)对淀粉、纤维素、油脂的水解降低了要求。

(9)对高分子合成材料只做了简单的介绍。

(10)增加了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专题介绍四、本章课时安排及教学重难点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重点:(第一课时)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第二课时)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

苏教版必修2有机物的获得及应用 会考复习学案.doc

苏教版必修2有机物的获得及应用 会考复习学案.doc

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复习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坯)一、常见炷的结构烷坯烯坯芳香姪结构代表甲烷乙烯乙烘苯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构型官能团名称二、常见炷的主要性质1、甲烷、乙烯、乙烘、苯的主要化学性质a、可燃性J氧化反应、甲烷与02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烯与氧气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烘与氧气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苯与氧气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被酸性高猛酸钾氧化:____________ 能使酸性高猛酸钾褪色;______________ 不能。

(思考)女fl何除去混在乙烷中的乙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取代反应:有机物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a、甲烷的取代反应写出甲烷与氯气光照下的反应(第一步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苯的取代反应苯与浓硝酸制硝基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注意』苯分子中不存在_______ 键和__________ 键交替出现的结构,苯分子中碳原子间的化学键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键O3、加成反应:有机物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原子团)结合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1)把乙烯通入漠水(或漠的四氯化碳溶液)时,现象 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写岀乙烯分别与氢气、氯化氢、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怏与HC1 (1:1)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三、石油的炼制、煤的综合利用(1)石油分馆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油分馆是_________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憾分是__________ (纯净物/混合物);石油裂化的目的— ______________ , 裂解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它们均属于_______________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学、常见炷的衍生物的结构醇醛竣酸代表乙醇乙醛乙酸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及名称二、常见炷的衍生物的性质1、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a)乙醇与钠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乙醇的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乙醇的催化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aOH2、 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a) 乙醛的加氢还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乙醛的催化氧化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乙醛中含有醛基」所以能够和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发生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烷烃同系物在组成、结构式、化学性质上的共同点以及物理性质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目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性。

2、使学生掌握饱和链烃、烃基的概念和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写法及其命名法。

3、通过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和结构间的关系。

4、通过烷烃分子通式的总结推导过程,学会用“通式思想”认识同系物的有机物的组成特征。

过程与方法:1、基本学会烷烃同分异构体的解析方法,能够书写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2、从甲烷性质推导到烷烃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掌握同系列有机物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解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烷烃的性质,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及同分异构体的写法教学难点: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及同分异构体的写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结构模型教学过程:【投影】:几种常见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式师:在有机物中,有许多物质具有与甲烷相似的结构,如投影中A组物质。

也有许多物质结构与甲烷不相似,如投影中B组、C组、D组物质。

请同学通过对比找出A组物质在结构上有别于其他几组的特点。

请同学阅读课本54-55页烷烃概念。

烃的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单键互相相连接成链状,碳原子的其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达到饱和状态。

所以这类型的烃又叫饱和烃。

由于C-C连成链状,所以又叫饱和链烃,或叫烷烃。

生:由甲烷CH4,乙烷的C2H6和丙烷的C3H8,可以推出对n个碳原子,烷烃的通式:C n H2n+2 (n ≥1)小结:烷烃的习惯命名法①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碳原子数1-10: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

碳原子数在11以上,用数字来表示,如:十二烷:CH3(CH2)10CH3(异丁烷)②相同碳原子结构不同时如:CH3CH2CH2CH3(正丁烷)CH3 CH(CH3)CH3同系物的定义是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的1.1 知识目标:•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以及构成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1.2 能力目标:•能够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中得知它的结构类型;•能够实验制备出甲烷;•能够分析甲烷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识和感悟。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构成元素的性质;•甲烷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2.2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式的推导方法;•甲烷的制备过程中气体的净化和槽式燃烧器的工作原理。

3.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课件及实验器材等;•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强调学生实验操作需注意的安全事项。

3.2 导入新知识•向学生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并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构成元素的性质;•向学生介绍甲烷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知识。

3.3 重难点讲解•详细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式的推导方法;•介绍甲烷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气体的净化过程和槽式燃烧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掌握甲烷制备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3.4 实验操作•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甲烷制备实验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3.5 学生讨论•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让学生思考如何修改实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3.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并针对学生实验记录进行点评和指导。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式的推导方法,以及甲烷的制备过程中气体的净化和槽式燃烧器的工作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有机化合物和甲烷的相关知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实验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们进行了讨论并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法。

备课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二

备课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二

备课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二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研究方法,包括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科研文献的查阅方法、数据的处理和表述等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技能,了解科研文献的查阅方法,并能够正确处理和表述实验数据。

重点难点: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技能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化学物质、科研文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化学研究的重要性。

二、学习内容介绍: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技能,科研文献的查阅方法等内容。

三、实验操作: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体验实验过程。

四、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五、总结提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第四单元 有机化合物(复习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 有机化合物(复习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脂环化合物

脂环烃衍生物(如环己醇 )
环状化合物
(含有碳原子组
芳香族化合物
芳香烃(如苯 )
成的环状结构)
(含苯环)
芳香烃衍生物(如溴苯 )
1.碳原子的不同结合方式使得有机物种类繁多,下列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中错误 的是

解析 在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中,1个C要连有4个键,其中碳碳双键属于2个键, 碳碳三键属于3个键,C—H往往省略掉。所以,当给出的结构中,如果1个C 周围的键少于4个,则要由C—H键补足至4个;如果多于4个,则一定不合理。 故选C。
【解析】取代反应不一定有单质生成,也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会 存在多种产物并存的现象。
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比较
类别 定义 反应物
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 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一种有机物和另一种化合物或单质
生成物 一般生成两种新化合物
副反应 通常有副反应发生
反应条件 实例
B.CH3—OH+HCl CH3—Cl+H2O
C.CH2 CH2+Br 2 CH2Br—CH2Br
D.2CH3CH2OH+O2 2CH3CHO+2H2O
解析: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取代反应,一要看是否为有机反应,二要看是否符合取 代反应的特点“断一下一上一”。A反应不是有机反应,故不是取代反应;在B反应 中,CH3—OH中的C—O断裂,下来一个—OH,上去一个Cl原子,下来的—OH与HCl 中的H原子结合生成H—OH,即H2O,所以符合取代反应的“断一下一上一”的特点, 是取代反应;C反应是“只上不下”, D反应是氧化反应,它们都不属于取代反应。
醛基中的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复习教学设计一(精品).doc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复习教学设计一(精品).doc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复习教学设计一(精品).doc【志鸿优秀教案】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复习(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从容说课本节要复习的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可以说是有机物的母体。

在复习时要充分认识到甲烷的结构、性质,对以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学习的指导作用。

帮助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包括甲烷的一些性质入手,了解甲烷的存在、用途,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

复习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基本的学习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有机物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培养“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思想时,可以借鉴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

在第一章中,学生已经知道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在有机化学中,有机物分子结构,也决定着有机物的化学性质,这样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同时也体现了无机、有机存在一定联系的观点,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有机物结构式的重要作用。

复习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归纳、比较,学会从甲烷的性质合理地推断出烷烃的性质,即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对甲烷、烷烃的学习,探究出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要特别让学生认识到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的重要性,理解“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的深刻含义。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打破了原来老教材的编排体系,从存在入手,重点介绍乙烯、苯的结构知识,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因为掌握了乙烯的性质,就等于掌握了不饱和烃的性质,掌握了苯的性质,就对芳香族化合物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复习时,要紧密结合教材,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存在→用途→性质,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乙烯、苯的性质。

充分利用教材的“科学探究”“学与问”等栏目,归纳出乙烯、苯的特征反应,从而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类比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整理与提升》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整理与提升》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整理与提升》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系统地回顾并整理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烃类、烃的衍生物(如醇、醛、羧酸等)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2.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规律,并能运用此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3.学生能够构建有机化合物知识网络,提高知识整合和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和归纳有机化合物的知识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呈现和记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3.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有机化学的持久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主要类别的结构、性质及应用;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规律。

•教学难点:构建有机化合物知识网络,提高知识整合和迁移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有机化合物知识网络图、思维导图示例等•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如思维导图纸、小组讨论题卡等•案例分析材料,展示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简要回顾第七章的主要知识点,为整理与提升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知识点梳理和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讨论交流法:小组内和小组间分享学习成果,讨论疑惑点,共同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有机化合物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展示一张包含多种有机化合物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是否能识别出其中的有机化合物,并简要说出它们的用途或性质。

•引入主题:强调有机化合物在化学学科及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整理与提升主题。

高一化学必修2_第三章_有机化合物_复习教案 3

高一化学必修2_第三章_有机化合物_复习教案 3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有机物含义: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机物的主要特点是:溶解性:________热稳定性:_______可燃性:__________导电性:_________熔点:_______是否电解质:____________相互反应速度:____________。

(3)有机物结构:大多数有机物分子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经常以______键结合烷烃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

烷烃物性的递变状态:__________________。

熔沸点:__________________。

(1)取代反应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卤代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苯与溴,铁屑反应________________。

②硝化反应: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在50~60℃共热________________。

③酯化反应: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反应______________。

④酯的水解反应:乙酸乙酯的酸性水解______________。

(2)加成反应定义:有机分子里的不饱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

特点:________________。

①与氢加成:乙烯和氢气____________。

苯和氢气__________。

②与卤素加成:乙烯和氯气________________。

③与卤化氢:乙烯和氯化氢________________。

(3)其它反应类型①氧化反应:有机物的燃烧,及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乙醇的燃烧________________。

乙醇的催化氧化________________。

②聚合反应:制备聚乙烯________________。

1、溴水:①不褪色___________②褪色____________可能发生加成,氧化,取代反应。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化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案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化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案
A.CH4B.C2H6C.C3H8D.C4H10
6.请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以下烷烃
⑴C2H5-CH-CH-(CH2)3-CH3⑵
CH3-CH-CH-C-H
8.室温时20 mL某气态烃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硫酸,再恢复至室温,气体体积减少了50 mL,剩余气体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又减少了40 mL。求气态烃的分子式
4种类:有机物种类繁多,成千上万种,而且每年递增
原因:碳必须连四根共价键且碳数目不同。
5烃的定义:仅由C和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练习:判断H2C2H6, CH3OH, CHCl3, CCl4, CH3CH2SH, C2H5NO2哪些为烃类。
其中最简单的烃为:CH4
烃按结构可以分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
3.溶解性:烷烃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易溶于有机溶剂。
三.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引入加氧或去氢为氧化;引入氢或去掉氧为还原。
烷烃燃烧的通式:CnH2n+2+(3n+1)/2O2→n CO2+(n+1)H2O
2.取代反应: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如被卤素取代的反应称卤代反应。注意:掌握燃烧规律,反应前后体积变化的比较。
课后反思:
6.在标状下,1.12 L某气态烃(密度为0.717g/L)充分燃烧后,将生成的气体先通过无水氯化钙,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经测定前者增重1.8 g,后者增重2.2 g,求该烃的分子式
课后反思:
第三、四课时
复习回顾:碳的成键特征?什么是烃?烃的分类?甲烷的化学性质?
一..烷烃的结构和通式:
1.结构:烃的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单键互相连接成链状,碳原子的其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这类型的烃又叫饱和烃。(写甲烷、乙烷、丙烷等烷烃的结构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总复习(教案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总复习(教案2)

复习课 ( 二)沉着说课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三、四两节。

第三节主要介绍乙醇、乙酸这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乙醇,俗称酒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其物理性质。

官能团,决定了有机物的主要性质,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 (—OH) ,要根据乙醇的结构式,根据— OH 的特征复习乙醇的化学性质,与 Na、O2反响等。

乙酸也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物质。

它的官能团是,乙酸是一种典型的弱酸,属于弱电解质,因此,要注意联系在无机化学中所学的相关知识:如酸的通性等。

酯化反响,是新学习的有机反响,其本质属于取代反响,要明确其脱水的机理,要指导学生认真研究实验 34 酯化反响,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第四节:根本营养物质。

主要介绍糖类、油脂、蛋白质,这几种物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复习时,也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实践认识,比方:可以以热碱水洗碗为例,进一步理解油脂的水解,同时,也可以利用生物学上的相关知识,然后,再从化学的角度参加解析、学习。

抓住糖的多官能团进行学习,推测其可能有的性质,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探究能力。

复习时,要组织学生多讨论、多比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乙酸的重要用途。

2.掌握乙醇、乙酸的化学性质。

3.了解糖、蛋白质的重要性质与用途。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采用归纳、比拟法进行复习。

2.采用讨论法复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要点提示教学重点乙醇、乙酸的性质,糖、蛋白质的特征反响。

教学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酯化反响的机理。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钠、乙醇、酚酞试液、水、试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乙醇、乙酸、糖、蛋白质的重要用途及性质,本节课通过复习,使我们对其结构、性质、用途有更深刻的了解。

乙醇,俗称酒精,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

现在就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并归纳出乙醇的用途。

【精品】必修2有机化合物教案(可编辑

【精品】必修2有机化合物教案(可编辑

必修2有机化合物教案------------------------------------------作者------------------------------------------日期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1课时设计思路:从生活走入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去探索未知世界,引导学生建立主动、正确的思维模式,贯彻归纳和演绎的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复习进行甲烷分子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计算方法。

利用气态氢化物性质特点的讨论和实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更深刻认识甲烷的结构特点,掌握甲烷化学性质,了解甲烷应用。

能力培养:观察总结、逻辑推理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甲烷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化学性质;气态烃分子式的确定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有机化学的入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体会计算过程的严谨,培养有序、认真的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如能源短缺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参与意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板书】天然气的利用甲烷【知识回顾】初中学习了甲烷的哪些性质?【展示】展示甲烷。

观察、总结个别回答,及时补充【知识回顾】进入高中以后,我们在学习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时,以甲烷为例介绍了它的空间结构。

甲烷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甲烷空间结构特点怎样?【展示】甲烷球棍模型,复习正四面体构型。

观察、回答【探究活动】同学们对甲烷已经了解了这么多,写出它的分子式没问题吧,但是你知道它的分子式是如何确定的吗?思考、计算【板书】一、分子式的确定交流、回答【总结】计算有机物分子式一般方法理解、记忆【设置情景】从甲烷的组成上看,它应该属于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我们学过哪些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它们化合价有何特点?体现什么性质?我们也学习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元素非金属性和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又有什么关系?思考、回答【设疑】甲烷也是一种非金属气态氢化物,那你能否预测一下甲烷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分组讨论,汇报成果用已有知识推测未知的性质【设疑】由已有知识去推测未知世界,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化学必修二教案]化学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二教案]化学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二教案]化学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并巩固本章知识。

(二)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题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教会学生多角度、度方位看待事物、分析问题,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教学过程:请说出以下四个反应的反应类型①__ === NH3↑+CO2↑+H2O↑②CuO+H2===Cu+H2O③Ba(OH)2+H2SO4 ===BaSO4↓+2H2O ④ 2Fe + 3Cl2 =2FeCl3略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①属于分解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③属于复分解反应;④属于化合反应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②、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①、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参加:①、②、④属于非离子反应;③属于离子反应一、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合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分解反应的类别和种类可分为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根据反应中是否有氧化还原反应学电子转移可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反根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离子反应应移动的电子参加可分为非离子反应据化学反应中热量放热反应变化情况可分为吸热反应上述反应②、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由此而产生的其他概念及转化关系规纳如下: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转化关系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氧化产物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我们判断某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特征。

认识有机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认识有机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过程与方法: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

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那么大家先回忆,我们在必修2接触有机物时利用有机物所含元素种类不同对有机物进行了怎样的分类?烃和烃的衍生物,其中烃是只含有碳和氢的化合物。

[讲]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32223CH CH CH CH CH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记忆: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烷烃A) 官能团:无;通式:C n H2n+2;代表物:CH4B) 结构特点: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化学性质: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②燃烧(2)烯烃:A) 官能团:碳碳双键;通式:C n H2n(n≥2);代表物:H2C=CH2B) 结构特点:键角为120°。

双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C) 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与X2、H2、HX、H2O等)②加聚反应(与自身、其他烯烃)③氧化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苯及苯的同系物:A) 通式:C n H2n—6(n≥6)B)结构特点:苯分子中键角为120°,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C原子和6个H原子共平面。

C)化学性质:①取代反应(与液溴、HNO3、H2SO4等)②加成反应(与H2、Cl2等)苯的同系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4)醇类:A) 官能团:—OH (醇羟基); 代表物: CH 3CH 2OH 、HOCH 2CH 2OHB) 结构特点:羟基取代链烃分子(或脂环烃分子、苯环侧链上)的氢原子而得到的产物。

结构与相应的烃类似。

C) 化学性质:①羟基氢原子被活泼金属置换的反应②跟氢卤酸的反应 ③催化氧化(α—H )④酯化反应(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 (5)羧酸A) 官能团:(或—COOH);代表物:CH 3COOHB)化学性质:①具有无机酸的通性②酯化反应 (6)酯类A) 官能团: (或—COOR )(R 为烃基); 代表物: CH 3COOCH 2CH 3 B)化学性质:水解反应(酸性或碱性条件下)2CH 3CH 2OH + 2Na2CH 3CH 2ONa + H 2↑ HOCH 2CH 2OH + 2NaNaOCH 2CH 2ONa + H 2↑CH 3CH 2OH + HBr CH 3CH 2Br + H 2O△2CH 3CH 2OH + O 22CH 3CHO + 2H 2O △Cu 或Ag HOCH 3CH 2OH + O 2OHC —CHO+ 2H 2O△Cu 或Ag 2CH 3CHCH 3 + O 22CH 3CCH 3 + 2H 2OOHO△Cu 或AgCH 3COOH +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 + H 2O △浓H 2SO 4O——OH △浓H 2SO 4 CH 3COOH +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 + H 2O (酸脱羟基,醇脱氢)O—C —O —R △ 稀H 2SO 4CH 3COOCH 2CH 3 + H 2O CH 3COOH + CH 3CH 2OHCH 3COOCH 2CH 3 + NaOH CH 3COONa + CH 3CH 2OH△二、常见糖类、蛋白质和油脂的结构和性质 1、糖类 (1)单糖A) 代表物:葡萄糖、果糖(C 6H 12O 6)B) 结构特点:葡萄糖为多羟基醛、果糖为多羟基酮C) 化学性质:①葡萄糖类似醛类,能发生银镜反应 ;银镜反应(与银氨溶液):有光亮的银出现。

实验条件:水浴加热,碱性环境。

用于工业制镜和制玻璃瓶瓶胆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有砖红色沉淀的生成。

实验条件:加热,碱过量。

用于测定糖尿病患者病情小结:以上反应常用于检验葡糖糖。

②具有多元醇的化学性质。

(2)二糖A) 代表物:蔗糖、麦芽糖(C 12H 22O 11)B) 结构特点:蔗糖含有一个葡萄糖单元和一个果糖单元,没有醛基;麦芽糖含有两个葡萄糖单元,有醛基。

C) 化学性质:①蔗糖没有还原性;麦芽糖有还原性。

②水解反应 (3)多糖A) 代表物:淀粉、纤维素 [ (C 6H 10O 5)n ]B) 结构特点:由多个葡萄糖单元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淀粉所含的葡萄糖单元比纤维素的少。

C) 化学性质:①淀粉遇碘变蓝。

②水解反应(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2、蛋白质A) 结构特点:由多种不同的氨基酸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结构中含有羧基和氨基。

B) 性质:(1)水解:在酶等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具有两性,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

(2)盐析——是可逆过程,用来分离、提纯蛋白质。

物理变化。

(3)变性——不可逆,蛋白质失去可溶性和生理活性。

C 12H 22O 11 + H 2OC 6H 12O 6 + C 6H 12O 6 H +蔗糖葡萄糖 果糖C 12H 22O 11 + H 2O 2C 6H 12O 6 H +麦芽糖葡萄糖(C 6H 10O 5)n + n H 2O n C 6H 12O 6 H 2SO 4淀粉葡萄糖△条件:①加热②紫外线、X 射线③加酸、加碱、加重金属盐④加一些有机物 (4)颜色反应:带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

(5)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C)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有高效催化作用。

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3、油脂A)组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

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统称油脂。

天然油脂属于混合物,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 代表物:油酸甘油酯: 硬脂酸甘油酯:C) 结构特点:油脂属于酯类。

分子结构为: R 表示饱和或不饱和链烃基。

R 1、R 2、R 3可相同也可不同,相同时为单甘油酯,不同时为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多为混甘油酯。

D) 化学性质: ①氢化:油脂分子中不饱和烃基上加氢。

如油酸甘油酯氢化可得到硬脂酸甘油酯。

②水解:类似酯类水解。

酸性水解可用于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碱性水解又叫作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皂化后通过盐析(加入食盐)使肥皂析出(上层)。

4、重要有机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 (1)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说明:若醇没有α—H ,则不能进行催化氧化反应。

(2)酯化反应说明:酸脱羟基醇脱氢,生成水,同时剩余部分结合生成酯。

C 17H 33COOCH 2 C 17H 33COOCH C 17H 33COOCH 2C 17H 35COOCH 2 C 17H 35COOCH C 17H 35COOCH 2R 1—COOCH 2R 2—R 3—2CH 3—CH —OHH| [O]| OHCH 3—CH —O —H ┊┄ -H 2OOCH 3—C —H△浓H 2SO 4OCH 3—C —OH + H —O —CH 2CH 3 CH 3COOCH 2CH 3 + H 2O二、有机物的物理性质1、状态: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醋酸(16.6℃以下);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其余为液体2、气味: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香味:乙醇、低级酯;3、密度: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比水重: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 硝基苯。

4、水溶性:不溶:烃. 卤代烃…高级脂肪酸、高级醇醇醛酯、烃易溶: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

三、有机化学计算1、有机物化学式的确定(1)确定有机物化学式的一般途径(2)有关烃的混合物计算的几条规律①若平均式量小于26,则一定有CH4②平均分子组成中,l < n(C) < 2,则一定有CH4。

③平均分子组成中,2 < n(H) < 4,则一定有C2H2。

有机物化学式的确定方法一,―单位物质的量‖法根据有机物的摩尔质量(分子量)和有机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推算出1 mol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从而确定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最后确定有机物分子式。

【例1】某化合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含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在标准状况下11.2L 此化合物的质量为14g ,求此化合物的分子式.二,最简式法根据有机物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分子组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最简式),然后结合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或分子量)求有机物的分子式。

【例1】另解:由题意可知:C 和H 的个数比为12%7.85:1%3.14=1:2三,燃烧通式法根据有机物完全燃烧反应的通式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或体积关系利用原子个数守恒来求出1 mol 有机物所含C 、H 、O 原子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分子式。

如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的通式可设为C x H y O z (Z=0为烃),燃烧通式为C x H y O z +(x+y/4-z/2)O 2 → xCO 2+y/2H 2O【例2】某有机物0.6g 完全燃烧后生成448mL (标准状况)CO 2和0.36g 水。

已知该物质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求有机物的分子式。

四,平均值法根据有机混合物中的平均碳原子数或氢原子数确定混合物的组成。

平均值的特征为: C 小≤C ___≤C 大 H 小≤H __≤H 大 【例3】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取0.1 mol 该混合气态烃完全燃烧后得4.48LCO 2(标准状况)和3.6gH 2O 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 )A .CH 4和C 3H 8B .CH 4和C 3H 4 C .C 2H 4和C 3H 4D .C 2H 2和C 2H 6五,商余通式法(适用于烃类分子式的求法) 根据烷烃(C n H 2n+2),烯烃和环烷烃(C n H 2n ),炔烃和二烯烃(C n H 2n -2),苯和苯的同系物(C n H 2n -6)的通式可以看出这些烃类物质的分子中都有一个共同的部分为C n H 2n ,这部分的式量为14n ,因此用烃的分子量除以14就可以得到分子所含碳原子数即n 值,再根据余数就可以求得烃的分子式。

其规律为: Mr/14能除尽,可推知为烯烃或环烷烃 Mr/14余数为2,可推知为烷烃 Mr/14差2可推知二烯烃或炔烃 Mr/14差6可推知为苯或苯的同系物【例4】某烃的相对分子量为106,求该烃的分子式。

六,区间法根据有机物燃烧耗O 2量的上下限值及有机物通式列出不等式进行求解确定其分子式。

【例5】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混有2ml 气态烷烃和13mlO 2,点燃爆炸,生成的只是气态产物,除去CO 2和H 2O 后,又在剩余物中加入6mlO 2,再进行爆炸重新得到的也只是气态产物,除得到CO 2外,还剩余O 2,试确定该烃的分子式。

七,讨论法当反应物的相对用量不确定或条件不足时应根据有机物的状态或分子式中碳原子或氢原子数为正整数等这些条件来讨论有机物的分子式。

【例6】吗啡是严格查禁的毒品,吗啡分子中含碳71.58%,氢6.67%,氮4.91%,其余为氧元素。

已知吗啡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300,试求吗啡的分子式2有机物燃烧规律有机物完全燃烧的通式:烃:O H y xCO O y x CxHy2222)4(+→++ 烃的含氧衍生物:O H yxCO O z y x CxHyOz 2222)24(+→-++ 一.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规律1.烃类物质(CxH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xy成正比. 规律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 2或H 2O 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一定;若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 2或H 2O 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