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ppt课件2

合集下载

3.《星星变奏曲》教学课件

3.《星星变奏曲》教学课件

6、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 星”? “瘦小的”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 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 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 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7、“每一首诗都是—群颤抖的星星”。此 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每 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 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 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 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此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歌表达的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 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反复采用“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句式有什 么好处? 通过“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句式表达一种 肯定的意思,不一般的肯定语气更强烈。
星星的含义:
第一、四次:没有光明时的一种希望; 第二次:点缀夜空的星辰; 第三次:比喻光明温暖; 第五次:艰苦的历程中存留下来的一点点自由和温 暖; 第六次:挣扎中保留下来的温暖的火种;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首诗写在文革结束之后。“文 革”时期可以说是建国以来的一个失 去理智的、疯狂的文化大破坏时期, 大批的进步文化思想及优秀成果都被 当做“毒草”,加以无情的摧残和蹂 躏。“文革”十年是失去理智的十年, 是疯狂的十年,其间发生的不可胜数 的罪恶暴行均已为历史所铭记。
星星变奏曲
江 河
江河,1949年生, 原名于友泽,诗人。诗 集有《从这里开始》、 《江河诗选》等。他与 舒婷、北岛、顾城、杨 炼一起被称为“朦胧诗” 的五位主将。

《星星变奏曲》课件

《星星变奏曲》课件

04
《星星变奏曲》与现代诗歌的关 系
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
现代诗歌的萌芽期,受到 西方文学的影响,开始与 传统诗歌有所区别。
20世纪中期
现代诗歌的成熟期,涌现 出大量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形成多元化的风格和流 派。
20世纪末至今
现代诗歌的拓展期,与其 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不 断创新和发展。
《星星变奏曲》在现代诗歌中的地位
诗歌以夜晚的星空为背景,通过星星 的变奏,隐喻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 界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美好未来的 向往和追求。
艺术特色
朦胧诗的象征手法
《星星变奏曲》采用了朦胧诗常用的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形象 暗示抽象的概念,使得诗歌意义更加深远。
音乐性的节奏感
诗歌中的“变奏”一词暗示了音乐性,通过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使 得诗歌具有强烈的音乐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教学方法
采用PPT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 等多种形式展示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 歌内涵。
教学内容
介绍《星星变奏曲》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分析诗 歌的主题、意象、语言特点等,引导学生进行诗 歌朗诵和创作练习。
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应用领域
01
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创作领域均可借鉴《星星变奏曲》的
优美的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诗歌语言更 加优美、生动、形象。
03
《星星变奏曲》的影响与评价
文学地位
总结词
具有重要地位
详细描述
《星星变奏曲》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史 上的里程碑,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影响
总结词:影响深远

3-星星变奏曲(江河)-PPT精品课件

3-星星变奏曲(江河)-PPT精品课件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 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 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 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是新时期的一 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 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 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 审美价值的产物。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探究学习
1、“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 ,在周围都是
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
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
2、“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 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
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
星是不会颤抖的,是生活的压抑和束缚使星星得不
朦胧诗派和朦胧诗:
• 朦胧诗派是指由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代表 的一批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组成的具 有探索性的新诗派。 • 朦胧诗在艺术上,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 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意象)来暗示或间接表达感情。
• “文革”十年间,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 处于动荡状态,诗人们在迷惘和清醒、痛苦和庄严、 失落和寻找、追悔和重建的感伤诗情中试图建构一 个新的诗学主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 用它寻找光明。”这句诗正是朦胧诗潮的缩影。
问题研究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 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 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 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 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 段乐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星星变奏曲》PPT课件2

《星星变奏曲》PPT课件2
- .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1)展示了怎样的生活?
这是让诗人感到心灵颤抖和冰冷压抑的苦难的现实世界。
- .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2)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这是个冰冷的社会,它无情地摧残着 人们本已十分渺茫的希望。
- .
①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 和用语相同或相近
- .
5、比较一下两节诗之间的结构、句式有和异同?
结构相同、句式相近
第一节: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 意……谁不愿意……
第二节:谁还需要……谁都会……谁愿 意……谁愿意……
2、诗人借助 寻找黑暗中遥远的安慰。
星星象征黑暗中的光明和微弱的希望。
可见,“星星”在这里有何深刻含义?
3、诗人渴望的生活是怎样的?
星星
- .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它是明亮的,甜蜜的。
7、这一节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哪些?构成怎样的意境?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夜、冰雪、苦难的诗、颤抖的星星、僵硬的土地、 瘦小的星星等
凄苦、寒冷、孤寂、压抑

《星星变奏曲》优秀课件

《星星变奏曲》优秀课件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提示: 冻僵的夜晚、风,比喻苦难寒冷的现实。 瘦小的星,比喻艰苦的历程中仅存下的自 由和温暖
1979年7月
星星变奏曲
朦胧诗派诗人 江河
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他在《上海文学》 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 《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 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 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 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他 的反光》赢得了社会的瞩目。
答案与提示: 2、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夜晚,把 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 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 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 “春天”之关,“光明”之美。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 “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时断时 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3)用暗喻的手法,表明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 人心灵的颤抖。 3、两种情境:前一诗节表现了理想中 的温馨美好的情境,后一诗节表现了 现实里的寒冷严酷的情境。
关于朦胧诗2
产生于70年代末、 80年代 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 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 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 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 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 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梁小 斌、舒婷等。

3 星星变奏曲_PPT课件

3 星星变奏曲_PPT课件

朦胧诗简介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 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 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 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是新时 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 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 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 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代表诗 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等。
关于课文朗读
刚接到作品时我开始有一些犹疑,因为作者是 男性,字里行间都透着阳气。……读了两遍还是找 到了一些适合女性表达的东西,抒情,细腻,有浓 浓的感情色彩,渐渐地深入到诗的里面,会感到其 中寓意的深邃,于是,渐渐地喜欢了……我想我不 仅是一个塑造声音的诵者,一个演员,更是一个角 色,一个传达思想的哲人或导师……我站在舞台上, 我想不能有演的意识,只想着声音怎么样,表演怎 么样,而是发自内心的,像一个思想家那样,通过 我的朗诵向观众阐述一个哲理,一份感情……让观 众跟随我走进诗人的心境。
2. 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 什么异同点?
•两节诗都运用了相同的结构。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 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 愿意”和“谁愿意”,前一诗节是肯定 结构,而后一诗节为否定结构 。
3.“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 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 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 孤寂。星星是不会颤抖的,是生活的压 抑和束缚使星星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 不到温暖。
(播音员丁建华)
带着问题熟悉课文:
1. 两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 异同?
2. 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星星” 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义?诗 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3课《星星变奏曲》ppt课件(2)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3课《星星变奏曲》ppt课件(2)

新课·讲解
2.“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
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
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
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
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
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新课·讲解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 单元
星星变奏曲
江河
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
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 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 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 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 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当 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 《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 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 赢得社会瞩目。
整体·感知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第二次反问,写出现实世界的寒冷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第三次反问,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二、诗人对黑暗冰冷的严酷现实的否定, 表达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星星、湖、萤火虫、春天、诗、蜜蜂、睡莲、鸟、白丁 香、火、旗子——温情浪漫自由——光明的象征 夜、寒冷、冰雪、苦难的诗、僵硬的土地、瘦小的
星 ——可怕残酷——黑暗残酷的象征
通过上下两段诗歌中冷暖色调的词进行比较,得出全文
在内容上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随着意象
的变换,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从而 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

《星星变奏曲》-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星星变奏曲》-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反面表达, 构成对现实的否 谁定愿意

第一次反问, 写出现实世界的苦
谁愿意, 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第二次反问, 写出现实世界的寒 冷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 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江河
作者介绍:
•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声,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 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 著有 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 等, 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 《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升华组诗 《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因为声 音—会儿入耳, 一会儿消失, 一 会儿清晰, —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 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 这足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 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 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
题境体朗 ,会读 诗第 探中二 究描小 下写节 列的, 问情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 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是 冷的颤 人 孤压抖 心 寂抑的 感 。束星 到 缚星 寒 带, 冷来 而 心比 颤 灵喻 抖 的现
寒实
谁愿意, 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提示: 冻僵的夜晚、风, 比喻苦 难寒冷的现实。 瘦小的星, 比喻艰苦的历 程中仅存下的自由和温暖
谁谁不不喜喜欢欢飘飘动动的的旗旗子子,, 喜喜欢欢火火
涌涌出出金金黄黄的的星星星星
在去在去天照天照上亮上亮的太的太星阳星阳星照星照疲不疲不倦到倦到了的了的的地的地时方时方候候————求 光升升起火,起

《星星变奏曲》ppt课件

《星星变奏曲》ppt课件

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
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
星是不会颤抖的,是生活的压抑和束缚使星星得不
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3、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 它有什么深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
文中出现了六次“星星”的形象 ,每一次的出 现都不尽相同 。 第一次的“星星”是没有光明时的 一种希望 ;第二次的“星星”就是点缀夜空的星辰 ; 第三个“星星”是比喻光明和温暖 ;第四个同第一 个的含意 ;第五个指的是艰苦的历程中存留下来的 一点点自由和温暖 ; 第六个指在挣扎中保留下来的 温暖的火种 ;第七个指自然界中的星辰。总而言之, “星星”在这里象征光明、诗意、春天、温暖和希 望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朦胧诗
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 “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 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 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 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 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 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 核心,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 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3 星星变奏曲 (共17张PPT)

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3 星星变奏曲 (共17张PPT)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1年11月2021/11/32021/11/32021/11/311/3/2021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1/11/32021/11/3November 3, 2021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1/11/32021/11/32021/11/32021/11/3

《星星变奏曲》ppt课件2语文课件PPT

《星星变奏曲》ppt课件2语文课件PPT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北 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海子、于坚等为代表 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 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 学”。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 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 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 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 流传的代表性作品。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 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 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 的自由心灵奥妙的探索构成了朦胧诗的核心。因其在 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 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3 星星变奏曲
江河
欣赏课文《星星变奏曲》
赏析角度
意象、意境、情感、写法、语言
把握意象 读懂诗歌(体会“星星”在
两节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境有哪些不同):
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 春天、鸟、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 世界。
情感 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
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 的星星等。
都表达了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 暖和自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正 面表达这种企盼,第二节是从反面表达 这种希望。
小结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
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 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 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境的交换来丰富“星星” 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这正是音乐中主 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 变奏曲”。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 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 。

课件2:第3课 星星变奏曲

课件2:第3课  星星变奏曲
作者:江河
那是悲剧的一代,命运像只正当启航却遭搁浅的的船
那是一片失落了理想的国土,人性像迷失了回家之路 的孩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听录音,感受诗歌 说说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来讨论)
1
想想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诗人
看看这是一群什么样的诗人! 北岛、顾城、江河 杨炼、舒婷、梁小斌……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
1
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也会不同 程度地遭受心灵的劫难。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站在现实的 苦难中,遥望幸福的彼岸,痴心不改。有人说,愈是痛苦 中的人,愈是幻想幸福,愈是向往幸福,这是人性的本能。 我说,愈是痛苦中的人,愈是以自己的行动去追求幸福, 寻觅美好,那就是人格的高贵。
本课内容结束
历史终于给了我们机会,使我们这代人能够把埋在心中十年之 久的歌声唱出来!
反映新时代精神的艰巨任务,已经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 于是,这群代表着觉醒与反思的诗人来了……
他们高扬着主体意识,用情感逻辑取代物理逻辑,用直觉与真实 发生碰撞。他们探索与创作,朦胧诗就是他们的足迹……
他们煽动了新的背叛
他们寻找着失落的理想 他们观照着人民的命运 他们让正义启航!

课件1:第3课 星星变奏曲

课件1:第3课  星星变奏曲
初Fra bibliotek诗歌,感知内容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 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研读诗文,深入探究 1.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5.“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 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 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 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 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 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 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4.“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
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 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 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 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 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 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 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第二次反问,构成一个夏夜般柔美的理想世界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第三次反问,构成一个春天般温馨迷人的理想世界
一、诗人对光明的理想世界的向往
整体·感知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chōng jĭng 憧憬 ní ng
fù 凝望 覆盖
整体·感知
赏析: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1 、由“如果”引领这一 在夜里凝望 假设句,构成对黑暗现实强 寻找遥远的安慰 有力的否定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2、由“谁不愿意”开头 的第一次反问,诗人借助 “诗”和“蜜蜂”这两种 象征光明的美好意向,构 成一个富有诗意的理想世 界
反面表达,构成对现实的否定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第一次反问,写出现实世界的苦难
整体·感知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第二次反问,写出现实世界的寒冷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第三次反问,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 度发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噩 梦一般的“文革”十年,目睹 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毁 灭。因此诗人对“文革”的黑 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回想暗 夜如墨的年代,诗人不能自已
字·词·音
静谧 mé ng ló ng 朦胧jié chà n 劫难 颤动

shuò 闪烁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理 想


光明
星星
幸 福
美好
星星变奏曲
否定现实
寒 冷 严 酷
温 馨 美 好
向往
光明
课堂·小结
•这首朦胧诗,以象征的 手法,用星星象征光明 ,表达对黑暗冰冷的现 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 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
拓展·延伸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1、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 体的,被象征的本体都是抽 象的;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 通常都是具体的。 •2、象征着眼于全文构思,
“星星”在文中有什么象 征意味?
•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 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 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 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 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 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2.“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
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
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
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
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
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新课·讲解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
,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1980 年在《上海文学》发表 处女作《星星变奏曲》 ,著有诗集《从这里开 始》《太阳和它的反光 》等,是新时期朦胧诗
知识·链接
关于朦胧诗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 它指称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 、芒克、食指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 中成长的青年诗人,利用诗歌的形式对 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 值的“新诗潮运动”的产物。因此这类 诗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 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而被称为“朦胧 诗”。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
二、诗人对黑暗冰冷的严酷现实的否定, 表达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 曲”?
这首诗上下两节都以“星星”为 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 ,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 辞手法都相同或相近,也具有相 同的韵律,但诗的上下两节在情 境、意味上发生变化并形成对比 ,就像音乐一样既有原来的轮廓
星星、湖、萤火虫、春天、诗、蜜蜂、睡莲、鸟、白丁 香、火、旗子——温情浪漫自由——光明的象征 夜、寒冷、冰雪、苦难的诗、僵硬的土地、瘦小的
星 ——可怕残酷——黑暗残酷的象征
通过上下两段诗歌中冷暖色调的词进行比较,得出全文
在内容上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随着意象
的变换,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从而 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
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
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 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 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问题·探究
明确诗的意象,找到本诗中的意象;并明确分别用了哪些词来形 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