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观课报告
三角形内角和》观课报告
三角形内角和》观课报告观课报告:《三角形内角和》我通过网上研修观看了由___老师执教的青岛版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___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了探索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亮点如下: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中获得知识。
课堂中,教师创设了大量的活动,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度。
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的方法,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学生研究方法的总结与提升,体现了数学建模思想。
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探究过程,更注意引导学生对研究方法的感受与总结。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先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猜测:可能是180度。
而后让学生想方法验证,学生采用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的方法来验证上述猜想,最后,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是180度。
通过猜想、验证、总结归纳的过程,学生很好地经历了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建模过程。
同时,教师适时提升学生的研究方法,如猜想、验证、总结归纳、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这些都是研究数学常用的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的提升比单纯的知识研究更重要,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有长远影响。
3、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整节课中,教师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组内交流、上台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自主探究中,感受数学、经历数学,学到了验证的方法,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
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对研究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获得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在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动态生成,___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内角》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内角》学情分析《三角形的内角》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边、角等有关知识,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后面研究三角形的外角,多边形的内角的预备知识,同时也是今后学习特殊三角形和其他平面图形的重要依据。
因此,三角形内角的学习,是平行线的延续和三角形外角、多边形内角的基础,在初中平面几何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的1、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结论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学习等活动,经历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丰富与人交往的经历和体验。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验证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一天,三类三角形通过对自身的特点,讲出了自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请同学们作为小判官,给它们评判一下吧。
直角三角形:我的大小最大,我的内角和最大。
钝角三角形:不对,我有一个钝角,所以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
锐角三角形:我的形状最小,那我的内角和最小。
二、讲授新课如图所示,这些是我们常用的三角形,它们的三个角之和为多少度?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呢?1、折叠2、测量60° + 48°+72° = 180°3、剪拼探究: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将它的内角和剪下拼合在一起。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恰好构成一个平角。
4、从上面的操作过程,你能发现证明的思路吗?已知:△ABC,求证:∠A + ∠B + ∠C = 180°证明:如图,过点A作l∥BC∵l∥BC,∴∠2 = ∠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理∠3 = ∠5。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反思第【1】篇〗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成功之处:1.教学中注意了两点:一是让学生理解内角内角和的含义;二是让学生为了使所得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进行操作实验。
教学中采用让学生课前剪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然后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特征。
课上让学生汇报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有180 、1782 等。
由于学生在量、画三角形的过程中出现误差,导致出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左右,在此情形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特征。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智慧碰撞、思维火花闪现,出现了剪一剪、折一折两种验证方法,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这一三角形重要性质。
3.在解决问题中,明确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可以解决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不足之处:在对于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简便方法求出其中一个角的度数,对于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加以分析。
再教设计:重视对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求其中一个角度数的方法的对比练习,让学生比较清晰的解决特殊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反思第【2】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的时候,我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法去探究,并利用多媒体去验证学生的结论,最终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身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身飞翔。
《三角形内角和》观课报告
三角形内角和观课报告引言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种形状的几何图形,其中三角形是最为基础的一种。
我们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而围成它的三个角的大小是不一定相等的。
这篇文章将着重探讨三角形内角和,以此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
一、概念解释三角形内角和是指三角形内所有角的度数之和。
在任何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和总是等于180度。
二、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方法有多种,下面将分别介绍两种证明方法。
1. 三角形内角和证明1在△ABC中,作平行于BC的直线DE。
avataravatar由于AE和BC是平行的,所以∠A和∠BDE是同位角,∠C和∠CED也是同位角。
因为∠BDE和∠CED是一对内错角,所以它们的和等于180度。
所以,∠A+∠B+∠C=∠BDE+∠CED+∠C=180度。
因此,对于任何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总是等于180度。
2. 三角形内角和证明2将三角形△ABC旋转180度,使BC和AC重合,将三角形△ABC和△ACB拼合起来,如图所示。
avataravatar由于△ABC和△ACB有一个点A是共同的,因此拼合时,三角形的两条边BC和AC重合在一起,并且∠ACB和∠ABC的顶点也重合在一起。
同时,∠A和∠B’也重合在一起,∠B和∠A’重合在一起,∠C和∠C’重合在一起。
因此,∠A+∠A’=180度,∠B+∠B’=180度,∠C+∠C’=180度。
因为△ABC和△ACB的三个内角和是相等的,所以在任何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和总是等于180度。
三、应用在数学中,三角形内角和有很多应用。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
1. 判断三角形类型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我们可以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如果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则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如果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如果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则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 求角度大小在已知两个角度和求另外一个角度的大小时,使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观课报告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观课报告曲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这一节课主要通过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道具,让学生通过撕撕拼拼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我们所熟悉的平角或者是同旁内角的关系,辅助线就自然而然的运用到其中。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突破。
整节课如行云流水,非常顺畅,体现了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我认为本节课中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引入简单直接,直入主题,通过曾经学过的内角和为180度,学生非常熟悉,从而给了全体学生的自信心,能使所以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课堂上来;2、利用撕图拼图的方法来找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配合,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采用此种方法来引出辅助线在几何中应用,巧妙地分散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事实也证明学生的接受程度很好;3、在本节课的整个流程中,师生之间的配合非常地默契,教师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思维也在短短的45分钟内得到了充分地发散和发挥,通堂的气氛活跃、轻松。
另外,我认为本节课还可以提高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在学生拼图寻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之前的铺垫,有些过快,导致个别学生不太明白这些铺垫对于利用拼图来证明定理时有什么用途;2、不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比如在学生讨论拼图方法后,让学生到黑板上来展示作品的时候,似乎总担心学生中间会出现什么差错。
而实践证明学生完全是通过自己来完成作品的展示的;3、如果教师在黑板上展示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用三种不同颜色,然后去撕,去拼,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看起来会更加的清晰、醒目;总之曲老师一方面在引导学生进行的展示我认为很到位,各个小组利用了各自喜欢的方法,展示内容丰富多彩,而且配合老师的鼓励和评价,同学们的展示交流更加的激烈。
另一方面在合理应用科学手段给学生以正确的学法指导上、善于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能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主动参与等方面做的非常好。
还有在把握教材难点的设计上,处处关注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策略。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共5则范文)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共5则范文)第一篇:《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共)《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贾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迁移已有知识,引入新授内容。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从情境图中找一找,三角形在哪里?”老师通过出示情境图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三角形,并让学生举例,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二、充分展现概念的生成过程。
贾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意义时,没有直接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定义直接地呈现给学生,他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画三角形,判断图形是否为三角形来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三角形的定义。
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表象,自主建构起正确的三角形概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充分把握教学目标,巧妙化解教学难度。
贾老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有序合理地做好了课堂教学设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详略得当。
贾老师对于三角形的特征(边、角、顶点)讲解安排的非常简单,但是对于三角形的意义的认识及高的教学,贾老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的非常详尽,如何正确地理解并画出三角形的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什么学生在画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错误,原因在于学生对于“高”的定义没有理解,他们不能正确地找到顶点及相应的对边,学生的操作是在模仿中进行的。
因此贾老师与学生做了一个对口令游戏,老师说顶点,同学们就说对边,老师说对边,同学们就说顶点,从而帮助学生找顶点及相应的对边,分散三角形“高”定义中的难点。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体的问题,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逐步理解三角形“高”及相应的“底”的定义。
三角形的内角和观课报告(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观课报告)
三角形的内角和观课报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
本课是安排在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
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两次实验操作活动。
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和时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听李先海老师上了一节《三角形内角和》的公开课。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李老师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有趣的情景激趣设疑导入——自学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反馈训练——小结”,努力构建探索型的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有了探索的兴趣,可是不能没有目标的去探索,那样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没有结果,这时李老师就出示了自学提示,一方面给学生一个有方向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步骤,让学生能够有计划、有方法的进行自学。
在自学提示中老师提到到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呢,我们总不能口说无凭吧?使后边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
量一量——拼一拼——看一看。
而且在这一环节中李老师注重了小组的合作学习,抓住了合作的时机,但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吗?在学生进行要验证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放手,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验证,这样的合作才能发展学生的思想,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能让学生经历思考、探究、验证的过程,其次,注重学生的个人认识和小组认识的结合,最后,综合认识,让学生的思想进行碰撞、交流,达到合作的有效性。
展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和评价学习效果的核心,是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
因此,高效课堂主张人人参与,个个展示,突出学生的“展示性”学习。
在这一节课中,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展示我认为很到位,各个小组利用了各自喜欢的方法,展示内容丰富多彩,而且配合老师的鼓励和评价,同学们的展示交流更加的激烈;不过还是兼顾不到那些性格有些孤僻的,胆子小的一些学生,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太敢上台去展示,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考虑发扬其他学生的谦让精神,让他们的同伴,其它学生把展示的机会让出来,去鼓励那些学生敢于展示,慢慢的养成这种习惯就好多了。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观课报告观看了六位老师的课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淑红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
多次聆听了刘淑红老师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教研课全过程,我收获颇多。
我从如下维度进行观课:观课维度1:各个教学环节所用时间分配观课小结:1、本课所用总时间为36:00分钟。
这如常规所用时间少了4:00分钟。
本班学生若42人,即失去了168:00分钟所学时间。
抹杀了这168分钟是多么可惜啊!为此给我们敲起警钟,教师备课上课一定要珍惜学生的学习时间,力争分秒不误!2、导入所占时间1:30,占总时间4.2%。
在导入时惜时如金。
挤时用在探究和练习上。
3、本课的拓展练习实际上是探究交流的深化拓展,为此本节课探究交流时间为:16:52+8:34=25:26分钟,占总时间的:46.9%+23.8%=70.7%,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际运用中用在学生探究交流上用时如泼,这如导入用时形成了鲜明对照。
舍得用时,这说明教师把这节课定位为探究活动课。
4、基础练习所占时间53%。
如果把这节课定位为探究活动课,基础练习应再大大缩小所占百分比。
应加大探究合作学习时空。
观课维度2:本节课亮点1、教师在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上:突出了如观课维度1所述“惜时”与“泼时”,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突出了本课定位为探究活动课。
2、针对孩子的年龄特征,刘老师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采用了猜想——验证-——总结——运用的导学方式组织教学,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3、在验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验证猜想,学习新知,把课堂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严谨的数学素养,渗透了“实践出真知”的探究思想。
4、刘老师再次深入引导学生去探究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对知识进行了延伸,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间的密切联系。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各有收获。
对六、七边形留下悬念,激起学生课外探究!体现了课内学习,课外拓展应用,向学生渗透“终生学习”的思想。
三角形的内角说课稿(精选3篇)
Think more about your competitors.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三角形的内角说课稿(精选3篇)三角形的内角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三角形的内角》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边、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拼图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理由,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⑴了解三角形的内角⑵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⑶学会解决与求角有关的实际问题⑷初步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二、说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自主学习、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
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数型结合思想,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三统一。
三、说教法本节课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依赖直观图形学习数学的年龄特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式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用三种拼图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教师采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使整个课堂生动有趣,极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一题多解,一题多法的创新能力,使课本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四、说学法课堂中逐步设置疑问,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渗透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三角形的内角和》观课报告
三角形的内角和》观课报告导入,引导,指导三角形的内角和》观课报告XXX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它属于空间几何领域,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学会用工具量角,画角的基础上进行的。
走进XXX的课堂,XXX不停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发现问题,使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形成过程。
我将我的收获概括为:导入,引导,指导。
一、导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学一开始,XXX就用故事设置情境导入本课。
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都说自己的内角和大,吵了起来,请同学们帮他们解决。
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引导——以学生为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标要求教师激趣,XXX,导疑,不能做教师匠。
课堂上教师应是导演而不是演员,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XXX的课堂设计实践了这一教学理念。
课堂上XXX设计了三个环节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内角和,然后询问哪种三角形的内角和较大,学生大胆猜测,并带着猜测进行有效的验证。
第二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在交流时学生用测量法,撕拼法,折拼法分别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在这一环节里面,XXX的处理十分巧妙。
她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三角形进行探究,并询问选择的理由,进而引导学生明确只要研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就可以了。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研究数学的乐趣,又为自己成功解决问题而感到自豪。
第三环节介绍数学文化,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互相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只是知识启迪的引导者。
三、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启发答疑。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共5则范文)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共5则范文)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观看这节三角形的认识课程,我对于三角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基础形状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许多其他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观课过程中,老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际的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三角形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观后感。
1. 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这节课首先介绍了三角形的基本定义以及与之相关的性质。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任意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命名和分类,包括根据边长和内角的关系将其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等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性质。
内角和为180度是三角形独特的性质,这是我们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经常运用的定理。
观课过程中,老师通过多个实际的示例演示了这些性质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2. 三角形的分类在课程的第二部分,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根据内角大小来对三角形进行进一步分类的方法。
我们学习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通过观察三角形的内角,我们可以判断出其分类,并进一步分析其性质和特点。
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采用了图示和实例,使学习更加直观和生动。
3.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传统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使用底边和高的乘积除以2。
同时,老师还介绍了海伦公式,该公式适用于任何三角形,只需要知道三边的长度即可计算出面积。
这一部分的内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展示,使我们对面积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4. 三角形的重要性及应用在课程的最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三角形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及应用。
三角形作为最简单的多边形,不仅仅应用于几何学,还涉及到物理、建筑和工程等领域。
例如,测量高楼建筑物的高度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性质;使用三角定位法可以测量不可达地点的距离等等。
这部分内容通过讲解一些真实的案例和实际应用,让我们明白了学习三角形的重要性和实际价值。
三角形的内角和观课报告
三角形的内角和观课报告《三角形的内角和》观课报告——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分配我选择的观察维度是“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分配”。
结合观课谈几点浅显的体会和感受。
本节课共设四大教学环节: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拓展延伸;全课总结,提炼升华。
见下表:1. 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用时约3分钟。
通过课件演示谜面,让学生猜谜语,引出谜底是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接着问:“能不能画出来呢?”学生操作后说:“不能”,最后老师说:“这就是三角形角的秘密”。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励。
刚开始上课,通过学生激烈的猜测,在很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愿望和兴趣,而且也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
2.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用时约24分,分为以下三步:(1)猜测学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可是不能没有目标的去探索,那样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没有结果,从特殊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挑战性的。
特别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思维上的冲突。
这时教师把握机会,提出到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呢,我们总不能口说无凭吧?使后边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
教师安排了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2)验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过程为: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
洪老师安排了17分钟让学生自己验证内角和是180度。
(3)深化通过2分钟的演示:两个一样的三角形,问: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再问:这样拼成的大三角形内角和会是多少度呢?在探究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了“猜测---探究---验证---应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牢牢的种植到了学生的头脑中。
3.实践应用拓展延伸——运用内角和解决问题。
《三角形的内角和》观课报告
《三角形的内角和》观课报告三角形内角和,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和探究。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
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学生有以前认识角、三角形分类的基础,学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几乎孩子们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内角的概念,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这节课王老师在合理应用科学手段给学生以正确的学法指导上、善于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能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主动参与等方面做的非常好。
在教学过程中的主线充分采用了“量一量——撕一撕——折一折”等在做中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动手操作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整节课王老师都很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的过程,作为一个主导者,王老师组织好课堂教学,放手让学生去实验、讨论、归纳,没有讲完整节课而学生只是听。
小组合作之前的部分处理的还算干脆利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节课安排了几次操作活动。
为学生营造了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气氛。
即关注了学生的个人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感悟,强调情感体验的过程。
首先,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了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其次,注重了演示法和观察法的运用。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和对实物的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如何进行拼一拼的活动,增强了活动的有效性。
为学生的有效学习上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学法指导。
做到了适当地解决教材难点的主题,可谓是找准了时机。
总之,王老师在把握教材难点的设计上,处处关注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策略。
主线就是在动手操作时,加强指导,巧妙组织,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不足之处:小组汇报成果的时候,层次不是很清楚,量一量的方法说的的很好,但是撕一撕和折一折的方法学生没展示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反思第【1】篇〗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1.畅谈收获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总结提升这节课,我们由熟悉的三角板入手,从特殊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提出猜想,通过测量、计算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归纳推理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通过用剪拼、折叠的方法合作验证,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组在一起转化成平角,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得出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
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表现非常出色。
让我们看看本节课的明星小组是哪个组?恭喜你们!七、课后作业把下面这个三角形沿高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反思第【2】篇〗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会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来解决有关计算问题。
课程开始前,我让学生计算三角尺的3个内角的和,很自然地引出了“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也是180°吗”的猜想。
当时有同学说不是,又有同学说是的。
我告诉学生: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或发明创造都要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
那这个猜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大部分同学首先想到先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一量的方法,我让学生去画去量了,结果有些学生量出的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我让学生讨论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过后,我引导学生:180度是什么角?我们能否把三个内角转化一下呢?经过这么一提示学生想到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还有学生想到折的方法。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启发,最后学生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后面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活动,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并体会到求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可以直接用90°减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来计算,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
初中数学观摩课三角形的内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观摩课《三角形的内角》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的第二节内容,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边、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拼图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理由,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模仿力强,喜欢动手,思维活跃,但思维往往依赖于直观具体的形象,而学生在小学已通过量、拼、折等实验的方法得出了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结论,只是没有从理论的角度去研究它,学生现在已具备了简单说理的能力,同时已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平角的定义,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尝试说理做好了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②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结论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①通过学生猜、测、拼、折、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②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角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③学会解决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关的实际问题。
④初步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
(3)、情感目标:①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②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的第二节内容,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三角形的内角》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课例研究综 维与习惯起点方面,形象和直觉思维多,抽象和逻辑思
述
维少;喜欢动手操作,弱于言语表达,习惯被动接受,
弱于主动分享,因此需要促进学生扬长补短。
短。对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有一定的直觉判断
基于前面的设计理念,根据本节课的起点和终点, 教学策略选
以学生的学习路线为主线,整合知识的生长路线和教师 择与设计
的教导路线,采用“活动系列导学,提问链条导思
教学过程
一呈现故事明确目标
设问“学什么”并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我们能否
帮助它们平息这场争论?通过学习什么内容来帮助它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解三角形内角和题
教学目标 的基本技能
感受三角形内角和蕴含的数学美,体验合作分享的
价值与快乐,增强学习信心。
学生在思维与习惯起点方面,形象和直觉思维多,
学生学习能 抽象和逻辑思维少;喜欢动手操作,弱于言语表达,习
力分析 惯被动接受,弱于主动分享,因此需要促进学生扬长补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三角形的内角》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三角形的内角》
称
本节课安排在初中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在思维与习
惯起点方面,形象和直觉思维多,抽象和逻辑思维少;
教材分析 喜欢动手操作,弱于言语表达,习惯被动接受,弱于主
动分享,因此需要促进学生扬长补短。对三角形内角和
为 180°有一定的直觉判断
们平息争论。今天我们在小学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的
基础上,进一步推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达到
以理服人,并能用这个事实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体验其
中的数学学习方法及魅力,增加学习信心。
二激活起点,寻找联系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三角形的内角》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二、讲授新课: 想一想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 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呢 学生动手拼图、讨论、归纳总结: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0. 已知:如图,在△ABC 中. 求证:∴∠A+∠B+∠ACB=180° 证法:延长 BC 到 CD,在△ABC 的外部, 以 CA 为一边,CE 为另一边作∠1=∠A, ∵∠1=∠A ∴CE∥B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ACB=180° ∴∠A+∠B+∠ACB=18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内角和等于 1800. 思路总结: 为了说明三个角的和为 1800,转化为一个平角或 同旁内角互补,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 三、课堂练习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三角形的内角》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三角形的内角》
称
本节内容主要是探究、证明和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
定理,为后面多边形的学习打下基础,并通过三角形内
角和的证明与运用,达到训练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的目 教材分析
的.
1、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1、八年级的学生识还停留在表面上,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
力分析 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
2、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八年级学
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数学的认识 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正确看待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强。 因此,要通过各种情境资料和导学法来启发学生的思 维,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 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 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数学观 点。
《三角形内角和》观课报告
《三角形内角和》观课报告郑老师这节课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精心巧设了有关实验,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力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图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观察、猜测、证论,亲自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
这样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兴趣,增强了信心,而且也使课堂教学显得分外生动而严谨,有趣而深刻。
下面我从三个角度阐述一下我的看法:(一)现象与分析学生第一次操作测量时,现有不少学生测量时产生了困惑,结果并非他们所想的那样正好是180度。
而对于其中的原因他们也不作深层次的思考。
于是,一些学生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矛盾,调整测量结果,“凑”出180度,还有些同学干脆“隐藏”起来,等待、观望。
可见,他们对于实验结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作为教者,如果一起“忽略”,势必会影响学生严谨、求实的数学态度的养成。
我们理应“直面”问题,培养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
(二)探索“检验方法”的多样,是这节课的侧重点之一。
测量法、撕拼法、折拼法……,教者习惯性地期望学生能够自主发现更多的方法。
然而多次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自主”想到的也只有测量法而已,其他方法如果离开教者的参与指导,最多也只是几个学生的“自主”而已。
其实,这也算正常,设想如果不研究这节课,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不一定能想到通过这种折法可以使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
细思量所谓“撕拼”、“折拼”,它们也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实质都是利用180度的角是平角这个特殊性进行“组拼”。
花大量时间进行这种表面的“探索”又有什么价值呢?因此,教学目标定位应从侧重方法探索转移到侧重加深体验上。
对于折的方法一带而过,通过“量”和“拼”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的习惯,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体验,形成直接的认知。
(三)练习的设计,也是层层递进,尤其是判断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因素,实现了戏剧化的效果,在全面的背景下完成了对知识的建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反思【第1篇】有很多内容我们教过多次,但如何教教学效果更好,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回想一下,有很多想法: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一结论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知道,只不过那时是通过度量得出来的。
因此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和方法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如何证明这一结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在上新课之前,我事先让每个学生剪好了一个三角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验证。
教学中,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剪下来,把三个内角拼合在一起,会得到一个180°的角。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快进入状态,积极性较高。
并且有的小组整出了多种拼合方法,还有一个小组通过折叠的方式来验证,我都及时给予肯定。
接下来让学生把得到的图形画在练习本上,从中有没有受到启发,探索出证明思路。
这一过程中,有些同学能拼出但画不出图形,导致了找不出证明的方法。
下一步在证明的时候,有的同学能说出理由,但写的时候无从下手。
说明学生不论是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几何语言方面的表达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在后续的学习中需要慢慢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能学会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反思【第2篇】本着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身的观点。
”的学习理念,我设计了 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设计。
一.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精心设计开头导语,不但复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而且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三角形就是自身的朋友,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
在了解了内角,内角和的概念之后,鼓励学生对内角和大胆质疑,猜想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接下来的探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内角》观课报告
毛慧杰老师这节课主要是讲解三角形的内角,老师先从复习三角形的性质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进行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得到“量——数——猜想”的思路,再让学生进行拼图得到“拼——形——猜想”的思路,这两种思路都为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打下了基础,在此过程中,毛老师也重点强调了这两种思路会造成误差,为了减小误差,进而引出了将三角形三个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的方法,让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做题的过程中,能发现学生可以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的两种方法,利用了平行线的性质中“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以后,毛老师进行相关课堂练习,并让同学们利用三角形内角的知识自己编题,最后进行课堂总结。
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流畅,教学衔接自然,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学生参与面广,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学生比较容易从亲手操作中接受和掌握相关知识,尤为重要的是,毛老师还教给了同学们数学课程中一种重要的思想——转化思想,将未学的知识转化为已学的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毛老师对学生的鼓励不是很到位,在学生答对或做对问题后没有给予学生更多鼓励。
作为一个刚踏上教学岗位的新老师,通过对《三角形的内角》这堂课的观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去学;其次,要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数学中的很多思想都会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去摸索、证明、归纳总结;最后,应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因为初中生处于人生中重要的成长阶段,需要得到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让其充满自信,增加学习的动力,建立“从动手中获得知识”的授课方式的同时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像朋友一样。
通过这堂课的观课,我认为在课堂教学时,不能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要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多动手,毕竟学生从动手中去学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吸收,并且动手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
在课堂上,老师只需起到引导的作用,授人以“渔”更胜授人以“鱼”。